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实验教学

当下,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尚处于不断探索改革的时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教师过分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导致学生失去了对物理实验的热爱,且对于物理学科其他知识的学习也缺乏主动性;外加在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习惯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此做法不仅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需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通过不断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及时转变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师需尽快转变常规的教学方式,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措施,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前,教师可适时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将课题自然引出,确保教学方式的针对性,让学生了解物理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即物质的三态主要是指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表现?在学习《光现象》内容前,可以提出:人眼看不见的光有哪些?筷子斜插入水中,为什么看起来就像断了一样?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在学习《物体的物理性质》这一课前,提出:为什么固体的铁比融化时铁的密度要大?为什么汽化后密度更小?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以及实验,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积极寻求出问题的答案,进而保障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此教学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创新精神。

二、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的工具,加强实验教学演示的效果

为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力,并加深其学习印象,教师常常会在物理实验前进行实验演示,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学生对课堂物理知识有效运用,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极为有利。若实验设备不齐全或在实验中出现反应过快或过慢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及问题的发现不利。为使这种情况得以改善,教师可以辅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使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更加详细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一内容时,由于呈现出升华(干冰升华、灯泡钨丝变细、卫生球变小)以及凝华(霜的形成、雾凇、冬天玻璃窗外的冰窗花)现象等实验较为麻烦,且反应过慢,耗时较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凝华与升华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固态物质不经液态变化便直接转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以及物质由气态不经液态便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在学习《力与运动》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使学生深刻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可将实验仪器小车作为对象,在其两端挂上细绳,跨过滑轮,其下端分别吊一挂钩,可加钩码,展开

实验。

三、鼓励学生总结实验经验,通过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开设实验的关键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经过不断实验学习后,能熟练掌握知识,并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后期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电阻实验时,为使误差减小,可通过“替代法”进行分析,并对实验方式进行设计,而对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摩擦力”的分析,可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的过程同样是学习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对物理的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并总结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形成系统化、全面性的知识网络,使学生能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效解决;此外,对于物理实验的总结还可以创新物理实验教学,使课堂的教学更具高效性。

总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实验辅助设备、不断引导学生总结物理实验经验,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了解以及自主思考,勇于提出疑问,深入了解物理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一、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学习所有的学科都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的过程就如同搭积木,要想把积木搭得又高又稳,就必须打好下面的基础,确保基础的稳固[1]。所以,要想把高中化学真正掌握好,就必须确保基础知识的牢固,一定不能记错相关知识点。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就是化学的理论、基本概念,其科学性和严密性十分强,我们只需要把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抓住进行理解记忆就可以了。例如,可以细分化学概念,在记忆时将各部分关系理清楚,比如,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两种元素和化合物三部分。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固定的?r间检测自己的记忆成果,特别是针对化学基础较为薄弱的一些同学。我们可以立足于课堂上所了解的自身学习情况,和自身的化学成绩相结合,和化学成绩好的同学一组,实现优势互补,利用课余时间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抽背知识点,将化学知识点把握好。同时,可以对手中练习资料中的基础概述部分予以充分利用,自己归纳和总结知识点或记忆和背诵练习册上已经列出的基础知识归纳,只有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我们才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

二、认真把握课堂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要想使课堂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在学习中必须要集中注意力。由于化学相似于其他科目,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只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掌握到哪个知识点就会致使不能清晰全面地掌握到整个章节,这样自然也就难以将化学的学习成绩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堂时间充分把握住,将课堂利用率有效提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仔细琢磨教师说的每一个细点,这势必就可以把化学的成绩提高。以“双氧水分解实验”为例,受到高锰酸钾催化剂的影响,双氧水分解成氧气和水。那么这到底是在双氧水中加入高猛酸酸钾,还是在高猛酸钾中加入双氧水呢?若是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马上就能知道应是在双氧水中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这样才可以把双氧水催化成氧气和水。公式为。

三、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在化学的学习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对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在分离和提纯物质时,通常都要借助实验的手段对其进行验证,或通过探究把结论得出,所以要把化学学好并对实验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认真操作、勇敢投身于实验之中。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也就是程序合理、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将实验的步骤、原理、要领和现象掌握到,在教材中所安排的实验是对我们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最佳机会,要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并认真操作。此方法借助对某一过程或某一事物中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从而有针对地把问题提出来,因为这些不同之处中通常有诸多问题存在,所以,在学习时要善于把不同之处抓住将问题找到。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装固体物质的时候,容器的口始终朝上,而《序言》中,装有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它的管口却是要稍稍向下倾斜的,其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对其中的内涵进行认真思考。

四、总结学习内容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高中化学知识点并不集中,这使我们的学习难度有所加大,同时也将我们的复习难度加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有条理地总结学习内容,同时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我们会和形式多样的化学实验相接触,在把化学实验完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立足于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理论和实践,那么我们还应该总结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的步骤。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不用总结全部的知识点和详细内容,这样既会让我们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同时效果也十分不理想。其实,我们应简单明了的进行总结,对课堂上的知识概要予以总结就可以了。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1

  一、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 “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易见,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二、“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通过亲自实践, 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 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学生实验是物理考查的重点, 不管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方试, 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验操作考试。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对此, 笔者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

  1、 注意力分散。在教师讲时, 学生只管自己边看边玩。导致一些学生在十分基本的知识点上也要发生错误。2、 仪器无端损坏。在教师介绍实验原理时主要是因为教师只利用静态的示意图及板书, 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有不少学生在自已摆弄仪器, 导致实验器材无端损坏。3、热闹而无序。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及积极参与是在“仪器安装及调节”“操作并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及处理”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 但实验效果较差, 这是由于前面几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 导致学生的操作无序。

  针对以上问题, 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 1) 变视听信息相互干扰为协调一致 , 笔者认为在开始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可以用视频展示台将实验器材放大, 这样学生既可

  以看到清晰的仪器, 又可以听教师讲解。在实验原理讲解时,力求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学效率大大提高。(2) 用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 学生的动作技能是比较缺乏的, 由于教师不熟悉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的缘故。有的教师把动作技能的学习等同于知识的学习, 认为我己经把它讲清楚了, 你们也就会了。有的教师由于自己已经掌握了动作技能, 而认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很简单。其实既使是比较简单的骑车、游泳等动作技能, 哪个人是一学就会的呢? 只有通过教师很好的示范作用, ( 示范的可见性非常重要)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率才会大大提高, 教学效果及教学的吸引力大大提高。

  三、 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之后, 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而对知识更进一步的领会和掌握, 探究实验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实验探究教学。

  1、科学选取探究性实验的课题

  探究性实验的选题要切合 《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准、新、奇。准──即准确, 科学合理。新──即新颖, 别致, 有趣。奇──即想象丰富, 思维创新。因此选题应注重科学性、需要性、趣味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

  2、认真地组织好探究性实验的活动

  首先探究性实验的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 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 积极主动参与, 并经过认真的观察, 实践,思考, 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 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其次活动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 勇于提问, 大胆实践, 可采取不同的方法, 不同的形式, 不同的思路, 不同的步骤来进行研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协作精神, 要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 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 不宜对学生制定统一的要求, 规定相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器材, 选择自已的实验方法, 设计好实验的步骤, 制作好实验的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相互协作地进行自主探究, 实验验证, 并得出结论。

  总之, 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的教法学法各有不同, 功效不同, 但他们之间有必然联系。实验教学是中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实验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2

  20XX学年,我们学校初三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取得了优秀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

  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②。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③。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今年化学试题中的科学探究内容试题,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20XX学年初三化学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3   

  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传授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内容。

  一、提高业务技能

  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扣紧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加强同学科老师交流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学科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三、作业及时批改,对于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将学生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面对面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

1.高中化学的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考点较多,需要记忆的规律、结论、方程式较多,属于理科中的文科。因此,要学好化学注重做实验、在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记录及其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研究问题,同时,平时学习中要强化记忆,注意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概念的实质以及概念的应用范围。

2.高效学习高中化学方法

2.1 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 ,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教材,归纳含义; “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 “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 “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做好预习,就是要抢在时间的前面,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预习抓得扎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2 在实验中学会观察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实验中,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二是反应条件;三是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四是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五是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

(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

(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然后得出反应结论。

2.3 在动手实验中多思考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高中化学试题经常性的会出现一些实验题,如果对实验非常陌生,没有动手做过,知识点很难掌握与巩固。“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因此,在实验学习中,要亲自动手,大胆实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要对教材出现的实验逐一的大胆实践,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熟悉,学习实验步骤,达到成倍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在实验基础上,善于思考,多去联想其他的实验,把思维面拓宽,从实验现象中看本质。例如,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 要通过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安全、实验评价等,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学会准确、简练、全面地表述实验现象、结果、过程以及结论,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4 善于记忆

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因此,学好化学必须善于记忆。一是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二是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要深刻理解,自然识记;要归纳口诀,有利识记;要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要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2.5 记好笔记与练习

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通过应用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

2.6 善于总结与复习

首先,要及时总结。做到每课总结,每周总结,每单元总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总结单元重要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现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鉴别等(如元素化合物各单元的学习)。自行推导相关计算公式,推导相关变化规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学习)。通过自行推导,对重点、主干知识体系将有深刻认识,会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知识;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此,一定要重视课后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结语

总之,学生学习化学,是以实验、实物直观为基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多加动手推演、计算、写结构式、写化学方程式,多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加深印象,在学的过程中,总结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本着重基础重应用的原则进行全面学习,就一定能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1]杨爱民.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08(09)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改 课堂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条件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一般来说,一堂高效率的课必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要高,课前所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要高。其次,每个学生在课堂的每个时间段都能紧跟老师的步伐,积极配合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自行其是。最后,一节课自始至终学生必须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而不是满堂灌,被动配合。那么,具体如何操作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现结合平时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一点体会。

1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指导学生预习,准备实验用具,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备课等。

1.1 加强备课等准备工作

备课包括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书写教案、板书设计等几个环节。设计教学内容是指教师认真阅读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分析学情后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要认真准备课件。书写教案是指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过程书写下来,以便理清思路、加深记忆,并能随时查阅。板书设计是指根据黑板的大小,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提纲的形式书写出来,它也是本节课老师的教学思路。板书设计要突出条理性、概括性、美观性,它反映了教学过程,并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总之,通过认真备课力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设计的教学案要符合班级的实际,不要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1.2 加强实验课的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意义重大。要尽可能利用课本上已有的实验辅助教学,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要认真准备, 课本上的分组实验要尽量开齐。

1.3 严格要求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如何预习

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前预警听课中的“拦路虎”,即对课文中学生不懂的地方起到预警的作用,使学生上课听这部分内容时格外用心,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预习时间一般放在每天下午放学前,或晚自习时间,也可以在一节课的课前进行。预习的方法是:阅读整堂课内容,如果遇到读不懂的地方,通过查阅教材相关内容、通过思考去尝试着解决问题。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就用笔标出来,以便老师讲课时特别注意听讲,提高听课效率。我们平常所说的预习指的是课前预习,能做到章预习的同学比较少,能对整本书预习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

2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包括合理分配老师讲课的时间、学生练习的时间、课堂提问、演板的时间。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多把时间留给学生,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传统的课堂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满堂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懈怠等不良情绪。所以,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时为学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努力变讲堂为学堂。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必须包括学生预习、教师的提问、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等几个基本环节。每节课老师讲课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学生当主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有两种课堂时间分配模式供大家参考:(1)学生预习、讨论10分钟,课堂提问10分钟,老师讲课10分钟,学生练习10分钟,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5分钟;(2)老师发学案、学生完成学案15分钟,学案提问、讲解15分钟,学生课堂练习练习15分钟。在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要多学勤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和时间,以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合理分配和利用课堂时间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按时上下课,尤其不要拖堂。老师经常拖堂会使学生不能按时休息、劳逸结合,影响下一节课的听课效果。所以,我们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

3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主要以课件的形式进入课堂,它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冲击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此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使课堂妙趣横生,丰富优美的图片、悦耳动听的音乐、惊险刺激的场面都可以在多媒体上实现,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和信息量,完成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化学实验如产生氯气、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的实验,金属钠钾铷等与水反应剧烈且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一些与爆炸有关的实验,还有一些反应较慢的实验等。让学生观看这些实验的视频,同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节省老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使老师能够集中精力,把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4 强化课堂管理,确保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对于普通高中来说,生源素质普遍较差、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有厌学情绪,有些学生是迫于家长压力才来到高中学习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上课说话、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乱堂现象。所以,课堂上要保证全体学生步调一致,全程、高效参与课堂学习,必须有激励、管理、监督以及约束的机制,这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容易获取学生的支持与配合,除此之外老师要经常给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如能配合家长做工作效果更好。要认真备课,把课讲得浅显易懂、妙趣横生。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发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严格监管、严肃批评,课下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寻找问题的症结,对屡教不改者要给予纪律处分。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要经常给程度差的学生补课,使它们能够跟得上、听得懂、学得会。

5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法好,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当然学习方法上也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如建立一本错题集,将自己平时学习中经常做错的题目搜集在错题本上、加以研究,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它也是众多高考状元总结出的共同的学习方法。很多同学都存在同一道题一错再错的情况,所以建立“错题集”非常必要。还有一种学习方法,对学习程度不太好的同学,笔者认为非常有效:那就是把课本上的题全部做一遍,以做题带动看书。在做题的过程中,有一些题不会做,不要紧,书上都有答案,知识点都在书上;有的题和前面的知识有联系,需要翻看前面的书本内容。这时你看书是带着问题去看书,这可以使你看书时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精力集中,而不会漫无目的,逐渐懈怠。就这样, 每解决一道题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渐渐地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就会培养起来。有的同学喜欢在做题之前先把书看一遍,看懂以后再去做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看书时针对性不强,看了半天印象不深,兴味索然,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教师要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独立的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习课一般不提倡老师讲课,最好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消化当天的学习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探究的能力。

6 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和巩固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练习的形式有两种: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听课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练习的选择应与教材紧密结合,且突出基础、重点、紧扣课本。要注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课外作业是一个巩固课本知识的过程,它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强化。所以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精心设计、选择那些考查课本知识点多、有代表性、难度适中的习题,坚决杜绝习题中的“偏”、“难”、“怪”,避免重复作业。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作业,对完成作业情况不好的学生,要寻找原因,对症处理。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集体性的错误要公开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7 注重自我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进行效果评估、提升、剔除、保留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下转第129页)(上接第87页)论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总结,扬长避短。要写好课后反思、章节后记、学期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的自我反思是学生不断的监督、评价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行为,以便学生能随时修正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方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经常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学生的反思要形成文字,要有改进的措施。老师要收上来,认真阅读、分析、总结、点评,认真批改后发给学生。

总之,只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巧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课堂管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时完成课堂和课后练习,经常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