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的运营模式

供应链的运营模式

供应链的运营模式

供应链的运营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VMI);弱势供应商;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at two echelon supply chain made of a weak supplier and a strong retailers carry out VMI operation mode in a long time. The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nges of the supplier and retailer in profit and cost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VMI, thus take relevant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supplier and the retailer can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of VMI operation mode and the weak supplier will have the motivation to quit.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ventory; the weak supplier; game theory

0引言

供应链管理库存系统(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一种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VMI改变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实现了供应链信息共享和密切合作,降低了整条供应链上的库存成本,同时也很好地改善了客户关系,使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共享利润。当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还有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在实施VMI前,应该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条件加以分析与比较。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及合作伙伴等。

1背景分析

VMI管理模式是从QR(快速响应,Quick Response)和ECR(有效客户响应,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基础上发展而来,其核心思想是供应商通过共享用户企业的当前库存和实际耗用数据,按照实际的消耗模型、消耗趋势和补货策略进行有实际根据的补货。由此,交易双方都变革了传统的独立预测模式,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由于独立预测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浪费,降低了供应链的总成本。VMI运营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三点:(1)信息共享,即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点数据并使用该数据来协调其生产、库存活动及零售商的实际销售活动。(2)供应商拥有管理库存,即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伤或损坏负责。实施VMI有很多优点:首先,供应商拥有库存,对于零售商来说,可以省去多余的定货部门,使人工任务自动化,可以从过程中去除不必要的控制步骤,使库存成本更低,服务水平更高。其次,供应商拥有库存,供应商会对库存考虑更多,并尽可能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通过协调对多个零售商的生产与配送,进一步降低总成本。(3)能够准确预测需求,即供应商能按照销售时点的数据,对需求做出预测,能更准确地确定订货批量,减少预测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安全库存量,存储与供货成本更小,同时,供应商能更快响应用户需求,提高服务水平,使得用户的库存水平也降低。但在实施VMI运营模式时也出现了信任问题、技术问题、存货所有权问题以及资金支付问题等。

现在国内外对VMI运营模式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Cheung和Lee[2],Aviv[3],Cachon[4]等已经分别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VMI运营模式,提出了根据零售商购买量来制定数量折扣的方案,从而协同供应链上的其他成员。Yan Dong and Kefeng Xu(2002)基于买方主导的单一供应商对单一买方的供应链关系,建立了一个VMI的供应链模型,通过分析认为VMI经常会引起买方利润的增加,而供应商的利润变化则不能确定。其中文献[3]和[5]研究得出:VMI总会导致更高的买方利润,但供应商的利润并不确定。在短期内,供应商管理库存减少渠道体系的总成本,但可能降低供应商的利润。从长期来看,它可能比短期更容易增加供应商的利润。但以上文献都并未提出弱势供应商如何才能增加自己的利润以及怎样激励弱势供应商在利润下降的情况下继续实施VMI运营模式,从而保持整个供应链系统相关库存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增加。本文将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分析并提出在弱势供应商成本增加,且利润没有增加的基础上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持供应商继续实施VMI运营模式的积极性。

2供应链系统成本利润分析模型的建立

2.1研究背景假设

该供应链系统是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是买方主导的供应链,即供应商相对弱势。同时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有限,以单一产品为研究对象,零售商的销售量也即为其向供应商的采购量。供应商能实时共享零售商的销售以及需求信息,能做到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假设:(1)市场需求是稳定的,市场需求是销售价格的函数;(2)提前期是已知的,确定的;(3)按批补货,且一次性到货,没有缺货现象的存在;(4)决策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由于零售商和供应商各自承受其缺货费用,在该假设条件下库存系统的订货模式为EOQ订货策略。

有关变量说明如下:R■――零售商的年利润;d――零售商对货物的年需求,即年销售量和年采购量;pd――零售商的销售价格函数,即需求函数的反函数;w――单位产品的合同价格;O■――零售商每次的订货成本;H■――零售商单位产品的库存持有成本;Q■――零售商确定的采购批量,经济批量订购模型EOQ,Q■=2O■・dH■■;R■――供应商的年利润;Cd――供应商的生产和配送成本函数;O■――供应商每批的生产准备成本与订单处理成本之和;H■――供应商单位产品的库存持有成本。

2.2应用VMI之前库存决策模型

零售商在最优订货模型下的利润函数:R■=pd・d-w・d-2H■・O■・d■

供应商的利润函数:R■=w・d-Cd-O■0.5d・H■O■■+H■0.5d・O■H■■

供应商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确定合同价格w的值,即求供应商函数关于d的一阶倒数并使其为零,即R■■d=0; W=C■d+0.50.5H■・O■dO■O■+H■H■。

2.3实施VMI之后整条供应链系统以及供应双方利润成本的分析

闫国庆(2009)等人已经研究证实VMI能使供应链系统库存相关成本和买方库存相关成本降低,同时在买方主导供应链下,VMI能使供应链系统利润和买方利润增加,而供应商的利润和成本的变化不能确定,在此不再证明。

实施VMI运营模式后零售商的利润为:

R■■=pd・d-w■・d

此时w■为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新的合同采购价格。

实施VMI之后供应商的利润为:

R■■=w■・d-Cd-2H■+H■・O■+O■・d■

因为在使用VMI运营模式的情况下,供应商要管理零售商的库存,所以其批量订购成本就会发生变化,变为O■+O■,单位库存成本变为H■+H■。同样的方法对使用VMI运营模式后的供应商函数对d求倒数,并使其为零,可以得出零售商新的采购价格w■与市场需求d之间的关系如下:

W■=C■d-0.52H■+H■・O■+O■d■=C■d-0.5H■・O■d■・1+H■H■1+O■O■■

零售商的利润变化如下:

R■■-R■=w-w■・d・2H■・O■・d■=0.5H■・O■・d■・1+0.51+H■H■■-1+O■O■■■>0(1)

由此可知,使用VMI后,零售商的利润一定是增加的,这也主要是因为零售商将订购和库存费用的成本都转移给了供应商,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利润。

分析供应商利润的变化如下:

R■■-R■=w■・d-Cd-2H■+H■・O■+O■■-w・d-Cd-0.5H■・O■・d■H■H■+O■O■

=0.5H■・O■・d■・0.51+H■H■■-1+O■O■■■-1

VMI效益主要体现为总供应链的成本减少,而零售商与供应商间的利润分配跟供求双方新的合同采购价格有关,分析实施VMI运营模式前后合同采购价格w的变化如下:

w■-w=0.5H■・O■d■1-0.51+H■H■■-1+O■O■■■(3)

由相关文献已知,使用VMI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利润会增加,而相关库存成本会降低,这说明对于整个供应链系统来说,实施VMI将会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系统效率,所以实施VMI运营模式对供应链系统来说是必要的且有很大的好处,是进步的。而对于零售商来说,其利润是增加的,由上述公式(1)可知,很明显,实施VMI运营模式之后,零售商将库存交由供应商管理,实施信息共享,零售商的库存相关成本一定是减少的。但是供应商的利润与成本的变化是不能确定的,要使供应商在实施VMI运营模式的过程中增加利润是有条件的,由公式(2)可知,供应商利润的变化与0.51+O■O■■-1+H■H■■■与1的大小有关,同时从公式(3)可以看出,合同采购价格的变化也与0.51+O■O■■-1+H■H■■■与1的大小有关。做如下具体分析:

当1+O■O■■-1+H■H■■≥20.5时,R■■-R■≥0,w■-w≤0;

当1+O■O■■-1+H■H■■≤20.5时,R■■-R■≤0,w■-w≥0。

也就是说,供应商利润的变化跟合同采购价格的变化是有关联且变化是相反的,合同采购价格增加,供应商的利润就会减少,而合同采购价格下降,供应商的利润会增加。而现实中供应链系统在实施VMI运营模式后,由于零售商将库存交由供应商管理,零售商的库存成本下降了许多,而供应商的库存成本有可能会增加,但供应商的利润不一定会增加,即使供应商的利润增加了,也不一定能够弥补由于实施VMI运营模式所增加的库存成本,因此按常理分析,供应商应该会提高合同采购价格以弥补自己利润的缺失,但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做法不但不会增强供应商的利润,反而会使供应商的利润比没有实施VMI运营模式之前的利润还要低,那么供应链系统中的供应商就会抵触VMI运营模式,会丧失实施这种先进运营模式的动机。研究表明,VMI加强了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与RMI相比,VMI是先进的,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VMI运营模式下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在配送货物、制定计划方面是较于传统为重的,其库存量由于在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的条件下减少了误差与安全库存量,总体降低了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成本,实现了双赢,所以供应链系统要想有持续进步的发展就要实施VMI运营模式。根据博弈论理论,供应链系统的组成成员,整个系统利润增加的同时,会考虑自身利润的变化,从而来分配系统增加的利润,达到均衡,而供应商利润的变化是不确定的,所以供应商就会在是否实施VMI运营模式方面做权衡。如果供应商的利润也是增加的,那么供应商就会积极实施VMI运营模式,但是如果供应商的利润没有增加,供应链上的组成成员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使供应商有长期实施VMI运营模式的动机。

3激励弱势供应商长期实施VMI的解决方案与实施策略

3.1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在实施VMI运营模式后降低采购价格

在实施VMI运营模式之后供应商降低合同采购价格,根据上面分析,此时供应商的利润就会比在RMI模式下的利润高。同时,供应商降低采购价格,零售商的订购量也会增加,也就是在实施VMI运营模式之后供应商可以获得更大的销量,提高了市场份额,加速了库存周转率,这样也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有利于供应链成员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2从零售商的角度来看,供应商应采取促使供应商实施VMI的积极性

从零售商的角度来分析,由于在实施VMI运营模式后,零售商的利润会大大提高,而库存相关成本会大大降低,也即是,实施VMI运营模式对供应商来说百利无一害,所以零售商有很大的动机来推进并长期保持供应链系统实施VMI运营模式。所以它要确保供应链系统中其他成员,即供应商也积极实施VMI运营模式,要促使供应商也有同样实施VMI运营模式的积极性,必须确保它的利润比在RMI模式前高,所以此时零售商可以运用转移支付的方法,或是可以和供应商共同承担库存成本的费用,从而重新分配整个供应链系统增加的利润,根据博弈论理论,重新分配利益,以使供求双方达到均衡。从而使供应链上供求双方都有长期实施VMI运营模式的动机。

3.3实施第三方物流的参与模式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入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因为在供应商――零售商这种模式下,无论是对生产商还是对零售商而言,整条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还是体现在生产配送方面,而不是物流配送方面。由于零售商的零售品范围比较广,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直接从供应商处向零售商补货的提前期较长,不利于进行准确的需求预测和应付突发状况。解决这一问题的折衷方案就是供应商在零售商附近租用或建造仓库,由这个仓库负责直接向零售商供货。基于上述原因,让一家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来管理这VMI HUB或仓库是最合适不过了,而这时最理想的对象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况且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在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正好适应这种库存运作模式的要求,充分发挥其特点与优势。

4结束语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从确保供应商利润从而使供应商也有积极实施VMI运营模式的角度提出了解决供应链长期实施VMI的措施。同时可以考虑加入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同时本文关于VMI下供应链库存决策模型的研究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只考虑了一零一供的最简单的二级供应链,只研究了需求确定,没有缺货的情况,没有讨论供应链上双方的议价能力等。

参考文献:

[1]YAN DONG, KEFENG XU. A supply chain model of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E, 2002,38(2):75-95.

[2]Baldwin C Y, Clark K B. Design Rules: The Power of Modularity[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0:225-230.

[3]Sturgeon T J. 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 A New America Mode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2,11(3):189-195.

[4]Timotly J, Sturgeon, Lester B. The New Globle Supply-base: New Chanllenges for Local Sauppliers in East Asian[C]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288-294.

[5]Jayaram J, Tan K C.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with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0,125:262-271.

[6]Lieb R C. The use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services by large American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2,13(2):29

-42.

[7]Miocevic D, Crnjak-Karanovic B. The mediating role of key 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supply chain orientation-The organizational buying effectiveness link[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2,41:115-124.

[8]Li S, ea al.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Omega, 2006,34:107-124.

[9] 张翠华,周红,赵淼. 供应链协同的因素模型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管理科学,2005(6):53-54.

[10] 廖成林,刘学明. 供应链管理实施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8,16(3):116-124.

[11] 廖伐林,裴友明. 供应商与零售商参与VMI的动因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08.

[12] 闫国庆,李秋正. VMI决策模型及其供应链绩效研究――基于买方主导和供应商主导两种供应链环境下的比较分析[J]. 财经论丛,2009(1):86-92.

[13] 黄翔,熊鹰. 基于VMI的弱势供应商退出因素分析[J]. 中国商贸,2011(9):181-182.

[14] 刘明广,李高杨. 关于VMI下供求双方的利润变化的研究[J]. 工业工程,2007(3):45-48.

[15] 秦娟娟. 不同力量对比供应链中两种VMI模式下的决策问题研究[J]. 软科学,2011(5):41-46.

供应链的运营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乳品业 供应链管理 优化设计 资源整合

一、乳品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乳品行业蓬勃发展,从奶源基地和制奶企业数量、产量到乳品消费市场的规模都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乳品消费市场的销售量已达到1600亿元,这给乳品供应链相关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现代乳品业是贯穿第一产业畜牧业――奶源生产、第二产业食品工业――乳品加工、第三产业流通服务――乳品批发零售的纵向延伸产业链。乳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是奶源、加工、流通的协调发展。近些年来,由于供需矛盾、相关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等原因发生了诸多重品质量问题,暴露出我国乳品业供应链整体效率低、松散型、效益差等问题,从而加大了整个乳品行业的运营风险。

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加强和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可追踪性、透明性和安全性将是对未来农牧产品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目前我国松散的乳品业供应链根本无法满足上述“三性”的要求,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何通过供应链优化设计,构建可靠的乳品产业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乳品业供应链现行运营模式

我国乳品业供应链从纵向上看:从奶源到乳品加工企业再流通至消费者,结构相对清晰。从横向上看:每个环节集约化程度低。奶源环节,有农户家庭散养、奶牛养殖小区和现代化牧场三种组织形式,其中又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加工环节,主要由自有品牌的乳品企业来完成,而大部分乳品企业往往要同时兼顾加工和销售两个环节;流通环节,主要有乳品企业自建销售渠道、经销批发零售、商场超市等网点零售三种形式。

目前,我国乳品业供应链主要存在两种运营模式,即供应源型运营模式和需求源型运营模式,二者在奶源、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特征鲜明,各有优劣。

(一)供应源型运营模式

供应源型运营模式中,乳品生产企业奶源丰富,但远离消费市场。该供应链中,乳品企业与供应奶源关系紧密,但对需求源的控制力差,从生产至消费段供应链松散,所以产品一般是以超高温瞬时灭菌奶(UHT)和奶粉为主,以便于产品的远距离运输和市场投放。这种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复杂的远距离经销渠道的把握。

(二)需求源型运营模式

需求源型运营模式中,乳品生产企业靠近需求源,拥有成熟的市场和便捷的直营渠道,但缺陷是只能依赖城市周边有限的奶源。在这种模式下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对供应链上游奶源的控制能力,即如何进入形成强大壁垒的当地垄断的市场。

三、乳品业现行供应链的绩效评价

从整体上看,我国乳品业尚未形成一个高效、紧凑的供应链。总体呈现出“快、多、大、变”的特点,即乳品业发展速度、产品开发速度越来越快;生产、销售乳品的企业越来越多;消费市场规模、品种范围、竞争格局越来越大;消费需求及乳品企业竞争地位越来越多变。在这条供应链上,大部分企业难以实现纵向一体化。

(一)供应链呈现“三个半整合”的状况

1、奶源与乳品加工半整合

乳品业供应链中,原奶到加工之间不存在批发市场这个流通环节。加工企业直接与奶源基地建立合作,通过经纪人和个体运输户完成物流作业。我国奶源供给与乳品加工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奶源的争夺和整合成为乳品市场竞争的核心,加之奶源基地与乳品加工企业组织松散、不集约、竞争无序化,大多数乳品加工企业和奶农之间未建立协调的利益分配机制,致使奶源与乳品加工环节半整合。

2、乳品加工与物流运作半整合

在我国,从原奶、生产到加工都在24小时内,在物流上是完全的冷链系统,大部分液态奶产品以奶源为中心2―4小时车程,而乳制品产品结构中以液态奶和奶粉为主,其他深加工产品比例较低,从而限制了奶产品供应链的长度,流通半径较小。而冷链配送体系的合理分配机制及战略合作关系尚未建立,致使乳品加工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间呈现半整合特点。

3、乳品加工与流通消费半整合

目前,我国乳品加工企业主要通过与超市、销售和销售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调整生产保质期不同的产品比例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供应链柔性有限,乳品加工与流通环节呈现半整合特点。

(二)供应链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乳品业供应链重要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和科学试验,结果表明我国乳品业供应链运营,在组织化水平与合作密切程度、质量管理水平、供应链协调、反应力、信息共享水平、利益分配机制和共同风险化解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我国乳品业质量问题频出,不仅仅是质量管理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体供应链管理水平较低,资源整合能力薄弱这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表现一是缺乏协同、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运营体系;二是供应链上成员的利益共同分配机制薄弱;三是乳品业供应链组织合作存在运营风险;四是乳品业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不通畅。

四、构建理想的乳品业供应链运营模型

根据上述绩效评价与分析,理想的供应链模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使加工企业与原料奶供给源建立紧密合作、专业化供给、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管理;二是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并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原料订购、配送信息、自动补货、库存控制等方面提供快速有效反应的一手信息。三是建立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资源运营体系,完善供应链上下游成员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化解机制,通过有效的上游原料奶合作组织控制供应链的供给源运营,通过自营或第三方运营的高效配送中心对供应链下游需求渠道进行有效整合;四是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使上下游企业实现真正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实现敏捷、灵活、协同的供应链。由此,提出理想的乳品业供应链运营模型。

(一)无第三方参与的理想外部供应链模型

该模型(如图1)以乳品加工企业为核心进行资源整合和运营。核心企业的主要业务部门包括加工、销售、物流和信息管理等都是在供应链系统管理平台的运作基础上,分别整合供给源、需求源以及进行物流和信息流的运作。同时,借助内部的信息资源,打造一个面对外部不确定需求的对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订单处理,并实现供应链内外信息平台的信息对接与互动。从整体的物流来看,理想的乳品业供应链模型由牧场或奶业合作组织整合的原料供给源――核心企业加工部门――核心企业物流部门及其整合的配送中心――需求源,上下游的物流运作都进行了整合,有利于形成快速、协同、通畅的供应链运营机制。

(二)有第三方参与的理想外部供应链模型

乳品业属低温冷链物流,技术上有一定的专业性,理想的外部供应链模型(如图2),应由第三方物流(3PL)参与整合物流运作。核心生产企业只需建立与3PL及外部客户共享的订单循环系统,以接受订单等需求信息;建立一个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平台,以进行企业内部资源的计划和管理。其他与物流相关的业务均外包给专业的3PL,进而整合上游资源供给及下游成品配送。需求源信息通过订单循环系统传递给核心企业和3PL,供给源信息直接与3PL共享,由3PL实施面向上下游的物流作业,生产企业集中精力做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通过与3PL的战略合作,使其成为一个关键的物流节点和信息节点,这将给核心生产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带来巨大的效益。

五、结语

我国乳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走向国际市场,必须走供应链协同、资源整合之路,面向国际市场时供应链链条还将大大延长。核心乳品企业加强对上、下游资源的控制和资源运营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乳品业现状、供应链结构特点、绩效评价进行了科学严谨的分析,并提出了理想的乳品业供应链模型,旨在构建一个敏捷、灵活、协同的乳品业供应链,完善乳品供应链组织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完善的乳品供应链组织合作风险化解机制,并围绕核心企业,组织上下游供应链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我国乳品业运营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①Schiere, J.B.; Zhang, X.Y.; Koning, K. de; Hengsdijk, H.; Wang, H.China's Dairy Chains--Towards qualities for the future[J].Animal Sciences Group - Wageningen UR,2007(12)

②俞燕. 我国乳品产业链危机分析及基本对策[J].北京:中国畜牧杂志,2010(10)

③娜仁图雅. 基于核心企业的乳品供应链分析及其优化――以蒙牛液态奶为例[J].内蒙古: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2)

供应链的运营模式范文第3篇

一、价值链细分改变了盈利竞争点

网络电视业务与传统电视业务在业务特征、产业链结构、用户关注点等方面均发生了转移和变迁。具体如表1所示。

而网络电视价值链和传统电信业价值链相比也发生了细分。主要变化如图1所示。

随着产业价值链的细分和裂变,整个产业创造和获得的价值也在重新分配。在传统电信业务的价值链中,设备商、运营商、终端设备商和用户(包括部分服务商)构成了传统价值链。电信运营商通过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业务则可以获取大部分的电信业务收入(部分情况下需给商提成)。设备商、运营商、终端设备商和用户问的关系只是单纯买卖关系,不承担对方经营的风险。在传统移动业务价值链中t电信运营商一家独大,其他参与者居于从属地位,整个产业创造的价值大部分被运营商获得。

然而随着产业价值链的裂变,电信运营商对整个产业的控制难度在加大,一些环节的力量和地位在上升,其议价能力和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力在加大,必然会分食一部分产业价值。根据有关调研机构的测算,在传统电信业务中,电信运营商作为网络运营商。占据着价值链的核心地位,它将获得整个产业创造价值的95%以上的收益,而在网络电视业务中,网络运营商和平台提供商只能获得50%不到的收益。而内容提供商、整合商以及应用服务提供商将获得其他40%以上的收益。随着业务的深化发展,网络运营商及平台提供商的收益还将进一步降低,而内容提供商、内容整合商以及应用服务提供商等环节获取的利益却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中,增值业务产业中内容服务及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收益已经超过了网络和平台提供商。

因此,在网络电视业务中,盈利模式已经从单个环节扩散到了多个环节,而相互之间的竞争已由原来运营商个体问在单个环节上的竞争演变为价值链竞争和环节竞争融合的复杂竞争。首先是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这决定了整体产业链分得的价值。此时协调产业价值链成员间的关系,创造一种良性的、正反馈机制至关重要。其次才是产业链价值在各环节间的分配。位置和力量对比成为分配的关键。电信运营商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环节做深做强,在该环节上获取最大化的利益。也可以选择多个环节介入,获取整个价值链中的最大利益。

二、网络电视盈利模式分析

由于价值链的变更,网络电视的盈利点也对应发生了变化。显然,在网络电视业务中,电信运营商的收入来源和定价形式要比传统电信业务时代丰富的多:

(一)、网络电视业务收入来源

按照价值链环节分,主要包括内容整合商的收入来源(如内容订购费、广告运营费)、应用提供商的各类应用产品的订购费、平台提供商的网络电视使用费、网络提供商的宽带网络接入费、终端提供商的终端费用等。

按照收费产品类别分,主要包括功能型应用产品费用,包括宽带网络接入费(网络运营商收取)、网络电视平台使用费(平台提供商收取)、增值功能应用费(平台提供商收取);内容型应用产品费用,如内容订购费(内容整合商收取)、硬件费用,如终端使用费(终端提供商收取)。

从收费方式上分,则主要有一次性收取费(如终端费用、安装调测费等)、月租费(如宽带接入、网络电视平台、内容包等均可通过月租形式收取)、按次收费(如影视点播服务)、按时长收费(如流媒体服务、网页流量等)、按流量收费(如流媒体服务、网页服务等)以及组合包(套餐形式)收费等。

根据以上对网络电视收入来源的分析,并结合上一章对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电视价值链定位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电信运营商在网络电视运营初期应以网络接入及平台收入为主,内容运营收入为辅,随着业务的发展,电信运营商在内容运营能力的逐步发展以后,业务收入重心也随之向内容运营收入转移。

(二)、收入分配机制

在传统电信业务中,由于电信运营商占据主导地位,在其所在的价值链环节上独立运营,与其他环节上基本上以买卖关系存在,故不存在收入的分配问题。但在网络电视业务运营中,我们在上一章中建议电信运营商除了在某些价值链环节上进行独立经营以外,还需要以合作的方式进入其不熟悉的内容整合、终端提供等其他价值链环节中,这就设计到一个业务收入分配的问题。

按照价值链环节划分业务费用。用户应交纳的费用应为:

用户交纳费用=宽带网络费+网络电视平台费+内容订购费+增值应用费+终端费

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电视业务可以采取三种模式进行收费:

一、独立运营模式:占有所有向用户收取的费用,与价值链其他环节以买断的形式进行结算。

二、合作分成模式:统一收取用户费用,与网络电视平台以及网络接入环节外的其他价值链、其他环节根据各自分工按比例进行分成。

供应链的运营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客户;价值主张;品牌传播;商业模式

什么是价值主张?价值主张也称为客户价值主张或品牌价值主张,是指企业的产品(包括服务产品)能为客户带来什么有别于他人产品的价值。一个生产实物产品的企业可以通过宣传其特定产品的客户价值主张来传播企业品牌,而生产服务产品的企业则只能通过宣传企业的价值主张来传播企业品牌。服务型企业在缺乏价值主张的情况下虽然也可以做自己品牌的广而告之,但充其量只是宣示自己的存在,并不能吸引客户对自己产品的兴趣,从而达到开发潜在客户,巩固已有客户品牌忠诚度的目的。任何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其生产的产品具有公允的社会价值,必备条件是其创造的产品价值能与其它社会成员的产品实现价值交换。所以,提出企业的客户价值主张是任何一个试图创立“百年老店”的企业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价值主张不仅是品牌传播的内在需求,也是创新商业模式的内在需求。建发股份在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中确立了供应链运营商的市场定位,并且提出了向供应链运营模式转型的商业模式变革方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股份公司的五年发展规划只是提出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和战略设想,在执行这个路线图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障碍和问题亟待解决。几年来“转换商业模式”一词在建发股份的干部和员工中可谓朗朗上口,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呢?大家在实践中对此常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上商业模式这个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未来也不会有。这就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魅力所在,在此不再赘述。商业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商业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可以确定的。商业模式由四个密切相关的要素构成: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转换商业模式,说到底就是充实这四个要素的内涵,调整这四个要素的组合配置。在这四个要素中,关键资源是每个企业都具备的,只是多少强弱的差异而已;关键流程则可依靠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市场要求去设定。商业模式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差异。价值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盈利模式。所有企业的盈利模式归纳起来只有两类:一是投机型的盈利模式,一是价值交换型的盈利模式。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价值主张,就决定了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盈利模式。由此可见,价值主张是商业模式不可或缺的要素,没有价值主张,商业模式变革就失去了可操作性。

建发股份提出商业模式转换,最主要的动因就是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我们的市场定位转变,所以,在此不得不提到股份公司的市场定位问题。大家都知道,建发股份的市场定位是供应链运营商。那么我们的定位和其它供应链运营企业有何区别呢?这个问题恐怕很少有人想过。供应链运营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供应链运营企业还可以再细分。我认为,建发股份供应链运营商的市场定位与其它供应链运营企业有如下细分区别:首先,就建发股份整体而言是一般商品的供应链运营商,而非特定或某类商品的供应链运营商;二是,建发股份是运营开放式供应链系统的供应链运营商,而非服务于企业自产品的进向或销向供应链的运营商;三是,建发股份是兼有部分第三方物流功能的第四方供应链运营商,而非仅仅依托自有设施提供第三方服务的供应链运营商,也非轻资产型的第四方物流商。因此,建发供应链运营商的定位完全有别于利丰、戴尔、DHL以及其它生产企业设立的供应链经营体。市场定位细分对建发股份供应链运营非常重要,如果说供应链运营商的定位是建发股份与其他传统贸易商的区隔,那么市场定位细分则是建发股份与传统物流供应链商的区隔。当然,这只是我们希望的市场定位,我们也同时面临着一个“被市场定位”的问题。追求企业“自身定位”与“被市场定位”的统一,无疑是我们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只有完成在市场定位基础上的商业模式转换,才能实现我们自身定位与被市场定位的统一。由此可见,转换商业模式是实现股份公司供应链运营商定位的战略举措,而明晰的客户价值主张是我们转换商业模式的关键基础。

以上所谈到的价值主张、商业模式和市场定位概念,它们之间密切相关:市场定位是商业模式设计的出发点,也是确立价值主张的观念源头;价值主张是创建商业模式的价值基础,也是企业自身定位的体现;商业模式是实现价值主张的解决方案,也是市场定位与被定位相统一的交集点。

自从股份公司确立供应链运营商的市场定位,实施经营模式转型的举措之后,许多经营单位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效应。但是总体来看,各经营单位在子品牌宣传中传播的信息内涵还是非常空泛的,基本无法表达出自身商业模式上的优势,价值主张就更谈不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回顾我前面所提到的商业模式的四个构成要素就不难得出结论。在商业模式的四个构成要素中,“关键资源”我们有了――资金、资质、人才、经验;“关键流程”我们也有了――ERP系统、规章制度、风险控制体系;“盈利模式”我们正在改变中――但缺乏价值主张的支撑。四个构成要素中,我们实际上唯一缺乏的是“价值主张”。正是这个要素的缺失,使得建发股份向供应链运营模式转变非常艰难,品牌传播工作也难以到位。此次品牌管理委员会在内部公开征集股份公司供应链运营的价值主张,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价值主张要素的缺失不仅仅是影响商业模式转型和品牌传播这么单纯的问题,还影响到我们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现在提出的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导向,就是价值主张缺失的无奈选择。因为我们目前拥有的最主要关键资源是资金,而中小企业恰恰缺乏的是资金资源,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以中小企业为合作伙伴(指经营依托),商业模式设计始终拘泥于资金导向型的思维框架内。试想,如果我们拥有国内外大企业所需求的价值主张及商业模式――大企业基本不缺资金资源――我们又何尝不能以大企业、跨国企业为合作伙伴呢?

以上讲述的都是些理论问题,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部分国内外著名成功企业是怎么表述他们价值主张的。

有些企业是既有明晰的价值主张表述,又有体现价值主张的广告词,如:

GE公司的价值主张――不断挑战自己的创新能力,秉承诚信精神,造福于社会。广告词――梦想启动未来!

苹果公司的价值主张――“我就是与众不同”,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生产出处于“艺术和科技交汇点”的产品。曾经用过的广告词――认同我价值的人,就是我的消费者,请跟着我走!

凤凰卫视的价值主张――打造一流的全球华人新媒体,以海外的视点看中国,以华人的视角看世界。凤凰资讯台的广告词――哪里有大事发生,哪里就有凤凰卫视!

中粮集团的价值主张――自然之源,优质食品,品质生活。广告词――产业链,好产品!

有些企业虽然对自己的价值主张没有明确的表述,但从它的广告语中能让人一目了然其彰显的价值主张。如:

港龙航空的广告词――美,好,旅途!

丰田汽车的广告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更远,更自由!

海尔公司的广告词――海尔,中国造!真诚到永远!

戴尔公司的广告词――美国货,本土价!

华硕电脑的广告词――华硕品质,坚如磐石!

百度网站的广告词――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广告词仅是这些企业在某个时期提出的,这类的广告词往往会因市场环境、产品推广、理念营销等需求而变,有的企业甚至同时提出几个广告词来突出价值理念的不同侧面,但是这些广告词都会立足于企业统一的价值主张。当然,企业的价值主张也不是一层不变的。

供应链的运营模式范文第5篇

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不管是制造业还是零售业,对于供应链管理的重视性和需求都是直线上升的,商业全球化意味着供应链全球化,全球化的供应链服务需要实现社会化协同。价值在于创新供应链商业模式,调整供应链结构,优化供应链流程,共享供应链信息,标准供应链物流,最终实现供应链价值传递并增值,构造竞争优势群和保持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对供应链整体战略及各环节的业务流程、关键信息、物流配送、资本资金、相关商流要素所进行的重构优化管理。

本质是提高核心竞争价值而进行的相互交互和彼此协调的组织行为,供应链协同管理可以有效突破传统企业管理的组织界限,建立了跨组织双赢的业务流程结构,实现供应链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什么是协同管理与供应链协同体系?

协同管理是一种开源、创新、敏捷、融合的管理体系,就是对系统工程中各个分、子系统进行空间、时间、功能、结构、流程等重组重构,实现“同步-关联-合作-竞争-协同”的溢价增值作用。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本质就是针对供应链整体战略及各环节的业务流程、关键信息、物流配送、资本资金、相关商流等要素所进行的重构优化管理,是为提高核心竞争价值而进行的相互交互和彼此协调的组织行为,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重要工具和重要手段,目的为了应对竞争加剧和环境动态性强化在于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供应链资源。

供应链协同的主要价值是创新供应链商业模式,调整供应链结构,优化供应链流程,共享供应链信息,标准供应链物流,最终实现供应链价值传递并增值,构造竞争优势群和保持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协同管理有效的突破传统企业管理的组织界限,建立了跨组织双赢的业务流程结构,实现供应链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供应链协同通过将供应链各个不同环节的组织结构、增值环节(如研究开发、资源整合、模式创新、集中采购、离散制造、流程制造、市场营销、渠道网络、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具有特定优势的相关交互企业组织起来,以整体协同管理为目标,以专业协同技术为基础,以业务信息共享为手段,以物流运营标准为支撑,从系统工程的战略高度出发,有效促进供应链的内部、外部协调一致,在保证供应链整体效益价值的同时实现各参与企业“局部效益”,开创“多赢”的局面。

那么,构建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意义在哪?

首先,供应链协同管理可以发现客户的真实需求。供应链协同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供应链企业协同合作可以明确的发现客户的真实需求,而客户需求是供应链驱动的首要要素,更是供应链协同的主要目标和主要方向,确保了供应链协作的方向性。

其次,供应链协同有效提升行业整体价值。供应链协同可以有效实现企业资源优势互补,通过协同各参与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及其它相关资源的整体性,增加行业客户的融合性和参与性,创造行业价值最大化。

再次,供应链协同构科学建企业生态平台。供应链成员在业务交互中,与上下游企业进行良好的业务关联,供应链协同所创造的平台价值,是个体企业无法体现的,需要借助供应链整体协同才能实现。

最后,供应链协同可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协同管理是一个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在供应链企业不断的协同过程中,供应链的结构、流程及盈利模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带来了商业模式的改变和创新。

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还面临四个问题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只是业务流程的集成,供应链通过流程串联,这种结构的供应链注线性关联,缺少灵活性,只限于流程性关联,从而影响了整体供应链的价值传递和相关增值,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传统商业模式陈旧造成盈利能力下降

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方法,成为引领供应链竞争优势的核心驱动因素。

目前,我国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利润率下降,各行各业发展面临的市场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均面临经营模式雷同、产品及市场同质化等问题,行业需求结构明显分化,仅仅依靠降低成本已经已经无法取得竞争的需要,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业务拓展向供应链高端延伸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供应链商业模式通过不断试错和实践逐渐从模糊的概念到清晰的业务模型及具体的实际应用完整呈现。

组织结构层级复杂管理协同难度加大

供应链的各个成员是处于供应链不同价值环节的实体,上下游的业务关系注定要存在利益分配冲突,商业行为会导致各企业间对抗行为,而且不同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战略目标来不同带来对对方企业的行为不理解或者不信任。

供应链成员在协同合作中,牵扯到较多的商业信息和商业秘密,所以采取相关保护和防范措施,合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供应链信任与亲密程度很低,供应链整体协同效率大大降低。

业务流程不畅带来整体运营成本增加

部分供应链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不能区分,导致业务流程不清晰,核心业务流程受到职能管理的制约,导致流程顺畅出现制约。

同时,核心业务流程不是以客户、市场为驱动,整个流程不顺畅,导致研发、生产和营销不匹配,整体效率低下,流程人为分割,各自为政,造成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信息孤岛不对称带来市场反应的降低

传统供应链管理仅仅关注单一节点最优,而未思量对整条供应链的协同,导致供应链效能失调从而形成信息孤岛,信息共享同步性较差,仅仅根据单一内部预测和不完整的需求确定管理方法目标,从而产生供应链的“牛鞭效应”。

同时,传统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较低,业务流程和信息传递失衡,使整个供应链无法实现敏捷反应,不确定性增加和预测准确度降低造成管理频频失误。

供应链协同体系怎么建设?

为了解决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相关不足和管理缺陷,通过对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协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供应链整体的协同能力。

供应链协同体系的建设是生态型圈层建设,从企业战略层面、执行层面到企业的组织层面、技术层面等需要全面的协同才能实现有效合作,通过在跨职能、跨维度、去结构、去中心上实现了供应链协同,整条供应链才能实现高效率、高可视、低成本、低风险的提供相关产品和相关服务。

供应链协同体系建设的主要方法如下:

供应链战略目标协同体系

供应链战略目标协同体系是指供应链协同体系运营的战略目标是否具有一致性,既有整体战略的统一目标,也有个体企业的协同目标。供应链战略目标协同体系建设,本质上是界定整个供应链的战略方向、业务聚焦和各参与企业的利益平衡关系。

协同的重点内容包括:供应链战略的职能集成化、响应敏捷化、服务柔性化、渠道网络化、价值知识化、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利益平衡化等。确立供应链战略协同目标,还应建立战略的沟通协商、平衡制约、合理退出、管控监督、综合评价等机制,让参与企业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权责利,确保供应链协同战略目标的实现。

供应链组织结构协同体系

供应链组织结构协同体系主要通过组织结构优化有传统“竞争-博弈”竞争模式转变为“合作-整合”模式。

供应链组织结构是供应链组织在职、责、权、利方面的动态结构构成,其本质是供应链成员为实现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在业务范围、个体责任、相对权利方面所形成的分工协作结构体系。供应链组织结构必须随着供应链战略调整而进行相关协同,供应链组织结构协同主要包括组织协同和结构协同。

供应链组织结构协同强调建立科学的供应链结构,通过结构优化实现结构层次清晰、科学分层管理,明确供应链结构协同的要求、责任、权力、利益,因此组织结构协同体系可以提升参与企业的软实力,促进供应链管理的溢价增值和竞争优势。

供应链业务流程协同体系

供应链业务流程协同体系是从供应链企业内部到供应链各参与企业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由于各种供应链生产要素的需求变化导致供应链业务流程需要进行调整和迭代,因此,业务流程协同成为供应链协同的重要组成。供应链业务流程协同重构成为供应链价值增值重要手段和方法。

供应链企业在产品研发、集中采购、生产制造、渠道网络、物流配送以及售后管理等方面重构业务流程,对协同流程进行全面优化,突破供应链流程管理的瓶颈,采取符合供应链实际情况的最佳做法,把整个供应链建成一个动态、规范、平滑、高效的流程管理体系,并通过对供应链现有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以流程带动信息、物流和资金在供应链内无障碍地流转,使协同业务流程管理发挥真正的效果。

供应链信息共享协同体系

供应链信息协同体系是指通过信息数据驱动传递为基础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实时共享同步的协同体系。

数据驱动的信息共享协同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重要支撑条件,供应链各环节的正常运营是基于供应链各节点介业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没有信息传递和共享的供应链,各个企业成为彼此孤立的信息孤岛,只有高精确度的信息传递和共享,保证需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失真、不离散,才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信任问题和迭代问题,供应链参与企业通过以信息共享为工具,以优化供应链绩效为目标,进行协同决策,不仅摆脱了各节点企业单一目标分散决策所造成的供成链整体效益协调问题,也解决了传统集成式供应链管理中核心企业制定主导决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供应链信任机制协同体系

供应链信任机制协同是指为了供应链能协同运作而制定信用准则、规范及契约交易的基本制度,是供应链有效协同的前提和制度保证。

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合作前提是以商业信任和企业精神为基础的,要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就必须加强征信体系和信任机制建设,这样供应链的运作安全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信任机制的建立有效降低了企业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耗费,并减少摩擦与矛盾、谈判与协商,从而大大调高了效益,降低了成本。

供应链信任机制协同规则主要有企业愿景、诚信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标准、价值准则、程序原则、办事原则以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分配规则等,因此,各企业应积极参与供应链信任机制协同修改的制定、选择、执行和奖惩机制,确保供应链信任机制协同体系的有效监督和执行落实。

供应链财务结算协同体系

供应链财务资金结算协同体系就是要以现金流精益化协同管控为核心,密切衔接供应链相关业务流程,把有限的资金资源在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最优配置的过程。

资金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正逐步成为贯通供应链各业务领域的重要管理手段,供应链资金管理能力的高低也成为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资金结算和现金流的动态状况统筹安排资金,形成引导供应链业务流程提升的倒逼机制。

在财务结算资金协同化管理总框架下,以供应链资金预算管理协同为核心,以现金流量动态管控为重点,以财务、业务流程融合为支撑,以资金筹集和帐期管理交互为基础,掌控供应链企业的融资、营运资金管理、资金结算等关键性环节,实现财务结算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协调统一和财务资金结算全过程的可视性、可控性。

随着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应用资金管理协同平台,利用资金池,对全供应链的资金协同统筹管理,资金统一筹集调配,统一运营管理,统一风险控制,信息共享对称,利益高度协配,构建高效的供应链财务资金结算协同体系,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健持续发展。

供应链金融资本协同体系

供应链金融资本协同是围绕产业供应链和金融经营协同的融合,它的增值收益主要来自于产业支持下金融业务的经营成本和产业组合稳定现金流支持下的资金成本节约。

高效的供应链金融资本协同是供应链企业创造增值溢价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债务资本结构降低整体融资成本,开展资本技术化、科学化运作实现资本溢价增值,拓展企业金融工具和手段迭代,推进金融资本盈利模式创新,寻找供应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提升供应链整体资金使用效率和整体效益,把金融资本占总体资产、营业收入的比例控制在合理区间,通过资本管理计划优化,在保证企业资金链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资金的低效沉淀,以资金运作产业化为目标,确保企业资本的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的动态平衡优化关系,制订存量资本运营原则和资金运作措施方案,争取金融资本在供应链的整体运作的协同效益最大化。

供应链物流支撑协同体系

供应链物流支撑体系系统是指在供应链互动协同管理范围,相关企业在协同条件下物流体系运营的相关管理。供应链协同采购整合、制造整合、渠道整合、信息整合都需要物流支撑体系的重构优化支撑才能实现,供应链参与企业要考虑整体物流成本的有效归集和合理分配,不仅仅要降低某项业务的单一成本,还要有效降低供应链总体成本。

传统渠道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多是产品导向按照干线运输、区域仓储、区域调拨、末端分仓配送的物流路径,随着供应链协同整体需求,协同物流支撑体系通过优化整个物流运作,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配合流动实现高效优化,并实现整体性、系统性的创新管理,通过对仓储库存和运输配送过程的协调,发挥物流资源的组织协同效应,大大降低供应链的整体物流成本。

供应链线上线下协同体系

供应链线上线下协同体系主要通过信息技术与物流配送网络的支撑实现全渠道的需求订单、便捷支付、物流配送之间的有效融合交互衔接,使整个供应链的采购、计划、生产、流通、服务等业务过程更加协同高效。

线上线下协同体系主要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数据和线下业务流程数据共享集成共享实现数据结构化,通过数据协同业务实现供应链生产要素高效匹配,以需求数据为基准,通过数据协同产生新的增值方式,可以及时、准确的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打造以线上、线下资源融合控制为核心的供应链协同体系,通过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共同培育和合作、向上游延伸与品牌商合作、与同业战略合作联合采购,向下游联合线下实体渠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差异化有协同的多渠道体系。

供应链需求预测协同体系

需求预测协同体系是驱动整个供应链业务的源动源头和核心要素,需求预测协同体系是预测目标、预测工具等多个要素组成的系统服务体系。

是根据供应链企业现有的基本状况、运营特点以及影响发展变化的众多因素,通过运用理论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研究来判断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

需求预测可以科学高效优化库存管理,降低供应链的运营成本,显著提高运作效率,对于供应链战略的总体设计和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需求预测协同是柔性制造和按需生产的基础、是连接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的桥梁,供应链的各环节运营都需要需求预测的相关数据配合支持,如供应链的销售计划、制造排产计划、财务资金筹集管理等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都直接或间接受到需求预测协同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供应链需求预测协同体系可以有效保障供应链的成败。

供应链产品研发协同体系

供应链产品研发协同体系是供应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研发与供应链协同构建了产品与供应链同步化设计的框架和流程,从而确保产品和供应链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客户个性定制化需求导致产品研发的需求模式发生了变化,产品研发的需求由传统的产品功能驱动向客户驱动转变,产品开发也从内部驱动转变为客户驱动,产品开发的由内部被动设计转变为供应链协同设计,供应商协同参与产品设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构建分布式、多组织、分布式异地设计中心、供应商联合设计的协同平台体系架构,从而达到快速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研发效率,提高协同研发的战略价值。

供应链采购管理协同体系

供应链采购管理协同体系是基于供应链管理协同的需要从传统的采购模式向现代采购模式转变,即采购战略从传统交易向战略合作转变、采购需求从库存需求向订单驱动转变、采购范围从定向内部向协同外部转变。

在供应链协同条件下,采购管理是以客户或者订单驱动进行的,从用户需求驱动开始直到延伸到整个供应链,这种驱动模式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降低采购整体成本,形成供应链协同下的采购管理理念。

传统采购模式下,供应商只关注价格等主要因素,并且与采购方是交易关系,而基于供应链的采购关注采购综合总成本,并注重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因此,在供应链协同采购的影响之下,企业中的采购管理模式不断得到优化创新。

供应链库存管理协同体系

供应链库存管理协同体系将库存管理嵌入整个供应链之中从点到链、从链到面的分布式协同库存管理体系。

供应链库存管理协同的目标是基于供应链的总体战略,以降低库存整体成本和提高响应能力为目标,通过对流程上各个库存节点管控协调, 将各环节库存合理分布,保持供应链整体库存管理成本最优。供应链库存管理与传统库存管理相比,不仅是维持生产销售的措施, 而且是供应链的重要平衡机制,消除供应链管理的不规则需求波动,保持供应链总体供需平衡。

传统库存管理只考虑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整条供应链各环节库存的动态平衡,及时准确地预测供应链各项异常变化带来的需求,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协同使供应链上各企业间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动态库存的科学分配。

供应链制造管理协同体系

制造管理协同体系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将线性流程工作变为并行离散工程,实现供应链内部、跨供应链体系的各个工序、工位、环节、流程的生产模式,最终实现资源优化利用的目标。

供应链制造管理协同是以产品为对象,通过服务型制造、敏捷制造、智能化制造、云制造等模式,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涉及的数据集成到进行数据应用,将各类生产要素进行优化整合,使制造环节各个流程可以高效协同,同时,制造管理协同将间断式、孤岛式流程管理转变为集成化管理,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

协同制造管理是提升制造环节的需求敏捷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制造效率、实现协同协作开发的重要手段。供应链制造管理协同模式,简化传统制造模式,通过制造协同的优化实现制造模式的创新,形成完整的管理控制闭环。

供应链销售服务协同体系

销售服务协同体系,是以满足终端客户消费需求为核心,以销售渠道战略协同为前提,以销售服务资源共享为主导,以销售信息充分共享为基础,对主要供应链销售渠道和终端用户实施的销售服务运作方法。

销售服务协同不是传统的渠道体系优化,是供应链升级迭代协同运作创新的转变,满足了客户驱动的渠道融合和客户交互,提升消费理解与敏捷反馈,是供应链客户之间的战略合作一体化的直接体现,建立销售服务协同体系是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