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经济决策方法

工程管理经济决策方法

工程管理经济决策方法

工程管理经济决策方法范文第1篇

1.企业在经济管理的科学决策

在企业制定经济管理决策的过程中,一般遵循的是民主集中制与集体领导制原则,对于比较重大的决策,应该汲取大多数员工的意见,民主地去集思广益,把民主化也作为科学决策中的一项侧重点,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民意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科学决策。避免了企业经济管理中缺乏民主性与科学性的决策,使得企业决策向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的科学决策对企业开展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为了企业更好地开展企业活动,企业就应该遵循这三个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决策,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在经济管理的科学决策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且还应该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科学决策的时候,应该多预备几份预选方案,对每一份方案都应该进行仔细的斟酌,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分析每一份方案的利与弊或者是合理性与局限性,这样就可以达到择优录取的目的,使得企业做出的经济管理的决策更加科学。除此之外,企业在经济管理决策的过程中不应该单凭经验来确定决策方案,还应该采用数学的测量方法与数量分析法,检验原方案的科学性,使得做出的决策更加的科学化与精确化。或者是通过一些典型的实验法来对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做出的决策进行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进行总结,为做出最科学的经济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前提。这样,企业在经济管理决策中就能够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能够系统地、全面地指导企业开展企业活动。

2.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范围

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范围包括战略成本管理、合同管理以及法律制度。第一,战略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自身价值的管理。现代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战略成本思想,这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企业如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之下,在战略成本上取得一定的优势,这样会使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而且还能够突出企业的自身价值。企业要做好战略成本管理,首先就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而且还要严格的落实资金的定额,从而有效的控制资金的规模与额度,这样促进企业在做出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时候,能够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利用,从而进一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正常的运行。第二,合同管理。企业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在制定合同管理的决策的时候,首先就应该明确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合同作为经济管理的核心部分,处理好合同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了解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能够把合同管理真正的落实到位。除此之外,在合同管理方面,由于企业的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企业在合同管理管理方面就应该健全经济合同管理的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合同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对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促进企业合同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发展。第三,法律制度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法律法规是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则。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当中,一些行为是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的。企业在日常的运转过程当中,要求员工服从这种规则,并且要遵守这种法律法规,从而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自我管理做起。只有这样不断地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才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从而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指导与引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人才管理

1.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性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中坚力量。人是企业的灵魂,人才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而且符合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需要,使得现代企业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与时展的趋势。从目前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企业如何合理、科学的配置和使用人才,进行科学的人才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各大企业的首要任务。因为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中人才竞争最为激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人才方面占据优势,在企业管理中就应该特别注重人才管理。而且领导人也应该明确的认识到企业人才管理对企业的作用以及未来企业发展的意义。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才是现代企业最为需要的资源。如果企业能够提高人才管理的质量,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时代前瞻性与较远的目光,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再者说,人才管理的质量和人才管理的水平提高,有利于改变或者是革新旧的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引进先进的技术,创新思想观念,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来管理企业,使得企业逐步与现代化接轨,与国际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使企业永远的充满活力,动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因此说企业的人才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2.人才管理中的人才配置

人才配置是企业人才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人才配置最通俗的意思就是将人才放在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去。因为人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法等的不同,有的人适合干推销的工作,而有人适合干坐班的工作,如果各个职位都得到了人员的合理配置,并且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就会大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效益与价值。反之,人员配置不合理,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会影响到员工的情绪与生活质量,使得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就应该对企业的各个职位进行预估,正常的为企业的各部门补充人员,其作用是使得员工明确的了解到自己的岗位职责。其次还应该需要具有开设新的业务的准备,招聘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员工。在这些岗位上逐步培养员工的潜力,为以后适应或者是从事公司其他的空缺职位做准备。只有这样才会做好企业的人才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人才管理水平。

三、企业经济管理决策与人才管理之间的关联

1.人才管理对企业经济管理决策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企业经济管理决策与人才管理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首先表现在人才管理对企业经济管理决策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的人才管理的质量比较高,人才管理的水平也比较好,那么企业在经济管理决策中就会占据很大的优势,会有许多人才为企业的人才管理决策出谋划策,并且可以提出许多科学的、与时展相适应的、合理的决策,避免了企业决策错误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反之一个企业的人才管理的指令和水平不高,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就会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甚至会限制或者是阻碍企业做出科学、符合实际的经济管理决策。因为,企业的人才管理质量不高会使得企业的高层领导班子和决策班子的人员配置不好,人员素质低下,不能够创新管理,无法做出与时俱进的决策。因此说,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促进企业的发展,并且提高企业经济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人才管理的重视。

2.企业经济管理决策有赖于人才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决策与人才管理之间的关联其次还表现在企业经济管理决策有赖于人才管理。企业的人才管理质量和水平提高,人员的素质也会逐步的提高,企业的员工在不断地管理过程中,接受新思想以及新观念也就比较容易,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制定出的决策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就会比较顺利。再者企业经济管理决策也是需要有思想与有新的创新理念的人员来进行决策,人才管理会为企业的决策班子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从而使得做出的经济管理决策更加的科学与合理。因此说,企业经济管理决策有赖于人才管理。

四、结语

工程管理经济决策方法范文第2篇

企业投资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投资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在投资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投资管理体制方面看,实现了分级决策,企业获得了一定的投资决策自;从投资决策和管理方法上看,实现了分级决策,企业获得了一定的投资决策自;从投资决策和管理方法上看,在项目决策阶段推行咨询评估制度,在投资管理工作中推行了项目经理(法人)责任制,在物资采购与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选择上推行了招投标制,在施工过程的管理上推行了工程监理制度。

(二)现阶段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认识水平有待提高。一些经营管理者效益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在投资中存在着重投入轻产出、重外延轻内涵的倾向。

2.投资管理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约束机制也尚未真正落实。一是由于没有严格有效的投资约束机制;二是虽然已经普遍建立了项目经理(法人)责任制,但由于项目的责、权、利不落实,项目投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决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仍非常严重。

3.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方法比较粗放。当前企业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基本上是利用行业的平均水平作为指导企业进行计划安排或投资管理的基本依据,这种方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的要求。

4.基本建设程序尚未得到严格的执行。体现在没有根据投资运动的规律对投资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系统的严格管理,定项目,排计划时主观随意性仍比较大,逾越基本建设程序的事还时有发生。

5.投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十分薄弱。一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研究工作比较薄弱;二是项目前期工作受多种因素影响深度不够,质量不高;三是定额、标准、经济评价的基准参数等还不完善;四是投资管理的制度、办法还不完备。

企业投资管理应坚持的几项基本原则

1.投资决策必须符合国家和本行业的发展规划、计划和要求,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

2.投资决策必须坚持科学化、民主化的原则。

3.投资决策与投产管理工作必须严格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的原则。

4.投资决策必须坚持以少投入、多产出,努力提高投资效益为原则。

5.投资项目决策要坚持有市场、有效益、有资本金、有竞争力的“四有”原则。

6.企业在投资管理上要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

企业提高投资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

针对当前企业投资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投资管理人员,特别是投资决策人员,要切实加强对市场经济理论,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牢固树立起投资效益、投资回报、市场竞争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

2.改革企业内部现行的投资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对企业内部单位采取模拟“法人”方式运行。变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上交资产占用费;对新建项目实行项目经理(法人)责任制,实行项目投资效益的风险抵押,项目决策者、项目经理对投资全过程负责,项目决策和投资管理任务完成情况的好坏直接与项目决策者、项目经理、本单位职工的切身经济利益挂钩。

3.改进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方法,改进投资决策和投资计划安排方法,建立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项目咨询评估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投资项目管理方法体系,提高投资效益。

4.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在规划阶段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确定好中长期发展计划,并依此为基础开展重大项目投资专题研究并编制投资项目滚动计划,指导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和投资项目的确定。

工程管理经济决策方法范文第3篇

一、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

作为一名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一个内部控制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到的内部管理机制一般包括: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工作分配、重要工作审核把关、工作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业绩考核评价以及行政问责制度执行、奖惩激励措施等几方面。

二、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要素

1、审计主体

包括提出审计主体(审计的授权人或委托人)和实施的审计主体(实际执行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2、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

审计客体是指接受审计的经济责任承担者和履行者,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客体的经济责任,包括审计客体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而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3、审计范围

一般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担任被审计职务的整个任期或某段任职期间。

4、组织方式

领导干部任职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按计划进行,每年年底,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需要,以书面形式向内部审计部门提出审计委托书,提出下一年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建议。

三、具体事项审计实施范围内容及方法和步骤

(一)贯彻执行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审计

范围内容

包括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法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系统内上级单位的重要决策和领导批示;执行部门有关经济规章制度和决策部署情况审计。

方法和步骤

1、收集关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以及职责履行情况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对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中心工作做到充分了解。

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行业的情况,被审计单位适用的相关经济法规,被审计干部任职期间党和国家对该行业系统的具体方针政策适用会计制度。

3、了解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总体工作思路,调阅领导干部任职间的事业发展规划、经济规章制度、被审计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思路、工作总结、年度业务统计资料、个人述职述廉报告,党组(党支部)会议纪要、办公会议纪要,检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被审计单位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情况。

4、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机构设置及运转情况。约请被审计单位党委(党支部)、办公室、人事等重要机构负责人,可采取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

5、走访或咨询有关部门。

(二)重要经济决策制定和执行情况审计

范围内容

包括决策调研、咨询论证、征求意见、决策合法性、会议决定、决策纠错以及决策责任追究机制。

方法和步骤

1、检查决策机制的建立健全情况。

2、检要经济决策依据的合法合规性。

3、检要经济决策程序的规范性。

一般包括重要预算分配管理决策执行情况审计、重要基本建设项目决策执行情况的审计、重要对外投资项目决策执行情况审计、重要国有资产处置决策执行情况审计。

(三)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

方法和步骤

1、检查预算编制与批复

2、检查预算执行

具体检查包括基本支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控制,涉及政府采购范畴的事项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涉及资产管理必须由资产管理部门实施相应的管理和控制。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应遵循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分轻重缓急排序后,视当年财力状况择优进行安排。

3、检查非税收入管理

具体检查包括立项审批、收费许可证和票据管理、收入征缴。

4、国有资产管理

具体检查包括固定资产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对外投资管理、无形资产管理,涉及国有资产处置是否履行报批、公开拍卖等相关法律规定程序。

5、政府采购

具体审计包括以下内容:

(1)预算编报

审查部门政府采购预算是否按照预算法和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编制;审查是否存在已列入支出预算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未按规定编报政府采购预算;审查有无在年中因追加预算、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调整等原因需要补报政府采购项目。

(2)计划编制

与政府采购预算相比较审查是否存在未按照规定编制政府采购计划,未及时将采购计划报送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等问题;审查是否存在随意变更采购计划和计划外私自采购的行为。

(3)组织实施

审查是否存在将应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进行的采购化整为零,或以各种非正当理由转为部门集中采购或部门分散采购的问题;对于单位自行采购的项目,是否符合自行采购标准,采购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审查采购方式的确定是否合规,有无将应公开招标采购的项目化整为零,审查招标程序的适当性。

(4)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四)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效益性审计

1、基本支出效益性审计

(1)人员支出的绩效审计

根据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情况,审查部门的定员定额标准是否合理,有无超编、空编和人头费膨胀的现象;审查被审计单位人员与机构职能是否配比,是否存在超员、冗员、人浮于事的现象;审查被审计单位关于工资、人员配备等的规定,职业准则、技术规范是否恰当。

(2)公用支出的绩效审计

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最经济地利用资源,包括是否遵循了有关财政法律法规,是否采用适当的管理程序,是否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办公用品的采购是否货比三家有无追求高标准和铺张浪费现象。

(3)项目支出效益性审计

项目立项背景和过程的检查

审查项目立项是否经过科学的决策程序,是否经过充分的论证,是否与国家方针政策、预算资金支持的范围和方向相符合等。

项目申报和批复程序的检查

审查项目实施单位是否按规定程序和要求报送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支出预算等;是否对立项依据的充分性、项目目标的合理性、组织实施能力与条件、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风险等事项进行评审。

项目的实施情况检查

工程管理经济决策方法范文第4篇

一、 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工作内容及重点检查项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项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组织治理结构的完善,如何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已迫在眉睫。内部审计在企业具有内部控制、内部管理、内部制约的职能,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项主要业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说,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具体包括企业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企业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干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所在企业或部门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进行审计评价。

其中,遵守法律法规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等是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检查内容。主要审查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干部任职期间,企业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是否建立健全,经济决策方案是否得到良好的执行以及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决策目标要求等内容,以明确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干部在重大经济决策中应负的责任。

(二)中央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主要范围规定

中央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范围有明确规定。“重大决策”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规定的应当由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经理班子、职工代表大会和党委(党组)决定的事项。主要包括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重要决定的重大措施,企业发展战略、破产、改制、兼并重组、资产调整、产权转让、对外投资、利益调配、机构调整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企业党的建设和安全稳定的重大决策,以及其他重大决策事项。

“重要人事任免事项”是指国有企业直接管理的领导人员以及其他经营管理人员的职务调整事项。主要包括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和下属企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聘用、解除聘用和后备人选的确定,向控股和参股企业委派股东代表,推荐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经理、财务负责人,以及其他重要人事任免事项。

“重大项目安排事项”是指对企业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以及生产装备、技术状况等产生重要影响的项目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年度投资计划,融资、担保项目,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业务,重要设备和技术引进,采购大宗物资和购买服务,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项目安排事项。

“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是指超过由企业或者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所规定的企业领导人员有权调动、使用的资金限额的资金调动和使用。主要包括年度预算内大额度资金调动和使用,超预算的资金调动和使用,对外大额捐赠、赞助,以及其他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

二、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一)“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并未在国有企业中全面推开和有效施行

虽然,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中明确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执行情况应作为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事项,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出台《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对此进行了规范。

但现实是,不少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并未开展“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或者部分企业虽然开展了此项工作,但绝大部分都仅停留在审查企业是否制定决策制度的层面。而对于制定的决策制度、决策机制、决策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能真正有效避免未经决策机构集体讨论就由企业内部管理干部个人或少数人决策等方面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还远远不够,“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还未真正显现出来。

(二)“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缺少科学的工作方法指引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指出,“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包括重大经济决策是否存在重大风险,决策方案中有无预防和控制风险转化为损失的应对措施,决策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决策目标要求,是否给企业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等内容。

但在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如何正确评价重大经济决策是否存在重大风险,决策方案中预防和控制风险转化为损失的应对措施是否有效可行等缺少科学的,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法和工作标准。容易造成内部审计人员被表面现象蒙蔽,审计评价缺乏科学性,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能满足“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审计要求

“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审计是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覆盖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人、财、物”关键管理环节,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审计、会计等业务能力,更需要能深刻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定,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主要环节,了解经济、金融、税收等知识。最重要的是对于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情形,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能综合运用广泛知识的能力,具备识别重大偏差的能力,以及开展必要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都只具有财务会计、审计专业知识背景,再加上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通常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不能真正满足“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

三、有效实施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管理办法

虽然,国家相关规定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范围等有了统一规定,但由于每个企业无论是经营规模、组织架构,还是经营模式都各有不同。为此,可考虑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订切实可行的“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管理办法,必要时可通过制定“决策流程图”的方式。既让企业在具体决策时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又让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有俱以评价的基础。具体可包括几方面:

首先,应明确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范围,准确界定“三重一大”事项的标准。也就是说,何为本企业的重大措施、何为本企业的重要人事任免、何为对本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的项目、何为本企业的大额度资金应有明晰的标准。

其次,应制定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明确重大决策事项的提出、论证、审议、决定、公布、实施以及决策的主体、内容和形式等。特别是应对国有企业党委、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经理班子等决策机构的职责、权限作出界定;对重大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应明确评估机制如何建立和完善,以及在哪一个环节听取专家意见能更充分、更科学;对重要人事任免,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有效、完善的选人、用人、管人机制,具体到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方式来实现事先征求国有企业和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机构的纪检监察机构意见的目的;对研究决定企业改制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制定的重要规章制度,应明确采取什么形式来实现群众参与决策等。

再次,为保证决策会议的科学性、有效性,应对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会议作出明确规定。比如,决策事项的资料应于开会前多少时间送达参会人,最低参会人数,会议讨论的发言顺序,紧急会议召开方式以及会议记录、会议决定的形成与存档等。

再有,应对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作出后的报告事宜作出相应规定。包括具体向哪一级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告、如果参与决策的个人对集体决策有不同意见的处理办法等。

最后,应建立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回避制度、考核评价和后评估制度,逐步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三重一大”事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标准和办法

结合国家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调阅企业相关规章制度、会议纪录、请示报告、工作总结、法律文书等资料入手按“遵循性”审计业务流程实施内部审计。另外,实际工作中单靠内部审计人员其实是很难发现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是否真正的、严格的遵守国家及本企业所建立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因此,可以尝试通过发放制度执行情况“调查问卷表”、通过与企业参与决策成员的个别谈话、与企业关键经营岗位人员的调查取证、以及建立一条电话“热线”等多种形式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重点应主要围绕决策事项的全面性、决策内容的合规性、决策程序的民主性、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决策结果的有效性等五个方面。

决策事项的全面性,应重点通过审查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明确的“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范围,对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评价企业自已明确的事项范围是否全面、完整,是否符合该企业特点,是否有故意回避集体决策而“化整为零”拆散项目的情况;

决策内容的合规性,应重点通过审查企业制定的决策事项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在具体内容的确定上,是否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否能树立依法、诚信的经营理念,是否能树立大局意识将上级主管部门的发展战略落实到企业的实际决策中;

决策程序的民主性,应重点审查企业是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切实有效、科学合理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制定的基本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是否有影响决策程序民主的做法。例如:决策会议“一把手”首先发言定方向和基调,决策会变成布置任务的会议;未提前将决策事项提前告知所有参与决策的人员,会议上只能由“一把手”发言,其他人员盲从;决策事项不上会,采用个别征求意见的方式做出决策,其他人员往往不敢当面反对;个别决策回避持反对意见的领导班子成员等;

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应重点审大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是否进行决策前期的调研论证与综合评估,是否进行了专家咨询,是否做到一事一议,决策平台是否科学有效;

决策结果的有效性,应重点审查决策作出后,企业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履行了向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告的义务。是否按照集体决策结果,明确落实部门和责任人,认真组织实施。是否执行重大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的考核评价和后评估制度。对于决策失误是否严格执行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采取措施,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必须改变内部审计人员用人机制,打破内部审计人员只能从具有财务和审计专业背景的人员中产生的固有模式。可考虑选派一些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队伍,更新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

其次,应不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鼓励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际、国内专业资格考试。特别是应加强法律、信息技术、管理、经济学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学习。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辨别能力,逐步建立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队伍,以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工程管理经济决策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投资决策 造价 控制

一、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含义

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

项目投资决策是投资行动的准则,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设计的依据,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

二、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1)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

项目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作出科学的决断,以及在建设的前提下,优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估计和计算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项目决策失误,对不该建设的项目进行投资建设,或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错误,或者投资方案的确定不合理等。会直接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事先就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

(2)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

无论从造价管理系统环节看,还是从投资利用、投资控制方面看,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

建设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就是要合理选择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生产规模小,其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生产规模大,可能供大于求,造成产品积压,经济效益低。只有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才能保证工程投资的合理性,保证拟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

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订得是否合理。标准订得太高,会脱离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增加造价,浪费投资;建设标准订得过低,将会妨碍技术进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3)建设地区及地点的合理选择

建设地区地点的选择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设项目的命运,影响着项目投资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

(4)拟建项目设计方案的确定

拟建项目设计方案包括工艺流程的选择与主要设备的选用。工艺流程在必须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要求的同时,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最大限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卫生、生态平衡,节约基建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以谋求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包括项目投资总额、资金筹措和投资使用计划。准确全面地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是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任务。

四、决策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及措施

(一)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及合理确定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指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的估计。投资估算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其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是决定项目是否建设、银行是否贷款的依据。只有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才能真正做到宏观控制,而合理确定投资估算的前提是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的投资估算指标。决策科学化关键在于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决策责任制。因此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明确决策责任制、编制高质量的估算指标,是合理确定投资估算的关键。

(二)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主要指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中,采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内投入产出的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在允许条件下,使投资项目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

评价方法要反映未来时期的变动情况,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进行动态的价值判断。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

经济评价的根本要求,是对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通过效益计算,给出明确的数量概念,进行价值判断。应该强调,凡可量化的经济要素都应作出量的表述,也就是说,一切工艺技术方案、工程方案、环境方案的优劣,都应尽可能通过计算指标将隐含的经济价值揭示出来。

(3)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以预测分析为主

进行项目经济评价,既要以现有状况水平为基础,又要做有根据的预测。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对资金流入流出时间、数额进行常规预测的同时,还应对某些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性作出估算,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概率分析。

(4)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宏观效益分析为主

项目经济评价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当企业的财务评价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不可行时,应以国民经济评价的结论为主。

(5)全过程效益分析与建设期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全过程效益分析为主

经济评价是看项目整个计算期,包括建设阶段和生产经营阶段全过程经济效益的大小。不仅要看建设投资多少、工期长短、造价高低,而且对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也要重视。

结论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投资决策阶段影响造价的因素较多,因此对造价的控制应根据业主及项目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而不应该将造价控制孤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项目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进行最适合的投资决策。

参 考 文 献

[1] 杨增强,李雪槟.浅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山西:山西建筑,2009

[2] 李芳.工程设计阶段对造价控制的影响和控制措施[m].北京:中国集体经济.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