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端制造技术

高端制造技术

高端制造技术

高端制造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北京地区;技术输送;合同类型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是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北京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备诸多优势,具备典型性。

技术交易对于产业发展具备正向的促进作用,通过技术交易市场现状分析,可以反映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状况,从而为进一步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当前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等,都让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我国面临激烈竞争,我国政府也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入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作为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因此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分析具备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技术输送、合同类型两个典型角度,对分析北京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产业技术交易中的技术输入输出情况,以及具体输送的合同类型进行深入透析,对于北京地区产业整体技术输送状况以及输送类型分布做了典型的分析介绍,有利于提升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及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数据依托北京市技术交易管理办公室,在“精机工程”基础上,对近五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交易数据进行提炼整理;同时,对七家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内典型企业中高层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调研,得到一手资料,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技术交易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一、基于技术输送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1.技术输入集中在海淀、朝阳区,技术发展不均衡

无论是合同项数还是技术交易额,海淀区技术输入都是首屈一指,遥遥领先,如下图。项数上2015年为1138项,占当年总项数的63.26%,交易额为42.7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0.97%。海淀区得天独厚的如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如清华、北航、中科院等在此领域有着深厚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成果的科研院所,另外也包括一些高新企业园区的规划和落地,为技术储备形成了巨大优势。其次为朝阳区,项数上2015年为278项,占当年总项数的15.45%,交易额为9.9亿元,占总交易额的14.12%,朝阳区虽然在教育领域无法与海淀区相匹敌,但是经济发展,也就是企业发展方面做得还是很不错,依托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高新技术储备,但是总体上还是和海淀区有很大差距。两个区的技术交易项数和为1416,占总项数的78.71%,技术交易额之和为52.6亿元,占总交易额的75.09%。2011年到2015年总体情况与2015年情况类似。

2011年-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区技术输入图(技术交易额)

数据来源: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区发展状况呈现出一定的产业集聚,这是产业发展向高度融合方向进行的标志,也符合当前的政策号召。工业集中发展能够形成规模效益,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并且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成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平台。而从地区发展角度来看,问题在于技术输入集中在海淀、朝阳区,技术发展不均衡。究其原因在于背景地区产业规划、资源分布与配置等方面需要做进一步工作。

2.国内省市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大差距,且省市间发展不均衡

技术输出方向上,从2015年交易项数上来看,吸纳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最多的是北京市,为696项,远远超过第二位的江苏省,161项,而在排名比较靠前的几个省市中,以南方省市居多,如广东、浙江、上海等,这些省市也是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展比较有优势的,对相关技术需求也比较大,另外,河北省吸纳北京高端装备技术项数也比较多,在京津冀整体规划与产业合理布局的大背景下,河北省也积极地吸纳北京市对应相关技术,为接纳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做准备。

从2015年技术交易额上看,北京市对国外输出技术交易额相当高,达到3735042288.32元,远远拉开对国内各省市的技术交易额,这也符合当前国内外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状况,国外毕竟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对技术的需求也以高端技术居多,而国内的相关技术整体发展不均衡,北京市在厚积薄发下不断创新,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能够出售到国外,而这样的技术自然交易额也很高。国内而言,技术交易额较高的是:北京,江苏,四川,河北,山东等省市,其中在交易项数上比较多的南方几个省市并没有很高的技术交易额,这些将体现在平均单项交易额上。

从2015年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上看,排名第一的当属拥有超高交易额和较少交易项数的国外,数额达到128794561.67元,唯一的一个亿元级别,国内相对来说少的多,从梯队角度上看,第一梯队是四川省,4834560.37元,第二梯队,江西省3990824.00元,云南省3830199.94元,山东省3003359.96元,而在交易项数上比较多的南方省市,如上海、浙江等,只达到百万级别,在交易项数和交易额上都比较领先的河北省,是2230326.52元。国内中西部省市对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需求比较多样,与各省市的重点布局状况相关,所引进技术相对当地水平来讲属于比较先进技术,而南方省市在这一领域的引进技术以渐进式创新性技术为主,所以在平均单项交易额上呈现为当前情况。2011年到2015年情况与2015年状况类似,发展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国内省市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大差距,且省市间发展不均衡。与国外相比,毕竟我国相关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基础技术积累、创新机制、龙头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省市间技术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导向,以及地缘优势差别、资源分布不均等方面。

二、基于合同类型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根据下表数据,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产业总交易项数为1799项,比2014年下降158项,交易额为70.1亿元,比2014年下降2.1亿元,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0.03894283亿元,比2014年提高0.02065939亿元,总体上来看,北京市高端装备产业技术合同数据保持平稳,数量上波动不大,而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数据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技术的“质量”,这一数值提高表明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根据2011年到2015年的整体数据,如下表,合同项数呈上升趋势,而合同的交易额情况相对复杂,总体下降趋势,2013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随后2014年回落到趋势线上,在与多家典型企业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但是并没有企业表示2013年出现比较特殊的情况,这一情况可能是某个或者某几个企业的较大数额技术交易的特殊情况造成的,并非年度整体情况有特殊变化。因此在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的分析中,排除2013年的特殊情况,整体上,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很平稳,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近年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进行交易的技术创新性并没有很大的提升。

1.技术服务受企业偏爱,在各项合同指标数据中领先

根据上表数据,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服务项数为773项,占总合同项数的42.97%,交易额达到43.2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1.63%,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为0.055885969亿元,是四种合同类型中最高的。从2011年到2015年,在合同项数和交易额上,技术服务每年占比都接近或超过50%,在交易额上,技术服务的占比要更加突出,也就是说技术服务的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相对更高。这也正是企业技术服务领域交易频繁的原因,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北京的高端装备企业当前处于技术攻关期,很多企业虽然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但是还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一套关键技术和产品链,以及自身的竞争优势,于是在不同的市场方向上进行着布局和尝试,技术服务就是一块较多企业在尝试的方式,通过提供有着较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摸索道路

2.技术开发一直发挥重要作用,企业院所合作开发是最常见方式

从上表数据看,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合同项数为739项,占总交易项数的41.08%,交易额为21.6亿元,占总体交易额的30.81%,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为0.029276903亿元,从2011年到2015年,技术开发在技术市场中无论是合同项数、交易额,还是平均单项交易额,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技术开发通常也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转向产品的关键环节,从数据上来看,北京市高端装备企业很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用十分重要,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产品才能更好的成为企业的“现金牛”,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利润。调研发现,当前北京市高端装备产业技术开发大多是企业与院所及高校之间的合作开发,院所高校有技术,企业了解市场,合作开发具备双赢效果。

3.技术转让交易偏少,产业角度上不利于技术成果普及

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项数为170项,占总交易项数的9.45%,合同交易额为4.8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85%,平均单项交易额为0.028445206亿元,与技术开发的平均单项交易额相当。从2011年到2015年以来,这三个指标的数字整体平稳,变化并不是很大。而整体上技术转让在四种合同中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但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这不是“利好”,技术转移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重要衡量指标,技术转让指标较低,说明当前产学研合作程度较低,或者技术产出率本身并不是很高,不过从四种技术合同整体来看,也有可能是在签订合同时,甲方乙方将一些技术转移的合同签成了其他的类型,如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这是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的过程发现的,当前相关单位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技术交易的大方向上,对一些细节问题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

4.技术咨询往往作为作为交易附属角色,发挥补充作用

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咨询合同项数117项,占总合同项数的6.5%,技术咨询合同交易额为0.4亿元,占总合同交易额的0.52%,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为0.003307522亿元,和其他类型合同的平均单项交易额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和技术咨询本身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咨询毕竟不是技术开发或者技术转让直接以技术为对象,而是辅技术活动,所以相对来说平均交易额没那么高,另外,技术咨询的交易额相对之下所占比例也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点也和咨询活动本身的性质相关,在对典型企业的访谈中,有企业指出,其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中,由于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所以一些技术咨询活动等都是免费支持,咨询活动的性质决定它在这样的情境下更适合这样的方式去进行。

三、对策与建议

1.统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区域技术交易状况,技术均衡发展

从技术输入上来看,海淀区,项数上2015年为1138项,占当年总项数的63.26%,交易额为42.7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0.97%。其次为朝阳区,项数上2015年为278项,占当年总项数的15.45%,交易额为9.9亿元,占总交易额的14.12%。两个区的技术交易项数和为1416,占总项数的78.71%,技术交易额之和为52.6亿元,占总交易额的75.09%,而北京现在共16区,在技术交易上呈现出严重不均衡的状况。根据北京市2005年制定的区县功能定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功能拓展区为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只有海淀和朝阳的装备制造技术突出是一种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要注重产业规划,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制定相关的标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成果,协调区域分工与产业布局。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合作,加强人才、技术等资源培育,推动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发展。

2.加强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准

根据2011年到2015年的整体数据,结合对典型企业进行的访谈、调查,整体上,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较为平稳,并没有较大数额的提升,从合同类型来看,分别为0.075108759,0.046629287,0.620823557,0.036876891,0.03894283亿元,表明近年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进行交易的技术“质量”,也就是创新性上并没有很大的提升。

作为北京市来讲,要加强优势领域的技术创新,如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把技术发展水平提升到国际领先地位;并且,积极向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的区域,如中西部地区等,输出较为先进的技术,通过自身优势带动其他地区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水平。创新驱动当前势在必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特点是,配置创新要素的核心载体转变为企业,因此,要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围绕龙头企业与重点机构,重视构建产业内的金融风险体系,完善产业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风投等各创业资本准入门槛,优化区域创新机制。

3.对北京技术转让交易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技术成果普及

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服务项数为773项,占总合同项数的42.97%,交易额达到43.2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1.63%;技术开发合同项数为739项,占总交易项数的41.08%,交易额为21.6亿元,占总体交易额的30.81%;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项数为170项,占总交易项数的9.45%,合同交易额为4.8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85%;技术咨询合同项数117项,占总合同项数的6.5%,技术咨询合同交易额为0.4亿元,占总合同交易额的0.52%。根据数据来看,主要集中在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尤其是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很少。技术转移包括技术成果、信息、能力的转让、移植、产业化、引进、交流和推广普及等,这一类型的交易合同偏少,不利于产业技术的普及推广。

为了产业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需要政府及相关机关单位采用合理的政策措施,如税收减免、产业发展知识培训等,推动技术的转移,是技术成果等能够得到更高效的普及。

4.鼓励企业进行技术交易,促进北京高端装备产业发展

调研中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之间进行技术交易存在一定的风险考虑,尤其是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交易合作。从企业的角度看,保护企业核心技术的措施,谨慎交易等,是必要的,而作为政府机关单位,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并不是特别有利,如何均衡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利益,是一个关键问题。当然调研中发现,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作为老牌的科研企业,保留了从前作为科研院所的一些特性,其技术交易额收入占到公司年销售总收入的将近20%。而作为政府机关单位,如北京市科委,可以考虑如何更好的建立合理的技术分享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更好地均衡多方利益,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结论

文章通过分析数据与资料,从技术输送和交易合同类型两个典型视角分析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技术交易现状及相关问题,发现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发展均衡性、技术成果转让程度、技术创新水平、技术交易发达程度等方面,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有助于提升其发展竞争力。本文出于两个典型视角分析,进一步展望可以从更多的视角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进行透视研究,也可以通过横向对比其他一线城市对应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更深入研究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并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铁球.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J].求索,2015(12):10-14.

[2]张铁山,刘骐宁,肖皓文.大数据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16(22).

[3]魏兵.技术交易市场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8).

[4]张伟.区域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影响因子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高端制造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高端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52-03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况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是继《中原经济区规划》获批之后,国家推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按照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将力争经过10多年的努力,到2025年形成彰显竞争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区,成为大枢纽,拥有大产业,建成大都市。

实验区是我国航空经济的先行者,其以新郑机场周边的保税区为依托,是郑州市发展面向国际化大都市、综合性物流转运中心、航空器材制造中心、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主要战略依靠。实验区分为两大功能区,一是核心区,二是主体区。核心区以实验区内的航空城为主体,主要发展飞机航材制造,生物科技、手机制造、生活服务等行业。主体区主要发展总部经济、飞机销售、文化传媒、家电生产等行业。

根据国家的相关发展规划,实验区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着眼点,作为河南提升对外开放程度,打造中原地区开放高低的立体性抓手。在实验区内,积极创新发展新思路,为河南整体跨越式发展提供成熟经验。同时,积极制定合理的实验区规划、高标准建设周边基础设施、构建高效的服务型管理机制、并注重实验区的环境保护,做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初步的发展目,标是到2017年,实验区各项设施、基础服务、产业链条基本成型;到2025年,实验区将成为富有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较大、引领河南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原开放高地。

二、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及特征

高端制造业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尚无定论。从某个具体行业来看,是指该制造业中出现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行业;从产业链条的角度看,是指处于该行业的产业链条的高端。高端制造业与低端制造业,是相应的说法。高端制造业主要指制造工艺水平高、附加值高;低端制造业是工业初期的制造水平,污染高、排放高,经济效益低。高端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低端制造业往往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低端制造业最终要被高端制造业所取代,这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进程。

高端制造业具有高技术性、高资金投入、高生产附加值、高带动行业发展性的特征。具体来说:一是高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采用了当代先进技术,同时由于技术人员比较集中,所以产品中凝集的智力成本较高。二是由于高端制造业能够占领市场一席之地,主要靠技术研发,所以其技术研发费用所占成本较高。此外,对生产设备,原材料品质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三是高端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仅技术先进,而且还蕴含着知识产权、品牌效应等附加值。四是高端制造企业必须掌握海量信息,包括市场行情、对手产品、技术水平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才能立于市场前端。五是高端制造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的引领地位,具有带动行业发展的作用,能够影响整个行业升级转型。

三、实验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必要性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郑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制造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创新型,创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已经逐步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基地、制造业集聚区,为下一步的高端制造业发展打了好的基础。在当今世界,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关乎国家的未来,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一些经济发展强劲的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国内而言,特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都制定了高端制造业发展规划,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实验区,更应该以高端制造业为重点发展领域,这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1.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要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已经由农业大省逐步向新兴工业大省转变。但是传统产业中高耗能、高污染等发展方式并未转变。目前,工业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创造新的技术型高端产能,如何改造现有落后产能,如何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实验区作为引领高地,有必要发展高端制造业,作为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2.提升河南省整体科技竞争力的必然需要

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思路是技术引领型,当前世界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这背后需要一个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河南省虽然近年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上升,但仍然是一个农业大省,工业生产一大部分还处于产业链的末端。通过实验区的高端制造业发展,有利于河南省提升整体的科技竞争力。

3.吸引高端人才落户河南省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集聚,郑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虽然有很大提升,但高端制造业的科研人才仍显不足,特别是实验区定位中的航空业发展,更需要高端人才。实验区通过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一方面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一方面也给人才的集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4.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节能环保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新的发展方式。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排放量大、耗能高、生产效率低下,已经受到民众的诟病。而高端制造业将清洁能源作为发展方向,在生产中采用环保技术,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高端制造业在实验区的发展,可以起到低碳环保的范例作用,促进整个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四、实验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优势所在

1.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

郑州市地处中原,空域环境较好,也是铁路陆路交通的中枢地带。按照实验区的发展纲要,航空都市区能容纳400多万人口,等于将郑州市和开封市之间的中间地带填满,将中原城市群有机地联系起来。有了交通优势和人的集聚,接下来自然而然就是产业的集聚,高端制造业在此生根发芽,可为推定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优势

实验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有一个大的宏观有利优势,就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背景。中原经济区的范围很大,包括四个省、30多个市县,人口接近2亿人,国民生产总值4亿多人民币,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铁路公路通车里程,农产品、畜牧业产量都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当前,中原经济区正在深入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需求,释放了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已经成为海内外投资者理想的创业热土。所以,实验区高端制造业发展并不是无缘之水,其发展有很强的后劲。

3.现有产业基础完备

河南省的制造业优势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特点。一是潜力大,就是需求较大。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阶段,大量人口进城,基础设施是关键,建设基础设施、制造业是关键,所以需求潜力大。二是基础很好,河南省是传统制造业基地,拥有坚实的基础,历史上有一批蜚声海内外的知名企业,在输电装备、汽车制造、磨料磨具、矿山机械等方面都有完善的产业链条。三是优势明显,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在劳动力成本上有很强优势,对吸引产业转移有很强优势。当前,实验区已经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优质企业入驻港区,例如富士康、俄罗斯空桥等。

4.有良好的政策优势

为了支持实验区的发展,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高新企业入驻实验区。一是有限开放第五航权。二是在海关进出关监管方面,凡是对进驻实验区的企业,在进出关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在综合保税区,大力支持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以有利于企业离岸结算。四是企业在实验区内,享受一定的服务外包优惠措施。五是在实验区内,享受优惠的财政政策。六是在土地流转方面,实验区享受优惠政策。

五、实验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1.着力发展航空产业

一是要扩建现有机场规模,加快建设新郑机场候机楼和跑道扩建工程,提升机场的建设水准,向国际上的大机场看齐,提升机场的吞吐能力,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二是扩展现有航线。目前新郑机场的航线还有待增加,同时应吸引更多有影响力的大型航空公司入驻实验区。三是完善机场周边交通网络。对进出机场的铁路、公路要统一规划,形成“铁公机”无缝对接的交通网络。四是打造航空器材产业基地。积极引进海内外大型航空维修制造企业,重点培育航材制造、复合材料、卫星导航等相关制造业的发展。

2.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实验区内要有几个信息产业领军企业,引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一是以富士康企业为渠道,积极与国内外信息产业的领军企业沟通,推进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在实验区的开花结果。二是积极发展大数据平台服务企业的发展,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服务企业合作,打造辐射中原地区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服务中心。

3.大力引进高端制造业

目前高端制造业多集中在发达地区,但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高,且无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河南劳动力资源,借助实验区优惠政策,加大引进特大项目,突出引进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不盲目招商,提升引进企业的层次和影响力。重点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台资企业到实验区安家落户,并找准河南省制造业的薄弱环节,引导资金向技术研发等环节流动,形成高端制造业产业集聚效应。

4.促进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发展高端制造业不能单打独斗,而应注意高端制造业与相关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做到相互融化、抱团发展。着力发展为生产直接服务的行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产业链条中的技术服务,科研开放、信息保障、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保障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后劲十足。

5.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大量资金,要把其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融合起来,扩展高端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壮大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要充分利用国家科技专项资金,加强实验区制造企业的研发能力;积极争取国家专项科研项目的资金扶持,培育一批技术研发实力强、后劲大的制造企业,制造雁阵效应。

6.加强职业技术培训

高端制造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很高。河南是个人口大省,劳动力成本是其吸引外资的重要优势,但能否适应高端制造业的需要是个问题。目前,高素质技术工人缺口很大,有的是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低,短期内很难提升其技术水平;还有一类是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由于教育体制问题,往往眼高手低并不能适应企业需要。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力度,可以尝试在实验区建设免费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实验区长足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 徐胜.基于区位商的青岛市高端制造业发展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

[2] 周晔.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研究[J].开发研究,2012,(1).

[3] 姜江.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与趋势[J].中国科技产业,2010,(7).

高端制造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门贵斌(1959-),男,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0-03

一、概述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它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计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位于产业链的核心等特点。

大连市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具有一百年多的历史,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包括工作母机、零部件、成套设备制造门类较为齐全,基础雄厚,产品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体系。大连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一大批重大装备。自2006年以来,大连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值年均递增26.8%,利税递增43.8%。201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239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1.2%;完成工业总产值3827.5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9.7%;实现利税总额401.4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4.69%,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48.4亿元,占大连规模以上工业的50.2%,实现出货值1181.6亿元,占大连规模以上工业的61.09%。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大连市GDP和大连制造业整体发展速度。已经成为大连实力雄厚的第一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大连而言既是难得发展的机遇,也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做大做强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二、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SWOT分析

1、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市场上这一产业的增长也越来越快。不少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甚至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间接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开始进行战略性收缩和调整,这为大连装备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国内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扶持。2009年,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要实现辽宁沿海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为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又一有力的保障。

大连作为一个开放的港口城市,自建国以来装备工业基础就比较雄厚,规模在东北地区也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为大连市带来了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但也对产业发展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连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高端装备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各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投资建设,尤其是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肥、钢铁基地等一批在建项目和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启动,有力地促进了大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继续蔓延,一些掌握高端和核心技术的国外大型企业陆续受到影响,大连市装备制造企业要充分利用这种机会,积极参与到国际产业机构的调整中来,通过兼并、重组、人才和技术引进等方式,掌握尖端核心技术,提高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连市只有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就能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2、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外部威胁(Threats)

全球总需求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呈现下降的趋势,市场增长速度将会放缓,这就迫使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更多地从外销转为内销,但是国内消费却很难将这一缺口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国内对高端装备虽然有一定的需求,但是市场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和拓展。长期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形成了大量的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产能却严重不足。由于我国在生产力方面的落后,这种低端形势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矛盾。

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推行低碳革命,发展低碳技术,利用新的核心技术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提高其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连市在这一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强了回归企业的态势,影响了大连市的高层次产业转移,阻碍了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内部优势(Strengths)

大连具有装备制造业的七个大类行业,在国家“十一五”期间的16项重大装备项目中具有8项。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船柴厂等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大型船舶、内燃机车、船用螺旋桨、组合机床及自动线、工业制冷设备、互感器等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排行第一。日立、东芝、三洋、松下、西门子、三菱电机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大连投资建厂;中船一重、中国一汽、北方车辆等国内知名企业也纷纷在大连投资。此外,还形成了光洋科技、亿达日平、大正船业、第一互感器等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设计船舶、冶金、机床、轴承等多个领域,成为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的新生力量。

大连市已经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国家和政府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1.5兆瓦变桨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技术,已通过消化和吸收阶段,实现了批量生产,国产化率超过了85%。大连机床集团研发的多项新技术也获得了国家专利,并且与国内外相关单位联合研发国产数控系统,实现了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化。

4、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内部劣势(Weaknesses)

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虽然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其内部也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创新仅限于对产品和技术的改造升级,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缺少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对人才合理有效的利用。很多大企业没有建立结构完善的研发中心,导致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足。中介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不能实现有效的结合,导致成果、技术、人才、设备等不能有效的集成,先进技术也得不到及时的应用,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多数装备制造业都还没有建立一整套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将进一步制约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在资本结构方面,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资本结构不够完善。资本运作和投融资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和资源整合,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虽然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但是在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上的产业能力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强大的产业链,这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

5、建立SWOT分析矩阵

三、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1)SO战略

各个装备制造企业要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实行有效的结合,加快各项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变的进程,加快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企业与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在有关的核心技术方面,企业要积极与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相关的实验室,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对关键技术进行共同研发。政府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支持国家培养装备技术人才的计划,鼓励高等院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合作,联合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

此外,大连市要重视技工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利用现有的各类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工人。要定期举行装备制造业的人才交流会,引导各类人才向装备制造企业集聚,为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2)WO战略

大连装备制造业要充分利用国外的技术资源,对国外技术实行引进、吸收、创新的模式,积极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要注重引进学有所成的海外留学生,利用他们先进的思想和高端的技术水平来发展装备制造业。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给大连市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的政策支持促进了大连市资源配置的合理流动,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立规模化的产业园区,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在投融资方面,政府要明确在装备制造业投融资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完善投融资内容,确定投融资范围,调整投融资项目。由于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市场失灵这一缺陷,单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起不到应有的调节作用的,必须同时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共同调节。设立国家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业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开发工作,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保证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平稳快速的发展。

(3)ST战略

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通过过多的消耗资源来追求经济的增长已不是权宜之计,我国在顺应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线方针,即由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现代化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对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必须发展低碳、优质、高效的先进制造业,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大连市集中了国内外一批大企业集团,各个装备制造企业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走全球化经营的路线。虽然目前国际市场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从长远的趋势来看,需求也是相当大的。而我国国内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只要能抓住时机,适当的扩大我国国内需求,就能带动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大连装备制造业在一些尖端技术领域还存在着有待破解的难题,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联合攻关来破除这种技术难题,尽快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国产化,用大连装备来装备大连。

(4)WT战略

目前大连市的大型企业都是规模大,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尤其是一些关键的零部件还要完全依赖进口,在自主知识产权上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通过改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结构,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来解决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政府要尽快出台对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实行减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通过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大企业之间资产重组,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对制造业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实现专业化的分工,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大连市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产业园区的建设也要从能耗型向节约型发展,使大连市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连装备制造企业对进口技术的依存度较大,要通过对国外核心技术的改造升级,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掌握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使其具有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最终能向国外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5)建立TOWS分析矩阵

参考文献:

[1] 宋洋.沈阳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吉林金融研究,2011,(06):16-19.

[2] 孙希有.竞争战略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 刘阳.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取向[J].生产力研究,2011,(03):92-94.

高端制造技术范文第4篇

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园,只是贵安新区打造高端装备制造高地的一个缩影。

智能制造,引领“双创”

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坐落在贵安新区东部,规划面积22.18平方公里,分为一园两区,其中北部片区15.38平方公里,南部片区6.8平方公里。园区依托贵安新区,紧紧围绕贵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大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创新发展试验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

这里,是贵州省贵安新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致力于建设贵州领先、西部和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三大产业。目前,已引进30余个产业实体。

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互联网+制造业”,园区正大力构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积极搭建区域科技服务平台,不断引进科技孵化器、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入驻。

以激光技术为例,早在2014年7月,由贵安新区管委会与南京煜宸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贵安新区)机器人与激光技术研究示范中心就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式挂牌。之后,造型各异、性能多样的工业机器人不断从这里“走”出去,“走”向全国各地。

据南京煜宸集团公司董事长邢飞介绍:“激光技术,代表了现代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一技术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冶金、矿山及石化等领域,由此可见,这个机器人与激光技术研究示范中心的科技含金量非同一般。

到2017年,这里还将建成先进机器人技术、激光技术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到2019年,再建成3~5个研发中心,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人及激光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高端产业”+“产业高端”

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核心和动力,构建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其中,贵州省内最大的众创空间之一――贵安新区高端智造众创空间就位于园区24号标准厂房一楼,总投资2300万元,建筑面积总计5400O,包括创客空间1600O和实训中心3800O,为致力于装备制造智能化、数字化的创客们提供办公、培训、试验、加工及产业化生产配套基地,提供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创业综合服务。

高端制造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端制造业 核心竞争力 概念界定 影响因素 实施路径

一、高端制造业界定

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品质、高效益和高辐射力的显著特征,主要包含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如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同时还应该包括高新技术重要内涵,该高新技术能够实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整合提升、把现有产业向高端环节推进转移。高端制造业企业主要涉及到传统制造业产业和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以微电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铁、大飞机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制造业产业主要包括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的机械装备工业、汽车工业、造船工业、化工、轻纺等。高端制造业虽然是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的高端环节,但还是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包括高技术含量、高资本、高附加值、高带动性、高收益、高风险等。

二、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1.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本文认为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高端制造业企业将知识与资源(内外部资源)、文化、制度等因素在持续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的催化下进行一系列的有机整合,形成的以保持产品持久竞争优势为最终目标的企业所独有的且不易被模仿核心能力。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具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还有其独有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产品辐射性以及生产整合性。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辐射性的特征不仅可以体现在高端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对其上下游企业产品的辐射。还可以体现出核心竞争力对本企业新产品直接或者间接从核心技术到核心产品再到最终产品的辐射功能。这种产品辐射可以带动企业实现技术上的延伸、产品上的延伸、市场上的延伸,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高度的生产整合能力。单个的、分散的个体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只有把侧重于市场和生产的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综合效力,并快速有效地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当中。提高生产的整合能力,能帮助企业有效地把企业的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一般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是:技术创新要素、资本要素、组织要素、市场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经济体制要素、政府行为等。根据本文对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的理解,可以得出影响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

(1)技术知识要素。知识按照其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具体可以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主体主要是技能及其相关的应用方面,主要包括人力知识和技能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事实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是人们经常接触的知识,其主要含有原理知识和事实知识。企业如果能够有组织的对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创新和创造,转化为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基础。企业在技术知识的提升和获取上,除了进行内部知识的创新外,还应当把汲取外部知识看作非常重要的一环,二者通过整合转换为企业员工能够灵活运用的新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输入了新鲜血液。可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知识,技术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2)资源要素。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内的各种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构建起来的。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支撑。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仅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客户资源、销售资源等可见资源,还包括企业信誉、专利发明、企业内的关系等无形资源。为此,考核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了解企业是否对这些资源进行持续性的积累。其次要了解企业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最后还要了解企业是否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整合后的使用能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