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消防的概念

智慧消防的概念

智慧消防的概念

智慧消防的概念范文第1篇

2013中国(西安)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

西安与北京等5城市共同入选中国工程院刚刚确立的“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在西安试点智慧城市,既是为西部城市做好示范作用,也是拉近东西部差距之举。

为加快推动西部地区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西安在国内外物联网产业的引领地位,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推进联盟将于2013年5月9日一11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13中国(西安)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展览会暨中国西部智慧城市物联网高峰论坛”。

5.9―5.11

2013第六届亚洲(北京)国际物联网展览会

本届展会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企业网络应用推进工作委员会、国际物联网联盟、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香港国际华商联合会、香港新马泰归侨华人联合会联合主办,特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参与。

展会面积3万平方米,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参展企业300多家,专业观众预计可达到5万人次。吸引来自中国(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瑞典、阿联酋、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展团、机构和单位参展,国际化比例超过18%。

5.15―5.16

第十届中国运营支撑暨大数据产业大会

中国运营支撑大会是由中国计费网主办的一个供运营支撑人交流和沟通的多元化平台。历届大会均有将近800人参与话题讨论。 大会邀请了电信行业中各知名运营商、厂商、集成商等多方参与,共同围绕电信行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提供资讯,分享资源。出会的代表团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海南、河北、山东、黑龙江等全国三十多个省的运营商和厂商。同时行业泰斗和顶尖分析师出会,与运营支撑人共绘行业宏伟蓝图。

5.16―5.18 第十届重庆国际绿色建筑及建筑装饰博览会

第十届中国(重庆)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装饰博览会,在西部最大的生态园林展馆――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会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为主题,由重庆市建筑业协会、重庆市建材商会、重庆立丰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历届展会有来自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200家知名企业和品牌参展,汇集了世界建筑建材领域最广泛的技术、产品、设备及服务,共接待了来自中国各省市区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发商、建筑商、承包商、经销商等专业人士近15万人次。

5.16―5.18 中国中部智慧公共安全技术与应用产品展览会

由武汉市公安局、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共同参与举办的中国(中部)智慧公共安全技术与应用产品展览会将于20i~5月召开。 展会以“政府主导、主管牵头、行管主办、社会参与”为思路,以智慧型安防技术产品需求为导向,搭建智慧公共安全技术应用产品交流、交易、合作平台,为行业内各产业链搭建桥梁,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全面、智能的城市管理服务,为民众提供更便捷、规范的服务。

5.29―5.30 2013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

第二届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将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业内最新技术、最新的行业信息以及业内的决策层人士。本届大会致力于为城市智能化相关的所有公司营造开拓新市场的充分条件和增值服务。

会议将探讨行业热点议题,包括未来城市智能化发展模型、物联网与数字城市、高效能源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与便捷出行、智能建筑与能源效率、城市防灾救灾等。

大会同期将搭配城市智能化服务项目及未来城市发展概念展示区,展示范围涵盖物联网与数字城市、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电力、生态城市、生态园、智能小区等。同期还将《2013百名领军智能城市技术与服务企业暨项目信息册》,促进项目对接。

5.30―6.1 中国(天津)国际社会公共安全防范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由天津市公安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天津市分会、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天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办的“2013中国(天津)国际社会公共安全防范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将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

智慧消防的概念范文第2篇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需要战略性规划和顶层设计的系统思维,在实施落地上则需要循序渐进,我认为智慧城市急需跨界、跨学科和跨平台的多方资源与人才对智慧城市建设出具战略性顶层规划,特别是各部门、各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不同的定位与应用的需求,常常会片面性和局限性地去考虑智慧城市建设,忽略了智慧与智能之间的纲目并举。

因此,经常会在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

通常情况,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内容包括:在规划的指导下,设计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并规划实现目标架构的路径。在智慧城市阶段,由于信息系统涉及了政府、企业、市民等多类主体,投资巨大、运营难度大,因此,顶层设计更需要考虑:谁投资、谁建设、谁运营、谁付费等实际问题。

许多传统行业,正在认识到信息化服务领域潜在的商业价值,比以往更愿意开展战略性的投入。因此,需要用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顶层设计。除了综合设计系统的整体功能、信息资源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指导系统建设总的框架的技术可行之外,更关注商业的可行,设计市场化投资、建设、运营的模式,使系统成为用户满意,政府、商业上可行的多赢工程。产业整合:分析产业链结构,分析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成熟度,识别有能力的企业,采用产业链整合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经营管理的较高境界,需要的不仅仅是局部智能化的产业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者,需要回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如:非物化文创内容与科技融合的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居民生活智能化需求的变化,这些所能做的就是一个不断地改进城市经营智慧和管理智慧的工作。

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提高获利能力,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旅游、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市民要享有智慧生活、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能导航、智慧医疗、智能安防、智慧教育、智能停车管理等智慧社区的一系列服务,这需要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协调与规划的决策作用。

只有面向公众规划与运行,只有动员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管理,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才是成功的关键,规划的重要任务是创造全社会对于智慧城市发展方向的共识,促进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同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

智慧消防的概念范文第3篇

百年金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百年金海)是一家以安防为主业,集园林、教育、投资等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以“盛世中华、百年金海、美丽中国、智慧城市”为企业愿景,以“做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的领跑者”为企业使命。企业总部设在郑州,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香港设有营销平台和研发机构。

百年金海系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拥有中国第二家,河南省第一家安防行业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院士工作站,由中国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欧亚科学院“三院”院士李德仁担任首席科学家。

河南省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对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的几年,我们将以研发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力,着力打造以智慧城市为主导的智能安防产业链,建设中原经济区首家数字安防产业集聚园区。该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必将推动河南省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速度,充分发挥其在高端人才引领、在研发技术先导方面的优势,为智慧河南和智慧中原的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企业现拥有员工近300名,公司管理团队48%具有中高级职称,85%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特聘“两院”院士1名、博士后2名、博士6名。

企业资质品牌实力雄厚,现拥有国家住建部颁发的建筑智能化施工设计双甲资质、国家工信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国家工信部颁发的“双软”认证资质、河南省公安厅颁发的安防工程设计、施工、维护一级资质、河南省气象局颁发的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乙级资质、河南省住建厅颁发的消防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二级资质、河南省住建厅颁发的电子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河南省住建厅颁发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二级资质、河南省测绘局颁发的乙级测绘资质、河南省住建厅颁发的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河南省住建厅颁发的机电设备安装二级资质和河南省国家保密局办颁发的信息系统集成乙级资质。

企业现拥有外观专利3项,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00余项。承担着部级项目基于IPV6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示范工程。

智慧消防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 风险 安全保障

2009年9月,国家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在编撰的一份报告《IBM“智慧地球”的认识和思考》中提到:当今世界互联成了一个超级系统时,“系统安全性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如果中国建设智慧地球的过程中,不能坚持“自主可控”原则,国家风险将会凸显。既然有如此高的风险,为什么“智慧地球”还会引起各国的重视,相当多的城市还要提出建设“智慧城市”。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智慧地球”或是“智慧城市”,会给建设的国家或城市带来怎样的风险?面对的风险和挑战,国家或城市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是必须要分析和考虑的。

一、“智慧地球”理念其深层次原因分析

随着城市逐步从以工业化生产为主向知识、信息、智慧枢纽为主的方向转变,城市特别是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对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创新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智慧产业吸引力迅速增强,正在演变为信息与知识生产、使用和集散的中心。正因如此,世界上很多城市在前几年陆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智能城市”等类似概念的发展思路。特别是IBM在2009年初推出的“智慧地球”发展战略,受到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构想和战略将成为主导。“智慧地球”这一理念的提出受到如此关注,有其深层次原因和历史的必然。

(一)符合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2009年以来,国内外城市信息化发展理念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特别是“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智慧地球”理念也就应运而生。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智慧地球”中,“智慧城市”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智慧城市”是由多个领域的智慧化相互配合和促进而形成的,成为“智慧地球”的“缩微版”。由于城市集中了各方面优势资源,因此“智慧城市”将担负为“智慧地球”引路的使命。所以“智慧地球”理应从“智慧城市”开始。

(二)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进入信息时代,国与国竞争的重要资源,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得与其政治、经济、军事战略地位匹配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1995年美国政府就已经正式提出《全球信息基础合作议程》,呼吁各国加入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在IBM推出的智慧地球又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又发表讲话,强调了保持和重夺美国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并肯定了“智慧地球”的思路。美国政府热衷于“智慧地球”显然有其深层的原因:

1.可以利用“智慧地球”战略,刺激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并借此进一步强化美国的技术优势及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掌控。

2.如果接受“智慧地球”,就意味着接受其技术、接受其产品、接受其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这无疑挤占了当地IT产业自主创新的生存空间和市场份额。为美国白领阶层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美国的IT产业的发展。

3.可感知,可互联互通和更加智能化也就意味着一切更加透明,一切更容易控。“智慧地球”所涉及的六大领域均是资源丰富、资金充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连,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一旦能顺利介入这些超算中心或云计算中心,将会获取以上各领域的所有信息,造成重大泄密。进而这些国家或城市将会被讹诈和控制。因此,“智慧地球”的提出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甚至是和美国国家战略挂钩的。

(三)符合IBM的竞争战略

创立于1911年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

从经过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周密部署后推出“智慧地球”的内涵来看,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在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数据整合与挖掘等领域胜过它。因此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确实符合其竞争战略,这无疑使它在“智慧地球”的建设中占领了制高点。

(四)把握住了后危机时代经济转型发展的时机

在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国受到的冲击程度并不相同,欧盟、澳、韩等国的受损程度远大于美国,形象地说,后者为轻伤,前者则是重伤。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的不同,抗风险能力强投入产出比高的IT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远大于欧盟等其他国家。事实上,美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开始实施工业化到信息化的转型。所以在后危机时代,欧盟、澳、韩等国都提出了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其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新型产业;在主要社会经济领域(原产业领域)提出转型发展战略,加大IT投入,提升行业竞争力;已成为各国共识。

我国市场需求巨大,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2008年宣布四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并在六大基础领域加大投资,我国的这种自身建设需求,为“智慧地球”理念落地我国提供了可能性。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背后,都会悄然滋生出一些新的技术和理念,而这些新技术往往都成为经济走出危机的巨大推动力。因此,IBM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并加以推广,应该说是顺应时代趋势的正确抉择。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分析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深入快速的发展,人们在享受便捷、开放、自由、国际化的互联网、物联网发展给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和开放,使得他们能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提高办事效率、市场反映能力和提升竞争力。但又要面对互联网、物联网开放带来的数据安全、社会伦理、现行法律法规不适应的新挑战和新风险。这种挑战和风险并不是建设“智慧城市”时才出现,安全问题是IT应用与生俱来的,只不过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使得这种挑战和风险更加凸显而已。

(一)影响信息产业整体布局风险

2010年正是国家及城市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因“智慧地球”的推广应用,不但会影响医疗、交通、电力、银行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规划布局。更主要的是影响信息产业特别是核心软硬件领域的发展规划。如果IBM在我国凭借“智慧地球”大规模获得了这方面的项目资源,那将会被IBM高附加值产品消耗掉大量资金资源,严重消弱我国对本国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刻影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制定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时,要警惕智慧地球的吸聚作用,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加强关键

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保护和鼓励国内软硬件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传感器、传感网络、无线网络等领域加大投入,积极研发。通过“智慧地球”的推广应用,带动这些产业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只有我们掌握了与“智慧地球”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从容应对“智慧地球”可能给我国带来的各种影响。

(二)数据安全风险

信息网络的全球化随之带来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全球化,任何与网络相连接的信息系统,都必须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攻击、数据窃取、身份假冒等问题。目前网络钓鱼、木马、漏洞攻击和恶意地址等形式的网上犯罪层出不穷,变得无处不在。面对这种形势,网络安全做的比较好的系统或单位,会采用“防火墙”+“IPS/IDS”+“防病毒”+“反垃圾邮件”+“内网安全防御”+“数据/应用级别容灾”的安全策略。但这种安全配置是比较奢侈的,并不是一般的单位或系统能够承载的。而且这种单纯以防杀为主的观念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广而变得落伍了。

“智慧地球”的技术内涵,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是实体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效结合。这种结合使得这种风险互相交织延伸,将带来严重的、难以预料的数据安全问题,现有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很难应对各类风险叠加后的综合风险。当然对于数据安全问题要辩证的分析,不能说国外提供的系统就一定有恶意,国内自己开发的系统就一定安全。技术落后和系统缺陷导致的安全问题与刻意的漏洞同样严重。关键是要建立起系统和全局的观念,因为“智慧地球”所涉及的业界、政府和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没有一个单一实体或决策方,可以承担所有的责任包括安全。所以必须共同处理与安全和可靠性相关的问题。通过技术,管理、制度手段逐步完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来消除安全风险。绝对安全与把握机遇永远是一对矛盾,对于“智慧地球”,如果等到我国掌握了核心被术,自己能够做的时候,机会可能早已错过,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三)社会伦理风险

由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所引起的许多问题越来越普遍,所产生的无数涉及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已逐渐被学术界注意,因而“计算机伦理学”得以产生。某种社会实践所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一般都有要在这种实践进行一段时间后,并在其带来的危害渐渐变得清晰时才会成为人们的关注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慧地球”的推出,将全方位地促使人类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社会根本没有时间充分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也没有时间体验和权衡其结果。当我们得意于能够感知万事万物的时候,同时也在被别人感知着,甚至监视着,这种情况是否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呢?所以要充分认识到智慧地球不只是技术和业务系统,更重要,更深层的是社会伦理标准的建立。站在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角度来看,“智慧地球”的成败关键不在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而是公众接受度和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解决之道。

(四)信息安全主体法律问题分析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框架体系的构建,基本属于“渗透性”模式,即国家没有制定专门性的网络信息安全法,而是将涉及信息安全的立法内容渗透、融入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但已有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条款多而分散,法律位阶普遍较低,法律效力相对不足,法律和规章之间内容交叉和抵触现象较多,而且存在着大量立法上的空白。在影响信息安全管理的同时,造成事实上的立法资源的浪费。随着“智慧地球”的推广应用更加凸显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从“智慧地球”的特征分析来看,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有些条款必须加以修改,以保护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和利益;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监管体制必须加以调整,以适应和完成智慧地球推广应用工作的需要。最根本的是要完善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主体法律,虽然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是我国第一部信息化法律,也是第一部信息安全法律,但其只规范了信息安全领域内的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在目前制定的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中,侧重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较多,很少考虑公民的个人权益。最为突出的是《个人信息保护法》迟迟未能进入立法程序,社会反映强烈,甚至成为社会大众对信息安全立法工作不满的焦点。因此我国有必要抓紧出台综合性的信息安全法。要把信息安全立法问题,提高到事关国家安危、社会稳定、产业发展的高度和信息化全局来考虑,尽快制定一部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律,在与我国各级管理体系协调一致的前提下,明确专门的权威部门或政府部门对信息安全实施统一和谐监管

(五)实现“智慧地球”的技术风险

以现有的技术路线实现“智慧地球”是有困难的。目前的技术只能实现一定范围内的静态的连接和数据处理,而对于过程中动态变化的数据几乎是无能为力的。一是没有能力管理无穷多的设备。二是没有能力处理无限增加的采集信息。三是目前没有解决物联网IP地址不够的问题。严格地说物联网一定是采用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IPV6),这是必要条件。在目前采用的互联网协议(IPV4)条件下,我国IP地址资源不够用是最大的问题。四是目前没有能力解决软件危机。在智慧的各类系统里,庞大的软件代码有可能隐藏大量的BUG,同时需求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时,正在使用的系统将面临重大危机,其系统修改调整的成本有可能高于重新开发系统的成本。

三、“智慧城市”核心技术安全风险分析

从“智慧地球”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的特征分析来看,其核心内容是物联网和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普遍应用来看,互联网出现问题损失的是信息,但可以用备份或各种安全措施来挽救、避免或降低其损失。物联网是要与各种基础设施连在一起,其中有些应用不仅有感知功能,还会有控制功能,一旦出现问题损失的不仅仅是信息,还会涉及生命财产,这很难通过备份来降低或弥补。所以有的专家认为,物联网是把信息世界的危险带到了物理世界。因此有必要分析“智慧城市”推广应用过程中,其核心技术存在的安全风险,采取何种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

(一)“云”计算的安全风险分析

从“云”计算的概念提出以来,关于其数据安全性的质疑就一直不曾平息。美国Gartner市场研究公司2008年底一份关于云计算安全风险分析的研究报告说,虽然云计算产业具有巨大市场增长前景,但对于使用这项服务的用户来说,云计算服务存在着七大潜在安全风险。另外,不同的云计算用户对于云计算的需求以及安全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从建设“智慧城市”的角度考虑,对云计算的安全性要求是非常高的。这里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信息不会被泄露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在需要时能够保证准确无误地获取这些信息。因此,重点要考

虑的是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数据审计和更换供应商安全;法律及监管问题;云计算安全风险控制策略等。

(二)物联网的安全风险分析

物联网被誉为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物联网承载着把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建立全面联系的重任。其规模越大,安全风险也就越大。物联网不能重蹈互联网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覆辙。互联网只传输信息,不认证信息,在信息传输的同时,也成为病毒、黑客等恶意信息作案的工具。从这个方面讲,互联网技术是不够完善的。这一问题,目前仍未能从技术上很好地解决。假如物联网不能保障信息安全,结果将不堪设想。因物联网除了面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传统网络安全问题之外,还有与之不同的特殊安全问题。

1.与安全相关的技术特点。从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可以看出,第一,物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的延伸,而是建立在特有基础设施上的一系列独立的系统,但部分基础设施仍然要依赖于现有的互联网。第二,物联网将伴随新的业务共同发展,服务具有多元性、互动性等特征。第三,物联网包括了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物与人通信,物与物通信等。综合分析它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可跟踪性,也就是说任何时候都可以准确地知道物品的位置及状态,甚至周围环境等。二是可互动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观察或掌握物品的情况;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可以通过物品来实现对人的监控和保护。

智慧消防的概念范文第5篇

地信平台夯实“智慧”基础

随着国家战略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西安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对地理信息资源与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由于业务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严重、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不高等造成的重复性建设、缺乏深度整合、各系统与数据库互不联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西安市的信息化建设,影响了西安向国际大都市转型的步伐。

近年来西安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着力对于各行业各领域开展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发展,目前数字西安已见成效,特别是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西安市政府三方合作建设的数字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作为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试点项目,已经成功构建了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基础。

西安市信息中心主任朱雅民介绍,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始于2006年,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批复的“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2010年10月,项目一期通过部级验收,被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目前,西安市正在进行共享平台的二期建设,主要是平台升级和基础数据更新。朱雅民认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为全市的政务应用提供了公共地理框架底图、共享专题资源以及扩展开发服务,避免了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现在已经有市公安局等8家单位接入了该平台,市统计局等7家单位签署了对接共享以及保密协议。

依托“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应用示范子系统,西安市政府正在不断深化区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与应用建设,推动各部门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努力提升陕西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例如120急救指挥系统调用市级平台提供的离线切片地图服务,则可搭建急救呼叫业务的可视化分析,为患者呼叫定位、急救派车、医疗资源空间选址提供决策支持,能够迅速定位呼叫地点,选择最适当急救车辆,按照最优路线把患者送往合适的救治机构,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公众网服务子系统利用市级平台的地理编码普查成果,可提供生活、购物、教育、医疗等分类信息及地址(20多万条)的模糊查询、快准定位、资源分布、公交分析等服务,给百姓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目前,基于市级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西安雁塔区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完成了无线数据采集、业务受理、实有人口服务与管理等14个子系统。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基于“一张图”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模式作为社会信息资源整合的框架,能够将西安雁塔区的电子地图与人、地、事、物、情、组织和视频监控数据及政府各部门的专业数据展现在地理空间上,实现区域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集成。

西安市通过理清思路、明确需求;健全机制、规范发展;借助外力、启迪思路;创新模式、推进共享等措施使该平台得到了各部门的认可。而在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朱雅民认为,地理信息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城市信息化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信息资源。通过提供基础地图服务,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准确定位实时感知信息的物联网节点,有效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行。朱雅民指出,中国智慧城市的定义已不仅仅是IBM提出的“Smart City”概念,国内很多城市提出的智能化发展规划与实践,要比该概念的内涵广阔得多。建设智慧城市,要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融合发展。因此,他认为“智慧城市”更适合表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智能化发展。

时空云平台概念落地

朱雅民表示, 在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中有四点体会:一是要理清思路,让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服务,成为专题数据应用共享的基本载体;二是要健全机制,规范发展,建设一套制度体系来做保障,做到统一数据规范、服务接口和对接标准,以保证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集中、交换、共享,同时还能够体现各自的特色;三是借助外力,通过专家和专业公司的技术力量来共同推进,并借此设立了智慧西安创新基地;四是创新模式、推进共享,通过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全市一张图,一套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最终推进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共享和交换,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

他表示,西安信息中心未来将致力于建设管理好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按照“平台+服务”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逐步提高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面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的有效支撑,承载各类智慧应用。

据记者了解,智慧西安目前已经从概念逐步走向建设和应用,将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城市运行管理领域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