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水企业管理制度

供水企业管理制度

供水企业管理制度

供水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水企业 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供水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企业部门。水费收入是供水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供水与民生经济密切相关,所以水费长期被严格管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水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通过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帮助自身发展壮大。

一、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拓展,供水企业在成本费用管理中进行了一系列有效尝试。设置了专职财务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实现了成本费用管理的专业化。这些尝试有助于供水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缺乏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意识

但是,成本费用管理不应当仅仅是财务人员所考虑的问题,整个供水企业各部门、各员工都有应当树立成本费用的管理意识。公司企业各个部门缺乏成本费用管理的意识,容易导致供水企业在施工、运营、维修过程中存在超支浪费现象,进而提高供水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供水企业利润。

(二)缺乏有效的成本投入

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缩减成本,而是要实现成本的有效利用。供水设备的老化一直是影响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的主要问题。老化的供水设备导致维护成本的上升,设备维护成本成为了供水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的主要方面。因此,通过有效的成本投入及时升级与更新供水设备,成为了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要关注的主要方面。

(三)缺乏全流程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

目前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往往停留在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管理阶段。供水企业的维护、管理、服务环节也应当被纳入到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范围中。例如,维护环节中水资源的漏失,虽然我所在的公司通过多年努力将漏失率控制在8%左右,但漏失仍然是造成供水企业成本上升的重要问题。管理环节中不必要的管理支出与服务阶段中由于服务不到位造成的重复服务及浪费都有可能导致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的上升。因此,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不能仅仅关注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管理。

(四)缺乏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考核及惩罚激励机制

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应当包括有效的考核机制与惩罚激励机制两个方面。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导致供水企业员工没有明确的成本费用管理目标,不能够从制度上帮助员工认识到成本费用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同时,在具有有效的考核机制后,如果缺乏相应的惩罚激励机制,一方面导致相关的成本费用管理规则不能够有效的对员工进行约束,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在积极的实施了成本费用管理手段后得不到激励,降低了供水企业人员成本费用管理的积极性。

二、供水企业成本费用问题的解决建议

针对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一)树立全体员工的成本费用管理意识

供水企业应当在全体员工范围内树立成本费用管理意识。明确成本费用管理不应当仅仅是财务管理人员的问题,还应当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的问题。

首先,要求供水企业负责人及领导人员重视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在相关业务的开展,企业重大事项的审批方面,应当充分考虑业务开展的成本费用产出比,使得企业能够通过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回报。同时,相关业务的开展应当具有前瞻性,要考虑到业务的长期成本费用管理效果,保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其次,供水企业各个部门应当共同树立成本费用管理的意识。这就要求供水企业各业务部门在开展各环节业务的过程中,应当树立全流程的成本费用管理意识,努力做到降低成本、高效运营,进而降低整个供水企业的业务成本。

第三,供水企业各位员工应当树立成本费用管理的意识。要求员工在从事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厉行节约,减少浪费。

(二)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人员培训

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人员培训能够共同提升供水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员工工作效能的提升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的缩减人员编制,进而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同时,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企业引进新的技术与设备,进而有效提高供水企业产出。

此外,通过相关的成本费用管理培训,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树立成本费用管理意识,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水平。

(三)建立有效的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实现供水企业有效成本费用管理的根本保障。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建设要求明确成本费用管理的具体负责人员、成本费用管理的具体规则、成分费用管理的惩罚激励制度。

在成本费用管理具体规则制定上,一方面要完善基本的票据、报销管理制度,规范相关支出的审批流程与报销制度,完善对相关费用支出的审核制度;另一方面,可以从供水企业业务实际出发,制定相关节约生产及费用降低的特别制度。

在激励惩罚制度规则制定上,首先要明确具体的奖励惩罚规则,通过对员工成本费用管理制定相关的量化指标要求与形成规范,使得不能有效做到成本费用管理的部门及员工得到来自于公司制度层面的负面评价。对于积极的实施了成本费用管理的部门与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奖励措施,进而有助于实现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

三、结语

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是供水企业提升自身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举措,针对供水企业目前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树立全体员工的成本费用管理意识、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人员培训、建立有效的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这三个方面的努力,能够提升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供水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树芬.自来水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J].企业导报,2015(10).

供水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个企业不论它的规模大小,属于何种所有制关系,也不论企业属于何种行业。它们所追求的共同目标都是“服务社会,发展自己”。服务社会是其社会职能决定的,发展自己是其个体职能所决定的。由于企业的个体职能与社会职能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以服务社会与发展自己这一双重目标也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服务社会才能发展自己,发展自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如果仔细的分析归纳一下,几乎所有的企业价值观都包含着“服务至上和追求卓越”这两重意义。服务至上并不是一种标榜,而是道出了企业使命的真谛。追求卓越不仅把发展自己量化了,要求企业的发展速度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而且它还包含着更深层的意义:企业自身发展必须以提供超一流的服务为前提,卓越的服务质量是衡量企业自我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供水公司作为地区唯一一家自来水生产企业成立于1993年10月,是一个以深层地下水资源勘探、开发、矿区生产、生活饮用水处理、输送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专业化生产单位。下设九个部室,六个水厂一个供水管理处、五个辅助生产单位。另外拥有水质检验中心、水表检测中心等两个检测机构,其中水质检验中心获得省级质量认证单位。公司拥有水源站11座、配水站两座,单井142口,集、供水管线270km最大供水能力为19万m%26sup3;/d,拥有固定资产3.02亿元。现拥有职工969人,其中技术人员207人,占职工总数的20%,是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专业化供水队伍。

供水公司在成立12年以来,坚持以“优质供水,满足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生产经营专业化、多种经营市场化为发展格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有利于地区利益、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增收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对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改造。不断完善生产运行和管理机制,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坚持实施“以产品满足顾客要求赢得市场,以质量持续改进求得发展,以优质服务争得效益,以严格管理创行业领先”的质量宗旨。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各项基础工作日趋完善,不断满足地区生产生活对水质的要求.实现销售收入9693万元,实现内部利润56.3万元,几项主要供水考核指标保持了较高水平,管网压力合格率达到100%,水源出口水质合格率达到了98%,服务客户满意率100%。

本文就地区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承包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全局生产经营形式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各单位都以节约用水为突破口降低成本,至使水量呈现下滑趋势;折旧补贴的逐年减少,再加上水资源费、物业管理费、人员工资不断增支的严峻经营形势。分别从强化企业制度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素质、技术管理、职工素质管理、质量管理,五个方面论述了供水公司提高服务质量的几点新举措。

一、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现代企业依其资本结构划分分为多种形式,现代企业就算建立起来了,企业必须在具备科学的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供水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通过改制理顺公司外部各种经济关系,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之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通过改制建立完善的经营机制、监督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殖;通过改制正确处理好产权、经营权、人事权、分配权等关系;通过改制确立明确的经营方向和发展目标,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那么,如何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呢?

首先,从克服我国现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弊端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出发,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重点是对企业的机构设置,加强企业机构改革,建立严格的责任体制。

过去自来水行业想来被人们视为铁饭碗单位,从各种渠道进入企业的人员较多,使得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长期以来的行风与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不相适应,必须进行改革。首先企业可以根据每位员工的素质和特长,以定岗定员,富余人员下岗分流等形式,在企业内部实行减员增效;其次成立主产业以外的股份制或各种形式的经济实体,这样即可以减轻企业自身的包袱又可以增加企业的活力,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供水企业根据其特点应制定“以水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在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采取转让一部分给职工,构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产权明晰,风险共担的股份制公司,从而极大地调动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中做出有益的尝试。

供水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决策、执行、监督、”三大功能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和动力机制,并按照“产权清晰,理顺关系,科学管理,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将机关原有30多个科室精简成14个,调整制定了一套合理的公司组织结构,还制订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和制度打破企业生产经营的旧模式,企业精神焕然一新,机制运行显示出新的模式,公司各部门、水厂按照新的工作职责和标准,各尽其能,有力保证供水生产经营各项任务的完成。

其次,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上,依据《公司法》制订公司章程、章程细则及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使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建立现代企业的过程中,供水公司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一套规章制度,总数达22类50多项,使各方面的管理均有章可循。规范化制度体系的建立,形成了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使公司内部运作有序,管理到位,形成严格按照制度管理的作风。

再次,供水企业具有垄断地位,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容易受到非议和责难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供水企业做任何事情,谈任何发展都是举步维艰的。在建立现代供水企业制度之初,就要明确树立全体职工的服务观念,要使自来水企业内部人人都有服务市民得意识。不断提高水质,以对用户服务质量的好坏考核职工,以服务业绩的优劣考核管理人员,创造出一个人人重视服务的氛围。

服务是现代供水企业的生命线,而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稳定而良好的供水经营业绩是受益于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结果。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除了理顺外部经济关系外,还要把主要工作归结一点:通过改革,深化管理。企业每年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使企业运作高效率、高效益。这些年,人们常常把地区副业同低效率、低效益联系起来。为了摆脱这种困扰,作为供水公司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中要把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摆在日常工作的首位。通过深化管理,使企业内部工作运作有序,管理严格到位,按规定程序办事,把职工工作表现同工资奖金与签订劳动合同直接相关,使每个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强化生产管理工作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作为专业化的供水企业,抓好供水的生产运行管理,是始终不能放松的中心工作,无论从为社会服务还是确保企业效益的角度出发,实现经济平稳优质供水对于供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是采取措施,实现供水的经济平稳运行。要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合理的运行方式,实行以销定产。生产、技术及营销等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水源规模及水质状况,制定经济合理的运行方案。实现供水的平稳运行,关键在于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岗位工人责任心的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奖惩规定,确保各想制度规程真正得以落实。

二是要千方百计确保优质供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声誉及生存发展。因此,要根据国家质量体系标准制订水质指标,认真做好水源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基层单位必须确保水质所要求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全面开展以安全优质供水、节能降耗为目标的规范管理。为保证安全优质供水,制订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加强班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水质意识。大力推行技术革新,积极开展设备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故障发生频率。

三是优化供水调度。对于多水源、多水厂、多泵站格局的供水企业,输水管线状况复杂,对供水调度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行统一调度,以保障安全供水。

四是加大成本管理力度,实施低成本战略。不论何种企业,管理都可以出效益,特别是具有自然垄断性的供水企业,成本控制大有潜力可挖。通过抓管理,可以发展相关产业来分流人员,并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重要工程可通过公开招标而达到物美价廉;另外对各科室、基层部门实施不完全成本核算,消除科室、基层部门生产经营中的不可控制因素,通过对可控制的成本因素进行定期核算,并采取横向、纵向的方法进行对比,为考核及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供水公司就是把成本控制作为管理的关键要素来抓,根据生产实际,重点抓好成本控制,逐月考核,奖惩兑现,降低能耗、物耗、漏耗,大力节省管理费用、修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当年节约成本180余万元,又将该方法推广到营业环节又节约营销费用30万元,又在维修环节推广该方法又节约维修费用140万元。通过一系列的成本管理改革,公司的各项费用逐年降低。

三、加强技术管理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在实践中早已得到论证。供水企业不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是难以保证和满足其发展需要的,特别是当今水资源严重缺乏和环境日益恶化,合理地开发,科学地配置水资源显得尤其必要。第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先进设备,大力提倡节能降耗,开源节流。积极引进消化先进的制水工艺,提高水质综合合格率,旨在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杜绝以水为渠道的疾病传播。第二,建立供水管网压力的自动监测系统,准确掌握管网压力变化,努力实现从取水、输水、净水、配水的城市供水系统自动化管理,使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趋科学合理。第三,加强管网设施维护,完善服务。作为供水行业,保证合格的水质和供水管网的持续完好性,以及发生爆管后的抢修及时性都体现着服务质量的好坏。管网维护队应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加强管网的巡线,检漏,配备先进的专用抢修工具,车辆,通讯器材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尽量缩短停水时间,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同时,加强用水管理的监察力度,成立一支水政管理专业队伍,查处市场上非法将生活用水用做商业,建筑用水,从中牟利的行为,坚决杜绝偷漏水现象,让供水管网良性循环,企业效益良性循环。

为保证安全优质供水,推动技术进步,作为供水企业还应有计划地更新陈旧老化、低效高能的设备设施,有计划地对沉淀池、滤池、清水池、泵房进行扩建改造,使制水能力更加安全可靠;采取多种措施,对加药、加氯方式进行改造。在进行制水工艺技术改造的同时,动员全体职工进行技术公关,广泛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有力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管理自动化。

供水公司按照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和机构改革后的新情况及国家新颁发的企业标准,供水公司组织各类专业人员完善、修订了管理、技术、工作“三大标准”。并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要求,建立了全面质量保证,优质服务保证,监督和安全生产保证三大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为实施管理手段现代化,供水公司还投资近千万元,按照先进、科学、适用的原则建立企业内部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在生产调度、水质化验分析、营业售水、计划统计、财务、设备、目标管理、工资管理、信息收集以及组织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广泛实行现代化管理。先后对各水厂进行了泵房机组的改造,收到的良好的效果。

四、强化职工素质管理争创文明企业

提高职工素质是搞好服务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把职工素质教育紧紧抓在手上,是建设文明企业的基础。首先,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结合地区供水生产经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规划。做到内外结合,有计划方案,有基本教材,有教育制度,有主题活动,有检查验收,有总结评比。二是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在职工中广泛进行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和企业发展史、企业精神等教育,把职工的思想凝聚起来,引导职工把国家、企业、自身的利益和命运融为一体,增强责任感。针对职工“保持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情绪,突出抓主人翁精神、服务宗旨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座谈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职工认识到不断深化承诺服务制度。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职工的职责,进而树立正确人生观、是非观和苦乐观,自觉能动的实践承诺服务内容。同时在全体职工中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学与议的结合,引导职工摆正作好本职工作与文明行业建设的关系,找准位置,自我提高。三是教育职工增强省会意识,服务意识,创建意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为主线开展活动,适时组织职工向希望工程和灾区捐款、开展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引导职工自觉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四是狠抓业务技术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技术要求,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即能锻炼职工队伍,又能增强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和一次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方面,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引进竞争机制,居安思危。深入开展法纪教育,组织进行国家及行业法纪、法规学习,加强纠正“吃、拿、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地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使领导班子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法律等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这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因此,提高供水企业领导班子素质不仅对企业自身兴旺甚至对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供水企业安全生产、优质服务水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而且与社会稳定、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供水公司始终把抓职业道德建设,树行业新风作为创建文明行业的重点,把“群众满意、用户方便、社会称赞”作为检验创建工作成效的标准开展工作。

一是重视各级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和表率作用的发挥。供水公司强调各级领导即是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更是直接实践者。供水公司先后指定并落实了《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及处理办法》、《关于加强总公司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意见》等多项制度和措施,深化了领导干部的创建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作好表率。

二是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创建和优质服务水平。供水公司根据形式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先后开展了“敬业、爱岗、创优”,“爱中华,爱企业,爱岗位”,“爱企业,树好企业形象;爱岗位,树好工人形象;爱职工,树好干部形象;爱用户,树好行业形象”,“学《决议》,强化职工素质;创优质,树好企业形象;比奉献,争做文明职工”,“学决定,深化企业改革;学标准,强化企业管理;树形象,创建文明行业”等主题活动。通过努力工作,优质服务,保证安全供水,达到了领导放心,用户满意,对于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供水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广大职工的政治思想水平、安全生产意识和规范化优质服务都有了很大提高。

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供水质量

根据全局生产、生活用水的特点,满足用户质量标准,成为供水企业的历史责任。从自来水行业特点来看,用户对供水企业没有挑选的余地,也找不到可替代的产品,供水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用户。所以供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确定不仅关系着地区职工和企事业单位用水情况,也是企业供水事业的自加压力,自我发展的需要。通过教育职工、提高职工、保证供水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成共识,确立“一切为了顾客、确保优质供水质量”的质量方针,把满足拥护需求作为企业的最高追求。

为了实现质量方针,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职工培训、调研等方式培养技术人员,形成人力资源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还应建立相应的竞争激励机制和教育制度,把重点放在业务能力提高上,放手让人才发挥。

为了实现目标,不仅要有超前的规划和先进的设备,还必须有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作为保证。当前和世界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在我国推行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供水公司以于12月6日通过了北京三星质量认证中心的现场审核,标志着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以开始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按照iso9000标准,根据行业的特点和生产实际,供水公司选择了gb/719000—idtiso9001:标准,于8月14日制定颁布供水公司《质量手册》以确保水质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此基础上还组织编写了程序控制文件,其中包括程序文件14个以及相映的质量文件表格。

通过开展认证工作,供水公司建立了一个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理顺了部门之间、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之间以及各种经营活动之间接口关系,规范了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质量记录,以贯彻实施iso9000认证为契机,把公司的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通过认证工作,供水公司确立了质量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供水将iso9000工作与实际生产工作切实结合起来,以认证工作为主轴,使管理与生产两个轮子能够同步运转;通过认证工作,供水公司建立了一个体系,那就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人员、技术、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通过认证工作,供水公司培养了一批懂得质量管理的人才队伍,提高了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

实践可以证明,iso9000是高级管理工程师。在iso9000的质量管理工作推动下,那种长期困扰企业的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没有了;生产经营和对外服务水准都上了台阶;产品质量管理能力及应急处理恶劣水质的生产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出厂水浊度一般都控制在0.5ntu以下。

供水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来水企业;成本控制;绩效考核

一、引言

我国自来水供水企I的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和重点。对于供水企业来说,成本主要受国家政策、供水量,生产管理水平几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自来水供水企业存在亏损问题,供水成本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供水企业通过成本的核算来增加经济效益尤为必要。

二、自来水供水企业的成本构成要素

1.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指供水企业的职工薪酬,尤其是指基础工作员工的薪酬,比如生产员工的薪酬、营业维修员工的薪酬等。

2.材料成本费用和电费

供水企业中,材料费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水产品过程中的材料支出,比如天然原水、混凝药剂、添加物以及消毒药剂成本等。此外,电费也是供水企业的一项比例较高的成本费用,往往与供水量成正比。

3.相关资产折旧费

自来水供水企业中,有数量较多的专业机器设备,如自来水输送管道和存放设备等。对于这些大型设备,按规定需要提取折旧费用并计入相关成本核算。

三、自来水供水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意义

自来水供水企业加强其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优化企业成本支出;其次,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形成价格优势;同时,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为企业节约资金,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这对于自来水供水企业是十分有利的。

四、自来水供水企业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措施

1.对企业成本进行合理有效制约

自来水供水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时,首先,要求做好日常基本成本记录工作,并且着力做好成本监督工作。可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专业人才对成本进行监管。其次,自来水供水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其相关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要求按照程序进行审核及保存,以保证其成本核算数据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供水企业需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状况,不断探索节约成本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为企业成本核算、计量、检验的准确性提供保障,以实现有效降低成本。另外,自来水供水企业需要了解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消耗量在各部门间进行合理的成本分摊与成本核算,力求成本核算真实反应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最后,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制定好具有针对性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决策机制体制,使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工作在正确的机制指导下进行。

2.对成本运行管理进行强化

自来水供水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首先要求其对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进行强化,比如,需要从企业内部管理着手,对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进行改进,并要求制定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成本核算标准值,以此标准去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同时,要求自来水供水企业内部中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制定好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工作,从而减缓设备的损耗速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另外,自来水供水企业在做好日常的成本运行管理控制之外,还需要制定一个处理紧急、突发状况的方案,以应对非正常状况的发生,从而降低因突发状况导致的成本风险。可采用部门责任制,将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责任细分至企业各部门,并实行相关的奖惩制度,对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工作突出的部门与个人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以充分调动员工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对成本核算中出现严重问题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相应处罚,使员工认真对待成本核算工作。通过一系列成本运行管理的强化工作,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3.对成本核算进行强化宣传

自来水从某种意义上说,属于一种商品。而自来水供水企业应该注重其水产品的宣传工作,加强成本宣传力度,使城市居民认识到水的可贵,从而有意识地节约用水。比如,自来水供水企业可以对消费者实行实名登记制度。而在水表方面,可把磁卡式水表全面推向市场,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消费者与自来水供水企业的连结,使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自己的实际用水情况和实现网络缴纳水费。此外,要求自来水供水企业提高生产技术,不断改善自来水的质量,保证其自来水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关部门对自来水质量的要求标准,做到主动地、定期地进行水质检测并向公众公布最新结果,提高消费者对其水产品质量的信任程度。需要注意的是,绝不能因为质检成本而放松质检工作要求,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自来水供水企业作为法人企业,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明确企业责任,加强成本宣传,并接受公众的监督与检查。

4.完善成本考核制度

在做好各项成本核算工作的同时,供水企业应建立健全好相关的成本考核制度。对于供水企业而言,不仅需要做好事后的成本核算,更应该根据自身需要,做好事前成本预测和事中成本控制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自来水供水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成本考核制度及评奖惩机制,将成本考核的责任细分到部门及员工个人,实现成本考核与员工工资挂钩,充分激发员工进行成本节约工作的积极性。

五、结语

成本核算以及管理较为复杂,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为此,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就自来水供水企业来说,要强化财务的监管力度,避免因为成本核算工作误差导致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高岭.浅析自来水行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J].北方经贸,2012,(1):73.

供水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摘 要 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分支,符合大部分企业的常规管理思路和模式,但也有其特殊性。目前,很多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仍然不够科学规范,这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考验。本文以此为话题,论述了供水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供水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制度 人才队伍

供水企业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企业,既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供水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水费收缴管理、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和科学运营创收三个方面。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停留在会计核算管理的层面,供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如何对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风险控制,财务核算体系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它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讨新形势下供水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供水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成本意识不强

由于供水企业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影响,加上公共服务企业的特征束缚,导致了大量的供水企业难以运用最新的科学思维来开展财务管理,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混乱和不科学,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了很坏的影响。很多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较为落后,一定程度上还呈现垄断思维或者计划经济的思维特征,这些都阻碍了供水企业的财务透明化和科学化。由于供水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滞后,思维模式的僵化,很容易导致公司发展的后劲不足,难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甚至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造成冲击。没有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成本与费用开销较大,所以,这些问题应该受到供水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控制和财务内部控制水平较低

供水企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城市的公共服务行业,责任重大。从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看,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清晰、明确和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一知半解”,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同时,很多供水企业的成本控制不科学,在生产和供水过程中出现了浪费和成本超支的现象,这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另外,有些供水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较低,财务状况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不够,造成了企业财务关键点的流失,甚至拖累了企业的整体效益提升。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供水企业必须着力解决上述的问题,这也是企业培育竞争力的核心诉求。

3.财务管理人才素质较低,人才队伍缺乏“战斗力”

总体来看,我国的供水企业大都设有专门的财务部门,并指派专人进行财务的管理工作。但是,很多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中,存在着财务人员构成鱼龙混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另外,由于个人素质偏低,财务人才大都不能准确了解政策动向和市场走势,难以做出科学的财务管理决策,这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由于人才队伍素质的低下,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很难满足变幻莫测的市场的需求,容易造成企业与市场的脱节,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供水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分析

制度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供水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市场化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项目建设规范运行,各项投资支出真实、合法。企业包括预概算编审制度、核算制度、内控制度、报表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制度。从立项报告到编制预算,从设计到施工包都应当有科学的制度。同时供水企业要制定严格的公司预算制度,并定期进行预算的分析和审核,包括月度预算、季度预算和年度预算的审核。要从源头上控制财务开支,增加企业收益。

另外,要千方百计的优化财务管理方法,运用现代财务思维进行投入产出比的分析,衡量企业发展的总体效益。财务管理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对企业生产经营、融资、投资方案等提供好决策数据,关注成本核算和收益提升,积极参与节能减排项目,优化企业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

2.转变财务管理思路,运用市场化思维管理财务

财务状况和企业的效益息息相关,必须从企业全局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首先,企业应该更新和转变陈旧的财务管理观念,与市场接轨,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的财务思维来管理财务,要把公司的财务收支平衡和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企业在做好公共服务的同时,应该规划财务管理的总体框架,为财务状况的健康运行打下基础。同时,供水企业要认识到现金流、净资产、利润比等财务基本数据的重要性,深化宏观控制和内部控制相结合的财务管理理念,加大对财务管理部门的授权,加强财务的审核和验收。供水企业应多与规划部门沟通,了解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结合城市规划,对企业的布局、发展方向、生产规模等作慎重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供水企业长期的建设规划。而对于加压站改造,管网改造等工程,应结合年度预算,制定基本建设预算。基本建设预算是年度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将基本建设预算一并纳入年度预算,有利于统筹安排资金,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3.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打造优质的人才队伍

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依靠一批高素质、管理技能过硬的人才。所以,要把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纳入到公司发展的日程中。一方面企业应重视抓好财会队伍的配备和建设,要吸收和引进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建设一支熟悉财务管理状况、深谙成本控制和具备市场头脑的财务管理队伍。选择有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财会人员,有计划地组织财务人员经常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使财务人员由核算型人才转化为核算型与管理型结合的复合人才,另一方面,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更深入基层,积极参与基建项目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控制、分析、总结等全过程。财务人员只有真正参与到基本建设管理的采购招投标环节、合同管理、财务结算、财务管理分析等全过程中去,才能真正履行财会的监管职责,发挥理财、用财、管财的能动作用,确保建设资金安全、有效地使用。最后,要加强对公司内部人才的培养,提升财务管理人才的福利待遇,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斗志,凝聚队伍的人心和战斗力。同时,要在公司上下凝造节俭、勤奋和务实的财务管理氛围,让每位员工都能过恪守财务管理的精神,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提升做出贡献。总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是供水企业财务管理成败的关键,必须常抓不懈,时刻不能放松。

参考文献:

[1]彭庆敏.浅议当前城市供水企业财务管理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6).

[2]焦红荣.城市供水企业运行成本探析.现代经济信息.2011(07).

供水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ABC法) 供水企业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美国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科勒教授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计等概念,并对水力发电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RP、MIS的广泛应用,以及MRPⅡ、FMS的兴起,哈佛大学教授开普兰(Robert S.Kaplan)等编著了《推进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打破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导致ABC法研究和应用的全面兴起。

一、ABC法概述

ABC法又叫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为中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1、ABC法的基本思路

在可行情况下,不能用传统的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而应该采用更为恰当的以各种产品消耗的主要支持性作业为基础对间接成本进行分配的方法。ABC法是按照产生间接生产成本(间接资源费用)的成本动因数量为基础来分配的:首先,支持性作业引起成本发生,这些作业包括订货、材料处理、加工、组装、生产调度和发货等等;其次,产品生产“消耗”这些作业;最后,将发生的成本以消耗的作业为基础分配到各作业中去计算出作业成本,再将各作业成本按各种产品消耗的成本动因数量分别分配到各产品上。

2、ABC法的基本理念

ABC的基本理念包括:作业管理(简称ABM)、成本动因及其分析(Costing Driver Analysis)、作业分析(Activity Analysis)、适时制理念(简称JIT)、供应链管理理念(简称SRM)等。

3、ABM的核心环节是成本动因及其分析

作业成本分配着眼于成本的来源,并将成本分配与成本产生的原因相结合,按成本产生的原因进行成本控制、汇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分析和决策。传统的成本法以单一的人工或机器工时为分配基础,回避了成本与产生原因之间的关系,导致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失效。

4、ABC法在成本管理上的优势

ABC法的基本理念决定了作业成本需要跨企业部门,强调作业成本不是部门成本,作业成本管理过程不仅强调生产领域的改善,更强调非生产领域,例如研发、营销、管理、供应等间接成本的节约。因此,在传统成本制度下许多不可控的间接成本在作业成本下都变为可控成本,大大地拓展了成本改善的空间,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的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尽可能地消除“非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使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成本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ABC法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ABC以后,会计理论界对ABC研究的兴趣持续高涨到90年代前期,ABC在实务界的应用发展也相对于理论界稳步前进。目前,ABC法的应用已由最初的美国、加拿大、英国,迅速向澳洲、亚洲及欧洲其他国家扩展。在我国,不少先进制造企业已参与国际大循环,但是与之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系统尚未跟上。随着先进制造技术被列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ABC法的研究被提上日程。自1995年以来,国内会计类刊物、工业工程类刊物不断刊载介绍ABC法的文章,ABC法不仅在先进制造业推广应用,其在商业、金融、交通、公用事业等领域和行业的推广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可以说,现今国内关于ABC法的研究方兴未艾。

虽然国内外相当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企业目前应用ABC法的条件还不成熟,或ABC法对大部分企业并不适用,但是中国会计教授会1998年年会、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适应先进制造系统的作业会计研究》及1999年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先后在相关典型制造业企业经过了3年的实践。研究和实践结果都表明,在中国具有较高管理素质的国有及非国有企业都具有实行ABC法的条件,可以成功应用ABC法,并可结合自身情况把ABC体系用于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等现实工作中。

目前,ABC体系在国内重型制造企业的应用较多,在电力企业、石油企业等特定制造业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和推广,而在供水企业这类具有制造业和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应用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探析,为ABC体系在供水企业等公用事业类企业的应用抛砖引玉。

三、ABC法对于供水企业的适用性分析

1、企业生产组织条件

目前,国内多数供水企业是向用户提供制水、供水、售水服务的一体化经营实体,而少数实行厂网分离体制的供水企业则仅提供供水和售水服务,制水则由制水厂负责。不论是哪种体制的供水企业,其生产经营组织均符合JIT理念及供水链管理理念的要求,同时,在理论上,供水企业的生产是没有产品或半成品的,也不需要为生产而组织存货。因此,在采购、库存、生产安排上,供水企业更容易达到JIT的理念要求。

从生产组织制度上看,作业成本法关注“资源作业产品”的每个环节,供水企业的制水、供水、售水服务、管理等各环节较为清晰,有利于进行作业划分、作业分析、作业成本计算等作业成本管理。

2、政府对供水企业的管制要求

根据原国家发改委及建设部《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计价格[1998]1810号)第八条“输水、配水等环节的水损可合理计入成本”等相关条款的规定,表明了我国首次以行业规章的形式提出了供水企业的基本作业(环节)的理念。2002年,在首次开展全国性城市供水价格统一审价工作中,明确要求所有供水企业必须将其生产经营管理按制水、输配、销售、管理等环节划分,属于不同环节的成本应分别对号入座,列入“制水成本”、“输配成本”、“销售成本”等类别,以此计算出最终产品(自来水)的完全成本――供水总成本及单位供水成本,作为各地供水价格定价的基本依据。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在具体管制实践上首次从作业成本核算的角度要求供水企业对供水成本按基本的作业(环节)进行成本统计。

可见,在供水行业,相关主管部门已较早地从作业及作业成本核算的角度而不是财务会计核算的角度对供水企业的定价成本及其核算问题加以管制,管制要求的完全成本与ABC法理论上的完全吸收成本是一致的。对供水成本实行作业成本核算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已在事实上成为政府的管制要求,但是由于ABC法在供水企业的推广应用存在难度大、管理人才及制度跟不上、计量成本高等问题,导致ABC体系无法在供水企业较好地应用。

3、供水企业信息化及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ABC―ERP在电算技术及理念上的融合,以管理决策为目标的ABC和以信息流、数据流为目标的ERP系统合二为一,管理软件市场上开始出现具有ABC功能的ERP系统。这使企业各有关部门能通过ERP系统获得ABC数据,改善公司生产经营,形成整体最优化。而随着供水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内部控制的完善、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深入,供水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管理人才不断增强,为实施ABC提供了较好的内部环境及人才保障。

4、供水企业的成本结构决定了其实行ABC体系是必要的、有利的

供水企业的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高,直接成本占比较低,实施ABC法有利于更准确计算供水成本,进而为政府开展定价决策和企业进行成本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同时,通过作业分析区分增值作业(成本)与非增值作业(成本),通过成本动因分析揭示引发成本的根源,可最大限度地为供水企业消除损失浪费、节约成本、挖掘潜能。

四、ABC法在供水企业的实际应用

供水企业在首次应用ABC法时,应成立ABC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初次实施的组织、协调、方案规划及设计等任务。为了便于进行ABC核算和日常管理,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较完善三大体系:第一,供水企业ABC核算体系:设计ABC凭证、ABC成本账户及其账簿、ABC报表;第二,ABC核算体系下的业务处理程序,包括凭证传递程序、成本流程设计、核算程序设计;第三,建立ABC体系下的人员机构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供水企业可利用具有ABC功能的ERP系统或一体化的FMIS管理系统,实现ABC核算的电算化,这样可大大降低实施ABC的难度。下面简要分析厂网一体化的供水企业应用ABC进行完全吸收成本核算的主要做法。

1、确认主要作业、明确作业中心,按作业中心归集成本

传统的部门成本归集方法按组织机构进行归集,而作业成本法基本上以组织机构设置为基础划分作业中心(Activity Centre),将不同的作业中心作为作业成本池(Activity Costpoo1)归集作业成本,进而计算产品成本。结合供水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特点,其组织机构设置与作业环节基本是一致的。其作业中心可按制水、输配、销售三大环节并分级划分设计如下。

(1)制水作业(水厂),可细分为:第一,取水子作业(一级取水泵房);第二,净水子作业,净水子作业又可再细分为预处理子作业(生物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子作业(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子作业等;第三,给水子作业(二级加压泵房);第四,调度子作业(中心控制室、变电站);第五,维修子作业(机修、修理);第六,后勤管理子作业(保卫、绿化、清洁、化验、技术研究等)。

(2)输配作业(管网管理、中途加压、二次供水),可细分为:第一,管网巡检子作业(值班、管网消防巡检、供水监理);第二,管网维修子作业(上门维修、抢修、日常维护等);第三,二次供水子作业(中途加压、二次供水);第四,后勤子作业(统计、技术、管理等)。

(3)销售作业,可细分为:第一,表务子作业(报装、抄表、复核、校表计量);第二,结算子作业(计费、催收、稽核);第三,咨询服务子作业(前台、呼叫、协调);第四,后勤子作业(档案、技术、管理、环卫)。

供水企业在实施ABC法时,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并视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要求来选择作业划分的粗细程度。一般而言,初次实施时选择一级至二级的作业划分,待成熟后再进一步细分下一级子作业,以提高实施的成功率。同时,也应当对各级作业环节逐一分析,合并、优化相关作业,对重要作业或核心作业予以细分,对辅作业、同质作业、跨部门(班组)作业予以合并,最终确立企业自身的作业中心。

在资源费用细分方面,主要包括原水、电力、人力、物力、财力等费用,其成本项目与传统的成本项目基本相同。确定作业中心、成本项目后,就可将间接资源费用分配至各作业中心进行归集,形成作业成本库。

2、分析、选择成本动因,按成本动因分配资源费用及作业成本

在每个作业中心都有一个或多个同质成本动因,供水企业应当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成本动因,以便后续计算成本动因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以及反映引发成本的根本原因。

(1)制水作业。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制水厂,制水作业最具代表性的成本动因是耗电量。而下级的取水子作业、净水子作业、给水子作业可选择耗电量作为成本动因;调度子作业、维修子作业、后勤管理子作业等可选择人工工时作为成本动因。供水企业应完善制水环节的相关统计台账,以便记录成本动因数量。根据各作业中心(班组)记录的成本动因数量计算出成本动因分配率,水厂发生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期间费用中的间接资源费用便可用耗电量或人工工时归集至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由于是单一产品,对作业成本库进行分配时,不需再计算分配率进行分配,可直接归集到自来水产品上;本作业发生的直接资源费用(原水、电力、药耗等)可直接归集到自来水产品上。

(2)输配作业。输配作业最具代表性的成本动因是人工工时。而下级的管网巡检子作业、管网维修子作业、后勤子作业可选择人工工时作为成本动因,二次供水子作业可选择耗电量作为成本动因。供水企业应完善输配环节的相关统计台账,以便记录成本动因数量;本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及期间费用中的间接资源费用均应按成本动因分配率进行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本作业发生的直接资源费用(电力、管材等)可直接归集到自来水产品上。

(3)销售作业。销售作业最具代表性的成本动因是人工工时。而下级的表务子作业的成本动因应选择抄表量作为成本动因,咨询服务子作业应选择人次作为成本动因,结算及后勤子作业应选择人工工时作为成本动因。供水企业应完善销售环节的相关统计台账,以便记录成本动因数量;本环节发生的销售费用及期间费用中的间接资源费用均应按成本动因分配率进行作业成本归集和分配,本作业发生的直接资源费用可直接归集到自来水产品上。

3、供水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

供水企业长期以来受垄断性、公益性、计划性、无竞争等体制弊端的影响,造成供水企业在传统成本核算下的间接费用比例高、不可控成本因素多,供水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内部挖潜的积极性不高。在水价偏低的情况下,造成国内供水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普遍较低。因此,要在既定的水价水平下提高赢利水平,主要途径唯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可控成本。由于作业管理方法具有持续改善的特点和优势,对采用ABC法成本核算的供水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十分有利。

(1)利用ABC的作业分析持续改善作业,达到消除浪费的目的。按ABC理论,对供水企业的酌量性作业进行甄别,消除非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以便持续降低非增值成本。如销售作业中可替代的辅作业,撤并后可消除非增值作业,从而减少非增值成本,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利用ABC的成本节约手段,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如作业消除、作业选择、作业抑减、作业分享等手段,可持续地进行成本节约。

(3)利用ABC的作业成本报告、作业弹性预算,及时反馈成本信息,进行成本计划安排,便于开展完全成本控制、加强成本控制的刚性、改善传统的业绩预算报告。

五、实施ABC法对供水企业的现实意义

作为生产单一产品的供水企业,实施ABC体系的现实意义不在于更准确无误地计算产品成本,而在于通过作业成本核算、作业分析、作业管理等手段,大大地拓展供水企业的可控成本空间,持续地改善供水各作业环节,最终达到成本降低和成本节约的成本管理目标,全面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用户和社会增加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