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范文第1篇

现代髙等医学教育强调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素质能力的培养。走在学科前列的研究型大学历来十分重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还绝大部分局限于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因袭着传统的以传输为主的知识继承型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启发。在科技跌宕出新、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这种教学培养模式将不再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甚至带来一些弊端,如毕业后即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生,往往对学术研究工作缺乏兴趣,而更大的弊端是使医学专业人才在整个本科阶段就形成了固化思维,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医学行业中不利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提升w。尤其对于医学检验专业而言,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育本身培养目标模糊不清,既不等同与国外“4+4”学制的检验医师培养,又略高于普通的检验技师层次,恰逢国内高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制“五改四”之际,检验医师到底何去何从,如何使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涯中更具竞争力,寻找到合适的人生发展方向,是当下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开展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育的培养单位,不仅要为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和医学检验技能做好准备,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检验医师为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中,检验专业的医学毕业生不仅要能为临床提供充分可靠的检验结果,还要更多地参与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能够结合临床开展学术交流,能够利用循证医学提高医学水平和促进学科发展,成为多方面综合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医学检验本科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引入一定程度的科研思路和创新能力培训,通过参与科研工作、鼓励创新实验、扶持本科生科研课题等方式调动本科生对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对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作为培养全军检验人才队伍的摇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并不断开拓创新,笔者以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出具体方案。

1.增设理论研讨课

医学检验是一门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化学和实验技术等多学科和多技能的交叉应用学科。由于学科领域中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理论层出不穷的产生并发展,而目前使用教材更新的相对落后,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因此在加强教材建设的同时,更应强调发挥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在个别章节中加入相关的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的知识讲座,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发掘和探索学科前沿知识,开阔视野,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这种前瞻性的理论教学或特色讲座可以通过研讨课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从某一学术主题出发,或将学生在课前课下收集的理论知识、科研及临床问题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分享讨论,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文案组织、语言交流、PPT制作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接触大量的前沿知识和学术思想,初步实现科研思维的启发。理论研讨课的教学形式方面,应当从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开展大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通过问题式、谈论式、探索式、观摩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与学中。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即从主动发出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和知识传递的引导者。教员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更要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整个教学过程要进一步加强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热烈、广泛、不拘一格的讨论式教学。理论研讨课的考核亦可通过专题报告的方式,由学生主导进行。

2.开展创新实验教学

实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印证,而且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强化、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的实验教学应该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转变。

加强综合研究性实验,强调各学科间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为培养髙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将传统的医学检验实验课程从技术性的操作学习实验向综合性的应用能力培养转变。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规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各项知识技能,对实验结果做出综合性分析。综合性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工作的结合,培养学生对临床案例提出自己的诊断学思路,对各项试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综合应用各项检验方案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结果。

增加学生自行设计的创新性实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某一研究目标或某一临床病例出发,以实验小组为单位通过文献査阅自主设计实验内容,由学生自主负责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实验善后)以及实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思维能力。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形成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能力,在实验前充分理解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案,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技能培养、科研思维创新、独立操作能力为重要核心,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比重,将理论贯穿于实践才有利于更好的反馈和掌握。创新思维是科研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动手能力是科研能力培养的基础环节。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等实验技术是从事生命医学研究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此外也要注意无菌操作意识,污染防范意识等的灌输,和严谨操作习惯的培养。

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

本科生导师制度正逐渐成为各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由于招生规模的缩小,本校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数较少,而本专业教师士以上学历达95%以上,这恰好可以满足导师少带、精带学生的要求。通过师生互选,学生可以从大学二年级起,在导师的带教下培养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启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立题、文献査阅、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科研成果的总结。在全面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地接触学科前沿、参与研究工作,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获得常规教学中所忽略的灵感与启示。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还能提高思维水平,同时也能体验到科研工作的艰辛与快乐,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在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严格对导师资格的审査,规范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和治学精神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不仅要求导师专业素质精,更要选择责任心强、学术道德高尚的教师优先担任导师;加大对导师工作的软硬件支持,如科研经费、实习基地、实验条件、实验设备等,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优秀教师挖掘本科人才;以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使学生了解科研思路、掌握初步的科研方法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生物信息学检索能力和基本的科研实验技能,但对学生主课业不应造成太大负担;学校或院系应针对本科生设立专项科研扶持项目,对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的自主设计课题进行审査和选拔,并对优秀项目予以资助;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制定评价标准,如、专利申请或以答辩方式等评价指标,将科研培训结果计入学分。

4.坚持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带教与答辩制度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能力的检验,是科研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毕业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次综合性训练,完成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临床与各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科研基本能力,毕业论文完成的好坏可以反映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和获得职业发展打下一定基础。在完成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可借力于本科生导师制度的丰富资源,通过导师的带教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参阅文献资料,帮助确定论文题目,指导实验设计或数据收集,正确使用相关统计学知识,合理安排好综述和论著的写作进度,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和基本科学素养。学生通过参与毕业论文撰写的全过程,从立题、査阅、综述、实验设计到实施、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受到一次完整的科研综合训练,对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挖掘学生科研潜能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一般从每年的实习期,即第五年开始。在为时一年的紧张临床实习中要兼顾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并为自己的本科生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校本专业的这一制度已经坚持了近二十年,结合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其分成3个阶段来实施。即准备科研阶段、科研设计与实施阶段、科研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通过一对一的毕业论文带教模式,在文献调研和综述撰写后进行开题报告,在完成相关实验和数据搜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完成相关的成果总结出版工作以及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预答辩,根据指导教师对预答辩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再组织正式答辩。正式答辩由检验系各教研室和医院检验科的高职人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时间一般为10〜15min,由学生PPT介绍毕业论文后回答答辩委员的问题。答辩结果通过论文及现场评分得出,并最后评选出优秀论文。这一制度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无论文献检索还是统计学应用,以及课题实施中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包括答辩本身也是对学生文案组织和谈吐仪表的考核,能为其未来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22-03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指对具有专科背景的从业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的岗位训练,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现有的专科医生,通过转岗培训,使其具备全科医学知识并取得全科医生的执业资格,从而完成身份和执业的双重转变。湖南省卫生厅根据国家六部委下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的明确要求[1],2010年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湖南省全科医生培养目标为每所乡镇卫生院1名全科医生、城市每万名居民拥有1~2名全科医生,过渡期内分三年对基层医务人员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本文通过对湖南省2010~2011年首批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情况的回顾和经验总结,为下一步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1湖南省201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

湖南省于2010年启动了首批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根据全科医生工作要求、全科医学基本原则和卫生部《全科医学医师培训细则》[2,3],提出了“缺什么,补什么”。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1~2名学员的“一对一”培训模式,制定了《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制定了“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进行部分调整,提出适合本市的培训方式[4],这些切合实际的调整,发展和完善了湖南省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工作内容。

1.1培训基地

湖南省14个地州市各确定1所三级综合医院为“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参照《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执行。转岗培训基地由省卫生厅发文认定。

1.2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具有正规医学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基层血防站的基层执业(助理)医师。

1.3培训师资

培训基地要求指导老师有6年以上工作经历,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医院择优选拔“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指导老师”,报当地卫生局下文确定,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1.4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卫生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的要求,湖南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内容包括了内科、外科、妇产科、传染科、急诊科、儿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同时包括了社区预防、社区保健及康复课程。

1.5培训方法

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1~2名学员的“一对一”的培训模式。转岗培训分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和临床实践三个阶段。

为缓解工学矛盾,理论学习分为自学和集中授课两个阶段,课程统一安排由学员选修。临床实践形式采取集中理论培训、个别面授、临床观摩、参与查房与病案讨论、手术带教等。带教方式采取课堂授课、举办讲座、远程教学、基层现场指导、互联网视频等。学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与指导老师形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双方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完成培训内容。

1.6网上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网上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培训途径、培训原因、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对全科医生的了解、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对培训医院各科室专家的了解、是否愿意从事全科医学等。

1.7考核和结业

考核分为科室考试和结业考核。

科室考试增加了学员在科室内的学习压力,出科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科室学习。入科考试主要为理论考试,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入科考试和出科考试均由培训基地相关科室组织。

结业考试内容分为实践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两个部分,实行百分制,按6∶4的比例记入总成绩。实践技能考核由市州卫生局组织,对学员要求掌握的技能操作进行考核记分,操作成绩在60分以上者才可以申请结业参加理论考试。理论考试由国家卫生部建立试题库,统一命题,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对学员进行考试。操作和理论考试的总成绩在60分以上为合格,取得湖南省卫生厅颁发的《湖南省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证》。结业总成绩低于60分者,可在3个月后,申请理论考试补考一次[5]。

2湖南省201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情况

2.1培训基地

在全省14个地州市各选择了一家三级医院作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

2.2学员情况

湖南省卫生厅计划2010年在14个地州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收转岗培训学员1 000名,实际招收985名,其中男671人、女314人,其中16人中途放弃。

2.3师资培训基地

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师资培训基地确定为湖南省人民医院[6]。

2.4问卷调查结果

网上调查采用一人一卷的问卷方式,发出969份,收到有效答卷664份。从问卷调查表的结果统计看出,学员近两年培训次数统计中培训1次的最多,为277人,占42%;培训时间3个月以内的最多,为420人,占63%;学员希望通过培训实现自我提高的有370人,占56%;表明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短,希望参加培训的愿望强烈。工作困惑统计中认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困惑的最多,为489人,占74%;愿意参加由政府出资的培训有959人,占99%,说明学员对学习培训有现实的需求。这次教学内容基本满足卫生技术人员系统学习全科医学知识的迫切需要,课程安排符合当前培训需要,培训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符合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后学员对全科医生的了解比率为97%,愿意从事全科医生的532人,占83%;有固定病友群的518人,占78%。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与带教老师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建立双向转诊网络有帮助。愿意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的921人,占95%;经常把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转向上级医院的有486人,占75%;偶尔接受上级医院转回的康复患者291人,占45%;说明双向转诊的渠道还不顺畅。学员每天工作10 h以上的最多,为260人,占39%;周工作日统计中工作6 d的最多,为354人,占53%;出诊次数统计中以随喊随到的最多,为490人,占74%,表明学员在基层起到了“健康守护神”的作用,把服务对象的健康放在了首位。目前的培训费用由政府负担,学员不用为学费发愁,问卷调查中认为参加学习影响个人收入的有355人,占53%,这可能是制约基层卫生人员参加转岗培训的主要因素,下一步制定政策时应发培训津贴,适当弥补损失以提高参训积极性。

2.5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

在湖南省14个地州市进行了操作技能考核,抽考了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技术、急救技能、儿科体格检查等,实际参加考试人数969人,0人缺考。考试结果显示90分以上(含90分)112人;80~89分(含80分)415人;70~79分(含70分)297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9人,操作合格率为99.3%。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衡阳市、娄底市、永州市、怀化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邵阳市、湘西自治州合格率均为100%,郴州市合格率均为96%,长沙市合格率为94.7%。

2.6 理论考试成绩

实践操作考试中9名学员不及格,因此有资格参加理论考试的人数为960人,其中4人缺考,实际参加考试人数956人。考试结果显示90分以上(含90分)161人;80~89分(含80分)351人;70~79分(含70分)254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54人。理论考试不合格人数占5.6%,说明要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论学习与培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通过率见表1。

2.7 合格达标率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按6∶4的比例计入总成绩。有的学员虽然理论考试不及格,由于操作考试成绩的比重大,两项汇总后仍可达标。本次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参加学员969人,考核考试合格的学员为951人,合格率为98.1%。

3 讨论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可以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7]。截至2009年底,湖南省共有县级医院291个,乡镇卫生院2 390个,村卫生所44 39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92个。全省社区卫生人员7 773人,乡镇卫生院人员61 053人,村卫生室人员50667人,占湖南省卫生人员总量的34.02%。全省执业(助理)医师105 800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4 995人、28 400人、3 537人,分别占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4.72%、26.84%、3.34%[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从业人员不稳定。湖南省规划到2020年,经过多种途径培养12 000名全科医生,近3年以转岗培训为主要途径[8]。湖南省2010年首届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在2011年完成,参加培训的人数为969人,培训后合格达标的学员为951人,合格率为98.1%。

湖南省首批参加转岗培训的学员文化程度以中专和大专学历为主359人,占54%;资格统计中执业助理医师最多,为378人,占57%,反映湖南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匮乏,亟待加强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学历提升工作。这次转岗培训工作,有的市州未完成招收任务,学员总数差31名。主要原因在于工学矛盾,只有缓解工学矛盾带来的压力,才能提高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湖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采用“缺什么、补什么”、“一对一”的培训模式,重在培训基层全科医生必备的医学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满足基层医疗队伍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开展基本医疗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委,等. 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 [Z]. 2010:13-14.

[2] 吕兆丰,郭爱民. 全科医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6-82.

[3]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全科医学医师培训细则[Z].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10-15.

[4] 王诚丽.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组合拳[J]. 中国医院院长,2011,8(2):80-81.

[5]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湘卫科教发[2010]20号[Z]. 2010:3-8.

[6]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卫生厅关于确认首批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基地及师资培训基地的通知(湘卫科教发[2010]16 号)[Z]. 2010:3.

[7] 连建平,朱蓉,马艳红,等. 湖南农村乡镇医疗卫生现状及对全科医生需求的分析与对策[J]. 改革与开放,2011,19(10):39-40.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范文第3篇

黄明安,男,生于1953年10月。中共党员。1979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行政管理学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毕业证书;2005年于武汉大学“民商法”专业博士毕业,获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毕业证书和法学博士学位证书;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三级教授。为校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北中医药大学“农村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分委会主席,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方面:现任湖北省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副会长、副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科技专家;武汉市科技局科技专家;全国医药院校数理研究会卫生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首届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管理项目函评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评审专家;《湖北中医杂志》、《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二、研究成果

主持参与了多项课题。主要为:主持完成了湖北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加强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1Y093);主持完成了湖北省卫生厅2006年“湖北省中医现状调查”课题,其成果在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8年9月出版;主持完成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研究所下达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课题――“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特色院校案例研究”(国家项目编号:2003DGQ2B171)子课题;主持完成了湖北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5Z125);主持完成了“湖北省中医人才需求与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牵头完成了湖北省委、省政府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湖北省中医人才现状调查与现状分析”;主持了2012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专著项目《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研究》;主持了武汉市科技局2012年项目――“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与运行机制研究”(序号21号,项目编号:201240933345);参与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参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相关政策研究”项目;牵头完成了武汉市江汉区科技局课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研究――以江汉区为例”等等。

三、主要荣誉

论文多次获得部级、省级、厅级学会奖励,如:《医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作法与思考》在2010年11月第七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重视学科建设 把握其原则和环节》,于2008年12月获全国高校管理科学论文二等奖;《加强育人环境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获湖北省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1998―1999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等。于1991年4月被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工作者”;1994年5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先进工作者”;2001年11月被湖北省卫生厅政研会评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党委书记。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综述;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6)05-0697-02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合格医学生已经不局限于其临床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培养,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及写作能力培养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1]。高等医学教育亦属于多元化,兴趣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包括:理论运用与实践,服务于患者和公众健康;转化临床新理论,服务于社会。现代医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还要从不同层面引导和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医学文献综述写作是把握全面专科知识、学习最新学科动态理想的方法,因此培养综述写作能力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2,3]。本文就如何提高医学生写作和实践技能水平进行探讨。

1医学生综述写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综述即针对特定专题的多个一次性文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而总结的特定专题类的学术论文,具有回顾性、展望性、逻辑性、评价性以及综合性。现代高等医学教育旨在培养本科生扎实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培养合格的现代医学生。撰写医学综述既可作为科研设计指南,为本科学生科研活动提供全局观,正确把握科研活动的方向。同时,针对某一专题撰写综述,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有助于巩固基本的科研和临床知识,扩展视野,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2,3]。

2相关问题为导向,科研小组为主体,导师引导的教育模式

2.1相关问题为导向,激发综述写作兴趣

高等医学教学旨在启发和引导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习兴趣,而关键的问题则是引导学生求知和培养兴趣。医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因而本科医学教材内容在某些程度上并不能全面反应各个专科行业的最新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过程当中,学生往往会遇到的各类问题。重视相应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导师针对具体问题提供1~2个关键词供学生检索,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综述形式回答问题。以教学实现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为综述写作实践提供素材,从而达到培养综述写作能力的目的。

2.2科研小组为单位,引导综述写作方向

本科医学学习阶段旨在将基础专业知识过渡到实际临床应用。整个学习过程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综述写作亦如此。例如在肿瘤章节教学中,针对遇见病因、病理、治疗等同类问题的学生组成综述写作小组,根据导师具体问题的检索信息,小组进行自主检索和阅读,提炼相关问题的信息,对比并且捕捉课本上暂无更新的重要行业动态、技术更新、治疗进展等信息,最终以综述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具体问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培养学生综述写作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全面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

2.3导师培训为指导,尝试综述写作发表

在具体综述写作开始前,由论文写作经验丰富导师对学生写作进行培训,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检索方式、语句表达、排版格式等,对于有临床指导价值高的综述,指导完成文献修改,协助其投稿。以点带面,激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使学生从单纯的记忆型和答疑型向思考型、创新型、总结型转变,在轻松的氛围中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良好的科研写作基础。综上方法,通过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科研小组为单位,导师引导其阅读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阔了学生视野,启发了其思维。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和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组采用此方法在本科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先后成功指导不同专业本科生发表核心期刊综述数篇。在当今生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医学各专科从疾病病因到诊断治疗等理论以及技术都在时刻更新,正确及时把握前沿医学信息和国内外动态是基础科研方向、临床治疗决策的必备条件。综述写作作为基本的科研能力,能够在锻炼科研思维的同时,掌握全面的专科信息,为基础科研和临床治疗服务。因此,从医学本科教育阶段开始推行综述写作培训,能够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输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具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波,赵婷,彭怡然.新时期医学生科研素质的现状调研及培养途径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24-26.

[2]张权,钟飚.浅谈本科生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1):126-128.

全科医生导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班级委员会基础医学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050-03

进入21世纪以来,基础医学的快速发展,使得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发生了重大变革和突破,同时也对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1]。2018年国家多部门印发的《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首次将基础医学学生列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力求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

目前,我国有多所高校开设了五年制的基础医学本科专业,皆在培养掌握生命科学、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综合型创新人才[2]。在基础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案中,众多高校采用的是班主任及指导教师负责制[3]。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基础医学班委会只是机械地完成班主任和导师传达的任务和要求,班主任和导师的“严管严控”使得班委会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发挥自主管理的作用。实际上,班委会在提升基础医学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存在巨大潜力,甚至可以事半功倍。

一、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的不足

(一)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不足

研究发现,众多高校教师在给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仍然采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4]。显然,这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基础医学学生的重要性,使得他们在面对生理、生化等众多“晦涩难懂”的基础课程和庞大的知识体系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此外,许多教师在讲授基础课程时照本宣科,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交叉性,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以至于学生在学完一门课程后容易遗忘,很难完全把握。

(二)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的不足

受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公共英语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专业英语,事实上两者在知识体系上有着巨大的差异[5]。基础医学学生课程普遍繁重,学生常把重心偏向专业课,从而忽视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专业英语。优质专业英语教师和教材的缺乏、教学时间的不足、教学方法的单一、复杂的英语词汇也是限制专业英语学习的壁垒[6]。加之缺少配套的专业英语训练,学生往往只是对词汇语法的简单记忆,并不清楚它们的实际用法。

(三)文献检索及阅读能力的不足

快速获取并理解文献是科研工作者的第一要务,因此高校会专门为基础医学学生开设一门《文献检索课》,介绍常用生物医学数据库、文献检索策略、科技查新和查重等内容。但是,文献检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短短几周的检索练习很难让同学们掌握其中的精髓。获得精准快速的文献阅读能力不仅需要全面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超高的专业英语水平作支撑,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缺少接触专业文献的机会,很多学生尽管认识到文献阅读的重要性,却无法有效提升阅读能力[7]。

(四)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的不足

目前,我国基础医学本科教育的重心仍然在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枯燥的理论知识难以激起学生的科研兴趣。此外,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科研实践上。即便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实验等科研项目,由于缺乏实验技术的训练和导师的指引,学生很难把握实验流程的完整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最终导致实验课题不了了之[8]。这种“填鸭式”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导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难以适应日后高标准、严要求的科学研究和基础理论教学活动。

二、班委会提升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基础医学班级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基础医学班委会),由班級学生干部组成,是在班主任、辅导员的指导和监督下,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9]。如今的班委会除了需要完成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外,还承担增强医学人文情怀和培养科研创新意识等义务。以郑州大学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为例,分析并探讨基础医学班委会提升本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促进基础理论知识的自主性学习

全面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是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生理、生化等基础课程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班委会应采取多项措施来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1.建立班级学习资料库

班委会组织班委搜集整理各专业课PPT和学习资料,并分类上传至百度网盘,以供同学们及时巩固复习。

2.建立课外学习小组

班委会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并安排一名品学兼优的同学任组长,执行组长负责制,负责学习计划的制定、任务的分配、作业的收取、问题的解答等工作,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班委会对课外学习小组起领导和监督作用。

3.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

班委会邀请多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分享学习技巧和心得体会。通过以上措施,基础医学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自主学习能力、专业课成绩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也逐渐改善。

(二)注重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差异性学习

宽厚扎实的公共英语基础是专业英语学习的保障,前者主要侧重于日常的英语交流,而后者则侧重于文献阅读、学术交流、成果汇报等科学研究领域。

1.公共英语水平的提升

班委会采用建立英语角的方式,每天早晚约定时间、地点背诵单词和锻炼口语,由班委负责对每日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并设立适当的奖罚措施。班委会每周加强学生英语听力的训练,并鼓励班内同学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批改网杯”英语写作大赛等赛事,以促进听、说、读、写能力全方位的提高。

2.专业英语水平的提升

班委会为班内学生整理了一份由医学英语词汇、语法、阅读技巧组成的学习资料,同时增设专业英语课外特训活动,由班主任节选难度适当的英文文献片段供大家进行专业英语的拔高练习,并每周安排2—3位同学汇报文献。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也为后续英文文献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提升快速精准的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

文献作为知识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的重要媒介,在科学研究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浩如烟海的文献数据库中,想要快速精准地获取和阅读文献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学期开始前,班委会和班主任会给每个课外学习小组分配一个科学前沿内容,让学生模拟完整的课题选取和论证过程,即大量的文献检索和阅读过程。在了解过如何使用PubMed、WebofScience等生物医学数据库快速检索文献、如何使用Endnote管理文献后,班主任演示了具体的科学选题及其论证过程。班委会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每周安排一组成员以PPT的形式对选取的课题进行汇报,并分享论证过程中有关文献检索和阅读的收获与不足。汇报结束后,班主任对小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其他组成员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通过一学期的锻炼,基础医学学生已经可以基本掌握常用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及课题选取和论证的基本流程,文献检索及阅读能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四)促进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一直是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的核心,这既是基础医学专业的需求,也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0]。只有拥有创新科研能力的基础医学人才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为新世纪创造出更多的新信息和新技术。基础医学班委会通过多途径、大范围、高质量、深层次活动的开展来长期促进本专业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组织参观实验室,联系科研导师

基础医学学生初入医学殿堂时,对科研满怀憧憬。为了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班委会组织参观生化、免疫等实验室和基础医学实验公共平台,邀请教师介绍各教研室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临床转化等内容,并对各实验室进行轮转,让学生切身体会基础科学研究对人类健康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了解科研、参与科研、探索科研的兴趣。参观完院系所有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后,班委会汇总了学生心仪的教研室和导师,并联合班主任,整理出学生和指导教师信息表,由导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2.参加学术报告会,组建学术沙龙

参加学术报告会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掌握科研进展、获取前沿资讯。班委会根据班内学生兴趣,精选出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在校内举办的各类讲座,并组织学生听讲,要求学生会后以PPT的形式汇报自己的收获感悟。起初学生很难听懂报告会中的内容,但由于长期受到这种学术氛围的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科研思维,逐渐领会了学术报告会的精髓。班委会也会根据学生的建议,邀请学院优秀教师开展学术沙龙,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分享科研新闻,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学术问题。

3.协助申报大创项目,鼓励参加学术竞赛

大学生创新实验是基础医学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并得到学生的广泛参与。2019年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共有81项大创项目,其中部级大创5项,省级大创8项。在立项期间,班委会积极响应学院“投身创新实践”的号召,倡导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导师的协助下,完成课题。并及时发送相关通知,协助班内学生准备有关申请材料,保证项目的成功申报。班委会还要随时关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挑战杯”等赛事的信息,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组队报名参加。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