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维护管理制度

环境维护管理制度

环境维护管理制度

环境维护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主要目的进一步明确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天召开环境维护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强化落实,认真抓好“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1年的环境维护工作。刚才,春林同志回顾总结了市五年来环境维护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十二五”时期环境维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完全同意。下面,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维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认识。

市环境维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十一五”期间。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基本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五年中,着力解决影响可继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维护事业不时发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维护队伍经受住了考验。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逾越规划预期的情况下,可以说,效果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的五年,对环境维护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需完全抛弃“两高一低”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维护新道路,必需努力把环境维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统筹协调发展。

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维护工作面临着诸多压力,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必需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维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势必增加环境承载力。目前,欠发达、欠开发仍是市的基本市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还会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国家初步确定西部省区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COD和NH3-N氨氮)8%削减SO2和NOX氮氧化物)10%目标。结合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口基数大和排污总量剧增的实际,发展和污染减排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环境维护的工作压力很大。第二,环境污染发生转移,农村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主要表示为:耕地面积继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时衰退;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时恶化;植被被破坏,土壤受污染,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如果这一发展态势不能受到根本控制,后果不堪设想。第三,环境维护自身能力建设远跟不上新时期的工作要求。发达地区,得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投资,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基础好、起点高,工作效果明显。市,尽管“十一五”期间环境维护能力建设有所发展,但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环境维护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尤其是为环境执法提供数据基础的环境监测能力严重缺失,存在着人员结构单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费投入缺乏等一系列问题,环境维护能力不容乐观。第四,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压力巨大。十二五”时期,市将迎来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两大历史机遇,加之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试验区的高度重视,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我市的支持力度将显著加大,市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依照产业梯次转移规律和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第二产业将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化工、煤炭、电力、原材料、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将加快发展,资源开发强度将进一步加大,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幅增长。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基本格局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生态环境接受的压力十分巨大。第五,环境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环境维护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大领域,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环境维护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需要。这个重大问题上,处置得好,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多赢;处置不好,就会引发,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现在环境污染威胁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环境维护已成为群众的热点领域。这说明,人民群众越来越把环境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环境维护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期望越来越高,诉求越来越多。对这个问题,必需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及时解决。此外,近期我国各地发生的环境事件,如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大连新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安徽怀宁电源厂污染儿童血铅超标等,无不为我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环境维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切实解决当前环境维护的突出问题,突出重点。

环境维护部门要加强对上衔接,十二五”时期。抓紧制定环境维护控制指标和监管措施,确保环境维护工作有力、有序推进。2011年,各镇乡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要深入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管理,围绕目标定任务,围绕任务抓落实,切实开展环境维护各项工作。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继续转变。当前,一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维护偏重。环境维护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同时又要考虑环境容量,把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把环境维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努力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要在区域布局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要大力推动环境维护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新兴技术,大力发展应用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环境维护产业和低碳经济。要在新农村建设中,着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实现城乡环境维护事业统筹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十二五”工作中是相互促进的十二五”期间,生态建设一定要立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我产业结构调整还维持“十一五”状态的话,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新的进步,那是很难的为此,必需下定决心,通过环境维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决不手软。如果我产业还是以那些污染排放重、能量消耗大的产业为主体的话,那势必会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

建立完善的污染防控体系。环境维护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二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必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完善措施,健全污染防控工作体系。一是抓源头治理。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排污权交易等“源头防治”措施,严厉惩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认真开展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积极探索重大决策环评方法,所有建设项目必需达到环评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要真正抓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好污染排放“总闸门”十二五”减排增加了两项指标,总体难度比“十一五”更大。对于市政府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各单位要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确保完成。二是抓综合治理。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激进落后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生产体系。要大力建议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绿色推销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类和消费品回收,完善资源回收利用,建立绿色、节约的消费体系。

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一是抓好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是环境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三要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全市的饮用水主要来自倒天河水库和利民水库,为三类水体规范。然而,这一全市人民的生命之源近年来已经受到污染,水质有富营养恶化趋势,必需加大污水收集处置和农业面源治理力度,不时改善水质量,保证市民饮水健康。二是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必需要把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长效机制作为今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三是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始终坚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为环境质量改善保驾护航。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四要及时化解环境矛盾纠纷。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时增多,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环境污染扰民投诉日益增多。要坚持预防与处理并重、执法与服务兼顾的原则,转变工作思路,寻求合理解决环境纠纷的正确途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健全机制,完善环境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大环境处置工作的执行力。要对全市环境进行调查处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专人登记、领导批阅等制度,及时上报信息并向主管领导汇报处置情况,规定时限内赶赴现场做好调查处理、回访反馈等工作。二是严格把关,有效预防环境投诉。要做好前置审批,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发生,对新建项目选址不符合环境维护要求、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坚决不予操持,杜绝环境问题的呈现;对位于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预先征求群众意见,群众没有意见的再行操持,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投诉的发生。三是严格环境执法,加强部门协调,提高工作效率。要严格依照环境维护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政策明确、需要解决的合理诉求,一次性解决到位,让群众息诉罢诉;要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协助群众排忧解难,同时逐一落实措施,防止矛盾积累和激化;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做到领导包案,采取定时限、定责任、定方案的方式,一包到底,限期处置问题,实现“人要回去、事要解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工作目标。四是定期排查,集中整治,消除环境隐患。要针对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相对集中的特点,开展环境噪声专项整治,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证群众健康”环境维护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排查,努力做到环境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防范、早处置,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早发现,提前做好准备,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努力开创环境维护工作新局面,齐抓共管。

单靠环境维护部门很难取得重大突破,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维护工作。务必做到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时开创环境维护工作新局面。

提高应急管理水平。要以环境维护专项行动为抓手,一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查处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破坏生态环境和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违法行为。要实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管理,重点加强对河流沿岸和人口密集区化工、采煤、洗选企业的监管,规范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及危险废物的平安管理,消除环境平安隐患。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增强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能力。

环境维护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二要进一步明确各镇乡办事处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环境维护执法的监管责任。严格实行环境维护问责制。其他各职能部门和各镇乡办事处要通力合作,对因决策失误或违反环境维护法律法规造成环境污染的要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置。

环境维护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ERP环境 会计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控制策略

为了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财务数据完整以及企业资金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等所采取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可称之为企业内部控制。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逐步进入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自动化等优势,并提供远程报账、网上支付、销售、网上报税、网上银行等多项功能,从而对会计自动化、信息化方面相应功能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

1、会计核算等功能业务处理方式调整

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上逐步发展的,因而,它不仅具有传统的会计系统的基本业务功能,并且将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销售系统以及采购管理系统等核心业务功能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同时,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还能够实现生产预测、生产计划、资金预算管理、成本控制、本量力分析以及绩效评价等多项辅的会计功能,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方式,提高会计电算化管理效率。但是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自动化和多样化,也增加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潜在风险,因而,要加强针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的规范和执行。

2、会计管理人员与ERP系统共同控制会计信息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虽然引入了ERP会计信息系统,但还避免不了一些手工会计处理工作,但在ERP系统的辅助下减轻了一定的工作量。会计管理人员的手工处理工作体现在对财务数据的审核、编辑以及形成自动的财务报表等工作内容,体现了人机交互工作的特点。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可自动检测会计科目编码的正确与否,以及会计凭证编码、凭证日期以及金额等多项信息的检验,减少了人工误差和人工审核检查的时间。ERP环境下实现了会计管理人员与ERP下会计信息系统共同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

3、ERP环境下数据安全管理受到重视

在传统的会计业务活动中,企业将授权、核准、执行、记录以及复核等业务环节交由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来处理,而在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大量财务信息和数据被录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处理,这样造成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由会计信息系统来完成,也就提高了信息数据处理安全性的要求。因此,数据安全问题已成为ERP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措施实施的重点对象。

4、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有效控制了会计舞弊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规避会计舞弊等违规行为的发生,通过会计业务处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会计业务的影响,有效控制了会计业务中违规操作的情况发生。但是,由于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诈骗、病毒入侵等多种风险影响着企业用户的计算机安全,特别是对企业重要财务数据的盗取或篡改等,可能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企业要重视对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安全问题,有效控制会计舞弊、数据丢失或盗取等情形发生,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浏览或获取企业数据和信息。

二、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对会计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环境影响到内控措施的实施效果,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员工的诚实信用程度、人力资源政策、内部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董事会的态度等内容。在ERP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随着信息技术条件不断提高,企业对计算机技术应用更为广泛,降低了资源信息获取的成本,从而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控制作业而被计算机技术取而代之,企业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各部门管理者可通过ERP系统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促进各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内部组织结构的层次,并提高了内部管理绩效。

2、对控制执行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内容是企业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和资金安全而制定的措施和程序,以实现内部控制为目标的具体手段。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逐步成熟,ERP环境给企业控制执行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等方面增加了很多新的工作内容。例如,对财务数据的定期维护,会计信息安全的控制,这就要求企业增加内部控制的相应措施,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人员以及数据安全维护人员的内部控制,从而促进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病毒防御、系统维护等多项内容的监督和控制。

3、对会计风险的影响

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要降低对企业经营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即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科学、及时地判别并评价企业经营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生产活动的影响,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在ERP系统环境下,企业会计业务流程自动化,但并不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而由于会计业务处理方式的转变,许多潜在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如何保证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合法性、安全性,就需要在内部控制措施中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减少信息技术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

4、对监督职能的影响

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是一种人机交互控制的管理模式,通过将控制内容、程序、方法和指标等信息命令输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实现系统自身对会计信息的控制和监督职能,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但由于计算机自动化的处理过程,仍需要人员的监管以降低可能的风险。因而,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中控制程序和方法的有效性加以监督,及时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的改变而及时对控制程序和命令进行调整。

三、完善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

1、加强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维护控制

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其主要由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操作和维护人员以及会计信息系统这三部分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规范运行,直接关系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因而,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应进行严格周密的计划和定期检查,对系统维护内容进行实时记录,便于以后维护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分析系统维护的性质及原因,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后再进行维护和完善。具体的系统维护过程应建立起一套完整全面的标准程序和注意事项,规范计算机维护的操作流程,并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备份,从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维护机制,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

2、提高会计信息系统数据信息安全管理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安全管理,是指通过标准化的程序和方法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保护,以确保财务信息安全、可靠,降低数据泄露、信息恶意篡改等风险的发生,全面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信息和网络通讯的安全控制。一方面,应加强对会计信息数据的及时存档备份,并建立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完善索引等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益。同时,制定相应的防止档案遭受破坏的应急对策,减少因风险带来的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设置,包括访问权限、身份验证等具体内容。系统维护人员可通过设置用户使用权限来限制非授权用户对信息的浏览;同时,严格限制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拷贝、修改和删除权限,相关用户也应加强对存储内容的密码保护工作。

3、提升管理人员系统内部控制能力

在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复合监督和控制,明确划分管理人员的职能职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会计管理人员以及系统维护人员内部控制能力的加强,是提高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企业应全面提高会计财务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责任意识,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规范操作的推广和宣传,培养企业员工按照操作流程和方法进行系统数据的处理和维护,降低系统中会计信息面临的风险;加强会计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知识,同时,培养计算机操作人员对会计业务知识的了解,以提高会计数据安全维护工作效率;会计管理业务等部门主管应熟悉和掌握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处理业务功能的运作机制,便于对优化系统工作程序和效率提出可行的建议,并能够对会计业务流程加以监督和控制,最终实现企业所有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员工的内部控制能力提升。

4、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减少内控风险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有赖于人和计算机相互协作的机制,同时也需要会计内部审计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进行审核,这就需要内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审核程序的熟悉和应用。内部审计制度是保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降低系统风险的重要措施。在会计信息系统具体应用过程中,内审人员需要对会计业务处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以确保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系统中审核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以支持系统操作和维护人员对程序命令的修改,从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结语

在ERP环境下,如何执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措施,已成为企业加强会计信息系统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应结合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不断创新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充分考虑其可能产生的风险,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岳彦斐:试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会审计,2011(8).

[2] 李晓光: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分析[J].河北企业,2011(12).

[3] 吴力佳:ERP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95).

环境维护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济宁市;在线监测;运营管理

1 在线监测系统运营管理工作形势

污染源在线监测室环保工作的一场革命,实现了由传统的人工现场采样和实验室仪器分析为主要手段的环境监测模式到人、机自动监测的跨越。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环境保护法规、执行环境标准、计算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内在要求。

目前,污染源的在线监测仪的运营维护模式主要有:一是排污企业自行维护;二是设备厂商运营维护;三是BOD运营维护;四是由环保部门招标确定、企业委托的第三方运营维护。其中第三方运维又包括委托部分托管运维和全部托管运维。各自的特点如下:

1.1 排污企业自行维护指的是在线设备有排污单位自己运营、维护。由于在线设施是一种新生事物、排污单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很难保证在线仪的稳定、准确运行;再者,在线监测仪本身就是安装在企业的电子眼,用来监控企业的排污行为,为环保执法提供可靠数据,这种情况下,部分排污单位有可能会对在线设备存在抵触情绪,破坏监测监控设施,导致在线仪不能够正常运行,起不到在线监控的目的,不能为环保执法提供准确、可靠的,这样就失去的安装在线监控设施的意义。

1.2 设备厂商运营维护:设备厂家对设备结构熟悉,性能了解透彻,出现问题很容易判断故障原因,备品备件购买方便,解决问题及时,但设备厂家运营,容易利用其对备品备件的垄断,私自提高备品备件的价格,增加排污单位的负担。更有甚者,排污单位与设备厂家串通,私自调整仪器参数,导致在线数据失真,极大的影响了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管。

1.3 BOT运营维护:BOT(build-operate-transfer)及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1.4 第三方专业化运营维护。在线监测设备的第三方专业化运维指环保部门或企业委托从事环保技术服务,具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对辖区内在线监控系统进行统一运营维护的一种模式。第三方运维模式又分为部分托管和全部托管两种运营维护模式。

1.4.1 部分托管

部分托管运营维护指运营商只负责用户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校准、管理工作,确保用户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数据准确可靠,仪器运行过程中需要更换的耗材及配件由用户负责购买,运营商负责更换。

部分托管运维收费组成为:人工费、交通费、运营维护费等

1.4.2 全部托管

全部托管运维指运营商全面负责用户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校准、管理工作,负责仪器设备的耗材、配件供应及更换,用户只需调取数据,其他工作由运营商负责完成。运营商确保用户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数据的及时、准确、可靠上传。

全部托管运维收费组成为:人工费、交通费、年耗材费、年配件费、运营维护费等。

济宁市经过近几年的专业化运维实践,第三方专业化运维模式是完全切实可行的,它的优点在于:

(1)对于环保部门来说,只是对运营商进行监督和管理。从管理层面上说,第三方专业化运维有利于环保部门将有限的人力、物力从琐碎、繁杂的运营、维护、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到行政管理,监督、监察和行业指导的本职工作上来;从技术层面上说,环保部门技术人员可以把更多经理放到环保学术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上面。

(2)对于排污企业来说,克服了在线监测设备有企业自身管理的弊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设施安装后无人管理、基本处于停运或半停运状态的局面。第三方专业化运维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本身减少对在线监测仪器进行维护和管理的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在线监测仪获得的数据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加直观反映企业的排污情况,有效改进企业的生产和废物处理工艺。

(3)作为第三方专业化运维公司来说,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管理水平和运营维护管理经验,通过集约化的管理降低运行维护成本,从而为更好的做好运营维护工作奠定了基础,专业化运维公司的管理标准是统一的,只做市场运作,接受环保部门监督和管理,并对排污企业提供优质、便捷、可靠的服务,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现阶段运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按照目前的运维模式,运营维护经费由委托运营的企业支付,部分企业缺乏积极性,运营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到位,运维公司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挫伤了运维公司的积极性,不利于运维工作的运行。

2.2 由于我国环境在线监测设备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法规,因此各地方各部门采取的监测分析仪方法差别较大,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暂时难以保证。

2.3 目前,由于国内在线监测仪器品牌较多,甚至技术原理都不同,增加了第三方专业化运维公司的技术复杂系数和备品备件的储备量,导致运营成本上升。

2.4 部分站点的硬件环境无法满足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正常、稳定运行的需求;排污口未进行规范化整治,在线监测设备采样点设置不规范,无法保证样品采集的代表性和准确定性。

2.5 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运维管理人员技术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无证上岗。

2.6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必须经过强制签订。由于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原因,计量部门尚未全面开展检定工作,这对监测数据应用的合法有效性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环境保护部开展的数据有效性审核解决了这一问题。

3 第三方专业化运维公司的建设和发展方向

3.1 第三方运维工作的形势分析

目前,中国环保产业正在进行综合实力的整合。在严酷的市场竞争面前,谁能站住脚跟,谁就拥有发展的可能。科技创新是环保企业发展的根本,是存在的基本保证。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现阶段,各地运维公司数量较多,体制复杂,而且各地区规定的运营管理费用相差太多,运维公司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管理,相互之间技术交流很少,相同的设备出现相同故障时总是重复性工作,浪费工作时间,备品备件的购买渠道不明了,导致在运维工作中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如果运维公司有统一的管理,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运营工作提升了统筹管理的空间,相互之间学习的机会大大提高,技术水平上升快,深化运营理念,经济能力和投资能力会成倍增长,保持持续发展的条件,技术力量相对集中,研发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及产业化能力不断增强,能够有效的进行技术储备,在适当的时候完全可以推出自己的新产品。第三专业化运维公司是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顺应中国环保形势发展的需求。

3.2 标准化、专业化运维公司建设的基本要求

3.2.1 运维公司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运营资质证书。

3.2.2 所有从事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应当经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进行岗位培训,能正确、熟练的掌握有关仪器设施的原理、操作、使用、调试、维修和更换等技能。

3.2.3 拥有独立、经过国家资质认证的实验室。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实验室仪器设施的原理、操作、使用、调试、维修和更换等技能。

3.2.4 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以及岗位考核、运营管理考核、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在线监测设备维护保养记录、故障及维修记录、运行信息公开、设施故障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制度。常年备有日常运行、维护所需的各种耗材、备用整机或关键部件。

3.2.5 在运维站点上应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文件要求,建立站点管理制度

3.2.6 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和原始记录的管理制度。对于签订运维合同的企业,实行一企一档,包括:仪器设备档案;验收记录;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维护规范;仪器校准、零点和量程漂移、重复性;实际水样比对和质控样实验的例行记录;TOC 或UV转成COD的转换记录;监测(监控)仪器的运行调试报告;例行检查维护保养记录;仪器设备检修、易耗品的定期更换和废液处置档案记录。建立运维人员、实验室人员、分析仪器、维护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3.2.7 为保证监测设备的运行率和监测数据的准确率,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营质量,保障污染源监控设施的长期稳定正常运行,根据经验测算,建议每人运维监测设备不超过8台套,每辆车运维监测设备不超过20台套。

4 对污染源企业新安装在线监测仪的一些建议

在国家要求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初期,由于对在线监测认识的不统一,造成在设备选型、集成商选择等方面把握的尺度宽严不一,致使个别地区出现“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思想,对前期设备选型唯低价是从,影响了系统建成后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管理。社会上很多不具备系统集成经验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中、小环保企业涌入在线监测市场,以低廉的价格承接在线监测业务,并通过转包的方式将工程项目转卖给外地的在线监测设备生产企业。由于这种经营模式以低价入市,赚取微薄的买卖差价,其根本没有技术力量和足够的利润来支撑售后维护和后期运营,往往将这些责任转嫁给企业,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在线监测运营工作很难展开。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根据济宁同太环保科技服务中心多年的运维经验,建议对新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应遵循“淘汰准入”制度:

(1)检查在线监测仪是否经过国家环保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适用性监测,对认证检测隔和的设备厂商进行登记备案。

(2)围绕相关政策、法律依据、设备选型、管理经验等内容进行专题调研,收集、查阅大量国内外在线监测设备资料,对在线监测仪器运行情况进行市场调查,考察设备厂商在国内较长时间稳定运行的业绩;在线监测设备故障率的高低;运营维护是否方便;备品备件的供应情况;在线监测设备和备品备件价格是否合理。

(3)为提高第三方运维效率和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质量,由于在线监测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在线数据的准确性。对仪器设备的选型可通过政府主导、环保部门参与、企业运作的模式进行招标。同一地域配置的设备种类不宜超过三种,这样有助于管理部门的在线监测质控工作。

环境维护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1 病房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1.1医院环境卫生概述 医院环境是患者用于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重要场所,它保证了每天都要进行的医疗性活动的正常进行,如各项常规和专科检查,手术,病情观察,相应症状的治疗和护理,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管道、气道护理,伤口的护理,静脉治疗的护理等等。

医院环境卫生包括卫生空气环境,各场所地面及物体表面卫生,以及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的手及个人装置卫生等,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对于患者而言既是利于康复的重要环境依托,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1.2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住院患者疾病的痊愈与健康的恢复必须在健康卫生的环境下才能获得。舒莉[1]在《噪声与人的身心健康》研究中认为噪声不仅对听力、血压、睡眠等有不良影响,还会诱发人的烦恼、习得性无助,容易造成儿童的认知障碍等。孙发碧[2]研究表明安静的病房环境给人舒适的感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而噪音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韩静[3]研究表明污浊的空气会干扰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使人出现烦躁、头晕、倦怠、食欲减退等表现,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国外文献显示[4],环境污染与某些心肺疾病的入院率有关联。

1.3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媒介物传播,这三者都与医院内环境因素密不可分。Eickhoff[4]报道医院感染约有10%是通过空气传播引起的。

2 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病房环境是否舒适主要受国家政策制定、医院政策制定、护士管理、后勤部门对清洁人员的培训与督导以及由患者公共卫生意识外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制约来实现。

2.1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宏观调控 卫生部在总结1996年颁布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施行7年的情况和对全国28个省市206所综合医院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经修订,于2004年推出的《综合医院建筑标准》里对病房每床建筑面积及每床净使用面积有着明确的标准,同时对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的要求也有着利于患者病情恢复的标准。

2011年卫生部应医改要求重新制定的《2011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对医院环境建设和医院感染管理均有明确要求。对医院病房物理环境建设和维护均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对全国医院进行的感染监控,对于病房环境管理提出了硬性的要求。

2.2医院对国家卫生政策的响应落实

2.2.1医院病房设计对温控系统、通风系统、水暖系统等的考虑。良好的温控系统可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基础代谢率,保持良好的住院感受。适度的通风可改善病房空气质量。良好的水暖系统可保证病房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基本清洁工作的展开。汪强[5]在浅议医院空调系统与病房室内环境控制中针对医院病房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的问题研究中指出空调系统的使用形成了对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要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从污染源控制、通风和空调净化3个方面着手,从而提出了利用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设计要点。

项志f[6]在SARS病房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探讨中认为洁净室空调系统及SARS病房空调系统均应考虑温湿度控制,气流控制,气压控制,节能措施等方面问题。

2.2.2探视制度和家属陪护制度的制定有利于病房物环境卫生的维护。王云波等[7]探视者对医院病房空气污染影响的初步研究认为探视者是探视时间内病房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调整探视时间和控制探视人数降低病房空气污染。

2.2.3医院对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内容对基础护理措施内容的凸显对于维护病房物理环境的意义。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考虑,护士的生活护理内容不断得到细节的填充,护士对于晨晚间护理的工作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落实。

2.2.4医院对保洁人员的管理对于维护病房物理环境的意义。

医院保洁员是为医院创造安全、整洁环境的主要成员之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缺乏基本医学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却与医护人员一样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物质,张红艳[8]加强医院保洁管理预防医院感染认为对医院保洁人员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监督、检查、管理不仅给医院带来了整洁舒适的医疗环境,还为预防控制医院交叉感染作出了相应的贡献。然而刘喜萍[9]医院保洁人员手卫生情况调查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手卫生已引起院方足够重视,而保洁人员手卫生仍为薄弱环节。

2.2.5医院院感部门对病房环境消毒效果的监测 陈祖云[10]研究结果表明对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上报、微生物标本的送检以及重要部位的感染控制等质控关键环节进行强化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收到一定的成效。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是针对产房、母婴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监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环境分为四类:I类为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II类主要为产房、婴儿室、供应室、无菌区、普通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Ⅲ类包括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洁净区、急诊室、化验室、儿科病房及各类普通病房;IV类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

2.3护士对病房环境卫生的管理 吴晓敏[11]在“5s”理论在病房环境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认为应用5s理论,即通过整理(seiri)、存放(seiton)、清洁(seiso)、标准(seikeetsu)、修养(shitsuke)的模式对病房环境进行持续管理,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减少因物品混放造成的医疗差错;增加了工作环境的舒适感和美感,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护士的三级质量控制对于病区管理的环境质量标准均有明确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均纳入PDCA循环持续改进。

2.4患者对病房环境的评价对病房环境卫生的维护有着促进作用。韩静[3]在对一次三级甲等医院的患者展开的舒适度抽样调查发现30.5%的住院患者认为病房物理环境不舒适,其中7.6%的患者认为病房的空气质量较差,因而建议医院管理者对病房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展开整改促进活动。

2.5患者公共卫生意识的外化对于维持病房物理环境卫生的意义重大。

2.5.1公共卫生意识的内涵 公民公共卫生意识状态与其自身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资源有限,而人口密度则空前巨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具备公共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2.5.2公民公共卫生意识的可塑性 文清秀在[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和卫生意识影响的分析的调查研究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可使居民健康和卫生意识得到显著提高。而张雪等[13]在公共卫生与全民的健康意识探究中提出SARS、禽流感、炭疽生物恐怖事件等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也促进了全民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

2.5.3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在医院环境的体现 医院环境内患者公共卫生意识的成熟则表现为: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合护士对病区环境管理进行检查督导,保持“三短九洁”的良好卫生习惯;遵守医院的探视和陪护制度,不喧哗,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减少噪音对其他病友造成的影响;有成熟的健康责任观,对于保洁人员和护士未对患者进行环境管理的时间段,自觉维护病室安静、整洁,即患者公共卫生意识的外化可帮助维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

2.5.4患者在医院的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 患者的公共卫生意识既沿袭于自身的卫生修养和在院外获得的零散的公共卫生知识的塑造,同时也受到医院内公共卫生知识健康宣教的熏陶。医院健康教育较社会而言更为集中,专业性也更强。个人对于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不一而足,这与患者的理解认知能力、接受公共卫生教育的经历、自身重视程度等因素均有关系,而影响患者在医院公共卫生意识的因素和机制尚不明确,需收集基本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调查。

3 保持病房环境卫生的方法

3.1空气消毒 空气消毒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臭氧、紫外线和化学药剂。

3.2物品表面消毒 常规采用含氯消毒剂(健之素牌消毒泡腾片)含有效氯500 mg/L的抹布擦拭。

3.3医院工作人员手消毒 消毒时机: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血液、体液污染后,摘手套后。消毒方法:使用流动水或速干手消毒剂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

4 病房环境卫生监测手段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后或使用中,病房工作人员手进行采样生物监测。空气采样用平板暴露法,采样过程:清洁后第1、7、l4、21、28 d,启动净化空调,由半循环运行到全循环后15、30、45、60 min。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用直径9 cm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皿,对各级LAOR采用“5点法”取样,上述过程重复10次。病房工作人员手和物体表面采样用棉拭子法。

5 病房环境卫生的评价

目前医院及国家感染监测网在病房卫生评价研究中对医院感染的研究较多,有着较全面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医院环境卫生的不合格必然导致院感率的上升。然而病房环境卫生的合格并不意味着院感率的下降,二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6 结论

综上所述,病房的环境管理需要多方人员的参与,包括医院职能部门的长期监管,也包括护士及保洁人员的长期维护,同时还离不开患者自身公共卫生意识的外化、。医院职能部门对病房环境中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监管力度较大,其中对医务人员的相关院感知识的培训和督导比较到位,而对于医疗边缘人群如保洁人员监管和培训力度较弱。患者成熟的公共卫生意识可帮助维护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但其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熟公共卫生意识的影响因素和具体机制仍尚待研究。患者对病房卫生环境的评价研究较为表浅,且缺乏对其评价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舒莉,吴建平.噪声与人的身心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64-666.

[2]孙发碧.浅谈声音在病房中的应用[J].药物与人,2014,27(320):77-78

[3]韩静,李新辉,杨琴.住院患者对病房物理环境舒适感的评价[J].护理杂志,2012,29(21):13-15,19.

[4]A P,Rw S,L T,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outdoor air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in Brisbane,Australia[J].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2001,56(1):37-52.

[5]汪强.浅议医院空调系统与病房室内环境控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3):50-52.

[6]项志f.SARS病房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探讨[J].医药工程设计,2004,25(4):35-38.

[7]王云波,潘京海,李宗麟,et al.探视者对医院病房空气污染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0):915-917.

[8]张红艳,赵惠云.加强医院保洁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96.

[9]刘喜萍,于晓芬.医院保洁人员手卫生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8):38-40.

[10]陈祖云.质控关键环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4,38(2):212-213.

[11]吴晓敏.“5s”理论在病房环境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社区卫生管理,2011,10(5):316-317.

环境维护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

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务。这就要求国家必须把生态文明这个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事务纳入到法治的轨道,通过严格而规范的法律制度来管理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事务。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法治化、规范化之路。所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成之时,也是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完善之时。使这些法律制度形成良性运行机制,从而以有效的法治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二)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促进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

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担负着最重要的职责,怎么样能让政府更好的履行好这一为民造福的民生职责,必须要求政府建设法治政府,要有健全的生态文明的行政法规来规范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责权,以强有力的政府力量来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广大人民的生态权益。为民众创造健康安全的环境是政府的法定义务,也是政府的生态职责之一,要通过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让政府依法用好维护生态文明的权力,法治政府的建成之时,也是政府生态文明法治完善之时。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必须能够有效推进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履职。

(三)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各级领导干部以法治和思维的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各级领导干部运用好这些现有的法律制度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的法治思维:一是合法性思维。也就是任何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政措施的采取和重大决策的作出都要合呼法律制度,要有基本法律制度的支撑。二是程序思维。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和法定的权限下运行。三是权利义务思维。以权利义务作为设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公民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的准则,把老百姓应该有的生态权益一定要维护好,保护好。四是公平正义的思维。政府公权力要追求维护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把生态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体现到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执法当中,让民众体会到政府执法的公平,让社会感觉到生态文明建设有了体现公平正义的法治的正能量。各级领导干部要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生态权益的诉求,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以法治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也当然包括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以法治化理念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先进国家的成功的作法,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法治化的道路是大势所趋,历史潮流,也是自然规律。今后通过完善生态文明的法治体系来提升生态文明的治理能力,通过走法治化道路让法治阳光照亮人们追求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梦想。

二、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土空间开发的规划法律制度不完善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虽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但由于缺失完善的国土空间开发的规划法律制度,从而使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没有很好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由于一切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执政理念长期左右着各级领导思维,造成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够优化,因而必须按照十的精神,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之上,所以规划法治的不健全成为影响优化国土开发空间的重要因素。

(二)全面节约利用资源的法治机制不健全

党的十报告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虽然我国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但是如何把法律的精神真正落实,必须要求政府对节约能源的法治理念的深刻理解,要有对法律的严格执行,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法律来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三)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执法不严格

党的十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这些要求都不同程度在体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法律制度当中,但在具体执法当中,由于政府过多地考虑了企业的困难,以及长期偏重于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的理念,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执法明显不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恶化了生态系统,从而也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降低了法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的依法防治。

(四)综合性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

受自然规律支配,资源开发利用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征,这必然要求有综合性的资源保护法对其加以调整。宪法中虽有多个条文规定了自然资源保护,但过于原则、空洞《;环境保护法》在体例上将自然资源保护规定为环境保护的两大内容之一,但并没有明确规定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再加上《环境保护法》并非宪法所规定意义上的“基本法律”,不能适用资源综合性保护的要求;现已颁布的各种资源法则强调了各种具体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缺乏对资源整体性和综合性开发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必须建立健全综合性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完善的法治体系。

三、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思考

(一)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法律制度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存在着多个部门分别管理,实际上自然资源之间是一个有极联系的生态系统,这种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对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从而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二)建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建立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二是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依法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三是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四是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各级领导对生态环境切实重视,从而保障生态环境切实纳入到自己从政过程,作为地方的重点工作来的长远谋划,科学推进。既然是红线就是法律的高压线,是不允许触碰的,无论是什么人只要碰了这个红线就要付出残重的代价,生态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生存问题,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事情绝不允许,这是法律的红线,任何人都无权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生态法治的权威,从而切实保护我们有限的自然资源。

(三)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