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维一体化培训

运维一体化培训

运维一体化培训

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深度融入式;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创新力

1 概述

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一直以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并各自拥有自己的一系列安全生产与培训教育制度体系。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着力推进运维一体化新的生产组织模式。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思路,将电网生产中变电运行、变电检修专业分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运维一体化模式,运维一体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和难点就是实现变电运行和检修专业“双向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通过分析培养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思路、目标与原则,研究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提出快速适应新机制对人才需求的培训纲要,并总结操作实践过程的重要经验,在实践中首次提出了以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培训体系实施方案

2.1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目标

通过跨专业学习提高班组成员能力,提升运维一体化培训效果,以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跨专业融入式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跨专业综合性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

2.2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制度保障

在具体做法上,通过组织各运行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实现对运维人员的考核评价由感性评价到理性考核的转变,对于考核优秀的运行人员给予有效的激励,促使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效果。

2.3 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

搭建以运行和检修岗位人员互相借调、互相参与班组具体工作为依托的人才培养平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的软管理作用。电力企业多为国有独资企业,具有人才流动性不强的特点,不利于员工才能的发挥,需要搭建一个人才发挥才能的平台,以利于基层班组技术人员价值的体现。

针对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员交流,让运行人员参与检修工作,又让检修人员指导运行人员开展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定期培训、定期考试、定期总结,形成“培训有组织、效果有反馈”的机制,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了平台、有了载体,不再流于形式。

2.4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实践的文化氛围

优秀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是顺境中的剂,是逆境中的粘合剂。先进的培训理念是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灵魂,也是运维一体化培训最重要的部分。开展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实践,首先要树立与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相适应的“培训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理念。先进的培训理念不能仅靠行政命令推行,而是要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员工意识到不断自我超越,生命才更有意义。先进培训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个人特点最大化,转化为统一目标下的团体智慧。

3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实践的主要做法

目前,临沂分部下辖变电运维一、二班两个运维班组,变电检修班一个检修班组,其中变电运维二班在日照市,结合实际情况,分部根据人员年龄结构特点,首次调整30岁以下运维人员到变电检修班学习,并调整3名变电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班指导维护类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作为第一批培训人员。在第一批培训结束后,开展第二批次培训,以调整中青年员工为主。根据培训情况,再开展第三批次培训,以调整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为主,做到培训无死角、覆盖全员,加快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同时力争培养出一批检修业务“一精多通”(本专业业务精湛,并掌握其它专业的基本技能)、运维业务相辅相成(具备开展变电维护类检修工作能力,并熟练掌握原运行工作,做到相互促进)的综合性人才。

4 培训效果

“深度融入式”培训是临沂分部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出的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模式,为公司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在其它供电公司得到推广应用。通过开展培训,有力推进了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

4.1 加快了运维人员对业务技能的掌握

运维人员直接参与检修工作,而不是在开展工作时请检修人员作指导,真正能接触到检修业务的核心内容,避免了课堂上讲得轰轰烈烈,现场干工作一筹莫展的现象发生。运维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并得到锻炼,切实提高运维班人员的变电维护类检修业务水平。

4.2 促进了变电运维、变电检修专业间的融合

运维人员学习变电维护类检修业务并积极投身到检修班组的建设当中,承担检修班组一系列资料整理方面的工作,切实地了解到检修班组的工作模式,加深了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运维人员的加入,也给检修班组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检修人员的学习,运维、检修人员相互学习对方工作上的优点、亮点,共同提高,真正实现了“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3 储备了“运检一体化”体系下的复合型人才

到站工作的检修人员不但对驻站人员开展培训,还要学习变电运行的知识并参与相关工作,使得检修人员更系统地掌握了运行知识,为大检修模式下运检一体化的实施做好了人才储备。

5 结束语

变电运维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专业,需要大量技术水平高、专业知识面广的人员,“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实践有效促进了运维和检修两大专业的融合、互助,在运维和检修班组涌现出一批“跨专业综合性人才”,这些具有前瞻性、开创性、引领力和影响力的员工又有力地推动了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蓬勃发展,“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必将成为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第2篇

1.没有长期、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电力调控自动化系统平均8年一个更新周期,新旧交替频繁,多套系统并行互联,在具体运维中缺少长期、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工作往往是阶段性或短期培训,有时仅依靠软硬件厂家组织的培训,参与调试的人员经常在调试中遇到问题,不善于把经验作成课件与大伙共享,普通运维人员不参与培训对参与调试的人员讲解的细节要点不知道如何把握。经常出现培训了相关系统方面的内容,和实际运维联系不起来,缺少针对性。

2.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的目的肯定是学以致用,但是以往的培训内容、形式仅限于自动化系统维护、调度数据网的应用、电网高层应用软件维护的培训,培训多是照本宣科,流于形式,这种教条的培训方式不仅不能引起自动化运维人员的共鸣而且很难和实际调控自动化运维形成有机联系。

3.培训缺乏针对性。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培训主要是组织者主导,虽然也有培训需求调查,但往往由于上述所列原因,培训需求调查常常流于形式,缺乏相关的针对性的培训策略,长久以来,形成恶性循环,大多数自动化运维人员对培训内容建立不起兴趣,参加培训明显的存在消极情绪。

4.培训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开展相当被动,教师中间有的缺乏教学经验,有的缺乏责任心,对培训效果造成了影响。

二、加强电力调控自动化运维人员培训方案的设计

1.分析培训需求。需求分析是确定电力调控自动化运维人员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培训需求从三方面进行:

(1)组织分析。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为依据,培训工作由以考代学向实用操控能力培养转型,专业知识培训与技能操作培训相结合。

(2)工作分析。以电力调控自动化运维人员岗位说明书为基础,全面掌握调控自动化运维专业各项技能,快速应对系统故障、缺陷、确保电网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差距分析。对照自动化运维和值班员岗位说明书,将地县两级自动化运维人员现有的水平进行测评比对,研究他们之间存在的差距,根据木桶理论,找到需求短板,明确需要哪方面的针对性培训来提高岗位技能。

2.明确培训目标。以国家电网公司的调控大运行理念为基础、建立完善智能电网操控理念,熟悉操纵维护自动化系统数据库、具备诊断和处理调试调度数据网联网专业技能;按照自动化运维岗位规范的基本要求,具备独立应对系统缺陷故障判断和处理能力,制定相应的年度、月度培训计划。

3.培训原则。以现场调试锻炼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在实践中利用传帮带快速成长;遵循“学以致用、精尖强化”的原则;开展化零位整的培训,利用值班员工作性质,交接班的时间、开展链条式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控自动化运维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确保知识共享的互补和融合,培养过程实施动态管理,跟踪考核。

4.确定培训师。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专业的班组长和技术人员骨干(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调控自动化专业有实际运维经验的人才,都可以作为内部培训师使用。

5.确定合理的培训时间。

5.1根据调控自动化运维人员的工作特点,减少集中的培训、改为有针对性的现场培训进行,把自己的培训心得写成课件供每班次人员调阅学习,或者利用微信课堂开展互动学习。

5.2现场培训应随时随地,操作中有疑惑、有新设备即将投运,都应抓住机会下现场培训;每周定期开展一次学习的互动讨论,把讨论心得融入课件,展现集体智慧的力量。

5.3技术比武选题是日常熟悉维护却容易忽略的细节,可以培养运维人员的细心和缺陷的排查能力。

5.4培训时间应充分照顾到学员的感受,譬如不要让下夜班的值班人员继续参加培训,这样也达不到期望的效果。

6.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注重实效性。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中对电网调度、监控岗位知识、技能要求为基础,综合本岗位的调度规程和制度、电力市场理论,经济调度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另外还应包括素质培训,增强责任感。

7.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采取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形式上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现场培训、技术比武、反事故演练、仿真培训、外出培训等多种形式。

7.1集中培训。组织地、县两级调控运行值班人员分批次集中学习,由各专业负责人或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人员轮流授课,适用于新技术的使用、应用以及新知识的普及。

7.2专题讲座。聘请公司内、外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某一专题,到班组进行授课。最好采用互动模式,可提前将问题准备好,现场请教,以便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7.3现场培训。现场培训不仅要到各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还要到电厂以及一些重要的大用户内部,了解工作流程和用电方案等等,使调度员各方方面的知识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7.4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比武、反事故演习、专业普考。每月进行一次专业技术考试,通过定期月使全班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每月组织一次反事故演习(或演练),半年进行一次大型的联合反事故演习,以提高地县两级调控处理事故的能力。

7.5创造条件进行仿真培训以及外出参观、交流学习,扩大视野。

7.6每个月月末召开一次事故分析会。每值将本月遇到的事故进行分析,将自己的处理事故时的思路以及总结的经验教训与大家进行共享。

8.准备好相关的培训支持资源。设计时需要尽量考虑员工的感受,教室的安排以就近为原则,会议室、会场、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电视、录像等要提前准备好。

9.建立教学评估机制。在实施调控值班人员培训计划,培训班结束后,要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参加培训的调控值班人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评估,针对问题在以后的培训中改进。

三、培训项目实例检验培训方案的效果

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第3篇

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的整个体系建设应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监督评价体系等5个方面着手,系统规划,顶层设计,适应发展,分步实施,逐步建立以保障管理、保障技术、保障条件和保障文化为主要内容,形成集中领导、统筹规划、专业性、保障资源协同一体的产品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体系。

组织体系建设是做好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组织保证。在企业总部统一领导下,建立一支运维队伍,包括总体协调组和运维组。运维组负责政策咨询解释、问题答疑、技术保障、问题库建设、培训、维修、版本管理、备件管理、用户管理、设备管理、用户回访等运维工作。

制度体系建设是规范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并确保其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制度体系涵盖组织管理、服务规范、信息沟通与利用、质量问题处理、应急问题处理、应急响应、回访、培训、维修置换、考核评价、激励奖惩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细化规范流程,形成标准和规范。

信息体系建设是收集、处理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主要是建设网络化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利用应用工具平台,及时掌握售后服务与保障动态,提高维修服务效率,提升维修保障能力和水平,并及时与用户沟通联系。信息内容主要涵盖规章制度库、知识库、专家信息库等主题信息库。

培训体系建设是提高人员专业技能、保持产品效能发挥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区域性、专业性培训基地;积极开发技术手册、维修指南等教材;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积极探索全员培训、精英培训、循环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建立内部培训机制,开展专业技能、行为规范、沟通艺术等专项业务培训,提升售后服务与保障队伍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监督评价体系建设是强化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执行力,保障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体系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监督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各项保障工作开展监督、验证、分析和督促工作,通过对工作态度、服务意识、服务实施过程、客户反馈的综合监督和评价,建立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监督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方式,系统推进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体系的建立。

运维工作内容

策划与计划工作是开展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前提。针对现有、年度内将要部署的产品,根据不同层次、级别、用户、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年度产品保障策划工作,依据用户需求和已交付装备的使用状况,制定售后服务与保障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并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依据。

队伍保障能力建设是做好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基础。积极促进实施、维修保障向科研生产阶段的延伸,在系统研制的末期开展保障能力培训,在系统交付使用的同时完成保障能力的建设,为用户提供准确详实、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的技术资料。

用户培训是保证产品效能有效发挥的最佳手段。结合产品技术要求和应用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使用和维护培训。建立专用培训环境、编制培训教材、配置培训资源、建立师资力量、实施培训、培训考核、收集培训反馈信息、建立受训人员信息库等。

备件供应是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物质基础。建立产品备件储备库,根据产品部署密度合理布局供应网点,提供快速和持续的备件供给能力。

技术支持是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重要支撑。通过现场指导、热线电话、远程网络等方式开展技术咨询和答疑工作,组织产品安装调试,响应重大任务技术保障,积极推广应用远程诊断辅助系统、综合诊断支持系统。

维修服务是售后服务与保障的主要内容。规范维修保障服务工作,建立专业化维修队伍,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依托供应网点建立维修服务网点,推广远程支援和售后服务本地化,提高维修保障效率和水平。

信息收集、传递、处理与利用是产品改进与提升市场开拓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现场回访、电话回访、培训反馈、和网络化信息平台等方式建立定期用户巡访巡检制度,形成与用户沟通的长效机制。收集、分析、处理产品使用和维护状况的评估;对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认真分析验证、及时处理和反馈,确保达到用户满意;对用户提出的需求问题,及时提交给相关研发方,供研发单位参考采纳处理;通过对历史问题的统计与分析,以探索和掌握问题规律,预测未来问题发展趋势,提前制定预案,防止重大问题发生或某单一问题的大面积爆发。

对现有系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是售后保障的必要前提。只有将正在使用中的软件、硬件产品系统资料收集整理形成产品库,才能明确保障对象,制定出全面、准确的保障策略和保障计划。收集软硬件用户手册、维修手册、问题记录等相关资料,建立对应问题库和知识库,充实信息系统内容。

重点关注方向

高度重视售后服务与保障队伍的建立与培养,建立售后服务与保障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逐步改变依靠开发团队交叉开展售后服务保障工作的现状;在职称待遇方面制定与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相适应的政策,选调、吸引和留住素质全面、业务精湛、善于沟通、服务意识强的人员;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保障人才,构建专业、稳定的售后服务与保障队伍。

制定售后服务与保障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和奖惩办法,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对售后服务工作不积极,造成不良影响的团队和个人进行相应处罚,以优促劣,以先进带动后进,形成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有考核、有奖惩的良性激励机制,推动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电站;技能培训;三基+1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214-01

当前,电力企业各变电站大都采用无人值班运行模式,由运维班(操巡队)管理多个变电站,这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减人增效的目的。但现阶段运维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变电站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断层较为明显。随着电力系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运维人员如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提升业务技能,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已成为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

1 变电站运维管理现状简析

1.1 管理水平不高

运维班(操巡队)班组长以往多以知识培训为主,对工作作风、班组文化培训较少,对自身管理水平提高重视不够。造成工作中指令下达不畅、配合协作困难、团队意识淡薄,班组长虽加大培训力度,但总体的培训效果不好。

1.2 培训方式单一

运维班(操巡队)日常工作繁重,培训工作也大多以书本式的课堂培训为主,鲜少有现场培训、实操培训等。再加上运维人员技能水平高低不一,培训内容很难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导致部分员工缺乏培训热情,工作失去积极性。

2 创新培训工作思路

(1)根据变电站“技能提升、通关培训”的工作要求,通过采用“三基+1”培训模式,以培训需求为抓手,以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基础,以基本作风培训为重点,以分层培训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培训工作,推动变电站运维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

(2)“三基+1”培训模式简介:第一个“三基”是指基本需求、基础知识、基本作风,第二个“1”是指针对运维人员岗位不同而采用的分层培训。

3 “三基+1”培训模式概述

3.1 基本需求

开展培训工作前期,主动征求专业管理部门意见、开展调查问卷、组织需求分析,充分了解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的特点。针对这些培训需求,结合不同的变电站运维人员岗位,分层级制定副值班员、正值班员、值班长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重点为变电专业急需、短板的知识。

3.2 基本知识

变电站生产运行是需要长期持续、稳定的进行,这就需要有安全作为根本保障,而变电站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现场运行规程就是安全生产的圣经和生命线。从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入手,切实可行的开展好安规和现场运规的深入学习和分析讨论。

(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是电力系统安全工作的基础,针对其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每年新修编补充的部分开展好安全教育培训,结合现场工作做好分析。重点抓好两票三制的培训和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两票三制现场培训。

(2)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是变电站现场工作的技术指导,针对其中倒闸操作、智能化变电站设备运维和异常处理等内容,加强培训教学力度。根据运行规程的修编和补充的内容及时做好专题分析和业务技术培训问答,实现阶段考试、人人过关。

(3)加强现场培训力度。把各变电站的10kV开关柜、380V站用电、主变冷却器系统结构以及运维工作要求作为培训重点。利用设备换代改造的机会,及时请厂家、保护专业人员对保护的原理、报文、定值等进行讲解。利用设备停电检修机会,让有经验的人员协同技术薄弱的人员进行验收。

3.3 基本作风

当前形势下,个人基本作风、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日常培训中,改变以往重技能轻作风的理念,把企业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员工敬业爱岗、执行力和责任培养等作为重点培训内容。

3.4 分层培训

(1)副值班员从最基本的运行维护、工器具维护使用方法、接线图、简单的单一操作出发,进行班中培训。单一的操作看起来似乎简单,例如10kV开关停送电,在这过程中包含很多的知识点,其中有一次操作的先后顺序意义何在,控制保险、重合闸压板、合闸储能保险、检查项目、异常信号的含义。

(2)正值班员从立足本职出发,熟悉自身工作流程开始,熟练进行倒闸操作、工作票的办理,而后精通各种事故处理流程,熟练打印各种故障、故录信息,看懂故障报告,看懂是什么保护出口,故障测距是多少。培训内容应包涵操作票、工作票、系统网络、事故处理等,例如复杂倒闸操作票填写、系统运行方式、二次网络接线等。可以让有提升潜质的正值班员值班长的岗位,提升员工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3)值班长岗位尤其重要。培训时可以把很多协调工作交由值班长处理,比如像人员分工、车辆调配等。再比如备班人员安排、日常大型工作协调等,让值班长在工作中快速提升协调组织的能力。此外,培训时注重突出新技术知识,尤其是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网络相关内容。

运维一体化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运维;投产培训;效果评估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50

1 概述

投产培训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程,既要求运维人员能快速熟悉、掌握、操作和维护新设备,又要求电力运维专业人员能按时、保质协调开展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投产任务。

俗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于运维专业的特点,设备一旦投入运行,便不能随意拆卸和打开,更不用说随意操作了。传统投产培训时,运维人员偏重于了解一次设备的操作方法,忽略了二次、三次的学习,如当现场出现某故障、异常时,后台将会报什么信号,没有做到人为设置一些事故让受训学员观察并进行处理。在航空领域里飞行员训练模拟器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生成飞行画面及相应的参数显示,由机的型号基本固定,开发难度可控。而电力运维人员在仿真系统上模拟的事故异常处理也非常类似于此种模拟,但由于电力运维人员碰到的实际运行系统和仿真系统往往不是同一个厂家,往往造成仿真容易与实际脱离的情况。不仅如此,仿真系统对于一些常见信号和故障也无法实际演示和处理,这也使得传统的培训方法颇有“纸上谈兵”的意味。如果能在变电站投运前能通过为受训学员提供训练的机会,让他们现场学习实践异常、故障的处理方法,更直观地了解设备原理,将对电力运维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大有裨益。

2 调查与分析

根据对某公司某变电运维站电力运维专业人员年龄结构的调查,发现该变电运维站人员整体年龄结构不合理。同时,该运维站目前担任值长岗位人员里有半数以上人员年龄为50~60岁,拥有技师资质人员里有60%的人员年龄为50~60岁。年龄介于50至60岁的人员一旦退休,该站运维水平将出现大幅波动。

调查中发现,该站青年员工普遍反映专业学习缺乏系统性,对许多专业知识的掌握往往浅尝辄止,而班组安排的统一学习又对他们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因为工作学习矛盾较为突出,大多数青年员工工作之余未能安排足够的专业学习时间,并且未能得到较好的专业学习引导。虽然青年员工在进入单位时普遍接受了入职培训,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基本胜任最低岗位(副值)要求。但如何进行再培训,不断提升青年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引导他们逐渐成长,同时解决老员工的电力专业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是当下保证安全生产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培训目标

培训应当因人而异,一视同仁只能导致无法有的放矢,无法更有效的开展培训活动。

根据人员年龄及担任岗位我们设定一个投产培训目标,即在中青年员工中主要强化生产技能和工作流程,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和新设备学习操作培训。对年纪较大员工则主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新设备学习操作培训。

4 制定方案

针对新进员工理论知识丰富、求知欲强、素质高的特点,宜采取SBS(Step By Step)人才培养法,其进阶阶段如下:

针对已有多年运行经验的员工,由于他们大都已经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习惯,所以不适合使用上述的SBS人才培养法的前面几个阶段,另外加上运行值班的特点,比较适合采用专题培训视频、现场检查或是技能比武的方式来提高培训的效果。通过建设一个资源共享区,采用类似于BBS(电子公告板)形式,实现资源共享、技术问答、交流讨论、在线多媒体教学、视频点播[3]则能更加贴合运行实际,该方法已在温州电力局变电工区得以应用。

5 方案实施

首先针对每名员工制定具体的一个学习进阶方案表,因为变电站投产时间不是无限期的,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就务必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计划表。本站采用的是统一设定预期目标,再由员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阶段目标和完成时间。到期没完成目标则由班组对未完成目标员工进行考核,并指定培训专责对其予以指导、帮助,如仍然没有成效则逐级加大考核力度并酌情考虑上报并记入个人培训档案中。对于完成良好的员工则有相应奖励。

6 检验初步效果

培训能否取得实效,要利用考核检验手段[2]。

6.1 设备考问

主要考察大家对现场设备的熟悉程度,如变电所接线方式、设备名称、型号、作用,巡视要求、缺陷判断标准。

6.2 理论考试

以书面为主,主要考察员工对两票的掌握程度,是否已学习最新相关文件。

6.3 实操考试

以两票规范为考察依据,模拟设备操作和事故异常,主要检验值

(下转第202页)(上接第172页)

班人员对于新设备、新系统的掌握程度和事故应对处置能力。

7 效果评估和改进

7.1 总体评价

通过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表,加上考核压力以及大家争相赶超的氛围,培训方案的各阶段目标都基本得以完成,员工的整体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尤其是新进员工进步较为显著,对工作和设备的熟悉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7.2 改进之处

(1)培训方案表虽然一目了然,计划性明显,但操作性不强,且由于没有相应的阶段考试题库,所以也无法针对不同人员制定不同的完成标准,而只能使用统一标准。

(2)资源共享还只能通过站内服务器共享文件夹来实现,相比BBS,功能还是弱化不少。

(3)对于投产人员而言,投产工作本就任务繁重,又要求他们抽出时间制作培训PPT也是加重了他们的工作量。

(4)时间规划随意性较大,各阶段学习强度不均匀。

参考文献:

[1]唐勇.浅谈变电站值班员的培训体会《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利)》.广东省珠海供电局.

[2]高惠新,朱晶亮,嘉兴电力局:依托新建变电所投产工作的青工培训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35).

[3]林绍豪,施正钗,朱如察.温州电力局:变电运行实践式教育培训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浙江电力,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