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影像制作

影像制作

影像制作

影像制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卫星影像、几何纠正;光谱融合;影像拼接;制图输出

引言

卫星影像图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资源调查、环境保护、救灾抢险、应急指挥。本文重点介绍卫星影像图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即卫星影像的几何纠正、光谱融合、影像拼接、制图输出的处理方法。

1几何纠正

几何纠正就是针对卫星影像等栅格数据的坐标配准,可以采用多种纠正方法:一次多项式(仿射变换)变换法、二次多项式变换法、三次多项式变换法、坐标调整变换法和样条函数变换法,这些方法都能满足卫星影像的坐标配准要求。通常采用坐标调整法,既能保证整体的最佳拟合配准精度,又能保证已知点附近,局部的配准精度和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已知点要分布均匀,边缘要有足够的点,点位要准确可靠。纠正的步骤、方法及要求如下:①装入卫星影像和已知点成果数据。②对影像的直方图进行拉伸,使影像反差适中,便于目视解译。③将已知点成果缩放到视图中合适位置,选择添加纠正点,首先选择影像所在的位置,然后选择已知成果所在的位置或直接输入已知成果。④选择纠正模型,查看纠正点的精度,对纠正点进行调整使精度满足要求。⑤添加了足够的纠正点,并且精度满足要求后,进行纠正重采样并输出成果。⑥我们知道卫星影像除了成像方式、地球曲率、大气折光引起的图像变形外,还有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如果测区的地形起伏较大,这种影响还是不小的,为了削弱这种像点位移的图像变形,可以采用DEM进行正射校正。

2图像融合

图像融合是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可以利用多光谱的影像合成彩色影像(光谱增强),也可以将高分辨率的全色影像和低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融合,生成高分辨率的彩色影像(空间增强)。

可以采用基于影像局部光谱特性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遥感影像的局部相关矩和局部方差进行融合,具体包括如下步骤:①对多光谱影像进行IHS彩色空间变换,得到多光谱图像的强度分量I、色度分量H、饱和度分量S,保留H、S分量不变。②对IHS变换后得到的I分量和高光谱影像进行直方图匹配:先分别计算多光谱影像I分量和高光谱影像的直方图,以多光谱影像I分量的直方图为参考,进行直方图匹配。③对匹配后的I分量和高光谱影像分别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多光谱影像I分量和高光谱影像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④对小波分解后的低频分量采取基于局部归一化相关矩融合准则进行融合:采用3*3窗口,分别计算多光谱影像I分量和高光谱影像低频分量的局部归一化相关矩,融合规则为:如一幅图像小波系数图像中某一点周围窗口内的局部归一化相关矩大于等于另一幅图像小波系数图像中对应点周围窗口内的局部归一化相关矩,则该级融合的小波系数图像在该点值就为这幅图像的小波系数,反之为另一幅图像的小波系数。⑤对小波分解后的高频分量采取基于方差融合准则进行融合:采用3*3窗口,分别计算多光谱影像I分量和高光谱影像高频分量的局部方差,融合过程中采取基于方差的融合准则:如一幅图像小波系数图像中某一点周围窗口内的方差大于等于另一幅图像小波系数图像中对应点周围窗口内的方差,则该级融合的小波系数图像在该点值为这幅图像的小波系数,反之为另一幅图像的小波系数。⑥对融合后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进行重建,得到新的I分量。 ⑦用新的I分量和步骤1得到的H、S分量进行IHS反变换,得到融合结果。

图像融合需要注意的是参与融合的影像必须经过几何纠正,空间套合精度小于2个像素,否则融合后的影像将会发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影像拼接

影像拼接是对若干幅互为邻接的影像通过几何镶嵌、色调调整、去重叠等处理,拼接为统一的影像的处理过程。通过多光谱合成和全色空间增强,会得到多幅相互部分重叠的彩色卫星影像,为了制作卫星影像图,须将这些多幅影像拼接成一幅影像。如果文件较少,可以采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手工拼接;如果文件较多,手工拼接就难以完成了,也保证不了精度。这时可以借助VirtuoZo、Erdas、ArcGIS等软件来完成,通过设定镶嵌线,由软件自动进行拼接。

4制图输出

制作卫星影像图,除了底图卫星影像之外,还须进行地名标注,叠加境界信息,进行版面设计和图廓整饰,为了突出公路、铁路和标志物的信息,还须叠加道路网和标志建筑物信息。可以采用Illustrator软件进行图形处理,文字标注、符号化和图廓整饰,并存储为ai文件,最后在Photoshop中进行合成。这样能够保证较好的输出效果,也能便于今后的修订,对于栅格部分在Photoshop中可以直接进行修改,对于ai部分的内容Photoshop会自动转入Illustrator中进行修改,修改保存后会自动更新到Photoshop中,非常方便。

5结束语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用户对有效使用遥感卫星数据的要求日益提高。卫星影像信息丰富、直观易读、时效性强,获取数据时间短,能够较好地满足诸多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影像制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SPOT5;卫星影像;DOM

中图分类号:P28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作为数字测绘产品“4D ”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等优点,可从中提取各种类别的海量地理信息、自然资源信息和社会经济发展信息,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现代化建设、防治灾害和公共城市建设规划等各种调查和管理等提供可靠依据; 还可从中提取和派生新的信息,实现地图的修测更新,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和更新的数据源。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的制作除常规的航空摄影资料外,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数据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来源。如美国 SpaceIm age 公司提供的地面分辨率为 1m 的 IKONOS-l全色遥感卫星影像和 4m 多光谱遥感影像,DigitalGlobe 公司的 4uickBird 的 0.65m 全色和 2.4m 多光谱遥感影像; 法国 SPOT-5 卫星获取的 5m 分辨率的全色遥感影像。

1、Spot5卫星影像的特点

Spot5卫星是由法国于2002年5月发射升空的。其传感器类型为HRG,幅宽为60km,其轨道循环周期26d。为了保证卫星在1个周期内将全球完整覆盖1次,Spot5采用了“双垂直”的视场配置模式,2个高分辨率成像装置沿地面轨迹获取两条数据带,这个宽度大于相邻两地面轨迹间的距离。分辨率短波红外影像:20m;多光谱影像(绿、红和近红外):10m;全色影像:5m;超模式全色影像:2.5m。波谱范围为P:0.48~0.71μm;B1:0.50~0.59μm;B2:0.61~0.68μm;B3:0.78~0.89μm。

2、DOM 制作流程

从卫星影像制作 DOM 的流程分成不同环节,每个环节的处理效果会影响最后的制作效果。

2.1、数字影像质量评价

数字影像质量评价是一项很有意义但又较难解决的研究课题。一般评价融合图像的质量是以视觉分析为主,并结合定量分析进行的。常用于衡量信息量的统计参数有均值、方差、熵、联合熵、平均梯度、偏差指数、相关系数等。在实际工作中可依据不同的地域内容、不同的应用目标以及不同的数据源,选择适当的遥感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在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小光谱扭曲,从而有利于解译分类。

2.2、影像镶嵌和裁切

如果工作区跨多景图像,还必须进行图像镶嵌,才能获取整体图像。镶嵌时,除了对各景图像各自进行几何校正外,还需要在接边上进行局部的高精度几何配准处理,并且使用直方图匹配的方法对重叠区内的色调进行匀色处理。当接边线选择好并完成了拼接后,还对接边线两侧作进一步的局部平滑处理。

2.3、像元重采样

为了提高 SPOT5 影像的 GCP 定位精度以及影像的视觉效果,采用不同内插算法进行影像重采样,其效果是不一样的。经试验,将全色影像像元大小重采样成 2 米和 1 米;将多光谱影像像元大小重采样为 5 米和 2 米。内插算法包括最临近、双线性和立方卷积三种。经过视觉效果检验,双线性内插算法得到的像元大小为 1 米的全色影像与像元大小为 2 米的多光谱影像的视觉效果最好,道路、房屋等线性地物的边缘更加清晰,形状更加明显。有利于提高影像的解译程度。多光谱影像也有类似的情况。2 米影像的视觉效果最好,与 5 米和 10 米影像相比,各种地类的边缘更加清晰,形状更加清楚,并且在随后的融合过程中,2 米多光谱与 10 米多光谱影像相比,其融合效果也有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多光谱的混合像元引起的光谱扩散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压制,从而使影像的质量有所提高。内插算法中,最临近方法容易产生错位现象,因此并不适合采用。双线性和立方卷积影像在视觉上相差无几,为减少计算量,建议采用双线性算法进行内插。

2.4、影像的几何配准

为了得到既具有丰富光谱信息又具有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需要对 SPOT5 多光谱影像与全色波段影像进行影像融合,而影像融合的首要条件就是不同影像间精确的几何配准。在遥感影像处理系统( ERDAS 系统)中进行二者的高精度几何配准。GCP 的选择是几何培准的最重要问题,其选择依据是要均匀分布在整个校正区域、特征要固定而明显、数量要足够。GCP对于几何精校正精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GCP 的数量、分布和本省的定位精度。几何纠正数学模型的不同,影响也不同, 采用二阶二元多项式纠正模型, 适当增加 GCP 的数量可以提高几何培准精度。用双线性内插法对多光谱影像进行重采样,得到与全色影像高精度配准的多光谱影像。

3、DOM 制作中影像上薄云去除方法

国家西部 1∶50 000 无图区测图工程中,大部分区域 DOM 采用遥感卫星影像制作。如果原始影像上有薄云,地面纹理基本可以读出,这种情况通过增加地面纹理清晰度、去除影像上的白色羽化,可以达到清晰的影像信息。

而当影像之中有厚云阴影。这种影像阴影区色彩偏暗,但地面纹理可见。通过调整影像的明暗度和色彩,使云雾阴影部分恢复自然色彩。

4、DOM 制作中影像上厚云处理方法

西部测图工程中,有的区域被较厚云雾覆盖,无法提取地面纹理,制作 DOM 时一般采用已有相应影像替换。对云雾替换区域的影像我们采用以下方法:

4.1、用相邻同种分辨率 2.5 m HRG 数据源替换,因二者分辨率相同,只需在影像融合时做好周边透明处理。

4.2、用相应立体条带同轨直下视 5 m 分辨率 HRG数据源替换。用此三立体条带 HRG 5 m 分辨率影像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分辨率转换、影像替换、影像纹理处理。

4.3、用 10 m×5 m 分辨率 HRS 立体条带数据源替换,要注意的是,用该数据源时要做影像纹理变换,具体做法是将 HRS 条带 10 m 分辨率方向进行隔行纹理增加,利用 DPGRID 将立体条带数据处理为 5 m×5 m 分辨率全色正射影像,再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影像替换、影像色彩调整。

HRG 2.5 m 分辨率全色影像上有厚云,影像融合后做分辨率转换,进行影像替换。虽然替换的影像分辨率保持了一致,但实际上影像上的纹理差异较大,与周围影像很难融为一体,分辨率一致只保证了影像大小的一致,影像纹理还需在Photoshop 里做进一步处理。具体做法是将被替换影像中的白云部分选中做色彩亮度降低,将云雾阴影部分选中做色彩亮度增强,使得云雾部分的影像色调基本保持一致;其次,将替换的影像做不透明处理,百分比按照影像的具体情况确定,有时 50%的不透明度刚好,有时可能是 70%或 40%,不透明度的选择以能够盖住下层云雾为好;接下来将处理好的替换部分影像边沿做羽化切割,再进行色调调整,将其融入到被替换影像中。

5、结语

上述方法制作的 DOM 平面精度检测符合规范标准,为调绘及影像解译人员提供方便,提高内业地物采集速度、质量及该项工作效率,目前为本单位用 SPOT5 遥感影像制作 DOM 的主要方法,在生产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燕,闵晓凤,刘秀梅.利用SPOT5HRS条带影像制作DEM及等高线的技术方法[J].测绘技术装备,2008,01:43-45.

影像制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ADS80;DOM;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技术方案

中图分类号:P283.49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测绘产品内容和形式,正射影像图具备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共存的特点,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等优点;可以满足各个行业多层次、多用途的要求。

利用ADS80影像数据制作DOM相对于普通框幅胶片扫描影像和数码影像DMC、UCD、UCLP及无人机影像等影像数据制作DOM具有绝对优势。随着ADS80数字影像的普及,各种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软件系统也不断升级,ADS80影像数据制作DOM技术方案也在不断地优化,下面针对ADS80航摄仪获取影像数据的特点,介绍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MapMatrix、VirtuoZoAds及 Inpho等软件制作DOM的技术方案。1外业像控测量

外业像控点位置选在测区四角和中心均匀分布,控制点范围应与加密区范围相一致,由于加密软件无立体量测功能,点位应选在平地、无高差的明显地物上。原则上像控点之间的距离为30km左右,具体实施时应依据POS的精度对像控点的距离做适当调整。观测技术要求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执行。像控点进行2次观测,符合限差时取中数使用。

2 空三加密及L1级数据的生成

利用合格的L0级数据,使用空三加密软件ORIMA和纠正软件XPRO对影像进行处理和空三加密,影像匹配精度要求平地、丘陵地为1个像素,山地、高山地为1.5个像素,基本定向点和检查点应满足规范的精度指标。高程精度在不影响正射影像平面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利用合格的加密成果计算生成L1级数据。

3 基于MapMatrix或 VirtuozoAds制作DOM的技术方案

图1 基于MapMatrix或 VirtuozoAds制作DOM的生产流程图

3.1建立工程

分析、准备ADS80加密成果,新建工程测区,根据DOM成果要求,修改测区参数,测区类型及中央子午线等信息。根据WGS84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项目成果坐标系,本文以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例)的控制点成果算出七参数,利用七参数转换。使WGS84坐标系的成果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3.2模型划分

利用全色影像中的前视与下视或下视与后视影像创建模型,然后根据现有计算机的配置设置每个模型的宽度和重叠度,把每条航线划分多个模型,生成核线影像。

3.3生成DEM

(1)用MapMatrix或VirtuozoAds软件自动匹配,生成DEM。

(2)如果已有dlg线划图,可以删除房屋、围墙等高于地面的要素,留取等高线、高程点、水系、道路等地面要素进行构TIN,生成DEM。

(3)如果生产单位有Inpho等软件可以自动快速提取匹配DTM数据。实际作业中建议利用Inpho软件自动匹配,生成多航线(加密区)的DEM,然后导入MapMatrix或VirtuozoAds软件,进行多人参与编辑DEM。

通过软件把DEM结果叠加在立体影像上,直接进行编辑,编辑DEM时,应根据地貌特点,采用线面交互编辑的方法进行编辑。用量测点内插或匹配点内插使DEM点切准地面。

3.5生成单航线正射影像

利用单航线的DEM,选择下视RGB彩色影像生成单航线彩色正射影像。

3.6检查修改单航线正射影像

检查生成的单航线正射影像成果,对拉花、变形的地物进行重新编辑DEM,得到正确的单航线的正射影像成果。

3.7正射影像匀色、拼接

项目区内匀光匀色应使用统一的模板,模板要求要素全面、色彩饱和度丰富,以保证项目范围内正射影像颜色的一致性。利用EPT软件对单航线正射影像成果进行整体匀光匀色。匀色后利用EPT软件进行多航线正射影像拼接。拼接时可按结合表时时裁成单幅正射影像成果,也可以拼成多幅在一起的正射影像,然后批处理裁成单幅正射影像。

正射影像拼接时要编辑好拼接线,上下航线的拼接线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工矿设施、道路、管线等地物。尽量不要横穿面状和线状地物,要从颜色反差较大的地方画线,绕过影像拼接处模糊、变形、拉花等不符合精度的影像。

4 基于Inpho制作DOM的生产流程

图2 基于Inpho制作DOM的生产流程图

4.1建立项目工程

分析、准备ADS80加密成果,利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控制点成果,计算测区坐标转换七参数;建立为提取DTM的前后视工程和DOM正射纠正工程。为两个工程设置参考椭球及投影信息,使ADS80加密成果从WGS84坐标系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添加航带并设置相关信息,创建各条航带影像的金字塔影像。

4.2 DTM提取

在提取DTM的前后视工程下,利用MATCH-T DSM模块对前后视影像进行自动匹配,提取测区的DTM模型,DTM模型可以是整个加密区域也可以是一个子区域;提取前需对测区地形特点进行了解(如山区或是平原地区等),以便设置提取DTM所要采用的组策略。

DTM的数据检查编辑按整体调入,编辑检查可时时更新DTM的局部失真。要求作业员要按每个像对认真进行三维立体编辑检查。

根据作业单位仪器设备情况,建议DTM编辑时利用MapMatrix和VirtuoZoAds等软件进行编辑(可多人参与),以提高Inpho软件的效率。

4.4正射纠正

在RGB工程下,利用OrthoMaster模块,导入已经编辑检查合格的DTM数据,对融合后的RGB影像进行正射纠正。设置正射影像的地面分辨率、输出数据格式(Tiff)、数据输出路径,生成各单条航带的正射影像。

4.5 正射影像匀色、拼接

在OrthoVista模块下建立拼接工程,导入测区内所有经正射纠正后的航带影像,对每个航带影像进行色彩、亮度、对比度的调整,使各条航带影像的色彩、亮度、对比度大体一致;对整个测区进行镶嵌时,OrthoVista模块可根据探测地物或像素差异进行自动生成拼接缝,按照拼接缝进行镶嵌。根据影像拼接缝的具体情况进行人工干预修改拼接线。

利用SeamEditor模块对软件自动生成的拼接线走线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待拼接线修改完成后,再在OrthoVista模块下,导入测区图幅图廓,将影像裁成单幅正射影像成果。

5 检查修补单幅正射影像成果

5.1 精度检查:

采用外业实地布点、内业采集特征点、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采用外业实地布设少数特征点可对DOM进行高精度检查。也可在内业立体模型上采集的特征点或利用已有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进行同精度检查DOM。

5.2图面检查

(1)图幅内的影像应反差适中,色调均匀,纹理清楚,层次丰富,应无明显失真、偏色现象。

(2)无明显镶嵌接缝及调整痕迹。相邻图幅之间不应存在明显色调差异,要保证几何精度和色彩接边,

(3)避免因影像缺损(纹理不清、噪音、影像模糊、影像扭曲、错开、裂缝、漏洞、污点划痕等)而造成无法判读影像信息和精度的损失。

(4)由于正射影像纠正只对地物起伏引起的投影差进行改正,对人工地物本身的投影差不进行改正。所以要注意高层建筑物、高架桥等地物的变形。

6 DOM 的质量要求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质量由平面精度、接边质量、图像色彩质量、几何纠正精度等质量元素描述。

6.1平面精度

数字正射影像图明显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应满足数字正射影像图平面位置中误差的规定。

6.2接边质量

不同图幅之间不应出现接边误差,接边误差不应大于2个像元。图幅内的镶嵌处附近不应有明显的灰度改变和明显的镶嵌痕迹。影像数据上的接边差不产生整体性、明显性的视觉差异。

6.3色彩质量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图幅内以及整个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范围内的图像都应影像清晰,反差适中,色彩及色调均衡,影像无模糊等现象。地物地貌应真实,无扭曲、变形、噪声、云影等缺陷。影像数据具有连续、无缝和视觉一致性。

6.4 DEM质量

要针对正射影像图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精度标准。山林及田野的编辑可适当放宽精度,对有高大建筑物及道路的地区要仔细编辑,对陡坎等直立性地物要合理编辑。要注意dem成果有无漏洞区。若有漏洞区,要分析原因,重新编辑并填补漏洞。编辑时应考虑到DEM的误差对DOM精度的影响,使DEM精度能够满足DOM成图精度的要求。

影像制作范文第4篇

关键词:立体影像技术;立体效果;数学模型;视觉成像原理

立体影像技术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和艺术体验。它是通过摄像机拍摄或计算机制作,然后再投影到电子屏、全息膜等显示设备上展示给观众,拍摄和呈现是一个几何光学模型。在该模型中,摄像机参数、观众的物理参数和生理信息等多种变量会影响最终立体效果的质量,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变量就是观众观看立体场景中的视角差。

1文献综述

立体影像技术从诞生到今已有数百年。CharlesWheatstone于1838年首次提出了立体视觉的视觉成像原理;而Howard,I.P.把立体视觉定义为双眼获得视觉信息以后对深度和三维空间的感知。之后,CharlesWheatstone又提出了双目视觉立体成像原理,并利用该原理制作了立体图像和立体镜。在立体镜中,观察者左眼和右眼分别看到不同的图像,大脑将2个图像合成到一起就会形成立体图像。尽管当时的设备比较简陋,但双目成像原理为立体影像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胶片电影被发明出来之后,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拍摄立体电影,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基于双目立体成像原理——使用2台摄像机模拟人眼,拍摄同一个物体或场景,最后将得到的2张画面进行合成,得到成片。观众观看时,可以运用不同的技术让不同的画面进入左右眼,经过观众大脑处理以后形成立体视觉。20世纪50年代,彩色电视机投入使用,互补色3D分像电视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制作立体影像。该3D成像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是,拍摄时,使用2台摄像机,在摄像机镜头前加滤光镜拍摄同一个物体或场景。观众从彩色电视机的屏幕观看时,戴上滤光镜,就可以让左右眼分别看到不同颜色的图像,从而获得立体图像。互补色3D分像电视技术兼容性比较好,所以,刚开始投入使用时,曾被大范围普及。但是,使用滤光镜会使拍摄得到的图像色彩信息损失比较大,观众在观看时获得画面失真严重,并且容易感觉不适。20世纪70年代,另一种时分式立体电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该技术利用彩色电视信号的奇场和偶场进行立体电视信号的编码,在显示图像时交替显示左右眼2个图像,通过红外控制开关控制液晶眼镜的开闭,让左右眼分别获取不同的图像。随着液晶技术和光栅技术的发展,当代的立体影像技术主要分为裸眼立体影像技术和偏光式立体影像技术2种。裸眼立体影像技术是指,观察者不需要佩戴任何设备,直接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显示设备上场景和物体的3D效果技术。由于不需要观看者佩戴设备,它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由于其需要特殊的显示设备,使用特定立体显示技术,所播放或展示的图像都需要进行特殊制作,因此,裸眼立体影像技术的成本比较高。在裸眼立体显示技术中,使用最多的有多透镜、视差光栅、体三维显示、全息投影和光场显示技术。1985年,ReinhardBoerner第一次使用多透镜来显示立体平面。19世纪90年代,SegaAM3制造出单人3D裸眼显示器的雏形。如今,裸眼立体影像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主要在欧洲和日本。受成本、视角等因素的限制,裸眼立体影像技术主要用于商用大屏幕显示。偏光式立体影像技术则需要观看者佩戴偏光眼镜,但是,其色彩丰富,立体感较强,所以,在当今的电影、展览等行业十分流行。在展示立体图像时,2张不同的图片重叠放映在同一个屏幕上,或者通过偏光滤光镜到达观看者的双眼。这种立体影像技术成本低廉,被广泛普及。

2立体效果数学模型的建立

为了建立有立体效果的整体数学模型,需要为拍摄过程和呈现过程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再通过拍摄和呈现过程中的共有变量连接2个模型,从而得到融合了拍摄和呈现过程的关于立体效果的数学模型。2.1呈现过程双目立体成像几何关系如图1所示。由几何相似关系可以得到:2.2拍摄过程设δ为相机的容许弥散圆直径,F为镜头光圈值,f为镜头焦距,L为对焦距离,D1为后景深,D2为前景深,η为显示立体图像时的放大倍数,2.3连接呈现和拍摄过程由于双眼接收左右2个不同的立体图像,所以,拍摄时也需要使用2台摄像机来拍摄同一物体或场景,从而得到一组立体图像对,最终合成为1个立体图像。设Lcamera为2个摄像机的相机间距,则可以定义式(14)中:Lmax为观看的场景中最远点到屏幕的距离;Lmin为观看的场景中最近点到屏幕的距离;k为同一像点在左右2幅图像中的像素差。

3结论

影像制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媒介,数字影像,媒资管理;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206-F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传播产业也发生了革命性巨变,数字传媒技术应运而生,传媒方式也由纸质传媒发展到现在的数字传媒。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也变得复杂多样,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手机、笔记本、移动网络、公共场所宣传牌、宣传屏幕等媒介对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为了抢占更多的广告市场和媒介地位,媒体竞争激烈。为了更好的发展,跨媒介合作方式成了媒体发展的主流。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数码产品和广播电视设备成为了城市家庭的必备产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影像制作技术朝着简单、精美等方向发展。许多传媒公司开始组建自己的数字制作团队,加强数字短片和影视的拍摄和后期制作。许多传媒公司开始大量拍摄数字短片、制作数字专题片或微电影,独立电影人的投资也开始向传媒公司拍摄制作的低成本电影、电视剧和微电影方向倾斜,这无疑给数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1 数字媒体时代的跨媒介的发展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和数码产品的技术革新,传统的传媒方式和观念在不断的转变。传统媒介的优点就是内容丰富和真实,陶冶着我们的精神情操。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受人们的喜爱,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性不受控制,但是信息量太大,虚假信息和信息垃圾较多。目前,媒体的多重跨界复合成为了媒体发展的主流方式。数字媒体的跨媒介也影响着非传媒机构的工作方式,以往的会议现场会议和面对面交流,对于大型集团来说,分厂于总产距离远,会议精神通过文件或电话进行传达,现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实时视频会议的召开,企业文化也由传统的口号变成了现在的立体动画。企业宣传也由相片和文字介绍发展到现在的影像宣传。使得企业办公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得企业内涵和文化进一步深入内心。很多非传媒机构利用运用数码设备、后期制作软件及技术制作宣传片、专题片。而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非传媒机构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到其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采用数字化影像设备、数字编辑软件,结合工作和生活特点采集图像,经过简单的后期加工处理制作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体产品。

2 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媒资系统对数字作品的影响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播渠道的呈现多元化走向,空间的增大从客观上导致了市场数字影像作品内容需求的增多。由于市场上数字影像作品的增多,作品给人们带来了烦恼,如作品内容肤浅、空洞、重复率多,不能给人们带来视觉的冲击。因此如何提高作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了媒体研究的重点。对跨界数字影像作品开发,成为了市场的占有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近期,国内各大卫视台,为提高节目收视率,纷纷扩大节目资源的利用率,暑期播放经典老电影和影视作品,同时开发新的娱乐节目,如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开办了第三季选秀节目,正是该卫视有一套完整的媒体资源数据管理平台,根据收视率和调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对于收视高的节目和影视作品和广告进行分析,实现对数字影像的管理。该媒体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平台,实现数字作品的存储和处理,对前期和后期制作以及管理进行分类。同时对同期国内外先进的制作技术和内容进行分析,开发新的数字作品,迅速抢占国内市场的收视率。

众所周知,以往电视媒体大多以采编人员所生产出的内容本身为重心,这一工作模式在媒资系统建成后将转变为以具有策划性质的新闻信息收集为基础的,以资源集成为中心的生产流程。因此,如何高效地组织资源、整合资源、调动资源,成为跨媒介数字影像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所在。采编人员的工作思路也应由生产一条好素材转变为尽可能地采集到更多可使用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被集成中心采用的频率将成为衡量他们工作优劣程度的标准。这种增强合作、集中管理的模式降低了内容生产的成本和周期,使内容产品进行市场重新定位和制作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降至最低,达到高效率与高质量的统一。熟练使用这种生产模式的媒体除了能轻松生产出所有媒体都有的现场报道、分析和评论之外,还能迅速从媒资系统中检索到与该作品相关的所有内容,并利用数据库平台据此进行详尽、快速的编排,第一时间传达给受众,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从而提升作品自身的品牌效应,并集聚受众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而这一切的实现则有赖于媒资系统的完善建立,正是它实现了跨媒介数字影像作品内容的多维度开发,也是它,在内容产品形成的各个过程中实现了大规模存储、大规模处理,使各类信息的汇聚、共享和增值利用成为现实,从而最终把从内容资源推向了大规模流通的产业化之路。

3 跨媒介数字影像制作下的媒资系统管理策略

3.1 媒资系统的管理建立的方法。媒资系统建立的目的是对数字影像作品进行更好的管理和开发。跨媒介数字影响作品涵盖媒介、设备、摄制、后期制作、技术处理和策划等多方面的内容,范围广,环节多,不论那个环节出现问题,数字作品都将是失败的作品。因此米子系统管理方法首先在建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设计与规划,建立数据平台,提高了员工的效率。同时应该加大技术投资,设计出更合理和更方便快捷的管理系统和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进行查询时可以很快捷的查询出要想要的结果,根据作品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类,方便数字影像制品的查阅和处理,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的根源,进行补救。

3.2 媒资系统的管理加密处理。市场上的数字影像作品珠目混杂,加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同行业竞争加剧,数字影像作品容易复制,只有增强其神秘色彩才能提高作品的吸引力和提高作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保密环节尤为重要。对媒资管理系统进行加密处理,可以设置口令、员工身份认证、水印处理、技术加密和终端加密相结合,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这样在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就可以完全掌控,提高了作品的神秘色彩和竞争能力。

3.3 媒资系统的管理人才培养。媒资管理系统是更合理的配置资源,人才是其核心,要想使得企业在市场上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就应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媒资企业充分保护和利用科技人才的科研成果,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和经济条件,将会吸引更多更又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核心竞争作品。媒资管理和影像制作人才一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人才需求日益加大,国内相关人才极其匮乏。媒体可以通过员工技术交叉任职、相关院校和媒体交流培训和猎头公司全球范围内选拔人才等措施来增强媒资管理和影像制作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毕翔.跨媒介数字影像制作与媒资管理研究[J].传媒论坛,2014(380):91-92.

[2]卢硕.跨媒介的时尚摄影表现研究[M].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3.

[3]宋毅.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内容生产的转型路径[J].媒介研究,88-92.

[4]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4.

[5]马歇尔・麦克卢汉(加拿大).何道宽,译.理解媒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6]百度百科.跨媒介传播的定义[OL].http:///view/2169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