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端创业项目

高端创业项目

高端创业项目

高端创业项目范文第1篇

2008年,李源潮同志指出:要“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把这些基地办成出人才、出机制、出成果的人才特区”。2010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下,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合作三方”)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和人才发展实际情况,共同筹建全国首家高端人才创业基地(以下简称“创业基地”)。作为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创业基地”一是聚集高端产业,旨在为园区战略性高端产业发展提供项目和企业孵化服务,通过引导技术产业化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园区战略性高端产业发展;二是聚集高端人才,通过优质服务加强对国内外“”、“海聚工程”、“高聚人才”等高端产业人才的吸引和聚集;三是提升高端创业服务,在传统孵化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定位于“高端人才、高端项目”,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人才、科技产业促进、企业投融资和企业培育等创业服务,促进入驻企业快速成长,逐步实现抢占战略新兴产业制高点的目标。

“创业基地”位于北京科技大学天工大厦,地上21层,地下 3 层,总建筑面积103780平方米,拥有良好的办公、研发环境,配备举办各类会议、培训的公共服务区域,以及商务服务、员工餐厅、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是学院路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北京科技大学目前体量最大、投入最大的单体建筑。

多部门协同推进

“创业基地”筹建工作

在“创业基地”筹建过程中,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科技大学相关领导给予工作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合作三方”成立了以各方高层领导为核心的“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并签订《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合作共建协议》,通过工作联席会协同推进工作。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管理办公室”,负责“创业基地”的政策落实、准入管理、申报审核、租金补贴、企业服务等工作。针对“创业基地”建设工作中遇到的诸多棘手问题,海淀区政府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协同区工商分局、消防支队、园林局、东升镇、学院路街道等部门,妥善解决了入驻企业注册和消防手续审批、天工大厦西门开启、大厦周边五道口服装市场拆迁等问题。

按照《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创业基地”共建合作协议实施细则》,海淀区政府对管理办公室给予一次性开办费、基地运营费用等补贴总计700万元。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作为海淀区首批部级创业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创业基地、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单位,在高端人才创办企业孵化方面具有丰富经验。除解决大厦的环境问题和给予资金支持外,海淀区政府采用输出服务的模式,指派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相关人员担任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参与研究、制定“创业基地”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遴选了首批入驻企业。

2012年5月3日,“创业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多机制营造企业发展环境

按照高端产业定位,“创业基地”吸引了一批“”、“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优秀创业创新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及创业团队所创办的企业入驻。为了更好地促进入驻企业成长,“创业基地”建立了三大机制。一是政策“直通车”机制。充分利用中关村人才特区进口税收、人才培养等政策、“1+6”先行先试政策、海淀区“1+10”产业发展促进政策等优惠政策,开通政策服务“直通车”,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政策环境。二是重点企业培育机制。按照《海淀区促进创业孵化机构和大学科技园发展支持办法》,两年来海淀区人民政府安排企业房租补贴、机构运营补贴3000余万元;同时多方协调资源,构建了一个从企业注册、科技融资、项目申报、市场推广和人员培训的全方位的培育体系,加速推进高端人才企业发展成长。三是产学研合作机制。关注入驻“创业基地”的高端人才企业需求,借助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已有平台,向“创业基地”入驻企业开放专业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测试平台以及大型仪器设备,为企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支持;为企业提供校企合作、政策咨询、宣传等各类服务,邀请企业参加市、区相关部门召开的调研会、座谈会,为企业搭建与政产学研各界沟通的渠道。如:战略合作方面,北京科技大学先后与生物制药领域、信息领域“”获得者创办企业签署了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人才培养方面,聘请“”入选者为学校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实训,为北京凯英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洋浦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公司推荐几十名主要从事Android手机安全软件系统开发等研发人员;项目推进方面,加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对“创业基地”企业研发项目的关注度,对涉及学校优势学科、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化项目进行跟踪等。

多平台促进企业成长

作为高端人才服务机构,“创业基地”与北京市相关机构和部门建立畅通渠道,完善信息传送、反馈机制,围绕“高端人才服务”、“产业促进”、“投融资”、“企业培育”等核心工作,打造了多个专业化服务平台。一是人才服务平台。依托园区“三站”(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工作平台,陆续为入驻企业搭建高端人才资源对接和培养平台,如:为满足北京安科兴业科技有限公司对高端人才的需求,2012年破格为企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分站;推荐高端人才参与“”、“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高端人才计划项目申报,为入驻企业引进各类高端人才;通过组织实施《海淀区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支持办法》(即海淀区人才聚集和培育计划,简称“海英计划”)促进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如:协助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等部门落实创新创业政策,解决了安进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出口退税问题,通过海淀区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托入学问题。二是产业化服务平台。了解掌握企业工作架构、项目、知识产权等相关情况,把企业需求及时反馈主管部门,并解决实际问题;协助各级政府落实产业化支持资金,形成中关村高端企业从孵化到产业化的发展链。三是融资服务平台。引入专业投融资机构及天使投资人提供债券、股权融资服务,为上市企业提供绿色服务;将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有机结合,促成投资、担保、贷款联动,形成分阶段连续支持的资金扶持机制。四是专业服务平台。针对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并提供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解决方案。企业发展咨询方面,建立“创业基地”企业评估系统,分析企业发展阶段性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方面,设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办公区”,解决企业在法律、行业情报分析、竞争情报解读、专利交易、授权及鉴价、专利地图的应用等领域问题。五是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企业之家”QQ群,入群企业人员近百人,提供各项服务信息百余条;及时开展统战工作,组织留学人员参加由海淀园工委主办的“海淀园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理论研修班”,指导企业建立基层党政工团组织。

高端人才、高端项目

聚集效应凸显

揭牌成立以来,“创业基地”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创业服务,引进了一个从事国际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和研究团队,聚集了一批熟悉国际市场、具有广泛国际联系的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吸引了一批知名科技中介机构,打造了一个专业周到的高端项目孵化、高端人才培养平台。2013年8月,“创业基地”被市科委评为“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基地”。

截止到目前,“创业基地”共进驻企业67家。入驻高端人才中, 9人为“”入选者(其中1人入选“顶尖”),2人为“海聚工程”入选者,5人为“高聚工程”入选者,10人入选 “海英计划”;入驻企业中,“”入选者创办研发机构及企业9家,“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瞪羚计划”企业14家。企业业务领域涵盖了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多个产业方向,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如:入选中组部首批“顶尖”的王中林院士,筹建“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研究所”,致力于功能纳米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研究;“海聚工程”入选者张健博士,创办万若(北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中国城镇化开发一种国际领先的以资源回收为导向的排水排污系统技术及产品,多项产品获得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证;“高聚工程”入选者赵伟博士,创办安进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微创手术及内窥镜手术领域的用于脑、脊椎肿瘤治疗等高精密手术的新型手术设备电磁刀产品、以及物联网医疗应用的人体传感器及传感网络产品的研发,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2012年,入驻企业从业人数3000多人,共申请专利123件,获得批准69件;总产值18.64亿元,利税1.38亿元。

高端创业项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移动电子商务;创业;问题;对策

大学生创业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创业的活动,并提供政策支持。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1.6%到2014年的2.5%,2014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总计预计达到17.5万人。随着4G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不是简单发挥通讯功能,更具备了娱乐、消费、商务、办公等功能。在此背景下,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用户的移动购物习惯也在近几年逐渐养成。2014年我国移动电商交易规模将达4124亿元,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5.9亿,其中手机浏览器用户将达到4.9亿。

一、大学生移动电商创业现状

大学生移动电商创业目前大都是传统电商的延伸,PC端和移动端的有机结合,当然也有纯粹基于移动端的,譬如微店、微营销,还有很多特色产品和服务的APP开发与应用。移动电商创业有同传统电子商务创业同样的问题,表现在项目的选择,平台操作的知识技能,创业团队,创业资金,创业环境,创业政策支持等。但也有特殊性,移动电商有其自身特点,需结合移动电商的特征,随时随地随心,移动定位,线上与线下互动等,分析移动端用户群体的构成与需求,做好创业项目的分析和调研,研究移动端的技术应用开发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做好市场定位,进行项目组织,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二、大学生移动电商创业改进对策

随着我国4G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高校4G网络的覆盖,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丰富,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移动智能终端在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大学生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创业条件已经成熟。接下来将从移动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移动电商创业项目培育,移动电商创新创业竞赛参与三方面谈下大学生移动电商创业改进对策。

(一)完善移动电商创业人才培养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要根据当前电商发展和电商就业岗位需求设置和调整相应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移动电商应成为未来课程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移动电商的技术与运用,移动APP开发,移动电商的网络营销等。目前移动电商相关的教材较少,更新较慢,作为任课教师要积极编写相关的教材,收集移动电商的经典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时时关注移动电商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参与移动电商项目,积累教学所需要的实践经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创业学生进行集中教学,采用创业论坛、案例剖析、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热情。可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尝试建立特色班,制定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层面建立相对灵活的学分机制。

(二)培育移动电商创业项目

培育移动电商创业项目。在原先电商创业项目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尝试移动电商创业。坚持立足本校,面向校外,先期可尝试在学生群体和校内开发移动电商市场。针对一些成熟的电商创业项目,可以有计划的增加移动端的营销与推广,包括移动端的平台活动,利用社交工具微信、手机搜索、手机端应用软件进行广告推广。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企业项目,目前大量的企业需要移动端网站的开发和推广,可以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和企业合作,进行手机端APP开发与应用,微营销,微店经营等等。在企业项目管理上,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合理配置资源,做好企业和学校的协调工作,既考虑提供学生实践锻炼机会,同时兼顾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注重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扩大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广度和深度,鼓励专业老师积极参与项目,做好学生组织与协调工作。

(三)参与移动电商创新创业竞赛

移动电商是未来电商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众多电商企业推动移动电商的应用与发展,为整个移动电商市场培育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同时给技术、商务模式和营销方式方面创新提供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在移动电商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移动电商创新创业相关的竞赛,包括省市级的电商大赛,部级的挑战杯大赛等,有条件的高校可申办和组织相关竞赛,学校应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师生参与竞赛积极性。通过竞赛组织,孵化出真正有价值的移动电商创业项目,作为学校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树榜样学生,做标杆项目,真正通过竞赛和项目培育让移动电商创业深深扎根于学生心里。

三、大学生移动电商创业建议

随着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时代,许多电商企业仅仅把WEB网站换成APP客户端,经营模式上仍沿袭PC互联网时代的做法,这是一个思维的误区,观念的问题。站在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转折口,每一位移动电商创业者都该问自己一句话:“我如何才能跟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步伐?”大学生选择移动电商创业,不仅需要自身勤奋努力,同时也需要来自学校、企业提供技术、资金支持与帮助。在4G无线网络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大学生定能在移动电商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成为移动电商创业人才中的一员。

参考文献:

[1]项千.关于以移动电子商务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思考[J]. 经济论丛,2014(10)

[2]潘冬青.无线网购增长迅猛移动电商开发者创业正当时[J].财经,2014(12)

[3]冯向荣,潘建林.探寻大学生创业新路径[J].电子商务,2013(01)

[4]冯向荣.基于4G无线网络构建高校移动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经济贸易,2013(11)

作者简介:

高端创业项目范文第3篇

1、现代服务业占全市总量的70%;

2、现代服务业人员占市就业人员比重70%;

3、全市经济增长的70%来自于现代服务业;

4、在现代服务中,生产业比重占70%。

显见,要实现上述服务业经济的发展目标,除了理念思路先导,政策扶持助力、综合资源配套之外,还必须注重与着力于服务业经济项目题材的创新研发。纵观目前各地服务业经济项目,多半题材单一,且业态局限,并布局重复,似曾相识,绝大多数地区的服务经济业态,不外乎“金融、物流、商贸、旅游”四大类,而现代新门类、新功能型的前沿服务业态,却难以寻觅,致使各地城市服务业经济的发展及功能业态,明显滞后或缺失于现代城市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发展与需求。

正是有基于上述,加快新门类,新功能服务经济业态的研发与拓展,迫在眉睫。综合笔者所在的智业机构,近年来受托为“长三角”各地区域,研发新门类、新功能等新型、新兴服务业载体平台的实践,整合归纳了以下八个方面的题材内容,供各地相关主管部门在研发服务经济项目与业态题材中参考:

业态研发题材之一:创建“非银行”类特色金融服务示范区

创建理由与依据:

1、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创业创新型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型企业“加速器”,急需各类创投、风投机构助力;

2、各地都在着力发展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合衍生发展的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业,亟待融资性租赁业作支撑;

3、各地都在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与营销分销业,皆需提供买方贷款支持与卖方贷款担保,这些都需要“非银行”类金融服务业的全息支持。

项目功能与效应:

建立发展“立足本区域,服务周边”的区域“非银行类特色金融服务示范区”(或“集聚区”),定向定标地为本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相关企业,“门对门”、“项对项”地提供各种私募租赁,风投创投、信托信贷、融资租赁,以及理财保险等方面的“非银行”类特色金融服务。

业态研发题材之二:创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综合体”

创建理由与依据:

1、创新驱动,科技领先,为各地区域产业经济与产业载体创新发展储备竞争力;

2、发挥“综合体”的“磁场”效应,吸引与鼓励海内外创业团队与科技创新企业,优选本区域集聚与创业;

项目功能与效应:

创建“立足本区域,服务周边”与彰显“3+1”载体功能模式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综合体”,其中的“3”为:a、区域科技创业创新“孵化器”;b、区域科技型“小巨人”助长“加速器”;c、区域“政产学研银商”科技服务生态联盟;其中的“1”为:创建集“展示、发表、营销、交易与知识产权保护”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区域科技成果营销交易中心。”

业态研发题材之三:创建“区域互动发展商机交易中心”

创建理由与依据:

1、时下,国内各地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都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与优化升级,各地区域间如何共构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体系?!潜能巨大;

2、各地区域间在互动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区域各自的资源溢出效应,且最大限度地转换成机会交易?!商机无限。

项目功能与效应:

旨在创建的“区域互动发展商机交易中心”,其主体交易功能与内容,主要以区域与周边区域的产业经济要素为主体,其中包括:“产业载体、制造产能、设备装备、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物流通路、分销渠道、成果转让、技能人才,以及碳指标”等。

业态研发题材之四:创建“先进和高端制造服务外包采购中心”

创建理由与依据:

现时,各地都在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但多半存在“单向”发展的倾向,即大部分地区都是扎堆地培育、引进与聚焦服务外包“干活的人”(即“接单”与“承包”的企业或机构),而不注重服务外包“发包”的企业机构(即“发牌”的人)的引进与导入,致使服务外包功能单向,且能级不高,并难以形成“发包”与“承包”互动对应的发展格局与完整的服务外包业态及规模效应。

项目功能与效应:

建议有作为的区域,特别是担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任的区域,应积极创造条件优先创建发展本地区集成 “发包”与“承包”双重功能于一体,且具有指标意义的“高端制造与新兴产业服务外包采购中心”。例如:“光机电产业服务外包采购中心”、“绿色能源装备产业服务外包采购中心”、“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服务外包采购中心”等。

业态研发题材之五:创建“高端装备与先进制造技术交易中心”

创建理由与依据:

1、优选本地区或本省市具有指标意义的高端与先进制造业重镇;

2、如果本地区是先进制造与高端制造业基地,那一定集聚了当今国际前沿技术;

3、在本区域创建“以国际高端装备与先进制造技术交易中心”,有利于导入国际前沿先进技术,服务于本地区乃至本省市、全国的业界企业,同时也有助于本地区构建与国内外相关产业界互动发展的前沿技术高地。

项目功能与效应:

建议各地有条件、有资源的地区,特别是拥有省级以上高新区的地区,积极作为,主动构建“国内外高端与先进制造技术(区域)交易中心”。例如:“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交易中心”、“页岩气勘探技术交易中心”、“卫星导航应用技术交易中心”等。

业态研发题材之六:创建“区域高端人才集成服务港”与“区域国际职教港”

创建理由与依据:

1、各地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打造升级版”的关键是人才,而核心是高端人才;

2、纵观国内外产业经济前沿区域,无不把构建人才高地、集聚与储备人才放在首位,这里指的人才需求构成,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前沿高端专业人才;二是一线岗位技能人才,两者缺一不可。

项目功能与效应:

1、构建“区域高端人才集成服务港”(5+1模式),即由五个“中心”:专业人才储备中心、创新人才集聚中心、领军人才邀盟中心、紧缺人才支持中心、高端人才职业发展支持中心;一个“智库”:“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发展专家委员会”组成。

2、构建“区域国际职教港”,加紧培育与储备中高级“蓝/灰领”技能人才,特别建议从海外引进一流的国际品牌职教机构,为先进的“区域制造”、高端的“区域智造”,以及“区域创造”培养、输送大批一线岗位技能人才。

业态研发题材之七:创建“区域经济发展与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题材研发中心”

创建理由与依据:

发挥国家与本省市给予本区域各项“先行先试”的机会优势,凭借本区域的综合实力、资源与禀赋优势,建议有条件、有资源、有优势、有实力的区域注重“主导产业优化、新兴产业集聚、先进产能实现、潜在商机产交易”等区域产业经济与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题材研发与“项层设计”。为此,特别建议有条件的区域创建“区域经济发展与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题材研发中心”。

项目功能与效应:

1、对接国家与本省市新兴战略产业项目题材进行研发;

2、打造与发展区域新兴产业集群项目题材进行研发;

3、加快发展区域新兴服务业与高端服务业题材进行研发;

4、承接国际产业与研发中心转移承载基地项目题材的研发;

5、对本区域重大招商与投资促进项目题材进行研发;

6、对推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题材进行研发。

业态研发题材之八:“发展总部经济”与“打造总部基地”

创建理由与依据:

1、“决战总部”、“抢占总部”,已成为今日国内各地发展区域经济,开展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与首选目标;

2、发展总部经济,打造总部基地,能够带动国际投资中心、国际研发中心、国际采购中心与国际高端制造服务中心的导入与引进。

项目功能与效应:

1、抓住跨国公司看好跨国、看好部级战略新区内新兴城市的难得机遇,以及国内央企、大型国企、民营500强,加快将总部向区域中心城市、新兴城市迁移的机遇,坚持内外“双向发扬”,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及功能性机构向优势区域与城市集聚国;

2、充分发挥优势区域与新兴城市高端与先进制造企业集聚,大企业大集团众多的内源性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本地区总部型企业;

3、通过助力本地区现有企业及其产业形态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将结算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数据中心、营运中心及培训中心总部迁移本区域,以形成区域性总部格局;

高端创业项目范文第4篇

一流载体打造科创园区

成立于2007年的吴江科技创业园挂牌“江苏苏州大学科技产业园”,2008年被江苏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科技创业园。创业园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通过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并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新优势,将目标定为打造独具吴江特色的高科技创业园。

吴江科技创业园规划面积1500亩,中心功能区占地100亩,产业化功能区占地1400亩。中心功能区投资2亿多元,主要用于科技项目的研发、中试、小规模生产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科创园首期综合大楼和6幢标准化中试厂房共3.25万平方米,已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工程二期2万平方米的综合科研楼和三期3.5万平方米厂房及人才公寓预计明年4月即可交付使用。科创园中心功能区全部载体建成后面积8.8万平方米,可容纳50个左右的科技项目入驻。产业化功能区建成后将配套高标准基础设施,分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为规模性产业化项目安排用地。

高端科技引领新兴产业

2009年,第一批海归博士带领10多名江苏省、苏州市和吴江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落户科创园,项目涉及中空纤维膜、生物质能、太阳能增效镀膜、复合薄膜、纳米材料、LED照明、生物医药研发及外包等高端新兴产业领域,实施项目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行,这些科技项目产业化进程快,有力地推动了吴江市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

膜过滤行业专家洪耀良所创建的苏州膜华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微滤、超滤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开始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资源化。项目第一年实现产业化并取得盈利,今年订单预计将超过1亿元。

由归国博士李旭主持的生物质能转化利用项目,以秸秆为原料,研制成燃料乙醇、低聚木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目前该项目在中试成功基础上开始规模化扩张,并与中化等公司洽谈年处理1万吨秸秆项目的投资合作。

杰成医疗于2009年9月成立。其研制出的无手术缝、无需体外循环和无需开胸手术的人造心脏瓣膜及导管植入系统,可用于置换心脏内病变的瓣膜。项目开始3个月后完成产品试制,动物试验也获得成功,计划在年内完成产品审批,并进入人体临床阶段。

创新要素汇聚吴江特色

2010年,是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打基础的关键之年。吴江科技创业园正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坚持科技引领,集聚创新要素,建设一支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并带动形成一批创新型科技研发团队,孵化一批高端领域的科技项目,为吴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集聚示范区。

吴江科技创业园秉承“技术、资本、产业化”有效结合的科技创新理念,为高层次人才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提供了专业化的配合服务和政策支持。吴江市还出台扶持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和新兴产业项目优惠政策,为高端科技项目的实施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针对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需求,科创园专门投资1000万元设立了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很快即可投用。吴江科技创业园利用本地民资比较活跃的优势,为新兴产业发展打造多元的投资平台。共有1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领军人才项目的投资,灵活的民间资本与科技项目的股权合作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地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

高端创业项目范文第5篇

显然,房山区这几年坚持的“绿色引资,绿色投资”的理念和实践如今已开始结出丰硕的果实:房山区将产业发展与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房山特色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宜居,基础设施完善,休闲功能突出,这是我们打造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的发展目标,我们正朝着这样的目标稳步迈进。”

“高端的发展理念必然意味着高端的发展环境。”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项目引进上,房山本着三个“免谈”,即高能耗的项目免谈,污染重的项目免谈,重复建设的项目免谈,架起环境保护的“高压线”。

事实证明,这样的“高压线”不仅为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更为房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了基础——房山区这几年对绿色发展的坚持,对绿色高端产业终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牵引力,高端要素资源开始呈集聚之势。

绿色投资引领

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迈上新台阶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重大项目就是抓可持续发展,抓战略性新兴项目就是抓科学发展,抓高端项目就是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是房山区“绿色引资、绿色投资”的思路;按此思路,房山区全力推进发展的步伐,以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海聚工程产业化基地为主要标志的功能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记者了解,作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的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之所以能让传统的石化产业摘掉污染大户的帽子,全靠大力发展低炭经济和循环经济。基地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低污染的项目选择原则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原则,重点生产供应北京及周边地区市场潜力广阔的专用化学品及化工新材料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汽车、电子、建筑、农业、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同时,基地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实现污水零排放和循环利用,从而构成较为完善的低能耗、低排放、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石化产业的新格局。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打造‘央地’合作新模式,大力加快了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速度。”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燕山石化公司拥有大批从事石化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专业团队,有241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内外专利权,聚集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目前,石化基地燕化重点建设项目合计9个,总投资53.27亿元。按照发展创新型绿色化工产业基地的目标,到2020年,基地将基本完成规划建设,建成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特色突出的国际一流石化新材料产业聚集区,成为首都的重要经济支柱。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这个位于房山区窦店镇,于2011年7月21日经北京市经信委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成立的唯一一个市级高端制造业基地,更是发展形势喜人。

一方面,基地各种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京西重工项目开始为奥迪、宝马供货,长安纯电动和常规动力汽车项目、国能锂电池项目竣工投产。北车项目、北控太阳能项目正在进行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今年将正式投产。此外,金朋达无人驾驶直升机、北京矿大节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基地、长安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等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达产后年产值约41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房山园”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改变北京西南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中关村的政策、资源,吸引人才、金融、服务等一系列高端要素将不断向房山区聚集。”

近年来,我国高端设备制造业取得辉煌的成就,成功的根基在于多年快速发展的工业基础和充足的人才储备及技术储备。同样,在向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迈进的道路上,房山区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服务工作,建设了海聚工程产业化基地。

“海聚工程”产业化基地是落实国家“”和本市“海聚工程”的主要载体和承接海外学子进行高新技术项目研发生产的重要平台。总规划面积1350亩,其中起步区403亩,定位为高科技企业研发制造基地、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2012年2月23日首批6个项目签约入驻,苟仲文副市长出席签约仪式,项目投资总额高达18亿元。其中既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又有高端制造业项目,旭普科技公司的高端芯片将用于神八飞船和国防工程;国瑞升公司的精密抛光材料可与美国3M公司产品媲美;能通公司的云计算智能数据中心可提供高端的IT咨询、系统集成到运营外包的全价值链服务。基地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80亿元,利税8亿元,能解决1500余名劳动力就业。

未来,基地将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拓展区,建设面积分别达2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楼和服务楼,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吸引更多高端产业项目、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落户生根。

绿色理念助推

现代生态休闲新城建设

房山区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全力加快生态休闲产业建设。以中央休闲购物区(CSD)、北京文化硅谷、北京农业生态谷、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主要标志的功能园区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中央休闲购物区(CSD)建设彰显“绿色”理念。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的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打造,利用小清河水系的自然优势,完成了房山滨水森林公园建设开园,启动了长阳(徜徉)半岛公园、北京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区”项目一期占地约150亩,建设内容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公益性的教育展示场所,同时也是专业人士学习借鉴的示范基地和国际行业交流平台,通过绿色建筑工程和技术的示范、展示,使广大市民在休闲、参观和体验的同时,了解绿色建筑的科技含量和品质提升,培育公众的建筑知识素质和自觉的节能减排意识。

2012年,CSD紧紧抓住房地产业的龙头作用,实现了以万科、首开等为代表的17家房地产企业28个地产开发项目,2012年内开复工面积33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1.2亿元,销售商品房6873套约62万平方米,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同时,加快了城市配套商贸服务产业发展,实现了华北奥特莱斯旗舰中心完工,吸引了180家国际一、二线品牌入驻,重点建设了FUNMIX、双子座近3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商业体建设。

在开发高档低碳商住项目的同时,北京四中、北海幼儿园、武警总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也在同步建成,CSD将成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有品位的高档时尚人居地带。

高端产业集群正完善休闲新城“内核”。北京文化硅谷项目是借鉴中关村、金融街和美国硅谷的成功模式而投资建设的综合性大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目前,一期项目的文化金融中心已经封顶,中国文化传媒中心和神州百戏演艺中心,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全部项目计划将于2014年5月投入试运营。北京文化硅谷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将成为首都以创意人才、科技资源、高校资源、金融资本、特色政策为基础的产学研一体的高端聚集地。

此外,正在建设的北京农业生态谷,以中粮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农业博览、农产品加工展示、农业观光体验,最终将建设成为低碳农业产业田园示范区。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景点星罗棋布,是都市人群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地。目前,十渡、上方山、云居寺、石花洞等经典景区已经十分成熟,未来将成为首都生态与人文高度融合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房山区高端葡萄酒产业集群项目包括12个乡镇的7万亩土地。目前,已开工建设青龙湖国际红酒城,种植酿酒葡萄7000余亩,签约酒庄达到23家,佳年葡萄酒庄等投入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