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

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

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

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第1篇

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区共有未成年儿童70367人,其中留守儿童24923人,占35.4%。芷江、通道两县留守儿童较多,分别占该县未成年儿童的44%和35.6%,而洪江区仅占19.1%。在三个县(区)的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30%,母亲外出打工的占20.6%,父母均在外打工的占39.7%,其他情况占9.7%。这些孩子长期不能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亲情关爱。加之他们大多以单亲和隔代监护为主,单亲监护的占51.6%,隔代监护的占42.6%,事实表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隔代监护大都软弱无力。然而,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习惯行为养成、文化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失父母的关爱,缺乏有力的监护,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心理障碍严重。多数农民工一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孩子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呵护和相伴,导致心理失衡,常引发诸多心理病症:有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不安、冷漠自闭、悲观消极等。我们在通道双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向留守儿童作调查。当谈及父母外出打工挣钱,他(她)们满腹伤感,来的10个学生,3个迷茫发呆,4个伤心流泪。在座的老师说,留守儿童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他们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亲情;又如双江镇杆梓村留守儿童吴祥兵,今年7岁,刚读小学一年级。早在2002年,祥兵才一岁零二个月,父母就去杭州打工,一连5年未回家。直到2007年春节,母亲才离杭返乡居家。至今,母子在家相处一年多了,但孩子仍然不肯叫妈妈;平阳乡平阳村学生黄跃文,今年13岁。父亲去世后,母亲去广东打工四年未回。弟妹三人由外公监护。每天放学后,黄跃文要做家务给弟妹弄吃的。忙完后,他总是手撑窗台,含泪朝南方远眺……;另据芷江对14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其中83.6%的人心理阴影重。

二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留守儿童大多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中缺文化的比例较高,学习辅导使不上劲。而孩子又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不少的儿童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为打工挣钱,学习缺乏热情,厌学、旷课、逃学、拖欠作业,学校成绩差的多数是留守儿童。如地处陇城的通道三中,今年在校学生389人,其中留守儿童260人,高达67%。据学校统计,全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约75人,其中留守儿童63人,占84%;另外,我们调查的菁芜洲中学和临口、下乡中心小学,情况都相似。各校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

三是道德行为走偏。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监护近乎空白,孩子们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从而导致行为偏差。他们在家顶撞祖辈,在校违规违纪,有的甚至迷恋网吧、电游室,染上说谎、吸烟、酗酒、打架等坏习气。如通道独坡九年一贯制学校,去年秋季开学后,有3个留儿童向老师请假回家取学习生活用品。第二天,3人假满未归,学校派老师四处寻人,发现他们在山上野炊作玩,险些引发山火,烧毁森林,成为“罪人”。在调查中,菁芜洲中心学校退休老校长陆初开,向我们介绍侄孙女陆居慧连骗“三老”的痛心事儿:年满13岁的陆居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她,今年就读菁芜洲中心小学五年级。3月初,她向爷爷谎称,说父亲没给零花钱,爷爷给了20元。接着,她又如法炮制,骗外公、伯爷给钱。陆校长叹气说:孩子要少许零用钱无可厚非,不诚实可不得了啊!

四是安全风险大。农村留守儿童经常处于无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芷江对留守儿童作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105人中,受不同程度侵害的达20.44%,不好回答的占8%。该县碧涌乡(镇)一个四岁的,遭受当地一个未成年男孩的奸淫。在外打工的妈妈得知女儿受到害,当即昏倒在地。芷江一中1名15岁的姚姓女学生,家住上坪乡八关口村。该生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爷爷。2007年10月的一个双休日,小姚从学校回到家里,当晚睡觉后,被邻村一个16岁的男孩闯进屋里QJ,并惨遭杀害。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各地带有普遍性、且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并日益凸显。因此,我们不能消极回避,只能主动应对,大胆创新,卓有成效地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

怎样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由点到面的调查,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各县(市、区)比较重视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注重针对性,对不同年龄、存在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了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做法。根据通道及其他县(市)前段的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创办“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摇篮——幼儿园。

溆浦从2003年起,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和小学现有教师,解决办园条件,全面启动农村幼儿园创建工作,吸纳更多的农村幼儿特别是留守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既盘活了教育资源,又服务了学生、家长和社会。溆浦的作法,在2006年的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推介。目前,该县农村幼儿园已发展到72所,在园幼儿12864人,占农村同龄幼儿总数54.99%

通道采取国家、部门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学前儿童教育。2006年以前,全县仅县城办有3所幼儿园(其中1所公办、2所民办),其余各乡镇尚属空白。2006年以来,为解决农村幼儿的教育管理问题,特别是改善留守幼儿的学习、生活条件,除县城和集镇社区又增办3所民办幼儿园外,县里的21个乡镇中心学校,相继办起了幼儿园。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办幼儿园25所,其中民办幼儿园5所,占总数的20%。入园幼儿2685人,其中农村留守幼儿达35%以上。这些幼儿的父母虽然外出务工,但孩子们在幼儿园受到了正规的学前教育,享受到应有的预防接种和其他医疗保健服务。如座落在县城的民办通道实验幼儿园创办于2004年,现有教职员工22人,入园幼儿保持300上下,留守儿童占1/2。为进一步发展幼儿教育,该园又于2007年秋季投入资金,维修睡床、桌椅、更新电视机、dvd,增添了小精灵隧道、蹦蹦床、大型冲气垫床、滑滑梯等设施,购置了一批桌面玩具,为幼儿活动增加趣味性和健身功能性。同时,还聘请园外优秀老师来园为幼儿授课。在幼儿园里,我们目睹孩子们个个文明礼貌、活泼可爱,满脸挂着健康快乐的笑容。几年来,该园越办越好,赢得了社会各方好评,荣获2007年度通道优秀民办幼儿园称号。

2、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重点吸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

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既是教育体制改革、调整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对“留守儿童”加强教育管理的有力措施。2006年以来,通道抓住学校布局调整的机会,先后在江口、下乡、木脚、县溪、溪口等5个乡镇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吸纳低龄“留守儿童”住校。5个乡镇共投入办学资金162.79万元,其中建设资金143万元,学生伙食补贴19.79万元。一年多的实践表明,这一作法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很管用,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如县溪镇中心小学从2007年下学期开始,学生住校寄宿向一、二年级延伸,实施低龄学生住校寄宿。全校寄宿生由原来的316人增加到436人,其中“留守儿童”199人,占45.6%。学校针对低龄儿童年幼、自理能力差的情况,专门制订了学习、生活、安全保障等管理制度。同时,采取调整内部员工的办法,安排了3名专职生活辅导老师,负责低龄儿童住宿管理工作。晚上就寝,轮流为孩子们值班监护。早晨起床,帮助或指导他们洗漱、整理内务。在学生食堂新增了5名餐饮服务人员,承担食堂采购、卫生,为低龄寄宿生上餐具、分发饭菜、收洗餐具等。对低龄寄宿生及其他住校寄宿生的人身安全保障,学校从加强安全教育这个根本抓起,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和防火防灾防毒防病教育,并筹集资金3万多元,将学校围墙加固加高,建了门卫,配了2名专职安全管理员,从周一到周五,对寄宿生实行封闭管理。特殊情况需要离校,经请假后凭ic卡在门卫口刷卡出入,控制学生随意外出,减少了安全隐患。此外,每到双休日有200多名寄宿学生回家、返校,往返要乘坐火车,学校精心监护。学生周五离校,老师护送进站上车,学生周日返校,老师进站接车。有序的管理,周到的服务,为全校学生,尤其是低龄留守儿童学生创造了安全、稳定、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们高兴地说:送孩子住校寄宿,读书有人教、吃住有人管、安全有人护,我们放得心!2008年春季开学,学校寄宿生由上学期的436人发展到510人,增加74名。

3、招募“家长助理”,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从通道看,“家长助理”的招募,主要在学校内部进行,让有条件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出任。2006年以来,全县通过学校招募“家长助理”1000多名。许多学校为留守儿童制作了成长档案,“家长助理”经常与“留守儿童”交流,随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解惑释疑,打开心结;“家长助理”对“留守儿童”定期或不定期家访,上门与监护人沟通,反馈孩子成长信息,帮助监护人共同作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可信,增强成长进步的自信;“家长助理”还对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帮助,如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青春期心理变化,关注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的性安全防范,妥善处理病痛、意外伤害等突况,让孩子们体会到“妈妈老师”、“爸爸老师”的亲子真情和“家”的归属感、安全感。双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在校学生898人,其中“留守儿童”27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1%。该校为其中的特困“留守儿童”招募了“家长助理”。年仅8岁的三一班男生杨秀敏家居离校20多华里的纯侗族寨子——罗武村。父母外出打工,靠爷爷奶奶监护。2007年秋季进入双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三年级读寄宿。小秀敏生活自理能力差,与老师、同学用汉语交流有困难。入校后,学习跟不上班,加之身体原因,晚上睡觉常尿床。学校招募杨艳娥老师出任杨秀敏的“家长助理”,杨老师尽职尽责,挤出时间为小秀敏辅导汉语拼音,帮他把日常生活用语中的侗话改成汉语;课后陪着他作作业,及时指点解难;到了雨季和寒冬,小秀敏常尿床,杨老师就为他烘垫单、洗衣裤;平日里,还要为小秀敏代管餐票、零花钱,督促他按时服药,治疗尿床毛病。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秀敏在杨老师的真情关爱和无私帮助下,学习已能跟上班,去年期末考试成绩有了提高。现在,身体状况也有好转,晚上尿床现象少了。目前,通道打算扩大招募范围,从身体好、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师及其他“五老”中招募“家长助理”,并对前段招募工作进行规范、完善。

4、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带教活动,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通道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以不同的方式,投入到扶助“留守儿童”的行列。一是县属机关单位动员了60多名青年志愿者,率先组建关爱“留守儿童”队伍,2007年7月在县城举行启动式,并招募64名“知心哥哥、知心姐姐”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交朋友、寻知音活动。当年11月,团县委组织近100名“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到独坡、牙屯堡等乡镇,走访看望“留守儿童”,同他们谈心交心,对其中的特困生还赠送1100余元慰问金,捐赠书籍500册,文体用品4套,受访“留守儿童”十分感动,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比亲哥亲姐还亲。二是县妇联、广电局联合在县电视台开办“同在一片蓝天下成长”节目专栏,反映“留守儿童”的心声,颂扬关爱“留守儿童”的事和人,营造全社会真情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三是县关工委发动“五老”以开展“十、百、千”老少交友结对活动作为平台,为“留守儿童”献爱心,解难题。如陇城镇关工委组织“五老”队伍250余人,与200多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根据帮扶对象的不同,有帮教的、帮学的、帮管的和帮困的。镇关工委委员、退休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卢云来,用自己省下的退休金为地处陇城的通道三中5名特困“留守儿童”一次性资助3600元,并与其中的初三学生吴春鹏结对交友,签订了长期资助协议,商定每学期资助200元,直到大学毕业。吴春鹏受助后,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读书用功,学习成绩变好,待人文明礼貌。通道三中关协会长、退休老校长龙幸福,为了“孙子”当“孙子”,三番五次向深圳多乐善慈善总会求援,筹集资金12000多元,资助以留守儿童为主的贫困学生。陇城250多名“五老”开展老少交友结对,都收到了好的效果。四是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如新星房地产公司老总刘金平,近两年共捐款3万余元,为2所小学修缮校舍,扶持“留守儿童”读书。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市许多地方,一些县(市、区)基层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行动,伸出援手,真情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关爱行动还是比较零散,整体力度较弱,教育管理仍然滞后,与中央、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是关键。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整体推进的力度。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07]15号文件精神,把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尽快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专门工作班子,由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相关组织、宣传、教育、农办、公安、财政、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党委、政府相关副秘书长或办公室相关副主任为专门工作班子日常工作协调人。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会议要求认真作好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07]15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和目标。如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作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其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要在农村中小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教师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认真落实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及寄宿优先等各项制度。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管领导,安排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目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提高效能,形成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建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为考核基层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估办法和奖惩问责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2、立足市情,明确和落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我市一些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单位)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对策措施。如开办幼儿园,吸纳更多的留守儿童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招募“家长助理”,为留守儿童弥补亲情,增添家的温暖;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等。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策符合市情,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另外,还有外地市、县在中小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疏导及发挥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建立校外活动阵地,克服假期留守儿童教育空档现象等措施也行之有效。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这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纳入政府行为,通过印发文件、召开座谈会或现场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加以肯定。同时,就相关对策措施订出实施规划,限期完成工作目标,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统揽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进一步改善条件,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适当加大财力投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好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当前,要大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住宿条件,积极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留守儿童寄宿规模。据市教育部门初步规划,全市需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64所,现已建成211所,计划今年再建53所,明年、后年各建50所。从通道5个乡镇中心小学实施的结果看,平均每个乡镇32万余元。如按通道的投入概算今后三年内,全市每年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需增加投入1600万元;另外,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建设资金和职能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给予支持;还有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专职教师培训需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等。这些需要增加的投入,主要靠公共财政解决。我们建议省、市、县(市、区)按一定比例分级筹措。其次,可通过社会化运作,进一步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基金”,做大可用财力。再次,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出资直接参与扶贫助学,兴办留守儿童托幼服务机构、校外活动阵地等,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二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今后,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扩大,幼儿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入校入园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幼儿园保育员人手不够;中小学需要新配心理辅导老师,其中寄宿制学校还需新配生活辅导教师、增加食堂餐饮服务人员等。因此,请求市里在教育系统内部挖掘人员潜力的基础上,对乡镇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按在校在园师生比例核编,适当增加相关岗位人员编制,确保作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第2篇

一、对县域内农村学龄前“留守与半留守”幼儿的认知与理解

1.对学龄前留守幼儿概念的理解

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正在朝低幼化发展,留守结构正在向复杂化、多元化纵深。

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而导致“亲子分离”,最终留在家中(主要在农村),脱离了父母监管的6岁以下幼儿群体均属学龄前留守儿童。因为年纪小,成为最无助的一个弱势群体。

2.“留守与半留守”幼儿的分类

6岁以下学龄前留守幼儿大致分为三类:

(1)完全留守:父母双方长期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其监护责任完全转移给他人,父母全部缺位。

(2)半留守:父母一方长期外出的留守儿童。双方教育的整体性被分割,导致孩子疏远一方父母亲。

(3)假性留守:即明明跟父母住在一起,但父母早出晚归,关注、交流、陪伴少,连晚上陪睡也甩给了老人,成了真正的“假性留守儿童”。这类孩子往往过早地接触社会,很容易误入低俗文化圈子。

不管是哪种留守,他们都缺乏亲情,缺乏爱和陪伴,有的只是一颗没有安全感的内心。

二、生存教养健康状况分析

1.父母缺位,亲情缺失,教育失能,问题儿童增多

由于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也无法正常系统地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以至于留守幼儿在全面健康成长中有断层、有裂痕、有空白,不良因素的影响有时会造成一生的遗憾,常常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幼儿营养不良,体质发展不达标。一些留守孩子随留守老人一天吃两顿粗茶淡饭,致使幼儿严重营养不良,加之生活卫生习惯差,缺乏必要的自我防护意识,经常生病,不能按时上幼儿园。

(2)孩子整体受教育程度滞后。在农村,许多留守代养监护人文化程度都不高,文盲或半文盲,教育理念滞后,加之年老体衰,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照顾好第三代,只能满足于最低的温饱和人身安全需求,更别说教育和思维培养了。

(3)孩子中心意识强,社会适应性差。一部分家庭,过分无原则溺爱成了祖父母补偿孩子的方式,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倔强不容易改变。加之父母长期缺位,致使部分父子、母子之间不能亲近,不能相互适存,久而久之,表现出冷漠、缺乏热情、内向、胆怯、偏执等不良性格特点。心灵封闭,沉默寡言,进而不能很好地融入群体生活,孩子耐受、耐挫能力极差。

(4)孩子脾气粗暴,缺乏包容谦让之心,有攻击行为心理。在留守家庭中,部分祖父母往往为生活所累,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尤其是当孩子犯错时,表现得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常有的事。部分孩子也因此有急躁、不文明、打架、骂人、攻击等行为。

(5)孩子的人文生长环境差,容易受低俗文化影响。在农村,打麻将、打牌风气盛行,优质的文化生活活动不够丰富,孩子出门感受到的就是牌局、赌局及婚丧嫁娶的酒场,致使留守孩子是非辨别能力模糊,游戏认知活动单调,安全没有保障。

2.农村幼儿园目前的教育状况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严重不足

在农村幼儿园,目前关注留守幼儿,仅仅停留在书面统计上,根本没有实际的应对措施。除了资金缺口和师资短缺外,还没有从思想认识上真正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就我们接触到的多所乡村园来看,在留守儿童教育关注上应该说是十分欠缺的。有些园甚至连一份完整的摸底表都没有,更谈不上了解真实情况,这是一个极大的教育盲区。

三、解决农村幼儿园留守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追根溯源,积极应对,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1.幼儿园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资源配置

现在的农村幼儿园,实际情况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与时俱进。各乡镇唯一的中心园是这一两年办起来的,师资力量匮乏,教玩具更是少得可怜,远远不能满足入园幼儿保育教学的需要。

对于教学理念是否超前,是否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只是在培训的路上摸索前行罢了。至于留守幼儿问题,有的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概念似乎都不太清楚。

鉴于农村幼儿园的种种实际情况,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除了不停地把转岗教师培训成专业老师,转变教育理念外,我们还应争取更优化的资源配置,让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进行。

当然,理念是要先行的。

2.园所积极筹建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室

对于留守儿童中性格乖僻的孩子,要特别多一分关爱,尤其是班主任和带班老师。如,我们在家访中碰到的4岁半于姓小朋友,母亲外出4年未归,父亲一年回来2~3次,缺失的童年怎么补回来?孩子画了许多画,一张一张都能讲出故事来。有时他会下意识对着奶奶喊“妈妈”。类似这样的孩子在县域各个幼儿园还有许多,令人心酸,也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作为孩子的老师,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再如,在某农村园所中,有个3岁多的王姓小朋友,长期跟爷爷生活在一起。一学期来,我几乎没有看到孩子开心地笑过,她哭时喊出的第一句总是:“我要爷爷!我要爷爷!”她单亲并留守,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幼小的孩子,总是愁容满面,抑郁,看不到一点稚气和天真。心理疏导对这些孩子是十分必要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亦菲的调查报告《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指出,如果父母不能保证每3个月与孩子见面一次,孩子的“烦乱度”会陡然提升,对生存现状产生焦虑,而只要保证每周1~2次的联系,孩子的“烦乱度”就会明显下降。

我们除了做好父母的工作外,心理疏导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谈心、交朋友、家访、互送礼物等,都可以走进他们的世界,打动他们的心。

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包括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四个相互制约的过程。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启示是,在幼儿园,教师在留守儿童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应尊重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学会倾听其心声,加强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互动。

3.引导家长及整个家庭成员转变观念,提高育儿素质。加强家园互动,理念贯通,步调一致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的经济需求价值观和孩子的亲情需求价值观如何协调统一,找到平衡的支撑点很重要。

对于幼儿园教育,家庭资源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做好家长的引导、宣传与培训,转变观念,达到家园互相配合,理念贯通,步调一致,教育才能出成果。这是求同教育的一大模式。面对留守幼儿群体,家园沟通互动应更进一步,只有下功夫改善内在的心理环境和外在的人文环境,只有走心达到共鸣,留守幼儿的关爱才能落到实处。

4.改善生存的人文环境,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影非常大。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并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著名论断,从侧面揭示出环境与可持续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农村,闲暇时节打牌、下棋、打麻将成风,有些代养监护人迷恋室,时常把放学按时接孩子的事都忘了。而没人接的留守孩子时常眼巴巴地看着身边的小朋友一个个地被接走。在这个漫长的等待中,孩子的心理是复杂的,是很容易受伤的。丰富文化生活,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土壤不失为好的出路。

5.多开展绿色有氧活动

在农村,天然环境淳朴,多开展户外有益活动,融入生活,融入大自然,让天然的氧吧滋养孩子的胸怀,陶冶孩子的性情,让阳光照进每个角落。如,户外游戏,亲子运动会,唱歌故事展演,春夏秋冬四季远足郊游等。

另外,园所社区可开展一些接地气的活动来加强爱心传递。如,我园在春节前为全园留守儿童举办了跨年迎新集体庆生日活动,孩子幸福无比,收效特别好。我们做到了家长缺位但爱不缺失。同时在眉县电视台《教育时空》栏目组的支持下,一经播出,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对留守家庭是一个很好的唤醒,对促进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6.加强社会宣传,争取社会力量的帮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作为幼儿园,虽然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但家庭和社会更责无旁贷,只有大家携手帮扶,才能共同解决好这一问题。所以,在我们力量薄弱的时候,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团体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大家共同献出一份爱、一份责任,相信留守儿童会健康成长,会成就未来。

7.倡导父母就近就业是根本

如,各乡镇现在就地发展起来的种植(猕猴桃种植园、樱桃草莓种植园)、养殖(土鸡、生猪等养殖场)等绿色经济产业链和部分手工业是很好的方向,减少了部分留守幼儿的出现。我们渴望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农民返乡潮来临。当然,这也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与帮扶。

四、留守幼儿的问题是严重的,但也要辩证地去看待,要走出留守幼儿的教育误区

由于缺乏成长引导,留守儿童问题是严重的,但也要辩证地去看待:

1.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是问题儿童,关爱也要区别对待。

2.农村教育存在严重的城市化趋向,不能让家长片面追求知识教育的错误观念牵着走,形成教育困惑,而不注重人格塑造。

3.物质不能凌驾于理念之上。物质满足超过情感投入,或老母鸡式的呵护,都应引起足够重视。

4.教育是时不我待的,如果错过了开花期也注定会错过结果期,孩子是等不起的。

5.校园教育不是万能的,家庭自身内化“留守问题”才是根本。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半留守”状态的幼儿教育问题,关爱行动依然还在路上摸索着、前行着。园所、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各尽其责,才是上上之策。

参考文献:

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第3篇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令人堪忧

二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留守儿童大多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中缺文化的比例较高,学习辅导使不上劲。而孩子又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不少的儿童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为打工挣钱,学习缺乏热情,厌学、旷课、逃学、拖欠作业,学校成绩差的多数是留守儿童。如地处陇城的通道三中,今年在校学生389人,其中留守儿童260人,高达67%。据学校统计,全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约75人,其中留守儿童63人,占84%;另外,我们调查的菁芜洲中学和临口、下乡中心小学,情况都相似。各校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各地带有普遍性、且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并日益凸显。因此,我们不能消极回避,只能主动应对,大胆创新,卓有成效地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

样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由点到面的调查,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各县(市、区)比较重视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注重针对性,对不同年龄、存在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了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做法。根据通道及其他县(市)前段的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创办“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摇篮——幼儿园。

溆浦从2003年起,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和小学现有教师,解决办园条件,全面启动农村幼儿园创建工作,吸纳更多的农村幼儿特别是留守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既盘活了教育资源,又服务

了学生、家长和社会。溆浦的作法,在2006年的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推介。目前,该县农村幼儿园已发展到72所,在园幼儿12864人,占农村同龄幼儿总数54.99%

2、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重点吸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

3、招募“家长助理”,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4、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带教活动,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通道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以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市许多地方,一些县(市、区)基层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行动,伸出援手,真情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关爱行动还是比较零散,整体力度较弱,教育管理仍然滞后,与中央、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是关键。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整体推进的力度。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07]15号文件精神,把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尽快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专门工作班子,由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相关组织、宣传、教育、农办、公安、财政、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党委、政府相关副秘书长或办公室相关副主任为专门工作班子日常工作协调人。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会议要求认真作好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07]15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和目标。如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作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其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要在农村中小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教师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认真落实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及寄宿优先等各项制度。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管领导,安排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目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提高效能,形成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建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为考核基层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估办法和奖惩问责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2、立足市情,明确和落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我市一些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单位)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对策措施。如开办幼儿园,吸纳更多的留守儿童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招募“家长助理”,为留守儿童弥补亲情,增添家的温暖;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等。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策符合市情,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另外,还有外地市、县在中小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疏导及发挥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建立校外活动阵地,克服假期留守儿童教育空档现象等措施也行之有效。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这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纳入政府行为,通过印发文件、召开座谈会或现场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加以肯定。同时,就相关对策措施订出实施规划,限期完成工作目标,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统揽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进一步改善条件,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适当加大财力投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好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当前,要大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住宿条件,积极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留守儿童寄宿规模。据市教育部门初步规划,全市需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64所,现已建成211所,计划今年再建53所,

明年、后年各建50所。从通道5个乡镇中心小学实施的结果看,平均每个乡镇32万余元。如按通道的投入概算今后三年内,全市每年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需增加投入1600万元;另外,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建设资金和职能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给予支持;还有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专职教师培训需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等。这些需要增加的投入,主要靠公共财政解决。我们建议省、市、县(市、区)按一定比例分级筹措。其次,可通过社会化运作,进一步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基金”,做大可用财力。再次,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出资直接参与扶贫助学,兴办留守儿童托幼服务机构、校外活动阵地等,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二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今后,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扩大,幼儿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入校入园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幼儿园保育员人手不够;中小学需要新配心理辅导老师,其中寄宿制学校还需新配生活辅导教师、增加食堂餐饮服务人员等。因此,请求市里在教育系统内部挖掘人员潜力的基础上,对乡镇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按在校在园师生比例核编,适当增加相关岗位人员编制,确保作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第4篇

尊敬的李主任、王副市长,各位领导:

根据调研安排,现将禄劝教育事业补短板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1所,其中幼儿园53所,小学170所,初中14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55278人,其中幼儿园在园幼儿8812人(含民办幼儿园6659人);小学在校学生25596人,初中在校学生14130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787人,职业高级中学在校学生953人。教职工3955人,其中公办教师3427人,民办教师528人。

二、学前教育

(一)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及存在问题

1.普及程度。现有幼儿园53所,在园学前幼儿8812名,其中,公办幼儿园6所,民办幼儿园47所,学前入园(班)率达到86%。到2017年,计划建设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24所。

2.存在问题: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及办园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优质农村学前资源;农村公办幼儿园没有幼儿教师编制,挤占小学教师编制,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

3.建议:设立民办教师发展基金,鼓励民办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晋升及专业学习,促进民办教师专业化发展,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民办教师,可以为其购买五险一金(或其他奖励);请上级部门协助解决幼儿教师编制问题,使更多的专业教师进入农村学前教师队伍。

(二)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缺口和补充的途径与方法

1.现状:我县到2017年,将建设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24所,预计招收5040多名幼儿入园,按照师生比1:7 的比例计算,乡镇差幼儿教师编制720名。目前我县只有县幼儿园有幼儿教师编制,且编制是1998年人事局核定的52人,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随着教师年龄增加,教师差编现象将日趋严重,到2017年,我县一共差幼儿教师编制800多名。

2.存在问题:没有幼儿教师编制,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好也无法投入使用,无法满足乡镇幼儿入园要求;目前全县教师编制都比较紧张,现有的5所乡镇公办幼儿园一直在使用乡镇中心校教师编制,对中心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影响。

3.建议:申请省市人民政府尽快出台幼儿教师编制的相关政策;独立核定幼儿教师编制,并能根据幼儿园招生规模核定编制。

(三)学前教育经费保障程度和幼儿资助水平及需求

1.学前经费保障现状:目前没有学前教育公用经费,只有每年100万的民办教育发展经费。

2.幼儿资助水平现状:2015年下拨困难资金25.02万元,834名幼儿受助,受助金额为300元∕生∕年,受助幼儿与在园幼儿比例为10.41﹪。

3.存在问题:由于公办幼儿园没有学前教育公用经费,幼儿园的主要经费主要来自于保教费,除去幼儿的一般正常开支外,保教费主要用来开支庞大的外聘教师工资,剩下不多的还要进行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的添置和修缮等,教师培训及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存在困难。幼儿补助金额较少,难以解决家长的实际困难。

4.建议: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在园生幼儿数划拨生均公用经费;加大资助比例,按在园调查贫困人数来核算贫困比例;增加幼儿资助经额,建议资助金额提高到 800-1200元∕生.年。

(四)学前教育现行管理体制及改革需求

1.现状:目前公立幼儿园一部分属于教育局直属幼儿园,由教育局直管(县幼儿园属于教育局直属幼儿园),一部分隶属于乡镇中心校,由中心校负责管理,幼儿园内部管理属于园长负责制。

2.存在问题:隶属中心校的幼儿园管理及财务都没有自主权,园长对幼儿园发展及建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幼儿园的发展。

3.建议:乡镇公立幼儿园设立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坚持和完善园长负责制,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考核制度,在园内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促进幼儿园健康发展。

(五)学前教育当地群众的期望及满意程度

1.现状:通过各种家长问卷及每年的民主行风评议反馈,群众对学前教育师资、师德、服务态度等方面满意度都比较高;群众期望幼儿都能进入公立幼儿园就读。教育局已规划在城区建设3所公立幼儿园(但建设用地难以解决)。

2.存在问题:目前城区只有一所公立幼儿园,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现有的城区公立幼儿园资源无法满足群众的要求和期望。

3.建议:建设及项目资金适当对禄劝倾斜;设置幼儿园教师编制。

三、义务教育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对策

1.现状:2016年4月、5月,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市级复核和省级督导评估。

2.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对策:为解决云龙水库移民子女就学和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进一步充实县域义务教育资源,减小县域内校际间均衡个别差异系数,县人民政府投资14390.5万元,新建思源实验学校,缺口资金5800万元。恳请上级帮助解决。

(二)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1.现状:禄劝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校170所,在校生25596人;初中14所,在校生14130人,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经过乡镇撤并、学校布局调整以及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后,目前校点布局趋于较为合理,校园环境及教学设备逐步得到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2.存在问题:初中、小学均存在教师年龄偏大、教师编制不足,尤其是音乐、体育专业教师不足,影响学校课程正常开设,严重制约山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建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时为薄弱学校补充新教师;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按需施训,做到有效培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大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激发教师扎根山区的工作热情。

(三)边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及“控辍保学”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对策措施

1.现状:禄劝是一个集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县。我县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控辍保学”工作,教育局制定了“控辍保学”实施方案,各义务教育学校成立有“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控辍保学”工作管理责任书,校辖区适龄儿童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已成为学校校长、教师的共识,“控辍保学”工作成绩显著提高。

2.存在问题:单亲家庭、留守学生性格孤独、怪癖而导致辍学;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力度不够,执法不严。

3.对策:依照法律法规,严格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失学学生返校;依法建立“控辍保学”责任制;)强化学校自身管理和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控辍保学创造良好条件。

(四)推进城镇化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经验及对策

1.现状:随着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禄劝建成农村标准化中小学校38所(初中13所,小学25所),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育教学环境及生活得到很大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受到百姓的良好评价。

2.存在问题:

城区三所初中学生数占全县学生数的47%,四所小学学生数占全县学生数的29%,小学标准化学校学生数占全县学生数的85%。

(1)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

(2)极少数边远山区学生和苗族学生难以适应集中办学环境;

(3)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学校和村级小学学生数逐年减少,原

建教学设施不断闲置,城区学校学生数继续猛增,造成城区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不足。

3.对策:一是加大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的规划与建设,以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求;二是继续完善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集居校点的建设,以满足苗族子女就近入学。

(五)农村义务教育重大工程项目

1.“两免一补”:

(1)实施情况:“两免一补”中书费由云南省统一采购发放,学杂费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寄宿生生活补助实行全覆盖,补助标准为: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2015春季学期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25578人,秋季学期25025人;补助资金共282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10.5万元,市级资金1128.4万元,县级资金282.1万元。

(2)存在问题:初中学校按照现有的物价标准或学校食堂标准计算,每位住校学生还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费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难以负担不足部分,造成资助资金缺口。

(3)建议:禄劝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小学生2349人,初中生1269人,按照小学生每人每月补助100元,初中生每人每月补助200元(一年10个月)的标准计算,所需补助资金为488.7 万元,其中,小学234.9万元,初中253.8万元。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生生活资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争取扶贫挂钩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以组织募捐或成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扶教帮困工作。

2.营养改善计划

(1)实施情况:一是严把食源安全关,大宗食品统一供应。禄劝所有学校食堂的大米、菜籽油实行定点供应、统一配送。二是健全监督机制,保障“计划”公开透明运行。学校设立膳食管理委员会,具体行使食堂的监督、检查等职能;设立营养改善计划公示栏,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2)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全县食堂从业人员597人的工资问题;二是解决食堂改造及设施设备购置资金5000多万元。

3.全面改薄

(1)项目进展情况:2016年“全面改薄”项目计划下达我县资金16316.46万元,其中运动场建设资金及校舍建设资金11290.06万元、设备购置5026.4万元。现已竣工43所65个单体工程,按单体工程计算,竣工率为30.66%;开工建设43所153个单体工程,开工率为72.17%。项目完成时限分三期:新建篮球、排球场等运动场地项目于2016年4月底开工,2016年7月底全部完工;新建环形跑道运动场项目计划于2016年6月底前动工,2016年

8月底完工;校舍建设计划于2016年7月底前动工,相继于2016年12月底完工。

(2)项目存在的问题:县级财政除要承担项目安排的配套资金外,还需承担征地、“三通一平”、勘察、设计、监理等前期费用,特别是部分项目的征地资金甚至超过项目安排的总资金,县级财政难以筹措。

4.特岗教师

(1)现状:禄劝从2006年至2015年底,10年间有6年共招收特岗教师736人,共留用586人,留用率79.6%。“特岗计划”实施几年来,有效缓解了乡镇中小学专业教师短缺的现状,为偏僻的乡村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2)存在问题:招聘的非师范专业特岗教师专业性不强,教育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建议:从师范院校招聘特岗教师。

(六)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的问题与建议

1.现状:本着以1所办学规模较大、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管理较为规范的优质学校为中心,辐射带动一批薄弱学校快速发展为原则,依托片区教研基地,将小学、初中分别划分为3个学区。学区内中小学生不受乡镇、户籍的制约,打破乡(镇)界限,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可跨乡(镇)选择就近的学校就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2.问题:在实施学区制改革过程中,由于我县受地域的制约,对于山区面积广、学校分布多、交通不便利的广大农村地区来说,要严格实行管理标准统一、教师配置统一、课程计划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师待遇统一等,具有很大难度。

3.对策:针对我县山区大、面积广、交通状况不便的实际,以每个乡(镇)为单位,设中心学校对所辖学校进行管理更符合地域实际,严格实行学区化管理不适用于我县实际。

(七)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诉求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情况

1.现状:县人民政府通过招聘特岗教师、普岗教师、从县外选调优秀教师等多渠道补充新教师,全县现有3427名公办教师。

2.存在问题:一是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尤其是村级小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严重紧缺。二是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骨干教师数量不足。三是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突出。据统计,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为40.3岁,50岁以上的占小学教师总数的21%。四是教师工作压力大,健康状况堪忧。

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情况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2016年1月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禄劝将

按国家、省、市的支持计划要求,落实好每一个步骤,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教师专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二是完善乡村教师培养制度和编制管理;三是建立以城带乡帮扶机制。推动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引导城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向乡村流动,帮扶乡村教师成长进步。

(八)跨境外籍学生就读现状及学校建设需求。

禄劝现有中小学校中,目前暂无跨国籍的外国学生就读。

(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1.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是由于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增多,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薄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未受过专业训练,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

2.对策: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其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关爱特殊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十)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现状:目前我县没有民办基础教育。

2.建议:提供针对贫困地区民办基础教育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优质民办基础教育进入禄劝。

(十一)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1.现状:禄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少数民族自治县,由于特殊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我县留守儿童数量多、分布广的现状。据统计,2015年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数已达7337人,占在校生数18.47%,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问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缺乏亲情温暖;部分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人身安全、厌学辍学等方面问题凸显。

3.对策:加大城市公办学校建设,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让在民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为更多劳动力提供本地就业机会;政府主导,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形成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联动机制。

(十二)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对策

1.现状:我县严格遵守、执行上级部关于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相关规定,实行“依据户口和实际居住地,以实际居住地为主,免试、免费、就近或相对就近报名入学”的办法招生。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与当地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2.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到城市的生产中来。县城现有的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本地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

3.对策:加快推进在建的思源实验学校建设;在县城新建一所初级中学。

三、普通高中教育

(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

我县有普通高中两所,在校学生5787人。2015年全县高中招生2159人,毛入学率达67%;2016年市县下达的计划招生数是2500人,毛入学率将达到85%。

(二)高中建设及发展情况

现有的两所高中均为二级乙等普通高中,计划禄劝一中2016年争创一级学校。

(三)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问题及建议

1.禄劝第一中学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1)现状:禄劝一中结合学校实际,把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定为学校特色,将足球运动的开展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6年,建设足球场,拟写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完善的足球教育管理制度。2017年,建立年级足球队和学校足球队,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局面。

(2)存在问题:禄劝县为部级贫困县,学校经费紧缺,无法满足场地建设、师资培养、队员训练等需求。

2.禄劝民族实验中学特色化发展情况

(1)音体美方面做特色:禄劝民族实验中学是昆明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和“云南艺术培训基地”学校,学校在音体美方面具有多方面优势。

(2)学生社团成特色:禄劝民族实验中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现已组建了篮球队、肆舞堂、文墨阁、书轩文学社、摄影社、指尖Angle手工制作、棋魂阁、健身操和动漫社团9个学生社团。

(3)民族教育显特色: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34人,有14种少数民族,占学生总数的33℅。通过组织开展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民族学生特点,创新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四)普通高中经费保障问题

1.存在问题:一是普通高中收费标准相对偏低。目前,禄劝县两所普通高中均为二级乙等学校,收费项目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学费收费标准为800元/生.年,住宿费收费标准160元/生.年。相比其他地区,收费标准偏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普通高中扩招,以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教学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巨大变化,致使教育教学支出项目不断增加,办学成本不断提高,而无论是事业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大部分均要依靠学校的事业收入,因受学校收费标准偏低的因素制约,造成了事业收入在下降,办学成本却在大幅增长的状况。二是政府投入不足,政府财政

预算内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占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比例较低。禄劝县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除县级财政每年按一定的生均标准预算外,没有其他的保障经费。

2.建议:为改变高中教育经费短缺的现状,提高我县普通高中学校经费保障水平,推动高中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建议能够尽快建立并完善以公共财政拨款为主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加大高中教育保障机制的经费投入,以满足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中等职业教育

(一)现状:禄劝现有一所职业高级中学,学校占地140亩,建筑面积1476(5)68平方米,现有学生953人,27个教学班,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学校现有计算机200台,四间多功能计算机室,41间多媒体教室,一间教师电子备课室。

2.问题:一是规模较小。按照云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学校规模不低于4000人,目前学校在校生953人。二是基础设施不达标。按生均建筑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要求,急需建盖23714.4平方米的学生宿舍,11012平方米教学楼,5400平方米学生食堂,15000平方米的科技楼,4000平方米的学生活动中心及1672.4平方米的教学辅助用房,建设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环形跑道等运动场地。

3.建议: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及资金支持,在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实训场地等方面给予禄劝职业高级中学以帮助,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加大对中职学生资助力度。职业高中学生现享受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补助2000元/生.年。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职业教育“兜底”教育,建议所有在校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还需补助教科书费、杂费(住宿费)及生活费5000元/生.年。其中教科书及杂费:1000元/生.年,学生生活费补助:4000元/生.年。

六、特殊教育

1.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现状:2015年,我县6—11周岁持证和未办证残疾儿童有152人,12—14周岁持证和未办证残疾的少年有56人,持证在校就读的小学、初中残疾学生共62人,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2.54%。我县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将残疾儿童少年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凡能适应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均以随班就读的形式安排在普通学校就学,对其生活上给予特别关照,在各类资助上给予特别倾斜。

2.存在问题:因建设资金缺乏,全县没有独立建制的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仅能接收具备一定学习生活能力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部分家庭经济困难且残疾程度较重的适龄人群不具备到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条件。

3.对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凡人口超过30万的县区均要建设1所特殊教育学校,以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针对我县财政困难的实际,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支持,在县城新建1所规模不低于130人规模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边远乡(镇)残疾儿童少年超过10人以上的学校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提供良好的集教育和基础康复为一体的就学环境,促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

七、综合性问题

(一)教育精准扶贫和对口帮扶问题

1.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

(1)推进情况: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全力实施“六个一批”工程,切实做好我县教育扶贫工作,教育局制定《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教育扶贫实施方案》。明确2016——2018年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2016年,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5%以上,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以上;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并通过国家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以上;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改扩建职业高级中学;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能顺利完成学业。

为圆满完成2016年教育扶贫工作目标,教育局还制定《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局2016年“脱贫摘帽”发展教育作战书》,明确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限和责任领导、责任人,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前,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已通过省级复评,其他各项工作正按时限要求有序推进。

(2)问题:由于县财政困难,县级配套资金无法落实,新建项目征地及前期费用无资金来源;思源实验学校建设项目缺口资金5800万元。

2.帮扶项目推进情况

积极争取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现已争取到以下帮扶项目。

(1)驻昆高校帮扶项目

①云南师范大学2016-2020年每年定向禄劝招收60名免费师范生。

②昆明学院定向禄劝招收40名免费师范生。

(2)省教育督导团帮扶禄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工作经费880万元。

为帮助禄劝2016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市、省、国家督导评估验收,云南省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专门为禄劝下拨88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工作经费。

(3)学校结对帮扶项目

①北京市朝阳区优质学校结对帮扶禄劝10所中小学、幼儿园。

②盘龙区优质学校结对帮扶禄劝12所中小学、幼儿园。

盘龙区教育局与禄劝教育局5月13日正式签订《盘龙区教育局与禄劝教育局“结对帮扶”合作协议书》,盘龙区教育局安排12所优质学校结对帮扶禄劝12所中小学、幼儿园。

双方明确从学校管理、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校园文化、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进行帮扶。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问题

1.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现状:我县本着从最边远、最艰苦、最困难、最急需的学校做起,重点放在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交通不便的乡镇,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在“十二五”期间进行规划上报。并在“十二五”期间上报了两批共13所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3300平方米,共380套,计划总投资1900万元),已得到市级立项批复。目前已完成招投标,正在开工建设。

在“十三五”期间,根据省、市要求,重新对我县辖区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我县还需新建及修缮教师周转宿舍总建设面积35350平方米,其中新建829套,计划总建设面积29015平方米,计划投资5803万元;修缮181套,计划投资905万元,计划总建设面积6335平方米。

2.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存在的问题:一是在进行可研报告审批时,只是批复了主体工程项目,建设相关前期费用未纳入批复文件给予补助。二是根据禄劝抗震设防烈度,所有建筑均为框架结构,造价也随之提高。从2014年起,全县主体工程造价应为1800元-2000元/㎡;三是项目批复时,主体建筑单价仅为1200元/㎡,明显低于当前造价;四是两所学校地处边远山区,建筑材料运价高,加之从2015年起,云南省预算定额人工费提高,主体工程造价应为2000元-2200元/㎡,否则项目招标将产生项目资金缺口,实施后必然产生政府性债务。

(三)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问题

1.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

近年来,禄劝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是采用融资租赁的形式,由县财政于2012年一次性投资6136.47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教育信息化项目于2013年7月竣工验收。二是通过实施“薄改”项目,配备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目前,我县中小学信息化发展具体情况是:

(1)宽带网络校校通:我县除了4个班以下的教学点外,完全小学(标准化学校)25所、初级中学14所、高中3所(含1所职高)、教师进修学校1所、县幼儿园1所全部开通了10-100M的宽带网络(光纤到校)。

(2)优质资源班班通:截止2014年12月,我县共计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1178套,其中教育信息化项目配备了835套,“薄改”项目配备了343套。全县99%的班级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基本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由于设备、师资、专

业人才缺乏等原因,全县只有约35%的教师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还没有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4)平台的建设情况:我县已经建成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由于建设之初缺乏统筹规划,采购了浙大网新的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软件,这两个平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实用价值不高,与现有的管理平台不能有效整合,数字教学资源与我县使用的教材脱节,以致于造成利用率低的现状。

2.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两平台”的应用还需加强。由于没有和省、市相应平台对接,造成“校校通”管理平台实用性不强,应用频率不高,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教育资源平台虽已搭建,但是资源较少,实用性不强,无法满足教师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我县本土化的资源库建设才起步,本土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需要加强。

(2)经费投入不足。由于我县是部级贫困县,县级财政困难,政府竭尽全力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但是融资建设一次性投入后,后续4年只能偿还融资租赁款,无力再继续投入后续建设和维护。

(3)设备不足,维护困难。教师备课电脑按师机比5:1配备,无法满足教师备课的需求;校园监控摄像头不够,存在较大盲区;优质资源缺乏;录播教室不够。由于融资租赁方美联信公司常驻禄劝的维护人员较少,造成设备出故障后维修维护服务有时跟不上,影响设备使用。

(四)中小学安全教育问题

1.存在问题:一是我县宿管教师全部由学校科任教师担任兼职宿管员,采取轮流值班的办法管理住宿学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全县学校共需配备专职保安535名,专职保安工资县级财政无力承担。

2.建议:一是全县公办学校共需要宿管人员350名,建议解决全县宿管人员350人和保安人员535人的工资问题。

(五)中小学德育问题

1. 存在问题:学生参与德育实践的机会太少,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压力太大,以至于许多社会实践活动难于开展。

2.建议: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培训。)改革学生评价。中小学校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工作,将学生道德品质列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六)其他问题

1.教育负债问题:

目前教育局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1469.53万元,具体情况如下: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建设资金缺口20537万元,教育信息化项目欠债余额767.06万元,禄劝一中基础设施欠债余额130万元,禄劝幼儿园建设项目欠债余额35.47万元。

幼儿园留守儿童帮扶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长工作;心理健康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家中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调查,目前2~6岁的“留守儿童”占幼儿园幼儿总人数的14.0%,其中,55.5%的留守儿童是父亲外出,6.5%的留守儿童是母亲外出,38.0%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44.4%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7%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这些孩子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留守儿童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无法改变留守的现实,也无法解决留守家庭的现实困难,那么正确指导留守儿童的家长,与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做好留守儿童的家长工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那么,留守儿童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又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家长的工作呢?

1 建立留守档案

在开学初,幼儿园各班级通过填写家庭联系册、家庭问卷调查、家长会、家访以及其他途径掌握了解班级中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从中再筛查出留守儿童对象,逐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指导。而建立较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对于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用。我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样式如下:

2 开通心理渠道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的家长从心理上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背”上留守儿童的“名声”。社会上有大量的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将留守儿童定义为时代的产物,归纳进“弱势群体”,太多的关注和议论使部分家长存在心理顾虑,以至于在正常与他人交往时或入园之后,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受到他人的歧视或欺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说自己是留守儿童,认为留守儿童是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人,从小在心理上受到伤害;有的是怕老师因为孩子是留守儿童不给予孩子关心或照顾等等。这些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家长个人心理上对“留守”的拒绝和对孩子的保护。主要表现为:不太愿意填写老师发放的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不乐意参加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的专题讲座,不乐于参加幼儿园组织的留守儿童“亲情弥补”游戏活动等。在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中尤其以祖辈的这种心态最为突出。

“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那就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思考别人的问题是做好留守儿童家长工作地基础。要想做好留守儿童家长的工作,同理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既会教孩子又会帮助家长,能与家长沟通的教师才是具有魅力的教师;既能同理学生又能同理家长,教师能和家长形成共识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针对留守儿童家长身上所存在的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先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入手,从“心”入手是开展工作最关键的第一步。主要策略如下:

2.1 积极开通幼儿、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幼儿园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让大家正确认识留守儿童问题,了解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专家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介绍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后,使教师开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更加科学化,从而有能力建立幼儿园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

2.2 沟通是最优先的事。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网络沟通都是途径和方法。日常工作中,教师主动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沟通,利用来园、离园时间、电话的形式、家长会、家教知识宣传栏、网络聊天等,及时与家长沟通,亲切地与家长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加强心理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园信息,并注意留意家长的性格、心理状况、家教观念等,做到对家长情况心中有数。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爱,感受到集体中老师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教师将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传递给家长之后,一般会解开这部分家长的顾虑和心结,向老师敞开心扉。打开了第一个大门,教师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幼儿园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引导和教育。

2.3 关注留守儿童,实施科学教育,落脚点在幼儿,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教师必须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掌握针对不同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当教师摸清班级留守对象后,根据实际情况投入一定的精力去观察了解这些孩子,掌握他们的家庭状况、孩子个性特征、性格爱好等。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享受着与同伴交往的快乐,获得了家庭之外的幸福体验,在和谐的集体中身心健康成长。

3 共享教育资源

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很多的,因为心理问题导致智力发展、身体发育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其他儿童有很大的差距和不同。但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笔者对黄冈老城区留守儿童调查和反馈的信息,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观察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有80%以上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善于与人交往,不独占、不自私、独立能力强,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智力发展正常,与其他独生子女或非留守儿童并无差距甚至发展更好。幼儿园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鲜活事例,让其他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共享这些教育的资源和成功的家庭育儿经验,给广大家长提供借鉴和启示。育儿经验交流会,让家长的现身说法:举行班级家长培训会,让家长介绍教育方法;幼儿园家长学校专题交流活动或举办育儿成功经验交流专刊,让家长主动参与学习;邀请优秀家长担任教育志愿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给孩子们上课等等,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教育效果最大化。

4 提供适时援助

“留守儿童”是社会现实,是有别于非留守儿童的较特殊的群体。家庭环境、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自身发展、生活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使不同的孩子有着各自的发展空间,使不同的家庭需要不同的“援助”策略。尤其是在留守儿童中有一些“特殊儿童”,他们有的明显表现为内向孤僻、不合群、不愿与别人交往,生

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缺乏安全感等;有的自私霸道如专横跋扈,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等等。而造成这些特殊儿童的原因与家庭环境和监护人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不同的“援助”方法,目的在于指导和帮助家长建立亲子关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儿童获得健康发展的机会与条件。

4.1 观念上的“援助”。人最难改变的是观念,尤其是老年人。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由于孩子年龄小,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于是许多祖父母、外祖父母往往认为孩子可怜,对孩子给予无限关爱,把一切事务都包办下来,过分保护和溺爱,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也有的老人从安全原因出发,觉得孩子在自己手上责任重大,万一有什么事不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于是对孩子的行为采取简单地限制,不准外出玩耍,缺少正确引导。说教、包办、溺爱、过度保护等等。

针对这些家长的特点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家长学校组织专题讲座的形式,从理论上对家长进行引导,从为孩子健康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案例进行剖析。②以年度评选“优秀爷爷奶奶”、“优秀爸爸妈妈”的形式,表彰科学教子的家长。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具有科学家教理念,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发展。③教师针对问题、针对个体,采取一对一专门指导。观念上的“援助”是最根本的、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援助。

4.2 方法上的“援助”。俗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家访或电话,提醒孩子的父母,如果他们都外出,则要更注意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时间不能相距太久,经常用电话或其他形式与孩子进行交流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如果是父亲或母亲单独外出,则要注意弥补另一半亲情对孩子的影响,可以利用节假日增加相聚的次数。有的家长因独自带孩子,缺少教于的方法,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教培训活动、经验交流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等等,让家长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导致孩子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有的还可以让家长随时来园,参与孩子的活动,既增进亲子关系,又学习观摩教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