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于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等。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学校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很大。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当前,中小学生中相继出现了不少因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引发的伤亡事件,暴露出了当前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具有普遍性的安全隐患。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也许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就如上星期,有好几起同学打架事件,还有球场上发生的事件。篮球比赛本应赛出友谊,赛出风格,可有那么一些同学竟为输赢而大打出手,弄得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不难想象,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

  再说,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中。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网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恋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 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

  各位老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因此,个人就不仅只是个人。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共同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做个好人。只有好人,一生才能平安;祝愿好人,一生平平安安。

关于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任务,我们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强化安全意识,严格管理,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时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毫不松懈,切实地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学校财产及师生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参加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安全管理远程培训,现结合我校安全工作,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要抓意识,始终绷紧校园安全这条弦

  校园安全事故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群体性,你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出现,而且,一旦发生,就会产生伤害性的后果,给师生安全、给校园稳定与教育和谐造成巨大影响。虽然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中,由学校负直接安全责任的事件不多,但是涉及学校管理缺失,教育缺位的问题还是存在的。部分事件中的家长就是抓住这一点,提出高额索赔要求,处理过程被动,处理难度加大,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冲击校园、群体性上访等不良事件。意识这一道篱笆如果一不扎紧,事故这匹狼就会乘虚而入。在任何时候,校长始终抓住安全意识这条弦,不仅要抓师生的安全意识,更要把自己摆进去,抓自己的安全意识,只有切实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才能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在管理的第一位,才会在考虑学校管理的时候,在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时候,站在安全的角度多想一步。为了进一步做好安全工作,我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我校认真实施一把手工程,学校校长直接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学校政教处、保卫科以及各部门、班主任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二、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一)、建立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安全工作列入各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校长、书记对学校安全工作负全责。学校政教处、保卫科、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都有自己的明确的安全工作责任。我们教师的安全工作责任是:

  (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和安全防火有关政策、法令及本校各项制度,对本班的各项安全管理和防火工作负责。

  (2)、结合学科、班级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3)、上课前清点学生人数,对无故不到者应及时通知班主任或家长,课堂上教师不得中途离开教室。

  (4)、课间要注意观察学生行为动态,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5)、在计算机室、实作室及教室上课,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防止学生触摸电器及易燃、易爆、有害物品。室外课要做好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

  (二)、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处室和班主任、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每年五一、十一等长假前后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列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三)、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以及学生管理、领导值班、值周值勤、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利用节假日办班招生,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安全第一的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四)、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三、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校积极与公安、综合治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学校除开设安全、健康课程外,还定期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青少年自救自护知识讲座,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橱窗专刊,健康法制小报,主题班会等,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抓教育,人人学会安全防卫技能

  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既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成长需求,也是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安全故的现实需求。从一些国内的火灾新闻报到中可以发现,我们普通公民在突了事故中的自救逃生能力与国外比是相当欠缺的,911事件中,在有限时间内,大楼内就有上万人被疏散,尽最大可能使伤亡人数降到了最低,这就是教育的因素。加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在技能演练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针对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实生紧急疏散、如何开展逃生自救等方面大力组织师生学习、演练,不仅要让安全防卫知识人人皆懂,而且还要让安全防卫技能人人都会。

关于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近年来,“校园暴力”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它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并且不可否认它一直在升级,施暴者通过热暴力,冷暴力等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对受害者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攻击。这个现象多发生在中小学,低年级的小学生,遭受的暴力以肢体接触类的硬暴力为主,初中生则以语言上的软暴力为主,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则是言语上的软暴力和行为意愿类暴力为主。

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在高校,安全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首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面临的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渐增多,高校应着眼于新时期校园安全特点,从整体安全教育的概念和内容出发,增强整体安全意识,不断拓宽和丰富安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

整体安全;安全教育;高校

党的十以来,党和政府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安全工作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节点,也是保证大学生个体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体部署,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转变观念、革新思想、提高警惕,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实效性,保障校园内部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新形势下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仅要求全面覆盖传统安全领域[1],对非传统安全,高校也不可忽视,必须不断提高安全教育水平,赋予安全教育工作新内涵,形成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校园安全以及个人安全于一体的高校整体安全教育理念。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特点

高校是国家安全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育青年的重任,有其相对封闭性,高校校内人员也有其人员结构、社会地位和基本素养等与外部社会不完全相同的独特性,因此高校校园安全具有以下特点。

(一)多样性

高校校园是师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地方,同时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由于内部个体各方面素质水平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再加上外部环境的众多不确定因素必然导致校园安全问题多样化的特点[2]。

(二)阶段性

校园安全具有十分显著的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出现的安全问题类型、各类安全问题在不同阶段出现的频次都具有相应规律性。

(三)突发性

高校整体安全环境优于社会,在校师生素养也普遍较高,瞬时矛盾不容易产生,但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由于长期压力的积累,矛盾的升级,当达到临界状态时,矛盾会突然爆发,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

(四)破坏性

高校是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待塑造阶段,当出现安全问题而得不到妥善处理时,则可能带来破坏性后果。

(五)非传统安全问题冲击日益严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安全问题的看法仍局限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受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冲击,近年来涌现出一些高校大学生凶杀案件、重要机密泄露事件、网络攻击事件等严重安全问题,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对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重新审视。

二、整体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整体安全教育理念是在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等“传统”安全,政治安全、法律安全、道德安全、声誉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整合并有机统一起来的新的安全教育观念。整体安全教育旨在全面系统地教育大学生群体,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国民的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水平[3]。高校应在整体安全教育框架下逐步推行新的安全教育内容,养成在校大学生新的安全意识,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有机结合,提升高校安全教育的水平和增加其内涵。结合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实际,笔者将高校整体安全教育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指将国家政治系统置于不稳定状态的安全问题。政治安全所包括的因素主要有国家、政权、政治制度、执政党、领土完整、国民意识形态等。本质上来说,政治安全与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有交叉的地方,但是结合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实际,在整体安全框架下,包括影响国家稳定、损害国家、怀疑抵触国家政治制度、影响国家政治秩序的各项不稳定事件。

(二)文化安全

国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国家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社会基本生活制度、文化意识形态、民族语言符号系统、民族知识传统、民族等。进入21世纪以来,各类西方文化、普世价值的渗透宣传,对国家传统文化安全的冲击不可小觑,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文化安全也是思维活跃、意识先进的大学生受侵蚀影响的一个方面。

(三)社会安全

社会安全即对社会个体、社会组织安全有影响的各类安全现象的总称。在高校安全工作范畴内主要分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名誉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妨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以及个人人身安全、个人财产安全和个人生活安全等都属于传统安全领域范畴。涉及高校大学生的主要有:违反实验室设备管理规定;违反校园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违规明火作业、违规驾驶机动车;参与极端事件、故意伤害事件、非法社团活动,酗酒、寻衅滋事等一系列违法行为,以及食品安全、疫情传播、校园施工意外伤害等其他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在整体安全教育内涵下,名誉安全也是社会安全的一种,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在新的安全环境下极易造成个人及他人的名誉损害事件。

(四)科技安全

高校是国家高科技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随着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大学生泄露科技秘密问题,科技安全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科技安全从国家安全的视角,其内涵主要是保护国家科技视域免受侵害,国家科技利益得到维护,国家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从高校实际来看,科技安全应该定义为与院校科技生产管理活动相关的科技失密、科技窃密、知识版权侵害等科技不安全事件[4]。

(五)信息安全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高校大学生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高校信息安全可以分为公共信息安全与个人信息安全。公共信息安全包括网络攻击、信息破坏、信息内容安全、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等,个人信息安全则包括个人信息泄露、诈骗、敲诈等涉及个人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

(六)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在整体安全教育理念下的新要求,结合校园实际主要包括校园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事件,主要现象有实验室废弃物污染,校园自然景观人为破坏,环境引起的校园生态灾害等。

(七)心理安全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校园安全事件呈现出阶段性、频发性的特点,对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安全稳定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安全问题成了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将心理安全纳入高校整体安全教育体系必要且迫切。

三、高校开展整体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安全教育水平,系统化安全教育内容不仅是外在要求,对大学生个人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走向社会以后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一)整体安全教育有利于完善拓展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高校安全教育重点在于“传统”的安全教育领域,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等,而对“非传统”的安全教育领域,如法律安全、信息安全、声誉安全、政治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安全等关注非常少。根据的新安全观,整体安全统筹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构建了全面的安全体系,完善了高等教育安全教育内容,拓展了安全教育内涵,形成了高校新的整体安全教育观,有利于高校安全教育向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二)整体安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整体安全教育框架下,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科技安全等其他非传统安全因素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与大学生群体的信息安全、社会安全、心理安全等安全因素息息相关。国家安全意识培养是一项全面的、长期的、动态的工作,系统的整体安全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三)整体安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

安全是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以生为本、安全育人”是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加强大学生传统安全教育管理,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对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淡薄、思想单纯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体安全教育不仅重视大学生个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对非传统安全也有涉及,旨在帮助他们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生产生活中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以实现健康发展。

(四)整体安全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安全稳定

总体来说,我国的安全形势是好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新形势下各类不安全不确定因素也日渐增多。高校是构建国家安全的重要阵地之一,系统的整体安全教育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减少外部不确定因素对校园冲击的重要条件。

四、整体安全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途径和方法

在整体安全教育体系框架下,高校安全教育特别是非传统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根据高校校园安全的特点,通过国家、社会、校园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高校可以从显性教育和隐性培养两个方面加强整体安全教育工作。

(一)加强高校安全制度教育

当前,我国的高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的指导下,以及高校自身的要求下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制度。但是相应的安全制度宣传教育却没有跟上,高校安全管理人员不重视,学生不在意,流于形式的安全教育屡见不鲜;另外,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许多高校还沿用过去的“老一套”,对安全教育敷衍了事,对新的安全形势认识不足,没有对新的安全问题引起重视。因此,高校需要真正将整体安全教育落实到位,必须认清形势、革新思想,深刻认识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和心理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将其汇编纳入新的高校校园安全制度、规定以及预案演习中,同时加强宣传,认真组织师生学习,使全面的整体安全教育规章制度为师生熟知,并被自觉遵守和应用[6]。

(二)加快高校整体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全面推动整体安全教育进课堂

其一,要构建和完善整体安全教育体系,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融于一体,形成全面的整体安全教育理论体系。其二,要认真加强非传统安全教育,在教材中增加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及时关注国际动态与国家安全建设整体要求,做到将最新的安全信息实时有效地传递到高校校园。其三,要加强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化的整体安全教育队伍,使他们成为整体安全教育的典范。其四,要将整体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大学教育体系,在专业化的整体安全教育队伍的引导下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规范化地进行整体安全教育。

(三)逐步加强高校整体安全实践教育

整体安全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同时还必须逐步加强实践教育,增强高校师生在面对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危机时的实际应对能力。一方面,高校应以大学新生军训为切入点,在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融入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为以后的整体安全教育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开展针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模拟演练。要加强对于高校校园各类事故灾难、暴力恐怖、极端事件、生态食品安全、网络安全、重大传染病疫情等非传统安全事件的演习管控,加深学生的切身感受,提升高校师生应对突况的能力。

(四)加强安全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学大纲中的必修课程,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安全意识也是思想政治素养的一个方面,高校应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将整体安全教育理念,特别是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心理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教育观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方法来认清判断解决整体安全框架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五)加强安全教育在高校第二课堂的灌输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教育意义深远。高校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教育与校园第二课堂中的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党建活动以及专家讲座和知识竞赛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在校大学生的积极性,将非传统安全意识培养,整体安全教育理念逐步根植于师生的平时生活中。

(六)加强安全教育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培育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在生产生活、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创造形成安全行为习惯与安全思想意识为一体的活动结果与活动方式的总称。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校园内与校园安全文化相关的活动无处不在,将整体安全教育理念渗透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培育整体安全意识对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一方面,整体安全教育在校园安全文化中的培育凸显了整体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整体安全教育在校园安全文化中的培育是高校整体安全教育框架体系的必然要求,将安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化安全教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将整体安全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高校整体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高校应在国家安全稳定工作的整体部署下,提高政治敏感度,转变安全概念意识,从全局出发,从学生个体安全意识培养出发,将整体安全教育理念,特别是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和心理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教育理念根植于高校全体师生心中,逐步建设整体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国家安全稳定建设最为坚固的一环。

作者:雷玉江 王英国 闫亮亮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本文系2016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课题“‘大安全’视域下高校安全育人工作的探索与研究”(BJSZ2016YB1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贾水库,刘伟,满园春,王晨.校园安全及其特点分析[J].安全,2015,(3).

[2]蒋利平.国家安全视野下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刘义.高校安全稳定下分类指导工作探究[J].求知导刊,2015,(11).

[4]李旭,谢友平,周而明.基于安全防控网建设的高校安全问题内涵与分类标准[J].教育评论,2015,(12).

[5]陈志辉.高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钟小英(1968-),工作单位:江西省赣县沙地中学,任教科目:语文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高校校园的安全与稳定。然而当下的高校已不是往日的净土,而成为治安问题的多发区,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成果,针对高校校园创新安全教育提出了几点适当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安全教育

关于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创新安全,近几年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校园的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思考。加强对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本文对高校校园安全与安全教育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创新安全教育研究这个主题。

一、校园安全的内涵

谈到校园安全,有必要明确校园安全的内涵。关于“校园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至今尚无定论。但是,通过相关学者的观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些观点离不开校园安全所涉及的主体、客体、内容三方面。校园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的涵义是公共安全涵义在校园所在范围内的自然延伸,即校园内个体或群体的生命、健康、财产的安全,包括不被侵害和保全的形态,这是从狭义上讲。广义上其内容还包括公共秩序,个人和群体所拥有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校园安全的主体指在校的大学生及教职工;客体包括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身心、财产安全,公共或集体财物安全以及教职工、学校集体所有的著作发明等知识产权、隐私权、荣誉权等合法权益。

二、高校校园安全现状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一生当中人格和思想以及道德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突出

大学生心理成熟滞后,心理安全问题突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原因,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同时,因年轻单纯好奇,易受不健康文化的诱惑,特别是“黄、赌、毒”的危害。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及时的缓解和治疗,一旦受到强烈的刺激,那么后果将非常严重。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大学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高等学校安全工作网络会议上指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已经到了非整不行的阶段。校园周边,歌舞厅、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厅、网吧等大量存在。一些学生出入这些场所,引发事端,影响到校园秩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网吧,很多自制力差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由此引发的治安问题也层出不穷。

(三)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有待加强。

高校保卫队伍建设和改革滞后,跟不上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在强力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然而高校保卫工作却没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名为“保卫处”,却不具有执法权,缺乏打击力度和权限,起不到相应的震慑力。由于种种原因,保卫人员本身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具备新形势下的思维模式,工作方法落后,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准备不足,在有突发事件时处理方法方式欠妥。另外,部分高校领导对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对安全保卫方面的硬件投入不够。

(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较差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多在20岁左右,而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在父母的呵护和老师的关心下成长,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于社会的复杂还不能完全预知。一旦父母和老师不在身边,自己独立面对社会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从而留下种种安全的隐患,一旦发生问题,处置不当,使得危害加重。

三、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的积极意义

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保证,安全是一个学生思想进步,健康成长和立志成才的基本条件。它是指在生活方面的、思想上的、心理上的安全有保障。学习安全知识不仅可以保证我们自身的安全,还可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防止不良文化消极影响。

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状况

(一)高校扩招以及教育观念的“势利化”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新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自97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规模急剧扩大,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日趋多元化,学生成分更加复杂化,素质层次差异较大。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严重滞后,这就使得学生与校园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教育工作由于社会功利的驱使,安全教育活动大多数被学校所忽视。学生很少受过系统的法制、法规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他们自我管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差,经常会为了追求名誉,为了学位或毕业证书,铤而走险做出种种违纪违规的行为。

(二)高校内部体制的改革给安全带来新的隐忧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以后,对社会实现全方位开放。这对高等教育走“学校办教育,社会办学校”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给安全管理带来了隐忧。首先,大量外来人员在校内打工,这些打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纪观念不强,安全文化知识甚至日常安全常识缺乏,流动性大,和校内职工甚至领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易管理。其次,高校后勤化改革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后勤集团服务范围的扩展和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目前,后勤集团所能提供的服务与学生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与大学生之间的矛盾、摩擦、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从而为高校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麻烦。

(三)网络时代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

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更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同时,网络也成为了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进行文化渗透,争夺大学生思想领域的主要渠道。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认识能力有待发展,世界观、价值观尚在形成之中,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沉湎于“网上世界”,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侵害。同时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和隐蔽性等特征,有的大学生经常会因现实世界的失意,在网络中重新塑造另一个自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和个性,用尽各种方法去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

五、面对种种挑战,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新举措

高校学生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建立科学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办学、民主办学的需要。

(一)逐步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首先,我们应该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建立党政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各学院各负其责,辅导员直接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顺理安全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合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其次,我们应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通过逐级落实责任制和落实岗位责任

人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逐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实行分片包干制,各司其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

(二)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一是学习制度,学习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将上级的有关要求转化为全体师生的行动和习惯,增强师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监督、检查制度与约束机制,将学校监督与学生自律相结合;三是信息畅通制度,建立以学生宿舍长、班长为基层信息员,以学校分管学生安全工作的校领导到学生工作处以及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然后到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再到班长以及宿舍长,最后到宿舍成员为主线的信息畅通体制,及时搜集内部性、预警性情报,掌握工作主动权。积极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针对学校的渗透破坏活动,尽可能使学校的每个角落、每段时间发生的事件都能及时反馈到有关组织和人员,使事件得到及时的处理。

(三)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体系

(1)进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加强法制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促使学生学法、知法,最终达到守法。

(2)加强理想信念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结合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通过网上课堂、专题讲座、留言版等形式,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网络监督工作,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和影响;建立一支专业、精干的管理队伍,做好网上教育、引导工作;校领导以及学校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网络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人力和物质保障。

六、对已有研究的一些思考

学生的安全是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的问题,而仅有学校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同学应有校园主人翁意识,与学校一道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强安全工作建设和管理,为自己健康成长和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我们还需要充分认识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稳定至上的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不安全因素,直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逐步减少、消除校园安全的发生,还学校一片美好和谐的天空。(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廖善光.高校校园安全隐患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1):149-150.

[2] 王智广,王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6):29-31.

[3] 刘振华.校园安全问题的成因和防治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8,(5):9-10.

[4] 戈国华.试论大学校园安全事故成因及对策[J].基础理论研讨,2006,(7):53-54.

[5] 张啸.新型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构建思路[J].公共管理,2008,(8):121-122.

[6] 王晓鹏.浅谈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0,(4).

[7] 王从严,霍军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对策[J].学习月刊,2008,(22).

[8] 张人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安全与健康,2004,(7).

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平安校园;高职院校;QQ群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71-02

高校安全已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稳定的各个方面将蔓延到校园。因此,在和谐社会建设当中,大学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更重要的是,怎么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硬件方面的建设问题

配备非常高水平的防范条件设备,这项重要的工程是如何建立起良好的安全防范的重要保证性问题。“平安校园”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需要高水平的教育硬件条件建设。伴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学校都更加重视校园技防体系方面的建设问题。当前,部分高职院校都是通过安装相关的网络监管设备、红外报警设备、门禁系统、实时监控设备、防火防盗网络设备、周界报警等来不断加强平安校园的基本建设问题。

2 软件方面的建设问题

如何构建“平安校园”建设的宣传教育内容体系

1)要构建形成“点、面进行结合”的安全性教育模式体系。这其中的“点”主要包括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等处于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相关工作人员,这些人员组成相关的安全法制教育队伍。对于学生当中发现的具有特殊性的问题或者是特殊群体,要尽可能并且尽早地及时发现,做到积极关注,不断采取持续跟踪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工作。建立由宿舍管理员不定时在寝室当中与学生展开“一对一”交流的教育管理相关制度。

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对在外实习的毕业生进行安全性教育的工作,可以采取定期进行电话回访、网络交流等形式,不断地开展安全法制性教育工作,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在学生心中牢固法制观念。

“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定期开展安全法制性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以及征文比赛、微电影比赛等学生比较热爱的活动,并且不断宣传安全法制方面的知识,定期出版以安全法制作为主题的宣传性板报,使学生在进出公寓的时候就能够接受到安全法制教育。

2)要不断开展全面与个别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教育工作室,不断培养学生相互之间辅导,积极引导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的心理情绪朝正面变化。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要求心理委员注意到其他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的变化,发现异常问题,积极向班主任、辅导员以及相关教师进行汇报,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

如何构建“平安校园”的建设观问题 构建“平安校园”,必须要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为基础建设发展问题来解决。以全面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作为主要目标,树立起“平安是发展的根本性保障问题”的工作理念,统筹协调好高职高专院校的全面改革、发展和稳定。深化研究“平安校园”的基本建设问题,以“平安”作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实现高职院校中的广大师生以及学院自身等多方面的和谐、科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强化宣传性教育工作的相关途径 做到及时有效的相关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能够保证全体师生对于“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视度的提高,能够促使广大师生及教职员工对于“平安校园”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可以看出,强化宣传教育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强化“平安校园”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性教育工作以及宣传工作的力度,将其作为学生工作考核以及宣传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且从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学生心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校园广播、海报、讲座、校园网以及各种与安全、“平安校园”相关的活动,多方位、全覆盖地强化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3 信息建设方面的问题

高职院校如何在“平安校园”相关建设过程中比较快速准确地掌握其中的相关信息,是构建“平安校园”工作非常至关重要一个环节。要保证获取“平安校园”建设信息的方便、快捷、准确,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信息建设方面的工作。

比较规范的信息处置程序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处置部门。信息处置部门在取得信息报送的第一时间,应当及时组织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并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相关举措,保证及时处置相关事件。制定学校安全信息分类以及等级报送的相关规定,并且根据信息的种类、严重的程度,有选择性地向相关的学校领导以及相关的处置部门报送相关的信息,确保做到“不瞒报、不漏报、及时报”。

不断完善“信息员网络体系” 除了设置安全信息员相关队伍以外,为了能够全面及时地掌握各类涉及师生安全稳定方面的相关信息,还需要架构班级QQ群、学院QQ群、教师办公群、微信、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网络信息处理相关体系。另外,要建立起以学生宿舍楼层长为框架的信息处理体系,从而进一步强化以及完善学校在信息处置方面的能力,确保各种安全稳定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置。

4 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

“一把手”工程 高职院校的“平安校园”建设是当前一项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这也是一项具有政治意义的重要工程,需要高校的内部人员、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来完成,更需要高校内部成员全员参与。高职院校必须深化“平安校园”建设,要确保职责明确、责任要落实到个人、工作要做到位。要把“平安校园”建设问题提升到学校的重点工作的层面上来,并且要明确建立由学校一把手进行负责,由分管相关安全工作的副院长进行具体实施推进的管理体系模式,在统筹领导的基础之上,按照目标进行分项方面的推进,进行系统实施等。

统筹性协调部署问题 要深化进行“平安校园”相关建设,高职院校应当做好以下三个重要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要进行全盘的计划。学校要在中层干部会议、教职工大会、学生工作会议等全校性会议上对安全稳定工作加以研究以及部署,并且不断实现“平安校园”创建的全员参与。

第二是进行专项性研究工作。针对临时发生的校园不安全事件、不和谐事件,要能够及时召集学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人员来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化解策略,全面监督贯彻实施。

第三是形成工作常态。根据工作安排以及要求,以年、周、月度或者季度定期开展学校安全稳定形势的分析部署教育工作,能够做到第一时间为学生解除各类安全稳定方面的隐患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连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洪建场,闫璐.创建“平安校园”的几点见解[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3):175-176.

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场所,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必备条件,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校园”列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通过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开展,校园稳定、和谐、文明有序,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学校在平安创建中做的一些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是创建“平安校园”活动重要的组织保证

(一)为深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学校治安稳定,为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林宗信为组长,副校长金昌弼、洪本友为副组长,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处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实施工作。全校上下统一认识、明确职责、逐级分解实施。形成上下贯通、相互协调、组织严密、运作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了详细的考核要求。

(二)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学校主要领导对全校的安全稳定工作负总责,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各部门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班主任对本班的安全稳定负责。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

(三)为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健康有序地开展,学校在建立各级安全管理组织的同时,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使创建“平安校园”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得以具体落实。学校制定了《同大镇中心小学“平安校园”实施方案》、《学校值班巡查制度》等,还制订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践活动应急预案》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制订和实施,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学生普遍树立起较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措施得力,以防为主,是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核心内容。

为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学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检查督促,及时查漏纠偏。学校每年年底对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在保障这些措施充分落实的前提下,以防为主是创建“平安校园”的核心内容。

1、建立预警机制,防范未然

2、制订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

3、加强安全疏散演练、重大活动有安全预案

三、法制与安全教育两手抓,是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多渠道、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教育活动,全体师生增强了法制观念,遵纪守法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全校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一般刑事案件、也没有发生职工违法行为。

(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广泛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是做好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基础工作。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学校在制度上给予保障,每学期初制定防止安全教育宣传计划。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法制安全教育,还穿插交通知识宣传、消防知识宣传等活动,平时利用广播、墙报等媒体开展法制宣传。

学校还积极开展禁毒和反邪教教育,利用广播、校会、宣传橱窗、等形式,广泛宣传毒品与邪教的危害,宣传科学思想,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消防意识、禁毒意识、交通意识,没有师生吸毒,没有师生参加邪教组织。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在校园设立心理咨询室,由心理辅导教师面对面心理咨询,解决个别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各方面引发的心理问题;同时心理教师在学生中开展心理调查、开设心理讲座,缓解学生精神压力。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没有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出现任何不良现象。

四、加强校园管理、构筑安全网络,保障“平安校园”的创建。

加强校园管理,构筑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立体平台,有效地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形成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势态,“上下组成网,左右连成线,处处有人抓、层层有人管”,使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落到实处。

1、狠抓内部治安管理

2、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确保校园的治安秩序良好。

3、加强对全校消防设施的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各项消防设施。

4、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5、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6、整治周边环境,构筑安全防线。

学校治安防范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艰巨,任重面道远。我们相信,在上级各级领导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全体师生将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立足现在,着眼长远,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创建安全、稳定、文明、有续的平安校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同大镇中心小学

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