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安全技术总结

网络安全技术总结

网络安全技术总结

网络安全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安全问题 解决措施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逐渐完善,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组成,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尤为重要,一旦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目前,网络通信的安全受到了设备、技术、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不便。下面我们首先对影响网络通信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

一、影响网络通信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技术因素。大多数计算机网络由不同网络系统组成,具有规模大、结构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面对如此强大的网络,我们需要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能够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做好参数信息的采集工作,将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记录,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2)结构因素。对于不同的计算机网络要配备合理的网络结构,一般来说,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混合型等。其中总线型的网络结构运用较广泛,在使用总线型结构时,大多数计算机都直接连接到总线结构中,这样会使整体网络简单化,具有很好的经济性。但是,总线型结构的可靠性相对较低,不能够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性,由此可见,选择合理的网络结构尤为重要。

(3)设备因素。在连接计算机网络时,使用的是客户终端,它能够影响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在网络通信过程中,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是网络通信正常进行的前提,换言之,只有保证客户终端的质量,确保网络正常连接,才能提高网络通信的安全。

二、提高网络通信可靠性的措施

(1)提高相关技术水平。要提高网络通信的可靠性,首先要选择科学正确的技术,利用技术支持来保证网络通信的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首先会采用余度设计、容错技术,就是将整个网络系统中的所有计算机设为彼此的后备机,这样以来,如果其中一台计算机发生故障,那么该台计算机的任务便可以交由后备机,从而减少了网络系统瘫痪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加强研究新技术,全面考虑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网络设备的使用等因素,提高网络的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较长的时间段内保持正常运转,从而满足业务需求。

(2)改善网络结构体系。网络结构选择对保证网络通信可靠性来说尤为重要,选择网络多层结构体系不仅能够隔离故障,还能够实现负荷分段并支持一般网路协议。多层结构由接入层、核心层、分布层组成,在网络系统中,运用多层结构能够简化网络运行,提高网络通信的可靠性,下面分别了解一下这三层结构。①接入层。接入层为网络提供了宽带,给用户提供了接入端口,是被允许接入网络系统的起点,它能够对网络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在网络系统中,接入层具有成本低、功能强等特点,对实现网络结构的安全性来说尤为重要。②核心层。核心层是网络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对网络进行划分,使不同的交换区块能够进行连接,还能为交换区块提供数据包,迅速的完成数据交换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应用中,核心层在对网络进行划分时,不能够对列表进行控制,也不能够顾虑数据包。③分布层。在网络中,分布层是用来计算接入层与核心层界点的,它既能划分核心层,也能提供相应的数据处理。在网络系统中,分布层的功能较多,它不仅能够确定网络中心联网,还能够实现工作组接入网络中。

(3)加强设备的可靠性。要提高网络通信的可靠性,一定要保证相关设备的安全性。首先在购买网络设备时,既要确保设备质量能够符合相关要求,又要保证购买的网络设备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再就是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在网络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要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检查或者进行自动检查,以便于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并及时给予维修,避免网络系统因设备故障而发生瘫痪现象。

三、结束语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通信的安全性越来越备受关注。在目前的网络通信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它们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此,需要我们依据网络可靠性设计原则,不断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保证网络拓扑结构的合理性,做好设备维护工作,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参 考 文 献

[1] 李崇东,李德梅. 网络可靠性研究综述[J]. 科技信息,2009

网络安全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网络架构;网络系统

一、计算机安全局域网的组建方案

目前,从整体结构来看,计算机安全局域网主要是由以下重要部件组合而成:第一,集线器。集线器起到了联结众多网络设备的作用,也是计算机安全局域网连接设备的总合,能够对众多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使之形成完善的网络架构体系。第二,网络节点。网络节点和集线器关系密切,均用于连接整个安全网络,可以说集线器能够将众多节点相连接,即运用WAN和LAN联结各网络节点,以此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1]。其次,网络节点与集线器决定着网络电缆的类型,对PC机的安装数量以及远程管理效果也有重要影响。第三,物理拓扑结构。在整个计算机安全局域网构建过程中,物理拓扑结构和各行业内部计算机的总数以及布局结构关系密切。从微观视角来区分,物理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总线拓扑结构和星型拓扑结构。相比而言,如果网络用户人数相对较少,就可以使用总线拓扑结构。反之,如果网络用户人数众多,就要选用星型拓扑结构。此外,这两种结构各具优势,总线拓扑结构能够对网络电缆的中端进行有效优化,星型拓扑结构可以实现整合网络结构的科学分化,如果某区域网络瘫痪,星型拓扑结构不会导致整体网络系统受损。目前,中国网络用户人数众多,选择星型拓扑结构更适宜。第四,网络电缆。构建安全局域网架构体系,必须精选网络电缆,营造良好的电缆运行环境。当前最常用的网络电缆有光缆和铜缆,相比而言,光缆效果更佳[12]。第五,网络协议。确保计算机局域网的安全,必须加强网络协议管理。目前,有三种网络协议形式,即IPX/SPX、NetBEul和TCP/IP,对于计算机安全局域网来讲,选用TCP/IP协议效果最佳。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核心

(一)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管理工作,首先要结合信息时展目标与时代特征,构建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营造文明、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制定网络用户管理规则,禁止利用网络散布不良信息或者传播病毒。其次,必须细化网络安全建设策略,做好三步工作:第一,实现多网的安全统筹与协同关系。该策略主要是确保5G和4G以及WLAN室等内外网络结构的安全与协同,满足多种不同场景的实用业务需求,推动网络服务的平滑升级,确保网络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第二,促进目标网与安全性技术的有机结合。完善安全网络基架构,组建理想化目标网络,必须做好安全性技术的分析工作,即在确保技术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技术成本,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使目标网与安全性技术达到完美结合。第三,精确选址,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做好安全网络传输承载接入光缆网的基本建设,必须充分利用本光缆网现有的网络资源,根据综合业务需求,精心选址,以此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共享。与此同时,应充分发挥当前宽带接入局所的作用,做好4GBBU、5GDU/CU和OLT等各项接入层网络设备的安全部署工作,组建全能业务型接入局所。同时,应根据5GRAN的光缆组建目标和光宽接入,科学运用当前所有的接入光缆网络资源,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在确保网络安全建设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支出成本[3]。

(二)定期维护数据库

计算机管理人员应该对局域网的数据库进行定期维护,通过升级防毒软件和查杀病毒来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质量。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网络运行流程的管理,以此实现计算机局域网的安全运行。此外,计算机管理人员应全面做好Windows注册表维护管理工作,依次细化三大环节:第一,对注册表进行备份,恢复重要信息,禁止非法访问与恶意篡改;第二,发挥注册表的特殊保护作用,隐藏网上邻居与驱动器图表,净化电脑桌面;第三,优化Windows安装路径,避免安装系统出现故障,确保计算机局域网的正常运转[4]。

(三)改善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管理人员应注意科学运用虚拟光驱技术模拟网络光盘,降低光盘损耗,运用虚拟光驱取代传统物理光驱,从而有效改善计算机网络光驱系统,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其次,计算机管理人员应不断改善服务器技术,组建安全的虚拟网络与ISDN或者ASDL专线,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机局域网安全服务质量。另外,计算机管理人员应该从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预警、安全保护、安全检测、安全相应和安全恢复等五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计算机主动防御体系,以此控制外面因素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负面影响,确保局域网的安全运行。

网络安全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1.1尽快研究出台与三网融合进程相适应的我国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总体战略规划

按照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要求,2013~2015年为推广阶段,该阶段目标为:“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资源、文化内容产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融合业务应用更加普及,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健全,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根据上述阶段目标,总体方案对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适应三网融合进程,我国广电行业在实现技术突破,完成业务融合等措施的同时,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问题,从机构调整、立法、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技术研发、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多方合作等角度全面的制定我国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总体战略规划,分阶段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总体目标,依据总体目标制定信息安全基本政策及具体措施,并依此来指导未来几年内面临三网融合不断推进形势下的广电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1.2尽快建立适合三网融合新形势的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机制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电信、互联网、广电主体业务将相互开放和相互进入,网络承载业务的变化必将对现有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机制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当前广电行业对节目内容以及传输网络的一些管理方式及监管机制也应因势利导,系统分析及评估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及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并针对这些新的变化调整自身管理方式和监管机制,尽快建立与三网融合进程相适应的新的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机制。

1.3完善并制定新形势下广电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自三网融合进程启动以来,针对IPTV、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内容,我国广电行业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然而,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电信、互联网、广电主体业务将不断相互开放和相互进入,广电网络承载业务将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方式将涵盖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方式,用户终端将从客厅电视扩展到PC、移动终端、手持终端等多种终端,业务运营模式也将多种多样,面对上述不断激增的新的变化,目前我国广电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已不能全面系统地保障广电网络的信息安全。因此,完善并制定新形势下广电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就迫在眉睫。

1.4完善新技术在广电网络应用的安全性及风险评估机制

当前,我国广电运营商在三网融合进程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正受到来自电信以及互联网运营商方面巨大的压力,面对这种压力,我国广电运营商在稳固发展自身视频业务的同时,也不断尝试开展新的融合业务,而支撑这些新业务的新技术也被引入到了广电网络中,这些新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业务的应用,提升了广电网络的竞争力,然而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安全威胁,如云计算的应用可能会对存在云端的用户信息带来一定安全威胁,物联网大量使用无线通信、电子标签和无人值守设备,这使得物联网应用层隐私信息威胁问题会非常突出。而诸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也同样存在不同的安全威胁。新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是提升广电网络竞争力的必然需求,但如何安全的应用这些新的技术,尽量减少安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尽早的对新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安全性及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分析这些新技术可能在哪些技术环节出现安全威胁,从而针对性的制定网络信息安全对策,进而采取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

2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建议

2.1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电核心技术研发

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全世界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美国情报机构可通过直接接触位于美国的互联网和科技巨头的用户数据,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监控的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这些巨头主要包括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思科等,他们向美国两大情报机构开放服务器,使美国政府能够轻而易举地监控全球。在我国,以思科为例,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医疗、军警等要害部门的网络建设,以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我国广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而微软、Google和苹果则掌握了中国的PC操作系统份额,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领域,苹果的IOS及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更是平分天下。在广电行业,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及机顶盒也有部分采用Google的Android系统,这都为我国广电网络信息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需要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电网络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先进的自主技术支撑广播电视装备、软件、系统的自主开发和应用,从而切实提高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排除因采用国外技术而可能隐藏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2.2推进适应融合网络架构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推进,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三网边界日益模糊,同时,为提高广电网络的承载和覆盖能力,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也被提上了日程,此外,基于无线频谱开展无线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由此可见,当前的广电网络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与互联网、电信网的融合,自身不同传输网络之间的融合,新的移动互联接入网络的需求都使得处于“融合形态”广电网络架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相应地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因此,如何适应融合形态下的新型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推进适应融合网络架构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也需要相关研究机构考虑,并加紧相关研究工作的实施。

2.3推进适应融合业务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

网络的融合,必然带来的是网络承载业务的融合,当前广电网络承载业务已不仅仅是客厅电视机终端上的视频业务,点播业务、时移业务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视频业务正方兴未艾,同时,各种数据业务也正由广电网络运营商提供给用户使用,未来物联网等新型业务也将由广电网络承载并提供给家庭用户使用。融合业务给广电网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广电网络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应对传统视频业务而采用的一系列信息安全技术在面临新的融合业务时已经不足以保障用户安全的使用和享受这些业务形式。因此,需要推进适应融合业务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真正使用户放心安全的享受广电网络承载的多种融合业务。

2.4推进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

通过之前的研究我们发现,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加快在广电网络的应用。然而,新技术在推动广电网络的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以云计算为例,2010年3月云计算安全联盟(CSA)的一份云计算主要威胁的报告中,就提出了云计算目前存在的七大安全威胁,而如果我们没有及早对这些可能的安全威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极有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导致所有用户信息的泄露,后果不堪设想。物联网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果物联网出现了被攻击、数据被篡改等,并致使其出现了与所期望的功能不一致的情况,或者不再发挥应有的功能,那么依赖于物联网的控制结果将会出现灾难性的问题,如工厂停产或出现错误的操控结果此外,黑客等恶意攻击者还有可能通过物联网来获取、处理、传输的用户的隐私数据,如果物联网没有防范措施则会导致用户隐私的泄露。因此,我们在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广电网络应用的同时,务必需要对这些新技术可能产生的安全威胁进行系统的估量,并加紧推进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从而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技术红利”的同时,以技术的手段堵着可能的安全漏洞,真正确保新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安全应用。

3结束语

网络安全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汽车通信;电子网络技术;应用

1汽车通信中的电子网络系统

以汽车为主体的汽车电子通信系统,以网络为媒介载体使汽车实现智能化。操作如下:移动通信系统被放在汽车装置中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利用电子网络系统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等,安装有GPS定位系统的汽车利用GPS根据行车电子地图更有利于熟悉路况,选择最佳出行路段规避拥堵,现在的车载电子地图通过网络技术不断地实时更新路况信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再者装有GPS系统的公交车、地铁等,都有助于对各个站点的精准播报,帮助乘客规避上错车或下错车的问题[1]。总而言之,汽车电子系统的应用在构建大维度的交通网络的同时,也实现了实时共享信息的目的。

2汽车通信中电子网络技术

2.1安全技术

因为汽车通信电子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特点,窃听或监控都是容易出现威胁的因素,在汽车通信安全协议中主要有SRP、SAODV、Ariadne为主,SRP安全协议能够鉴别链接或者共享密钥,也能够鉴别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从而使服务主机和结点认证顺利实现;SAODV安全协议为了避免遭受攻击或被非法修改等问题,SAODV安全协议实施验证的方式是数字签名,更加有效可靠;Ariadne它的安全协议依靠数据信息的真实和完整程度,利用单项认证达到明确结点的可信度和攻击虚假数据的目的

2.2密钥管理

信息的安全离不开密钥的管理,加密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以电子密钥为主的数据加密方式能够规避传统的密钥安全管理所采用的密钥分发、证书认证等不足之处,自发式证书、局部分布证书与完全分布证书是常见的汽车数据加密技术。自发式证书,在对结点实施证书的时候不需要授权数据,高度灵活高度安全,缺点是缺乏良好的证书撤销系统,系统冗杂现象频发;局部分布证书不断更新证书的方式使密钥管理高度安全有效,完全分布证书,认证反应速度快,缺点是更新程序复杂,也不利于汽车通信服务质量的提高[2]。

3汽车通信中电子网络的应用

3.1CAN总线

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AreaNetwork,CAN)的简称,作为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标准总线,有着高性能和可靠性的特点。在汽车产业中,CAN能满足驾驶员对舒适度、安全性能、便捷且低公害、低成本的需要,有开发周期短且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强特点。由CAN控制器和收发器,CAN数据线和终端电阻构成的CAN总线系统,把汽车通信电子网络作为基础,以达到把CAN总线更好的运用到汽车通信电子网络系统中,通过分析不同系统之间的网络应用阐明汽车通信中电子网络技术的应用,例如车身系统、安全系统等[3]。

3.2车身系统

通过对比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身系统,车身系统构件存在于各个汽车各处。为了避免系统干扰导致的汽车通信电子网络效率差等问题,舒适的CAN总线需要连接可控单元,提升车身的舒适度。在对车身系统线路分析时,主控单元在接收数据信号的时候,结合CAN总线的运用,把接收的数据信号传递到受控单元,做出相应指令[4]。

3.3安全系统

在事故发生时,安全气囊必不可缺。以传感器信息指令为前提,启动气囊的工作,是驾驶员衡量汽车安全系数的关键,安全气囊的反应速率决定了在汽车强烈撞击时,驾驶员受其保护的结果[5]。

网络安全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网络安全;评估

1引言

笔者通过分析云计算技术在网络安全评估中的具体应用,确保网络安全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2云计算技术基本介绍

所谓云计算技术,指的是借助互联网设备提供相关服务、创新使用及交付模式,以此来实现易拓展虚拟化资源的动态供应。云计算技术参与网络安全评估活动,即预测网络安全态势,根据预测结果调整网络操作行为,便于更好的应对网络攻击。对于网络管理员,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网络安全问题,探索网络安全处理对策,这对网络安全环境创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此来实现数据挖掘技术的有效应用[1]。

3网络安全评估常见问题

网络信息时代悄然而至,在这一时代背景,云计算技术推广遇到较多阻力,导致网络安全评估工作的效果得不到完善,笔者通过总结网络安全评估常见问题,为相关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3.1数据存储方面的问题

用户借助网络下载数据资料,并将其存储于云端,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处理步骤,而且还能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避免数据资料丢失。若云端设备完整性受到破坏,那么数据资料容易丢失,并影响用户决策。

3.2数据传输方面的问题

一般来讲,重要的数据资料存储于互联网数据中心,这类资料包括客户基本信息、未来发展规划及财务报表等内容,但这类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首先,重要数据资料传输存在数据资料被窃取的风险。再者,云计算服务商可能成为数据资料外泄的主体。最后,非法用户通过数据访问进行数据窃取。

3.3数据审计方面的问题

云计算技术在网络安全评估活动中具体应用,不仅要提供相应的数据服务,而且做好风险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数据资料高效利用,以此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如果企业所选云计算服务商,忽视客户利益及安全风险,那么合作风险会大大增加,最终影响网络安全评估效果,大大降低网络安全评估准确性。

4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安全评估措施

当前网络安全评估工作推进的必要性较强,为获取客观、准确的网络安全评估结果,应用云计算技术是极为必要的,下面笔者从三方面分析网络安全评估的有效措施。

4.1提高云计算系统设计合理性

一方面,合理设计认证模型。利用身份认证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后,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来顺利完成身份认证。对于单点登录用户,往往会为网络攻击者留下重要信息,进而会降低网络用户验证的安全性。因此,设计动态身份认证系统,避免为网络攻击者提供可乘之机,大大提高用户认证的安全性,尽最大可能减少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资金投入量。另一方面,优化云计算服务设计效果。用户在了解云计算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自行下载认证程序,并完成认证程序绑定,通过验证码输入的方式成功登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验证时间过长,导致登录超时,需要用户及时更换新的身份验证代码,这一过程即动态验证码生成的过程[2]。

4.2掌握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

为确保网络安全态势评估工作具体落实,需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便为信息系统安全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队安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数据模型建立的方式获取概率值及参考值。在对网络安全评估工作顺利推进的过程中,针对情境信息进行适当转换,以便为安全态势预测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法。针对网络安全态势用数值来表示,根据数值大小分析网络操作的稳定性,预测网络风险,数据预处理过后对其有序组合,实现网络安全态势的客观判断,据此分析网络安全值,对比了解网络安全差异。在网络安全受到影响后,根据变化数据掌握网络安全的情况,并进行总结和记录。

4.3有序推进网络安全防御技术

第一,进行数据加密。应用数据加密技术保证网络数据安全性,以免网络数据信息的丢失,这对网络安全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加密技术的巧妙应用,为数据传输、数据转换提供安全保障,并尽可能降低数据丢失风险。云计算技术具有数据共享的服务优势,它允许数据资源高效共享,但前提是用户合法访问,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非法访问操作的数据分享行为不被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数据加密技术利用率,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隔离,避免个别数据丢失导致整体网络安全性受到威胁,进而使企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二,安全认证具体推进。安全认证方式多样,用户根据网络使用需要选择适合的验证方式,对于网络安全意识较差的用户,通过认证的方式完成安全认证。云技术服务商进行安全认证时,应结合认证方式,避免重要数据资料丢失。第三,无边界安全防护。以往数据安全防护模式较单一,但现在,新型数据安全防护模式具有多样化特点,应用云服务完成边界防护任务,能够提高数据信息整合效率,按照逻辑程序实现数据资料的隔离。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数据资料进行合理分类,这不仅对独立安全系统建立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扩大安全范围,加快安全服务中心建设速度。

4.4运营商在网络安全评估中的表现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时展步伐逐渐加快,互联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掌握云安全问题的处理对策,同时,运营商探索转型的有效途径,为云计算技术应用提供广阔空间,具体措施为:针对网络安全风险客观评估,建立不同类型的云组织模式,同时,设置安全服务等级,使用户能够参照已有服务等级进行风险评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评估资金的投入。数据加密技术集成处理,在此期间,建立健全云计算安全防御体系,完善云计算服务设施,同时,创新云计算安全技术手段,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这对云计算系统稳定使用有重要意义;通过可信云建立的方式加强安全认证,在这此过程中,可借助新算法构建信任关系,并通过结合方法强化对云端信任度,不仅对用户信息安全性保证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避免数据信息泄露[3]。

5结语

综上所述,云计算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网络安全防护方式应不断进行创新,对云计算技术大范围推广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实践云计算技术的时间较短,现有云计算技术应用经验不足,进而网络安全评估工作只能片面推进,最终得到的评估结果缺乏真实性。当前网络信息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网络安全评估方式不断创新,而且研究学者应探索云计算技术应用的最佳途径,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评价标准,并提供用户用网满意度。笔者在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当前网络安全评估常见问题,提高云计算系统设计合理性、掌握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有序推进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和了解运营商在网络安全评估中的表现等措施进行问题处理,这样不仅提高网络安全评估准确性和客观性,而且对网络安全系统独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斯超,张永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安全评估技术研究及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