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要点1:《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6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部署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意见》提出了九个方面36条具体措施。一是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推进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三是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四是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五是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六是创新投融资机制。七是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八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九是健全新型城镇化工作推进机制。《意见》强调了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也表明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亟待加强。

要点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出台

2016年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非本地户籍承租人可按照《居住证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申领居住证,享受义务教育、医疗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意见》要求,要转变公租房保障方式,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支持公租房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房,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给予租赁补贴。此举是实现城镇居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途径,对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点3:《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

2016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方案》提出了推进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这意味着未来将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

要点4:《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印发

2016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确定了五方面农业现代化发展任务。一是创新强农,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二是协调惠农,推动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三是绿色兴农,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四是开放助农,扩大农业对外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五是共享富农,推进产业精准脱贫、特殊区域农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在发展定位上,《规划》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同时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

要点5:《推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

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自2015年下半年国家将旅游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领域以来,首批100亿元专项建设基金已完成审核进入拨付程序,第二批120亿元建设基金的申报工作也正式启动。重点支持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行、旅游小城镇和新产品、新业态项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功能领域不断拓展。

要点6:《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出台

2016年6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商务部等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方案》对京津冀三地农产品流通创新发展进行了部署,旨在统筹优化三地Y源配置,补齐软硬件设施“短板”,积极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产品流通业提质增效,有效保障农产品供应和质量安全,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案》的提出,意味着“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设提速。

要点7:特色小镇建设接连迈出新步伐

2016年7月20日,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也被提上日程。10月1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要点8: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上半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强化城市规划工作、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建筑水平、推进节能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2016年11月11日,我国第一本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年度综合发展报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5―2016》正式。在国家政策引领和支持下,我国各省市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截至2016年6月,全国已经有超过500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智慧城市建设的“试验场”。

要点9:全面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计划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2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要统筹城市地上地下设施规划建设,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合理布局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地下管网,推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的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地下综合管廊。加快城市易涝点改造,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截至2016年12月20日,全国147个城市28个县已累计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5公里。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全面提高旅游品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决定在2021—2025年全面启动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争创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示范市,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以“体验更精致、景观更精美、设施更精良、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为方向,按照“全域覆盖、点面结合、统筹推进、以人为本”的原则,聚焦聚力做好旅游业“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推动衢州旅游业高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全力提高群众的体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助力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完成1000个“微改造”示范点改造提升,其中A级旅游景区60个、旅游度假区4个、景区城6个、景区镇(美丽城镇、旅游风情小镇)50个、景区村(艺术村)800个,星级酒店(饭店)20个、等级民宿50个,文化场馆10个,高质量打造10张省级文旅金名片,新创成部级旅游度假区1个、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创建省高等级民宿(白金宿、金宿、银宿)100个左右,培育民宿集聚村、民宿综合体若干个;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5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9%,游客满意度达95%以上,所有县(市、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争取高质量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争创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示范市。

二、主要任务

坚持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入手,突出软件硬件结合、内部外部结合、线上线下结合,重点推进“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联盟大道”沿线及周边的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旅游风情小镇、美丽城镇)、景区村(艺术村)、星级酒店(饭店)、等级民宿、文化场馆的“微改造、精提升”,切实提升衢州市旅游业品质。

(一)景观更“精美”。

1.保持环境原色底本。开展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环境整治行动,保持绿水青山原色,开展屋边、路边、山边、水边绿化、洁化、美化,让游客“席地而坐”“悦心而游”。加强美丽河湖建设,推进“幸福河湖示范县”建设,提升信安湖部级水利风景区品质,城乡基本覆盖15分钟亲水圈,主要江河从源头到河口贯通能漫步、可骑行的滨水绿道。(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综合执法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局,首位为牵头单位;18项任务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以下不再重复列出)

2.提升建筑整体风貌。改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规划区范围及周边建筑整体风貌。倡导优化存量用地、存量用房,避免大拆大建,实施老建筑改造修缮,优化沿街立面,延续原有街巷肌理,形成与周边景观、当地文化和谐相融的建筑风貌。设计建设一批符合文化传承、功能优先、融合环境、环保节能的建筑物。(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

3.打造美丽特色林相。实施“增花添彩”工程,结合森林城镇、美丽乡村、“一村万树”等工作,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规划区范围及周边开展植树造林、林相改造,梳理绿化层次,优化树种搭配,丰富植被色彩,打造通景公路、河岸两侧等美丽生态廊道,形成“四季有花开,处处有色彩”的美景。对名山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等特殊景区,深入研究景区林相特征和植被种类,充分挖掘景区自身“特色”,结合森林古道、森林氧吧、森林人家、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建设,打造具有衢州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

(二)设施更“精良”。

4.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加强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酒店、民宿的平安建设,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平安旅游教育引导,增强游客安全感。强化旅游安全检查,文旅部门要联合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对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酒店、民宿内接待、娱乐、体育设施开展安全检查,重点关注“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的安全。针对玻璃栈道、索道滑道、蹦极滑翔等新业态,因地制宜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

5.提升住宿接待品质。提升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内住宿接待场所品质,落实住宿设施设备达到国家标准。持续开展全市域民宿品牌打造工作,鼓励民宿、饭店等接待场所丰富当地风土人情体验,做好主题特色提炼提升。(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6.打造便捷旅游交通。加强小火车、接驳车、穿梭车、缆车等交通载具管理,鼓励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提高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之间的通达性。新增补充一批旅游交通标志标识,加快便民驿站、休憩设施的建设提升。新建、改建一批“智慧化、立体式、地下式、生态式”停车场,根据实时客流量,智慧引导旅游停车。(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

7.鼓励低碳生态旅游。鼓励游客绿色出游自带洗漱用品,旅游接待场所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垃圾分类做到全覆盖,垃圾日清日净日洁;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和标准化运维管理。加快提升旅游厕所,旅游重要节点实现A级旅游厕所全覆盖,提升A级旅游厕所800座。(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

8.规范导览标识标牌。加强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文化场馆公共图形信息符号的标准化、智慧化应用,合理配备智能导航、夜间指引等多重功能,设置图文、二维码导览、声音等多种系统解说设施,实施文旅场景有声体验改造,打造景观协调、智能精准、文化鲜明、辨识清晰的标识标牌系统。(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

(三)体验更“精致”。

9.植入地方特色文化。完成“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强化文化元素的挖掘、转化和植入,开展非遗传承和民俗活动,推动文化基因植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推动门户形象改造提升,凸显“两子文化”,植入耕读文化、针灸文化、商帮文化、宋诗文化等衢州优秀传统文化。以历史文化为脉络,高水平推进千年古城(古镇、古村)振兴,按照“应保尽保、能保则保”的原则,完成古街、古桥、古居、古井、古树、古道、古庙、古塔等“古字号”的保护和修缮。推动工艺美术进乡村,培育一批手艺村、美术村、音乐村。开展“网红打卡点”评比活动,全市累计打造精致节点100处。(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10.丰富游客综合体验。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要结合文旅、农旅、体旅、水旅等主题,推进名景、名菜、名品、名戏、名数“五名”工程,植入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小业态”,打造更多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小场景”。开设“诗画浙江·百县千碗”体验店40家,支持提升信安湖夜游、开化芹江夜游、“南孔书屋”24小时书店等夜游产品品质,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和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主题演艺节目实现常态化运营,打造一批高品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线路。(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

11.营造主客共享空间。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的开发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加强当地特色的展示,适度适当适时举办灯光秀设计、夜间活动,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丰富休憩、互动、购物等功能,让当地居民和游客同看一场戏、同赏一处景、同游一个馆。推动美丽城镇建成区建成景区镇,样板城镇建成3A级以上景区镇。推动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剧院等公共文化场馆进行景区化改造,积极打造一批4A级以上文博场馆类景区。(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12.保障特殊群体权益。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文化场馆要加强卫生间、进出口、重要通道、电梯等关键节点的人性化改造,加强符合标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配备适应老年人、残障人士、母婴、少年儿童需要的方便安全的辅具设备,旅游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适老化设施覆盖率达100%,推动第三卫生间改造。(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残联)

(四)服务更“精心”。

13.提升服务专业技能。着力提高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文化场馆服务人员技能,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开展服务人员专业化培训,推广“一片洁净待宾客、一张笑脸迎宾客、一杯清茶敬宾客、一则故事暖宾客、一桌好菜宴宾客、一份安心慰宾客、一份好礼赠宾客、一个挥手送宾客”的“八个一”模式,推动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服务态度、业务素质等全方位提升。(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14.推广“衢州有礼”服务。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文化场馆开展“衢州有礼”专项行动,推广衢州有礼“八个一”。加强特色化、个性化服务,推动各管理主体设立“优胜劣汰”制度,培育一批大众喜爱、热心热情的优秀旅游服务人员。规范旅游景区质量跟踪、旅游投诉处理、游客回访等机制,实现投诉率逐年下降,满意率达95%以上。(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15.提高讲解服务水准。加快提升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文化场馆讲解员服务水准。衢州市讲解员服务规范,推动讲解员服务标准化建设,开办全市旅游讲解员培训班,每年培训各类讲解员500人次,每年推出10位“衢州有礼”金牌讲解员。(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五)运营更“精细”。

16.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开展智慧景区创建,加强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文化场馆旅游接待能力最大承载量测算,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实现“预约、限流、错峰”全覆盖,持续推进长三角社保卡“一卡通”在A级景区的应用。推出电子游览地图和电子导航,加强交通大数据与旅游出行数据的共享与整合,在旅游场所新建一批数字信息终端设备,实现旅游场所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人流预警等功能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营商办、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局)

17.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旅游景区、景区镇、景区村专业化、连锁化运营,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专业团队,组建“旅游运营智库”,培育5个景区专业运营团队。提升景区镇、景区村运营水平,打造5个专业强、服务优的乡村旅游运营团队。打造民宿集聚村运营团队若干个。(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18.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和高等学校旅游学科作用,加快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实施专业培训计划,提高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镇、景区村、酒店、民宿等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每年安排各类高质量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培育“乡村旅游带头人”100位。(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进度安排

(一)筹备发动阶段(2021年6月底前)。成立“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专题小组,召开动员部署会,制定并“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

(二)试点摸索阶段(2021年6月—8月)。开展2021年试点摸排工作,形成试点名单。原则上从“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联盟大道”沿线及周边的景区、度假区、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等选取70个左右单位作为市级试点,制定试点“微改造”项目清单、问题清单,形成试点经验、发挥“头雁效应”。

(三)全面启动阶段(2021年6月—12月)。开展2021年示范点摸排工作,选取300个左右单位作为示范点,制定示范点“微改造”项目清单、问题清单,全面开展“微改造、精提升”行动,12月底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加快推进阶段(2022—2024年)。形成全面发动、政府先动、政企联动、政策驱动的浓厚氛围,2022年完成“微改造”任务50%,2023年完成“微改造”任务70%;2024年基本完成“微改造”任务。

(五)扫尾收官阶段(2025年)。对少数进度落后的示范点进行攻坚,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迭代升级,确保改造提升任务全面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各级组织领导。将“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列入全市旅游专班的重要工作,设立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微改造、精提升”日常工作。各部门按照职责和分工,做好“微改造、精提升”各项任务推进。各县(市、区)要依据本行动计划,制定相应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确保形成推进合力。

(二)建立协同共建机制。把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与“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联盟花园”、美丽城镇建设、千年古城复兴等工作有机结合,做到信息共享、资源集成、成果叠加。邀请业内专家、教授成立专家指导团,相关市级部门组建服务团,为各建设主体和基层政府提供专业技术和政策等支持,各县(市、区)参照组建。统筹大文旅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各类资本积极参与“微改造、精提升”行动。

(三)畅通问题解决渠道。培育专业监督员和旅游志愿者,强化对各地旅游服务水平的日常督促和监管。建立线上线下旅游负面舆情系统,畅通游客投诉、监督员反馈、志愿者发现、第三方机构监测四个渠道,梳理旅游场所不合适、不合理、不合情、不合景的“微节点”,进行分析、汇总、立项,理清“微改造、精提升”问题清单,逐一整改销号。

(四)落实项目管理推进。建立全市“微改造、精提升”项目数据库,明确“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名称、具体内容、投资额度、完成时间和责任单位。健全“清单建立—反馈会商—指导推进—综合评估”工作闭环体系,及时掌握进度、加强推进力度、严格评估硬度,确保“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快落地、快见效。

(五)实施专项激励奖励。鼓励示范点开展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风情小镇、景区城(镇、村)、美丽城镇、休闲乡村、美丽乡村精品村、未来社区、优秀历史文化村落、等级民宿、星级饭店等品牌创建,对达到创建标准要求的,予以优先推荐。研究点状供地政策,保障新业态项目用地。统筹省诗路文化带建设资金用于支持“微改造、精提升”工作。

(六)实行督查评价考核。将“微改造、精提升”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适时开展明查暗访和督查督办,全方位考评各县(市、区)的进展成效,并作为年度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赛马”“晾晒”制度,定期通报进度,鞭策后进,推广一批先进案例做法。

  附件:1.衢州市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示范点分解表

2.2021年衢州市“微改造、精提升”试点、示范点名单

附件1

  衢州市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示范点分解表

单位:个

县(市、区)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合计

柯城区

52

30

30

30

8

150

衢江区

49

30

30

30

11

150

龙游县

45

30

30

30

15

150

江山市

52

40

40

40

28

200

常山县

49

30

30

30

11

150

开化县

60

40

40

40

20

200

合计

307

200

200

200

93

1000

 

附件2

  2021年衢州市“微改造、精提升”试点、示范点名单(77个、307个)

单位:个

类别

柯城区(52)

衢江区(49)

龙游县(45)

江山市(52)

常山县(49)

开化县(60)

旅游景区

桃源七里、沟溪休闲农业、九华妙源、花田荷塘、荆溪围棋谷

天脊龙门、药王山、悦龙湾、隐柿东坪、红色千里岗、楼山后、紫微星谷

龙游石窟、龙游民居苑、姑蔑城生态文化园、龙天红木小镇

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区、仙霞关景区、浮盖山景区、大陈古村景区、秀美耕读景区、月满新塘景区、桃园洪福景区、祈福圣地太阳山景区

黄塘景区、三衢石林景区、梅树底景区

金溪桃韵、霞山古村、七彩长虹、根宫佛国、玉屏公园、花牵谷、龙门景区、御玺贡茶园、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

旅游度假区

灵鹫山旅游度假区(在创)

铜山源旅游度假区(在创)

龙游石窟旅游度假区

江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在创)

 

钱江源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

景区城

柯城区(在创)

衢江区(在创)

龙游县(在创)

江山市(在创)

常山县(在创)

开化县(在创)

景区镇

(美丽城镇、旅游风情小镇)

七里乡、航埠镇、石室乡、沟溪乡、九华乡

黄坛口乡、莲花镇、太真乡、杜泽镇、湖南镇、上方镇、峡川镇、后溪镇、樟潭街道、高家镇

溪口镇、沐尘乡、詹家镇、小南海镇、湖镇镇、龙洲街道、东华街道

廿八都镇、大陈乡、清湖街道、保安乡、贺村镇、峡口镇、石门镇、碗窑乡、上余镇、张村乡

东案乡、新昌乡、何家乡、白石镇、球川镇、青石镇、辉埠镇、招贤镇

杨林镇、齐溪镇、马金镇、音坑乡、大溪边乡、池淮镇、桐村镇、中村乡、华埠镇、芹阳办事处

景区村

(艺术村)

余东村、石室村、麻蓬村、三官岭村、七里三村、桃源村、上门村、治岭村、妙源村、茶铺村、弈园村、新姜村、沙湾村、沟溪村、洞头村、余西村、五十都村、斗目垅村、北二村、墩头村、严村村、航埠村、白云村、坎底村、上蒋村、荷塘村、万田村、上铺村、近山村

盈川村、西山下村、贺邵溪村、上宇村、西坑村、湖南村、泉井边村、浮东村、孟姜村、郑家龙头村、西庄村、黄坛口村、红岩村、滨江村、枫树底村、松旺村、洪家村、黄甲楼村、航墩村、王家山村、白坞口村、希望新村、岩头村、社后蓬村

塔石村、真武山下村;青塘坞村;官潭村、后田铺村;茶圩里村、汀塘圩村、周红坂村、团石村;文林村、曹垄村、地圩村、溪底杜村;席家村、荷村村;灵下村、溪口村、石角村;官村村、上杨村;;浦山村、山后村;贺田村、新槽村;康源村、沐尘村;毛连里村、长生桥村

保安村、林丰村、枫石村、南坞村、清漾村、西山村、达蓬村、永兴坞村、耕读村、清湖三村、清湖一村、府前村、达河村、何家山村、大夫第村、早田坂村、大陈村、李坪村、埠头村、毛村山头村、勤俭村、上王村、洪福村、太阳山村

曹会关村、后弄村、濛桥村、路里坑村、江源村、水南村、砚瓦山村、达塘村、郭塘村、黄塘村、西源村、泰安村、金源村、高埂村、纱帽山村、江家村、山溪边村、桥亭村、马车村、长风村、樊家村、徐村村、渣濑湾村、狮东村、天安村、浦塘村、周塘村、钱塘村、梅树底村、田蓬村、聚宝村

金星村、龙门村、下淤村、里秧田村、桃溪村、上安村、东坑口村、姚家村、姚家源村、禾丰村、黄石村、下溪村、密赛村、谭头村、禄源村、张村村、树范村、川南新村、霞光村、虹光村、芹源村、唐头村、古田村、真子坑村、库坑村、北源村、丰盈坦村、柴家村、仁宗坑村、高田坑村

酒店(饭店)

衢州饭店

国金滨江雷迪森维嘉酒店

金峰国贸大酒店

东方文华饭店

丽枫大酒店

常山东方酒店

醉根山房

开化新东方大酒店

民宿

七月上民宿、妙艺原舍、结庐秘境、渡云庐、桥溪别院、云谷雅舍、云里俱源

铺里·九宫格、月明仓屋、畲韵西坑、铺里·鹊巢、雨印茶坪

渔悦·熙园民宿、罗家乡竹尖上的树屋

和睦大院民宿、山田花舍民宿、仙霞驿民宿、西坡·江山民宿、戏水民宿

彤弓山居、自在梅林、村上酒舍,黄冈一号,老油坊

汉唐香府、三缘堂、大源头艺术村落、金凤凰·梧桐苑、晴山·别院、深渡客栈、左岸和源

文化场馆

立春文化展示馆、中国(余东)乡村美术馆、柯城区非遗展示馆、柯城区图书馆

 

龙游县博物馆

江山市博物馆

 

 

注:打为试点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衢州军分区,市监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巨化集团公司,各群众团体。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古田会议会址:革命的火种

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是始建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单层歇山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宗祠建筑。祠堂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826平方米。会址远靠逶迤莽莽的彩眉岭,近伴碧水流欢的古田溪。古田会议是建党建军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古田会议精神则体现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样,是留给后人珍贵的精神财富。

才溪:激情澎湃的土地

与古田一样,才溪也是一片充满着革命激情的土地。土地革命后,分到了田地的农民满怀喜悦的心情支援红军,更有三千好男儿加入扩红的滚滚洪流,铸就了“九军十八师”“将军之乡”的美称。位于镇中心的“光荣亭”三个大字超越时空熠熠生辉。在1955年授衔时,由于才溪有9个军级干部、18个师级干部,于是又有了以“九军十八师”为主的“将军之乡”的美誉。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长汀:红军的故乡

长汀是中央苏区的核心部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第一所中央红色医务学校,第一个红军被服厂、斗笠厂、印刷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这片土地充满深情,曾深切地说:“在长汀的意外战果,是革命发展的转折点。”同志也说:“长汀和才溪果然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龙岩是共和国的摇篮:古田会址,彪炳青史;才溪乡调查,辉d千秋。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个惊天动地、震古铄今的伟大创举。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金砂革命遗址、邓子恢纪念馆、刘亚楼故居......一处处的革命旧址,都牵动着人们神圣的情怀和对于革命恒久的记忆。

福建旅游展团获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台奖

11月13日,2016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此次旅交会上,福建旅游展团精心组织,受到了旅游业界和公众的肯定与好评。经过参展商推荐和组委会评选,福建旅游展团荣获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台奖。展会期间,“清新福建”旅游展馆形象清新,惠女风情和南少林拳等特色表演引人观看,博饼互动热闹非凡,品茗茶席香气满溢,充分展现了福建“8T1M”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元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清新福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届“海丝”智慧旅游高峰论坛召开

11月13日下午,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启动后,配套活动“智慧旅游高峰论坛”旋即举行。来自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旅游机构代表以及旅游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科技,如何让旅游更智慧”。嘉宾们还就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形象,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经济带等话题热烈互动,探讨通过互联网升级转型给旅游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搭建联接中外的智慧旅游平台。睿智的观点,精彩的碰撞让与会者大呼过瘾,为论坛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福建一市五县上榜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日前,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238家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其中,福建省厦门市、永泰县、德化县、尤溪县、建宁县、武平县等一市五县上榜。今年,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我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福建省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资源优化、区域联动、产业融合、机制协调、环境优良、全民参与的全域生态旅游省,打响“清新福建”金字招牌,助力全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应有贡献。

好运旅行团“赤溪公益行”活动助力福建旅游发展

11月14日,由福建省旅游局指导,宁德市旅游局、大业传媒集团、东南卫视主办的“好运旅行团赤溪公益行”活动,在“中国扶贫第一村”――宁德市赤溪村隆重举行。幕式上,苏永青副巡视员代表省旅游局致辞,他说,赤溪村是在宁德工作期间抓扶贫开发的第一块“试验田”、第一个受益村。随后,大业传媒集团总裁苏忠为“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捐赠了畲族文化园并组织旅游营销专家培训赤溪专场。好运旅行团的七位明星嘉宾郑嘉颖、田亮、温兆伦、孙越、左大健、刘维、张之航为当地儿童赠予福袋写下祝福语,并在赤溪村种下了祝愿树。

“厦门全域推广联盟”成立大会召开

11月14日,“厦门全域推广联盟”成立大会在厦门宾馆召开。目前已有50家单位成为“厦门全域推广联盟”的首批成员,这是一场大规模、深层次的厦门全域跨界融合盛会。成立“厦门全域推广联盟”旨在推动我市旅游+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将推动我市各行业和各单位能真正落实宣传资源整合,达到信息大整合,产业大融合,形成宣传合力,实现共赢。“厦门全域推广联盟”的工作思路是将本着“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合力推广、互惠共赢”的原则,吸纳我市各部门、协会、企业、园区、媒体等单位入盟,整合各自的宣传资源和平台,共同宣传营销,形成宣传合力,扩大厦门知名度和影响力。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今天召开全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是经市委常委会、市zf常务会专题研究后确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我们研究的是旅游,突出的是全域,强调的是推进。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跳出旅游看旅游,高站位、宽视野认识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

旅游离不开景区景点,旅游发展离不开规划建设,全域旅游离不开经营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

讲旅游、谈景区、说景点,首先应该思考的是景观。旅游景观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地质地貌景观,*有*地貌;第二类是综合性自然景观,如*景区;第三类是人文景观,主要包括文物古迹、革命活动地和现代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形成的景观,比如展览馆、博物馆、科技馆、规划馆、剧院、音乐厅等,还包括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比如地方风俗、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等。

讲全域旅游就要考虑全域,注意点、线、面的统筹推进,抓点、连线、带面。“点”就是把景区景点建好、管好、运营好,是全域旅游的产品支撑,失去景区景点,全域旅游将失去内容;“线”就是旅游线路,旅游线路也是景观;建好“点”、连成“线”,才能形成“面”,进而辐射区县全域、覆盖*全域,抓住这些关键,全域旅游就不会失去方向。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更要跳出旅游看旅游,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全域旅游是落实中省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域旅游”不仅成为*大以来党中央理政的*个新名词之一,也成为总理*年zf工作报告*个新名词之一,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月,国家旅游局印发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部署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

我省于今年*月份被正式确立为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出台了指导全域旅游工作导则,印发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实施方案和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要求从体制机制、产业融合、金融创新、项目推动等多个方面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每一项都是硬任务,必须全力以赴抓落实、不打折扣抓推进。

第二,发展全域旅游是加快建设美丽*的一剂对症良方。全域旅游,是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对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提出的全新理念和全面部署,既切合资源型城市系统转型的需求,也符合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作为美丽*建设的重要抓手,与陕文投、陕煤化等企业务实合作,把*全境作为“放大的盆景”精心打造,……四个重点景区建设逐年提升,……“四河四长廊”的治理任务接近尾声,“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强力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美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还存在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发展环境不优、景城融合不够等问题。全域旅游,体现的是行业全域、发展全域,要求的是全通全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和短板的总抓手,必将推动美丽*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发展全域旅游是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一个有效抓手。旅游业融拉动需求和提升供给双重效用于一体,是转型发展重要的接续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永远的朝阳产业”。从稳增长的角度看,旅游业与众多行业相关联,旅游业每增加收入*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元。

旅游从业者每增加*人可增加相关行业*个就业机会。从调结构的角度看,省十三次党代会对*作出“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的明确定位,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产业,突破在旅游业,就是要发挥旅游业引领性强、关联度高的这种特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实现一业兴、多业兴、百业旺。

从惠民生的角度看,推进全域旅游,会同步加快与旅游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小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步加快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事业均衡发展,促进景城合一、城乡互动,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和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带来的是综合效益,体现的是乘数效应。

二、放眼全景抓旅游,强短板、优特点系统推进全域旅游大提升

一要文旅融合,在打造旅游品牌上求突破。景区景点不在大,关键在做深文化、做精品牌。我市的*养生文化、耀瓷文化、佛教文化、红色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传承性、至高性和引领性。要注重发挥文化优势,挖掘文化内涵,讲好独特故事,让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响旅游特色品牌,彰显城市新形象。持续放大照金效应,依托红色资源和红色旅游名镇建设,加快推进*山5A级景区创建步伐,打响红色旅游品牌;依托“*”孙思邈的影响力,加快*山景区改造提升步伐,拓展旅游项目,做活养生保健服务,打响养生体验品牌;深入挖掘“丝路”文化和大唐文脉,不断增强*景区建设的历史厚重感,打响唐风佛韵品牌;以传承、展示、弘扬耀瓷文化为目标,还原陈炉古镇风貌,打响历史文化名镇品牌,四大景区,四大品牌,都要打造成*旅游的“金字招牌”。

要保护和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弘扬工矿文化,抓好……等工业遗址公园建设;弘扬生态文化,以“保护、利用、发展”为前提,加快建设……风景区;弘扬养生文化,大力发展养生保健、养护康复和中医药养老产业,打造知名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园;弘扬民宿文化,加快……等美丽乡村旅游片区建设,让群众在参与旅游享全域旅游成果,积极培育旅游新产品、增添发展新动能。

二要创新引领,在推进机制上求突破。要明晰发展路径,科学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统筹谋划,多规合一,进一步优化旅游主体功能区的空间格局,实现错位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目标,推动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要素配置、强化内部机能。用好国家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三变”改革,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自办或开办旅游企业。

加大zf引导性资金投入,财政安排资金要随产业发展逐年增加,各相关部门在项目安排上要向全域旅游项目倾斜。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和税费采取灵活的扶持政策,利用小额信贷支持小微旅游企业创业,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我市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筹资的旅游投入产出新机制。

三要景城相融,在优化旅游环境上求突破。城市就是景区。要持续推进新耀一体化发展,按照景区的思路和标准来运营管理城市,加快()以景带镇、景镇融合步伐。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美丽乡村、美丽经济,持续抓好重点旅游村镇的改厨、改厕和客房院落整理,推进垃圾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实现“厕所革命”城乡全域覆盖,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的厕所供给要数量充足、管理精细。

加快完善道路设施,按照“全通”的要求优化交通布局,保障好……等骨干道路沿线的环境建设,全面贯通景区之间、景城之间、景区与主干公路之间的连接,着力构建畅通便捷、优美整洁的旅游交通网络。完善游客主要集散区域的无障碍旅游设施和旅游标识系统,加快配套改建和新建停车场,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慢游系统,达到旅游区周边交通引导标识、无障碍设施和停车场设置规范、数量充足。完善公共咨询服务体系,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点景区等游客集聚区,合理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为全域旅游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

四要满足需求,在提升管理服务上求突破。要不断完善旅游六大要素,通过A级景区创建,积极打造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区,优化升级旅游综合体、城市公园、旅游酒店等配套设施,促进服务全域提升。要依托交通网络和景区建设,策划推广*“一日游”、“两日游”精品线路,同周边地市和联盟城市合作,培育具有区域旅游延伸功能的市际旅游线路。

要按照人性化、个性化要求,提升智慧旅游服务,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运营四大应用体系为主要内容,积极建设大数据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实现旅游数据和景区智能化管理。推动传统旅行社转型升级,强化旅游行业事中事后监管,推出优质旅游服务品牌,增强旅游服务意识,提升旅游服务能力。要将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纳入全市人才振兴计划,招引国内外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五要实施“旅游+”,在共建共享上求突破。大力推进“旅游+商贸”,优化电子商务平台,加大特色旅游商品研发,既带动周边群众能就业、能致富,又让来旅游的人“有念想”;推进“旅游+农、林、水”,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山水林田湖保护修复工程,做好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人文景观,支持建设休闲农庄,让景区周边群众跟着旅游得好处;

推进“旅游+扶贫脱贫”,依托旅游抓产业,支持贫困户依靠景区景点搞副业,引领贫困群众走旅游脱贫之路;推进“旅游+科教”,依托景区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拓展科技展览、夏(冬)令营等新业态,丰富旅游内涵,拓宽旅游外延,让游客在旅游中长知识、长见识;推进“旅游+文体”,开发旅游线路和重点景区骑行游、房车游、低空飞行体验游等旅游产品,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吸引力。

六要灵活营销,在宣传推介上求突破。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要注重整体策划宣传,加强全市旅游形象及旅游品牌推广,整合各类宣传营销资源,制定高层次、高标准的全域旅游整体营销方案,明确市场开发和营销战略,适当增加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制定相应的客源市场开发奖励办法,逐步构建政企一体、多方联动的全域旅游营销体系。要坚持以*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博览会、推介会、招商会,筹划拍摄……等影视作品,突出特色、树立品牌、贴近市场、扩大影响。

三、全员联动聚合力,强责任、勇担当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要强化领导。全域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动性强,必须加强领导,以领导到位确保工作到位。各区县zf、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全域旅游政策的研究,及早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成立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组织机构,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指导监督

二要强化合力。各部门要树立全域旅游发展“一盘棋”的思想,上下齐心,左右联动,广泛凝聚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市旅游发展委要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把发展全域旅游涉及的每一项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单位,……等部门要各负其责,搞好配合,主动寻找切入点,善于抓重点,勇于破难点,共同把全域旅游抓出新高度、推向新水平。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江夏区;乡村旅游;现状;发展策略

一、引言

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不仅丰富了旅游产业的供给体系,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进一步整合我国旅游资源,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起源于西方,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于90年代中后期,乡村旅游的含义是指以乡村为背景,以农村自然景观环境、人文遗迹、民俗文化风情、农业生产、农家生活场景以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为消费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

二、江夏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发展模式呈多元化。江夏区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该区地处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境内有大小山体118座,大小湖泊136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形成以农家乐、田园农业、休闲度假、特色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发展模式,如青龙山农家乐果园、鑫农湖休闲观光农业园、苗木花卉产业等。截止2011年底,江夏建成的农家乐、农业休闲景点就近150处,2011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很好地适应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促进江夏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重要产业。交通畅达增强了乡村旅游景区可进入性,为江夏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这里不仅有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和107国道,还有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此外“武汉・中国光谷”规划区域大部分也在区境内,这种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为江夏区发展乡村旅游业在规模、深度和广度上带来契机。

2.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快速。农家乐旅游模式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也是目前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基本形式,它是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向城市现代人提供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2010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中就指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江夏区物产人文资源丰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型乡村旅游项目,如梁子湖农家乐、吃里香农家乐、江南农家乐、锦苑农家休闲中心、青龙山农家乐果园等。梁子湖农家乐所在的梁子湖地区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清新的水质和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居民享受田园风光,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的理想去处,而青龙山农家乐果园则是以果品采摘为主的综合性观光农园,游客在这里可以采摘到各种时令的水果,体验农活。

3.合理开发旅游景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江夏区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与开发旅游景区。在2006年《江夏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就确立了全区“一舰三湖三山”的旅游发展定位,其中“一舰”是指中山舰,“三湖”是指梁子湖、鲁湖和汤逊湖,“三山”是指龙虎山、青龙山和天子山。编制完成的总体规划对整合江夏区旅游资源,做好生态旅游和文化休闲旅游提供了政策保障,同年7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则更进一步明确了全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江夏区还特别推出了“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包含了代表江夏区特色的三大旅游区,即中山舰旅游区、龙泉山风景区、梁子湖风景区。精品旅游线路是将历史文化旅游、绿色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江夏区独特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打造江夏区休闲旅游品牌。在挖掘区域特色方面,江夏区还连续举办了三届柑橘旅游文化节,这种寓农业生产于休闲旅游之中的乡村旅游,不仅促进了江夏区旅游业的发展,还大力宣传了江夏柑橘品牌,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直接收入。

4.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建设,为构筑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江夏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道路进行了硬化、黑化和绿化改造工程,目前全区的公路密度位居省市前列。同时江夏区还按国家标准设置和完善了各景点的旅游景区道路指示牌,加快环山、环湖、环路、环景区的农家乐旅游景点建设。“造绿”工程和“清水入湖”等工程不仅提升了江夏区的整体形象,还增强了江夏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江夏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有效提升,2007年江夏区被授予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的称号。持续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推进江夏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和旅游休闲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江夏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1.深化对乡村旅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当前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江夏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虽得到不断提升,但在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上还需创新思路。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对拉动城镇居民消费、促进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其次政府要继续加大主导和支持力度,在现已成型的乡村旅游基础上,制订出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立足地方资源全盘考虑,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进行统筹规划。最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划要突出特色,要能充分发挥江夏区乡村风土民情、自然生态和农业特色产业优势。

2.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品牌是乡村旅游的无形资源,在市场日趋成熟的今天,现代旅游产业的竞争同样也是品牌的竞争。江夏区乡村旅游精品的打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完善江夏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出更多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项目,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二是在整体规划布局上要认真研究,加强乡村旅游品牌的打造和包装,提高全区“一舰三湖三山”的影响力。三要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合,注重规范化管理。四要加强和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消除社区居民的不信任感,这是打造江夏区乡村旅游精品的前提条件。乡村旅游组织经营活动会对当地社区公众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何在社区中传播良好形象,来谋求更好地宣传促销是旅游经营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拓宽融资渠道。江夏区目前投融资方式还比较单一,为调动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旅游的深化发展,区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投入,保障乡村旅游建设的需要。要积极引导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开发和经营,推动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的集中招商,吸引和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要改变观念,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鼓励支持农民和各类经济实体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发挥社会资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比如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支持涉农担保资金为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提供担保,促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机制,逐步提升江夏区乡村旅游的层次和水平,提高效益。

4.加强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江夏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服务者的培训,通过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逐步提升旅游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接待服务水平,提高江夏区乡村旅游整体的接待能力。分级分类做好人才培训工作,邀请专家做好对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落到实处。持续做好人才选、用、育、留工作,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和营销策划人才,不断完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5.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江夏区交通便捷,紧邻武汉经济开发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江夏区乡村旅游在档次、品牌和产品上的升级。北京、南京、扬州等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就十分注重乡村旅游智慧建设,乡村旅游电子商务采购和乡村旅游资讯等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江夏区乡村旅游的升级发展,还要进一步突出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感,引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江夏区田园风光和农产品加工制作场景,由此激发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兴趣。继续优化资讯网站建设,引入一些智能化服务设施,增强服务信息,丰富游客的体验方式。这种将科学性、生产性和商业性相融合的发展思路,不仅是适应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江夏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 考 文 献

[1]王云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4(3)

[2]夏林根.乡村旅游概论[M].东方出版中心.2007(6)

[3]毛焱,梁滨.武汉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掣肘与思路分析――以江夏区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