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康体游 休闲度假 开发思路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68-01

据某国权威人士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专门提供休闲的产业在2015年将会主导劳务市场。随着消费能力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形式表面化的观光旅游消费,而希望在休闲度假中满足自己多方面的要求,比如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其中康体休闲度假产品正在成为旅游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

一、康体游

康体游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属于旅游范畴中的一大类。提出这个概念,是当代人开始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生活体验、改善人民身体素质和身心愉悦的结果。康体游的具体形式早在中国古代就存在,类似于远足等等。总体上说,这个新概念与其说早已经存在,不如说是与当代人生活质量、品质相联系的理念,它是各种相关活动复合于旅游上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二、休闲度假旅游

1、休闲度假旅游

休闲已成为人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休闲就是逃离常规和充满压力感的环境以及寻求身心恢复之机会。休闲的直接存在物是闲暇时间。具体的休闲呈现物是表现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动态和过程,是人们体悟人生、自我完善、实现自由的需求。

休闲与度假(take a holida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休闲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休即休憩,闲即闲暇时间。度假是一种相对于消极休闲方式――日常生理休息的一种积极休闲方式。度假旅游是旅游的一种高级形态,是适应现代旅游者寻求松弛身心、调节生活节奏、欢度周末和假期的一种情趣性康体休闲活动。

2、休闲度假旅游的特点

与一般的外出旅游不同,体闲度假旅游具有自己的特点:

1)较高忠诚度

度假旅游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游客对其认同的度假地具有持久的兴趣和稳定的忠诚度。有的游客一生中的度假地可能只有一个或几个地方。一个度假地一生中可能去很多次,因为游客对度假目的地带来的熟悉感、亲切感非常在意,很关注外出度假感觉和在家里生活感觉的内在联系。高忠诚度这一特点意味着度假目的地在经营方面须培育和保护游客的忠诚度,努力争取每一个“头回客”,促进游客对该度假区的品牌忠诚度,成为该康体度假休闲产品的终生客人。

2)高消费能力

从世界旅游发展规律来看,当人们在拥有满足生存需要的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后,就会考虑旅游消费,观光旅游便应运而生。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文化品味提升,休闲度假旅游在一些发达地区一些高收入人群中逐渐兴起。相对于观光旅游而言,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且会产生重复消费,是值得开发的市场。

3)多为自助方式出游

康体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的组团出行不同,休闲度假游更偏好于自助式旅游或半自助式旅游(仅通过旅行社安排机票、酒店)。在出游人群上,家庭朋友出游的比例明显增高。散客与家庭式的旅游在国际上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目前在中国也逐步成为一个重要方式。

三、康体休闲度假的开发思路

逃离压力和现实是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休闲业发展的历程证实了这一论断。康体休闲度假产品的在开发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产品形式多元化

因为休闲度假需求的产生本身就是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在休闲市场尚未成熟,特别是休闲文化还刚兴起之时,人们的休闲放松往往会集中于某些时髦的产品。随着休闲文化的完善,从众的休闲方式一定会被多元化体闲方式所取代,休闲产品的差异性将成为休闲产业的主要特色。

如腾冲热海风景区拥有独特的地热资源,人们利用热气、热泉建池沐浴,沐浴方法也别有风味:蒸浴和水浴相结合。景点大滚锅沸泉因沸点过高不能在该泉中洗澡,当地群众利用泉边的冒气孔,垫上稻草,蒸红薯、洋芋,还可以用来煮饭、炖肉。

2、市场转化多层次化

康体休闲度假产品要围绕高端、中端、低端同时展开。休闲度假活动虽然起于高端,但对于休闲文化的认同,一定会使休阔度假成为大众现象。如果因此而仅满足追求低端市场的大众化需求,也必然带来失败。对于相当一部分度假区来说,定位低端市场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一些投资较大的度假区,就需要调整模式,主要定位针对中、高端市场。这样会形成一个合理的市场层次,且在这个市场细分层次的驱使下,休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善的分工。

参考文献:

[1]康体休闲度假游营销管理是关键[J],生活新报网,2008-?-22

[2]罗冬波,陈杨,体闲旅游项目规划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6-10-16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范文第2篇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梦想,那就是可以拥有一个“任意门”,瞬间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VR+旅游可能就是一个能够帮助你实现一半“任意门”功能的模式,在VR+旅游的产品中,展现在用户眼前的不是静态的图片或者动态的视频,而是360度的全景场景,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世界的美景,却又能让用户足不出户。用户可以通过VR去感受不同角度下山川的风味、酒店房间透过窗户的温暖阳光、海滩上的风和日丽与略带腥味的海风、苍茫夜空中璀璨的满天星光等等,在游玩的过程中,引入了VR社交概念的产品还能让你也同时在线体验该场景的用户交流,引入了VR电商概念的产品还能让你在景区进店买点纪念品在几天之后送到家中······

也就是说,VR+旅游的产品,不仅可以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还可以让生产者通过内容本身、社交、电商等等途径变现。

如此神奇的VR+旅游模式,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普及呢?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VR+旅游的变现能力可能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也就导致了目前阶段其普及程度的低下。

一、有旅游需求的客户,其诉求VR+旅游目前并不能满足。

在商业社会,做什么产品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目标客户的诉求,符合了用户诉求,什么样的产品都会有市场。对于VR+旅游来说,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就是:游客为什么旅游?

那么游客为什么旅游?

1、旅游可以缓解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压力,使精神得到彻底放松。旅游是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

2、旅游既能够享受美丽的风景,又能够体会艰辛的过程,留下美好的回忆。旅游中往往需要跋山涉水,过程虽很累,但它带给人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愉悦,比如赏风景、尝美食、买特产等等,一次旅游,回味无穷。

3、旅游可以接触不同文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和见闻。通过旅游,人们可以亲眼观察到丰富的人文景观,还可以了解各地的文化风俗、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

4、社交往往是旅游的重要组成,在过程中可以广交朋友。在旅行团中或者在旅游的目的地的游玩过程中,往往可以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结下一辈子的友谊,就算成不了朋友,对于游客来说,也是美好的回忆。

5、旅游可以锤炼人的意志,开拓人的智慧。比如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爬次山,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锤炼自己的意志力。

那么VR+旅游的模式能否满足游客们的心理诉求呢?

根据游客的心理诉求,VR日报总结出来,VR+旅游要实现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旅游视觉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VR+旅游能够帮助用户很好的实现旅游体验,能够帮助游客感受到实地观光的风景,也能够营造出如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添加第三方外设也能够实现锻炼身体的效果。

2、旅游购物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尤其在阿里巴巴公司了其最新的VR+购物概念以后,VR+旅游的购物体验,已经看到了希望。但就目前Buy+技术的发展程度来看,现阶段要在虚拟现实中实现旅游购物的体验,还有一段差距。

3、旅游社交

VR+社交的产品已经初具雏形,VR日报记者也曾有幸体验过几款VR社交的产品,就目前的发展程度来说,在虚拟现实中的社交体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需要宽带条件、VR语音、表情捕捉以及VR社交表现形式的更进一步发展。

4、相关支持的满足

要实现高逼真的VR旅游体验,对于运行载体的要求较高,目前来讲,移动端和手机端的VR设备,在分辨率、眩晕感等方面,还无法达到VR+旅游产品的要求,能够满足要求的可能就剩下HTC Vive、Oculus Rift等高端VR头显,这对用户的消费能力提出了一个相对较高的要求。而制作质量精良的VR+旅游产品,随之而来的一定是大体积的传输数据,在5G网络暂未普及的情况下,数据的传输也是一大挑战。

据此,VR+旅游目前仅仅能够实现游客在旅游视觉这一块的需求,甚至这一块的需求亦不能完全满足,也就是说,从内容生产商的角度来看,单纯通过内容本身达到产品变现的目的是不太现实的。从业者要在困境中存活下去并不断发展,可能还要另辟蹊径。

二、VR+旅游要存活,最合适的变现形式并不高大上。

商业模式在被发明的前期,往往会遭遇变现困难的问题,这不仅仅是VR+旅游所独有的。如何找到最有效最合适的变现途径,对于行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虽然VR+旅游的产品目前并不能实现完全替代游客前往目的地度假旅游,但在宣传营销方面却具备非常大的潜力。

为什么这么说?

旅游市场从来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游客在旅游决策和行程规划时,往往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影响了最终的旅游体验。

正所谓人生地不熟,游客在做旅游决策和行程之前,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目的地进行了解。在虚拟现实技术兴起之前,游客们主要通过文字攻略、照片、视频等渠道来进行了解。而VR+旅游产品的出现,有效的解决的用户与景区间的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给游客了解目的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而且这个渠道前所未有的增加了一个维度,能够生动形象的将景区信息展现在用户面前,在消除陌生感这方面的能力,天然比文字攻略、照片、视频更为强大。也就是说VR+旅游产品能够有效的帮助用户进行旅游决策,吸引人们访问一个景区,还能有效的帮助用户制定行程规划。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VR日报想讲的现阶段VR+旅游产品最合适最有效的变现渠道——针对B端用户推出旅游推介产品,帮助景区进行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

实际上,不但C端客户愿意通过这种形式去进行旅游决策,很多B端用户都愿意采取这种与科技结合的线上渠道进行营销推广。

通过VR+旅游产品,酒店、邮轮、自然景区等,可以直接向游客展示其资源特色,让用户拥有“未住先知,身临其境”的体验。用户通过VR+旅游的产品,能够减少决策时间、降低决策成本,消除对目的地未知因素的担心和不安,这将极大的帮助游客前往目的地进行线下消费。艺龙在其App上推出VR酒店视频,借此提高酒店预订量;赞那度推出旅游VR的App,包含6大VR全景视频旅游目的地;“一块去”也将为周边游旅客提供可视化VR体验项目;“一道走”了国内首个故事型VR旅行视频《西双版纳》等等,这些项目实际上在内容本身上的变现能力并不强,而是通过内容衍生出其他变现形式。

结语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完善,市场教育的成熟,VR+旅游能够通过产品本身的优良品质达到变现的目的,但一定不是现在。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范文第3篇

一、引言

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培养的毕业生数量已成规模,但培养模式还不尽完善,导致人才素质与行业需求脱节,本科生专业内就业率较低,且流失严重。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学普遍存在如下状况:既不能在技能教学上与职业院校一较高下,又不能搞纯粹的研究型教育。毕业生既不屑于从事一线技能操作岗位,又没有足够能力胜任管理岗位。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的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效度。要培养“适销对路”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在调查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开展高质量的实训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是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场所,目前我国多数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均存在诸多问题,如实验设备陈旧、功能不完善、实训基地档次不高等,从而造成实训课程的开设比例低、效果差。我国旅游业进入智慧旅游时代后,对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我国多数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尚不能满足智慧旅游时代的旅游实训教学,无法与旅游行业接轨。如此以来,人才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因此,把智慧旅游与云计算引入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并探索其实验教学的创新成为当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云计算概述

所谓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就是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向用户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其他网络服务,让互联网这片“云”成为每一个网民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在云计算的模式中,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和软件并不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上大规模的云计算提供服务器集群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并不存储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联网上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数据库中心里。用户只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连接至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访问这些服务即可。云计算包括三个层次的服务: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IaaS通过互联网提供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硬件和软件资源,还可以提供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和/或信息资源。Paas则提供了基础架构,软件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基础架构之上建设新的应用,或者扩展已有的应用,同时却不必购买开发、质量控制或生产服务器。SaaS是最为成熟、最出名,也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一种云计算。它是一种软件分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应用软件安装在厂商或者服务供应商那里,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使用这些软件。

三、智慧旅游概述

(一)智慧旅游的起源

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 Smarter Planet) ”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 Smarter Cities) ”。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IBM) 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

张凌云等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从内涵来看,智慧旅游的本质是指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现代化工程。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及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三)智慧旅游时代旅游教育的新要求

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旅游宣传主题定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进一步推动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旅游院校必须紧跟“智慧旅游”的行业发展大方向,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提前体验旅游企业的实际业务工作,学习到行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旅游行业打造和培养高端旅游人才。

四、智慧旅游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一)平台功能设计

我国业发展进入智慧旅游时代,对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旅游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智慧旅游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各类实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率,方便教师和学生快速接入、按需预约使用实验服务。同时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统一的协作和沟通平台,提高学习效率。

(二)平台硬件设计

云实验平台的硬件系统是实验教学系统的核心部分,平台硬件设计需要考虑计算服务效率和数据存储效率、处理服务效率。平台设计从集约化、共享、动态、节能降耗等方面出发,整合计算机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复杂性,实现计算机资源和存储资源的共享,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

通过移动云计算SaaS平台可以搭建移动云计算模式下的远程用户和本地用户虚拟化实验组。移动用户可以通过远程Internet身份认证模式接入内网实验平台,或者通过本地无线路由接入内网实验平台。远程移动云端服务和内网移动云资源整合后构成整个实验平台的资源云。

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过云端接口接入云计算实验教学平台, 所需实验服务交由云计算实验教学平台处理,透明的处理完毕后由云端接口将结果反馈回用户。平台包括计算服务、资源调度管理、数据存储、安全防护、身份认证等功能。

(三)平台软件实现

针对平台SaaS、PaaS和IaaS所需软件功能,微软公司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平台。包括普通用户Live和教育群体Online的SaaS服务;基于Windows Azure Platform的PaaS服务;数据存储、云计算等IaaS服务和数据中心优化服务。SaaS管理平台主要由门户网站、SSP管理、产品管理、业务受理、计费系统、EC管理组成。PaaS由Windows Azure平台实现。Windows Azure主要组件包括Windows Azure、SQL Azure、App Fabric。Windows Azure提供基于Windows,并可在微软数据中心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及存储数据的环境。SQL Azure提供基于SQL Server的云数据服务。App-Fabric提供把在云中运行或在组织内部运行的程序连接起来的云服务。实验云平台的IaaS服务层包括管理服务器、生产服务器、存储、管理网络、生产网络和存储网络。

在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智慧旅游相关实验教学软件,满足旅游管理相关课程实验教学需要。如导游方向的模拟导游系统软件、智慧旅行社系统软件、会展旅游系统软件等,酒店管理方向的智慧酒店管理系统软件,旅游规划方向的景观设计教学软件、景区管理系统软件等。

五、智慧旅游云实验教学平台运行保障机制

(一)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

智慧旅游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精干的实践教学团队和高水平的精干的实验教学管理团队是保证该平台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构建开放的实验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智慧旅游云实验教学平台依据旅游行业需求的专业实践能力设计实验项目,主要通过演示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来开展实验教学。

对上述三层次的实验项目采用不同运行开放机制。演示性实验主要实行教师预约方式,有预约教师指导,当学生需自己增加此类实验时,根据学生预约安排指导教师;综合性实验实行教师和学生双向预约,由此确定实验安排及相关实验资源和实验指导教师;设计性实验实行学生预约开放方式,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预约需要统一安排。

(三)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管理制度

为保障实验教学平台的良好运行,须制定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制度。

1、规范管理,责任到人

实验教学平台有专业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维护与开放管理,各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工作则由各实验室负责人具体负责,并做到责任到人。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实施等实验教学工作。

2、建立健全实验教学平台管理规章制度

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做到实验教学平台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全面建立《实验教学平台管理规定》、《实验教学平台开放管理规定》、《实验教学平台管理员岗位职责》、《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指导教师工作条例》、《实验教学平台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教学平台安全管理制度》等。

3、强化档案管理

实验教学平台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各实验室对教学、科研工作产生的有关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加强信息化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全面。主要包括实验室概况、各实验室任务、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品及材料、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工作记录、实验室经费使用以及实验室每年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等。

(四)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1、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保证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能与时俱进。旅游管理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由专业理论课和实验指导教师共同讨论修订。由教研室组织,专业相关课程讨论协调实验内容,达到实验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2、建立实验教学反馈机制

由学校教务部门设立实验教学质量督导组,通过随堂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各种形式了解实验教学具体情况,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指导教师实验教学,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3、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旅游 环境教育 问题 机制

中国经济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下,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中东部等地区连续的雾霾天,波及约13%的国土面积,其中33个城市重污染,这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不满和烦躁情绪。从国到国际内,从高层到民众,环境问题再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考验着整个社会的承受力。根据中国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最近的报告,空气和水污染对于中国经济造成的健康和非健康损失的总和约相当于每年1000亿美元(约相当于中国GDP的5.8%)。对旅游资源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在旅游中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业已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20世纪中叶国外环境教育就开始起步。与环境教育紧密相连的概念有游客教育(Visitor education),这一概念源自于美国荒野研究文献,相近的概念还有“低影响教育(Low impact education)”或是“信息及教育(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从目前的情况看,游客教育这一概念已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环境教育较之游客教育,范围更为宽泛,内涵更丰富。随着环境教育的发展,其关注的重心由原来单纯的自然环境保护,转移到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对未来生存形态的思考,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教育中的反映。旅游环境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全面的、终身的教育,一种能对由于旅游而引发的一切有关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等问题作出反应的教育。旅游环境的治理也将是对社会集体真诚的一次大考验。中国前些年显然低估了旅游给环境带来污染的严重性,这种低估,政府的责任是第一位的。但一味要求“政府作为”,早已不是明智之举,而唤醒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对旅游发展的前途将至关重要。

一、我国旅游环境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1、旅游规划中对环境教育的严重忽略

国外的旅游规划文本中对环境教育问题都有一定的篇幅安排,而在我国环境教育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政策法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里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目前普遍适用的《旅游规划通则》标准里,既没有对“旅游环境教育”这一术语进行界定,也没有对环境教育问题设立刚性的限制指标或提出指导性的概念性规划要求,更无相应的规划范式。另外,旅游规划的委托方、编制方和实施方等相关主体受环境道德水平的制约,难以主动对环境付出道德关怀,继而对旅游者作出主动的环境教育安排。此外,旅游开发方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有意漠视环境教育以规避环境教育成本。结果,“环境教育”一词往往在某些生态旅游规划文本中被轻描淡写地提及,至于环境教育的设施、人员保障以及内容设计等问题基本处于缺失状态。显然,环境教育内容的缺失与生态旅游的“泛化”和“异化”问题密切相关。

2、旅游开发与经营对环境教育的极端藐视

虽然我国的旅游发展非常迅速,全国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开发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但是真正具有实质意义的不多。现阶段我国的相关旅游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据有关组织对全国100多个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的调查,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业,年旅游人次在10万人以上的保护区有12个,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影响保护区发展的问题。目前有22%的自然保护区因开展生态旅游而遭受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的现象。与1970年相比,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1倍;全国森林面积减少了10%;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减少了55%,卧龙保护区大熊猫安全活动范围已缩小了30%。我国许多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退化问题;水体流失加重,植被覆盖率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缩小。在贵州草海保护区,有关部门为了加速当地人民脱贫,将铁路修到了自然保护区,严重影响了当地珍稀禽类黑颈鹤的生活。

3、旅游消费中对环境教育的高度漠然

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旅游消费既表现出外部经济性,也表现出外部不经济性。旅游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是指游客在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活动时对他人产生的不利影响,其实质是消费者私人成本的社会化。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旅游地的水质和空气质量的下降以及噪音的增加,对游客行为的管理不当和游客不经意的行为将对旅游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由于游客频繁的旅游活动,作为当地地貌特色的景观将遭到严重侵蚀,同时游客丢弃的大量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对环境的破坏会相当严重,甚至有些废弃物还会危及动植物的生存安全。另外,随着游客的造访,一些异地的植物种子或生命体可能会被带入东道地区,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侵害。游客的大量进入必然会加大旅游地的人口密度,很可能使当地出现交通堵塞以及造成与当地居民在其生存、生活空间上的竞争。对此,除了有关专家“纸上谈兵”之外,广大民众和旅游者毫无感受,全无责任可言。

二、我国旅游活动中环境教育的症结

1、环境教育理念急功近利

环境意识的培养是环境教育的首要目标,而且所有的教育都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旅游环境教育更不例外。当前,环保教育结合重大活动比较多,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以及全国性、区域性的科普宣传周和科普宣传日等。结合重大节日活动,抓好环境教育的做法,从加强环境教育形式和整体来讲,都带有阶段性、临时性,教育培训只能从某个具体方面,某个内容上来开展。忽视长年的经常性的环境教育,就会使环境教育培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往往欲速而不达,而环境教育更重要的是其系统性、连续性和经常性。同时,环境教育还应该讲究全局性,不仅应该对学生、旅游者进行教育,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人员、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同样应该接受环境教育。无数事实表明,环境保护工作是贯穿于整个人类活动的全过程,这决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复杂性、社会性、经常性和群众性,要提高全社会同环境污染作斗争的总体功能,有效地控制旅游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产生,这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

2、环境教育内容本末倒置

长时间以来,大家都只是侧重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教育,忽视环境意识教育,缺乏对形成环境污染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源深层次的本质认识。首先,虽然这种环境教育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解释、防范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但是它难以甚至根本不可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面地去考虑环境,并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环境问题是一个只有依靠深入人心的观念转变才可能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再次,环境污染的治理教育是一种事后教育,往往只起到治理作用,治标不治本。而环境意识的教育能够正确指导受教育者在旅游中的行为,防止破坏和污染环境。而如果这些旅游环境问题都得不到根本解决,长期以往,不但影响旅游地的经济,更会导致当地旅游业的恶性循环。

3、环境教育形式枯燥乏味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我国环境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往往都只是采用传统授课、讲解等非常单一的教育模式,这样导致环境教育成为一种枯燥的“政治课”,不能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况且,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抽象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传递,仅仅停留在生态知识的宣讲上,忽视了学生对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判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只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参与,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而在生态旅游中进行环境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可惜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有效利用各种旅游形式,尤其是生态旅游这种特殊的形式开展环境教育。

三、旅游环境教育机制的创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迫切需要建立环境教育的综合实施机制,构建旅游环境教育实施过程模型(见图1),将环境教育融合贯通于旅游发展的整个过程,并明确政府、学校、从业人员以及游客等利益相关群体的各自角色定位和制定相关责任制度,从不同层面来管理、推动、引导与实施环境教育(见图2)。各个层面全面参与,各司其责,各尽其能,扎实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众志成城,才能有效促进旅游环境质量的提升。

在旅游环境教育实施过程模型中,通过增加旅游环境监测环节,将传统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事后治理过程转换成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循环管理过程。以环境监测获取的资源、环境问题信息为依据,加强旅游开发与经营的过程调整、优化与控制,贯彻旅游循环经济理念,增强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与经营的科学性,有效掌控旅游终端消费,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

1、完善旅游规划的环境教育内容,做到科学规划

搞好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规划,对生态旅游定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容量分析,保证生态旅游开发经营的有序进行,绝对不能让生态旅游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旅游。可在生态旅游规划文本里设立专门的章节进行阐述或另行编制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专题规划。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地生态旅游环境教育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客源市场的生态旅游者环境教育(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旅游区生态旅游者“游前”环境教育状况的调查与评价;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意识、环境态度、环保技能水平等的调查与评价;环境教育的设施及设备保障;环境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环境教育的社区参与;环境教育效果的评价等等(李文明,2008)。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能够沿着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条件成熟时,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专业化的“生态旅游规划通则”,制定标准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规划的范式,进行普遍性的生态旅游区环境教育的认证和生态旅游规划师资格的认证。

2、注重环境教育中生态伦理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与生态经营

在以生产利润最大化、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价值观念推动下,旅游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会从内心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不管自己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虽然正式制度能够对旅游经营者的行为予以调整,但并没有涉及经营者的价值观念问题。Butler认为,对所有与旅游有关的人,即旅游业、公共部门、东道居民和旅游者的教育仍是发展可持续旅游“最好的钥匙”,“用长久眼光来看,它可能是唯一能成功的解决方法”。所以,长期来看,对所有与旅游有关的人进行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与行为准则教育,普及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念,是减少与消除旅游发展生态不安全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对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的工作人员和导游员进行旅游和环境两方面的知识、技能的培训,这样不仅能有效保护旅游地的环境和资源,而且能通过这些人员对旅游者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其次要精心编写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导游词,提高导游词中环境教育的科学含量。同时还可以聘请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园林学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担任旅游地的技术顾问,加强对旅游地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检查、修正。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是旅游开发管理的关键。工作人员应有正式的公务员编制,而且应通过正式考核选拔,地理、林业、旅游专业的大学生应为首选,以迅速解决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者普遍素质偏低状况,提高管理能力,提升管理素质。要对导游进行特别培训,使其具有环境保护知识和生动解说能力,以及对所带游客行为的责任感。湖南目前已有部分大专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走“学研产”之路,利用假日“黄金周”在张家界、衡山等地进行短期实习,效果不错,值得总结和推广。

3、丰富环境教育的形式,倡导绿色消费

在环境教育的具体实施形式上,除了常见的新闻媒体和其他大众传媒、传统的学校教育外,近年来,欧洲、北美洲很多国家先后推出了不同层次的绿色行动计划,以便推动校内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在我国,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1996年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出“绿色学校”的概念之后,全国开始创建并涌现出一批“绿色学校”。它强调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师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如设计有特色的环保标志并在校园内显眼的位置摆放,鼓励学生参加生态旅游,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环境方面的决策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的论文比赛等。

完善旅游目的地环境解说系统是实现环境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首先建立设备先进的环境教育中心。如生态建设展览,保护野生动物志愿者,发动广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生态旅游区去进行文明督导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人们生态意识的提升和生态的萌觉,帮助游客树立有社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培养生态保护意识,优化环境意识。其次有效利用旅游黄金周,使游客参加保护生态的公益活动,加强媒体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作用,如开展参与性强的生态教育活动等。最后增设宣传标语和解说标牌,如雕刻永久性旅游宣传标语,栽立半永久性解说标牌,增设流动宣传标语等。

四、结语

旅游环境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和谐的复合环境系统,其目的是借助教育手段,提高人类的环境意识,使整个社会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正确的理解和态度,激发人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关心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增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放弃责任,如同放弃民族,放弃国家”的强烈信念,着力营造一种集体真诚。它要求政府加强政策的有效引导,旅游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从业能力,能够合理、科学地进行规划开发和经营管理;要求旅游者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己任,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主动学习更多的生态知识;要求当地居民更主动、更有意识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并尽可能从文化的层次保证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总之,旅游环境教育要遵循旅游与环保规律,从旅游政策、开发规划的制订和环境影响评价到实施,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及旅游者的环境教育、环境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旅游环境保育,以达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注:湖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c583。)

【参考文献】

[1] 周永广:旅游业环境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广瑞:生态旅游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 李文明:我国生态旅游规划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缺失与补正[J].旅游学刊,2008(7).

[4] 周俊满:在生态旅游中透视生态环境教育[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 旅游伦理教育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刘中艳(1972- ),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湖南 株洲 412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2012年教育规划课题“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工商管理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No.XJK012BGD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教改重点项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B07)的终结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101-02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中的伦理问题日益凸显,旅游行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旅游企业极端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旅游景点过度开发,导游人员变导购私拿回扣,旅游者道德行为欠缺,旅游文化过度向商业化蜕变等伦理道德滑坡现象成了不可回避的主题。旅游伦理教育渐渐成为高校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伦理教育的概念界定

旅游伦理学是以伦理学为基础,通过实践运用到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新兴学科。旅游伦理是伦理学的应用学科,是关于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的道德学说,是近些年来旅游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旅游伦理的主体是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其基本问题是旅游道德和旅游利益的关系问题,其基本理论框架包括旅游伦理关系、旅游伦理意识和旅游伦理实践三个方面。旅游伦理教育是指旅游行业或旅游组织为人们接受和遵守其合乎自己需要的道德规范的要求,自觉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旅游伦理教育具有普遍教育、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特征。

二、旅游伦理教育的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旅游伦理教育的研究比较早,在旅游伦理教育的内涵、旅游伦理教育的模式、途径及内容等四个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开设了有关的伦理学课程,还出现了促进旅游业道德规范发展的专门机构,如国际伦理与旅游服务质量研究所IIQLIEST等。1999 年世界旅游组织决议通过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阐明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设立了旅游伦理委员会。在学者研究方面,John Hultsman讨论了把伦理注入旅游教育的问题,认为旅游伦理教育的目的是解决旅游活动中的伦理问题。John Tribe提出了道德的旅游行为教育模式,并提出了三种教育形式。David Fennell明确指出旅游伦理教育需作为必修课开设,并认为旅游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缺失问题,还包括教育目的和质量观问题。Zagonari认为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平衡对学生的教育和实践。

目前国内对旅游伦理教育的研究多表现为针对旅游伦理所涉及的部分内容如旅游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对象、实现路径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在主要内容方面,韩玲认为旅游伦理教育内容可分为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交往伦理教育、生态伦理教育和经济伦理教育。夏赞才把敬重自然,保护旅游环境、尊重历史,理解文化差异、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培养高尚人格作为当前对旅游者进行旅游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藤佳构建了“三位三联一体模式”教育体系。在具体对象方面,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将旅游从业人员作为旅游伦理教育的对象,提出了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要求。第二种认为要重视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包括旅游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本科学生等作为教育对象。第三种对象是旅游者,分析了旅游者旅游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实现路径方面,韩玲则提出了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和旅游教化四方面的有效路径。王屏阐明了旅游伦理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蔡丽梅阐述了旅游伦理建设的操作路径。张希提出了伦理培养实现路径。在教学反思方面,夏赞才认为旅游伦理是旅游高等教育中的重大缺失。韩玲认为旅游伦理教育的研究是我国理论界的一个盲区。

从上述文献研究来看,当前旅游伦理教育的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过于强调职业道德教育。而旅游伦理教育不仅限于职业道德方面,还表现在旅游伦理意识和旅游伦理观念的培养等方面。二是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建议。一些研究者根据现实状况提出了不少加强旅游伦理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是实证性分析少,建议较为空泛,缺乏可操作性。

三、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的实证分析

本文试对湖南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旨在了解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一共发放问卷361份,回收346份,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达90.3%。问卷主要由基本伦理概念认知、基本旅游伦理态度、旅游伦理教育内容和旅游伦理教育途径四个大部分构成。

1.基本伦理概念认知。此部分设计了5道大学生对旅游伦理教育和旅游伦理规范紧密相关的词语、条例等概念的了解程度,以期评估现有的教学效果。针对以上5个常识性题目,只有旅游职业道德规范熟悉、了解的人稍多,这符合我国关于旅游伦理研究的现状,老师、教材在课堂上更多提到的是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学生对这一名词有具体的了解。而其他的诸如“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不清楚的比例高达94.2%,而对于“旅游伦理”和“旅游伦理教育”两个名词不清楚的比例也高达66.7%和71.3%。说明学生对旅游伦理和旅游伦理教育问题了解程度低,不论是外界客观条件还是学生自身主观条件,旅游伦理教育没得到充分的重视。

2.基本旅游伦理态度。本部分从学生对于旅游与利益、经济,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三个角度进行了基本伦理态度的考察。81.2%的学生对于观点“旅游属于服务性行业,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人的利益是根本出发点。为了游客的旅游活动更加方便,可以稍微改变自然生态环境,而后再进行调节”持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的观点。32.6%的学生比较赞同“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型产业,它涉及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旅游规划要全方位兼顾每个不同利益个体,以达到动态平衡”的观点。94.7%的学生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旅游是一种经济行为,经济发展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手段。因此通过巧妙的规划和开发,实现旅游的终极目的,即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人、自然与社会和谐的基本观念和伦理态度,再次证明了加强高校伦理教育的紧迫性。

3.旅游伦理教育内容。在旅游伦理教育内容方面,学生们最熟悉了解的是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熟悉率达85.84%;对于旅游生态伦理教育和旅游社会伦理教育的了解较低,仅达51.11%和42.28%;而旅游经济伦理教育和旅游交往伦理教育对于学生们来说则是很陌生的,了解比例仅达15.85%和12.92%。这说明在旅游伦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教材把重点放在了旅游职业道德教育上,这是片面的。高校在进行旅游伦理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强调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又要加强旅游生态伦理教育、旅游经济伦理教育、旅游交往伦理教育和旅游社会伦理教育。只有如此,方能真正让学生受到旅游伦理教育。在旅游伦理教育内容与实践联系方面,53.8%的学生认为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在更大层面属于一种纯理论的教育,与实践关联不密切,缺乏实践性,在实际生活中缺乏操作性。这说明教师在进行旅游伦理教育时内容比较空洞、与现实脱节。

4.旅游伦理教育途径。在旅游伦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方面,85.9%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开设专门的旅游伦理课程,仅12.1%的学生选择开设了此门课程,可见学校开设旅游伦理教育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的太少。4.7%、11.9%的学生认为学校或教师采用了专题讲座和社团活动的组织方式进行了旅游伦理教育。34.7%和42.3%的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校园宣传方面接受了旅游伦理教育。值得欣慰的是,61.2%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了案例研讨的教学途径。另外,在“教师在讲授专业课内容时有没有着重强调过与旅游伦理相关的内容”的调查中,选择“没有”和“不清楚”的比例分别为45.6%和23.4%,说明教师在讲授相关课程中,大部分并没有将其与旅游伦理联系起来,教师本身对于旅游伦理的意识不太强。由此可见,一些高校并未专门开设伦理教育课程,学校和教师也不重视旅游伦理教育,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旅游伦理概念。

通过对326份问卷进行分析,目前高校的旅游伦理教育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点:第一,大多数学生没有“旅游伦理”及“旅游伦理教育”概念,对旅游伦理的很多常识也知之甚少。第二,学生的旅游伦理态度更多的是站在个人利己主义角度,认为旅游是一种经济行为,其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可以牺牲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关系。第三,旅游伦理教育内容更多的是与我国目前研究重点(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相一致,其他诸如交往伦理教育、社会伦理教育、经济伦理教育,涉及很少。第四,学校未开设专门的旅游伦理教育课程,学生主要从教师课堂讲解和课外阅读了解旅游伦理问题。第五,教师教学方法古板,未采用生动有趣的案例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第六,学生自身素质较高,因此具备一定的旅游伦理素质。

四、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的提升对策

旅游伦理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归根到底还是社会、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高校提升旅游伦理教育,可从加强旅游伦理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开设专门的旅游伦理教育课程、采用开放式旅游伦理教学方法、加大旅游伦理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等四个方面着手。当然,改变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的现状,还需加强教师的师德培养,将学校伦理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等。

1.加强旅游伦理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当前的高校伦理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往往把旅游伦理教育看成是一系列伦理规范和准则的结合,是一系列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和硬性指标,从而学生接受到的也是必须牢记的伦理规范。事实上,旅游伦理不仅仅是一些规范,更是一种意识,一种潜在的价值观;旅游伦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灌输伦理、伦理教育概念和旅游伦理规范都是一种强加的理论,得到的结果往往只是头脑中抽象的模糊的概念。在现实旅游活动中,这些理论的价值太小,因而不能形成新的伦理意识和价值。只有通过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旅游伦理原理、规范教育,将其内化为一种价值观,才能在旅游活动中能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的伦理观念,进而达到改变人们实践活动。

2.开设专门的旅游伦理教育课程。作为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而专门设立的伦理教育课程可以使学生系统化地学习旅游伦理,从深层次上掌握和利用。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仅在公共课程里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而均未开设专门的旅游伦理教育课程。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并未专门涉及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旅游专业的学生无法受到专门的伦理道德教育。若单独开设专门的伦理教育课程,更能将伦理思想和伦理意识根植于学生头脑中。

3.采用开放式旅游伦理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兼用传统教学方式和启发式、活动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研讨法、角色扮演法等。传统教学方式具有传授知识快、接受对象数量大等优点,因此坚持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高效率的方式。但是传统教学只是把知识简单地塞给学生,很可能学生仅仅接受了理论,却没有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观念。所以在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还需采用开放式的,诸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典型示范等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将旅游伦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4.加大旅游伦理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学校若重视旅游伦理教育,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意识到旅游伦理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举办相关专题讲座,召开学术沙龙活动,开展系列社团活动,加大旅游伦理宣传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养成学生的旅游伦理观念,这将比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意识冲击更大更深刻。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旅游伦理问题。加强旅游伦理教育,将能更好地引导旅游企业的合理开发利用、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伦理意识、引导游客的旅游价值取向、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从而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蔡树棠.“社会影响”理论和旅游职业道德教育[J].旅游学刊,1988,3(4).

[2]付金朋,肖贵蓉,谢宇.10年国外旅游伦理研究评述[J].旅游学刊,2010,25(8).

[3]韩玲.浅议旅游伦理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5(4).

[4]王屏.中国高校旅游专业学生伦理精神培养初探[J].理论与实践,2009(3).

[5]王寿鹏,高天好.基于伦理维度的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1,26(4).

[6]夏赞才.旅游伦理概念及理论架构引论[J].旅游学刊,2003(2).

[7]夏赞才,任燕.旅游伦理:旅游高等教育中的重大缺失[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

[8]John Hultsman.Just tourism:An ethical framework[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