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资产管理制度

公司资产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资产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资产管理制度

公司资产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1.1为加强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确保国家财产的完整与合理使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现行体制的特点,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固定资产是指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1.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2.职责

2.1公司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使用部门负责的原则。

2.2 生产技术部是公司固定资产的综合及实物归口管理部分。负责新增固定资产的立项;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的处理;编制并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卡片;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实物清查、盘点工作,同时还是公司零星固定资产设备的归口采购单位。

2.3综合部是公司汽车、通讯设备及计算机设备的专项归口管理部门。

2.4 财务部是公司固定资产的资金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配合实物管理部门进行账卡物信息的核对工作。配合生产部对实物进行清查、盘点工作,保证账、卡、物相一致。

2.5各部门负责妥善保管、养护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负责上报本部门新增、保废等固定资产计划。

3.固定资产分类

3.1根据公司现有固定资产的现状,结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公司的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工具及其他生产用具、非生产用设备、电视机空调等电器设备通讯设备、自动半自动化控制设备、电子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管理用车辆及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3.2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类

3.2.1在用固定资产: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由于季节性停用或大修理等原因,暂时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及出租给其他单位使用或内部替换使用的固定资产均属在用固定资产。

3.2.2 未使用固定资产:已完工或已构建的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以及因进行改建、扩建等原因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均属未使用固定资产。包括构件的尚待安装的固定资产、经营任务变更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

3.2.3不需要固定资产:企业多余或不适用,需调配处理的各类固定资产。

4.固定资产计价

4.1零星购置的固定资产,按照买家加上支付的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缴纳的税金等计价。需单体安装的固定资产应包括安装成本。

4.2基建工程和技术改造工程,按工程实际支出计价;已投产使用,但由于某种原因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估价入账,价格确定后,再作调整。

4.3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格计价。

4.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发票账单所列金额加入由公司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无发票账单的,按照同类设备市价计价。

4.5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的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价.

4.6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计价.

4.7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

4.8实际固定资产已按规定计价入账后,对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更其价值.

4.8.1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4.8.2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重新估价.

4.8.3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

4.8.4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

4.8.5发现原记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

5.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

5.1公司固定资产增加的渠道主要有零星购入固定资产;维简项目、基建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外单位捐赠、投资等.

5.2 购入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购入不需要安装就可以直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财务部根据经公司主管经理批准的设备购置立项通知单和发票付款,进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5.3基建工程、维简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是指经国家批准或公司批准的投资项目形成固定资产。

5.3.1由项目单位提供“固定资产移交清单”,交生产部、财务部。

5.3.2生产部对“固定资产移交清单”进行审核,按照每一单体固定资产安放地点,填写设备编号以及责任部门,并报财务部备案。

5.3.3财务部根据生产部审核后的“固定资产移交清单”等信息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

5.4 接受其他单位捐赠、投资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评估结果或根据对方单位提供的有关凭据数字作为固定资产原价。接受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保险费等费用,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增加资本公积金。

5.5盘盈的固定资产按有关票据金额加上相应的税费或公允价值减去估计折旧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5.6 公司固定资产减少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或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或以及盘亏等。

5.7 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而不断磨损,或技术进步、遭受自然灾害等原因,根据管理权限,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作为固定资产报废和毁损处理。

5.7.1财务部根据生产部上报批准“固定资产报批单”进行销账处理,转入清理。

5.7.2生产部负责接收处置公司各部门的报废设备并上交残值。

5.7.3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进入营业外收入(支出)。

5.8公司要对闲置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出售。

5.8.1实物使用单位确定某设备已无实际用途,向生产部提出处理建议,由生产部决定该设备是否作为闲置设备。

5.8.2生产部根据闲置设备出售价格建议报批单,参与出售价格管理。

5.8.3处置闲置设备的收入由财务部进行账务处理。

5.9公司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根据有关批件、调拨单据,财务部进行账务处理,一般作为长期投资。有关固定资产账务核算折旧计提等由接受单位负责进行。

5.10公司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财务部根据有关报批单,按原价扣除累计折旧、变价收入和过失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5.11公司内部各单位固定资产之间的转移,由原单位向归口管理部门申报,经审批同意填写“固定资产异动单”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的捐赠可直接进成本,超过国家规定范围内的捐赠,根据财政局有关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6.固定资产折旧

6.1公司规定下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工具仪器、运输工具、传导设备、机械设备、管理用具及其他在用的冶金专用设备;修理停用的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6.2 公司规定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经批准封存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6.3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办法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净残值率根据集团公司下发关于固定资产分类折旧情况表定为5%。

月折旧率R=(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12);

月折旧额=(月初原值月初累计减值准备金额+月初累计转回减值准备金额-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使用年限*12-已计提月份)

6.4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按照集团公司统一规定执行。

6.5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根据上述计算公式,按月计提。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算折旧。月份内减少或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提足折旧的逾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其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不得补提折旧。

6.6折旧方法的选择权限。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公司折旧方法在开始实行年度前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7.本制度解释权属财务部。

8.相关文件

8.1《企业会计制度》

8.2《企业会计制度—固定资产》

公司资产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资产经营公司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097-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高校“产学研”的发展,各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由自身的后勤产业部门或校办企业过渡成立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资产经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统筹管理及运营学校的经营性资产、监督和管理学校对外投资的股权、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科技企业。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初期阶段。加强和完善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管理对于提高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防控经营风险的能力,促使其可持续发展。为高校创收,为社会做贡献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1.管理模式方面。(1)高校对资产经营公司的管理模式。高校对资产经营公司的管理存在着典型委托关系: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属于公司的股东及其董事会,与所有权相分离后的经营权属于公司的经营者。股东通过这种委托关系保持对公司法人财产权的最终控制权。作为一人公司,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不设股东会,而设董事会。公司的重要决策和日常工作开展往往要通过董事会来决定。从以上环节可看出,董事会的财务管理活动出发点毫无例外会把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且董事会的成员往往由学校后勤人员组成,对企业状况不很了解,对资产公司的决策问题往往被延后。这样的管理模式会影响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持续发展。(2)资产经营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模式。目前实行两种管理模式:①对绝对控股子公司,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但目标任务制定相对不明确,考核指标单一,比较注重短期效益,不重视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利于子公司健康及持续发展。②对相对控股子公司,高校资产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与监督松散。往往不派专职人员在子公司担任财务,缺乏对子公司会计资料的监督,不参与子公司利润分配,小股东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

2.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方面。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具有事业单位的典型特征,又有国有企业的一些特点。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一直尚未完善,考核评价使得高校资产公司发展动力不足。高校对经营者的奖励与经营者的业绩不对等。经营得好,有一定的利润,学校没有根据其经营业绩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不够,积极性调动不到位。

3.经营方面。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但高校大部分经营性资产并未划转到位,导致目前一些高校的资产经营公司并未真正运转起来,而且大部分高校以固定资产形式出资,公司收入的60%以上来自高校经营性房产和企业自有房产的房租收入,造成高校资产公司对房租的依赖性过高。而作为公司核心资产,比如学校高新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获利能力较低。

4.资金运营及投资方面。(1)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资金运营不够健康,主要表现为资金缺乏、资金闲置、现金流动混乱等。主要原因是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缺乏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忽视确定最佳现金余额,没有制定应收账款政策和存货周转期,以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或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应收账款周转缓慢,存货控制薄弱,周转周期长。(2)由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模普遍较小,资金有限,往往将快速收回投资作为企业投资管理的主要目标,较少有目的、有战略性地进行长期的投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投资管理、分析投资风险不够全面,较难达到理想的投资目标。

5.财务会计方面。大部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人员由高校委派,由于高校财会人员接触的多是事业会计,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公司财务会计管理不断进一步提高,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稽核制度、有关财务管理办法及税务策划不健全。对于成本费用核算,资产公司部分职工的工资由学校支付或资产公司无偿使用学校的土地、房屋、设备、燃料等资源,其费用未进人公司的成本,相对提高公司的利润。

二、对策与建议

1.完善投资管理模式。(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结构,促进公司董事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集权和分权是两种基本的管理模式。一般来说,若管理对象结构复杂,布局分散。管理者本身的控制能力弱,宜采用集权型管理;反之,则采用分权型管理。用此原理对照我国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管理现状,不难发现其在管理模管理模式应是集权与分权并存的管理模式。具体思路是哪些权限归董事会,哪些权限归经营者,明确管理目标。具体操作是把一些重大的财务权包括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等归董事会,资金调度权、财务人员任免权、公司经营权归公司经营者。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成员中不但应有学校后勤成员,还应增加公司的职工代表。(2)加强对子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制度。①对绝对控股子公司,高校资产公司根据子公司财务信息、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各子公司的且标任务和经营业绩考核办法,避免目标任务脱离实际,对各子公司采取有效措施,使子公司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有利于子公司的持续发展。对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实行委派制度,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由资产经营公司委派,并保证资产公司财务管理方针政策在各子公司的贯彻执行,保证资产公司获得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对财务负责人的人事关系、工资、福利等相关待遇均应隶属于资产公司,并实行年终考核制度。②对相对控股子公司。可以不对其制定目标任务,但要查看子公司账目,参与子公司利润分配,有权派出资产公司的财务人员任子公司的一般财务人员,且各子公司不得无故解聘资产公司派出的财务人员,不得私自向社会招聘财会人员。

2.实行目标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由高校赋予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财产等权力,与其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资产经营责任书,对公司全部法人财产及净资产保值增值承担经营责任,并且侧重于对高科技产业推广、销售的目标管理,对经营者实行年度审计。通过制定目标,明确资产公司各级负责人相应的权限及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督促各级负责人的工作进展,确保对资产公司的科学管理与良好的发展。确定目标管理后,为了激发经营者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理解和配合公司在财务方面的监管,还需建立激励机制。也就是说,资产经营公司在分配体制上,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兼顾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利益。对经济效益好、对高校贡献大的公司经营者的薪酬待遇适当提高。如果经营者的薪酬归高校发放。公

司可采取在考核与评价的基础上对经营者试行年薪制,扣除高校已发部分,余下的予以经营者年度奖形式发放,以激励经营者的积极性。

3.提高经济效益,强化资金管理,防范投资风险。

(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促进高校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是人才济济的地方,聚集了大量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他们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具备良好的素质。高校每年都向社会提供大批的毕业生,他们分布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为高校提供独特的社会关系网。高校有众多的科研项目和丰富的科技资源,很多科研成果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因如此,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应寻找高校与市场的结合点,利用本校的人才、科研情况和社会资源,以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科技企业、提供专业人才为主营业务,经营性房产和公司自有房产的房租收入作为辅助业务,主要是为主营业务提供资金来源。(2)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推行资金全面预算集中管理,确定最佳现金余额,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融合。其次,制定应收账款政策和存货周转期,要充分预测到资金收回与支付期限,比如应收账款什么时间可收回,什么时间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拮据。最后,要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要有一定比例的流动资金和非流动资金。比如绝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这样会造成短期借款到期而投入资金还未产生现金流入或公司无闲余资金,势必要从另外渠道筹资来偿还短期借款,否则将面临不能按时清偿债务的风险。(3)进行财务分析,科学决策,防范投资风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营风险加大,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谨慎控制财务风险,集中财力有所选择,发挥自身优势与专业特色,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高校资产公司经营公司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投资活动中要比较不同方案的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认真对每个备选方案进行市场调查及可行性分析,既要考虑见效快的项目,也要考虑能提高长期竞争力和有增长潜力的项目,作出科学决策,达到防范投资风险的目的,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在投资方式上应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待公司积累的资本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搞多元化经营。

公司资产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子公司 控制

一、制度和程序控制

集团公司要管好子公司必须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对子公司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母子公司管理制度、产权代表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重大资本性支出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动资产管理制度、担保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

同时还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对子公司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审批程序,主要包括:股权转让及抵押审批程序,资产评估及备案审批程序,固定资产转让、报废、租赁审批程序,存货报废、变现、处置审批程序,土地、房产工作审批程序,投资审批程序,贷款、担保审批程序,财务预算审批程序,出资者代表任免审批程序等。

二、产权代表控制

由集团公司任命(或推荐)并依法产生的全资子公司总经理、控股或参股子公司董事,作为产权代表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

产权代表要定期汇报子公司生产经营、资产变化等情况,子公司主要人员变动、为其他子公司提供担保、对外投资、收购、新建项目、经营中重大亏损、增资扩股、利润分配方案、资产的报废核销及转让等重大事项要及时报告集团公司。

三、全面预算控制

集团公司预算是公司在预算期内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导向依据。集团公司预算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主线,涉及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预算,利润预算,现金流量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等方面。要通过确定不同层次的预算目标,来确定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相应的权利、责任及利益关系。

集团公司预算分为两级预算,集团总部是集团公司的投资、利润、资金的中心,所属各子公司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二级成本、利润中心。一级预算为集团合并预算,由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集团公司财务部门为预算编制的组织机构,各有关职能部门会同财务部门进行集团预算目标的评审与确定。集团公司二级预算为子公司预算,由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直接领导。集团公司总部根据集团公司发展的规划和经营目标及预算年度内外部条件确定总预算目标。各子公司根据集团公司总预算目标结合自身条件编制子公司预算并报集团公司审批,集团公司合并编制预算,并报董事会批准执行。

在执行预算中,要注意全员参与,对全过程的跟踪控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要层次明确,职责范围清楚,责、权、利相结合。公司的短期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公司的长期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所有对公司利润和价值有影响的项目必须要严格控制,以完成集团公司整体的经营目标。

四、财务级次控制

集团公司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有多少级,财务管理级次就应当延伸到相应最低级别的企业法人。集团公司应对财务管理级次进行有效控制,对层次过多的下属企业进行清理整合。要通过关闭、破产、撤消、合并、取消企业法人资格等措施,原则上将管理层次控制在三级以内,企业集团的投资链条一般只延伸到孙公司,这样可提高集团公司投资与管理效率,同时可降低财务风险。

五、经营风险控制

(一)投资风险控制

集团公司建立对外投资的管理机制,通过职责分工,授权批准,责任追究,产权代表管理,日常监管等制度,保证投资收益。

各子公司投资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集团的产业发展方向。长期投资不论金额大小,一律报集团公司审批。对于某些长期回收不佳的企业,应停止追加新的投资,并设法收回投资;对长期亏损、扭转无望的投资项目应立即关停并转,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财务风险控制

集团公司通过对外担保控制,建立内部审批程序权限,不相容职务分离、责任追究等制度,避免担保损失。各子公司一律不允许对外担保。子公司之间在相互审查业务并经集团公司同意的情况下,可提供担保。有外汇贷款的子公司要有专人跟踪研究汇率变化,防范外汇风险。

六、经济指标控制

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签订经济责任书,按年度进行考核。主要经济指标有:利润总额、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收率、资产负债率。指标完成好坏与子公司经营者年薪收入、职工工资总额挂钩,以达到集团公司整体效益的提高和资产保值增值。

七、子公司重组控制

集团公司为实现战略目标,以长期资产和其他资源为对象,以控制权的转移为核心,进行资源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通过对子公司进行改制、产权转让、合并、分立、托管、破产处置等方式进行企业组织再造,以实现企业资产结构、债务结构和资本结构的调整优化。在重组中涉及资本权益的事项,应当由集团公司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一)清查财产,核实债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二)制订职工安置方案,听取重组企业的职工、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或者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三)与债权人协商,制订债务处置或者承继方案。

(四)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以评估价值作为净资产作价或者折股的参考依据。

(五)拟订股权设置方案和资本重组实施方案,经过审议后履行报批手续。

八、资金控制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筹资风险控制,注重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合理确定长短期负债结构。要求子公司根据投资和经营需要,准备筹措资金前,要做好筹资分析,明确资金具体用途,确定资金需要量、投放时间及进度,计算资金成本,明确还款渠道,讲求资金使用效益。子公司年度资金计划要经过集团公司审批后执行。

定期检查子公司在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促进资金管理水平提高,取得资金使用效益。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资本结构控制,保持长期债务与权益资本的合理比例,科学确定资金需要量。要考虑分析企业的成长速度,企业销售变动的趋势,资产的结构、所得税率的高低,行业之间的差别,投资者和经营者对资本结构的态度,资本结构等因素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

集团公司成立资金结算中心或通过与银行合作,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九、成本、效益控制

集团公司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建立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包括预算控制、成本定额、费用归口及分类管理等。

定期检查子公司各项支出,严格区分损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遵循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配比原则,正确归集和计算成本。严格控制修理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等支出。以主要产品作为重点,分析和控制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降低制造成本。

子公司要结合各自特点,开发新产品,增加产销量,降低各项费用;进行转让、兼并、破产等重组;处置不良资产、盘活各项资产。集团公司对赢利或亏损大户重点监控,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制定增效措施并监督执行。

十、财务结构控制

集团公司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实施科学预警方法,根据子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各类预警指标,及时解决财务危机,保证企业持续、健康运行。

集团公司应要求各子公司对应收账款进行认真清理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催收,对账龄超过一年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要全力催收。对存货进行全面清理,以掌握现有存货的真实价值,库存时间较长的存货要分析形成的原因,及时清理变现。对债务进行定期清理,大幅度压缩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产负债率。

十一、子公司内部控制

在加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控制情况下,各子公司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自我约束。

(一)财务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原始记录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财产物资管理及清查盘点,财务预算编制及财务分析、会计稽核等内部控制制度。

(二)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合同基础管理、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合同、对外投资合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等内部控制制度。

(三)资金筹集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内控制度、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管理等内控制度。

(四)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等内控制度。

(五)成本利润管理的内控制度。包括成本、费用管理、价格管理、销售收入、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等内控制度。

十二、子公司财会人员控制

集团公司应制定财会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从业要求,并着重理顺子公司财会人员管理体制;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兼任子公司董事或监事;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由集团公司任免;子公司财务负责人要定期向集团公司汇报生产经营、财务收支及经营成果情况。

十三、内部审计控制

集团公司设立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对子公司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资产营运审计、资本运营审计等内部审计。具体包括:

(一)企业会计核算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二)企业财务报告编制范围、方法、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是否存在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告问题。

(三)企业是否正确采用会计要素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有无随意变更或者滥用会计估计,故意编造虚假利润问题。

(四)账表、账账、账证是否相符;实物、款项和相关会计资料是否一致。

(五)各项收入核算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以及以个人账户从事股票交易、违规对外拆借资金、违规对外提供资金担保和出借账户等问题。

(六)成本列支范围和列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多列、少列或不列成本费用等问题,是否存在劳动者报酬核算不真实问题。

(七)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是否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有无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问题。

(八)企业新增不良资产(含各类潜亏挂账)及消化不良资产的情况,以及不良资产变动情况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九)企业产权(股权)转让和重大经营决策及重大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决策程序、管理方式和投资收益的核算情况,以及是否造成重大损失。

(十)对外提供经济担保、对外投资、大额采购与租赁等经济行为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情况。

(十一)涉及证券、期货、外汇买卖等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审批手续、决策程序、风险控制、经营收益或损失情况等。

(十二)改组改制、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破产、产权(股权)转让、资产处置等行为的审批程序、操作方式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等,有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子公司要配备审计人员,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对所出资企业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投资收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资产营运审计等,保证从所出资企业取得投资收益,避免投资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亚琳.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J].改革与开发,2009(1).

公司资产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筹资;投资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11-01

一、 财务管理风险的含义

在公司中,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公司降低成本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价,组织公司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旨在增加公司价值。

财务管理风险是指公司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例如政治因素、法律因素、利率因素、市场竞争因素等,使公司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造成公司利润降低或减少取得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公司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财产保险公司主营负债业务,管理风险因素,要从其自身特点出发进行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在资金的组成上,负债占大多数,现金流不足。负债和成本制约公司的利润并影响风险的大小。因此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高效率的资金运营模式和充分发挥财务的杠杆作用可以更好的预防公司的财务风险。

从财产保险公司的特殊性出发,在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各个方面管理控制风险,具体到财务保险公司主要是开发新保险产品、拓展业务、受理赔付、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吸引优质客户群资源等环节进行风险控制。

三、构成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探析

现阶段我国财务保险公司的竞争还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承保费率低而运营成本高,这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风险,亟需在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中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化解风险。

(一)筹资结构不合理必然造成财务管理风险

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融通的结构多元化,可以出售股票、债券,还可以吸收外资。如果公司从自身的营业状况出发,选择了正确的融资方式,就会减少公司的融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反之,如果公司在融资策略上偏好风险高的方式,一旦不确定因素干扰融资效果,就会影响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二)投资失误也是造成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原因

财产保险公司要在尽可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使用资金,以此来保障相关方的利益。在资金的增值保值方面, 财产保险公司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在投资中也要实行差异化策略,不仔细评估投资产品的收益率和风险而盲目投资,极易造成投资失误。为了获得最高的收益,在投资中一般会进行调研评估等,如果出现盲目扩张、追求高速度等非理性投资,就会减少投资收益,引发公司的财务风险。

(三)承保和理赔漏洞会导致严重的财务管理风险

财产保险公司主要进行承保和理赔活动,其中保费的计算及收取,理赔金额的界定和发放是否合理也是引发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着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需要根据不同层级风险的客户,制定最优的定价策略来减少成本,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效的控制公司的主要风险可以降低财务保险公司的风险概率。

(四)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也是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原因

公司的内部制度设计不完善,存在很大的漏洞,比如现金流没有高效利用,不同职能部门权力交叉,没有建立科学清晰的财务制度等,都会增加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公司财务信息不透明容易诱发高风险的资金运转,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需要严格的执行才能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公司成本。执行要想达到好的效果需要监督管理机制的配合,一旦有违规行为的发生要执行严格的惩处。

四、 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对策研究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面对国际化竞争财产保险公司生存发展环境日益严峻,其财务管理对公司的长远经营发展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的管理风险因素,财产保险公司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应对财务管理风险。

(一)筹资风险控制

融资时要在最小花公司成本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处理公司的委托问题,加强对公司现金流的控制,加强资金的统筹规划,在综合考虑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利息,减少筹资的风险。

(二)投资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公司要预防公司规模扩张、现金流短缺、合理定价问题所带来的风险。要合理配置资金在不同理财产品中的构成比例,差异化投资来分散风险,理性对待不同投资品的风险和收益,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同时要保留部分现金来维持公司的运营周转所需。要坚持稳健投资经营的理念,在投资策略的选择上要慎重。

(三)承保和理赔环节的风险控制

在承保和理赔环节,财务保险公司要做好保险产品的定价策略,采用集约型的科学定价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在业务选择上要增强风险意识,推出有自身特色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产品,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吸引更优质的客户。同时要不断更新公司业务,及时停止盈利少的业务,把公司的主要资源放在高盈利的部门中。

(四)强化制度建设,增强风险管理手段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公司的奖励制度,制定更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政策来加强资金管理。只有在制度上对权利、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才能保证公司高效运行。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在应对财务风险时明确责任,更好的防范和化解风险。

参考文献:

公司资产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资产管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负债匹配

自2003年5月9日中国人保申请设立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获批准起,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得到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保监会已批准成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9家,涵盖了国内主要保险公司,管理总资产已超过国内保险业总资产规模的85%。因此说,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不仅成为中国保险业的一支重要队伍,也已经成为中国金融领域、乃至中国经济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与发展始终是理论界和实践领域讨论的重点之一。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制度上的难得契机,秉承“稳健经营、内控严谨、外向开放、治理完善”的原则,将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从单纯的防范保险资金风险和提高保险资金收益角度,通过资产和负债管理的双方面突破,进而发展到更具专业性、规模性和市场引导力的金融服务公司,从过程和结果上实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应有的定位。

一、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行业背景

(一)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我国保险业行业加强的必然产物

总的来说,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我国保险业发展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也主要是体现在1995年的《保险法》实施之后,但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却始终保持在世界一流的水准,从1999年之后的数字来看,保险业总资产从1999年的2604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15226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4.47%左右。管理资产的迅速提高必然带来管理方式的变革,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几个阶段来看:

首先,当我国保险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各家保险公司都是以销售产品为主要目标,成本敏感性不高,现金流的净流入是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长期负债的压力是以当时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增长巨大潜力为前提,因此各家保险公司对于资金管理工作的危机感基本没有,那就更谈不上统一的管理模式和创新的管理技术。实际上,当时保险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集中”都没有形成,保费的投资权力完全由保费的收取方来拥有,管理模式的行业内分化现象也非常明显,风险累积较为突出,“保险”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冒险”。

其次,当我国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保险业的制度建设逐步得到重视。先是1995年的《保险法》颁布,接着是全国各家保险公司的资金“大集中”的开始,然后是1998年以“中保集团一分为三”为标志开始的分业经营,各家保险公司将集团、产险、寿险分离的同时也开始加强了保险资金的统一管理。在这个阶段,保险资金的使用开始强调专业性和技术性。与此同时,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变化的复杂性也迫使各家保险公司大力引进人才,积极建立专门化的资金运用部门,同时期存在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和制度风险又加剧了市场风险的管理难度,因此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制度存在明显的进一步创新的内生性。

再次,当保险公司独立的资金运用部门在运作中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无法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大力提倡和推进的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制度在我国应运而生。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也开始需要保险资金能够独立运作投资业务和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投资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制度也需要能逐步和市场接轨。因此,更具专业性、开放性和全面性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自然。

(二)保险业发展的资产主导型管理更需要专业的资产管理队伍

资产负债匹配是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保险业的发展趋势都是由负债主导逐步向资产主导过渡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检验一国保险业发达程度和保险管理制度健全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资产配置对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从国际惯例上看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加里·布林森(GaryBrinson)、布雷恩·辛格(BrainSinger)和吉尔·比伯尔(GilBeebower)在1991年《投资业绩的决定因素》中指出,“大约有90%以上的机构投资组合收益差别来源于资产分配的不同,而仅有少于10%的投资收益差别可由市场时机掌握和证券选择不同来解释。”由此可见,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投资业务将与保险主营业务共同发展,前者的发展地位是一个不断强化直至并驾齐驱的过程。从西方国家的数据来看,保险主营业务的发展必须依托投资业务的发展,从而也进一步推动了发达国家保险业资产管理的工作开展和公司型建制。

从国际上保险公司发展过程来看,不仅资产负债匹配技术和管理体系在不断强化和发展,单从高管人员工作背景的变化就已经不断说明资产主导型的越发重要:保险创建之初主要是由市场销售的高手担任公司高管;第二阶段是由精算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士通过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而进入公司管理层;第三阶段是由投资管理人员担任高管,来支撑和承担产品的创新和业务的运行。

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几十年来看,最初的保险公司高管往往都是由政府部门、银行部门等高管人员来担任,这些人有广泛的人脉关系,背景深厚,能快速取得业务。而正式业内培养的第一代高管人员一般都具有保险主营业务背景,然后是具备良好管理才能和技术的管理类或精算技术人员。从19世纪开始,保险精算技术不断发展,现在只要根据生命表,工作人员都已经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再经过此后的财务高管人员主导后,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的高管人员往往是具有较好投资工作背景的业务专家。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在各家保险公司内部往往也具有较好的组织基础,这也构成了目前9家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重要基础之一。

(三)我国大金融格局变革中的“混业雏形”趋势奠定了保险资产管理的基础

目前全球的金融监管主要是混业和分业两种模式,兼具其中的经营模式也往往因为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优势或财政优势而形成了事实上的混业模式。从各自推行的国家或地区分布来看,金融制度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是以混业制度为主。

目前由于我国尚处在发展中阶段,因此金融领域里的分业经营模式有制度上的依赖性,但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系统内各公司内在生存和竞争的压力,混业发展在我国目前有一定的内生性要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发展规律主要取决于市场发展和监管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主要检验指标就是看防范金融业之间风险传导的防火墙是否坚固而有效。

从混业发展的国际趋势来看,往往是秉承金融体系中资产存量的分布规律来进行的,换言之,银行业、保险业开展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更为直接。从目前我国保险业管理办法来看,保险公司参与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难度较大,而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正好可以解决相应难题,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所在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网络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其集中化风险控制和资金优势达到保险行业向其它金融领域发展的试点作用。

二、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选择

(一)国际上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

从国际上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内容来看,主要资产包括一般账户资产、独立账户资产和第三方账户资产,三者的结构没有统一规律,根据国别、金融环境和每家公司自身的情况略有差别。但从总体来说,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有以下特点:

首先,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对保险业职能的主要支持在于资金融通功能,这是保险三大职能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定位的主要依据,也是其在保险业地位中的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由于保险主业资金的长期负债性特点,在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间隔中,没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管理对主业资金的增值作用,保险业的补偿和保障的两大功能也就无从发挥。

其次,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业定位就是金融服务公司,其所遵循的监管法规和业务准则的首要前提就是一种企业资金的投资行为,因此业务类型与保险业自身的业务类型相差较大,在更多情况下主要是与证券机构、信托机构和其它投资咨询机构来竞争,甚至在一些国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展业后台或者展业目标就直接是银行业务。换句话说,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在各国的金融体制中都具有典型的旗帜性、全面性和具备货币及资本领域双重领导力的市场形象。

再次,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目标只能是展业越加丰富和规模越来越大的金融服务公司,这是由残酷的市场竞争决定的,否则保险业资产只能逐步由市场的第三方机构代为管理和投资运作。换言之,保险资产管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行业竞争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目前美国和欧洲都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是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不仅管理保险资金,而且成功管理其它各类资金;或者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被淘汰,保险资金被全权委托到保险业外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代为管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直面临其它TPAM(ThirdPartyAssetManagement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强大竞争,如图1和图2所示,到2001年底,美国市场上第三方保险资产管理领先的5家机构中只有2家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而欧洲市场上第三方资产管理领先的10家机构中只有1家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二)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选择

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中国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批准,依法登记注册、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但从实际准人的业务经营具体内容来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领域还是明显扩大,比如第29条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范围业务”的规定中包括:受托管理运用其股东的人民币、外币保险资金;受托管理运用其股东控制的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运用自有人民币、外币资金;我国保险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国务院其他部门批准的业务。从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的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名称和经营范围来看,保险业资产管理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极大,各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正面临难得的制度机遇,同时市场的残酷竞争也为下一步的展业要求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从现有的业务类型来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通过专业化和独立化的制度运作来实现化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支持保险产品创新等目标。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方面来看:首先,资产业务中主要还是金融产品投资,存量较小的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明显具备客户服务的功能,存量中的非金融产品一般主要是公司自用部分或历史遗留项目;其次,负债业务目前还主要是受托管理所在保险集团的产寿险及集团资金,尽管部分资产管理公司已开始尝试接受其它社会资金的委托业务,但总体来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甚至还没有受托管理到全部的保险资产。再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真正意义上的中间业务目前还没有开展,即使有也往往是从提高投资产品市场份额的角度出发的。因此说,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十分广大。不仅在资产业务上可以通过扩张投资渠道来实现资本市场与非资本市场产品的有效组合,还可以在负债业务上通过大力挖掘投资型保险产品和企业年金理财产品等方式来进一步争取受托其它保险公司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广大的社会资金,从而实现独立的资产管理和机构运作。

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还可以凭借自身的投资及保险行业双方面优势开展进一步的中间业务,最终实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自主经营——资产管理——综合金融服务的四步行业发展目标。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还应该充分借鉴和吸取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和教训,加快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多元化突破,才能立足市场,独立防范市场系统风险,事实上,大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已经开始了业务的研究储备、人员储备和制度储备。

三、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瓶颈

(一)保险资产管理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相应的业内制度工作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都得到了明显的强化和重视,近些年来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基础薄底子弱,保险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工作仍将是未来行业内的工作重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制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应该说,目前由于我国还处于金融分业阶段,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还属于部门监管和业务监管相融合的阶段:一方面,我国保险监管机构要对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机构监管;另一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内容还需要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和银监会、证监会等进行良好的行业沟通。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管需要进一步专门的法规和细则。

其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委托受托关系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目前保险行业存在一定的资产管理矛盾:一方面,各保险公司在业务竞争的压力下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较高,而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制于市场的整体环境难以完全满足委托人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受托人队伍还没有达到美国TPAM的管理程度,而且在业务初期还需要给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一个成长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费率的计算和保证、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的结合、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分配机制、争议的协商机制等等,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保险业本身的快速发展,相当数量的保险公司仍然停留在负债主导型的投资阶段,最终造成市场恶性竞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双方面受损,这些都需要保险业资产管理制度的细则强化。

第三,保险资产管理的其它相关外部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比如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等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传统的资金运用管理部门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其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化运作模式,因此不仅需要进一步细化各种相关外部制度,更需要防范诸如重复征税等问题,否则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运作的制度优势非但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反而因为增加了重复性负担而降低资金运用本身的收益和效率。

(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吸引人才

从业务内容上说,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种类发展速度超过了人才的引进速度,很多业务类型还需要市场上更全面、更广泛的专家人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人才的要求较为严格,不仅需要业务人员具备市场里合格的投资技术,更需要投资技术与保险主业的产品开发、资产负债匹配等技术相融合,而且由于保险资金的规模因素,保险资产管理还需要更多具备“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能力的人才。因此一些岗位需要将人才引进和内部强化有机结合,选人录用要符合市场水准和行业匹配的多方面标准。目前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还需要在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上与市场进一步接轨,充分考虑薪酬水准具备刚性的特点,进一步吸引人才、保护人才和发展人才。

(三)管理队伍专业化也是未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强化的重点

由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金具备期限长、收益要求稳定等行业特点,因此以长期投资为核心的投资理念是未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主导理念,这些都需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队伍更具专业化水准。资产管理工作的理论技术性很强,从资产组合模型来看,资产期望收益率的决定和预测机制本身就较为复杂,目前市场上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技术来预测资产的期望收益率的作法也越来越多,但还都没有权威的结论。根据经典理论,无论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还是套利定价理论(APT),论述最多的还主要是单因素模型,而对于多因素模型,往往也就是在单因素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的尝试而已,因此在理论界尚无定论的前提下,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对管理队伍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只有在公司层面的投资技术、投资策略、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估等方面形成市场化的标准和方法后,该公司的投资收益与资产负债匹配能力才能真正符合保险资金的投资特征。

四、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对策

(一)完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经营战略思想

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制度机遇和市场机遇,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巨大:一方面,截止2006年8月,我国保险业内管理总资产已达1.7万亿元,而近年来我国保费收入增长平均在25%以上,因此9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资产具备一定规模,其投资内在需求很大;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在整个金融领域中的比重还远不足1/3,虽然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始终保持在证券业总资产的3倍左右,但离银行业总资产的规模还相差较远。比如至2006年4月,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已达近40万亿元,占我国金融总资产的95%,而同期的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只有1.63万亿元,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认识目前的战略任务,而且需要具备在公司内外、行业内外、国家内外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们可以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图或组织效力星状图来分析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状况。如图3所示,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出发,战略、报酬、结构和过程、文化、人员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重点关注的五大方面,而在这五个要素的组合过程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自身的特性。首先,从战略上看,稳健经营、内控严谨、外向开放和治理完善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公司型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其次,在报酬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既要按照市场化的人才配置标准来实施管理激励,又必须在员工发展中凭借平台优势树立事业成就感的隐性激励观念;再次,从结构和过程来看,由于保险资产管理要求的技术性较为复杂,与资金有关的各方面责任压力又较大,因此,需要强调职能性组织管理的效率,同时又必须和委托人建立完善的沟通网络。而在各个产品的投资和决策过程中,更需要坚持科学、规范、严谨、流程化、投研一体化的实施过程原则。第四,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有符合自身行业特点和远景规划的文化理念,这种文化需要兼容保险行业、资产管理行业等多方面特点,其中稳健、诚信、专业、服务等内容都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要企业文化导向。最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主要体现在如前所述的各类技术人才、研究人才、管理人才和沟通人才。

(二)坚持多样化和差别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只有9家,总体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但各家的基础情况略有差别,市场股东的背景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当坚持多样化和差别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充分尊重委托方的意愿。委托方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产规模、管理力量和投资团队来确定资金委托形式和额度。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分为

三类:部分超大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还没有做到全部受托集团内所有资金,因此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委托方的沟通,提高为委托方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本保险集团自身内的受托资金规模和效率;部分大中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目前基本上是全权受托集团内全部资金,因此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集中精力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实现资产管理的顺利转轨;部分中小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集团内资金规模较小,因此可以依靠其自身的专业化队伍,积极向所在保险集团外的整个金融市场的资产管理业务做战略渗透,为整个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做示范效应。

(三)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整个保险行业经营向资产主导型转型中的作用

当前,保险业发展仍处于由负债主导型逐步向资产主导型过渡的阶段,我国保险业正处在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义务也有责任在这项改革中承担更多的推动作用。从国际上通用的偿付能力理论和实践标准来看,责任要求理论、风险资本要求理论和加强管制风险评估框架理论等最终都要求保险公司的资产市场价值大于负债,此外还需有足够的流动资产以履行所有因债务而导致的财务责任。“技术上没有偿付能力”表示承保人未能符合由监管机构所制定的最低程度偿付能力;“实际上没有偿付能力”则表示资产的市场价值比负债低。因此单纯靠保险主营业务使保险公司在保单持有人得到充分保障和保险业运营成本较低这两个因素的权衡中达到均衡的做法是不完整的,保险公司在完善储备金、偿付能力保证金等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强调投资的主导性。只有投资的收益性和流动性得到充分体现,情景测试、随机性模拟测试、资本充足测试、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等检测方法才能真正实施,理论到实践的接口才能真正实现。

实际上,保险投资如果停留在负债主导的被动投资层面上也不利于保险资金本身的增值作用的发挥。在原来的投资模式下,由于保险投资是部门运作而非公司运作,投资的独立性有一定的制度障碍。因此,在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制度基础上,保险资金在投资层面上起码应该具备建议权和独立性。从资产主导型的特征来看,最主要表现两点:一则资金投资能对产品销售量产生影响;二则资金投资能对产品设计产生影响。目前阶段,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可能还难以具备双方面权利,但加强与保险主营产品设计与开发部门的沟通和建议应该是未来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基础之一。

(四)搭建保险公司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互信平台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与作为委托方的保险公司建立充分理解的互信平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区别于传统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部门最主要的制度体现就在于能施行更有效的组织激励机制与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互信平台也需要搭建在有效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根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必须是成熟盈利的保险公司,而且股权有25%的空间可以留给外资和民间资本等战略投资者,这说明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拥有一个明确的外部治理结构基础。这种制度安排不仅可以为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搭建有效的互信平台,在未来的第三方资产管理中,这种互信平台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作为委托人的保险公司应当信任作为受托人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不仅是未来业务的需要,也是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重要选择,更是规模经济和成本节约的实践结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应该突破原来的部门管理依赖性,加强市场危机感,主动接受委托人的监督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保险行业内的“双赢”。

(五)建立符合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特征的IS09001质量管理标准和评级体系

在发展资产管理模式的初期,保险公司也应该逐步考虑质量管理和品牌管理,目前国内已有金融机构取得了标准认证,其它金融机构也都正在积极推行这种国际化管理模式。因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应该考虑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资产管理行业的IS09001标准,进一步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市场的快速反应,坚持核心作用、全员参加、过程方法、管理系统方法、持续改进、事实决策和与合作方互利的原则,通过标准化进一步推动专业化。并且注重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P—D—C—A循环”(P:plan策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处置),逐步建立风险管理与整合体系审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投资绩效评估等子系统。

综上所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行业经验的重要借鉴。由于我国各保险公司的基础不同,因此应当坚持多样化和差别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险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理顺委托方与受托方关系,坚定“稳健经营、内控严谨、外向开放、治理完善”的发展战略思想,实现我国保险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突破和市场效应。

[参考文献]

[1]孙建勇.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国际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李秀芳.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孙祁祥.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大卫·史文森.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孙键,范南.入市保险资金需把握五大功略[N].上海证券报,200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