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员工薪酬管理制度

员工薪酬管理制度

员工薪酬管理制度

员工薪酬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所谓薪酬,就是指员工通过为所在单位提供劳动所获取的薪酬补偿。薪酬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经济性薪酬、非经济薪酬。经济性薪酬是以货币形式,向员工支付报酬;非经济性薪酬不直接将报酬以货币形式发放给员工,而是以其他福利方式回馈员工。任何企业都需要制定薪酬管理制度,尤其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更需要制定且完善薪酬管理制度体系,实现薪酬管理的规范化。

关键词:事业单位 薪酬管理 制度体系

薪酬管理主要有三大目标,分别为合法目标、公平目标、效率目标,要想充分发挥薪酬管理的作用,就必须实现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合法性目标是薪酬管理的基本要求,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确保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不违背法律要求,处于合法范围。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的建立对实现薪酬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薪酬管理制度有着利益分配功能,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现状

1.激励性不强。

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关联,由政府人事部门对薪酬分配模式进行统一制定,通过逐级审查后,便可将薪酬工资发送至财政部门。事业单位与私营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具有一定差异,两者的职能、性质均不同。从现阶段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情况上看,其激励作用不强,导致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很难提升,无法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2.薪酬管理具有职务倾向性。

在私营企业中,领导非常重视具备突出能力的员工,员工考核合格后,便能够胜任该岗位,充分发挥其能力与优势,根据员工的表现决定薪酬的高低。不过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员工的学历、资历、职务职称与其薪酬水平存在很大关联,薪酬管理具有职务倾向性。

3.薪酬管理缺乏科学性。

薪酬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员工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的反映,是一种物质结算方式。在私营企业中,管理人员为了使员工工作积极性得以激发,提高其技能水平,通常会组织培训活动,并鼓励员工参与。尽管在现阶段,事业单位也采用了这种方式,为员工组织培训活动,不过并没有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例如在培训过程中,为了凸显部分员工的工作能力,将其工资薪酬公开,然而这种方式是对员工隐私不尊重的表现,导致员工心理产生不满。

二、事业单位构建员工薪酬管理体系的方法

1.对薪酬结构合理设计。

在设计薪酬结构前,必须对薪酬市场进行调查,可以采用外部市场调查、内部市场调查两种形式。内部市场调查内容包括人才定位、员工群体、经济承受能力、工作目标、内部薪酬结构、公平程度、薪酬差距、满意水平等。外部市场调查包括本行业的薪酬支付、薪酬组成、薪酬水平、薪酬结构等,通过采取市场调查措施,有利于为制定薪酬方案提供依据,确保薪酬方案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

2.实现薪酬体系的多元化。

岗位工资并不止存在一种形式,它可通过多种形式为员工支付报酬,其中包括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效益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等。就岗位工资制而言,可考虑到岗位特殊性,建立多元化分配机制,利用不同手段调控工资形式与结构,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工作热情得以激发。另外,绩效工资制度也属于薪酬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工资与个人的经济收益、个人绩效存在很大关联,主要重视结果。绩效工资对员工心理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可使其潜力充分发挥。目前,在薪酬体系中,还增加了结构薪酬、混合工资制等内容,具备岗位工资、能力工资两者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水平。不同要素、不同形态的工资单元可以使员工积极性得以调动,对事业单位有着推动作用。

3.构建薪酬增长机制。

在事业单位中,薪酬增长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员工自我价值得到肯定。事业单位针对表现良好的员工,可以采取奖励策略,激发员工潜力。在薪酬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员工的心理行为变化,若薪酬结构设计不合理,则会导致员工产生不良情绪,无法提高薪酬满意度。企业可以通过绩效的方式,鼓励员工努力工作,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使员工的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紧密相连。

4.改革事业单位分类。

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分类改革需配套进行。首先,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使薪酬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其次,要明确分类管理要求,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薪酬进行管理。另外,事业单位要变革薪酬管理手段,政府以往是微观管理,现阶段可调整为宏观把控,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分配自,在薪酬管理中,遵循兼顾公平、效率优先的原则,实现分配激励机制的多样化,增强其灵活性。

5.对岗位评估进行完善。

要想体现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就必须遵循以岗定薪的原则。事业单位要鼓励员工参与到岗位评估中,使岗位评估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做到权责对等,根据不同岗位的任务、性质,决定员工薪酬,体现薪酬分配的公平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薪酬管理更加规范化,量化岗位考核指标,对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有利。

三、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的作用

1.增强竞争力。

员工薪资条件与员工就职意愿存在较大关联,如果薪酬符合职位要求,则员工满意度会大大提升。伴随员工工作时间的延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他们的表现,对薪资待遇进行调整,使员工积极性得以激发。事业单位构建薪酬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使市场核心竞争力提升,对事业单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薪酬激励可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对于工作能力一般的员工而言,他们的薪酬与他人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开始产生懈怠、懒散行为,这种现象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事业单位必须采取薪酬激励策略,使员工积极性调动,促使他们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3.推动事业单位员工素质的提升。

事业单位员工要想提高薪酬水平,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水平,达到这一目的。事业单位要为员工提供加薪空间,使员工思想行为模式产生变化,鼓励员工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提高工作技能,从而使事业单位的总体工作水平提升。薪酬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可有效推动员工自我能力的提升,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提高凝聚力。

事业单位是一个组织整体,它由很多个体职工共同组成,薪酬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不能够单纯考虑部分员工的利益,必须考虑到整体员工利益,遵循公平、客观的原则,提升企业凝聚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薪酬管理制度的构建对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形成良好竞争、合作关系,促使企业内部凝聚力提升。

四、结语

薪酬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在薪酬结构设计中,必须注重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事业单位管理者可定期考核员工的能力,通过员工能力衡量薪酬水平,充分体现薪酬管理的客观性与公平性。另外,事业单位要构建奖励机制,针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其奖励形式要多样化,例如可以给予春节探亲费、交通补贴等福利待遇作为奖励,根据员工的表现提供福利待遇,使员工体会到事业单位的人性化管理,调动起工作积极性。本文对事业单位员工薪酬管理制度体系构建进行了详细分析,有利于对薪酬管理制度增强了解,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海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现状及有效措施的探究[J].经济师,2015(05):227-228+231.

[2]韩迅.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机制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5):249-250.

[3]柴湘蓉.关于事业单位薪酬福利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4(13):100-101.

[4]彭洪.探讨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127+156.

[5]董贺新.事业单位职工薪酬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9):215-216.

[6]孙小兵.文物事业单位绩效薪酬管理模式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

员工薪酬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薪酬制度;激励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084-01

薪酬制度是组成现代电力企业制度的重要部分。薪酬制度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对外竞争力,并将外部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同时对内也有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可以留住和激励优秀人才。于此,电力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处于制高点位置,只有不断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1 电力企业中薪酬激励的重要性

激发动机的原始在于需求,如果没有需求,那么激励几乎不可能成为其活力和动力的有效途径。通常需求的内容主要是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应用与企业的薪酬激励,也就是说对员工薪酬整体回报的需求。由于需求层次不同,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激励作用十分丰富,促进企业进场目标设置,激发动机同时对员工行为进行引导。当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时,又要继续激励上一层的需要,因人而异的形成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激励方案。这要求企业必须将组织的目标与满足员工需要设置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对充满活力的需求理论充分掌握,同时还要对激励员工的相关管理策略特别注意。在当代社会中,不管人们有着什么样的需要,其目的基本都一样。都是为了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实现自我价值、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充分展现自己。在电力企业中,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正好可以实现如上述员工的需求。其中,员工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表现在薪酬制度上可分为两种报酬。一种是是企业对其提供的金钱、福利待遇、津贴等,另一种是员工内在的工作成就感,取得良好的认可、个人价值实现、可望的晋升机会等。作为新时代的电力企业,应提出促进对组织目标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方针策略。企业如果此相在竞争激烈的竞争中能稳住人心、实现企业目标,那么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在薪酬制度中不断灌注以人为本思想,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同时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员工获得良好的满足感,提高工作热情,对企业充满信心,善于创新、敢于挑战。

2 建立科学薪酬制度的策略

当今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市场,电力行业也不再是一家独大,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没有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不能够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

2.1 薪酬定位

电力市场是开放的,人才市场也是一样,当今社会,人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但是以往的“铁饭碗”的格局早已被打破,用人单位用人自由,个人去留自由,没有更多的地域的限制。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区的电力行业的差异化就表现出来,很多电力企业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经济能力以及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因素导致电力企业的薪金以及福利制度相差甚远,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才往报酬更加高的地区流动,很多电力企业为此流失了很多人才,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大的损失。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各地区,各职位的薪酬制度进行一个调查,就一般来说职位的薪酬水平是根据市场水平来定的,但是@并不能一概而论,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的一些职务的薪酬水平就比自然资源相对较差的地区高很多,同时还需要结合企业盈利能力,人才的个人水平以及当地人才的现状等问题具体的分析思考,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相关的薪酬水平。

2.2 职务分级设置

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职能部门的分级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方面首先就需要企业内部优化机构设置,确定好每一个部门的职权范围,制定好每一个部门的考核制度,业务量的规定,对于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精简职能部门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来讲是具有相当战略性的决策,如果在企业内部出现,部分部门分工不明确,越权管理的现象会就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杂乱无章,以至于有些部门甚至出现真空的现象,这样就严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影响企业的公平性以及企业的绩效考核。

建立精简且分工明确的组织结构对于企业建立合理科学的薪酬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职位的不同考核办法来确定职员的薪金激励制度,对于提高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使人才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3 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结构设计现行的方法在电力企业中大致有三种:岗位技能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职务工资制以及岗位学历工资制,岗位职务工资制以及岗位学历工资制。具体设计薪酬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设计: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和特殊工资。

基础工资作为工资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与员工的生活休戚相关,对于这个方面,在设计的时候需要通过三个方面来确定激励机制:员工的学历;技能水平以及工作经验。正常情况下,员工工作经验越丰富,在职位不变的前提下,薪酬的水准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提升。

绩效工资,是对企业职工业务能力的考察,对于绩效工资的多少一般是更具业务员自己完成的业务量为准的,同时绩效工资是企业创造价值的直接体现,在此可以将绩效工资分为长期和短期,例如年度奖励,达标奖励等。个人的所创造的价值能够通过绩效工资很好的表现出来,这对于员工是一种直接的激励。

特殊工资,一般是企业针对特殊人员所设立的工资类别,例如公司临时聘用为解决,销售问题或者管理问题的专项人员所支付的费用。

2.4 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与薪酬激励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薪酬制度就显得无据可依,直接会影响到薪酬制度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考核制度需要完善且健全,对于考核制度的建立,电力企业不仅仅需要参考员工的个人业绩,同时需要参考很多相关的数据确保公平公正,例如员工个人的学习能力,员工的业务能力等。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认可感,为员工创造直接的财富,同时还可以形成企业内部良性的竞争机制,适当的危机感对于激发员工个人的潜能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可以实现整个企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得员工的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公司负责。

3.结语

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行业竞争会更加的激化,会有更多电力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薪金制度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是企业稳定内部人才吸收外部人才重要措施,更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渝艳.试析电力企业如何完善薪酬激励制度[J] 科技与企业,2012(11):89-90.

员工薪酬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企业薪酬政策是为实现薪酬战略制定的薪酬理念、薪酬水平和薪酬制度应对市场的一种系统选择。薪酬水平在市场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薪酬政策主要考虑的内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的总体结构,是指薪酬战略和薪酬政策的总体布局。薪酬总体结构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薪酬设计的原则、薪酬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的匹配,以及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在企业总体薪酬中的位置。

一、当前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分配制度的变革原则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虽然认识到了管理劳动的重要性,看到了管理在共同劳动或协作劳动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不可能将管理要素提高到很高的地位。马克思提出一切已经达到相当大规模的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但这种管理劳动最终还是归结为生产劳动,只不过这种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和自乘。马克思有关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理论,解决了管理人员工资报酬为什么比一般从事简单生产劳动工人工资水平高的问题,但难以解释为什么在当今社会,企业高层人员收入高出一般生产人员几百倍的现实。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已无法为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理论支撑。西方经济学家针对企业高层人员的薪酬分配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包括劳动力市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委托理论、锦标赛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总体看来,西方学者大多集中于某种单独的因素对企业经营者报酬的决定(或影响)分析,而缺乏多重变量的综合分析,没有对经营者报酬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尽管西方学者对企业经营者报酬的研究已有70多年历史,并积累了大量文献,但这些研究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企业家报酬定价这一问题。传统的经营者报酬理论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之上,经营者的劳动主要是进行生产组织指挥,以生产经营为主,主要精力是抓生产。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也比较容易,企业的利润预期比较稳定,这时委托与双方,表现为资本强势,在具体的价值分配上,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对已经取得的增加值进行分配,而且这种分配是由企业所有者一方主导的。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跨到信息社会,企业管理工作也变得日益复杂,为此,作为指挥、组织、协调经济组织总体劳动乃至社会总劳动并促进提高总产出活动的经营管理劳动重要性日益突出。经营者发挥着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促进总体劳动产出大幅度提高的作用。

二、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政策的战略性

企业薪酬政策是为实现薪酬战略制定的薪酬理念、市场薪酬水平和薪酬制度的系统选择。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政策主要包括针对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理念、薪酬水平在市场中的位置、薪酬制度的系统选择。

薪酬理念是确定薪酬政策的出发点,有什么样的薪酬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薪酬政策。薪酬理念是薪酬领域的价值观,它要解决一些根本的,观念上的问题,比如,薪酬是不是向关键岗位和人员倾斜?薪酬是要具有公平性,还是要具有竞争性?是不是要建立长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这些问题都是确立薪酬理念时所要考虑的问题。薪酬理念支持薪酬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又能够反映出企业文化的水准。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个培养、开发、激励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发展战略目标,但薪酬理念却还是不重视人才,那么,这个发展战略目标就很难实现,同时也表明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水准是比较低的,因为它的薪酬理念受传统的思想倾向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薪酬政策制定出来就有可能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脱节。所以,在制定薪酬政策前,还要先理清和调整好薪酬理念。

薪酬水平在市场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薪酬政策主要考虑的内容,因为员工在薪酬问题上最关心的是自己薪酬水平的高低。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水平在市场中的位置,一是与企业总体薪酬水平有很大关系,二是与市场同类人员的薪酬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一个企业如果为管理和技术人员制定了具有竞争性和富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它就应当在企业员工总体薪酬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至少不能低于市场同类人员的薪酬水平,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人才的流失,企业总体薪酬水平受到支付能力的制约,有时,即使企业要向关键管理和技术人员倾斜,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体而言,确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水平,关键看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它决定着薪酬水平是否具有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人才吸引力。薪酬水平在市场中的位置可以用文字描述,如领先、跟进等,也可以用数字描述,如75P策略,即表明薪酬水平在市场中处于高位值的位置,意味着选择了高工资政策。

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政策还要解决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制度的选择问题,这是实现薪酬战略目标的实质性环节。选择什么样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制度,也是企业进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结合薪酬战略和薪酬水平在市场中的位置,企业进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一般应当考虑以下七项政策:薪酬的主导政策(实行哪种薪酬制度模式?)、辅助政策(实行哪些辅助的薪酬制度)、倾斜政策(薪酬向哪类员工群体倾斜?)、竞争政策(薪酬体系的激活点在哪里?)、过渡政策(新制度怎样与旧制度合理对接?)、建制政策(引人那些新的机制?)、激励政策(薪酬固定部分与浮动部分的比例?)。这其中重点考虑的对象就是关键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三、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总体结构的合理定位

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总体结构是指薪酬战略和薪酬政策的总体布局。薪酬总体结构包括的主要内容是:薪酬设计的原则、薪酬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的匹配、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在企业总体薪酬中的位置。

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设计的原则是一个指导性的方针。在确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战略联系原则。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的确定一定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确定企业薪酬应当向哪些关键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倾斜。二是区别对待原则。一般地讲,中级管理人员按照岗位性质和特点设计薪酬,技术人员按照人员性质和特点设计薪酬。因为管理人员的岗位管理职责能够把管理人员区分出等级来,而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能够把技术人员区分出等级来。此外,在确定管理人员薪酬时,还要兼顾管理人员本人的管理能力大小,即以岗定薪为主,兼顾以人定薪;在确定技术人员薪酬时,还要兼顾技术人员岗位特点的鲜明程度,如有些负有技术服务职责的技术人员由于岗位特点比较鲜明,适宜更多地按照岗位要求确定其薪酬,即以岗定薪为主,兼顾以人定薪,或者,以岗和人并重定薪。三是绩优平衡原则。管理和技术人员都要以其个人的工作实绩为依据确定薪酬。要正确把握好岗位要求的管理责任和实际履行的管理责任之间的关系,潜在的技术能力和已经发挥出来的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四是多重激励原则。对关键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实行多种激励手段,使之更好地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五是失职解聘原则。打破通常的聘期制作法,定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解除现有管理职位和技术职位。六是协同导向原则。该原则是指对技术人员薪酬的确定,要突破不能超过管理人员薪酬的传统做法,使企业真正杜绝”官本位”的倾向,使技术人员安心搞技术。

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的匹配是指以薪酬分配制度为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对其形成的支持和补充。在进行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设计时,对其形成支持和补充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是:岗位评估和能力测试—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评估,对技术人员进行能力测试;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分别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岗位与素质培训的规划—按照管理和技术人员发展目标,对其进行旨在岗位胜任能力和技术能力提高培训;人才选拔机制的形成—按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制定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保险制度和福利制度的建立—这是对薪酬制度的补充。

四、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制约要素

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分配制度的内部与外部决定要素是指影响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相关要素。这些要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薪酬分配制度的模式类型和薪酬水平的高低。这些要素大致包括:

1.内部要素

影响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的内部相关要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企业总体薪酬。企业一般都要先确定企业工资总量,因为它是人工成本的重要构成。企业确定工资总量时,要计算工资成本比重和人工成本比重,以此保持市场竞争力。大企业一般要与国外同行业企业和国内同行业大型企业工资成本比重和人工成本比重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本企业工资成本和人工成本比重过高,就会控制工资总量。而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是总体薪酬中的一个部分,所以,企业总体薪酬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的高低。

企业改革力度。企业改革力度大,就会对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进行系统改革,并借鉴国内外新的改革思路和模式,如宝钢股份和一汽。相反,改革力度小,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就会不到位,改革成效就会达不到理想境地。改革力度大小受发展战略目标,企业对管理和技术人员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企业分配观念、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整体管理和技术水平。如果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普遍偏低,企业领导层一般不会专门进行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而管理和技术人员整体管理和技术水平低下,可能是因为企业的生产技术含量不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落后、管理和技术人员受教育程度偏低、企业领导不重视开发人力资源等原因造成的。

2.外部要素

影响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的外部相关要素大体是影响企业薪酬的主要外部要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水平。企业进行薪酬制度改革时都要做市场调查,这是保持外部竞争优势的一个必要步骤。与此相关,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对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

国家薪酬法律法规政策。在我国,国家关于收人分配的法律法规政策对企业薪酬分配乃至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分配起着比较大的导向作用。一方面是企业长期以来已经习惯按照”红头文件”办事,另一方面,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对于企业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改革点,国家薪酬法律法规政策反映着我国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大方向,代表着薪酬分配制度的发展走势,企业迫切需要熟悉、了解并运用国家薪酬法律法规政策指导改革。所以,国家关于收人分配的法律法规政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相关要素,我国针对管理和技术人员工资收人分配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改革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

地区差异。即使是同样水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他们的薪酬水平也是不一样的。这受到地区差异的影响。

3.个人要素

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还受自身要素的影响,相关要素主要有以下五个。

学历和资历。学历反映知识,资历反映经验,而且,两个要素相辅相成。在企业里,这两个要素非常重要,如招聘人员时,企业和应聘者信息不对称,于是,学历就成了之聘者的”敲门砖,这也是一条常见的规则。学历对于技术人员非常重要,而经验对于管理人员非常重要。

岗位和技术级别等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在什么岗位级别或技术级别,薪酬便在什么级别上确定。所以,管理和技术人员要想提高薪酬水平,就必须提高岗位等级或技术等级,这意味着管理和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能力水平,才能提高岗位或技术级别等级进而提高薪酬。

表现。个人表现主要是指业绩表现,并适当兼顾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其中,业绩表现是决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的重要要素。中级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所承担的风险比较大,因此,绩效工资(浮动部分)在一般情况下相当于本人岗位工资(固定部分)的3-4倍比较适中(高管人员一般为5倍以上)。技术人员的业绩更是如此。技术人员业绩突出,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企业可为其晋级增资,也可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给予奖励。

工作量。企业在确定管理人员的岗位价值度和技术人员的能力大小时,一般不把工作量的要素考虑进去。但是,工作量对确定管理人员绩效薪酬时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管理人员的临时性工作比较多,而临时性工作也是绩效产出。但在确定技术人员绩效薪酬时一般不应考虑工作量,这是因为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是确定的,只有创新是不确定的。有的技术人员也许投人了很多智力性劳动,但没有产出创新性成果;有的技术人员也许投人了不多的智力性劳动,但却产出了很有创新性的成果。因为创新是先天智力和后天努力综合的产物,所以,在确定管理人员的薪酬时要考核工作量的要素,而在确定技术人员的薪酬时主要考核创新成果,对工作量的要素较少考虑或不考虑为佳。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一个带有负效应,但企业确定薪酬时又必须考虑的要素。在对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业绩考核时(对所有员工都是如此),由于考核指标和标准难以量化,造成人为要素的影响很大,这是难以克服的世界性难题。因此,在考核中如何克服人为要素的影响便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若干结论

员工薪酬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中,薪酬管理是重中之重。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与薪酬管理密切相关,薪酬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兴衰、员工的流动与成长、未来的持续与发展。薪酬激励是企业维系员工的重要机制体系,一个完善合理的薪酬体系,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薪酬;管理机制;激励作用

一、现行薪酬管理制度的种类及利弊

当今,在企业薪酬管理中,根据薪酬支付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在薪酬:基本工资、固定津贴、社会福利、企业福利等项目,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的标准执行;一类是内在薪酬: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专业培训等项目,企业根据经济效益等实际情况自主决定。

1.岗位工资制度的利弊。岗位工资制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它是根据工作岗位及劳动环境等因素,确定员工的工资报酬。它是建立在规范的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以“对岗不对人”为原则,通过岗位评价,确定岗位等级的薪酬水平。要按照岗位职责、工作性质、责权大小、易难繁简,员工在什么岗位或担任什么职务,取得相应的工资级别,获得相应的工资的数额。不同的岗位创造不同的价值,不同的岗位给予不同的工资报酬,薪酬分配相对公平,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只要员工在岗,就可得到薪资,收入比较稳定,具有较强的刚性。员工只履行自己岗位职责的工作,对自己职责以外的工作,漠不关心,没有整体观念和团队精神。薪资只能升、又不能降,给企业带来负担,也导致员工在错误的理解中过于安逸,影响员工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岗位工资就难于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2.绩效工资制度的利弊。绩效工资制是以员工个人业绩为付酬依据的薪酬制度。企业为了激励员工,将员工业绩与收入直接挂钩的薪资分配方法,绩效工资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一是绩效工资制是对员工业绩进行评价,给予员工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以提升员工个人绩效和企业组织绩效。二是根据绩效付酬,按照“按劳取酬”的原则,有助于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实现薪酬的公平合理之目的。三是对业绩优异的员工给予高报酬,给企业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时,企业给予业绩低劣的员工低薪酬,也会降低工资成本。绩效评价也难免存在评价欠缺与不足,易造成员工只关注当时业绩,产生短期行为,忽略企业组织的长远利益。绩效工资所占比重过大,固定工资偏少,保健因素缺乏,员工容易产生不满意,对企业的忠诚度下降,影响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3.年薪制的利弊。年薪制在发达国家中已广泛应用。它是依据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业绩,以年度为单位,确定并支付高管人员年薪的分配方式。年薪制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高管人员,具有特定的规范要求和分享标准及分配原则,根据高管人员一个年度及任期内的经营管理业绩,确定与其年度贡献大小和长期报酬水平及获得报酬的方式,年薪制突破了薪酬结构的常规,有较大的风险收入,在责任、风险和收入对等并存的基础上,加大薪酬激励力度。高薪不仅能对高管人员产生激励。而且,也对“管理腐败”行为,构成高额成本,遏制“管理腐败”,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起到了规范高管人员行为的作用。年薪制虽有诸多优点,但也有弊端。高管人员年薪最高多少,最低多少为合理区间,无依据标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同一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效益差距也不同,也不具备可比性和太多的参照性。

二、薪酬管理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薪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激励机制更是薪酬管理的核心。人生活在社会中,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薪酬管理还存在着薪酬水平不科学、薪酬体系不完善、薪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薪酬管理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1.薪酬管理在绩效考核中的脱节。绩效考核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薪酬管理中绩效薪酬。在现实中,企业将绩效薪酬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固定薪酬,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绩效薪酬在薪酬管理中失去意义。绩效差的员工看不到级差薪资,绩效优的员工也体现不出优越待遇,绩效薪酬起不到激励作用,挫伤了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极易产生消极怠工情绪,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薪酬管理在激励机制中的失衡。激励机制不仅是劳动报酬的支付,更是工作能力水平的体现。现有岗位薪酬体系,主要是以岗位为基础,没有与能力和业绩相联系。企业不明白这一道理,导致薪酬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仅与经济利益挂钩,将薪酬激励作为薪酬管理、机制体系的全部内容,这种做法满足不了员工的职业诉求,导致员工薪酬晋升空间狭窄,过于片面表现和利益追求,还很容易造成员工只考虑经济利益,不重视能力水平。

3.薪酬体系在企业文化中的不配。建立健全薪酬体系,要以企业文化为背景,脱离文化环境的薪酬体系,只是一个空架子,不能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还有可能成为不匹配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停滞或激励中心偏移,不重视个人发展前程。重要岗位没有得到应有的薪酬标准,员工的工作情绪不稳定,最终形成员工消极怠工、甚至有意误工误事,对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都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企业效益低下、不健康发展。

三、薪酬结构对于薪酬制度的影响

薪酬结构可分为: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薪酬福利等,在各部分所占的分配比重,也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要随着员工的职位升迁、技能提升、需求变化,针对不同级差的员工,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企业还适时对员工的薪酬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

1.固定薪酬的确定。薪酬是员工向企业提供劳动,获得各种形式的薪资。岗位工资是员工在企业中基本职责的体现,也是企业中一岗一薪制的表达方式。固定薪酬是基于平均价值上的一种薪酬结构,目的是让员工能够充分感受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员工对于岗位工资公平性的认同,是企业制定固定薪酬的先决条件,最终确定岗位价值评估体系的公平性。对于员工来说,合理的绩效薪酬,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对于企业来说,完善的企业薪酬制度,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

2.绩效薪酬的评定。绩效薪酬是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也是绩效考核的直接表现形式。绩效薪酬的基础是绩效考核。在绩效考核中,要依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把个人绩效和企业效益紧密挂钩,评判员工的绩效考核,按贡献大小,确定绩效工资多少。绩效薪酬的评定,受外界诸多因素制约,绩效薪酬有不固定性。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激发员工的进取心、上进心,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纠正员工不良的工作态度,让员工认识到工作职责的重要性。

3.浮动薪酬的制定。浮动薪酬是与工作业绩相关联的一种薪酬结构。它对员工在安全生产、经济发展中,取得显著业绩、作出重大贡献作为考核依据,让薪酬直接与业绩挂钩,促进员工学理论、钻专业、研业务,提升业绩水平。在制定浮动薪酬过程中,浮动薪酬上下多少,也应有注定浮动的区间,数额不固定、形式多样化,具有较强的弹性,让员工体会到浮动薪酬的优势,绩效工资的实施,丰富了薪酬的内涵,让员工感受到浮动薪酬的激励作用。

四、如何设计薪酬激励的管理制度

设计薪酬管理制度是否合理,衡量其标准:就是对内公平合理,对外具有竞争力,吸引和留住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员工,激励员工开发自身潜能施展才华,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设计薪酬管理制度,不能按高管人员的意愿来制定,要选择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科学确定岗位层次、岗级区间,才能做到制定薪酬制度的合理性。

1.以员工不同岗位为基础。薪酬激励不是一个统一固定的模式,对所有员工和岗位要求也是不同的。要依据“定岗、定员、定编”的要求,在做好组织机构、岗位配置、职位分类、工作流程、职位分析和岗位测评的基础上,形成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薪酬激励,为企业培育优秀员工和为企业获得效益。要有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存在着岗位技能、工作能力、专业水平的差异,学历、资历的差距,员工得到的报酬也不应相同,对员工在履行岗位职责上取得的不同价值、贡献大小,实施不同的薪酬激励,体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意愿。

2.以员工工作绩效为支撑。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成为员工职业行为的推动力。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员工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工作情况的综合评价,评定考核结果,确定员工的薪酬多少,也让员工了解企业对自己的评价。报酬的多少,决定了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须避免人为的考核评价,要制定规范、合理、且易于操作、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这样,才会使员工感受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起到了绩效考核的效果。

3.以优化人力资源为动力。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开源”有限,“节流”首选,“低成本”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竞争优势,在众多成本因素中,人力资源成本的弹性应该是最大的。要开发员工的效能,合理配置,盘活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智力资源的浪费。要培养员工勤奋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发掘员工的聪明才智。要重视员工的思想、个性、能力、兴趣和爱好等因素,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发展愿景,把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到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在合理使用、优化配置、岗位培训等环节上取得实效。

五、健全完善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薪酬激励机制无论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在企业管理中,都极为重要。健全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亟待解决薪酬激励机制中的问题。要为每个员工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发挥其激励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1.薪酬管理必须坚持公平原则。公平,在任何事物中体现出来的重要性。薪酬是维系员工与企业的重要纽带,也是员工对企业、对未来,最基本的薪资支撑。员工在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值,而且关心报酬的相对值,必定要求得到同等的回报,如果没有一个公平的薪酬管理体系,必定造成员工内心的不满,引发员工负面的影响,就会直接影响企业效益与持续发展。公平、公正、公开的薪酬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在合理、透明的状态下,薪资的高低,对员工是一种自身价值的衡量,更是提升员工自身价值的动力。

2.绩效考核必须兑现薪酬激励。绩效考核制度以薪酬管理体系为依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制定薪酬管理体系的先决条件。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为薪酬管理带来最大程度的激励效果,企业效益与员工绩效相辅相成,员工在完成绩效考核的同时,企业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取效益,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模式,是薪酬体系的最佳体现。薪酬激励要充分结合绩效考核,要对员工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依据考核结果,兑现薪酬待遇,让员工在绩效考核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3.薪酬激励必须针对不同类型。要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不同的员工,实施不同的薪酬激励。一是对一般员工实施薪酬激励:一般员工最主要是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企业应重点满足员工的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提高工资待遇、增加奖金,以支付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二是对技能员工实施薪酬激励:技能员工更关注自身价值和工作能力,才干、人品是否得到企业的肯定和认可,它比薪酬更为重要的激励效果。三是对高管人员实施薪酬激励:高管人员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工作绩效的好坏,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

六、薪酬管理制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薪酬激励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有效手段。薪酬激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薪酬激励不应以单纯依靠高薪来激励员工,应从员工的稳定性、积极性和凝聚力入手,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增强企业员工的稳定性。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人心稳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完善职业生涯和职务晋升的激励机制,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社会、企业和家庭的环境,企业要用事业发展稳定员工,用崇高精神鼓励员工,用真挚感情关心员工,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造一种积极向上、人际和谐的工作环境。在企业中,有地位、有作为;在工作中,享快乐、乐奉献。企业要吸引、留住优秀员工,创造一个关爱、协作、团队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工作轮换、晋级晋升等职业发展空间,设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帮助员工实现自身职业生涯,员工才能同甘共苦为企业工作。

2.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研究人的需要的一种理论。员工只有满足低层次需求之后,才会考虑更高的层次需求,员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薪酬的激励机制。在支付薪酬上,一是对于低收入的员工,多应用经济性的薪酬,发挥员工的潜能,增强吸引力;二是对于高收入的人才,多采用精神上的鼓励,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激励性。要引导员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让员工体会到企业对自己的期望,也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当员工需求被满足时,员工就能够被激励,工作就有了积极性。

3.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企业薪酬制度体现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凝聚力,也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凝聚力取决于激励机制、优惠待遇和适应环境,不仅要提供员工有工作环境,还要有发展机会,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和诉求,极大地激发员工的责任感、自豪感。企业要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和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才能增进理解,理解员工才会关心员工,尊重员工才会凝聚人心。员工视自己为企业中的一员,对企业目标产生了认同感、归属感,把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前景,作为员工的奋斗目标,员工的有所作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薪酬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要从薪酬激励管理入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企业的优秀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员工的最佳潜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创造企业更多效益,通过行之有效薪酬激励机制,重视薪酬激励的效果,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

参考文献:

[1]麦迪.有效激励[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2]刘军胜.薪酬管理实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余翔.浅析现行的企业薪酬管理体制[J].山西建筑,2008

[4]叶正龙,周飞.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06

[5]丁迁.我国企业薪酬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2007

员工薪酬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企业管理的好与坏,与企业的薪酬管理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为员工制定薪酬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薪酬管理是一个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就要对员工的薪酬进行合理的管理,根据员工薪酬的标准、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其他因素合理发放员工的薪酬。对于员工的薪酬发放,企业要根据薪酬的整体水平、体系、构架、局势以及员工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方案。对于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如薪酬体系的不完善、政府部门的干预、薪酬结构的不合理性等,文中给出了解决的措施。本文就我国企业的人力和薪酬管理进行研究探讨。

一、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

企业的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薪酬目标的确定、薪酬政策的制定、薪酬计划的实行、薪酬结构的调整。薪酬目标的确定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企业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稳定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企业带来的效益;加强员工的集体意识,加强员工企业文化的培养工作。薪酬政策是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和企业的整体效益制定的员工薪酬发放政策,即员工对企业的效益做出的努力程度所制定的方案;根据企业的整体效益对员工薪酬制定合理的工资制度;将企业的工资结构和工资水平进行有机结合,确定员工薪酬制定的合理性。薪酬计划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整体经济水平对员工薪酬结构、薪酬水平以及薪酬管理进行的合理的设计,薪酬计划要结合企业目标管理和企业市场竞争力两个方面进行实行。薪酬结构是企业员工的薪酬的结构和各种薪酬所占的比例,即将企业工资的成本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分配;确定员工的职位和岗位薪酬,以及员工薪酬的增比;调整企业对员工各种薪酬的比例以及员工薪酬的结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员工的薪酬管理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束缚了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管理,造成企业对员工薪酬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导致员工薪酬的不合理性;企业薪酬结构的设计没有随着企业整体水平的变化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完善,薪酬结构出现重复或者空缺现象,造成员工薪酬的诸多问题;员工薪酬的体系不完善性,企业对员工薪酬体系的设定未能按照员工的工龄、岗位、职称、绩效等合理分配,影响员工薪酬的多少,造成员工工作的消极态度;企业薪酬制度设置的不科学性,对员工薪酬设计的随意性、缺乏一定的公正性,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绩效评估的形式化,使员工对工作量的多少没有了概念,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我国企业薪酬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薪酬管理是一个企业经过长期的组织管理以及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物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和国外企业的薪酬管理相比,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仍存在显著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企业经过长期的组织并未形成具有本身特点的薪酬管理制度,只是顺应社会的发展,根据社会经济水平制定员工薪酬,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能需要长期不断的改革才能完善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我国薪酬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国企内部结构的重复性、职责分配的不明确性、员工工作形式的集体化,造成员工工作的消极或者懈怠,管理制度的缺乏,人员能进不能出,岗位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仍然严重,造成国企的发展缓慢趋势;企业薪酬结构的设计不能按劳分配,促进员工的消极工作态度的养成,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员工缺乏主人公精神,也缺乏制定对员工有激励作用的薪酬管理制度,造成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消极态度,阻碍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我国对员工薪酬的制定标准不明确,没有统一的薪酬标准,而且各地区的薪酬制度不一,造成地方性的差异和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才的流失;我国经济市场管理的制度的不健全性,造成各个市场的不成熟、不稳定现象,制约了企业间的沟通、合作,从而导致我国经济的发展缓慢。

四、我国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大企业应遵循适者生存的基本原则,促进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加强企业员工薪酬的管理制度,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薪酬管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薪酬管理制度适应不了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因此,加强企业薪酬管理的制度改革是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

1.薪酬管理的科学性。企业的薪酬管理是由占有极少比例的管理人员制定的,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经济发展,因此,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角色。管理人员对员工薪酬的制定要结合企业的整体效益、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员工的工作岗位、工龄、绩效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制定出具有综合色彩的薪酬管理制度,如:薪酬=基本工资+职称工资+工龄工资+学历工资+绩效工资+企业福利。设立专门的薪资奖励,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薪酬管理,很大程度上受政府部门的影响。一方面,国家对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政策,改变传统的管理制度,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而不是国家为其承担亏损部分。另一方面,国家让企业自主进行管理,自行制定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方面、薪酬设计方面、内部结构设置方面等,充分体现企业的自,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对员工薪酬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3.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对薪酬管理制度的设定,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首先结合社会经济水平、相关行业的薪酬情况、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按劳分配的比例;其次结合员工的工作能力、技能水平以及实际工作量进行分析;最后综合以上影响因素,对员工薪酬中的各个比例进行分析,对工资标准、工资结构、工资方式以及工资提升条件进行明确的说明,制定员工薪酬管理制度之前征求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宝贵意见。

4.福利政策设立的人性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所以要给予人才一定的福利。福利是每个企业为了留住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现在是经济发展的时代,企业对员工的福利主要包括资金福利、法定假期福利、生活补贴、技术培训、各种保险等,实现人性化的管理体制,稳定人才,提高企业的效益。加强对企业员工福利政策的管理和完善,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改变而不断进行完善,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员工对企业政策的满意度。

五、结语

薪酬管理关系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对企业薪酬的管理,可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企业的经济发展。本文对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即薪酬管理的科学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福利政策设立的人性化。企业要不断对员工的薪酬管理进行完善和加强,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作者:李晓娟 单位:河钢宣钢物流公司

参考文献:

[1]杨眉.浅谈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7).

[2]郭钟泽,陈建成.人本理念在薪酬分配中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