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观环境要素

微观环境要素

微观环境要素

微观环境要素范文第1篇

尽管理论界对于绩效的界定一直在争论中,但是对于绩效的特征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绩效是与工作目标相关的行为、结果和过程的多维体。早在1935年K.Lewin对场地论、团体动力学的研究发现,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动力场”中发生的,动力场包括人和环境两个部分,这就是著名的行为公式,即b=f(pe),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由此得出,环境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

工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绩效理论与环境经济学共同研究的焦点。以往研究认为,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因素主要有员工个体特质和心理定向两个方面,而对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较少。1990年Campbell[1]等人提出绩效影响因素理论,绩效受到决定因素和前件因素影响。决定因素代表产生绩效行为所必需的人的因素和组织因素,它是绩效的直接原因。而前件因素是导致每一种能力之不同的因素,它是通过对决定因素产生作用而间接影响绩效。受Campbell [2]理论启发,一些学者探索把对绩效结构与对绩效影响因素结合研究,提出绩效影响因素构想,并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3]。因为绩效的实现不能脱离所处环境,不同的环境导致差别的绩效。不论是组织的内环境(组织机制、组织结构、文化氛围等)还是组织的外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市场竞争状况等),都会通过影响员工的行为、过程和结果[4],进而影响员工和组织的最终绩效。

近年来,学界将生态系统理论和观念运用于金融领域,提出了金融生态概念,它强调金融体系的重构不仅着眼于金融系统内部在政策、制度和管理方面的改革和完善,还要加强外部环境的健全和建设。目前,学界尚未对金融环境作全面、详细的界分与实证。本文认为,金融环境随着金融主体与客体的变化而变化,微贷客户经理的行为活动与工作绩效是受组织、环境影响的,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的因素具多样性。如果将微观金融作为金融内环境,那么金融外环境就是宏观金融,它包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制度。小微企业贷款所处的金融环境必须紧扣小微贷款特点和机理,突出现实来展开分析。近年来小微贷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商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渠道,国家宏观的经济金融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愈加明显。商业银行同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经济政策取向、政府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区域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影响因素构成了商业银行的外部金融环境。外部金融环境在影响商业银行整体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对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带来影响。[5]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拓展了金融环境的传统理论,探讨了小微企业贷款涉及的金融外环境。其次,本文探讨了金融外环境因素影响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产生作用传导途径。本文在研究小微贷款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和金融外环境之间多种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中的中间机制及其中介效应。最后,本文为决策层培育小微企业发展、改良金融外环境提供了建议。图 1 描述了本文的研究框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微型金融离不开金融体系和经营外环境的支持,金融外环境包括微贷外部影响因素和外部支持因素。

1. 对单路径效应分析的假设

金融外环境中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与信用环境两因素可能通过小微企业活力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这种影响效应是单路径发挥作用的。

(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反应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是否健康的标志。宏观经济对金融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重要的影响,因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主要的三架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三者对经济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可以使经济和谐发展,对小微企业能够起到利好作用。

假设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的正向作用是完全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2)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本文中的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是指区域经济中的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原因,造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较大差距,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已成为客观现实。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社会心理和民众价值观念中,由于经济条件的综合性和多元性的影响,小微企业也深深带有了特定的区域性特质,这些特质造就了小微企业不同的发展状况和诚信理念。

假设2: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的正向作用是完全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2. 双路径、部分中介变量分析的假设

金融外环境中的经济政策取向和政府认同度能够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模型,同时这些影响因素也对小微企业正常经营产生有利或不利作用,这些利好或者负面因素会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

(1)经济政策取向。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取向就是国家针对经济增长的态势,以及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因素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当然,经济政策取向采取的最重要的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政策的制定者不同、内容不同,效果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也不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的,它们通过不同路径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

假设3:经济政策取向直接正向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是显著的;

假设4:经济政策取向对微贷客户经理的间接正向作用是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2)政府认同度。政府认同度是政府和监管当局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大量小微企业是有活力的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它们不仅对经济总量、就业有贡献,而且由于其机制灵活,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贡献。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就会逐渐成长为具有规模的中型或大型企业,将来对国家的税收和就业就会具有更大贡献。正是由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正外部性,政府和监管当局高度才重视和关注,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国家的政策支持表现在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优化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建立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以及法规创新方面,这些政策同样直接或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

假设5:政府认同度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

假设6:政府认同度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间接正向作用是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3. 中介变量分析

发挥小微企业的活力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也是微贷实现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金融外环境,而其经营状况又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产生利好或负面影响。所以,小微企业的活力也就决定了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小微企业的活力决定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是其内生动力。

(1)市场竞争。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体现在集群发展、市场潜力和应对市场能力三个方面。产品和服务转向产业集群,小微企业通过集群化的发展,实现小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小微企业天生具有挖掘市场的潜力,从事的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科技含量,属于节能环保、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民生工程。小微企业能够积极开拓新市场,并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具有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2)自主创新。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表现为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小微企业围绕战略改进内部管理,增强品牌意识,培育和壮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通过自主创新,小微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就会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3)发展战略。科学的发展战略包括市场定位、竞争战略和组织制度。小微企业应该适应新形势,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走 “小而专”、“小而特” 的特色化道路,开发有自己特点的特色产品,在细分的市场找准位置。小微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差异化发展目标和战略愿景。小微企业选择的组织制度应因时因地而异,因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过程和不同历史背景的企业有适合于自己情况的企业制度,适合的组织制度够降低总成本,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4)现金流。良好的现金流包括正常的销售现金流、持续盈利以及预测良好未来的现金流。如果小微企业销售正常,现金流能够支持正常流转,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比合理,盈利能力就较强,未来的现金流向好。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2012年第一季度选择一家全国性的中小银行为研究对象,该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全国分布有14家分行104个基层支行,其中东部3家分行,中部10家分行,西部1家分行。从其全国的分支机构选取500个从事专业小微贷款的客户经理为研究对象,样本具有代表性。本次研究共发出530份,共收回500份,回收率94.34%。在500份问卷中有470份来自专业小微贷款的客户经理,有20份来自小微企业贷款的主管,有10份来自分管小微企业贷款的高级管理人员。被试男性29%,女性71%。23岁以下和28岁以上23.2%,24岁至27岁76.8%。97%没有职称,工龄在1年以下和3年以上占16.4,2年至3年之间占73%,学历大学本科占94.1%,未婚64.2。

2. 变量的测量

(1)问卷的编制。由于国内、外很少见到金融外环境的实证研究成果,可供参考的文献又几乎没有,所以在编制量表时,条目收集过程非常重要。本文在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关键事件法,借鉴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微贷工作绩效模型和传统金融环境的特点,收集尽可能详尽、全面的条目。邀请了3位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高管对开放式问卷的结果进行汇总,并在项目中重复进行合并。根据这些条目,结合文献、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有心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和经济学博士组成5人项目组对项目内容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估,经过多次试测修改,形成了正式的量表问卷。

(2)变量的选取。①国民经济状况。国民经济状况包含3个子维度,共有9个项目,其同质信度是0.754。数据显示,“国民经济状况”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国民经济包括3个因素,即投资、消费和出口。本文从宏观经济出发,从经济运行角度测量国民经济状况。②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包含3个子维度,共有9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872。数据显示,“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包括区域小微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量表根据区域小微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和区域信用环境编制。③经济政策取向。经济政策取向包含2个子维度,共有6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801。自变量经济政策取向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运用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量表根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问题出发,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角度测量经济政策取向。④政府认同度。政府认同度包含4个子维度,共有12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699。数据显示,“政府认同度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政府认同度包括4个因素,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融资环境、税收支持和创新法规。⑤小微企业活力。小微企业活力包括4个子维度,共有12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791。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活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中介变量“小微企业活力”包括市场竞争,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和现金流四个维度。从小微企业内在因素出发,本文主要挖掘小微企业具有的活力首要条件来测量小微企业活力。⑥工作绩效。工作绩效包含5个子维度,共有15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699。数据显示,“工作绩效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工作绩效包括5个因素,胜任绩效、促进绩效、可持续绩效、安全性绩效和尽职绩效。[6]

(3)研究工具与统计方法。本研究使用的工具Spss15、EXCEL2000、AMOS16.0和Lisrel 8.70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测量,并使用 16.0 版本的 AMOS 软件进行统计测量。分两步对假设进行测量。首先,使用测量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效度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使用结构模型对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的拟合优度,然后以此模型为基准模型,与其它的非中介模型和部分中介模型进行比较,并判断假设模型是否最优。

采用回归分析对假设的中介作用做进一步测量。首先,以金融外环境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小微企业活力”为因变量,分析中介变量关系中的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探讨中介变量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层次回归分析,研究当控制“小微企业活力”后,金融外环境对工作绩效模型影响的强弱变化。

四、统计与计量分析

1. 测量问卷质量分析

对样本质量和相关分析用于验证变量之间相关关系,为后续模型验证性分析做好铺垫。表1显示变量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这与本研究的理论构想相一致。相关系数检验的结果表明,问卷是可靠且有效的,结果为假设的证明提供了初步证据。

上述采用主成份法对金融外环境的4个自变量、小微企业活力和工作绩效进行探索性分析,并对量表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为了证明模型存在中介变量,本文使用结构方程进行验证。首先,将金融外环境的4个因子和小微企业活力因子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其次,把小微企业活力的4个子因子视为一项指标,4个子因子作为问卷的条目,与其它因子作为所验证的观测变量。最后,按照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要求,对提出的构想模型验证,并比较竞争模型,确定最佳的匹配模型。见表2,结果表明6因子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2. 结构模型分析

由于金融外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 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 不是互为嵌套模型,因此不能放在一起直接比较,必须分别验证。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使用结构方程式模型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对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684.40,df=290,x2/df=2.36,CFI=0.92,RMSEA=0.06,NNPI=0.92;“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构想模型的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751.10,df=290,x2/df=2.59,CFI=0.98,RMSEA=0.07,NNPI=0.95。接着,以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为基准模型,比较了另一个竞争模型,也就是部分完全中介双路径模型,该竞争选模型与基准模型互为嵌套模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优劣。此模型是部分完全中介模型,作为第一竞争模型,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到工作绩效的直接路径。将这两对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完全中介此模型明显优于部分中介模型,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972.95,df=305,x2/df=3.19,CFI=0.80,RMSEA=0.11,NNPI=0.76;“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997.35,df=305,x2/df=3.27,CFI=0.74,RMSEA=0.23,NNPI=0.83。根据模型最简化原理,结构模型的结果显示: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与数据拟合优于部分中介竞争模型。本文把非中介模型作为第二竞争模型,这种模型与完全中介模型不是嵌套模型,因此不能直接比较。但是,通过检验其对数据的拟合优度,可以判定是否为非中介模型。非中介模型在完全中介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到工作绩效的直接路径,并删除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到“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路径。结果显示:此模型对于数据的拟合度较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1466.57,df=287,x2/df=5.11,CFI=0.55,RMSEA=0.37,NNPI=0.65。“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443.61,df=287,x2/df=5.03,CFI=0.43,RMSEA=0.29,NNPI=0.59。从三个模型拟合度指标来看,如表3所示,完全中介模型有较好拟合优度,因此是最佳模型。“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通过“小微企业活力”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验证了单路径完全中介模型,假设1和假设2得到初步验证。

笔者采用同样的方法,对“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假设的部分中介模型对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经济政策取向”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863.58,df=222,x2/df=3.89,CFI=0.90,RMSEA=0.41,NNPI=0.76;“政府认同度”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456.99,df=367,x2/df=3.97,CFI=0.94,RMSEA=0.08,NNPI=0.74。本文继续以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为基准模型,比较了另一个竞争模型,也就是单路径模型,该竞争选模型与基准模型互为嵌套模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优劣。此模型是部分中介模型,作为第一竞争模型,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到工作绩效直接路径。将这两对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部分中介此模型明显优于完全中介模型,也就是双路径模型优于单路径模型。在部分完全中介模型中,“经济政策取向”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625.40,df=212,x2/df=2.95,CFI=0.92,RMSEA=0.07,NNPI=0.95;“政府认同度”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037.53,df =347,x2/df=2.99,CFI=0.98,RMSEA=0.08,NNPI=0.93。根据模型最简化原理,结构模型的结果表明,假设的部分中介模型与数据拟合优于完全中介竞争模型。本文依然把非中介模型作为第二竞争模型,这模型与完全中介模型嵌套模型,因此不能直接比较。但是,通过检验其对数据的拟合优度,可以判定非中介模型是否合理。非中介模型在完全中介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到工作绩效的的直接路径,并删除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到“小微企业活力”中介路径。结果显示:该竞争模型对于数据的拟合度较差,“经济政策取向”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1,102.20,df=220,x2/df=5.01,CFI= 0.75,RMSEA=0.17,NNPI=0.56.“政府认同度”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862.19,df=363,x2/df=5.13,CFI=0.83,RMSEA=0.19,NNPI=0.63。从三个模型拟合度指标来看,如表4所示,双路径部分中介模型有较好拟合优度,因此是最佳模型。“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对工作绩效模型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直接路径,金融外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工作绩效;一是间接路径,金融外环境因素通过“小微企业活力”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双路径部分中介作用模型,初步验证了假设3、假设4、假设5和假设6。

3. 回归分析

本文在结构方程建模中采取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仅对提出多个假设模型的优劣进行初步比较,根据初始构想模型与观测数据的拟合情况确定最佳模型。下面本文根据Baron和Kenny(1986)的方法,对于模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进一步研究,采用回归分析进行检验。

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对金融外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相关效应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首先,在回归1中,“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对“小微企业活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系数为(β=0.273,p

“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相关效应同样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首先,在回归1中,“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对“小微企业活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系数为(β=0.221,p

图2展示了最终模型中所有显著的回归系数,结构方程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金融外环境各个因素与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正向相关。影响效应呈现出复杂的路径,有单路径完全中介作用效应,也有双路径部分中介作用效应。

五、讨 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通常,商业银行经营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大背景支撑,而小微企业活跃程度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本文探讨了金融外环境如何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并对中间机制进行研究,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扩大再生产可以促进经济加快发展,而投资是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这样大范围内的投资,在产业链上必将产生大批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也是大中型企业的补充,弥补市场空缺。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货币的流动性,给大中型企业带来生机,同时给小微企业带来活力,从而激发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

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则形成了消费,消费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在三家马车中,消费是最主要的马车,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商业零售业、饮食业零售业和工业零售业中,分布着大批小微企业,有效消费不会使工业产品大量过剩,使大中型企业上、下游的小微企业维持合理的商品库存,促进其经营发展,保持社会再生产正常循环。在一定程度,消费是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维护零售市场的合理规模状况,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出口贸易是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国外市场销售。出口贸易一旦形成,国内的资本会发生流动,资金会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生产更加专业化,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出口贸易进军国际市场,企业的单位成本不断下降,提高利润率,获得规模经济利益。围绕国内出口产业的小微企业很多,因为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大中型企业和与之相关小微企业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从而促进小微企业在国内产业中的发展。

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状况直接表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相互促进。经济增长会带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加,国民经济的良好状况对最终居民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都有显著影响,而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增强小微企业活力,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

2. 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

中国的疆土幅员辽阔,区域小微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民众创新创业意识比较强烈,小微企业所占地方经济总量的比重很高,而且大多形成了一定产业集群。行业分布较为明显,在企业规模上,东部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同时,当地小微企业的有关协会组织数量较多,而且企业能够进入一个有序的、活跃宽松、自由竞争的经营氛围当中。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处于优质状态,这决定它们具有活力,具有活力的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也是健康的。区域经济的不同,区域信用体系运行的文化环境、体制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也反映差异。良好的信用环境能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经济效率。因此,区域信用环境培育小微企业的活力和层次。

区域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成就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和现金流不同的表现,由于区域性特质,增添小微企业不同的动力,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而且正向的显著影响。

3. 经济政策取向

财政政策一般运用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它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方式,不论采取积极或紧缩的财政政策取向,政府都要动用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对实体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增减,以及市场不同程度产生影响,同时也要影响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如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加大采购,需求旺盛,市场繁荣,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若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市场萧条,小微企业经营步履艰难。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的中介,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手段有两种即紧缩货币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动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信贷规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社会融资总量,信贷资金得到的容易程度和融资渠道的畅通也决定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如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小微企业容易得到融资,现金流充裕,企业欣欣向荣;如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稀缺,融资门槛提高,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资金,发展缓慢。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实施双管齐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实施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运行中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在变化,企业稳定发展向好或向坏的势头也在变换,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时,很快传导到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这一传导直接,效果明显,决定小微企业的活力。通过“小微企业活力”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间接正向显著影响工作绩效。实施货币政策后,货币的供给取向发生变化,也就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发生变化,那么客户经理发放贷款的笔数和金额发生变化。客户经理执行政策客观存在一定的惯性,政策取向发生改变,执行政策也会带来偏差。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调控,必将给客户经理的执行效率带来不利因素,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这是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工作绩效。因此,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取向直接和间接对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4. 政府认同度

政府切实加大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和规范小微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引导小微企业联合参与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领域。允许小微企业、社会资金以资本形式进入国企改革;推进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办好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创业板块;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监测体系等。无疑,政府放宽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可以延伸小微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大资产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给小微企业带来活力。优化融资环境着力解决外部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对微贷的抵押质押登记、评估、公证、担保等中介收费标准给予优惠,切实降低小企业贷款的外部成本。结合小微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特点和融资风险,政府培育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担保公司等多种市场主体,逐步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政府优化融资环境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小微企业活力,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完善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体系。设立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落实和安排微贷贴息资金到位,实现政策向培育市场竞争力转移。放宽商业银行给予小微企业呆坏账核销政策,能够促进微小企业的发展。微贷是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但金融的创新必须符合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微贷创新设立的组织架构、独特技术、和授权机制都要得到监管当局的认同,因此决策层要创新法规,建立符合微贷的法规制度,从法规上认同这种小微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微贷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监管当局重视和关注小微企业,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融资环境和建立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都能增强小微企业活力,推动小微企业的健康经营,这些影响因素通过“小微企业的活力”间接正向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而监管当局创新法规传导过程比较复杂,金融外环境通过金融内环境影响组织架构、独特技术、和授权机制,再经金融内环境影响工作绩效。所以,政府认同度可以使金融内环境和金融外环境共同导致工作绩效发生变化,这是双路径部分中介影响途径。政府认同度与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呈现较复杂的传导路径。

微观环境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价值观,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具体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都在一定的环境中,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也不例外。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环境,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全部外在状况的总和。"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2].本文就是从内化的角度研究环境在个体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内化的过程不仅仅是内化主体、内化载体和内化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同时还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环境。这些环境有自然环境也有社会环境,笔者把它总分为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具体环境.

        一、宏观环境

        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宏观环境,主要是指影响价值观形成的社会环境,包括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因为任何一个个体的价值观形成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化对每一个体价值观形成有着定向的作用。一个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决定着这个社会的方向,更决定着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的价值取向。

        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价值观总是对该时代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的反映,受到政治等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影响。因此,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制约作用,这种作用主要由政治经济政策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人们都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的,会耳濡目染的接受着特定文化所承载的特定思想、观念、习俗等。这种文化氛围不仅包括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包括时代新的文化、新的价值观念、外来文化等,社会会把这些思想、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灌输给社会成员,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

        二、微观环境

        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影响个体价值观形成的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组织、同辈群体等因素。这些既是价值观形成的媒介,同时也是价值观形成的环境。它们对个体价值观内化的影响是直接、深刻而原始的。 

        社区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社区具有不同的文化类型,这样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不同的社区会有不同的内化主体--如城市和农村。同时,每一个不同的社区价值观形成的主体也被不同的社区文化熏陶、培育和塑造。

        家庭环境对个体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影响个体价值观形成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家庭是每一个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基础环境,它是建立在父母与子女的血缘、经济和感情等特殊纽带关系基础上的。主体对家庭具有感情和经济上的依赖。这种关系为每一个个体价值观形成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感、依恋感和归属感。所 以,每个个体从出生开始,就无时无刻不受到家庭各方面的影响。这是其他任何环境不能替代的;二是家庭环境的作用是深刻的。由于家庭在每一个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性,其影响具有很大的隐蔽性、间接性、渗透性;三是家庭环境与其他环境具有互补性。

       三、具体环境

        虽然每一个体都会在社会、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环境下发生价值观内化的活动,但是,每一个人价值观形成中内化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情境是不一样的。这里,称之为具体环境。任何一个价值观的形成都是在特定具体的条件和情境中由特定的主体进行的。所以,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具体环境是指主体在内化发生时所处的具体的情境、具体的条件及其对内化的客观要求和规定性。可以说是内化主体可以直接感知的、当下的具体条件的总和。内化情境对内化活动产生了直接限制作用,如:当主体面临重大选择会引起重大后果的内化情境、两难选择情景,被内化的客体的各项价值相差无几而只能二选其一,并且每种选择都有重要后果;限时性内化情景,时效性强、时间紧的内化。

        由此看出具体环境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关系,具体环境是内化主体可以直接感知的、当下所有的具体条件的总和,内化可以说是在宏观环境中,在一定的微观环境下,在主体的某种情愫和其他具体条件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综合作用。可以理解为,微观环境包括具体环境,但是,具体环境又不同于微观环境,又有其他具体条件、情景的参与。

        内化的情境决定了具体的内化行为和内化后果。它确定了内化主体与内化客体之间的具体关系,从而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并因此影响内化。可以说,内化情境限定了内化的程度,限定了内化主体对客体信息的过滤范围和时间。具体环境,是在大的宏观环境下,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微观环境下,某一特定的时刻,特定情景下而形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境要素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每一个要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它要素,每一个要素的变化也会牵动其他要素的变化。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版,92.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0.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版

[2] 胡林英.道德内化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微观环境要素范文第3篇

微型金融离不开金融体系和经营外环境的支持,金融外环境包括微贷外部影响因素和外部支持因素。

1.对单路径效应分析的假设

金融外环境中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与信用环境两因素可能通过小微企业活力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这种影响效应是单路径发挥作用的。

(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反应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是否健康的标志。宏观经济对金融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重要的影响,因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主要的三架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三者对经济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可以使经济和谐发展,对小微企业能够起到利好作用。

假设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的正向作用是完全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2)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本文中的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是指区域经济中的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原因,造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较大差距,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已成为客观现实。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社会心理和民众价值观念中,由于经济条件的综合性和多元性的影响,小微企业也深深带有了特定的区域性特质,这些特质造就了小微企业不同的发展状况和诚信理念。

假设2: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的正向作用是完全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2.双路径、部分中介变量分析的假设

金融外环境中的经济政策取向和政府认同度能够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模型,同时这些影响因素也对小微企业正常经营产生有利或不利作用,这些利好或者负面因素会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

(1)经济政策取向。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取向就是国家针对经济增长的态势,以及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因素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当然,经济政策取向采取的最重要的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政策的制定者不同、内容不同,效果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也不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的,它们通过不同路径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

假设3:经济政策取向直接正向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是显著的;

假设4:经济政策取向对微贷客户经理的间接正向作用是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2)政府认同度。政府认同度是政府和监管当局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大量小微企业是有活力的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它们不仅对经济总量、就业有贡献,而且由于其机制灵活,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贡献。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就会逐渐成长为具有规模的中型或大型企业,将来对国家的税收和就业就会具有更大贡献。正是由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正外部性,政府和监管当局高度才重视和关注,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国家的政策支持表现在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优化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建立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以及法规创新方面,这些政策同样直接或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

假设5:政府认同度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

假设6:政府认同度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间接正向作用是通过“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3.中介变量分析

发挥小微企业的活力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也是微贷实现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金融外环境,而其经营状况又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产生利好或负面影响。所以,小微企业的活力也就决定了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小微企业的活力决定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是其内生动力。

(1)市场竞争。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体现在集群发展、市场潜力和应对市场能力三个方面。产品和服务转向产业集群,小微企业通过集群化的发展,实现小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小微企业天生具有挖掘市场的潜力,从事的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科技含量,属于节能环保、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民生工程。小微企业能够积极开拓新市场,并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具有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2)自主创新。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表现为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小微企业围绕战略改进内部管理,增强品牌意识,培育和壮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通过自主创新,小微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就会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3)发展战略。科学的发展战略包括市场定位、竞争战略和组织制度。小微企业应该适应新形势,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走“小而专”、“小而特”的特色化道路,开发有自己特点的特色产品,在细分的市场找准位置。小微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差异化发展目标和战略愿景。小微企业选择的组织制度应因时因地而异,因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过程和不同历史背景的企业有适合于自己情况的企业制度,适合的组织制度够降低总成本,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4)现金流。良好的现金流包括正常的销售现金流、持续盈利以及预测良好未来的现金流。如果小微企业销售正常,现金流能够支持正常流转,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比合理,盈利能力就较强,未来的现金流向好。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2012年第一季度选择一家全国性的中小银行为研究对象,该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全国分布有14家分行104个基层支行,其中东部3家分行,中部10家分行,西部1家分行。从其全国的分支机构选取500个从事专业小微贷款的客户经理为研究对象,样本具有代表性。本次研究共发出530份,共收回500份,回收率94.34%。在500份问卷中有470份来自专业小微贷款的客户经理,有20份来自小微企业贷款的主管,有10份来自分管小微企业贷款的高级管理人员。被试男性29%,女性71%。23岁以下和28岁以上23.2%,24岁至27岁76.8%。97%没有职称,工龄在1年以下和3年以上占16.4,2年至3年之间占73%,学历大学本科占94.1%,未婚64.2。

2.变量的测量

(1)问卷的编制。由于国内、外很少见到金融外环境的实证研究成果,可供参考的文献又几乎没有,所以在编制量表时,条目收集过程非常重要。本文在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关键事件法,借鉴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微贷工作绩效模型和传统金融环境的特点,收集尽可能详尽、全面的条目。邀请了3位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高管对开放式问卷的结果进行汇总,并在项目中重复进行合并。根据这些条目,结合文献、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有心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和经济学博士组成5人项目组对项目内容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估,经过多次试测修改,形成了正式的量表问卷。

(2)变量的选取。①国民经济状况。国民经济状况包含3个子维度,共有9个项目,其同质信度是0.754。数据显示,“国民经济状况”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国民经济包括3个因素,即投资、消费和出口。本文从宏观经济出发,从经济运行角度测量国民经济状况。②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包含3个子维度,共有9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872。数据显示,“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包括区域小微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量表根据区域小微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和区域信用环境编制。③经济政策取向。经济政策取向包含2个子维度,共有6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801。

自变量经济政策取向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运用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量表根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问题出发,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角度测量经济政策取向。④政府认同度。政府认同度包含4个子维度,共有12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699。数据显示,“政府认同度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政府认同度包括4个因素,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融资环境、税收支持和创新法规。⑤小微企业活力。小微企业活力包括4个子维度,共有12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791。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活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中介变量“小微企业活力”包括市场竞争,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和现金流四个维度。从小微企业内在因素出发,本文主要挖掘小微企业具有的活力首要条件来测量小微企业活力。⑥工作绩效。工作绩效包含5个子维度,共有15个项目,其同质信度0.699。数据显示,“工作绩效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自变量工作绩效包括5个因素,胜任绩效、促进绩效、可持续绩效、安全性绩效和尽职绩效。[6]

(3)研究工具与统计方法。本研究使用的工具Spss15、EXCEL2000、AMOS16.0和Lisrel8.70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测量,并使用16.0版本的AMOS软件进行统计测量。分两步对假设进行测量。首先,使用测量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效度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使用结构模型对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的拟合优度,然后以此模型为基准模型,与其它的非中介模型和部分中介模型进行比较,并判断假设模型是否最优。采用回归分析对假设的中介作用做进一步测量。首先,以金融外环境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小微企业活力”为因变量,分析中介变量关系中的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探讨中介变量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层次回归分析,研究当控制“小微企业活力”后,金融外环境对工作绩效模型影响的强弱变化。

统计与计量分析

1.测量问卷质量分析

对样本质量和相关分析用于验证变量之间相关关系,为后续模型验证性分析做好铺垫。表1显示变量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这与本研究的理论构想相一致。相关系数检验的结果表明,问卷是可靠且有效的,结果为假设的证明提供了初步证据。上述采用主成份法对金融外环境的4个自变量、小微企业活力和工作绩效进行探索性分析,并对量表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为了证明模型存在中介变量,本文使用结构方程进行验证。首先,将金融外环境的4个因子和小微企业活力因子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其次,把小微企业活力的4个子因子视为一项指标,4个子因子作为问卷的条目,与其它因子作为所验证的观测变量。最后,按照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要求,对提出的构想模型验证,并比较竞争模型,确定最佳的匹配模型。见表2,结果表明6因子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2.结构模型分析

由于金融外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不是互为嵌套模型,因此不能放在一起直接比较,必须分别验证。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使用结构方程式模型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对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684.40,df=290,x2/df=2.36,CFI=0.92,RMSEA=0.06,NNPI=0.92;“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构想模型的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751.10,df=290,x2/df=2.59,CFI=0.98,RMSEA=0.07,NNPI=0.95。接着,以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为基准模型,比较了另一个竞争模型,也就是部分完全中介双路径模型,该竞争选模型与基准模型互为嵌套模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优劣。

此模型是部分完全中介模型,作为第一竞争模型,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到工作绩效的直接路径。将这两对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完全中介此模型明显优于部分中介模型,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972.95,df=305,x2/df=3.19,CFI=0.80,RMSEA=0.11,NNPI=0.76;“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997.35,df=305,x2/df=3.27,CFI=0.74,RM-SEA=0.23,NNPI=0.83。根据模型最简化原理,结构模型的结果显示: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与数据拟合优于部分中介竞争模型。本文把非中介模型作为第二竞争模型,这种模型与完全中介模型不是嵌套模型,因此不能直接比较。但是,通过检验其对数据的拟合优度,可以判定是否为非中介模型。非中介模型在完全中介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到工作绩效的直接路径,并删除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到“小微企业活力”的中介路径。结果显示:此模型对于数据的拟合度较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1466.57,df=287,x2/df=5.11,CFI=0.55,RMSEA=0.37,NNPI=0.65。“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443.61,df=287,x2/df=5.03,CFI=0.43,RMSEA=0.29,NNPI=0.59。从三个模型拟合度指标来看,如表3所示,完全中介模型有较好拟合优度,因此是最佳模型。“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通过“小微企业活力”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验证了单路径完全中介模型,假设1和假设2得到初步验证。笔者采用同样的方法,对“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假设的部分中介模型对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经济政策取向”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863.58,df=222,x2/df=3.89,CFI=0.90,RMSEA=0.41,NNPI=0.76;“政府认同度”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456.99,df=367,x2/df=3.97,CFI=0.94,RMSEA=0.08,NNPI=0.74。

本文继续以假设的完全中介模型为基准模型,比较了另一个竞争模型,也就是单路径模型,该竞争选模型与基准模型互为嵌套模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优劣。此模型是部分中介模型,作为第一竞争模型,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到工作绩效直接路径。将这两对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部分中介此模型明显优于完全中介模型,也就是双路径模型优于单路径模型。在部分完全中介模型中,“经济政策取向”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625.40,df=212,x2/df=2.95,CFI=0.92,RMSEA=0.07,NNPI=0.95;“政府认同度”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037.53,df=347,x2/df=2.99,CFI=0.98,RMSEA=0.08,NNPI=0.93。

根据模型最简化原理,结构模型的结果表明,假设的部分中介模型与数据拟合优于完全中介竞争模型。本文依然把非中介模型作为第二竞争模型,这模型与完全中介模型嵌套模型,因此不能直接比较。但是,通过检验其对数据的拟合优度,可以判定非中介模型是否合理。非中介模型在完全中介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到工作绩效的的直接路径,并删除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到“小微企业活力”中介路径。结果显示:该竞争模型对于数据的拟合度较差,“经济政策取向”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度为:x2=1,102.20,df=220,x2/df=5.01,CFI=0.75,RMSEA=0.17,NNPI=0.56.“政府认同度”构想模型观测数据拟合指标为:x2=1,862.19,df=363,x2/df=5.13,CFI=0.83,RMSEA=0.19,NNPI=0.63。从三个模型拟合度指标来看,如表4所示,双路径部分中介模型有较好拟合优度,因此是最佳模型。“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对工作绩效模型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直接路径,金融外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工作绩效;一是间接路径,金融外环境因素通过“小微企业活力”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

双路径部分中介作用模型,初步验证了假设3、假设4、假设5和假设6。3.回归分析本文在结构方程建模中采取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仅对提出多个假设模型的优劣进行初步比较,根据初始构想模型与观测数据的拟合情况确定最佳模型。下面本文根据Baron和Kenny(1986)的方法,对于模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进一步研究,采用回归分析进行检验。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对金融外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相关效应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首先,在回归1中,“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对“小微企业活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系数为(β=0.273,p<0.01)和(β=0.333,p<0.01),结果表明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关系。其次,在回归2中,“小微企业活力”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系数为(β=0.257,p<0.01)和(β=0.213,p<0.01),结果显示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最后,在回归3中,采取两次回归。

第一步的回归结果显示,“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影响因素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回归系数为(β=0.285,p<0.01)和(β=0.216,p<0.01),表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第二步回归中,控制“小微企业活力“后,然后检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对工作绩效的回归结果。第二步的回归结果显示,“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对工作绩效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回归系数仅为:(β=0.008,p<0.01)和(β=0.002,p<0.01),而“小微企业活力“对工作绩效的预测作用亦显著,回归系数为:(β=0.155,p<0.01)和(β=0.231,p<0.01)。对比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回归结果,即(β=0.285,p<0.01)和(β=0.216,p<0.01)与(β=0.008,p<0.01)和(β=0.002,p<0.01)比较,“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对工作绩效的回归系数显著降低,并接近零。使用Sobel公式检验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结果表明,(Z=3.456大于0.9,p<0.01)和(Z=4.372大于0.9,p<0.01),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该模型存在单路径完全中介效应。由此可以得出,“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信用环境”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是通过“小微企业活力“中介变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该模型是单路径完全中介模型。如表5所示,因此,回归分析结果更加清晰验证假设1和假设2。

“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相关效应同样采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首先,在回归1中,“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对“小微企业活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系数为(β=0.221,p<0.01)和(β=0.364,p<0.01),表明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其次,在回归2中,“小微企业活力”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系数为(β=0.213,p<0.01)和(β=0.233,p<0.01),表明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最后,在回归3中,分别两次回归。第一步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回归系数为(β=0.232,p<0.01)和(β=0.297,p<0.01),表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第二步回归中,控制“小微企业活力”后,然后检验“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作为自变量对工作绩效的回归结果。第二步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对工作绩效的预测作用仍显著,回归系数为(β=0.211,p<0.01)和(β=0.267,p<0.01),而“小微企业活力”对工作绩效的预测作用亦显著,回归系数为(β=0.102,p<0.01)和(β=0.131,p<0.01)。比较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回归结果,即(β=0.232,p<0.01)和(β=0.297,p<0.01)与(β=0.211,p<0.01)和(β=0.267,p<0.01)比较,“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对工作绩效的回归系数有所降低。使用Sobel公式检验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对照sobel检验公式输入对应项,查非正态临界表,计算结果显示,(Z=4.456大于0.90,p<0.01)和(Z=5.372大于0.90,p<0.01),中介效应显著,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由此可以得出,“小微企业活力”是“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与工作绩效之间部分中介变量,“经济政策取向—政府认同度”对工作绩效正向显著影响。该模型是双路径部分中介模型。具体如表6所示。因此,回归分析结果清晰验证了假设3、假设4、假设5和假设6。图2展示了最终模型中所有显著的回归系数,结构方程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金融外环境各个因素与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模型正向相关。影响效应呈现出复杂的路径,有单路径完全中介作用效应,也有双路径部分中介作用效应。

讨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通常,商业银行经营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大背景支撑,而小微企业活跃程度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本文探讨了金融外环境如何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并对中间机制进行研究,对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扩大再生产可以促进经济加快发展,而投资是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这样大范围内的投资,在产业链上必将产生大批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也是大中型企业的补充,弥补市场空缺。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货币的流动性,给大中型企业带来生机,同时给小微企业带来活力,从而激发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则形成了消费,消费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在三家马车中,消费是最主要的马车,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商业零售业、饮食业零售业和工业零售业中,分布着大批小微企业,有效消费不会使工业产品大量过剩,使大中型企业上、下游的小微企业维持合理的商品库存,促进其经营发展,保持社会再生产正常循环。在一定程度,消费是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维护零售市场的合理规模状况,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出口贸易是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国外市场销售。出口贸易一旦形成,国内的资本会发生流动,资金会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生产更加专业化,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出口贸易进军国际市场,企业的单位成本不断下降,提高利润率,获得规模经济利益。围绕国内出口产业的小微企业很多,因为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大中型企业和与之相关小微企业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从而促进小微企业在国内产业中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状况直接表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相互促进。经济增长会带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加,国民经济的良好状况对最终居民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都有显著影响,而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增强小微企业活力,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工作绩效。

2.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

中国的疆土幅员辽阔,区域小微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民众创新创业意识比较强烈,小微企业所占地方经济总量的比重很高,而且大多形成了一定产业集群。行业分布较为明显,在企业规模上,东部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同时,当地小微企业的有关协会组织数量较多,而且企业能够进入一个有序的、活跃宽松、自由竞争的经营氛围当中。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处于优质状态,这决定它们具有活力,具有活力的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也是健康的。区域经济的不同,区域信用体系运行的文化环境、体制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也反映差异。良好的信用环境能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经济效率。因此,区域信用环境培育小微企业的活力和层次。区域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信用环境成就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和现金流不同的表现,由于区域性特质,增添小微企业不同的动力,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而且正向的显著影响。

3.经济政策取向

财政政策一般运用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它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方式,不论采取积极或紧缩的财政政策取向,政府都要动用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对实体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增减,以及市场不同程度产生影响,同时也要影响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如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加大采购,需求旺盛,市场繁荣,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若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市场萧条,小微企业经营步履艰难。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的中介,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手段有两种即紧缩货币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动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信贷规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社会融资总量,信贷资金得到的容易程度和融资渠道的畅通也决定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如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小微企业容易得到融资,现金流充裕,企业欣欣向荣;如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稀缺,融资门槛提高,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资金,发展缓慢。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实施双管齐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实施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运行中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在变化,企业稳定发展向好或向坏的势头也在变换,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时,很快传导到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这一传导直接,效果明显,决定小微企业的活力。通过“小微企业活力”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间接正向显著影响工作绩效。实施货币政策后,货币的供给取向发生变化,也就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发生变化,那么客户经理发放贷款的笔数和金额发生变化。客户经理执行政策客观存在一定的惯性,政策取向发生改变,执行政策也会带来偏差。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调控,必将给客户经理的执行效率带来不利因素,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这是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工作绩效。因此,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取向直接和间接对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4.政府认同度

政府切实加大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和规范小微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引导小微企业联合参与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领域。允许小微企业、社会资金以资本形式进入国企改革;推进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办好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创业板块;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监测体系等。无疑,政府放宽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可以延伸小微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大资产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给小微企业带来活力。

优化融资环境着力解决外部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对微贷的抵押质押登记、评估、公证、担保等中刘洛,陈树文: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经理工作绩效与相关变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介收费标准给予优惠,切实降低小企业贷款的外部成本。结合小微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特点和融资风险,政府培育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担保公司等多种市场主体,逐步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政府优化融资环境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小微企业活力,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完善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体系。设立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落实和安排微贷贴息资金到位,实现政策向培育市场竞争力转移。放宽商业银行给予小微企业呆坏账核销政策,能够促进微小企业的发展。微贷是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但金融的创新必须符合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微贷创新设立的组织架构、独特技术、和授权机制都要得到监管当局的认同,因此决策层要创新法规,建立符合微贷的法规制度,从法规上认同这种小微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微贷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监管当局重视和关注小微企业,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融资环境和建立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都能增强小微企业活力,推动小微企业的健康经营,这些影响因素通过“小微企业的活力”间接正向影响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而监管当局创新法规传导过程比较复杂,金融外环境通过金融内环境影响组织架构、独特技术、和授权机制,再经金融内环境影响工作绩效。所以,政府认同度可以使金融内环境和金融外环境共同导致工作绩效发生变化,这是双路径部分中介影响途径。政府认同度与微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呈现较复杂的传导路径。

结论

微观环境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GDP;环境会计;实际治理成本;虚拟治理成本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将环境问题引入宏观和微观经济核算中,已成为各国政府、经济学家及环境工作者的共识。绿色GDP核算和企业环境核算,是可持续发展概念下的宏观与微观不同角度的绿色经济核算。两者虽然目标一致,但由于核算的视角不同,没有形成宏观与微观应有的协调和借鉴关系。两者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各有核算中的瓶颈问题难于突破,均没有形成成熟可行的模式。本文试图透视两者的不同出发点,实现趋利防弊,优势互补,寻求解决其瓶颈问题的途径。

一、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不同依据

1.实行绿色GDP核算的依据

绿色GDP,主要是在宏观经济核算层面上,将资源减耗成本、环境成本从传统GDP中加以扣除,形成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终形成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与核算方面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取得显著环境管理的成果。但就绿色GDP的核算,尚没有公认的模式可借鉴。我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是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总方针指导下的,提供一整套反映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报告体系。在2005年开始的全国十省市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工作中,人们的普遍体会是:项目的实施必须一方面积极借鉴诸如联合国关于环境经济核算的理论框架(SEEA)的合理内涵,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务必考虑我国的国情,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统计的经验与信息资源,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加以完善,建立可行的初步的环境核算框架体系,力图逐步实现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总体框架的目标。

由于环境问题具有地域性和行业性明显的特征,绿色GDP对环境污染物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主要从中观和宏观的角度,反映产业部门、重点污染行业及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损失;从扣除虚拟治理成本的角度,对传统GDP进行必要的调整,科学、合理地评价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程度,通过核算经环境因素调整的部门和地区的绿色GDP,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长期发展,为科学地进行环境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依据

企业环境会计也称绿色会计,是指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及有关环境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报告的行为。环境会计将环境要素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纳入了会计核算系统,扩展和丰富了传统会计资产、负债、费用及收益等会计要素的内容,对其确认和计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企业对环境资源的维护或损耗,计算企业应承担的环境资源维护及补偿责任,核算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获取的经济利益。

依据会计核算原则,环境会计核算必须以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为前提。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主要依据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相对传统会计而独立地确认与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资金运动,也就是针对环境会计要素的核算。企业环境会计各要素的范畴被界定以后,须设置相应的环境会计账户,并将其内容具体化。环境会计各要素的科学确认和计量,可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由于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是实际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是针对企业内部发生的会计信息而进行的记账、算账和报出相关的会计信息,因而环境会计也必然反映会计核算理论的特征。但正如将企业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环境会计也应根据信息使用人及经营管理目的的不同,分为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

二、绿色C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的差异

1.绿色GDP价值量核算的内容

当前我国绿色GDP核算的主要内容及技术操作路线是相一致的。包括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环境污染价值量核算及经环境退化成本调整的绿色GDP核算,三方面具体内容与技术处理程序均相吻合。其中大量、详实的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资料是环境污染价值量核算的基础和依据,突出反映了社会经济统计、环境统计获取信息的特征与优势。

我国有多年的环境统计基础,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的内容,经充实完善后其结果清晰明了,是环境污染程度考评的主要原始依据。当前我国绿色GDP核算的污染物实物量核算,主要包括水污染实物量核算,大气污染实物量核算和固体废物污染实物量核算。通过建立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账户和经济———环境污染综合核算表,可分析污染物排放量的来源与去向,将经济活动的发生与自然环境的改变紧密联系起来,判断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的主要部门和主要地区,为按部门和地区的环境价值量核算奠定基础。

与按照部门类别和地区类别编制污染物实物量核算相比,经济———环境混合核算有以下特点:首先,不是单纯表现污染物排放的来源,而是将污染物排放与中间产品投入并列显示出来。我们可以从中认识环境对经济活动提供的贡献与服务,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投入。其次,该表为实物量与价值量单位混合编制,即经济投入产出采用货币单位,污染排放量为实物量单位,两种计量方式交叉在一表中使用,为观察经济活动的污染排放强度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2.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首先,企业环境资产是针对会计主体从已经发生的环境经济事项中取得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经济资源。环境资产的拥有和使用是要花费代价的,这样就形成了绿色资产的记账价值,如企业烟尘、污水处理设备的购置等。其次,如果环境处理设备的购置是通过银行贷款取得,那么,企业还会发生环境负债。再次,环境资产使用的折旧费、人工费、动力费及材料费等,会形成环境资产的运行成本;企业日常发生的排污费、绿化费及因违反清洁生产有关规范而支付的罚款支出,要形成企业的环境维护费用。环境资产运行成本和日常维护费用,可以按照归属关系分别列示于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项目中。另外,企业清洁生产,绿色经营产品,必将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可以包括绿色产品经营收入项目。企业营业利润中应单独反映环境收支带来的损益。

三、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不同视角的比较与借鉴

1.关注点的比较

绿色GDP特别关注的是企业排出污染物社会治理成本的核算,以便在传统GDP基础上予以扣除;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关注的是企业实际发生的污染治理成本的核算,排放污染物形成的社会治理成本不计入企业核算范畴。

我国目前阶段绿色GDP核算采用相对简单的污染治理成本法,即在绿色GDP核算过程中,以企业所在行业、地区实际发生的单位污染物治理成本作为计算虚拟治理成本的主要依据。

即:绿色GDP=传统GDP-虚拟治理成本

其中:虚拟治理成本=∑(污染物排放量 该污染物单位实际治理成本)

企业会计核算依据权责发生制及历史成本原则,只对已经发生的环境费用支出予以记录和核算。在企业充分重视并设立环境成本核算账户的前提下,绿色GDP核算中所需的企业“污染物单位实际治理成本”将是相对可靠的有用资料。但是,企业环境会计关于环境治理成本的核算,目前尚没有企业对排出污染物,主动做出社会治理成本(虚拟治理成本)的核算与信息披露,这也是绿色GDP和企业环境会计在核算视角上的最根本的差异。

2.核算视角的比较

绿色GDP以传统GDP为核算基础,仅考虑环境损失成本,不显示环境收益价值,核算视角相对单一;企业环境会计视角相对宽泛,除环境成本(实际治理成本)的核算外,还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以及环境收益的核算。

绿色GDP核算,无论是目前采用的污染治理成本法,还是进一步深入核算采用的污染损失成本法,针对的仅仅是环境资源损耗对传统GDP的影响,核算体系中没有设立如生态资源恢复或减少污染排放带来的绿色国民经济价值,强调的是各地区、部门在经济运行中,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利于调动各地区、部门客观及时核算的积极性。企业环境会计以会计要素为环境会计核算的基础,除环境成本(实际治理成本)的核算外,还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以及环境收益的核算。尤其是环境收益的核算,从正面鼓励和肯定企业环境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客观地反映了企业保护环境与其自身长远发展利益的紧密联系,有利于企业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认识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制定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另外,环境管理会计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和适用的手段,通过对企业环境投入和产出做出合理预测分析,向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更为全面的环境信息。

3.不同视角核算的相互借鉴

企业经济统计、环境统计和环境会计视角不同,可相互借鉴,实现有机结合,将为微观和宏观的绿色核算提供重要及可靠的信息来源。

传统GDP指标来源于各行业企业的增加值的汇总计算。增加值表是企业重要的经济统计报表。以工业类行业为例,传统GDP由传统统计的工业增加值汇总计算而得。绿色GDP核算所必需的企业实际发生单位污染物治理成本,应依据环境统计的实物量指标与会计记录的环境设施运行成本的计算而得。因此,绿色GDP核算要求企业将传统经济统计、环境统计和环境会计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提高相关信息有用性的角度分析,环境会计可以较为确切地计算出单位污染物实际治理成本,是绿色GDP核算的最重要基础数据。目前企业是从环境统计的角度,向有关部门上报污染治理成本数据,其数据大多为估算值,缺乏足够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作为数据来源的支撑。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企业统计、会计信息资源之间实行相互借鉴,有机结合,是实现微观和宏观绿色核算的根本保障。

由此看来,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计量是可持续发展概念下宏观与微观不同角度的绿色经济核算。微观核算是基础,宏观是微观绿色核算的概括,二者具有内容和目标的明显依存性。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企业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有效核算体系,即通过企业经济统计、环境统计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紧密结合,约束企业的资源消耗,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是宏观环境管理和微观环境核算的共同任务,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牛文元。“绿色GDP”与中国环境会计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李静江。企业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微观环境要素范文第5篇

生态环境;动物医学;关系

现代医学在研究对象的层次上开始上升到整个群体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把人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体,对生命活动和致病因素进行宏观综合研究,由此形成一门新学科——环境医学。同样,动物医学在研究对象的层次上也会上升到整个生态环境水平。动物的生态环境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及致病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会和医学一样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动物环境医学。因此研究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生产及疫病防控工作中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1.生态环境对动物生命活动及致病因素的影响作用

生态环境对动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由于物种进化的直接原因导致了动物种群结构的不同。最直接的例子是农区与牧区从家畜家禽的品种、数量及生产性能上就明显不同。仅以牛为例,西部主要是牦牛及揙牛、中东部主要是黄牛而南方多为水牛。生态环境对动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如不同的气温、海拔、日照、湿度、植物结构、降水、河流分布等等直接选择并影响了动物的品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动物及其生命活动的选择也深刻地影响了动物种群结构。不同族群、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地选择了动物的进化方向和动物的种群结构。如牦牛和麋鹿的饲养就体现了这种选择的影响。

生态环境对动物品种结构及内部畜群结构的影响。同一动物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及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下,其品种结构及内部畜群结构差异十分明显。同一畜禽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地方品种之间的形态、颜色、生产性能差异也巨大。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其内部畜群结构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人们的生产方式直接干预品种内部的公母比例、配种过程、妊娠过程、分娩孵化过程及畜禽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直接影响了动物的品种结构及内部畜群结构。

生态环境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影响着动物生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国西北牧区畜群的一个典型现象——“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就是这一影响的结果;我国的黄牛从东南到西北,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平原到山区其产肉性能、泌乳性能及皮毛肉乳产品的质量差异也主要是这一影响的结果。人们的生产生活及需要直接干预了动物的整个生命活动。人们为了自身的需要直接干预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其影响持续而且巨大。汉唐初期国家为了战争需要,全国大规模饲养战马;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引进国外奶牛、生猪及家禽,使我国本地畜禽品种数量锐减甚至个别消失;为了提高产量,人们大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规模化养殖方式等等技术,使动物的每一个生命活动都受到人为的干预,其影响和结果差异十分明显。

生态环境对动物致病因素的影响。动物致病因素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就可以看出直接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季节、气候、温度、湿度等影响较为明显。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发生、传播、感染及防治就明显不同。川西北地区网尾线虫在不同的季节绵羊体内寄生数量不同,在不同地区寄生虫数量不同,在草地上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其数量变化也很大;细菌性传染病如大肠杆菌在犊牛、生猪、禽类就表现不同;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的发生、传播及预防就是如此。人们的生产活动对动物疾病的发生、传播等影响很大。快捷的交通运输使动物快速频繁地流动,导致传染病在传播时间、传播范围等方面发生了相应改变,我国几次全国性大规模传染病的爆发主要是这一因素的影响结果。因此,对动物疫病在防疫时间、防疫程序上就应该相应地调整才能更好地防控疫病。

2.动物生命活动及病源微生物对生态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动物生命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进化论及生态学都证明了生物链中任何一环的失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十分巨大。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物种内部的竞争都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

动物的个体生命活动、群体生命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相当深刻。例如动物的季节性迁徒、动物的排污,特别是动物的疾病、死亡及尸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作用是直接而明显的。

病源微生物对生态环境及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致病因素作为负面的对象进行研究,其实致病因素特别是病源微生物本身就是生态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环,是微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动物疾病的发生从本质上讲是致病因素在生态环境中从微观到宏观的水平上失衡导致的。因此动物致病因素深刻而且巨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中动物的生命活动,使其个体、群体在微观和宏观水平上失衡。病源微生物对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在个体水平上和微观水平上不突出,但重大的动物疫病对社会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整体水平和宏观水平上影响特别巨大。利用病源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可以深刻地影响人类活动。人们利用牛痘预防天花,现在人类已消灭了天花;青霉素的生产和使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现在的滥用又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3.研究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的关系,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与作用

研究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的关系,就会发展衍生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动物环境医学,研究和利用《动物环境医学》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畜牧业生产活动中的指导意义与作用。利用生态环境对动物致病因素的影响作用,在畜牧业生产活动中,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畜禽圈舍的选址、水源的净化、排污设施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生产管理过程上都要充分考虑动物生命活动规律及需要,使畜牧业经济建设取得既能保证生态环境的持续平衡又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利益和存量的最大化,从而达到畜牧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与作用。在临床上,防控疾病要从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上进行考虑,从而采取综合的措施有效地防控疾病而又不损害生态环境。

在消毒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微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平衡,不能以伤害生态环境作为防控手段。特别是在养殖生产中,消毒工作是一把双刃剑,杀灭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也是对微生态环境进行损害,甚至是对自然环境进行破坏,特别是饮水消毒的同时也是对消化道菌群的重组。因此从消毒药品的选择、消毒时间、浓度及消毒方式方法都应该慎重。临床诊治、防控疫病的指导思路上要从微生态环境及整个宏观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而不能单一地从临床症状上和疫病预防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诊治方案、疫病预防方案及程序、用药品种与剂量等等,都应该从生产管理者着手,根据季节、环境及实际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措施,才能达到既可防制疫病又能保护环境的目的。

综合上述分析,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等)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及致病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传统动物医学的目的是控制并治疗好疾病,而研究和利用动物环境医学的目的是怎样不让动物及其群体生病或尽可能少地生病,因此研究和利用动物环境医学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动物医学在研究对象上应该从宏观角度把生态环境(包括微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社会活动、政府政策等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才能准确地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方式,才能综合采取措施,做到既能防控病症,又能保证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畜牧业健康持续科学地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畜牧经济存量及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研究和应用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指导畜牧业生产、约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达到最佳的疾病防控目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刘震乙.家畜育种学(第一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