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目前,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我国一般课程教学都是讲授课,深陷于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中,把教学重点放在一系列的理论命题和计量模型上,很少给学生提供历史性的背景资料或真实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完全被动的,较少接触到学习中真正有趣的内容,也未能培养出终身受用的学习技能。

1.案例教学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与管理中,所面对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的,那么,需要学而得之的固定不变的规律和真理就为数有限了,而在信息时代,知识和理论又在不断更新,学会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相比之下,就变得更为重要。

第二,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们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案例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是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的,这些知识、才干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就成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在金融专业课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结构性”不是很强的知识领域。因此,案例教学的出现,一方面展示了“结构性” 较差的那些问题情景,另一方面也把教学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探讨,可以对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第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性思维参加讨论,进行辩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力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其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第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教学中展示出来的书本世界毕竟与真实的世界有着不少的差距,生活世界是综合的,而不是各学科彼此分立的;生活世界是问题式的,而不是概念式的。把一些真实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像一个成熟的、老练的金融者那样去做出反应,也就给他们提供了像专家一样去思维的实践机会。这样的案例冲出了现有学科的限制,打破了学科的藩篱,虽然它很少有什么既定的答案,但无疑使他们逐渐习惯了教学实践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期性,也就增强了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

第五,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金融专业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能以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枯燥生硬的苦差事变为其乐无穷的求知欲。

2.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案例教学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某些不足,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更重视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准备完成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针对案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查阅大量资料,这种教学形式迫使教学对象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否则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不能获得好的成绩。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案例教学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迫使他们认真分析案例中完全和不完全的信息,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设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教学对学生工作成绩和能力的评价除了对学生书面报告评价以外,更重要是考察学生的演讲、辩论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课时,学生通过演讲和辩论把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发言的质量决定学生的成绩。

(4)通过对来自于社会真实经济生活的案例分析,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从而产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自觉地融于教学活动中。过去的专业教学为什么总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学对象没有兴趣参与教学之中。案例教学增加了教学对象参与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5)在评价方式上, 案例教学评价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全面的、多样的评价体系。以一张考卷评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而忽略平时的学习过程,造成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得到较好的成绩;或有些学生为了得高分,只注重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培养书呆性的人,缺乏社会的适应能力,缺乏创造力和个性化。对教育的效果评价,不单指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多寡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平时学生参与讨论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 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3.科案例教学设计模式

(1)R.Schankd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模式

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金融运行情景并同时设计一个成功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成功模式的不断比较,从情景中体验并获得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R.Schankd模式强调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对目标的

追求,学习的基本机制是“试误”,通过实验、失败、仿效学习,最后提升达到目标的技能。

(2)J.Bran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与合作学习,引入和复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模型,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里“锚”就是指某种类型的个案或问题情景,学习与教学都是围绕“锚”进行的。

(3)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是指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获得可利用的知识和可迁移的技能,在问题设计中致力于获得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这里的教学设计不是对信息的排序与分析,而是制定有利于建构问题设计与客体分析的计划,让计划中的问题设计指引学生自己作出论断,经过充分实践后发育为一种技能。

(4)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

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有关复杂的认知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它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让学生面对具有复杂结构和序列的问题与情景来训练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以上四种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各有特点:R.Schank 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主要强调训练达到目标的技能,同时提供成功路径给以模仿;J.Bbransford 的抛锚式教学设计立足全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悟与从事管理实践;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了某一类问题后,能发展预期知识与技能,并能尝试解决新的问题;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则主要通过提供不断“做”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从用途上看,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应注意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对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加信心。设计的案例必须细致可行、设想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学习情景及应对引导办法,且便于操作。案例教学设计还应是一种相对标准化的教育方案,得以形成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亚维,陈 耀.金融类案例教学的推进与模式设计.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案例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比例尺;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51-01

姓名: 班级:六年级一班 上课日期:

课题: 比例尺

执行思路: 学案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副图的比例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我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能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副图的比例尺。

预习提纲

或自学题目 1、化简比

1千米:100米 1000厘米:20米

1米:5厘米 5千米:20厘米

1千米:50厘米3000000厘米:3千米

2、自学课本30页内容,了解什么是比例尺。

探究与

展示内容 1、 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过“1:20000”或“”类似的数字和标记?如果见过,在什么地方见过? 表示什么意思?看看你们手中的地图,告诉我为什么大小不一样?

什么是比例尺?和同桌尝试说一说。

比如: 1:200表示

①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厘米。

②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③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1:300000呢?你能说说它在图上的意思吗?

你认为比例尺的概念应该是:

求比例尺的方法:

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要求先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

练习

巩固 基础 1、如果一幅图上的1厘米距离,表示实际距离300米,那么这张图的比例尺是()。

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3、一幅地图用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千米,求这副图的比例尺。

拓展 判断

(1)一幅图上的比例尺1:20000cm()

(2)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

(3)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案例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PZ220-25、PZ220-60、2.5V 0.3A、3.8V 0.3A、学生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有W和KW;

(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电功率的大小是仪器的主要指标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体会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培养节能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观察铭牌,计算电功,培养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

电功率的概念、公式

【教学难点】

电功率的概念,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引入新课

教师:你家装修房子采购了两种不同规格的灯泡,有60W和25W的;根据需要客厅、书房的灯要亮些,卧室、厕所里的灯要暗些,如果让同学们从中选择,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同学们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判断选择:客厅、书房安装60W的灯泡;卧室、厕所里安装25W的灯泡。

原因:60W的电灯泡比25W的更亮。

二、认识电功率

教师:演示60W和25W灯泡正常工作情况;

问1:电灯泡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从刚才实验看出60W的电灯泡比25W的更亮,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问2:怎样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学生观察灯泡亮度

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这表明相同时间内60W的电灯泡把更多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也就是说电流做功有快慢之分。)

教师类比启发: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可以怎样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1)利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

(2)利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即功率);

(3)单位时间电流所做的功。

教师:物理学中就引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来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它就是电功率。从刚才的比较中得出应该怎么来描述电功率呢?

电功率就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如果用Ρ表示电功率,用W表示电功,用t表示通电时间,用数学公式就应该这样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其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

教师:但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电器,如起重机上的电动机,功率往往很大,这时就要用更大的单位千瓦(kW)来表示。1kW=1000W

如农田灌溉时用来带动水泵的电动机,功率大约在几千瓦到几十千瓦之间。

电功率在数值上等于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当电功的单位是焦(J),时间的单位是秒(S),电功率的单位就是焦/秒(J/S),常用瓦特(W)来表示。

学生熟悉电功率的常用单位。

平常我们说40W的灯泡、150W的电视机说的就是电功率。电功率是家用电器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在各种用电器的铭牌和说明书中都有标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图7-2-2并思考讨论:

(1)该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2)看两小时电视要消耗多少电能?

教师说明:计算时只要单位配套使用即可,计算日常生活中用电时消耗的电能用此方法更简便。

学生观察后回答:(1)该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是140W;表示它1s消耗电能140J

(2)由公式,可得

或:

学生了解单位的配套使用

(1)P—W,t—S,W—J;

(2)P—KW,t—h,W—KWh.

教师: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要节约电能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学生:根据公式W=Pt,可以在不改变用电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用电器的功率;也可以在不减小用电功率的情况下,减少用电时间,如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等。当然可以同时考虑。

三、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教师: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其电功率一般不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影响电功率大小的因素可能是什么?把你的猜想写下来,然后与组员讨论,提出共同猜想的影响因素。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引导督促学生进行猜想,避免学生盲目猜想。

学生猜想假设:

(1)可能与两端的电压有关;

(2)可能与通过的电流有关;

(3)可能与用电器的电阻有关

…………

学生各自猜想后,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小组成员共同赞成的猜想,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本组的猜想。

教师将学生主要提出的猜想列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排除掉一些不必要的因素,确定出需要探究的猜想。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出可能影响的因素。明确只需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电流的关系。

2.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一个验证我们提出的猜想的实验方案,画出电路图。

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电路图,各小组内进行方案交流。

教师:每组派代表与大家交流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强调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灯泡电功率的大小,操作如下:(1)将小灯泡串联,保持电流相等,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2)将小灯泡并联,保持电压相等,测量灯泡的电流。

教师: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分小组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

3.收集数据、分析论证

教师:请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并且进行分析。

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学生设计表格,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小组结论。

4.交流讨论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果。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得到结论:(1)通过用电器的电流相同时,用电器上的电压越大,电功率越大;(2)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同时,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

5.评估

教师: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数据与所得结论是否可靠?

学生审查思考

教师:进一步实验发现: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即P=UI公式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A),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V),P表示电功率,单位是瓦(W).

学生领会两个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1)

(2)P=UI

推导出公式:W=UIt.

四、例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课本例1;

教师:有无办法直接由电压和电功率求出电阻?

学生尝试完成例1和“自我评价”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课本例2并启发学生完成讨论交流----电流过大的原因。

学生尝试完成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电功率,知道了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堂练习

“发展空间”之“自我评价”剩余部分

七、课后练习

活动手册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

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某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

【教学反馈】

电功率的概念是本节内容重点和难点之一,要巧妙地利用前面所学“速度”和“功率”的概念进行类比,使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探究电功率跟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实验,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在前面实验探究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探究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课要根据实际情境设计问题让同学解答,在解题中激发兴趣。

案例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案例;教育技术;教师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238-01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等)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正、终结性评价等)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1]它是教育技术最主要的理论核心,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一般的学校只给教学设计环节4学时,这样的话,就不能对教学设计展开来讲授。笼统的讲授之后,学生又不能很好的理解,就更别提应用了。针对于这种情况,绥化学院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室提出“案例式教学法”。现将传统讲授法和案例式教学法对比如下:

一、传统讲授法

可以这样说,教学设计就是教会学生去设计一门课,一节课。从整体上把握一节课,从各个环节上来完善一节课。包括如下:

1.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了解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认知发展水平等等。

2.从学习内容方面分析,设计,找出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学习内容的内部知识结构确定教学目标。

3.然后是教学设计思路的明确,接着才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怎么样导入课程,怎么回顾,怎么讲解,怎么总结。

4.最后还有教学后记,总结一下自己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有哪些是想到了但是没做到的,有哪些是没有想到的,在课堂控制方面还有哪些想法等等,做一个总结。

这些理论在讲完以后学生还是会很茫然,也有些混乱,毕竟这是专业学生36-72课时的内容,要求他们用4学时来完成太难了,学生在学习过后很难拿出好的设计方案来。

我们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课设计得更具有知识性,更具有趣味性,更具有挑战性呢?

二、案例式教学法(以数学专业学生为例)

以上海市普陀区沪太新村第一小学四年级数学拓展课―我为新家来设计[2]为例。

1.学习者分析: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学习资源早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现在的学生和我们教师同学龄的状态差别很大,那么,很多时候教师在对学习者分析的时候习惯使用比拟,习惯用自己小时候的状态替代分析学习者的情况,现在看来是很不科学的。现在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他们对于知识的占有量空前的强大,往往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设计出合格的受欢迎的一节课。

2.学习内容的分析: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节数学课讲的是面积的计算以及总价的计算,这类的习题特别的多,可以是任何的单价乘以倍数。课改以前的教科书一般都是一些现成的习题,老师讲完例题,就是学生做习题,但是课改以后就更强调知识的应用了。这个案例中教师分析教学内容后选了一个很好的内容表达方式,让学生来对房间进行设计。学生选择了不同的房间,面积就发生了变化。学生选择了不同的装修材料,单价又发生了变化。最终可以出现很多种不同的组合,可以出现很多不同的结果。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运算生动起来,充满趣味。

3.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动性的体现:我们常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怎么做才算是还给学生呢?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新家,在这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最后的成果展示环节更是充满了挑战性,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培养自信,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当然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还有很多,教师课程的导入,课堂的控制,总结中的升华等等都是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示范。

三、结论

以往我们只用语言来讲述,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信服。他们往往更愿意相信他们曾经接受的教育。最后他们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往往毫无新意,敷衍了事。现在我们把教学设计环节的教学同具体案例联系起来,在教育部的网站上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选择其中与学生专业接近的案例,和学生一起剖析。让学生看见这些成功的案例中,从哪些角度,哪些环节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思路,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并且能看见优秀的课堂示范。在那些视频中,让我们的学生明白这几年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重点,教学难点,改变的是一种教学思路。以往的学习学到的是知识,更多的是现成的知识,而现在的教学是教会学生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教学理念已经从理论阶段到实践阶段了,各个学校,各个年级都在用一种新的思路来看待原有的知识了。而且,我们也真的开始把课堂交给学生了。以往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教学生听的状态,现在更多的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找寻答案。在这种教学氛围里,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老师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思考的能力,控制学习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比以往更了解学习内容,更了解我们的学生,更了解学科结构,更了解生活。给学生看过一些案例后,学生感触很深,也能更好的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了。在方案设计上,能主动的查找参考资料,用心的设计课程,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由于全国各省份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计算机水平要求不同,导致大一新生初入校园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层次差异较大。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无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更具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得基础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无法都得到最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计算机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改革将从多个方面推进,该文重点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该校在该课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分层次地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办公案例就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

1 分层次改革总体思想

我校根据教学现状实施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改革在遵循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指导思想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活化了计算机教学。新生入学后,统一参加我校组织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划分出免修和必修两个级别,依据级别的划分进入不同的计算机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合理的自主学习空间。

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依据水平测试中的各个测试模块来分析学生的成绩、结合改革后的课时,以“任务为驱动,案例为导向”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教学模块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分层次教学案例库”,即为免修生和必修生中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案例,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获得最切合其需求的计算机教育,使计算机教学更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 案例分层次设计

(1)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能够达到80分以上的同学,准予免修该课程。免修的学生虽然可以不必与其他学生同在课堂学习基础内容,但免修不免考,仍然要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安排了指导教师,他们需要自主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会定期对其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导。此层次的教学案例需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计算机教师设计,在该校原则上要求由多年教授办公自动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师完成设计。原因是,对于这部分基础比较雄厚的学生,如果提供的教学案例过于简单直接,学生会缺乏学习兴趣,案例必须突出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设计性。该校是应用型大学,因此我们将很多学生未来学习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知识增添入学习范围,这样可以使该校计算机教学向着“合格职业人”的培养靠拢。例如:Word中的“论文排版”案例,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即使是底子较厚的学生也对毕业论文排版案例兴趣度极高,虽然其中包含了一些实验难度较高的索引目录、分节符控制、奇偶页页眉页脚控制等问题,但学生们都能够通过交流、查阅资料、查询网络等方式解决。Excel部分、PPT部分,指导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列出,要求学生将自己模拟为职场中的特定职业人,自主设计办公案例,数据源、主题均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设定,设计中必须涵盖教师提供的知识要点,增添自我开拓创新的知识点可以加分,这恰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设计创新能力,还可以选拔出一些未来在计算机领域有发展潜力的尖子学生,为其提供参加校内外竞赛的机会,树立学习典型,激励其他同学,增加计算机学习的内驱力。

(2)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未能达到80分的同学,必须按照学校常规教学要求到微机实验室完成该课程的正常学习。这部分必修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在同一个课堂学习,如何实现分层次教学,这是该项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除了从教学形式上组建学习小组,为每个层次选拨学习组组长来辅助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资源包,其中的教学案例、办公案例细致地划分为基础型、提高型、课后型,基础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不同的案例去完成,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例如:Word排版中一个经典办公案例“邀请函”设计,在分层次案例设计的方案下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案例仅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运用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按照案例操作要求完成邀请函的简单排版;提高型案例要求基础相对厚一些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邀请函;课后型案例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从网络或参考书籍上查询Word邮件合并功能的应用,完成邀请函的批量制作。这种分层次的案例设计,特别适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整个课堂气氛真正的活跃起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