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范文第1篇

1.在意识形态方面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目前,高校大学生开展了学习讲话内容的活动,目的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曾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张是强调在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过程中思想意识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要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需要先确立思想意识形态。在这次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认为这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巨大保障。高校在R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过程中,要时刻牢记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重要影响作用。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意识形态,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内涵。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征,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提升高校学生思想建设水平,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境界。

2.深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涵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强调,“要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这一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涵。为适应这一要求,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强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作用,阐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从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还要注重实践运用。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时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入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高校通过建立现代数字化的教学课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络教学平台,使高校学生能随时掌握最新的国家政策、指导思想,弘扬的讲话精神,提高高校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3.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系统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能只满足于理论教学,高校还要承担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在重要讲话当中曾强调,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明确提出党和国家要牢固树立根本立场和根本方法,坚持党性,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

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系统性教学。一方面,要坚持党性,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掌握“看家本领”的根本要求,要牢记这一根本内涵;另一方面,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构建要“老老实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才。

高校大学生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思想内涵,构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入研究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根本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校大学生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初中英语教学;内涵;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认知结构学说,该学说源于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研究,集中说明了学习的发生机制、学习者的意义构建,以及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容括了学习观、学生观、知识观等心理学与教育学内涵。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涵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探讨了学生的知识习得性,认为在一切教育中,学生都是以自我经验为原型,建构知识信息的自我理解,即调整与改变原有经验。因此,建构主义否定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原有经验看作知识的生长起点,重视学生的自我理解,主张在教学中淡化教师的知识权威形象,前所未有的强调教学中的学生角色,将学生列为教学的主要构建者,在构建主义理论中,是学生真实构建了自身的学习目标、内容、形式,以及策略,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探讨了知识获得的学习过程,首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知识,学生无法不经过自己“同意”被动的接受知识,即不被学生主动接受的知识对学生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学生学习中的知识传递,处于且只能处于学生的建构过程。其次,知识经过学生的“学习”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学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是学生经验背景与知识的同化、顺应反应,在学习中,知识的习得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的冲突性重组,学习的真正意义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意义。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探讨了知识的本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纯粹的反映客观现实,知识是一种解释系统、假设系统,世界上没有终极知识,只有相对知识,即情境知识,知识必然伴随着具体问题的情境,并随着情境的改变被不断改写。因此,知识不可能存在于学习个体之外,知识虽然需要外在形式去承载,但是知识并不能对每个学习者都产生相同效果,建构主义理论中的知识是情景式知识,即包括学习者的经验情境,也包括知识学习所处的具体环境。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

(一)初中英语的抛锚式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学生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为抛锚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英语探索学习,“锚”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与任务,而教师的作用即是“抛锚”,围绕锚来组织英语教学。因此,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开发与提供英语策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实验,或者合作性学习来解决英语问题,建构基于自我认知的英语学习方式。比如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应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是将教学的主动权完全让位于学生,而是在教学手段的创造性中渗透学生学习方式的可选择化,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意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锚”是记忆途径的创造,教师创新英语词汇教学的手段包括谜语教学,通过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自动记忆英语词汇,比如:“What has many keys,but can’t unlock a single door”?答案为“a piano”,谜语浅显易懂,结构分明,且答案为独立词汇,往往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比如利用游戏学习词汇,教师可模仿幸运52,设计幸运转盘,也可结合图片,让学生玩你演我猜游戏,在不知不觉中记忆词汇。

(二)初中英语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为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可以形象的理解为建筑中脚手架,用在初中英语教学领域则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教师为学生建构英语的学习平台,二是学生建构英语学习的目的性。因此初中英语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教师帮助学生建构英语学习任务,促使学习任务架构学习的整个学习过程。比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在阅读前负责提供学生富有教学价值与趣味的英语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敦促学生设计阅读任务,常见的阅读任务诸如“查字典或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标示与文后问题相关的段落信息”、“概括阅读大意与中心思想”、“完成文中的单词填空”等等。带着任务去阅读,即建立起了学习支架,有助于提升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三)初中英语的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范文第3篇

>> 试论我国档案学术共同体形成与发展 重塑大学学术共同体:基于大学学科发展的研究 构建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 教学学术理念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 试论年级共同体的构建 试论中小学学习共同体的特征与构建 学术共同体的一个侧影 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意义及措施 法理共同体:秩序法哲学的核心理想及超越性意义 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及意义探析 浅谈班级学习共同体建立的意义 浅析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 试论中国的“东亚共同体”构想 欧洲的共同体与共同体主义 封闭的共同体 趣味的共同体 想象的共同体 生命的共同体 论教学领导共同体的内涵及特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18]陈祖芬.论档案学共同体的责任[J].档案学通讯,2007(2):8—9.

[6]张晓.对档案学发展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3(1):10—11.

[7][8]张建科.教育技术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5).

[9]秦晖.共同体·社会·大共同体—评滕尼斯.http: //aisixiang com.

[10][13]丁华东.档案学理论范式[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7.

[11]吴宝康.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M].南京:南大出版社,1988:107.

[12]李财富.中国档案史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 新形势 学习型党组织 理论 实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党中央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和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的迫切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搞好党的建设而提出的新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

(一)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佛瑞斯特的学生、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彼得·圣吉发展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可以概括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五项内容。基于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目前学界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有持续学习及创新能力、能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它就像具有生命的有机体一样,能在组织内部建立起完善的自我学习机制,将员工的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个人、团队和整个组织得到共同发展。“在核心内涵上看,学习型组织不只强调学习,它更重视激发组织中每名成员学习和创新的活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不断发展;在学习主体上,学习的团队不只是行政建制的部门或单位,主体更多的是具有更为明确实际目标的研讨或公关小组,其优势在于既具有行政组织的执行力,又具有共同思考、群策群力的团队智慧;在学习管理上,学习型组织是以组织学习的科学管理为关键内容的。”

(二)学习型党组织的界定

“学习型党组织”借鉴了学习型组织相关理论,其与“学习型组织”有相同的内在性质,即都有共同的组织绩效目标,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学习,不仅要求提高这个组织的学习力,也强调激发组织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形成长效的关于不断学习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目前,学界关于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研究比较丰富,然而,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研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其一般都会体现以下共同的性质:“一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要素主体、基础环境、组织管理及实践方法。在实践中,要认识到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生态化的生成与演进过程,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推进。二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关键是要开发和深化党组织的学习行为,确保学习成果有效转化,形成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三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党组织长期的创新与应变能力。”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的在于适应党在新形势下,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搞好党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迫切需要。

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创新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

当今的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世情、国情和党情急速变化的新情况下,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是党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课题是创新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着眼于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借鉴和学习新的理论,从整体上构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组织管理与建设一项创新。

(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继续开创现代化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经过长期奋斗,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求索创造的过程。当前,我国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繁重而艰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解决问题和矛盾的理论和方法没有现成的、可以照搬的答案。“高度重视学习,通过全党广泛而深入的学习推动事业的大发展大进步,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 开拓现代化建设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求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实践中重视学习、重新学习、不断学习,切实掌握和运用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紧迫任务

党的执政能力体现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学习能力,固步自封,就会停止思维,面对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势,就会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搞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是着眼于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党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长久之计。没有学习能力的政党,也将会是没有执政能力的政党。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理论教育,把其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党的学习状况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同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面对新的形势,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学习,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三、目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1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自开展此学习与建设活动以来,各级党组织提高认识,着眼于提高党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围绕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利用集中学习、建设学习网络平台、实践调研等形式,探索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对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把握不准确

按照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应“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学习型党组织也一样,既要有党员个人的自我学习和超越,还要有党组织的共同目标和愿望,另外还要党组织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和系统思考能力的团队。但是,从目前的学习和建设活动看,大多数活动仅着眼于党员个人的学习,即使是注意到了组织的学习,但是,没有形成有效的学习团队,其学习的组织形式是松散的,学习完了,也就完了,而没有继续围绕某个问题或者目标进行学习和实践的行动。

(二)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活动流于形式

形式主义一直是我们党极力克服和反对的一种不良学风和作风。一些地方的党组织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为了应付了事,以经济和社会的工作任务繁重为借口,搞以开会代替学习,以个人写心得体会代替建设实践活动等形式主义的做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并不仅仅是开会、宣传、写心得这么简单,还要涉及党组织整体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目前这种通过开会、宣传等简单的、传统的形式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现象比较多。

(三)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构建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整个组织以及组织中的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提高的可能。目前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活动,多数是兴起于建党90周年的应景之作,而不是着眼于党组织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在新的形势下,“以往传统的宣传学习的形式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需要。”

四、继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全面准确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

要搞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是全面、准确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深刻内涵。深刻准确领会其内涵,首先应该把握其是作为团队的学习内涵。其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不仅是党员个人的,还是团队的。其次要把握其学习要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和系统思考的方式完成的。这种学习已经不是以往宣传教育学习的方式,而是全新的学习方式。最后是其“学习的动力来自问题意识” 。任何学习型组织,其学习要实现高效和高质,都是围绕问题而进行学习的,不是漫无目的。围绕解决党的一些自身建设问题而进行学习,才是学习型党组织的应有之义。另外,学习型党组织倡导马克思主义学风,即倡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型党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重要特征。

(二)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效果

目前,一些地方党组织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流于形式,正是缺少强有力的检查督导和责任制度。为了避免建设活动流于形式,取得真正的实效,除了构建强有力的检查督导、责任制度意外,还要针对各地方的各级党组织实际情况,帮助其改善组织结构,并改善其组织心智模式,建立实际有效的学习模式。学习型党组织的信息沟通和创新,不是通过一朝一夕开会、宣传等简单模式完成,在信息时代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通过构建此种有效的学习模式来完成信息转化、沟通、创新,没有这种模式,将使党组织的学习流于形式,而效果甚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工商管理 建构理论 教学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48

Innova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Teaching

Concept Based on Construction Theory

ZHANG Zheng, WU Jingting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teaching, dig out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as not yet been through innovation of teaching idea and the problems,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and based on constructionist theory proposed by business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concept,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internaliz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constructivism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philosophy lea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o implement this concept,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concept innovation

应时代与社会的变化发展,高校为培养出高素质、综合能力的人才,一直在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工商管理作为与社会动态紧密结合的学科,也积极进行了教学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

1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教学现状

在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中,虽然进行了很多教学创新试验,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在教学内容方面,工商管理核心专业课程缺乏创新创业教学环节。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局限于新增创业创新课程,与管理实践联系紧密的一些核心专业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1.2 存在的问题

总结以上的教学现状可以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尚未贯穿创新创业教学理念。

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依然认为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其教学工作的重点,采取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运用的方式教授工商管理专业中与管理实践联系紧密的核心课程,不仅使理论教学索然无味,而且占比较少的实践更是“水土不服”,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上课积极性降低,而课堂上学生的消极反应降低了授课教师的积极性,恶性循环,使得原有的教学创新实践久而久之便名存实亡。

由该问题引发的消极影响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从学生能力培养及就业的角度看,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获取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外,创新能力及将理论贯彻到实践的能力尚未得到培养,使其面临较大就业压力。

(2)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除却与其他同学历人才的竞争,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及工商管理专业本身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带来逐步提高的要求,如果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薄弱,将限制学生的长远发展,使其无法充分发挥潜力,实现自身价值。

(3)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上来说,经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经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将削弱企业整体的创新力,无法响应国家对产业转型、万众创新的号召。

1.3 问题产生的原因

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尚未贯穿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传统教学理念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及其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由此而得出的教学目标就在于帮助学生习得这些实体及其特征,使外部客观内化为内在的认知结构。[1]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在教学成果、教学质量的呈现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培养出大批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未来劳动者作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教学创新的桎梏。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很难走出“师传生受”的固定教学模式,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与教学过程的安排者的角色已经深入人心。

2 建构并贯彻创新创业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人们对教学活动的利益诉求及价值取向不断变化导致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变化,使其具有前瞻性及动态发展性的特点。[2]不断发展更新的教学理念将指引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展开。教学理念的革新对于创新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将创业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贯穿于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教学,建立统一的教学理念以及渐进式的教学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与核心专业课程有效链接,形成完整且相辅相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该教育理念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

2.1 建构主义理论内涵及价值

(1)建构主义理论内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心理的积极运作,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并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学生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中,即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外部世界的交互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新知识。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推动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发展。[3]

(2)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思想的比较。通过以上对建构主义内涵的介绍,将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思想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思想的比较

表1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思想有以下三方面的区别:

①在对知识的态度上,传统教学思想主张从纯客观角度看待知识,认为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教师通过对构成世界的客观实体及其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指导。而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知识是对现实的某种认识及假设,同时强调知识需要在具体问题中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②在学习的过程方面,传统教学思想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定理等知识进行学习并掌握。建构主义理论则偏向于从学习者本身出发完成学习的过程,即学习者通过主动获取知识并进行选择性加工,在教师及同伴的协助与合作下,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③在教学过程方面,传统教学思想认为教学过程即严格按照事先指定的步骤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者的角色存在,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建构主义理论则强调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生是知识及意义建构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认识上的特殊性并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生间合作互动,丰富各自的认识体系。

通过以上分析,传统教学思想与建构主义理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重塑再加工的态度及学习、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处于知识获取及建构的主置上。

(3)建构主义理论的价值。通过上述对建构主义的内涵的介绍及其与传统教学思想的比较,发现建构主义理论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体会通过有选择地关注实践过程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环境演变过程中,把有意义的信息和数据保留下来,在接受新信息的时候,再结合保留的信息进行重新建构。创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密切结合社会真实情境对真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鼓励学生进行意识建构,从而解决问题,实现创新能力的一次挖掘与提升。

第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类是具有理解力和创造力的主体,总是可以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行动和与他人的互动来不断建构社会现实。由于传统的教学而埋没的创造力通过创业学习,将会得到重新开发,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创业精神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2.2 践行建构主义理论并深植创新教学理念

综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以及其对工商管理专业实现教学创新的重要价值的分析,认识到将建构主义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内化教师对建构主义创新理念的理解并实践。制约教学行为转变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是教师能否将确立的教学理念真正内化为信念,如果实现不了从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教学理念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内化教师对通过创业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业精神的教学理念为其教学信念至关重要。

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积淀指导着其教学行为,形成优先地位。任何理念的内化都不是简单的、一次完成的过程,新的教学理念与旧有的教学理念必然形成冲突,使得新教学理念的内化将是一个曲折、动态的过程。[4]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实现教学理念从旧到新的转变并促进新教学理念内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积极转变观念,克服内心不适的感受,实现量变到质变,最终将该创新教学理念内化为信念并引导教学实践。

其次,教师应脱离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定位,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理解者。因此,教师不应仅把目光放在对教材某一知识点的分析、对课堂的调控等静态的或外部的环节上,还应投入到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思维规律的深度上,做到预测、引导、控制、调节、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和建构结果。

再次,理论要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应减少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提炼工商管理核心专业课程核心内容,并进行加工、升华,使之自然融入到实践过程中。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由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创业教育。

最后,管理院系应在教师培训方面给予支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需要有掌控全局的能力及除理论知识之外的更广泛的实践知识作为支撑,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创业培训,并建立校企对接平台,激励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开展创业实践,使教师通过实践明晰创业过程、积累实战经验、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指导能力,将创业精神融入至日常教学中。

(2)建构主义创新教学理念引领教学方式改革。要深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通过创业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的教学理念,必须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来实现。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倡导互动参与式教学,充分促进教师和学生突破传统的角色定位实现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变,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翻D课堂、支架式教学等。

翻转课堂,是基于对学习两阶段的认知提出的,即“知识传递”作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知识的“吸收内化”两个阶段。[5]

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需要教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并对知识点加以合理分层。同时,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翻转课堂中来,课前自主学习视频内容,课上积极参与互动,使知识理解最大化,从而实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进一步创新的目的。

除了翻转课堂,支架式教学方法也是很好的贯彻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支架是创设情境的过程,使学生进入情境并逐渐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再逐步撤回支架,最终使学生实现自己意义的建构。支架理论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及教育学家布鲁纳等人在吸收并发展俄国心理学家维格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6]

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支架式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使学生进行意识建构的基础及重要环境要素,首先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相应的创业学习资料,要解决的问题的难度适当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其能够通过一定的思考及相互合作解决。例如,从初期的教学中,可以选择创业初期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情境创设,然后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提高创业问题及任务的难度,从而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

(2)探索与再探索。支架是互动、协作的,探索环节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对选择的创业情境中设定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解读,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学生再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教师的指导应逐渐减少,最终完全撤回支架,使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进行意义建构。

(3)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完成上述自我探索后,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看法,以丰富自己对问题的认知及完善意义建构。最后进行效果评价,包括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以及对自我的反思评价。例如,在创业学习过程中,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索解决后,再与其他同学交流,完善自身方案的不足或引发新的想法并进行补充,为之后的创业学习进行知识意义的储备。这种不断发生的认识的更新,使原有的意义建构不断被打破、重建,不仅丰富了对实际创业环境的认识,也提高了解决实际创业问题的能力。

上海理工大学“精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工商管理本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编号:2015-JPBKZ-011

参考文献

[1] 胡凯林,赵继源.传统教学思想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之比较[J].当代教育论坛,2008.4:122-123.

[2] 段作章.教学理念的内涵与特点探析[J].教育导刊,2011.11:15-18.

[3] 方世建,孙累累,方文丽.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创业机会研究经典模型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5(35):2-22.

[4] 苗倩,段作章.教学理念内化:意蕴与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3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