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体育教学方法

幼儿体育教学方法

幼儿体育教学方法

幼儿体育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一、中职《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运用“理实一体化”的必要性

开展中职《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首先,《幼儿语言教育》课程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特点决定了要在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方法。2012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其中“倾听与表达”的子目标有:(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2)愿意讲并能讲清楚。“阅读与书写准备”的子目标有:(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2)具有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也是教与学的的工具,因此,幼儿语言教育目标自然而然就具有浓厚的实践性、操作性。为了实现这些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幼儿语言教育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相应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如《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张明红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以下举例都来自该教材)教材的前部分内容讲述了“幼儿语言教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和活动”等基本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将“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和文学教育活动”等实践性内容单独成章,并附加大量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以加强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可见,《幼儿语言教育》在内容上也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幼儿语言教育》在目标、内容都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这决定了在教学中要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其次,中职学校设置《幼儿语言教育》的课程目标决定了在教学中要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幼儿语言教育》是中职学校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该课程的目标主要在于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组织与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具体包括:(1)了解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基本理论知识;(2)培养设计可行性高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能力;(3)具有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4)能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析,具有评价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因此,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学生进入幼儿园工作前,不仅要对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知识有一个总体、清晰的认识,更要具备在幼儿园工作中所需的组织与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这些能力仅凭教师在课堂进行书本讲授,是难以成就的。中职专业教师在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时,在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理实一体化”。

再次,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要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中职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不长,学习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激发。他们喜欢“易懂、有趣、实用”的知识,喜欢操作性、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讨厌逻辑性强、理论难度大的专业知识,讨厌教师的“满堂灌”。因此,在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时,教师应在了解中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该课程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多设计实践性、操作性教学阶段或教学环节,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组织和实施幼儿语言教育的专业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在中职《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理实一体化”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运用

运用“理实一体化”方法设置中职《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目标,就是在设置中职《幼儿语言教育》的课程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实践技能目标,力求在教学中实现理论知识目标和实践技能目标的结合。在设置《幼儿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生对有关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的掌握,也要考虑学生的设计、组织、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技能的培养。在设置《幼儿语言教育》某一章、节的具体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生对该章节的具体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考虑学生对某些具体操作技能的掌握。

(二)“理实一体化”在理论性内容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语言教育》包含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幼儿语言教育概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教育、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等内容。“理实一体化”方法运用到这些教学内容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幼儿语言教育理论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懂”,让学生理解、体验和践行幼儿语言教育理论。

理论知识本身就来源于实践,并回归实践。在学习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学习。“理实一体化”运用到理论性内容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流程如下:(1)演示法。运用ppt课件、视频、微课等现代教育技术,以图片、动漫、视频等直观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找到理论知识的脉络,从而初步理解抽象的幼儿言语教育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并给予必要的解释。(2)案例法。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案例讨论方式,为学生架起“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桥梁”。(3)活动示范法。教师利用教材的“活动示范”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三)“理实一体化”在实践性内容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语言教育》包含了诸如“幼儿讲述活动”“幼儿谈话活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和“幼儿文学教育活动”等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性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具体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教学中理解、体验和组织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组织、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将“理实一体化”方法运用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性教学中,可遵循以下步骤与方法:(1)自主学习法。教师通过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相关理论。同时,对组织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也要给予必要说明。(2)活动示范法。以某类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为主题,教师扮演幼儿园教师,学生扮演幼儿园幼儿,共同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理解组织开展幼儿语言教育的活动流程及注意事项。(3)案例评析法。教师播放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实录和教学视频,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播放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评析,增进学生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分析评价能力。(4)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方案。教师布置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主题,指导学生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学生所设计的方案加以修改、讲评。(5)模拟课堂教学。学生以自己设计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为模本,自己扮演幼儿教师,其他同学扮演幼儿园幼儿,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模拟活动。其间,采用微摄录的方式,对学生组织的模拟活动进行摄录。(6)学生教学视频评析。回放学生开展模拟课堂教学的视频,师生共同加以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实际操作过程的优缺点。(7)完善活动设计与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设计与方案。

(四)“理实一体化”在课程考核中的运用

“理实一体化”运用到《幼儿语言教育》课程考核,就是要做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起来。理论考核考察学生对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践考核考察学生组织、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两者的比重分别为:理论考核占40%,实践考核占60%。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总分数就是该门课程的综合成绩。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为试题测试;实践考核可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为主题,设计一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方案》,并依据其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模拟活动,将其摄制为视频。学生制作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方案》和活动视频是确定其实践考核成绩的依据。

三、在《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注意事项

在《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技能。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组织和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经验与技能。在中职学校担任幼儿语言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到幼儿园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幼儿语言教育技能与经验,从而熟悉幼儿语言教育的流程与方法,具备组织开展各类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制作、教学案例的展示、教学视频的制作都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担任《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为顺利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教学准备条件。

其次,教学课时的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要在《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足够的课时保障,这主要基于几点:一是《幼儿语言教育》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实践课,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二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开展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学生广泛参与,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三是中职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差,教学也不可一味追求进度。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务管理部门应保障该课程教学有足够的课时。

幼儿体育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体育运动;兴趣;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兴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而使得体育教学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幼儿求知的欲望,并且能够使得整个体育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

一.幼儿体育运动兴趣培养过程中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为幼儿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幼儿的自身保护意识较弱,并且幼儿的平衡性以及灵敏性是较差的,因此幼儿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出现摔伤等事件。在幼儿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并且要整理对可能引起幼儿摔伤的细节,保证幼儿体育活动的安全。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要减少由于摔伤等相关因素而引起的不爱运动的心理。

幼儿体育活动环境影响着幼儿的兴趣,因此在幼儿体育运动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场地环境对幼儿兴趣的具体影响,从而能够创造良好的环境来不断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为了能够提高幼儿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要引用一些体育游戏,从而能够使得幼儿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能够大大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好体育活动中的情节性与故事性,不断培养幼儿体育运动的兴趣

由于幼儿很容易感知具体的、形象的事物,但是幼儿不喜欢抽象的概念。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幼儿讲一些他们爱听的故事,并且将故事内容分角色通过日常生活表现出来。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单纯地让幼儿重复练习某一动作,这样做不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也不会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活动中,教师通过故事的角色与情节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比如:当中班幼儿要进行蹦跳活动的时候,此时如果老师要幼儿跟随者口令做蹦跳,此时大部分幼儿会失去兴趣。然而如果能够通过模拟小白兔运萝卜的故事,从而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运萝卜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观察到谁送的萝卜最多。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而且可以能够促使幼儿爱上体育运动。

(三)从培养幼儿的体育运动爱好出发,激发幼儿的体育运动兴趣

在幼儿阶段,体育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体育运动兴趣,从而可以为幼儿的体育运动爱好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师可以带领而体验多项体育运动,这样做有助于幼儿发现自身最喜爱的运动,以便幼儿一直坚持下去。比如:以轮滑为例,随着现代幼儿轮滑器材的不断发展,此时体育教师要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状况来选择合适的器材,并且教师要带领幼儿在轮滑场地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对这一运动项目的爱好,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周围世界有着巨大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其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各种兴趣以及爱好。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幼儿的兴趣发展,提高训练方法的趣味性,探索性,让幼儿可以积极的参与其中并在不断探索的规程中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二、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设计出特色

(一)多样性的游戏感受

由于幼儿能够很快的接受直观以及形象的教学方式,并且幼儿也会被多样性的游戏所吸引,从而会对体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完整的游戏情节,让幼儿从游戏中感受到快乐。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送年货》这样一个游戏,此时教师安排几个幼儿来将场地布置成“小河”和“小桥”,然后再安排幼儿拿起竹篮装上年货经过“小河”然后再走过“小桥”,此时幼儿的会被这样的情境吸引,然后深深的爱上体育课[1]。

(二)多层次的运动挑战

为了能够吸引每一位幼儿参与到户外游戏中,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并且教师要根据户外体育游戏的内容来安排相关的幼儿。比如:在推雪人过程中,教师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来让幼儿选择体育活动的机会。

例如,在进行传统游戏丢手绢的过程中,幼儿为了不被其他同学抓住就会对游戏规则以及游戏内容进行思考,选取其自己认为最有力的方式进行手绢的投放,在这一选择的过程中,其通过一系列肢体的活动,作用于思维的发散,充分的锻炼了大脑的判定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发个人智力,提升个人能力。

三、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幼儿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幼儿只有通过亲自练习才能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点,所以体育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励着每一个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能够提高幼儿的体育成绩。通过在实践操作中,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育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使得幼儿在学习体育感受到乐趣,从而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在培养幼儿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实践性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插入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促使幼儿亲自体验,让幼儿自主编排或者担任裁判;在新的一节课开始之前,热身部分、结束部分的徒手操以及放松操都要幼儿自己动手去组织以及编排;为了能够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这就要求幼儿要通过自身的想象以及实践来运用相关的器材。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得幼儿的能力得以提高。

四、有效引导幼儿进行体育游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由于每一个幼儿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这就使得每一个幼儿在能力方面、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在兴趣教学的设计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这样可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不断发展。在体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居于主动的地位,而幼儿居于被动的地位,教师一味的向幼儿灌输体育技巧,然而幼儿却是被老师拉着鼻子走,这就使得体育并不能取得好的课堂效率。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师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制定一个符合不同幼儿的课程设计。

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开拓幼儿的思维能力。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之间的差异,这样有助于体育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开拓幼儿的思维能力。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思维,这样可以使得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游戏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虽然有的游戏比较复杂,但是由于幼儿都比较喜爱游戏,因此幼儿都会寻找到游戏的具体玩法。游戏教学的方法可以锻炼幼儿在实际做题过程中不断转换自己的思维,从而有助于幼儿及时以及准确的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最终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体育成绩[2]。

同时,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幼儿的素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理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一名体育教师来说,第一,要正确看待自身的职业,不断加大体育教师的责任心,最终使得体育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得以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方法,体育教师要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当老师要讲解《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这一教材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如果从树上摘果实,应该怎样起跳怎样落地呢?通过这样一个提问,从而使得幼儿很快明白“单挑双落”的动作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可以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幼儿的学习地位,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五、带动幼儿良好的运动兴趣

在幼儿时期,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不健全,此时就需要经历较长以及复杂的过程来促使幼儿身体的发育。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心理环境影响着人类智力的发展。通过体育游戏可以为幼儿智力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不仅可以将幼儿的多种感官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灵活性以及平衡性,最终促使幼儿大脑皮层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与幼儿的品行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幼儿的思维以及情感不断发展起来。在体育游戏中,体育教师要设置严格的规则以及规范,在规则以及规范的约束下,可以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责任感[3]。

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游戏教学方法,从而可以激发幼儿学习体育的兴趣,大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用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有利于新课程的导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用游戏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幼儿对重点知识的了解,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获得相关的知识,最终提高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素质教育的教学环节。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教育理念。幼儿园在幼儿童年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在设计体育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需求,让每一位幼儿接受这项体育活动,并且也愿意参加到这项体育活动中,最终提高体育活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聪;李朔;张洪武;董静;郭敏;;论体育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价值及其运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8):90-92.

幼儿体育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途径;方法

幼儿的安全问题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快乐。幼儿园作为幼儿进行学习活动和自由活动的主要空间,其安全制度、安全设施等的设置以及安全教育的开展是影响幼儿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需要幼儿园以及家长共同重视和承担。在幼儿园内部,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幼儿园的环境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把握安全教育的重点,提高幼儿园的安全水平。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途径分析

(一)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安全意识

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立足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健康学习的目标,以防止幼儿在学习和活动期间遭遇到身体上的伤害为目的。幼儿在幼儿园遭受到的人身损伤主要是由于安全设施的不合理配置、幼儿园带班教师的疏忽大意以及幼儿自身的活泼好动引起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必须要从教师素质出发,提高教师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让教师时刻注意幼儿的动向,保障安全隐患的及时排除,保障幼儿的安全。同时,幼儿园要针对教师展开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安全常识与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方式,组织教师参加安全工作培训,提高教师的安全应急处理能力,促进教师安全素质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应当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将安全问题放在幼儿园教育的首位,提高对幼儿安全的重视程度,为幼儿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学习游戏环境。

(二)构建安全制度体系,排除园内安全隐患

安全制度体系是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制度保障,也能够对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制度约束。因此,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从安全制度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安全规章制度,从法律法规的角度为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保障。例如,建立《托幼机构门卫制度》《食堂工作人员管理规章》《托幼机构安全教育评估工作》《托幼机构安全设施布置及易燃易爆品放置规定》,通过规章制度制定出违章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和惩戒制度,将幼儿园教师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严格规范起来,防止出现违规违章操作行为。另外,幼儿园还应当对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及环境进行排查,组成具体负责幼儿园安全事故防范小组,及时发现并处理幼儿园的安全隐患,及时改进硬件设施,提高幼儿园的安全水平。幼儿园尤其要重视对教室、游乐设施、厨房、卫生间等环境的故障排查,做好这些区域的卫生、通风工作,保障幼儿活动环境的基本安全。

(三)增强幼儿体质,促进自我保护

由于当前幼儿普遍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也过于保护,幼儿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安全意识较差,特别是城市儿童,其心肺功能、运动机能都无法与身体成长水平相一致。总体来说,当前的幼儿不愿进行户外活动,也很少参加运动和锻炼,幼儿的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活动和训练,肌肉储氧量较低,肌肉张力不足。因此,幼儿园应当针对幼儿的这个问题,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户外活动,通过户外的跑跳活动、小游戏等发生为学生提供蹦跳攀爬的机会,促使幼儿锻炼身体、强化身体机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保护能力。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方法介绍

(一)环境引导法

创设环境,通过具体的环境引导幼儿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利用幼儿对图片、色彩、漫画、动画、声音等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安全知识,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使幼儿养成安全行为的习惯。例如,通过安全知识板报的方式让幼儿在颜色和图片中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再如,利用幼儿园的墙体装饰绘制出“不要攀爬,小心摔伤”“栏杆危险,不要攀爬”等用语和图片的标识,让幼儿从充满安全标识的环境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实施某些动作之前相互警告、小心行事。

(二)情感体验法

情感体验法主要是利用幼儿对活动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从幼儿的情感角度引导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调动自身的感官,充分理解和体会到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冲击,也能够充分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情感体验法是一种能够调动幼儿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保护眼睛”的活动,让幼儿首先蒙上眼睛然后教师做出一个动作,让幼儿猜一猜这个动作,然后让幼儿挣开眼睛,教师重新做这个动作让幼儿识别。通过这样对比的过程,让幼儿体会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再针对保护眼睛体会应当注意的事项,保障每个幼儿能够体会到活动的精神。

(三)游戏体验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参加的活动,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幼儿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中理解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同时利用游戏让幼儿学习自救的基本技能,掌握自由活动的规范。例如,幼儿通常都会对警察充满崇拜感,也经常会在平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警察抓小偷”的活动,而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让幼儿充当警察的角色,帮助其他小朋友过马路、看红绿灯,让幼儿掌握爸爸妈妈的姓名、电话以及住址,并引导幼儿学会电话报警等安全知识。

(四)生活场景法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实践的素材是学习安全知识的好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让幼儿学习安全知识,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例如,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场景,通过对幼儿晨检活动、午餐活动、室外活动、自由训练、集体活动等日常活动,引导幼儿养成安全行为的习惯。晨检活动时,教师可以对幼儿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然后对幼儿讲解小刀、小珠子等物品的危险性,提醒幼儿不要携带这些物品,以免扎伤自己、伤害到其他小朋友。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的安全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针对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活动,幼儿园要从幼儿活剥好动的特点出发,根据幼儿园的布局和环境设置具体的方法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有意识的实施安全行为,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学会自我保护技能,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小群.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安全教育中的应用――以《幼儿防火及火灾自救》动漫专题片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幼儿体育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改造旧教育的目的,教育部于1952年7月首次制订了独立幼师的教学计划。幼师学制三年,所设课程有:语言及语言教学法、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及计算教学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达尔文主义理论基础、政治、幼儿心理、幼儿教育、幼儿卫生及生活管理、认识环境教学法、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教学法、美工及教学法、参观实习。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这一计划最大的特点是各科教学法由各科教员担任,分别结合本学科及幼儿教育实际需要进行教学。1953年7月,教育部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减少了化学、三角、时事政策的课时,增加了几何、物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教育等课程及课时,总课时减少28节。1956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针对1953年的教学计划存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在:(1)将部分教法课与文化课分离。(2)增加“植物学”和“动物学”等科,取消“计算教学法”“生活管理”和“世界近代史”三科。(3)“认识环境教学法”改为“认识自然教学法”。其中认识社会部分通过语言教学来完成。(4)减少了数学、物理学科等科的教学时数,增加了幼儿教育学、语言教学法、教育实习等的教学时数。(5)增加钢琴选修科。至此,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语文(汉语、文学及儿童文学)、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学、化学及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中国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语言教学法、认识自然教学法、体育及体育教学法(体育、幼儿园活动性游戏体操及其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绘画手工及绘画手工教学法、教育实习。教育部规定该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求各幼儿师范学校必须努力贯彻执行。

从此,政府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计划的规定,与各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了。这与解放前官方幼师课程计划对幼教师训机构影响不大,到有很大的区别。这有利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二、幼儿师范的改革实践

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根据新的形势对幼教及幼师改革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新的三年制幼师教学方案。即《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该方案对培养规格首次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表述改变为培养幼儿园教师。规格涉及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及基本能力,身心素质三大方面。这些规格体现了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素质的全面要求,有利于指导幼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也比以前有很大调整。该方案规定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四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各部分课程的比例分别为65%、15%、10%、10%。这一方案最突出的变化是:(1)确定选修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丰富了幼师课程的结构。方案规定选修课一般应开设文化知识、教育理论、艺术、体育、劳技、外语等类课程,各校可自行决定。(2)课外活动也成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3)在必修课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变化:教育类课程过去的“三学六法”改为“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概论”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四门课程。其中“六法”综合为一门课,变化最大。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育由过去的分科教学逐步过渡到综合教育;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及90年代以来我国在幼儿课程理论方面的建设都要求幼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但是,笔者认为六法课整合为一门课的实践效果很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的设置是必要的,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前完全没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这门课程的内容被架空。这门课程应是原“六法课”基础之上的统整性课程。靠这一门课来完成原来六法课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

三、幼儿教师培养探索

幼师到底设置哪些课程是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幼师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总是比较盲目。研究这一问题就是为幼师课程设置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将极大地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于我们的目标不明确,培养学生缺乏针对性和重点,导致许多幼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笔者以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善于学习和钻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机智的人。其中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吸取历史的经验,幼师的课程设置应能突出培养幼师生教育能力的课程,这可以使幼师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幼师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平衡文化基础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在幼师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始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应该说两类课程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都是重要的。但教育类课程更加体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因此教育类课程应该成为幼师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应该加大,而不是减少。为了保证幼师生的文化水平,可采取招收初中毕业生,但延长学制的做法;也可招收高中毕业生。这都预示着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应考虑如何适应幼教实际需要的问题,应从幼教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文化课门类及教学内容。

艺体技能课历来受到重视。幼师生具备较强的艺体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但单纯的艺体技能训练,不结合幼教实际需要是不可取的。笔者以为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艺体能力发展的特点促进幼儿在艺体领域的发展比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水平更为重要。因为学前阶段并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阶段,而是培养幼儿对艺体活动的兴趣和艺术想像力的阶段。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教师的艺体教育技巧才是最影响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不应过分强化艺体技能类课程。

新中国成立前,各幼教师训机构普遍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培养幼师生。笔者以为这是比较可取的。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师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学习专业理论的兴趣,及早培养其热爱儿童的品质。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幼师课程一般将见习、实习都安排在

幼儿体育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幼儿园体育游戏游戏创编游戏运用体育游戏融智力开发、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形式生动活波,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也是他们加强互相了解,发展智力、能力的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幼儿经常参加体育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走、跑、跳、投掷、钻、爬等基本活动能力,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爱护同伴、积极上进、勇敢顽强等品德。

1体育游戏的作用

1.1体育游戏与育心

体育游戏在全面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这种良好的情绪状态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有益于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助于幼儿动作的发展,也为幼儿的智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愉快的情绪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

1.2体育游戏与动作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既可以学习新的动作,又能把体育课和日常生活中学的基本动作在游戏中复习、巩固和提高。如“长高了,变矮了”游戏,在“长高了”的同时,要求幼儿充分跳起,两腿蹬直,以解决幼儿起跳问题;“变矮了”的同时,要求幼儿积极主动做屈膝缓冲动作,以解决落地问题。

1.3体育游戏与育智

体育游戏的特点是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幼儿在完成游戏目标,争取优胜过程中常常要全神贯注、耳听眼看、机智灵活、果断行事,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适应周围的环境,并在实践中不断根据变化的情况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能促进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发了幼儿的智力。

1.4体育游戏与育德

体育游戏中的品德教育是紧密结合体育实践和与同伴交往中进行的,它侧重于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培养,只要教师把游戏不仅看成是锻炼身体的过程,而且是道德习惯练习的好机会,善于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就能在游戏中培养起关心集体,爱护同伴,积极上进,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

2创编游戏的方法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材,然而现成的体育游戏,由于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学场地、条件不同,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有时难免有些局限性,已经满足不了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创编游戏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结合教学实践,创编出受幼儿欢迎的体育游戏,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幼儿体质,而且对推动当前的幼儿体育教学改革同样至关重要。创编体育游戏有下列几种方法:

2.1模仿法

即模仿外界事物创编游戏的方法。游戏来源于生活,来自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模仿能力。小、中班的许多游戏,就是通过模仿外界事物创编的游戏。有的游戏模仿外界事物的形态或活动方式,如“小动物找家”,就是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不同形态及活动方式来进行的。有的游戏,是把游戏人的动作和活动方式的特征比拟成某一客观事物的现象。如“大雪飘飘”,就是把幼儿在场地里四散奔跑比拟成为漫天飞雪。模拟的事物应是幼儿感兴趣的而又熟悉的,并与游戏的动作或活动方式有相似之处。

2.2儿歌法

即用儿歌做身体练习的创编方法。最好能反映游戏的动作或活动方式。如像大班幼儿的跳绳儿歌“花儿红,鸟儿叫,柳树底下把绳跳。单脚跳,双脚跳,脚步越跳越灵巧。你也跳,我也跳,一个跟着一个跳。直起腰,向上跳,脚儿轻轻振动小。”它不仅有动作要领,而且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欢乐的运动场面,既能指导幼儿做动作,又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3变化法

即用变化游戏结构成分的方法来创编游戏。在幼儿游戏教材中,有的游戏在动作内容、活动方式和规则等方面是基本相同,如游戏“摘星星”和“蝴蝶和小猫”都是追捉游戏,只是游戏情节有变化;而“帮助朋友”游戏除情节变化外,还增加了解救同伴的内容。游戏结构及其变化的理论为变化法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也提供了变化的内容,它是使用变化法创编游戏的基本依据。

2.4竞赛法

即用比赛或对抗做身体练习来创编游戏。幼儿园游戏常用的竞赛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竞赛各方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赛速度、赛远度、赛准度、赛次数等;另一类是个人或集体追捉或迫使对方失掉平衡的游戏,如游戏“推一推”“山沟里的狼”等游戏,用竞赛法创编游戏时必须制定出竞赛内容、竞赛方法、竞赛规则和奖惩办法。

2.5结合法

即把几个不同的游戏或活动组合成一个新游戏的方法。如“小伞兵跳伞”,就是把从高处向下跳的游戏和旋转、奔跑游戏用一个跳伞的情节组合成一个新的游戏。再如,“人、抢、虎”游戏,就是把智力游戏和奔跑游戏组合成一个游戏。但应注意,在把体育活动和非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时,非体育活动内容、难度要小、有兴趣,以免影响游戏的运动负荷,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

总之,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幼儿年龄特点、活动能力以及幼儿园场地、器材等情况。此外,必须重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因为幼儿体育游戏是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和简单的运动动作的主要形式。

3体育游戏的运用

3.1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全面研究游戏,深入了解游戏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规则等。此外,对幼儿情况也应做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除分析、了解幼儿的动作、体力和品德表现外,还要注意幼儿智力情况和心理动态,以便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全面教育。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目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组织教法和教学步骤。有的游戏主要角色和做示范的幼儿要事先进行培养,有的儿歌需要先教,有的有些情节也应该先给幼儿讲述。此外,幼儿做游戏前,教师要帮助幼儿检查服装、鞋子。

3.2游戏场地器材的准备

根据体育游戏的内容、性质、目标以及参加的人数和活动能力等情况,在课前充分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这是完成体游课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效果的必备条件。场地要平整清洁,地面标识要画的清楚整洁、玩具要清洁美观、色彩鲜艳,体育器械要牢固、安全。此外,教师还可吸引能力强的幼儿参加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如做纸飞机、风车等,帮助画场地、安放轻的器械。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乐于为集体服务的品德和引起他们对即将进行的游戏的兴趣。

3.3游戏的讲解、示范

幼儿园体育游戏的讲解、示范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使幼儿了解掌握游戏的名称、做法、规则和要求。教学时要根据游戏的内容、特点、幼儿游戏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步骤和教法。学习较复杂的游戏时可采用分段教学,如学习“狡猾的狐狸”游戏时,可先教“找”狐狸的活动,再做完整的游戏。

教师应在游戏者都能听得见和看得清的地方进行讲解和示范。讲解有情节的游戏时,教师要深入到游戏情境中去,讲解要有感情,语言要生动、形象、简明。游戏进行时,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往往需要反复强化才能掌握,教师要经常在活动和游戏间歇时用语言提示等方法提醒幼儿。

游戏的示范有完整的游戏方法示范和单纯的动作示范。完整的示范可使幼儿形象地、全面地了解游戏的做法,省时、效果好,也容易激发幼儿兴趣。小班游戏教学或新游戏教学多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组织幼儿练习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

3.4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组织游戏活动是游戏整个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能否完成体育游戏教学目标的唯一途径。游戏的组织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集合幼儿。把幼儿集合起来,按游戏队形站好。集合的方法有摇铃、用玩具、头饰吸引幼儿,也可先找部分幼儿有节奏地拍手或边拍手边说儿歌来召唤幼儿。(2)分队和分配角色。中、大班竞赛性游戏分队时各队幼儿能力要搭配相当。分队的方法有教师分配法、点将法、报数法、自由结合法等。分配角色的原则是:幼儿能胜任;有利于游戏顺利进行;对幼儿有教育作用。方法有指定法、推选法、斗智法、随即决定法等。在游戏进行时教师应尽可能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担当角色,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换能用自己的正确动作、行为和良好的情绪影响教育幼儿,也便于调节游戏的运动负荷。(3)重视动作的发展。体育游戏是幼儿基本动作和简单的运动动作的主要形式,也是游戏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必须重视发展动作。在游戏之前,先把游戏中的主要动作按正确要领练习几次,并向幼儿提出动作要求。结合游戏情节向幼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常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小白兔采蘑菇”游戏时,教师可提出:“山上有黑熊,小白兔要跳得轻,不要惊动大黑熊。”幼儿为了不惊动大黑熊,常会把动作做得很轻。教师参加到游戏中去,用正确动作影响幼儿,同时用简短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动作要领。此外,要根据幼儿动作水平和能力,不断变化游戏动作和活动条件来提高和巩固幼儿已掌握的基本动作。如“跳伞”游戏中的从高处向下跳的动作,可以不断变化、加难或增高跳台高度等。(4)充分利用游戏发展幼儿智力和创造力。如“网鱼”就能较好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再如,“小伞兵跳伞”游戏中,无论是驾“飞机”在空中“飞翔”,还是从“飞机”上向下跳伞,孩子们都可以自由发挥其想象力,创作出多姿多彩的动作。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的教育内容来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5)重视品德教育。有游戏必然有规则,教师要充分利用规则来教育幼儿,使其从小养成遵守纪律和规则的好习惯。游戏情节和儿歌有丰富的教育内容。要充分利用它们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讲友爱等优良品德。要利用竞赛活动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勇敢机敏、团结友爱,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要教育幼儿既要为本队胜利而欢呼跳跃,也要关心对手,为他们鼓掌加油,鼓励他们争取好成绩。

3.5游戏的结束与总结

一般情况下,提前或延迟结束游戏效果都不好,应在规定时间或次数后结束。当幼儿比较满足,尚有余兴时结束游戏是最适当的时机。游戏结束后要进行总结,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讲评。讲评应以表扬为主。表扬要具体、准确,对个别表现差的幼儿要在游戏结束后及时做细致的教育工作。二是教师对游戏效果和指导工作进行自我评议。要从游戏的全面目标完成情况来总结教育效果,以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4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编和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不断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基本动作及简单的运动技能,这对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并为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刘馨.学前儿童体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黄世勋.幼儿园体育创新活动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