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页;构成概念;平面构成基本特点;平面构成形态要素;平面构成形式

现今,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好帮手,人们从网络中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其中网页对于人们的帮助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说网址是互联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那么网页就是网址最基本的元素。他们是通过各种链接相互关联,从而描述相关的主题或实现相同的目的。网页是由文本、图象、Flas、声音、视频、超级链接、表格、导航栏、交互式表单等基本元素构成,而这些元素从构成形式上看就是简单的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经过了艺术创造,变得更加的有质感;就拿文本来说,文本作为网页中的基本元素,与平面构成中的点元素有着相同的作用――点睛之笔。再从构成的含义来说,它首先是一种造型的概念。所谓构成就是以数种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然而构成它更多的是哲学和科学的含义:即“对象世界诸要素的分解与组合,使新的功能显现。”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

一、平面构成的发展及其基本特点对于网页设计而言所代表的意义

平面构成是设计中最基本的训练,是在平面上按一定的原理设计、策划多种视觉形式。我们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形成目的的手段,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分析和实验,最后通过这种思维方式的开发,培养一种创造观念,使我们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开拓设计思路。那么,对于平面构成的发展,就要从包豪斯及其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开始说,1919年,格罗佩斯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名叫包豪斯的设计学府,是需要具备充分的能力,运用所有科学、技术、知识和美学的资源,创造一个能满足人类精神与物质双重需要的新环境,以“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作为教学理念。平面构成从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中衍生而来,他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它的基本特点:第一是它以直觉为基础;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变化,反映出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运动规律。第二是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二、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在网页中所起的作用。点、线、面是平面构成中的三个形态要素

(一)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

它在平面构成中的概念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是在比较中而存在,通过比较而显现;这样说吧,同一个圆,在小的框架里圆显得很大,在大的框架里圆则显得很小,这就是点的相对概念。很多人都认为点是小的,而且还是圆,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能够产生不同的点,点是视觉中心,所以说,在网页中的每个字都可以看作是点,由字排列出的文本就形成了构成中所说的线及面了。

(二)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从平面构成来讲,线是可以看的到的,它既有长度,也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在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只要提到线,大家直接就能够说出线的分类,既直线和曲线。而直线和曲线对于人们来说,是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看到直线,人们就会想到静;看到曲线,大家又能联想到动;直线具有男性的特点,而曲线具有女性的特征;在很多网页页面设计上都运用到了线的特性。

(三)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

面是有长度、宽度的,只是没有厚度而已。比如说直线平行移动形成长方形;直线旋转则移动而成圆形;自由弧形移动就会构成有机形;如果直线和弧线结合就形成了不规则的形。在网页设计中出现的图像、动画、交互式表单等都是由不同的点、线连续移动形成的面,给网页一个完美的效果。像那些企业网站、购物网站、音乐网站以及游戏网站等,他们的网页界面设计不仅有丰富的色彩吸引大众,还有不同设计风格的构成形式更让大家流连忘返。

三、平面构成形式在网页中的具体运用

平面构成设计是有组织的、有秩序地进行排列、组合、分解,因此它也是必须遵循一种原则和设计形式。平面构成中的形式大量被运用到网页界面中。

(一)重复构成在网页中的艺术魅力

重复在构成中的概念被人们理解为”相同或相近的形态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或者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富有整体感的视觉效果”。其实就象复印机复印东西一样,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重复。在网页界面中,重复其实是被运用的最多的一种形式,比如说像购物网站中的购物、收藏等按钮,就是运用了重复,在购物网站中,不可能只有一种物品,如果要向广大消费者推销更多商品,那么在网页中出现”购买”和”收藏”按钮,就要设计更多,让大众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才能提升该网页的点击率。

(二)对比构成在网页中的表现对浏览者的心理带来的影响

对比是一种很自由的构成形式,它并不是以构成中的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自己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现隐及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如果说协调求的是近似的话,那么对比则求的就是差异。在自然界中,白天与黑夜、肮脏与干净、温暖与寒冷都是对立的结合,当图形处于一种相异的状况时,就会发生对比,像大小、长短、黑白等就是明显的对比。在有的被文本占去大面积的网页界面中,为什么会出现图片、flas,甚至还会出现漂浮图片,除了丰富界面以外,还有一种影响浏览者心理的作用,其实网页界面中的文本与图片、动画、漂浮图片形成一种对比,这和浏览者心理有关系吗?当然,而且关联很大,如果在一个网页界面中,只有文本的话,那么这样的网页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乏味、枯燥、单调,而浏览的人可谓是寥寥无几,加上图片、动画,甚至时不时的冒出漂浮图片,不仅仅让网页界面内容显得丰富多彩,更让大众对网页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万事万物除了遵循他们本应该遵循的规则外,偶尔的对立也能起到一定的催化剂,就如对比构成在网页中给大众心理所带来的影响作用。

四、结束语

因为有了网络,让人类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查询信息;因为有了网站,让人类能够更加懂得如何去获取新的信息;因为有了网页,让人类能够及时获得最新信息。网页界面设计的美观、新颖、时尚,让大众更愿意了解网页!如今,网页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页能够为人们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洪兴宇编著 新编平面构成(M)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1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构成艺术平面构成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 J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园林设计是通过园林艺术与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而建设成的一个园林。在我国园林的建设越来越广泛,给人们提供一个舒缓压力的地方,同时也是拉近人们与自然环境的距离。而园林设计则是结合我国当下流行的艺术设计,促使人们提升对艺术欣赏的观念。园林景观设计主要应用构成艺术,其表达手法多样,能够将园林景观所要表达的感彩通过具体的艺术设计,将其充分的表达出来。

一、构成艺术

构成艺术在设计领域中被广泛采用,因为构成艺术是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在设计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形成,体现构成艺术具体应用价值。构成艺术是任何艺术和设计的基础,存在于一切艺术和设计中,通过点面线的方式存在艺术和设计中,如绘画艺术、摄影艺术、环境艺术、工业艺术、装饰艺术等等。构成艺术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平面构成要素,通过平面构成将构成艺术体现在艺术和设计中。

二、平面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点、线、面这三个基本元素体现其艺术品味和艺术价值,平面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通过点面线三中元素进行设计的。

1.点元素的应用

点是设计的基础,通过点将设计延伸出具体的形状。点元素是平面构成中最下的设计元素,平面构成中点元素的特点是表示一个方位和最为一个具体的元素出现现在设计中。在点元素在表示具体的方位时是再设计图纸中一个点的形式出现,在设计中点元素在设计中的位置不同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点元素在代表具体的元素时将点元素看做一个具体的实物,如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点元素表示孤植或片植。

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被称作“景点”。景点在园林设计中作为一个抽象的元素存在,在园林景观设计完成,景点就会消失。景点只是短暂的存在,在设计中起到定标的作用,因为景点没有形态,没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位置。园林景观设计中将景点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构架,在设计图纸中不同位置上的所代表的作用不同,两个景点之间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凸显园林的的层次感,如上海园林设计中就很重视园林的空间层次感,为突出园林的设计感,对园林的设计进行整体调整。

2.线元素的应用

构成平面中线元素是将点元素连接成形的操作步骤。构成平面中线元素的表达形式有很都种如水平线、垂直线、粗线、细线、斜线等等,根据设计的需求采用适当的线形。先元素运用是以功能性、自然性、序列性为原则,将设计图纸中的两个或多个点元素,集合在线元素上,线元素具有体现色彩的效果,不不同线形所表达的感彩不同。线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进一步体现园林设计的整体概况,和凸显园林的感彩。

3.面元素的应用

构成平面中面元素体现一个表面。笼统的规划出设计的初步形态,将点元素和线元素集合到面元素中通过不同的形态体在设计图纸中体现长度、宽度、厚度、方向、位置等。面元素的形状更加多样,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自由的更换形状。园林景观大体呈现在图纸上,湖波、小溪、水池等在图纸中都能够找得到,其附近树木建设的形状、道路的轨迹等都一一展现出来,园林景观设计图纸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园林景观以一定比例存在。面元素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图纸中促使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具体的结构轮廓。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园林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国内外很多园林设计中都存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主要有重复构成、分割构成、均匀与对比构成、渐变构成等。在此对重复构成、分割构成、均匀与对比构成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1.重复构成

重复构成是以同一种形态,将视觉形象整齐划一的构成形式。重复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构成形式之一。重复构成运用与简洁设计中比较常见,重复构成的方式为线形排列,也就根据线的特点构成简单的条理。常见的重复构成的线形有直线形、曲线形、折线形、圆形等等,重复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体现在树木种植的设计上。因为树木的种植通常是以线形种植在园林中,与重复构成的特点相同。

2.分割构成

分割构成是有几何图形中的线性分割演变而来。分割是为了强调视觉的审美观而存在于平面构成中。分割构成主要有局部分割、不均匀分割、均匀分割、渐变分割等,不同的分割形式所体现的视觉感受不同。其中均匀分割的表达效果与重复构成的表达效果相同,渐变分割凸显一层层递进的效果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分割构成应以体现园林的整体格局。根据园林想要表达的主体,确定园林每个部分的规划,从而对园林的整体进行分割。

3.均匀与对比构成

均匀与对比是使图形进行均匀分配,通过视觉上的对比,在视觉效果是上以稳定、平衡、有序的感觉,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感受。所谓均匀是指将一个图形进行均匀的分配,保持图形整体的平衡感,促使人们的心境平和。而对比是在一定的标准下,对图形中的某个部分进行对不,打破均匀单调的状态。所以均匀与对比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个人以完整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够将所要表达的重点体现出来。均匀与对比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均匀与对比构成能够充分的将园林的主题形象的表达。

均匀与对比的形式是体量上的均衡与对比、面积上的均衡与对比、体积上的均衡与对比、高度上的均衡与对比、数量上的均衡与对比等等有很多种形式。烟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是数量上的均衡与对比、面积上的均衡与对比、高度上的均衡与对比这三个形式。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均匀与对比构成能够将园林景观中想要体现的视觉效果凸显在人么的眼前,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人以视觉享受。

结束语:

现代构成艺术是当下园林设计的主要应用。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其构成艺术中的基本组成,既平面构成,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化,平面构成的点、线面这三个基本元素在任何的艺术和设计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也会构成艺术能够成为现代艺术代表根本原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理论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资源,促使园林景观加具有现代化艺术的特点,同时园林景观所要表达的主体通过平面构成基本形式的应用将其充分的凸显出来。园林景观设计是构成艺术应用于实际中的具体表现,构成艺术是将园林景观设计的主体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吴振华,朱旭刚,张静.生态居住社区园林景观发展趋势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03).

[2]鄢泽兵.孙良辉试论现代园林景观的点·线·面设计法[J].四川建筑.2004(04).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构成;比例秩序

2020年住宅工程项目累计数量超过7.4万个,为建筑平面设计与精装修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建筑设计融合建筑学、数理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由多种不同形式要素遵循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以实现结构、形态关系的和谐有序的目标。比例是源于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现应用于建筑学领域并成为影响建筑美感的主要因素之一,仍对当代建筑设计发挥着深远影响。如何合理应用比例秩序来优化建筑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效果,成为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比例相关理论基础

1.1数比关系

古典建筑设计主要遵循数学中的数比关系和几何构型方法,如:借助整数比1:11、2:21、3:33或4:43以及无理数比例、等进行的平面构成的形态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借助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进行的建筑平面分割,或基于斐波那契数列1/2、2/3、3/5、5/8等进行的建筑立面设计,由此形成建筑构图中控制线的雏形。将比例秩序应用于现代住宅建筑的平面构成中,常采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比例关系,营造建筑尺度与空间的秩序感。范·德·拉恩于1960年提出塑性数列理论,即存在塑性数列1、1、1、2、2、3、4、5、7、9、12收敛于无理数x,且x为方程式x3-x=1的解求得x的近似值为1.325,则此时其增量最小,能够实现尺度最优化。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对比例的论证更为丰富,他创造性地提出模数的概念,主张利用控制线实现构图的统一。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运用比例的平面构成方法,常利用n条水平线条进行建筑立面的划分,相邻两线条之间由若干不同比例的方格组合构成平面形态,在各方格内完成窗框规格、形态等细节的设计。其中将相邻水平线条的间距设为H、初始高度为X,已知其符合等比数列Fn=1.3nA,分别依据X、1.3X、1.69X、2.19X的比例进行建筑设计;同时沿水平方向将各方格的宽度设为L,依据调和数列Fn=1/N的平面构成特征,分别依据1/7L、1/8L、1/9L、1/10L、1/11L的比例进行建筑设计。借此利用两个数列分别进行建筑立面形态的组合设计,在整体维持比例秩序的同时,使细节富于变化[1]。但比例秩序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一定适用条件,受住宅建筑功能与结构设计需求的影响,通常首层、二层不参与等比数列,避免因层高过矮限制住宅出行及功能空间的正常使用。

1.2数比与几何作图比例

勒·柯布西耶提出将黄金分割法应用于建筑设计中,选取斜率为φ、1/φ的两条直线进行建筑立面构图设计,将两条不同斜率的直线交叉后贯穿建筑立面,沿垂直方向依照4X、X、2X、X、4X的比例进行空间尺度的划分,整体住宅立面由上至下依次由水平阳台、水平带窗、车库以及大门组成,其中在与对角线垂直方向选取6条直线平行排列,组成黄金矩形中的洞口位置,与沿建筑立面垂直方向形成的5条水平带进行交错排列,不同方向均依照整数比进行构图设计,实现数比与几何作图比例的统一。将控制线应用于建筑立面设计中,以黄金矩形为基础进行变式设计,将长、短边依照统一斜率进行叠合设计,同时遵循黄金分割比例进行窗框、阴影区等细节设计,在整体结构形态复杂化的基础上保持细节部位的秩序感。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同样需遵循一定的比例秩序,如选用6×6柱网结构进行建筑平面划分,在建筑四周选取3个方向分别布设1个方形庭院A1和2个狭长矩形庭院A2、A3,各庭院面积比遵循以2为倍数的等比数列进行排布,其中庭院设计面积比为4:42:1、体积比为16:67:1,在保持整体柱网结构规整的同时,使局部空间尺度富于变化。

2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及应用

2.1比例秩序的形态构成逻辑

平面构成中的形态构成最初适用于二维平面,经由二维平面向二点五维、三维立体转变,赋予建筑构成元素不同厚度,进而完成建筑表皮化的逻辑建构流程,使得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富有秩序感和艺术美感。住宅建筑的平面构成形态取决于基本形态和骨骼的相互作用。其中基本形指通过重复、关联、尺度调整等手段完成单元体的设计,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同一平面或尺度空间范围内的基本形数量,合理选用变异手法,维护整体建筑平面呈现效果的美感;骨骼由平面构成中的基本线状元素组成,用于控制同一平面内基本形的排列与组合方式,并利用基本形完成空间的分割,使平面构成富有逻辑感和秩序感。依托基本形、骨骼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平面构成逻辑的分解,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重复型。指将单元体依照一定次序、规律进行多次使用,凸显出平面构成的机械感和韵律感,丰富建筑表皮机理。如住宅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百叶窗等构件即由规则图形进行重复排列,配合其他构成手段及单元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建筑平面形态、避免过于单调。又比如:将骨骼线与基本形应用于平面形态构成时,沿同一方向依照相同间距进行骨骼线的排布,把整体平面划分为大小相同、数量不等的骨骼单位。通过调整骨骼线的方向及其沿不同方向的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保证各骨骼线单元内的基本形保持一致,并通过调节各基本形的维度、位置使局部细节富于变化,即可塑造出不同形式的骨骼形态(如图1所示)。图1骨骼线的多种表现形式示意图(2)近似型。指为避免重复的形态构成方法使平面过于单调,可引入近似的构形方法来改变基本形的结构、尺度、方向维度和色彩等要素,并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增添装饰性构件,形成同一种变化的建筑美感。在应用该构型手法时需注意控制好变换的尺度,应用骨骼线将平面划分为若干近似的单位,在各单位内部对基本形的结构、大小、关联性进行调整,借助局部减缺、变形等手段进行改良设计,优化建筑立面展示效果[2]。(3)渐变型。指主要遵循一定比例关系进行骨骼线、基本形的排列组合,沿某一方向或多个方向维度进行渐变处理。这是基于均质化思维进行骨骼网络布局,遵循数理变化规律进行的由密到疏或由疏到密的网络结构设计,并沿骨骼线将基本形状的位置、尺度进行变化。在渐变型设计过程中,需确保基本形的变化符合等距关系,避免产生秩序混乱的问题。(4)特异型。指在重复型、近似型等构形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变异,选取局部骨骼线或基本形进行尺度、色彩和方向等参数的调整,以此改变原有平面形态构成方式,形成整体建筑立面中的视觉中心。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把握好视觉中心与整体画面的比例关系,确保发生特异部分的局部视觉中心占比远小于整体部分,保证局部细节设计的张力,使其他部位发挥背景衬托作用,完善住宅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在实际设计环节,可先依照重复的构型手法进行骨骼线的排列设计,选取局部进行合并、扭曲或按比例扩大、缩放,保证局部变异部位与整体平面背景遵循统一的形态逻辑,配合完成基本形的变异设计,起到放大局部细节、突出视觉亮点的作用[3]。

2.2平面构成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包含点、线、面等,这些元素融入建筑设计领域构成二维平面、三维立体结构。由于住宅建筑设计的自由度有限,常通过段落划分、平面构成等手段营造出建筑立面的组合形态。其中划分法应用于住宅建筑立面设计时,将建筑立面划分为屋顶、中间与基座,运用重叠、分离、组合等表现形式进行元素排列,增强建筑大面的层次感和韵律感。平面构成法关注建筑整体造型的秩序,如在建筑立面轮廓的中间依据1×5的比例增设框架结构,将不同比例的框架依照一定次序和距离进行交接处理,在整体立面上呈现出框与框相互套接的形态特征,有效增强立面的凹凸感和逻辑感。在建筑细节设计上,需兼顾功能空间的组合与立面细节效果,可将平面构成手法应用于建筑窗框设计上,利用不同比例的长方形框进行缩进、层叠设计。如以窗框左下角点位为原点,沿x轴方向进行三等分,取坐标为(2,0)的点位向上延伸出一条直线使之恰好与x轴平行的窗框相交,再沿y轴方向将其进行三等分,取坐标为(2,1)的点位向右延伸出一条直线使之恰好与y轴平行的窗框相交,由此将原本3×3的窗框划分为2×3、1×2、1×1三部分,实现整体平面的比例分割。此外,还可通过色彩组合进行住宅立面划分。如对建筑大墙面可选用米白色真石漆进行框架装饰,对窗下板选用棕色人造石或咖啡色装饰木线进行搭配,增强住宅平面构成的秩序感,塑造出极简主义的美学风格。

2.3基于方法论维度的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从方法论维度出发,当代住宅建筑的形态逻辑、表现尺度、构件形态及组成元素等均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在实际建筑设计环节,还需对传统理论进行改良,融入艺术学科中的平面、立面构成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比例与尺度关系来进行建筑形式美的营造。在建筑平面构成类型划分上,可运用散点式、横线式、竖线式、均格式、穿插式、错动式、跳跃式、渐变式、图案式等多种构成类型。以其中的散点式类型为例,在建筑整体立面上可运用窗户、洞口等视觉元素作为散落点,遵循一定的均衡比例与疏密关系进行平面构型设计。在建筑材料、装饰色彩设计上遵循统一风格,并且将同一平面内的散点尺寸控制在1~3个左右,避免整体形态过于杂乱,配合增加窗套、选用具有质感的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等措施,增强整体平面构成效果的活泼感。在建筑立体构成类型划分上,包含动态式、块体式、折面式等不同构成类型。以其中的块体式类型为例,考虑到住宅建筑中包含数量较多的重复性空间,易在建筑设计效果上呈现出单调、死板等缺陷。因此将立体化构成类型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可对原有均匀的矩形块进行内凹或外凸设计,或仿照积木堆叠状态呈现建筑形态,保持不同体块在同一建筑体上整体比例与尺度关系的和谐统一,在此基础上,对细节部位可采取局部扭转、建筑材料创新或色彩变换等方法,打造出Jurčkova住宅、马赛白色公寓等不同住宅的外立面呈现形态,更好地丰富建筑设计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设计效果取决于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设备工程、建筑策划等多个方面,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审美价值取向已经实现由理性向艺术、自由化领域的过渡。虽然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使得传统普遍性设计法则被逐步消解,但仍需明确比例秩序在平面构成中的基础性地位,合理应用比例这一构型手段进行建筑平面空间、立体空间的营造,并且在局部细节、设计理念上融入创新元素及现实需求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住宅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燕,王勇.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策略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8):125-126.

[2]杨尹.建筑设计中平面构成形式要素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2(2):137.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范文第4篇

一、文字元素设计的本质

长期以来,设计中的文字处于一个概念模糊的状态,人们依据对文字、字体的不同理解,在不同时期对设计中的文字给予了不同的称呼,如早期的美工字、美术字,稍后的装饰字体、变体字等。在今天看来,这些命名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字设计的特点和要求,但无法诠释文字设计的全部内容。设计中的文字元素早期被称为美工字或美术字,从名称的字面意思来看,这过分强调了对文字的美化和加工,词典中对美术字的定义也是“美术字是经过加工、美化、装饰而成的文字”。同样,装饰字体也是强调对文字的装饰效果,而美工字则更强调文字在美化书写过程中的工整性。纵观文字设计的发展历程,文字设计其实不只是停留在对文字的美化上,很多设计师不仅关注文字的表现形式和视觉传达效果,而且十分重视文字视觉与意义的高度统一,力求创造文字独特的视觉生命力和文化价值。

因此文字设计绝不是单纯对文字进行美化、加工,而是以研究文字造型规律、视觉与心理表现为主要内容的创造性活动。文字是信息传递中带有符号性的视觉语言,文字设计包括了单个文字的设计,也包括了文字与文字之间的整体编排。这样我们便可以将现代设计中的文字元素设计定义为:文字设计是对信息传递中的文字按造型、视觉和心理规律进行整体的设计和编排。

二、文字元素的设计源点分析

任何文字的形态都来源于它的基本笔形和字形结构,无论是汉字,还是拉丁文字,基本笔形和字形结构都是文字的本质构成因素。另外,文字字体风格的形成,也取决于字体的基本笔形和它的结构特点。汉字与拉丁文字发展到今天已产生了众多的文字字体,它们以规范化的笔形特点和结构关系展现着各自独特的风格,文字的笔画、偏旁、部首的形态又与结构关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文字的形象性特征。所以基本笔形和字形结构不仅是决定字体构成的本质性因素,而且是字体设计的根本源点。文字元素的设计必然要从这两个源点开始,我们以文字的这两个本质性构架因素为起点,可以不断探索和创造文字元素的新形象。

1.基本笔形

基本笔形是文字形象的基本构成元素,在特定的字体中它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独特的形象性,一种字体中以什么基本笔形组建文字,关系到文字风格定势形成。汉字中的横、坚、撇、捺、点等基本笔形是所有汉字字体构成的基本元素。拉丁字母文字同样也具有基本笔形规范。在开发这些基本笔形时,要注意笔画变化中个性风格的形成,从而使得同系列文字的基本笔形具有此类风格的共性特点,这样才能构成文字字体的主导风格。

在文字的创意设计中,基本笔形是创意的灵魂所在,文字创意的源点体现出对文字基本笔形变化的创造性探索。在文字基本笔形的开发中,可以用不同的形象观和意识观来指导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文字基本笔形的开发本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创造活动,但它与其它艺术活动一样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关联,也只有这种关联才能让我们的文字作品在返回现实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实质性的效果。

图1中这件作品的作者在研究了中国建筑特点之后,将中国传统建筑与汉字在形体上的共通点提炼出来,作者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抽取了很多元素和特征应用在字体造型上。中国建筑中的星檐、横梁、瓦顶、立柱与汉字的撇、捺、横、竖融合一体,这样立体建筑与平面的笔画融合,成就了这幅字体创意作品。图2这件文字创意作品其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玻璃上的贴字,玻璃能给人通透的感觉,作者在这样的灵感下创造出来的笔触在光与影的投射下多次重叠,形成了独有的节奏感,这样的设计在诠释文字内容的同时又带给了文字新的活力。

2.字形结构

字形结构是文字构成中的基本定律,它以文字笔画之间的构成关系形成特定字体的组合规范。文字即使笔画相似,但若在组建上采取不同的结构,同样也会带来不同的字体效果,得到不同的字体风格。我国的汉字在书写时历来注重结构关系,唐代有欧阳询的结构“三十六法”,明代有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末有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这些结构法则都是前人按照汉字的特点和人们的视觉习惯所总结的文字结构处理的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对我们进行文字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结构也是字体个性特征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结构主要是研究文字中笔画、偏旁、部首间的组建关系,正是由于这种组建关系的形成,才产生了字体的种种风格和特点。

图3的这件作品打破了文字原本的结构定式,通过移动和夸张部分笔画的位置,改变笔画的疏密关系,使结构产生对比变化,这样在突出文字语意内容的同时也加强了文字的个性特点。

基本笔形和文字结构是形成文字风格特征的两大本质因素,也是各大设计领域里文字元素设计的两大源点,文字的创意与表现以它们为起点,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文字形象,这些形象强化着文字的信息传递功能和视觉表现效果。

三、现代设计领域中文字元素的运用

1.文字与平面设计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犯罪构成理论;双层要件模式;犯罪成立条件 

    犯罪构成理论,不仅决定着定罪的基本价值理念,而且影响着整个刑法学的知识结构,更以其精神灵魂指导着刑法实践。可以说,犯罪构成理论与现代刑法学相伴生。正是贝林格的犯罪构成理论的创建,开拓了行为成立犯罪的明确性、精确化的判断,由此作为现代刑法学支柱的罪刑法定原则,才有了存在的技术基础与现实意义。考究中外犯罪构成理论模式,坚持犯罪构成理论的必要规则,正视我国刑法的实然规定与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现实,应当建构我国双层模式的犯罪构成理论。

一、犯罪构成理论的比较分析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样态纷呈,然而各种见解交织的中心议题不外是犯罪构成的要件与要素、构成要件的描述与评价、犯罪构成的层次与平面,就此可以展开统一逻辑的比较分析。

1.构成要件内容的客观与主观

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学说林立,不过较为成熟的、具有标志性的体系当推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的三层模式犯罪构成理论体系[1];中国大陆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以四个要件平面整合的理论模式[2]为主流;英美法系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表现为犯罪本体要件与责任充足条件的双层理论模式。各种犯罪构成理论的结构模式虽有不同,不过其构成要件的基本要素的具体类型却有一定的共通表现[3];然而,这些要素在不同犯罪理论体系中的结构位置、理论意义却有着较大的差异,从而构成了犯罪构成的不同理论模式。兹按中国大陆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路径作一比较分析:(1)犯罪客体·实质违法性: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将犯罪客体列于犯罪成立要件之首,与犯罪成立的其他要件平行并举,充任行为价值实质属性的评价。相比较而言,三层次犯罪论体系将犯罪成立条件之一的违法性分为形式违法性与实质违法性,其中实质违法性是在构成要件符合性(形式违法性)之后的判断,同样具有行为价值评价的意义[4]。与此相关,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在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中并非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而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而在三层次犯罪论体系中则位于犯罪成立要件的框架内,属于消极违法要素(阻却违法事由)。(2)犯罪客观方面·客观要素:四要件犯罪论体系的犯罪客观方面所列要素,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行为状况、行为对象等,行为主体属于犯罪主体的要素之一而非客观方面的要素;并且,这一犯罪客观方面作为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依存于同一层面的平台并无纵向的分割。相比较而言,三层次犯罪论体系的客观要素,不仅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行为状况、行为对象等要素,而且包括行为主体的要素;并且这些客观要素也有三个层面的体现:A.客观构成要件要素,主要指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行为状况、行为对象等,B.客观违法要素,内容大致与前者相当,C.客观责任要素,是指影响期待可能性的事实。这里,A与B的内容除了行为主体以外,与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中的客观方面大致相同,而C的内容在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中则近似属于犯罪主观方面的排除故意与过失的事由。(3)犯罪主体·责任能力:四要件犯罪论体系的责任能力、特殊身份、单位主体等要素统摄于犯罪主体,而犯罪主体又是犯罪构成的独立要件之一,与犯罪客体、犯罪客面方面、犯罪主观方面并列。相比较而言,三层次犯罪论体系的行为主体(包括特殊身份、单位主体)隶属构成要件的客观要素,而责任能力则属于责任的主观要素之一,具有责任形式(故意与过失)的前提意义。(4)犯罪主观方面·主观要素: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将犯罪主观方面的理论议题列为犯罪故意、犯罪过失、意外事件、犯罪目的、犯罪动机、认识错误,而犯罪构成的主观要素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等,并且仅为横向的结构组合。相比较而言,当代三层次犯罪论体系通常将主观要素纳入构成要件的范畴[5],同时认为违法性与有责性也存在主观的内容,从而形成了构成要件故意与过失、违法故意与过失、责任故意与过失的纵向的主观要素体系。通过上述比较应当看到,不同模式的犯罪构成理论,其构成要件要素的结构位置与理论意义虽有差异,然而这些构成要件要素在类型侧重上,不失客观或主观、实质或形式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