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计划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计划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计划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5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47-01

我县地处两省三市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人口流动性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 这其中也夹杂着不少儿童,成为免疫规划的流动儿童。这些儿童无固定住所、难以管理,由于他们不能及时的接种疫苗而影响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何做好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 ,已成为当前免疫预防一项重要的、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现就我县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如下。

1 流动儿童的定义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对流动儿童的定义,是指户籍在外县、在暂居地居住满3个月的≤7周岁儿童。迮文远编著的《免疫规划学》对免疫规划流动儿童定义,是指“户口不在居住地,或户口在本地而人在外地居住时间在3个月以上儿童[1]”。

2 我县流动儿童现状

2.1长期以来,流动儿童一直是我县免疫规划的薄弱点我县自1978年开展计划免疫以来,对控制相应传染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白喉、脊髓灰质炎等疫苗相关疾病已先后基本消灭或控制,麻疹、百日咳、流脑等传染病年发病率下降到1/10万以下。但由于受文化水平、生活条件等有关因素的影响,部分家长对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流动儿童的家长多数忙于打工、经商、挣钱,对于孩子防病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了部分流动儿童漏建卡、漏接种现象发生。2010年1月份调查我县城区及部分乡镇的2003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169名流动儿童,建卡108人,建卡率63.9%,建证121人,建证率71.6%,单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89.4%、脊灰疫苗(第3剂)86.7%、乙肝疫苗94.5%、百白破(第3剂)63.3%、麻疹疫苗77.8%。调查显示我县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较低,除乙肝疫苗外,其他四苗接种率均未达到90.0%。

2.2儿童家长对疾病预防不够重视 因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比较繁杂,大多无固定住所,或居住条件差,无法看到电视和收听广播的宣传,所以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2.3超生儿童家长存在恐惧心理 有些家长在计划外怀孕后离家出走,他们不仅居住分散,且经常更换居住地点,东躲,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孩子出生后不愿被外人知道,不敢带孩子到门诊登记办理接种证和注射疫苗,致使流动儿童数难以摸清,服务难到位,宣传工作难以见效。

2.4基层防保人员力量薄弱,一人身兼多项防保工作,对大批涌进的流动儿童,无过多时间调查摸底和宣传工作,影响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质量 ,由于基层卫生组织经费严重不足,报酬问题得不到落实,很难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些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使一部分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和免疫接种。

3 对策

根据上述原因,如何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的现象,有效地保护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控制和消灭相关传染病的发生,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强化政府职能意识、加强计划免疫领导 政府在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事业发展计划及制定各项行政管理时要把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在制定有关流动人口的地方性法规时,不仅要考虑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而且要考虑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工作。 要从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入手,强化服务职能,要充分认识预防接种工作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把搞好预防接种工作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大事来抓,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要把各部门、街道的相关职责任务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中,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每年应将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纳入年初工作计划,年终考核指标。从行政上、业务上狠抓落实,促使各辖区有关部门积极主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搜索流动儿童,提高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减少免疫空白点。

3.2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加强管理 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动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凭免疫规划接种证入托、入学制度,依法加强辖区内管理。每年9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7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3.3 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门诊辖区的各个负责接生单位收集“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表”,到所属计划生育部门、派出所收集新生儿资料。地段主管人员收到卡后,及时巡访,调查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发现户籍在其他医院辖区内的,应及时注明户口所在地地址,及时退卡给有辖权的医院。并反馈,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属于辖区地段的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卡立册。并按照计划免疫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给家长,督促家长按时间来辖区接种门诊接种有关疫苗。

3.4 公示免疫接种门诊在外地儿童居住集中的社区公示免疫接种门诊的地点、工作时间和联系方式,使家长们能够方便地寻找到接种单位,增设接种点提供服务和适当的优惠收费等。

3.5 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流动儿童享有同等接种权利 按照该管理办法,流动儿童与当地儿童享有同等的常规免疫预防接种权利。对无预防接种禁忌症的流动儿童,任何免疫预防门诊(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为其提供纳入国家和省计划免疫范围的免疫预防服务。流动适龄儿童,无论何地地出生和是否计划外生育,应由暂居地辖区的免疫预防接种门诊(点)提供规范化的免疫预防服务。随时进行补卡、补种,在流动人口较多,儿童流动频繁的集镇、城乡结合部开设常年免疫规划接种门诊,对流动儿童做到随到随建卡、及时接种。

3.6 资料保存 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以备核查。做好迁入迁出登记工作,并每月上报。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要求实施预防接种。须对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专册,每月定期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非本地儿童资料。门诊须每季度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3.7 建立健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各县、各乡镇之间建立免疫规划横向网络,对流动儿童一旦发现,及时建卡和转卡、补种,并统一免疫规划转卡单,互通信息及时联系。

3.8 广泛宣传,普及免疫知识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宣传,把握住医院产科环节,向产妇发放预防接种须知单,使产妇了解孩子应接种哪些疫苗,预防哪些疾病,在何时何地接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单、标语、接种证等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反复开展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在流动人口聚集地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健康的咨询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宣传教育逐步转变流动人口不良的卫生观念和习惯强化其卫生保健意识调动流动儿童家长对儿童卫生保健的积极性,促使其配合管理,让儿童家长主动到卫生部门登记造册、免疫接种,由现在的被动搜索变为主动上门要求免疫服务。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省、市疫苗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疫苗接种各项管理工作。把好疫苗质量关,规范进货渠道,加强内部专人管理(张丽莉负责),确保冷链及质量。小学托幼园所群体接种工作上报办公室批准后才能开展。

2.计免专线黄雪、王捍红、张丽莉协助做好“预防接种规范门诊”的申报工作,按要求开展登革热监测,以及日常散居儿童(有户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包括通知、资料报表整理汇总上报。完成7岁以下儿童、周岁内儿童建卡率≥98%、“四苗”全程接种率≥95%,周岁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95%、及时率≥95%,儿童计免入保率≥98%等指标。

3.由庞健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对每月区疾控反馈的法定传染病名单认真访视,填写传染病访视表,乙类传染病访视率≥95%。协助站长开展指令性疫点处理工作,合格率100%。

4.儿保妇保专线梁可容负责辖区内7间托幼园所的集体儿童系统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以及散居儿童体检、资料报表整理汇总上报。完成婴幼期保健保偿入保率≥95%,儿童系统管理率≥95%,新生儿访视率≥95%的要求。每季举办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科学育儿、常见病防治知识讲座。

5.1)妇保专线李纪梅要求必须加强与街道计生办的沟通联系,争取各社区居委的支持配合,提高外地流动孕妇和随夫孕妇的建卡率、户籍孕妇的早孕(孕13周前)建卡率和重点项目中外街外区产妇访视数,以增加业务收入和完成绩效考核指标,使围产保健建卡率≥95%,,早孕建卡率≥70%,,产后访视率≥95%,早孕期产后期保健保偿入保率≥95%。

2)日常围产建卡、产检、妇女保健门诊中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咨询服务,做好原始资料记录。

3)对重点项目中散居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后常见妇科病诊治应积极与计生部门和妇科门诊医生联系,做好资料的搜集记录统计工作。

4)每季举办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散居育龄妇女生育调节知识讲座、更年期保健知识讲座,每学年举办小学初高中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课。

6.小学专线王捍红继续做好小学生入学计免接种证的验证审核工作,并制定详细9月开学后百白破、乙肝疫苗的群体接种计划。二、医疗护理工作

1.把社区诊断①社区一般状况、②社会人口学诊断、③社区卫生资源诊断、④现有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诊断、⑤慢非传染病流行病学诊断、⑥行为因素诊断)等六大方面的内容,逐步转化为市健康档案的基础资料,并录入罡正社区电脑系统的个人健康档案内(具体按区卫生局统一部署)。由蔡慧敏负责整理社区诊断的资料,并撰写论文。2)组织社区医生学习高血压糖尿病人随访册的填写要求,对病人实施规范化系统管理,并在管理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具体分工为蔡慧敏负责长乐、广雅社区,付绍彬负责协和、环市西苑社区,庞健负责增埗、大岗元社区,杨健负责西湾东、西湾社区。

3.社区肿瘤每半年随访工作由庞健负责。8月将资料上报区疾控。三、康复、为弱势人群提供服务

1.针对近期街道为特困户发放慈爱医疗卡的患者到中心就诊人次增多,中心将组织医务人员(医、护、药)学习有关持慈爱医疗卡就医的用药治疗规定,并积极向街道民政科搜集持卡人的资料,解释相关医疗救治的规定等,开展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贫困人员的医疗救助。

2.在中医科、康复科协助下,积极开展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中医适宜技术。

3.由付绍彬负责每季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康复随访工作,要求精神病人检出率≥总人口数6‰,精神病人管理率≥95%。四、健康教育

由蔡慧敏负责健康教育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及每年度健康教育的大事记、计划总结、健教处方编写、义诊咨询等全面工作。

1)每季/每学年各专线健教讲座的资料、照片;

2)按医教科安排组织每月两次周二的社区居民健康教育课。

3)每季更换固定宣传栏内容;

4)社区控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等有关健康教育资料;

5)根据季节特点,举办有关传染病防治的义诊咨询活动,内容主题围绕登革热、肠道传染病等;

6)在中医科协助下宣传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站长:XXX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影响因素;对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现有流动人口2.61亿。未外来人口的增多势必引起流动儿童的增加。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居无定所,难以管理。加之流动人口经济状况较差,自我保健意识差,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各地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接种率仍然无法提高,导致流入地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发病率上升【2】。

1 影响因素

1.1 管理体制不完善

1.1.1相关部门对所辖区域内流动儿童掌握登记不全,不能及时地提供流动儿童的准确信息,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不力,使有些流动儿童无法享受国家免疫规划服务。

1.1.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配备不足,专业人员不足,设备陈旧,经费不能足额到位等。

影响了整个地区主动服务流动儿童的质量。

1.2 流动儿童免疫接种问题

1.2.1 政府对流动儿童的管理重视不够 当前采用传统户籍制人口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计划免疫工作的需求,不能正确的反映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原因在于各部门没有明确责任,缺乏协调,造成流动儿童管理上处于无序状态.同时儿童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免疫接种的服务质量和保障健康的程度【3】。

1.2.2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工作认识不足 流动儿童的家庭不少为收入水平低下或居无定所无固定职业的家庭,由于受文化水平,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防病保健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儿童漏卡漏种现象的发生。这也是各地区流动人口具有的特点【4】。

1.2.3 宣传工作不到位 对预防接种知识没有进行广泛和深入持久的宣传。

1.2.4 基层接种单位工作人员缺乏,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服务不到位。

2 管理对策

2.1政府的支持与重视 要遵循“政府参与,社会参与,部门配合,法制保障”和对流动儿童实行现居住地管理的原则,对不同地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采取强化工作措施,同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投入政策,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重视和支持,保证免疫规划人员,经费,设备到位。加强政府部门的督导管理,将流动儿童的管理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儿童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方案,协调好教育,公安,计生,妇幼保健,街道,居委会,卫生等部门。,保证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减少流动儿童接种的空白点。

2.2 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除开展常规的4.25宣传,强化宣传,要根据流动儿童的特点,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利用广播,报刊,宣传单,告示,标语,短信平台等形式传递信息,多方位,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工作的知晓率和主动接受免疫接种意识【3】,共同做好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2.3 加强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 推进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提高计免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确实的保障,以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各级流动儿童管理网络系统,加强流动儿童调查摸底,查漏补种工作,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把补种作为常规管理工,为流动儿童提供优质便利的接种服务,提高儿童家长的满意度。

2.4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 对居住2个月及以上的流动儿童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无接种证者同时建立.补办接种证,享受与本地儿童同等待遇。居住2个月以下的儿童办理临时接种证,促使流动儿童及无证者主动到本辖区免疫预防接种门诊补种疫苗。

3 讨论:

免疫规划工作是疾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国策之一,自从实施儿童免疫规划以来,许多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逐年增长,流动儿童的数量也随之上升,这些人流动性强,信息难以掌握,.由于多元因素的作用,流动儿童与当地儿童预防接种水平存在极大差距,甚至削弱当地人群的免疫屏障,导致流入地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上升,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已成为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4】。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不及时,不到位,直接造成了许多地区计免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成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给目前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力,因此必须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适合年龄的儿童能够及时.规范的进行预防接种,达到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及时发现计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完善的外来流动儿童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华,计划免疫工作中流动儿童的来源。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2010.10(23).289-288.

[2] 梁发波;石志刚.浅谈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中国医疗前沿,2009.22(10)348-349.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目前关于医院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引起了众多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关于儿童专科医院的文献报道尚不多见。武汉市儿童医院是一所规模较大、设施较现代化的儿童综合性专科医院,日门诊量超过3000人次,年均门、急诊量约计130万人次,年均出住院患儿近5万人次。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所医院,如何根据综合性专科医院发展和患者需求,寻求新的健康教育模式是我们近期的主要任务。现将湖北省武汉市儿童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讨报道如下。

1 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由于领导的重视,该院建立了院科两级健康教育管理网络。

1.1医院明确由一名副院长负责,健康教育科牵头,承担对医院内外健康教育的任务,结合专科特点和病人需求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对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和指导,并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1.2医院在各病区设兼职健康教育辅导员一名,按照要求落实本科室的健康教育具体工作。包括定期编辑宣传刊,参与培训,定期组织门诊、病房患儿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收集、反馈家长和患儿的意见和建议,归档、保存健康教育资料。

通过院科两级管理网络,全院各临床科室广泛参与,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之间职责分明、通力协作,有力地保证了医院在计划、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这一系列过程的和谐运作。

2 目标管理,落实责任

自2003年医院实行临床、医技科室健康教育考核以来,医院着力抓好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2.1结合医院门诊就医患儿中有40%左右需要输液的特点,定期为其播放健康知识录像片,让患儿在候诊中接受宣教,将门诊健康教育任务落实到输液室。

2.2针对不同专科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通过责任制护士零距离的交流与传播,将在院专科病人的健康教育送至患儿床边,融入病区责任制护理的工作之中。

2.3扩大健康教育信息量,在门诊、病区醒目位置放置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制作专题宣传展牌,为患儿拟订《专科护理手册》,将健康教育责任落实到门诊、病区。

2.4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义诊咨询活动,为省内外及贫困边远山区群众送去医疗信息与医疗保健知识,将送医下基层的目标任务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

3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几年来,该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不断增多,按传播方式来分,有语言、文字、形象化、摄影、电化、广播电视、报刊等;按场所来分,有门诊(候诊、随诊、咨询、讲座)健康教育,住院(病房、出院)健康教育,社区(地段保健、计划免疫、居委。会、上街宣传)健康教育。日常工作中该院较多见的文字、形象化教育及电视教育,在内容上结合各科专业特点,向群众宣传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急救常识、儿童心理、预防传染病等健康教育知识。该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专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健康学校

医院成立健康学校,利用双休日,选派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免费为患儿家长传授健康知识,发放讲稿,并将健康学校搬到社区,为更多的群众传播健康教育知识。

3.2校医俱乐部

为幼儿园和小学校医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校医俱乐部”,在城区内已有54名成员,医院定期组织校医集中授课,无偿向俱乐部成员提供健康教育资料,疾病流行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校医的职业水平,并为校园意外伤害提供急救绿色通道。

3.3患儿之家活动

每年“六一”“元旦”等节日,医院都要举办不同专科的“患儿之家”活动,在讲授专科知识的同时与患儿及家长互动,医务人员在轻松的氛围里与病人交流沟通。2006年1至9月,共举办讲座15场。同时,医院围绕儿童的健康问题开展了“为孩子健康加油”“儿童保健,有我关爱”等义诊咨询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3.4设立互联网站

充分利用媒体和公众互联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发挥媒体的高覆盖率和高效性作用。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同时,医院于2004年4月建立了网站,设置了20多个健康教育栏目和咨询信箱,利用现代化工具向社会广泛传播健康知识。

4效果评价,持续改进

评价是考核成效、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健康教育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是否满足了患儿需求,是否为疾病的诊治与康复提供了有效帮助。通过回顾总结,评价该院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4.1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使住院患儿在疾病的治疗期与康复期正确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掌握健康教育内容,主动与医护人员默契配合,从而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

4.2由于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宣教,告知病人疾病预防的注意事项,避免了疾病的复发,减轻了患儿痛苦。

4.3通过对门诊患儿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其家长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过程,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和时间,取得了较好疗效。

4.4宣传预防保健知识,对健康、亚健康人群提供疾病的预防保健医疗信息,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2006年1至9月份,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综合服务满意度评价达95.89%。

但是,医院在实践中发现,患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其年龄、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患儿家长的年龄越大,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期望值也越高。当前,随着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健康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健康教育在方式上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缺乏通俗化,不易于被患儿家长所接受;②健康教育在内容上细化、深化不够,缺乏深度;③健康教育在模式上过于简单化、程式化,仍存在“见病不见人”的现象,对患儿的心理、生理、社会需求给予全面指导、满足不够。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急需解决。医院必须根据患儿需求和疾病诊治需要,持续不断改进。可通过定期发放病人问卷调查表,收集患儿及家长意见,及时调整健康教育计划和方式,尤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实施人性化的交流与传播,使健康教育内容更加贴近患儿,易于接受。

5思考和探讨

5.1随着医学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医疗工作模式从单纯医疗型服务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综合型发展。在对病人和社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将临床与预防保健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发现、纠正病人和保健对象的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行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医院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此项工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队伍建设和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素质,仅依靠少数兼职人员是不够的,必须让广大医护人员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并将健康教育纳入每位医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定期实施业务培训与考核,使他们掌握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组织实施及效果评价,成为医院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探讨提高预防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提高接种对象对预防接种依从性的具体措施。结果: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降低,预防接种率明显提高。结论:预防接种门诊的一切工作应围绕“服务于接种对象、方便于接种对象”开展。

[关键词] 预防接种 依从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8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2(b)-110-02

婴儿出生后,随着一天天长大,体内由母体传给的抗体逐渐减弱或消失。为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增强儿童的防病能力,除了需要合理的喂养、适当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外,还要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免疫。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也是增强儿童抵抗力、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一直把儿童预防接种作为预防工作的重点。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家长(监护人)缺乏预防免疫的信息和对预防免疫的错误理解,儿童有害怕打针的心理,以及部分接种人员服务差等原因,降低了家长、儿童对预防接种的依从性,使儿童对可预防疾病的免疫性降低,增加了遭遇传染病的风险。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率,减少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我院计免门诊从2008年开始采取以下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具体措施

1.1.1 创造安全、舒适、充满童趣的候诊环境儿童大多有生病到医院打针的经历,他们对医院的白墙、医务人员的白大褂、拥挤、嘈杂、单调乏味的环境感到害怕和恐惧。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我院计免门诊的环境设计融入了人文气息:粉黄色的墙壁,通透的玻璃分隔墙上绘画着充满童趣的拟人化小动物:小白兔、狐狸、松鼠、狮子等在森林里快乐玩耍的图案。咨询登记台及低矮的壁柜外向面贴上以蔚蓝的海洋为主题的卡通画。候诊大厅宽敞、明亮,遮阳的窗帘采用活泼的色彩图案,地面整洁干净,摆放绿色植物及舒适的座椅。大厅的电视机播放卡通节目。儿童一进来就被明朗色调营造出的欢乐气氛感染了,焦虑、恐惧的心情随之缓解。咨询登记室、接种室、观察室等各功能室也是干净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色调和谐,使人有一种放松、舒适、安全的感觉。

1.1.2 优化就诊流程,工作人员实行岗位弹性工作制,缩短就诊对象等候的时间长时间的等待使人增添焦虑的情绪,有时甚至因失去耐心而放弃接种。为尽量缩短家长、儿童的等候时间,我们从多方面着手:①优化就诊流程,将预防接种的流程图挂在醒目的位置,让家长一目了然,心里有数。②各区间的功能标示清晰,避免了家长排错队浪费时间及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另外,要求工作人员完成本岗位工作时,要清楚地指引服务对象下一步要进行的项目和具体位置。③以前Ⅱ类疫苗收费要到医院大堂,和其他科的门诊患者混在一起,排队时间长,有的家长抱着儿童觉得很累,就干脆不接种Ⅱ类疫苗了。为方便家长,我院预防保健科在咨询登记窗口旁增设了专门的疫苗收费处,明显缩短了缴费时间。有时碰到收费有疑问时转身就能解决问题,大大方便了家长。④为能尽快疏导人群,我院预防保健科医务人员全部经过培训、考核,熟练掌握计免门诊的各个工作岗位。在接种工作繁忙时实行弹性工作岗位制,适时增加繁忙岗位的人力,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登记、接种等工作。

1.1.3 规范预防接种制度,做好计免登记相关告知,提高家长对接种人员的信任度近年来疫苗使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公众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但由于某些媒体和网站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的失实和夸大的报道,使部分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持怀疑态度,从而降低了疫苗的预防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我院接种门诊严格遵守疫苗流通、进货制度和严格的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接种时做好双人核对制度,减少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对登记和接种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业务培训,实行接种预检和疫苗告知制度。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告知受种者或其家长所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做好预约下一针的接种时间及发放接种疫苗的告知书,做到尊重家长的知情同意权,提高家长对接种人员的信任度。

1.1.4 争取家长的配合,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当疫苗质量良好、保存和管理适当且注射安全时,预防接种是最有效、最安全的健康干预措施之一。为了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院接种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做到安全注射。另外,告知家长配合做到以下几点:①正确认识预防接种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安全性,克服恐惧心理。清楚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易发生晕针,所以接种前要让儿童吃好、休息好。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前后半小时不能进食牛奶和热的食物。家长带较大的儿童来接种疫苗前要告诉儿童本次活动的目的,让其明白要干什么,使儿童有安全感。②如实向接种人员告知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患发热、急性传染病、重症慢性疾病时应暂缓接种,待身体恢复或稳定时再决定是否接种。接种时应配合接种人员暴露儿童接种部位并固定好,适时和儿童说话沟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消除恐惧,减轻疼痛感。③接种后在留观室观察15~30 min,无异常方可离开,出现不适时应立刻报告接种人员。接种后让儿童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注意保暖。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硬结时,接种24 h内用冷敷,24 h后用热敷,每天数次,每次10~15 min。如出现发热超过38.5℃、全身皮疹或其他不良反应需及时到医院处理。

1.1.5 实施无痛性注射,提高儿童接受注射的依从性注射疼痛的体验使儿童产生烦躁、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不安、拒绝合作等。如果任其发展,必然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会使儿童谈“接种”色变,家长也失去耐心,从而导致接种及时率、接种率大大降低。为了使儿童乐意接受预防接种,计免门诊的接种人员应做到:①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柔,能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如让其摆弄玩具,引导观看室内色彩鲜艳、有趣的图画等,对年龄较大的儿童进行愉快、轻松的交流,给予鼓励、安慰,对表现好的给予语言的表扬和红花贴纸等奖励。另外,适当地与儿童进行身体接触,如摸摸儿童的头、握握他的小手,能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和关怀,使儿童能配合注射,并为下次的接种做了良好的铺垫。②疫苗大多要在2~8℃保存,低温刺激性强,注射时引起疼痛较大。为减轻疼痛,冬天接种前可将疫苗在手心里温热一下再给予注射。③掌握注射速度,在保证儿童注射部位固定良好的情况下做到“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注药慢),避免快速注药引起剧痛,使儿童产生恐惧心理。④有时儿童在进针和注药时不感到疼痛,反而在拔针后大声啼哭,大部分是由于家长害怕注射部位出血而用力按压针口所致。所以拔针前嘱咐家长用消毒棉轻轻按压针口。⑤我院计免人员定时开会总结经验,力求在预防接种的每个环节做到人文关怀,使儿童更乐于接受预防接种。

1.1.6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依从性有关调查报道,人们认识预防接种很多仅限于接种人员一对一的宣传,虽然有效但不广泛。所以,我们在医院内和接种门诊利用电子显示屏、挂图、宣传栏及展板进行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的宣传。咨询登记室里有相关疫苗的种类、作用、免疫程序、接种的注意事项、Ⅱ类疫苗的收费等内容的上墙资料和印刷资料,家长在等候和接种后留观的时间里可咨询和查看。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到辖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发放有关防病治病及计划免疫知识宣传手册。开通健康教育及计划免疫知识咨询热线,随时解答问题。认真做好辖区内新生儿的家庭访视工作,传授育儿知识,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性。进行大型疫苗强化免疫时利用本地电视台做广告宣传等。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使家长重新正确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接种工作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使他们能在预防接种的各个环节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

1.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计免门诊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之后,疫苗预防接种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果见图1、2。

由图1可见,2009年Ⅰ类疫苗全程接种率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2009年接种水平高于2008年,同时,随着月份的增加,接种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P<0.01)。

由图2可知,在Ⅱ类疫苗中,水痘、HIB、23价肺炎、甲肝及口服轮状病毒2009年接种率高于2008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现代的疫苗种类越来越多,生产工艺越来越完善,其安全性、有效性更高,但疫苗毕竟是外来物,个别人接种疫苗后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会发生正常反应以外的接种异常反应,甚至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虽然异常反应发生率非常低,但在数以亿计的接种人群中,免疫接种出现异常反应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预防接种门诊的一切工作围绕“服务于接种对象、方便于接种对象”而开展,为接种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让接种对象感受到安全、温馨和舒适。这样,当出现不可避免的疫苗异常反应时接种对象是会理解的。预防接种是长期性的工作,它关系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在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基层工作者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计划免疫宣传工作,改变人们的健康消费观念及对接种疫苗的态度,普及防胜于治的理念,使接种对象或家长不仅把接种疫苗当作是保护健康的手段,而且看作是对健康的远期投资,预防接种工作才能按预期的目标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黄金凤.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与接种对象沟通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1):104-107.

[3]夏宪照,罗会明.实用预防接种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郜爱莲,王方,李军霞,等.规范预防接种 提高接种率[J].护理研究,2006,7(20):1948-1949.

[5]范燕明.儿童预防接种人性化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 45(10):124-125.

[6]邓艳萍,姚爱民,叶桂生.2008年电自县城区幼儿园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60-61.

[7]王兰芳.安全注射是预防接种发展的硬道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