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费趋势分析

消费趋势分析

消费趋势分析

消费趋势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消费性支出

一、引言

在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大环境下,湖南消费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市场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热点不断显现,市场格局发生新变化,进入了较快增长的新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为发展湖南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本文从湖南省的消费水平现状出发,通过回归预测方法表示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之间的线性关系,对我们预测下一年的消费水平和该省对消费市场的宏观调控制定措施提供参考。

二、模型建立及分析

1.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消费理论。依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中提到的边际消费倾向,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C=α+βy。

消费理论表明,消费者的消费量取决于他的可支配收入,由此,可得回归方程:C=α+β(Y-T),其中:T为税收,β为边际消费倾向。

2.预测模型的建立。本文运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的方法进行预测。一元线性回归预测的模型:存在两个经济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其方程的一般形式是:y=a+bx。在预测实践中,通过统计数据(xi,yi),i=1,2,……n,估计出线性模型的参数a,b,并记他们为^a,^b,即相应地把原方程记为:^y=^a+^bx此为回归预测方程,^a,^b称为回归系数。

3.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检验。利用公式并代入求解出^a,^b:

^b=0.76456,^a=245.5277

由此可得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回归方程为:

^y=245.5277+0.76456^x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反映拟合优度的概括性的度量指标要用可决系数r,

结果显示Q越小,r2就越大,回归方程就拟合得越好。所以该线性方程拟合得很好。

为了描述变量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密切程度,我们用一个数量指标^r来表示,经计算得^r=0.996563,证明x与y的线性关系密切,回归方程有效。

在统计假设b=0的条件下,统计量F服从自由度为1和n-2的F分布。

如果给出信度α=0.05,查表得到临界值为Fα(1,n-2)=F0.05(1,14)=4.60将统计量F和临界值Fα进行比较,得出F=1937.39,明显大于临界值F0.05(1,14)=4.60。因此,可以认为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回归系数b是显著异于零的,线性假设成立。

4.结果分析及预测。根据湖南省近16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数据得出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245.5277+

0.76456^x。

从上式可得,由于a>0,0

从2005年湖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8786元,比2004年增长9.51%,增幅比上一年增加0.06个百分点;2005年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6737元,比2004年增长5.29%,比上一年却下降了2.01个百分点;非消费性支出达到2049元,是近十年来非消费性支出中最多的一年,由此可见,非消费性支出的增加说明居民增加了对购买住房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率1990年~2003年整体有小幅度波动,自1990 年以来有升有降,到1991年消费率达历年之最高,此后有降有升,但均未突破1991年,到2005年到历年最低。这说明湖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整体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是影响消费率的主要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起,该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速度逐渐加快,到1995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趋势呈现平缓局面。(2)虽然湖南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但是1998 年的国企改革,不少国企职工下岗要自谋职业,预期收入不足,不敢大胆消费。

三、建议

湖南省在努力提高消费水平的同时,消费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消费水平仍有增长的潜力,内需不足仍然是一个问题。所以,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既要保证消费继续增长的趋势不变,又要试图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消费率,扩大内需:

1.制定相关政策,扩大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并进行产品结构的升级,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减少不合理收费。

2.拉动消费首先要增加居民的收入。

3.进一步完善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减少储蓄存款和刺激消费的另一手段。

4.进一步完善对消费支持的金融政策。

湖南省是一个经济大省,调整经济结构、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久之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冯文权:《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第四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消费趋势分析范文第2篇

20__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增基强后劲的基本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强力推进两城建设,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保持增长趋势。现根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对20__年全市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及20__年的发展趋势分析如下。

一、20__年农民收入和消费情况分析

(一)1—9月农民收入和消费现状

1、农民现金收入增加,增幅提高。20__年以来,全市上下狠抓农村工作,推动农业生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调查资料显示,1—9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889元,同比增加324元,增长9.1%,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1)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今年1—9月,农民人均工资性现金收入1585元,同比增加218元,增长16%,增幅比上年加快7个百分点。在本地劳动获得的现金收入752元,增长10.3%,外出从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725元,增长21.5%,工资性收入增长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原因是整体经济形势继续向好和我市两城建设步伐加快,农民打工的人数、时间和工资均有所提高。

(2)家庭经营收入稳中略升。1—9月,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1978元,同比增加45元,增长2.8%,稳中略升。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比重为50.9%,比重下降3.3个百分点,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产业结构来看,一产业实现经营收入920元,同比下降4.9%。主要原因是:一是今年我市气候异常,上半年持续低温阴雨天气,7、8月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造成今年春夏水果产量下降较多,价格下降,早、中稻产量平均亩产下降10公斤左右,减产减收;二是猪肉价格上半年持续走低,养殖户亏损较大,减栏和空栏现象发生,牧业收入下降较大;二、三产业收入则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分别实现经营收入 412和645元,同比分别增长8.7%和10.2%,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向好,出售工业产品收入和批零、餐饮业收入较快增长。

(3)财产性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人均财产性现金收入中,股息、利息和分红收入继续减少,主要是由于我市加快矿山治理整顿,关停高能耗、高污染的小冶炼、小造纸和小煤窑,造成来自这部分的收入减少。受益于我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开工,土地征用补偿快速增长,为132元,同比增长41.2%。此外,农民获得的转移性收入人均为194元,同比增长12.6%,主要是养老金退休金的提高和亲友赡养费的增加。

2、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增幅上升。1—9月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6元,增加139元,增长7.4%,增幅较去年同期回升4.6个百分点。农民消费支出主要特点表现为“七增一减”。

七增加为:①食品消费支出增加。1—9月,人均食品消费827元,增加38元,增长4.82%。其中,谷物人均支出增长16.4%,蔬菜及其制品增长34.9%,主要是由于今年以来价格上升所致。

②衣着消费支出增加。1—9月,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56元,增长18.9%。随着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农民开始关注自身形象打扮,衣着购买力增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居住消费支出增加。全市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291元,增长3.5%,其中,燃料消费支出增长14.9%,建筑、维修生活用房雇工工资增长44.4%,主要是由于越来越多农民开始由柴草、煤等燃料转为液化天然气和电力等,成本加大,而雇工工资增加是人力成本增加、工资性收入上升的表现。

④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增加。全市农民人均用于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为225元,增长17.4%。其中,购买交通和通讯用品费用增长49.8%,交通和通讯服务消费支出下降0.3%。近两年,国家推进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深受农民欢迎,大大提高农民的购买欲望,用于购买交通工具和燃料的费用快速增加。

⑤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增加。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对自身和下一代的文化教育,娱乐活动有了更高的要求。1—9月,全市农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68元,同比增长5.8%。其中,购买文教、娱乐机电用品支出增长31.9%;购买书刊、报纸和杂志支出增长55.4%;幼儿园赞助费和私立学校就读费支出增长较大,公立学校学杂费和其他费用持续下降。

⑥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加。随着全市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深入推进,农民及时看病治疗的意愿增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购买医疗保健用品的费用增长较快,人均支出69元,增长35.5%;二是为医疗保健服务支出持平略减,人均支出78元,下降0.4%。

⑦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增加。1—9月,农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为76元,增长21.9%。

一减少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减少。1—9月,全市农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和服务消费支出为122元,下降8.1%,其中,购买日用品、床上用品的消费支出减少,主要是价格下降引起,而购买家具的消费支出减少,主要是购买量减少所致。

(二)20__年农民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预计

根据1—9月全市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情况分析,在正常情况下,预计20__年全市农民人均总收入6680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其中工资性收入有望突破元,达到2090元,增长15%左右;家庭经营收入为3960元,增长3%左右;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60元,增长7%左右。由于翘尾因素的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可能达到5000元,预计在4980元左右,增长10%。

二、20__年农民收入和生活消费趋势展望

(一)20__年农民收入趋势

影响收入的有利因素: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已经连续7年下发一号文件,支持农业建设、改善农村民生、增加农民收入,在目前国际粮

价高位运行的情况下,预计明年的一号文件仍然是继续围绕农村基层改革、要素重新配置和粮食增产进行,用政策机制制度确保农民增收;二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金融危机的对我国的后续影响未如预计一般恶劣,全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农民无论是外出还是在本地务工的机会都大大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也有较大提高;三是我市强力推进两城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惠及周边农户,本地务工收入、财产性收入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随着南延东进工程的不断拓展,将会有更多农民得到实惠,拉动农民务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四是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势头明显,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农民出售稻谷,猪肉、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价格明显上升,一定程度带动农民收入保持增长;此外,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向好,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收入将会不断增加,有利于保持农民增收势头。影响收入的不利因素:一是各种不确定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影响加大。近年来,我市不断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因此绝收的耕地和重新返贫的农民时有出现,虽然农作物价格有所上升,但各种农作物减产过大会影响农民收入增加。二是生产费用进一步加大。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长期性特点,带来市场风险加大。一方面,各种生产资料和人工费用不断上涨,农民无法承受;另一方面农民自身经营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使得农民不愿意过多的加大生产投入以规避风险,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三是贫困县增收难度大。我市有两个部级贫困县,两个省级贫困县,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历来收入较低,影响全市农民收入的增长。四是以征地补偿收入拉动的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不可持续,随着“两城”建设的推进,项目建设征地会越来越少,农民依靠征地补偿获得收入的快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五是国际经济形势前景尚不太明朗,恐出现反复,影响沿海出口加工企业雇工和收益,将间接影响我市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二)20__年农民收入和消费趋势展望

根据以上因素分析,保守预计20__年全市农民人均总收入为7350元,增长10%,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400元,增长15%左右,家庭经营收入达4070元,增长3%左右,财产性收入126元,增长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80元,增长10%左右;预测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80元,增长12%左右。

三、对20__年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民消费的建议

针对以上不利因素,特建议如下:

(一)保粮是重点,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财政资金要向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和改造修复、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倾斜,确保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研究高产抗灾作物,在遭受灾害后,及时引导农民补种或者改种农作物,将损失降到最低。大力发展相关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二)研究对生产资料进行补贴,对生产进行保险。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抵消了国家对农民补贴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密切关注农资市场情况,适时对农资市场进行干预,可以研究地方性的农资补贴政策和农业生产政策性保险,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三)加强扶贫开发资金使用效率,促使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低收入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教育落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在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的同时,要控制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范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转变低收入地区等靠要的思想,加快改善贫困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消费趋势分析范文第3篇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餐饮业营业额连续18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将保持17%以上速度发展,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长期发展趋势良好。

2004年,全国实现餐饮业零售额7486亿 2005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比上年净增1336亿元,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7.4%和2.3%。全年实现营业税金488.8 亿元,同比增长17.8%。

2006年,中国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345.5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净增1458亿元,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增长了188倍。 2008年零售额达15404亿元,比2007年增长24.7%,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速度。而在海外,中餐不断攻城掠地,2008年中餐首入奥运食谱,更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根据历年数据分析,预计到2012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0000亿元。餐饮业已经成为拉动消费、实现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经济近年取得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是持续迅速带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主因。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层次提高,中式正餐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从长远来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近几年餐饮业的增长率都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行业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法规建设滞后问题。在快速发展中有盲目、无序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部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我国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但是,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战略将为餐饮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服务业总量相对较小,2007服务业产值比重不到40%,与全球服务业产值平均比重 60%(发达国家超过70%)相距甚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为餐饮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金融危机对中国餐饮行业影响简要分析

自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波及全球,美国、日本、欧洲各国政府都忙着救市,目前来看效果还不明显,这次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影响主要是外汇储备部分损失,出口困难,减缓经济增长,失业增加,消费者收入下降,对餐饮业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能力降低,二是、入境游客减少,旅游餐饮需求缩水;三是,持续低迷将导致消费者信心受挫,降低消费热情。 受口红经济效应的影响,餐饮业成为了十大逆市而上的行业,在危机影响下消费者花上万元吃奢华盛宴的人少了,大宗采购和旅游减少了,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人反而增多了,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火爆。国内餐饮业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得以“独善其身”,逆市而上,餐饮业拉动内需明显,2008年零售额相比2007年 有危机同时就有机遇,餐饮行业面临场地房租、原材料成本、运营成本降低的机遇,同时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降低,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低成本扩张机遇,预计未来3年餐饮业将成为金融危机下国际风投、国内资金的避风港,中低档餐饮企业成为本周期投资与发展的热点。

2、业态分析

自改革开放后,世界上多种新型餐饮业态及形式在中国餐饮市场迅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中国餐饮市场的格局。如发端于八十年代末期的麦当劳等洋快餐业以及九十年代产生的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份额不断扩大,特别在沿

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的餐饮市场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餐饮市场细分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中餐市场的呈多元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特征。 中餐格局的变化的首先源于国外连锁经营模式的引入,以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巨头主导餐饮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中式正餐的内在特点与市场都导致了多数运做的均为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是中餐经营的一贯特点,预计餐饮业连锁经营的瓶颈将导致比例及份额的逐渐下降。

其次,中餐格局将餐饮消费形式变化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中餐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国内新的餐饮消费正与洋餐潜移默化的融合,定位于年轻白领阶层的休闲咖啡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这一阶层人数的扩张,不少餐饮商纷纷以开设咖啡厅的形式,在菜品选择上,中西结合,直接与中餐竞争消费者。

互联网泡沫之后,风投开始将目光投向传统行业,vc的参与将助力中餐行业快速转化,餐饮业的规模化、连锁化运作是吸引风投目光的重要因素,与之前的互联网投资相比,餐饮业的现金流回收快,而且具有经营实体,有部分餐饮企业麾下还有不少不动产。获得vc青睐的中餐连锁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休闲正餐,代表企业如俏江南、一茶一坐;二是火锅类,如小肥羊、小尾羊等;三是快餐,如真功夫、大娘水饺。vc投资的几家中餐企业,如一茶一坐、小肥羊、真功夫等,虽然分属不同的中餐类型,却都具有可复制性、标准化程度高的共性。

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表明,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中餐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3、消费者分析

随首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中式正餐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但餐饮需求是复杂多变的,其消费口味和消费心理,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餐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看清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菜系分析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八大菜系”。各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各大菜系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占据着当地主要份额。而地域差异的存在,又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求异心理,愿意去尝试不同的风味。所以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它可以使各具特色的风味饮食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目前,八大菜系出现跨地域经营,相互融合趋势。2008年起我国共有46个城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成为中式正餐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粤菜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风靡至今,20多年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拉动了餐饮业的繁荣和振兴;同时粤菜选料广博奇杂。适应了食客求新,求异的需要;不断创新,推动了粤菜持续发展。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粤菜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在全国形成气候,逐渐走上各大菜系的霸主地位,成为各大都市菜品的龙头,引领消费潮流,份额持续增长。

消费者决策分析

经历了非典,禽流感、h1n1,健康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卫生。分餐制日渐流行,餐厅卫生状况及每日消毒也为消费者关注,随着绿色食品,素食、食疗、滋补等等概念愈发得到消费者的赞同。“衣要布,食要素”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的,合理的膳食关系。健康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点亦成为消费者基本需求。粤菜在口味上清淡,注重营养,亦附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消费者就餐选译不仅只是讲究口味,餐厅的环境、氛围、情调都成了顾客挑选就餐地点的必要考虑条件,消费者日渐注重享受,注重餐饮产品与文化的融合,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同地区所表现出来的餐饮文化上的差异也使餐饮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性特征。消费者追求“色、香、味、形、器、质地、声、温、营养、卫生”的同时,主张文化与食品、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的融合。近几年应需求而出现的主题餐厅发展迅猛,将这个理念发挥到极致,无论是餐厅的设计装璜、功能布局、装修装饰风格,甚至是其经营的特色菜系,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主题和内涵,使餐饮产品的文化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抓住了文化这一卖点,将使餐饮产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互联网是信息聚集的地方,也是信息传递最快速的地方,对于餐饮企业,网民对餐厅或菜式的讨论热情,会激发其他网民尝试与参与讨论的兴趣。而对于口碑较好的餐厅也更容易得到网民之间的互相推荐,成为消费决策的因素之一。网络口碑营销,网络搜索成为餐饮企业推

广重要手段,

餐饮消费行为分析

随着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的更新,推动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餐饮消费者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商务型消费增加。经济的发展促使商务活动增加,商务应酬活动推动了高档次的餐饮的迅速发展。

二是替代型消费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酒店消费来代替自己做饭,这集中表现在近些年来年夜饭的火爆。

三是被迫型消费增加。越来越多白领人士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时间紧,也没有条件自己开伙做饭,他们处于无奈,没办法只能被迫在餐馆里就餐,这就促使快餐行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饮食习惯也在变化,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人工作繁忙,进餐时间不稳定,加上现代营养学的倡导,使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变得模糊。人们并不要求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又不想太饿着自己,饿了总想找点儿零食、小吃。为适应这一需求,各种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小食店随之涌现;而一些大茶楼、食肆也纷纷推出下午茶和夜宵服务。这种随时供应,不分时段的便利与快捷正成为一种趋势,以吸引便利型消费者、价格型消费者。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中餐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方向。现代餐饮企业应从年龄段、收入和家庭因素细分目标市场。

餐饮消费趋势分析:

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预期收入肯定会缩水,大众消费者自然捂紧钱袋,自觉不自觉地缩减了高档消费和大宗支出,一般消费和小额支出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预计不同类型餐饮消费在近3年消费趋势如下:

上班族消费趋势分析:在经济危机的压力面前,上班族们把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变成了diy,将请朋友到家里吃饭,减少去餐馆次数。

家庭消费趋势分析:家庭的预算和支出会减少,会缩减了高档消费和大宗支出,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人反而增多。

商务消费趋势分析:吃奢华盛宴的人少了,中档餐饮消费次数将增加。

消费者分析表明,在未来3年,餐饮经营面临新的发展趋势,粤菜将引领消费潮流,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消费时段及消费趋势将产生变化,餐厅功能日趋多样,特色经营。

4、竞争分析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

二、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三、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和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四、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不断涌进中国餐饮市场,我国餐饮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 中餐具有色、香、味具全的独特魅力,有着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份额,但标准化是规模竞争的瓶颈,关键的原因是将中餐烹饪作为一种高度手工艺化的工作,需要科学分析形成中餐标准化、流水作业,使之成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和发展基础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推行和持续的规范,是多数中小餐饮企业难以承受的,但也是中餐必须突破的关键。

目前百胜集团已利用标准化运作优势,形成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并加以推广,目前“东方即白”利用肯德基进行的全面推广就在利用品牌、标准优势向“中式快餐”市场延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国外餐饮业品牌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洋快餐将引领中国餐饮竞争格局,通过国外餐饮业品牌对在中国连锁经营成功案件分析,中餐企业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外餐饮品牌企业商圈选址策略、物流管理能力,单店的运营能力,品牌扩张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

目前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提炼经营技术、申报餐饮专利、积淀品牌价值、整合上下游资源。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加速发展新模式,小肥羊就是其中代表案例,至08年3月,小肥羊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北美等地拥有350多间餐厅,业务年增速达35%,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人民币。在 thenielsencompany对中国六大城市市调中,小肥羊知名度接近100%,部分地区“第一提及率”超过50%。小肥羊9年来陆续获得并蝉联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等50

余项荣誉。

小肥羊遍布世界的连锁网络、产品的标准化和连锁经营战略,为中餐行业的经营和扩张树立了标杆。据了解,继味千拉面、小肥羊后,谭鱼头、小南国、真功夫等连锁餐饮企业日前正在酝酿上市。07年中国餐饮业的突出特点是资本活跃,百年老字号全聚德的成功上市,另外还有超过40家的企业正在积极争取上市,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餐饮企业上市。

竞争格局分析

从行业数据统计看,中餐行业市场容量非常大,而且膨胀非常快,但我国餐饮企业现状,一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现代化水平低;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据统计,我国现有餐饮网点400万个,从业人员将近2000万人,厨师700万人,平均每185人拥有1个厨师。

餐饮市场相对来说是最分散的一个市场,国内没有一个大的餐饮集团可以占据1%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规模企业的整合。从餐饮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来看,未来我国餐饮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伴有更多企业上市。

然而,在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餐饮业全面进入 “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中国餐饮业已经步入行业洗牌期,必须交流新思想、探索新模式,迅速由传统的“粗放式、模糊式、经验式经营”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当前的外资企业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国企享受国民待遇,民营企业享受的次国民待遇。在餐饮业内,虽然不明显,但也不乏其例。国内餐饮企业的经营活动除了正常的税收外,各项费用种类太多,缺乏规范性,地区差别也较大,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中国餐饮市场将也进一步规范化。

餐饮业竞争格局分析表明,未来国内餐饮业竞争态势将发生四大变化,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品牌成为餐饮的核心竞争力。

6、基本结论

中餐行业面临的主要机会: 2.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长期而言中餐中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3.中餐服务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企业的整合

4.由于金融危机作用,租金、人工成本及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餐饮企业低成本扩张机遇

5.受口红经济效应的影响,预计未年2年,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火爆,成为本周期投资与发展的热点。

6.预计未来3年餐饮业将成为金融危机下国际风投、国内资金的避风港。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

7.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趋势,粤菜引领消费潮流,份额将持续增长。

8.2008年起我国共有46个城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可做为中式正餐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9.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加快,连锁经营将会加速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10.餐饮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行业进入有利于中餐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中餐行业面临的主要威胁:

1.金融危机带来消费者的信心下滑,旅游餐饮需求减少,预计未业3年高端餐饮消费降低

2.国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规模以上正餐营业额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3.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

4.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

5.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发展新模式,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规模餐饮企业谋求上市。

6.餐饮业全面进入“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需要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7.法规建设滞后。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部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8.餐饮结构失衡。由于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大众化餐饮在一些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行业内高档餐饮势头强劲,中低档餐饮服务明显不足。

9.市场秩序有待规范。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影响正常有序竞争,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10.企业正规经营及跨区域发展,营业税税收会增加,对企业利润产生重要影响

消费趋势分析范文第4篇

1 河北省城乡居民蔬菜消费变动趋势分析

2 河北省城乡居民蔬菜消费特征

随着河北省城乡居民饮食观念的改变,对高蛋白食品的替代使城镇居民的蔬菜消费量逐步下降,消费的蔬菜品种也由大白菜、马铃薯等容易存储的蔬菜变为以叶菜类等为主的时令新鲜蔬菜。

2.1 河北省城乡人均年蔬菜消费量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

2.2 河北省居民蔬菜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较低

2.3 河北省城乡居民蔬菜消费种类差异明显

3 影响河北省城乡居民蔬菜消费量的因素分析

3.1 河北省城乡居民消费偏好变化

3.2 食品价格对城乡居民蔬菜消费总量的影响

3.3 河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蔬菜消费量的影响

3.4 河北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对蔬菜消费的影响

消费趋势分析范文第5篇

一、消费品零售额总量迅速扩增,名义增长创11年新高

2007年我国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增幅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从总量看,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7年的31252亿元,增加为2007年的89210亿元,增长了1.85倍,年均增长11%。从增速看,消费品零售额渡过了1998―1999年的低谷增长之后,增速逐年加快,2007年名义增长攀升为16.8%,为11年来的新高。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2.52%,是除2002年之外11年来的次高增长。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双双快速增长,表明国家扩大消费多项政策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二、消费对GDP贡献7年来首超投资

长期以来,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失衡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自2001年开始,消费对GDP的贡献持续6年落后于投资。其中2006年,投资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比消费拉动高0.3个百分点,而在2007年这一格局出现逆转。初步估算,在2007年11.4%的GDP增长中,有2.7个百分点是由出口贡献的,4.3个百分点是由投资贡献的,剩余4.4个百分点都是由消费贡献的,消费贡献率超过投资0.1个百分点,这是2001年以来的首次,国家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的政策措施初见成效。

由于数据局限,可从消费品零售额对经济增长贡献变化佐证这一结论。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加快3.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消费新增量增长快于投资新增量增长2.2个百分点。1997―2007年消费品零售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轨迹。2007年消费品零售额拉动经济增长4.4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是11年来除2002年之外,拉动力度最大的一年。

表1显示,2003年在本轮经济周期初期阶段,消费品零售额新增量占GDP新增量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低。2004年以后在国家扩大消费政策引导下,消费品零售额新增量占GDP新增量的比重不断提高,由2003年的28.28%提高为2007年的35.8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也逐年增强,2003年为2.6个百分点,2007年提升为4.48个百分点,是200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三、恩格尔系数略有上升,食品价格上涨是主因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97―2006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走势,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为39.6,农民平均为48.5,按照联合国评价贫富国家的标准,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属于小康型生活标准。但是,2007年恩格尔系数出现上升态势,2007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比2006年提高0.5个百分点,农民恩格尔系数为43.1,比2006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007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小幅上涨,主要由于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带动食品消费支出总额增加。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其中食品上涨12.3%,食品价格涨幅比CPI平均涨幅高2.6倍,直接推动了食品消费支出的大幅增长,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按城乡划分,城市食品价格上涨11.3%,农村食品价格上涨13.6%。2004年我国也曾出现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带动恩格尔系数反弹的情形。2007年如果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食品消费支出的比例应呈现比上年略有下降的走势。

2006年和2007年居民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较为稳定,如果没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外在因素影响,食品消费占比(即恩格尔系数)应呈现缓慢下降的走势,而不是略有上升。

四、服务性消费贡献增加,消费升级产品增幅名列前茅

(一)住宿和餐饮消费对消费品零售额贡献增大

2007年我国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352亿元,增长19.4%,比去年增幅提高3个百分点,比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1.6个百分点,是近3年来的最快增长。2007年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占总消费比重13.85%,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对总消费的拉动为2.69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47个百分点。(见表2)

(二)消费升级产品销售增幅名列前茅

从限额以上13大类商品销售看,除了由于价格上涨食品类销售增长较快外,住房、汽车和珠宝类等与消费结构升级有关的商品销售增长名列前茅。增幅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3.6%、家具类增长43.2%和金银珠宝类增长41.7%,排第六位的是汽车类增长36.9%。发展型和享受型等消费结构升级产品畅销是现阶段消费需求旺盛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五、消费运行继续处于上升通道,利弊因素各有影响

(一)消费需求处于正常运行阶段,仍具增长空间

2007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8%,名义增长为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如何看待这一增长,消费是否出现过热?我们认为消费增长处于绿灯和黄灯的交界区,继续增长仍具空间。

一是与历史上消费的名义增长比较,目前的增速并不高。2003―2007年消费年均名义增长14.1%,低于“六五”时期的15%和“八五”时期的23.3%,与“七五”时期的14%基本持平,但高于“九五”和“十五”时期,可以说目前消费名义增长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按红绿灯理论判断,位于绿灯和黄灯的交界区,没有过热。预计2008年消费名义增长仍将保持在16%左右。

二是消费实际增长水平并不高。2007年消费实际增长12.53%,而在1997―2007年这一时期,2002年和2006年消费实际增长分别为13.3%和12.57%,均高于2007年的增长,消费实际增长仍有空间。

三是目前我国依然存在消费率持续降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等问题。1997年以来,我国出现消费率持续降低,投资和净出口率上升的走势,目前西方国家的消费率一般维持在70%以上,我国只有55%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低于投资,消费经济的时代远未确立,扩大消费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艰巨任务。

(二)推动消费持续增长的因素

1、宏观经济尚未出现拐点,消费者信心充沛

2008年由于受到美国经济减速和雪灾的影响,GDP增速有所减慢,但预计仍将实现10.5%的增长,经济高增长的势头没有逆转,乐观的宏观经济前景,有助于树立消费者信心,去年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明显回升。

2007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强劲的宏观经济走势,将继续带来良好的企业效益收入,职工工资有望同步增长。

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连年提高,收入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在国家收入制度改革和加大“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作用下,2007年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创1984年以来的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实际增长12.2%,创2002年以来的新高。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快速增长,将有力推动消费的扩大。

更为重要的是,国务院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别强调了收入分配的问题,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我国经历了4次收入分配制度上的变革:从计划经济时代单纯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本次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可以被看成是第五次收入变革。从1990―2006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率从53.4%降到40.4%,降低了13个百分点,如果这一趋势在收入政策调整下得以扭转,对于扩大消费将具有持续性的作用。

3、就业状况良好,工资性收入有望增加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净增加1040万人,新增加12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状况良好,工资性收入增加,对促进消费有积极作用。

4、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健全,消费者后顾之忧减少

随着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我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深入、日益健全,消费者后顾之忧减少,有利于长期消费支出的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为:

一是教育收费不断减少。从严格禁止高校高收费,去年农村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免交学杂费和课本费,到今年秋季开始实行城市义务教育免交学杂费,居民在教育支出上的压力不断减轻。

二是近年来城乡的医保范围逐步扩大。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832亿元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比上年增加167亿元,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2008年医疗制度改革有望出现突破。

三是更多低收入者得到政府的生活保障扶助。2007年2271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31万人;3452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1859万人。

5、“家电下乡”有望加快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速度

为扩大农村消费、推动农民消费结构升级,今年商务部推出了“家电下乡”的促销和补贴措施。试点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开展。此次“家电下乡”试点主要选择彩电、电冰箱(冰柜)、手机三类产品。试点地区农民只要购买指定产品,即可获得中央和地方财政以直补方式提供的补贴,补贴金额约为售价的13%。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将由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

相比城市市场,农村家电市场潜力巨大,“家电下乡”试点如能在全国推开,2008年,以县乡为主的中国三、四级家电市场容量有望达2300多亿元。

(三)不利因素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居民储蓄增幅逐年下降

虽然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仍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1990年2.22倍扩大为2007年的3.32倍。农民是当前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只有大幅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才能有效扩大消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应该是收入制度改革的范畴之列。

最近几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幅逐年下降,2007年仅比上年增长6.8%,增幅创1994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储蓄存款锐减,受到资本市场和房产市场的吸引,也受到存款利率低的排斥,居民资产配置格局由稳定转为风险增大,不利于消费持续增长。

2、食品价格高启,对其他消费有挤出效应

2007年由于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出现上涨,2008年受多因素影响,食品及相关产品涨价的可能继续存在,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对其他消费将有挤出效应。

3、资本市场低迷,财富收益缩水影响预期消费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