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集中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集中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集中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集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之心得体会

 ---临潭县冶力关镇中心小学教师

 

2018年11月

 

11月2日上午,伴随着丝丝寒意,我们在城市学院图书馆举行了“2018年‘国培计划’——甘肃省部编三科教材网络培训项目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参加培训的有来自定西、临夏、甘南州骨干教师150名。本次培训历时三天,首先由奥鹏教育项目组举行了开班仪式,明确了学员的职责——做好工作坊坊主工作,把培训收获分享给同学科教师,引领本坊教师开展工作坊研修。再由奥鹏教育项目领导李玉传主持,省教育厅培训中心主任黄大全做了《方案解读》和《世界咖啡屋》两个专题讲座。两个专题讲座从部编教材的重大意义、培训目标、工作坊坊主的主要职责和咖啡屋的汇谈方法、模式、流程等方面做了全面而详尽的介绍。主讲老师给全体学员给了充裕的分组讨论时间,学员们在老师指导下按咖啡屋的组织方式、流程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分组体验活动,学员们积极参与、建言献策,气氛热烈,效果显著。

下午,全体学员按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为组别进行学科单独活动,五泉山小学王丰校长为我们“语文”组作了部编《语文》教材解析,从教材、教法、学生、课堂设计,具体案例等多个维度对教材做了解读,使我们对教材有了全新的认知,提高了学员驾驭课堂的能力、讲解课本知识的能力,以及如何释放孩子们思维广度的能力。

11月3日,徐彦荣老师上机亲自操作演练,对学员如何做好坊主,督导检查学员认真学习进行认真指导,极大提高了学员的操作水平,老师还为我们分享了四个极好的软件,有美篇app,爱课帮,i同学和讯飞输入法,真的获益多多,因此老师也深受学员们的欢迎……

教师集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必然给教师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迎接挑战,探索教师教育的新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但是,中小学教师培训却仍然困难重重、质量不高,集中培训工学矛盾突出、培训者能力不高,校本培训水平低、专业引领难以保证。“研”与“训”分离,加重了学校和教师负担,制约了教师培训质效。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及团队积极探索并实施“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

“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是运用现代学习科学和信息技术,将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有机整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它以校本研修为主体,基于网络环境进行远程学习和资源服务、专业引领和交流研讨,通过远程学习和集中培训着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师能力,通过校本研修跟踪教育教学实践,实现教师培训与校本教研有效整合,提升教师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发展,实现了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为有效开展教师培训提供理性思考和经验借鉴。

二、“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目标与适用对象

笔者及团队本着“基于网络环境,基于教师需求,基于教师发展,优化培训课程和校本研修资源,优化学习方式和校本研修指导,优化培训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培训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理念,通过模式的实施,逐步实现下列目标:

1.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着眼新课程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根据培训需求、目标、对象和内容选择培训方式。远程学习提升理论素养,集中培训体会内化感悟与能力,校本研修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教育教学能力。以教师的校本实践为基础,实现研训一体化,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见上图)。

2.以模式建构理论为支撑,从培训模式各要素上整体系统构建“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实现“远程”为主,向“校本”为中心的重大转变。探索网络环境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研修途径和方法,有效实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三位一体”,形成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

3.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支撑,分析当前“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实施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结合本地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实际,体现地域性特点和“本土化”特色。

4.增强教学研修活动的程序性、操作性,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研修活动的步骤和结构关系,深入研究和发现教学研修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等。

几年来,笔者及团队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万名中小学学校教师进行的“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证明,本模式的适应对象为:

中小学校基本具备远程网络条件的、教师具备计算机运用和网络学习基本技能的、以广大农村教师为主体的市县(区)。

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及省市教师培训院校。

三、“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理论与实践成效

笔者及团队坚持研究与实践两方面紧密结合,用研究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研究。“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涉及的核心概念有: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等。在本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抓住这些核心概念,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模式建构理论、现代学习科学、成人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校本研修(培训、教研)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从不同的层面开展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和实施策略、产生的实践成效如下:

1.主要观点

(1)“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是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以因特网为载体,通过广阔的虚拟空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一种继续教育。

(2)“校本+远程+集中”研训一体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保持了校本研修与教师日常学习和工作紧紧相融的特点,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为校本研修插上了现代化翅膀,使校本研修呈现出全新的内容和形式。

(3)远程教育平台以互动式视频学习系统为主体,网上监控、考试系统为手段,集网上视频学习与网上讨论、交流、答疑、标记和批注等为一体,内嵌实时学习监控、作业考试等。通过这一协同式人性化的学习系统营造了全新的网络学习,提高参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素养。

(4)集中培训包括灵活多样的集中形式,采取讲座式、讨论式、互动式、仿真式等多种方式体会感悟内化知识与提高能力。

(5)立足校本,融培训于教师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中心、行动本位的校本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反思、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任务驱动、行为跟进的过程中,反思实践、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

(6)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和专业化成长,教师培训必须与校本教研实现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整合,仅依靠一个方面发挥作用是收效甚微的。“校本+远程+集中”研训一体也不是教师培训与校本教研的简单相加,而是与教师自己的经验、背景结合,基于教学、在教学中、为了教学的,以教学研修活动为载体的,理论素养与行动能力共同发展的过程。

2.实施策略

(1)网上――网络课程学习与交互,优秀师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提升教师教学理论素养。

策略一:专题与聚焦,即根据当前教师培训专题,聚焦教师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策略二:专家与本土,即聘请全国一流专家进行专业引领,又突出本地骨干教师的实践指导作用。

策略三:跟踪与互动。跟踪参训教师的新课程教学实践进行问题指导,引导同伴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交流研讨。

策略四:过程与结果。既关注参训教师的学习“过程”(自主反思、合作互助),又关注参训教师的学习“结果”(理念更新、行为变化)。

(2)网下――校本集中,内化与外化,任务驱动,行为跟进,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行为改进。

策略五:以“三心”为主体的全员参与。所谓“三心”,即校长领导为“核心”,骨干教师为“轴心”,全体教师为“重心”。“三心”是有效开展教学研修活动(载体)的基础保障和必要支撑。

策略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问题培训。就是使教师教学研修活动,必须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诊断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活动”的生命。

策略七:以任务驱动的程式化研训“链条”。这个“链条”,一要具有可操作的程序、步骤,环节具体化、“活动”程式化;二是要在每个环节明确“规定动作”(任务及要求),保障“活动”取得效果。

策略八:以网络为载体的“校本空间”。这是“以活动为载体的研训一体化”的管理手段,是校本教研的网上活动平台,又是学校和教师参与教学研修活动的全过程的“成长记录”和研修成果。

3.实践成效

通过几年来实践探索,“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越来越彰显了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特点,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1)网络远程学习的时空自由,校本研修的足不出户,极大地缓解了“工学矛盾”;与院校集中培训相比,参训教师大大节省了食宿和交通等费用的支出。

(2)网络培训平台支持下的“大校本”研修,使同伴互助基于县域范围,多层次教师参与的学习共同体,以及专家、名师在线指导,很好地解决了“低水平重复”问题。

(3)通过“远程”,由专家和名师提供的优质培训课程,结合本地实际的“本土化”研修资源,满足了教师的培训需求,使课程和资源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前瞻性、指导性和适应性。

(4)以有组织的校本研修专题活动为载体,使校本研修聚焦问题、跟踪教学实践,在研修任务的驱动下,实现教师能力的提升,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

(5)现代化的网络管理手段,提升了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监控和评价等方面的功能,优化了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

2004年至今,本县中小学教师12万多人次参加新课程全员岗位培训和“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有效学习内容”“有效学习指导”专题培训,以及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新课程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特色与创新突破

“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对“有效教师培训”的研究与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研究价值,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进展和突破:

1.“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力图克服院校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两张皮”的问题,整合了“校本”与“远程”,对接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由单一模式向综合模式的重大转变,是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方面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2.“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探索了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新途径(建设“本土化”校本研修资源、建设虚拟化的网络交流学习空间、建设县域网络微格教学系统等)、新策略(县域“大校本”、以活动为载体、“研训一体化”)和新方法(远程分散与集中结合的名师示范、网上协同备课和在线观课议课)等,是校本研修研究与实践方面的新经验、新成果。

3.“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根据需求、目标选择培训方式,远程学习提升理论素养,集中培训体会感悟知识与能力,校本研修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能力。它以课外(远程)学习到课内(集中)内化再到课外实践(校本)外化为教育教学技能的现代学习方式,彻底变革了课内学习、课外练习巩固的传统学习方式,探索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师培训新路。

以农村教师为主体的无为县万名中小学教师在“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中,掌握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操作性强,实效性高,对进一步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师培训,对组织“大规模、高效益”的教师培训,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都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五、“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实施与社会影响

1.实施过程

2004年至今,我们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的探索,经历了三次飞跃。为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4年开始探索教师远程培训,至2007年自建了包括网上学习、网上考试、互动交流、网上服务等远程教育平台,形成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远程培训模式。

2008年开始我们加大了校本研修研究力度,以问题为中心,通过主题活动实施校本研修。形成了“校本+远程+集中”研训一体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2010年开始探索教师培训专业化,注重培训过程,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和监视培训等五个阶段规范性建设,强调培训过程的持续改进。形成了规范化、流程化、细节化、人性化的专业化教师培训体系。

几年来,我们根据各年度培训主题,着力建设远程培训课程资源,一方面聘请檀传宝、伍新春、孔凡哲、王敏勤、王斌华等全国一流专家来无为县进行高端的专业引领,另一方面又组织县内外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各学科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介绍教学经验,制作视频课程供参训教师网上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突出教师岗位实践,聚焦有效课堂教学,2008-2009年度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2009-2010年度开展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2011-2012年度开展了“课堂教学十佳能手”评比活动,2012-2013年度开展了“研课标说教材”评比活动,2013-2014年度开展了“学习设计”评比活动,研训一体、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模式特色日趋鲜明,培训效益日益提升。通过上述活动,王敏勤的和谐教学模式、孔凡哲的凝练教学艺术的方法,导学、自主学习等学习模式,已在无为县许多学校的教师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运用,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施案例

如2013―2014学年度,我们采用“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组织实施了全县八千多名中小学教师“有效学习指导”全员培训,模式实践的过程如下:

培训准备:学习指导问题收集,课程资源建设,指导队伍建设(2013年7―8月)。

首先,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学习指导问题调研分析,确认培训目标。

其次,把问题提交给专家,组织专家(重理论引领)和本地骨干教师(重实践示范),按需依标备课,解决突出问题,建设富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资源。

最后,为落实跟进指导,建设一支包括培训者、教研员、骨干教师在内的远程网络学习和实践研修的助学团队。

培训实施:第一学期侧重理论学习,第二学期侧重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2013年9月―2014年5月)

第一学期,参训教师通过在线观看北师大伍新春教授、华东师大王斌华教授和东北师大孔凡哲教授的专题报告,以及培训教材阅读,提升学习指导理论素养,享受全国一流的高端理论培训课程。同时,我们组织本县的骨干教师通过远程方式,按学段分学科介绍分析研究新课程下学习指导的方法和经验,分享实践智慧。

第二学期,首先,2014年3月初至4月初我们将参训教师按乡镇学科分成120个小班,组织120场次的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等形式小班化集中培训,将远程学习文本阅读中专家讲授的理论内化为参训教师自己的理论知识,并进而将其“说出来”“做出来”。其次,2014年4月初至5月以开展有效学习指导专项备课活动为载体,把校本研修聚焦于学习设计与指导问题的解决和能力提升上。全县720多个备课组在实践研修指导团队的现场实时、远程非实时的跟踪指导下,在网上、网下的协同学习、交流研讨和行为跟进的过程中,按照“问题诊断个人初撰集体研讨修正设计课堂跟踪反思提升”的基本程序,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有效学习指导集体备课活动。

培训总结。(2014年6月―2014年12月)

首先,按照“个人――备课组(学校)――学区”进行反思与小结,学区在线《培训简报》,笔者所在学校再编辑《工作简报》。同时,我们开展以培训满意度为主的效果反馈调查,各项指标的满意度皆超过95%。

其次,我们通过组织进行“优秀学习设计”评选活动,引导各校、各备课组对集体备课专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和扎实研究,“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促进经验提升。

最后,从各中心校(完职中)推选的266篇学习设计中遴选出27篇设计,进行反复的修改加工,拟辑为一册书正式出版。

3.社会影响

“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校本+远程”教师培训丛书》已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别于2009年11月、2012年3月正式出版了《集体备课活动荟萃》《有效课堂反思》和《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培训》等三部。“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课题研究2013年3月荣获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教师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远程教育.2005.12)、《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探索――安徽省无为县的“远程+集中+校本”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09)和《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县域“大校本”研修模式初探》(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5)等几十篇研究文章在核心教育期刊上发表。

2007年5月安徽省教育厅在笔者所在学校召开全省师训科长会议暨全省继续教育现场会。2010年1月27日,教育部专家组来笔者所在学校调研教师培训情况,对“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安徽省教育厅在“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中,把“校本+远程+集中”教师培训模式作为基本模式在全省推进实施。

教师集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2010年5月25日,我很荣幸参加了谈固小学青年教师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小时,但是使我对教师的职业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有了更新的认识,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我很感谢校领导能够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次培训的机会。虽然我已有四年的教学经历,但我在教学常规和教学方法技巧等问题上,还是有很多欠缺之处,所以我迫切需要学习和提高。庆幸的是,领导们对我们新来的老师非常关心,从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精心安排了这次培训,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新教师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能逐步地提高自己。我也抓住了这一良好的学习机会,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郭校长等多位领导精心准备了这次培训的内容,新教师培训心得从各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指导,尤其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郭校长提出:新教师要尽快做到“入格”,适应学校的工作环境,端正态度,以积极的精神面貌工作和学习。这点我感受颇深:到现在为止我在谈固小学这个大集体里工作学习快一年了,刚踏入这个集体,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对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生疏,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他人的接触,这种心理很快离我而去,我感受到了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力量。每位领导、每位老师都是那么的爱岗敬业,爱校爱教爱生,都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责,他们的这种责任心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中,踏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工作,为我们的大集体增光,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添彩。

这次培训像一阵及时雨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新调入上岗教师培训心得和动力,而且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其一是鼓励我要赶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其二是鼓励我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的那种生活态度;其三是鼓励我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其四是鼓励我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的佼佼者,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次的新教师培训,体现了学校领导对我们新教师的关心,也体现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与完善。虽然青年教师的培训现在已经结束,但它对我的影响仍在延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1.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钻研教材教参,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后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教师培训心得范文2.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张杨主任、马丽君老师、朱勤花老师等等)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3.提升个人魅力,让学生喜欢我,喜欢听我的课,进而喜欢听我的指导。这就要求我的个人魅力要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4.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业务学习和培训,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把它们当作宝贵的学习机会,把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实践当中去。

面对新的开始,我想我会努力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切合点,让自己充满师爱,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谈固小学这片沃土上不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教师集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随着集约化、标准化电网模式的推进,许多电力公司在逐步的调整各项电力工作。此外,一些一级培训机构为了协调发展步伐,也在顺应集约化管理趋势的潮流,全面推进集约化管理。采用集约化管理模式可以降低电力企业的内部消耗,以此来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来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需求。本文就电力企业建立电力培训的集约化管理模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

电力培训;集约化;管理;模式;建设

集约化管理具体是指企业提高效益和效率的基本取向。其中,集约化中的“集”指的是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在一起进行管理的过程,实施生产要素的配置,集约化管理的“约”指的是对生产物质的节约,做到高效管理,以此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企业达到更好的竞争优势。

1 电力培训中分散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许多电力公司在进行电力培训的过程中虽然有其自身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业务分工不同形成了分散的业务管理模式。公司为了进一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一些培训中心为了考核相关工作的业绩,专门制定经济指标,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效果,但是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分散管理使得公司的人员分布不够均匀,一些资源的分布也不均衡,使得经营部门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部分掌握较少资源的经营部门在工作上的难度相对较大。电力公司的分散管理使得公司中的各个部门身背不同的经营指标,增强了公司的内部竞争力度,使得公司各个部门内部的凝聚力相对较强,但是不同的部门之间在合作上和工作上进行协调的过程中有较大的难度,一些部门之间为了争权夺利使得整体工作不够协调。

电力公司在进行分散化管理的过程中还实施精益化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虽然使得公司在整体上的质量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需要及时将培训内容和师资安排方面的内容反映出来,以确保公司的基础信息和管理口径比较一致,而采用这种方法的工作流程不符合公司集约化管理的要求。

2 集约化管理模式在电力培训中的建设

2.1 集约化管理的内容

2.1.1 教学目标的集约化

在电力工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力机构出现了重新组合,电力原有岗位和工种出现了新的组合,由于这些新岗位的建立使得原有的教育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施集约化的管理,将其作为电力培训的基础,实行统一的目标和规划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电力行业的市场需求。

2.1.2 教材建设的集约化

电力科技的发展推进了生产工艺的进步,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电力部门得到应用,对原有的教材设备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使得陈旧的教材设备难以适应电力工业的发展。如果培训部门依靠自身的力量自行安排课程不仅会和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也使得课程开发的工程难以正常开展,所以需要依靠教育研发部门的相关力量,将学校和专业的专家集中到一起,综合性的进行研究和开发,不仅能够达到课程的最优化,还能够使得教学管理达到集约化的程度。

2.1.3 教学设备和信息的集约化

电力行业的生产工艺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和电力的生产流程有机结合,但是较多的电力部门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现场的不一致,所以培训机构需要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建立合适的制度从而实现管理资源的共享。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学内容显得更为盲目,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来源也不够快捷,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实施集约化的教学管理要确保信息交流的畅通性,使得信息反馈和信息交流更为便捷。

2.1.4 师资管理的集约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各个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健全,一些专业课程的讲解都是由非专业的老师进行讲解,由于专业性的老师相对较少,非专业老师改行对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培训造成教学效果相对较低。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需要实施师资知识的考核和技能竞赛,增强不同工种的专业性,对于各专业和工种的考核需要统一要求,规定统一的标准。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需要对教学部门进行综合性的检查,对教师实施评价和考核,但是在较多的学校中教学管理的激励性不大,学校管理的水平不高,通过教学评价取长补短,可以使得集约化管理的目的逐渐提高。

2.2 集约化管理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集约化的具体方法首先是根据电力企业建设终身化的教育模式,建立学习型的企业,对公司目前的电力情况进行整体的规划建设。此外,人才培养应该以市场为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加大教育研究部门对公司行业培训的影响,确定行业教育培训部门的培养目标,对于学习过程中所要求的教育计划应该给出指导性或者是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案,确保整个行业的教育培训在方向上能够达到具体的实施目标。教材建设集约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课程和教材的最优化。

随着电力格局的重新组合,新的电力体制也逐渐开始建立起来。一些电力工业的机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力工业的机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新型的电力岗位和工种,也使得电力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出现了更多新的课程,需要采用符合这种课程的教材实现教育课程的变革,依靠培训部门的力量实现教育课程的变革一定程度上就会具有局限性。所以需要集中骨干学校的权威性专家对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进行推广和使用,不断将课程的内容进行完善,使之形成一种新型的课程体系,这样就可以达到教学集约化的具体目的。对于教学设备应该实现集约化管理,主要方法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以此来全面提高人才素质。

例如,在实现教学资料的共享和教学设备共享过程中,一些电力专业的学生可以向自己同专业的学生借阅各种专业资料;部分电力培训机构的教学设备还不够齐全,可以在学校培训机构的约束下进行解决。除此之外,还有教师资源的共享,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不够完善,对于专业的课程都是使用非专业性的教师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培训机构可以互相协商,将自己机构的教师和其他机构的教师进行相互补充,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教师集中起来对学生的教学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解决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

教学信息的集约化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教学信息进行传达,让不同的机构之间互通信息,使得他们的信息沟通随时都能畅通无阻,还可以通过简报或者是报刊的形式形成资料的交流,使得培训机构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将信息快速的传递给每个部门和单位。最后的集约化管理方法就是实现培训管理的监督,对教学评估过程进行集约化管理,培训机构应该根据培训建立行业监督检查机构,制定教育培训的具体法规和制度,在对教学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应该将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结合在一起,对行业培训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在电力公司设立督导员,让他们对培训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然后将检查的结果汇集起来向上级报告。电力行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对培训点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评估,总结教育培训的具体经验并和培训机构分享。

2.3 集约化管理的具体优势分析

在电力培训的过程中建立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具有较多的优势,总的来说,集约化管理是解决培训中心内部问题的首要途径,虽然培训中心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但是随着培训人员的老化和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培训中心出现严重的内耗问题。大多数电力培训中心的职工平均年龄达到48岁以上,一些年老的职工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大,虽然这些职工在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精力和体力上还不能适应现代化职工的工作需求,外加职工退休使得师资问题缺乏情况严重突出,制约着培训机构的发展。采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将电力机构的重心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有效优化各部门人员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自身的素质,对于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够迅速的加强,减少了部门工作时存在的矛盾,提高了电力部门的工作效力。

3 结束语

建立节约化管理模式使得电力公司的发展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对于培训服务和培训机构的价值贡献也能够更好的得到提高,这种管理模式是促进电力部门人力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培训中心应该在工作的过程中继续挖掘集约化管理的优势,促进电力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丽,李淑霞.北京市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全面推行集约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27,39.

[2]赵雪.关于电力行业培训特点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9,(4):109-110.

[3]马瑞涛.基于集约化管理的电网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规划项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3.

[4]许飞,周田.人力资源集约化背景下精品培训项目的构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23-125.

教师集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教师培训要走出这样的困境,只有创新设计培训项目;而要创新设计培训项目,只有从培训需求出发。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以下简称“开福区”)在创新设计培训项目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开福区位于长沙市主城区北部,傍湘江下游东岸,处浏阳河、湘江汇合之东南端,因千年古刹开福寺而得名。开福区辖区内共有各类学校68所,其中区属公办中小学54所。2016年秋季区属公办学校共有教师2542人。

开福区在教师培训上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教师人数不多,培训任务不重;二是学校分布比较集中,易于组织集中培训;三是多年来实行研训一体,教研力量比较强,培训资源比较丰富。同时也有很多问题,例如教师人数不多,但学科不少,部分学科人数达不到成建制的班级要求;形式上研训一体,但从教研员到培训师的角色转换不容易;缺乏专有的培训场地,无法做到多个学科同时集中在一个培训点,给管理上带来压力。

我们认识到,要切实做好做实教师全员培训,必须从需求出发,扬长避短,整合资源,创新设计培训项目。

一、分类分层:培训项目创新设计的前提

摸清家底,厘清类层。将全区在职在编教师全部纳入培训范畴,根据培训对象特征和培训需求状况,我们把全体教师分为管理者、学科专任教师和特殊岗位教师三大类;根据专业成长阶段和培训目标高低,将培训分为新任教师培训、熟练教师培训和名优骨干教师培训。

二、为了需求:培训项目创新设计的出发点

有需求才有培训。培训需求需要调查了解。我们的需求信息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科课程建设的需要

这种需求是以日常教学调研为主要来源,针对教师队伍现状、课堂教学问题而思考的学科建设需求。每年暑假开办的“岗位集中培训”就是结合上半年教学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而开办的。小学英语学科着重于单元教学的研究和推广,2016年主题就定为“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学校也有学科建设需求,特别是薄弱学科,一般申请多要培训指标,或者申请名师工作室送培上门。开福区四方坪第二小学语文组发现在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存在问题,于是向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申请送培上门,培训内容和形式深受老师欢迎。

2. 教师个体发展需要

教师为什么要参训?一是有学分要求,每年要完成一定的学分,五年要达到360学分。二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求,绝大部分教师在专业情意、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有成长需求。三是教研员在教学调研中发现某些教师存在专业短板,有补充专业知识的需求。前两者教师积极主动要求参加各种培训;第三种情况就是查漏补缺、雪中送炭式的要求某类教师参加培训,例如近年来引入的非师范类教师,在教学技能上还有很多不足,2016年开办了“非师范类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

3. 区域教育特色工作需要

我们还根据区域教育特色开办专门的培训班。根据特色项目建设的需要,2015年开设校本课程兼任教师培训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班主任)研修班;2014年根据开福区部级“十二五”课题“区域性开展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探索”纵深推进的需要,开设了“公民教育课题高级研修班”;根据中小学心理咨询室(中心)的需要,开设了“跟班学生支援教师培训班”等。

三、以问题为中心:培训项目创新设计的着力点

每一个培训项目都是为了需求而设计,每一个教师都是带着问题而来。培训班既然是为了需求,那么应该在“解决问题”上而着力,培训项目的主题应该很鲜明。2015开福区团队辅导员(班主任)“组织技能与心理辅导”培训,卫生健教教师的“卫生意识与危机应对策略”培训,初中文科综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微策略”培训等,都是问题解决式的培训项目。

四、优化形式:培训项目创新设计的突破口

1. 重点项目实施委托培训

建立了c国家行政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深度合作机制,将重点项目、高端项目实施委托培训。2013-2016年已经有9个项目委托国家行政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实施培训,效果明显。2016年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高研班”“后备干部培训班”就分别委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进行培训。

2. 特殊群体实施专项培训

根据党务和中心工作的需要,开设了“两学一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根据教育教学各条块(部门)工作需要,实施了“校本培训负责人”“卫生健教”“财务管理”等专项培训。针对初中文综、理综单科教师相对较少,单独开班学员人数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等现状,2015年,与兄弟区联合开设了“区域联合初中文综理综全员岗位培训班”。这种专项培训,既能充分整合区级培训资源,又能借势发力提高培训效果。

3. 新教师实施岗前培训

根据要求,“对新录用的教师在上岗前和上岗一年内进行适应性培训”。新任教师适应性培训分为岗前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自主实践研修和成果集中展示四个环节,共计150学时。岗前集中培训一般是7-8天,既有集中学习又有拓展培训。

4. 专任教师实施常规培训

学科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主要抓手,在开福区,学科班制培训已成常态。一般操作模式:集散结合和研训一体。一是集散结合。专任教师一般利用暑假集中培训,外加下学期教研活动分散培训。暑假集中三天,第一天大集中,进行师德培训,后两天分学科培训。二是研训一体。研训一体是我国教师培训机构从实践中创造概括出来的一种实施全员培训的组织模式,它将教研与培训合二为一。开福区教师培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学研究;而教师培训又反作用于教学研究。在研究中,教师得到了培训;在培训中,教师研究能力更加凸显。初中语文培训就是在课题研究引领下的学科培训。研训一体的基本模式是:问题―学习―设计―行动―反思―提升。

五、培训项目创新设计的体会:意识强、模式新、管理严

根据近几年培训实践,我们感觉到,区级教师培训要科学规划、扎实落地,必须有强烈的培训意识、新颖的培训模式和科学的培训管理。

1. 培训意识要加强

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对本级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是一个二级机构;对广大一线教师而言,是一个业务管理机构。区级培训实施的效果,关键在于上下培训意识的强化和思想的统一。一是行政部门要有大培训意识。培训不仅仅是培训中心的事,更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教师培训一定要树立大培训意识。开福区的几个委托培训项目,特别是外出培训项目,如果没有局领导特别是局长强烈的培训意识,没有行政推动,是不可能有实施的可能的。二是学校要有送培需求意识。区级层面开设了学科(项目)繁多的培训班,学校要根据需求,选拔推荐适合的学科教师参加培训,要让更多的老师有机会参培,尽量避免重复培训。三是培训机构要有需求调研、合理开设培训项目的意识,避免时间、空间和学科上的交叉与冲突,避免低效甚至是无效培训。

2. 培训模式要创新

培训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发展和变化,坚持培训模式创新。2016年,开福区综合运用了“集中+游学+网络”(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专题培训”)、“集中+分散”(如“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素质研修”)、“理论+拓展”(如“教育系统团队工作者拓展培训”)等,一般来说,学科(项目)不同,培训模式也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还要整合培训资源,扬长避短,采取委托培训、网络研修等形式分承培训任务,减轻区级培训压力。

3. 培管理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