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营销管系统;实体;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系统主要业务流程

1.销售业务工作流程

该医药企业销售业务主要和商务部、财务部、仓库有关。销售业务是从业务员提出需货请求开始的,销售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销售业务流程图

2.综合工作流程

该企业的主要业务就是生产和销售,新的营销系统要能够向生产部门提供原料和产品寄库的功能,并覆盖营销公司(商务部、财务部)主要的销售业务,综合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综合工作流程图

图3 各类表之间的关系

二、根据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在充分分析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营销业务流程的主要环节,划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系统主要由如下六个功能模块组成:即商务模块、财务模块、仓库模块、查询模块、报表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

三、根据业务流程,模块划分进行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表设计原则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把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一个信息系统的各个部份能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结合,关键在数据库。因此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关系数据库过程中,首先确定以下几个原则:

(1)数据库中的每一张表都必须符合下面几个特征:

每一个单元的内容只有一个值;每个字段的名称都不相同;每条记录的前后次序和字段的左右次序可以变化,不受限制;每一字段都必须有相应的数据类型;没有内容完全相同的记录。

(2)表中的数据必须规则完整

对于一个具体的数据库,为了维护数据本身的完整,必须设置相应的规则。

(3)在设计数据库表时必须符合规范化

数据库设计者的任务就是组织数据,而组织数据的方法应能消除不必要的重复,并为所有必要信息提供快速查找路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把信息分离到各种独立的表中去的过程,叫做规范化。

(4)满足数据的完整性

所谓数据完整性就是要限制数据库内可能出现的非法值以保证数据库的有效性。注意以下几点:实体完整性;参考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在设计数据库时,充分利用SQL Server 2000提供的可视化的建表工具,建立了系统所需的数据库表,并用主键和外键表明了各表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查询、统计的效率,还对有关数据库表建立了相应的索引。

表3-1 合同主表s_ht结构

字段名 字段类型 宽度 允许空值 缺省值 字段含义

Id 字符型 10 否 系统流水号

Bh 字符型 10 否 合同编号

Khxgid 字符型 10 否 客户相关ID号

Khxxid 字符型 10 否 客户信息ID号

…… …… …… …… …… ……

表3-2 合同明细表s_htmx结构

字段名 字段类型 宽度 允许空值 缺省值 字段含义

Id 字符型 10 否 系统流水号

htid 字符型 10 否 合同id号

xgdjid 字符型 10 否 相关单据id号

kcid 字符型 10 否 物品库存id号

…… …… …… …… …… ……

表3-3 发票主表s_fp结构

字段名 字段类型 宽度 允许空值 缺省值 字段含义

Id 字符型 10 否 系统流水号

Bh 字符型 10 否 发票编号

khxgid 字符型 10 否 客户相关ID号

khxxid 字符型 10 否 客户信息ID号

…… …… …… …… …… ……

表3-4 发票明细表s_fpmx结构

字段名 字段类型 宽度 允许空值 缺省值 字段含义

Id 字符型 10 否 系统流水号

fpid 字符型 10 否 发票id号

xgdjid 字符型 10 否 相关单据id号

kcid 字符型 10 否 物品库存id号

…… …… …… …… …… ……

表3-5 库存台帐表w_kctz结构

字段名 字段类型 宽度 允许空值 缺省值 字段含义

Id 字符型 10 否 系统流水号

kcdjid 字符型 10 否 库存单据id号

xgdjid 字符型 10 否 相关单据id号

kcid 字符型 10 否 物品库存id号

ykcid 字符型 10 否 原库存id号

sl 数值型 9 否 0 数量

…… …… …… …… …… ……

表3-6 仓位台帐表w_cwtz结构

字段名 字段类型 宽度 允许空值 缺省值 字段含义

Id 字符型 10 否 系统流水号

cwid 字符型 10 否 仓位id号

cwlb 字符型 10 否 仓位类别

xgdjid 字符型 10 否 相关单据id号

kcid 字符型 10 否 物品库存id号

…… …… …… …… …… ……

2.主要数据表、视图及存储过程的设计

按照上述数据库表的设计原则,结合系统的功能,主要将系统中的表分为如下几个类别:各类表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1)相关信息类表

存储产品信息、业务员信息和客户信息

(2)基础字典类

存储用户信息、系统参数等方面的信息。

(3)合同类

存储合同的基本情况和执行情况。

(4)仓储类

存储产品的库存信息和出、入库、寄库情况。

(5)财务类

存储业结算和回款情况、账务等信息。

其中:合同数据保存在s_ht表中,合同明细数据保存在s_htmx表中,在s_htmx表中设有htid字段,用于关联s_ht表和s_htmx表;发票数据保存在s_fp表中,发票明细保存在s_fpmx表中,在s_fpmx表中设有htmxid、fpid等字段,htmxid用以关联s_fpmx表和s_htmx表,fpid用以关联s_fpmx表和s_fp表,在s_htmx表、s_fpmx表中均设有kcid(库存id)用以关联w_kc表。

视图主要包括:

V_thd:从w_kcdj中查询退货单据;V_rkd:从w_kcdj中查询入库单据;V_qyd:从w_kcdj中查询取样单据;V_ckd:从w_kcdj中查询出库单据;V_jkd:从w_kcdj中查询寄库单据。

存储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

ck_pd_kcdjcw:仓库盘点;S_insert_kh:将客户、业务员、物品等信息插入到临时表;Sale_lkd_zf:修改客户和业务员的应收帐,并插入帐款台帐表。

3.基础数据表的设计

系统中数据表繁多,下面列举出系统中运用比较典型的合同、发票、库存、字典等表的结构进行说明。

(1)合同主表结构

表3-1给出了合同主表的结构。

(2)合同明细表

表3-2给出了合同明细表的结构。

(3)发票主表

表3-3给出了发票表的结构。

(4)发票明细表

表3-4给出了发票明细表的结构。

(5)库存台帐

表3-5给出了库存台帐表的结构。

(6)仓位台帐表

表3-6给出了仓位台帐表的结构。

四、总结

根据某医药企业业务流程,功能模块的划分等具体情况,设计某医药营销系统数据库。加深了对数据库课程知识的理解。由于时间仓促,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加强理论的实践的结合,通过不断摸索来弥补自己在数据库设计方面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孟凡荣编.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文字图像识别; 语义词典; 组合规则; 文字图像过滤

中图分类号: TN915.0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21?0070?04

0 引 言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广大网民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互联网上蕴含大量的共享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并不都是健康的和文明的,其中还包括了大量反动、色情、暴力以及垃圾邮件等不良信息,这些信息都会给网络用户带来负面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网络信息安全研究者也在不断的努力研究各种信息过滤方法来过滤这些不良信息,但是网络垃圾信息制造者也常常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使用“*”、“|”等间隔符将敏感词分割开,使不良信息逃脱关键字、黑白名单等过滤方法的阻挠[1],继续在网络上传播;还有就是常见的广告垃圾邮件,这种邮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未经允许的时候发送给电子邮件用户,由于广告中的文字是嵌入到图像中的,所以传统的基于文本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对这类邮件都无法过滤。

针对上述问题,网络信息过滤研究者们也在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来实现更加完善的信息过滤,例如,对于广告垃圾图像,根据图像的颜色特征[2]来判定该图像是否是广告垃圾图像,这类方法对于信息的过滤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种过滤方法也会造成很高的误判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层语义的文字图像过滤模型,并以含有敏感词的文字图像为例阐述了整个模型的构建过程以及模型中所用到的一些相关技术,实验证明该模型是可行的。

1 文字图像语义构建

1.1 图像语义层次模型

语义,反映图像包含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图像中所包含的具体事物、背景以及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等[3]。为了明确图像所处的语义层次,文献[4]中Eakins等提出了语义层次模型。该模型将语义层次划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图像的底层特征层、对象层以及语义概念层,这3个层次又分别对应着6个不同的图像语义级别,如图1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语义的高低级别,下一个语义层次通常包含了比上一层次更高级更抽象的语义,而较高层的语义往往由较低层的语义通过某种规则推理而得。

对于上述一般图像的语义层次模型,可以将其应用到文字图像上。文字图像不同于其他图像,这类图像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字,且背景往往比较简单,例如自然风景图像里面所包含的元素就比较多,像‘天空’、‘草原’、‘河流’、‘山脉’等等都可以是自然风景图像的组成部分,而文字图像中所包含的对象类别就比较单一。本文把文字图像中的每个文字看成一个对象,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文字图像中的单个文字切分出来,并提取出该对象的底层特征,并识别出该对象,如果一个对象是敏感词汇的组成部分,就将该对象称为敏感对象,然后再根据一定的规则将这些对象组合起来,然后和语义词典中的词汇相比较,语义词典中含有的就是敏感词,若图像中包含敏感词,那么该图像就会被过滤掉。

1.2 文字图像语义的组成

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主要是针对文字图像,文字图像不像其他图像含有丰富的组成元素,该类图像所包含的对象类别较单一,也没有丰富的背景。将图像中的每一个文字看成是一个对象,对于包含敏感词的图像来说,这些对象的组合就是一个敏感词。下面将文字图像高层语义提取中所用到的技术手段及流程做进一步阐述。

1.2.1 对象的分割

把图像中的一个文字看成一个对象,所以在文字图像的高层语义处理过程中的对象分割就是将图像中的单个文字切分出了,即文字切分。文字切分流程如图2所示,具体流程描述:

(1)图像预处理,就是对图像进行去噪,二值化等操作;

(2)文字区域定位,在一幅文字图像中可能有一部分区域不包含文字,那么就要把不包含文字的区域去除掉,只保留含有文字的区域,这就是文字区域定位的作用;

(3)行分割,就是对图像进行进一步切分,使得分割后的每一部分只包含一行文字;

(4)文字切分,完成行分割以后,就可以进行文字切分了,即切分出来的部分只包含一个文字,这就是一个对象。

1.2.2 对象的识别

在将图像中的一个个文字切分出来以后,这些区域仍是以图像形式表示的,这时就需要进行单个文字图像的底层特征的提取,进而利用这些特征识别出单个文字图像具体含义,即要把对象与底层特征关联起来。本文选用的单个文字图像的底层特征分别是网格特征、交叉特征以及重心特征,下面对这些特征进行详细说明。

网格特征[5]:网格特征将文字图像划分为若干区域,称之为网格,在每一个网格内提取各种特征,将其除以整个文字图像中文字像素的个数,这样即使个别点的统计有误差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增强了特征的抗干扰性。

交叉特征[6]:交叉数特征是指首先把单个文字图像的行和列等分成若干份,然后分别在行、列的各等分处做水平和垂直线穿过字符,计算水平线和垂直线与字符边缘相交次数的总和。

重心特征:重心特征顾名思义就是计算该特征所得数值能够表征图像中文字的重心偏向,即计算文字的上半部分所包含的文字像素与整个文字像素的比值和文字的左半部分所包含的文字像素与整个文字像素的比值。

1.2.3 提取高层语义

在对象分割、识别完成以后,接下来就要利用所识别出来的对象的不同组合来推理得出图像的高层语义。本文所要建立的是一个文字图像的安全模型,对于图像中出现的各种敏感词汇都要进行过滤,可以将这些敏感词汇集合起来作为文字图像的高层语义词典,由识别出的对象得到的不同组合的词汇与该词典里的词汇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那就说明该图像是含有敏感词的,该图像就应该被过滤掉。由对象到词汇的过程是一个根据组合规则进行对象组合的过程,该组合规则描述如下:

确定各敏感词汇的组成部分,即敏感词汇具体是由哪些文字组成的。通过对象识别可以得到这些文字,把这些对象称作敏感对象。判断敏感对象在图像中是否能够构成一个词汇。对象识别所识别出的敏感对象,只能说明它们是敏感词汇的组成部分,这些对象在图像中是否是一个词汇还有待确定。

(1)一幅图像是否是文字图像的判定。要实现对敏感文字图像的过滤,首要任务就是该图像是文字图像,本文通过Gabor小波变换[7]和SVM来实现文字图像的识别;

(1)如果敏感对象位于同一行,则使用欧式距离来判断敏感对象是否是相邻的,欧式距离大小的设定以每一行中所有对象的平均间隔宽度为标准,小于等于这个标准的两个敏感对象是相邻的,大于这个标准的两个敏感对象是不相邻的,如果敏感对象是相邻的,那么这些敏感对象就是一个可能的词汇组合,然后再将该组合与语义词典中的词汇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就说明该图像中含有敏感词汇,该图像将被过滤掉,否则不过滤该图像;

(3)如果敏感对象彼此之间都不在同一行,那么这些敏感对象在原图像中肯定不是一个词汇,原始图像就不包含敏感词汇,该图像不被过滤;

(4)如果敏感对象有一部分在同一行,其余部分在下一行。且一部分在一行的末尾,另一部分在下一行的开头,在同一行中的敏感对象利用规则(2)判断它们是否相邻,如果相邻,那么这些敏感对象就是一个可能的词汇组合,然后再将该组合与语义词典中的词汇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就说明该图像中含有敏感词汇,该图像将被过滤掉,否则不过滤该图像。

2 模型设计

根据上面关于文字图像过滤的叙述,开始构建基于高层语义的文字图像过滤模型,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型主要包括文字图像识别、对象分割、敏感对象识别以及敏感词匹配四个部分。

文字图像识别:该部分使用Gabor小波变换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并使用台湾大学林智仁教授的LIBSVM作为分类器;

对象分割:该部分使用了积分投影法[5]、基于连通域的汉字切分技术[8]完成文字区域定位、行分割以及文字切分;

敏感对象识别:提取单个文字图像的网格特征、交叉特征以及重心特征并通过归一化得到一个含有多维的综合特征向量,并使用台湾大学林智仁教授的LIBSVM作为分类器,进而识别出敏感对象。

敏感词匹配:正如前面所说首先将所有要过滤的敏感词汇集合起来构成一个语义词典,然后将敏感对象的组合结果与语义词典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原图像包含敏感词汇,该图像被过滤。

3 训练数据集的构成

本文需要建立两个样本图像库,一个用于文字图像的识别,一个用于文字的识别。

(1)用于文字图像识别的样本图像库的构成。该图像库一共由96幅图像构成,其中48幅图像是由CoreI图像库中不同类别图像中挑选出来的,另外48幅图像是文字图像,是在网上收集的,包括了不同背景不同字体不同大小的文字图像。

(2)用于单个文字识别的样本图像库的构成。该图像库一共包含了208幅图像,这些图像都是由单个文字组成的,其中的100幅图像是非敏感词图像,这些图像是由汉字中最常见的100个汉字组成,另外的108幅文字图像是由组成敏感词的文字图像组成,这些图像具有不同大小不同字体的特性。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文使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来验证上述模型的可行性。在实验中使用积分投影法、基于连通域的汉字切分技术以及台湾大学林智仁教授的LIBSVM来实现文字图像中文字区域的定位、文字行切分、文字切分以及文字识别;此外,使用Gabor小波变换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结合LIBSVM实现对文字图像的识别。

4.1 实验结果

使用积分投影法对文字图像进行文字区域定位及行分割,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使用基于连通域的汉字切分技术对文字图像进行文字切分,原图像及切分后的图像分别如图5、图6所示,图6中用边框包围起来的部分就表示是一个文字。

使用Gabor小波变换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并使用SVM作为分类器对图像进行识别,首先提取样本图像库(1)中各图像的纹理特征,并对图像进行分类标注,文字图像标注为‘1’,非文字图像标注为‘-1’,然后利用该训练样本集对SVM进行训练,这样可以得到一个预测模型,接着,再从CoreI图像库中选出48幅图像以及从网上搜索48幅文字图像,这样就得到96幅图像(这96幅图像不能和样本图像库中的图像相同),以这96幅图像为测试集,可以得到如下结果,见表1。

表中RA代表识别正确率;TMN代表文字图像误分类个数;TMR代表文字图像误分率,是指文字图像的误分类个数与文字图像总数的百分比;NTMN代表非文字图像误分类个数;NTMR代表非文字图像误分率,是指非文字图像误分类个数与非文字图像总数的百分比。

分别提取样本图像库(2)中各文字图像的网格特征、交叉数特征和重心特征并进行相应的类别标注,属于敏感词中文字的类别标注为‘1’,不属于敏感词中文字的类别标注为‘-1’,这样就得到用于建立SVM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在得到预测模型以后,就是使用该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见表2。

表2中敏感词文字图像是指该图像只能包含一个文字且该文字是敏感词中的一个;一般文字图像是指该图像只能包含一个文字且该文字不是组成敏感词的文字;其中,RA代表识别正确率;STMN代表敏感词文字图像误分类个数;STMR代表敏感词文字误分率,是指敏感词文字图像误分类个数与敏感词文字图像总数的百分比;GTMN代表一般图像误分类个数;GTMR代表一般文字图像误分率,是指一般文字图像误分类个数与一般文字图像总数的百分比。

4.2 分 析

从图4中可以看出,对于背景比较单一的文字图像,使用积分投影法进行文字区域定位和行分割的实验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对于背景稍微复杂的文字图像,该方法定位效果及切分效果就不太理想了。

从图5和图6中可以看出,基于连通域的汉字切割技术的切分准确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对于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以及全包围结构的汉字(如‘回’就是全包围结构的)的切分效果不是太理想,该方法会把左右结构的汉字切分为左右两部分,上下结构的汉字切分成上下两部分,全包围结构的汉字切分结果有可能是把汉字切分成内外两部分。

从表1中可以看到使用图像的纹理特征来判别一幅图像到底是不是文字图像也有不足之处,虽然说文字图像的纹理与非文字图像的纹理有显著的差别,但对于一些背景比较复杂的文字图像来说,它的纹理就和非文字图像差不多了,这样就会导致图像的误分类。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于敏感词文字图像分类的正确率还是比较高的,108个敏感词文字图像中只有9个被误分。而对于一般文字图像来说误分率较高,因为汉字之间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笔画,组成敏感词的文字只有那么几个,而其他文字则有很多,这些原因就导致了一般文字图像的高误分率。

5 结 论

本文将需要过滤的敏感词汇集合起来构成语义词典,将文字图像中的每一个文字看成一个对象,并将分割出来的对象与底层特征相关联,实现了对象的分割和识别,指定了敏感对象相对应的组合规则,并将组合结果与语义词典中的词汇相匹配,实现了由对象语义到更高层语义的推理,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文字图像过滤模型是可行的。对于本文中有关如何提高文字图像的识别率、如何提高文字区域定位和行分割的精确度以及如何正确切分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以及全包围结构的文字都是需要未来作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慧玲,耿西伟.一种不良信息过滤的文本预处理方法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36):58?60.

[2] 丁丹,袁华,张凌.基于内容的广告垃圾图像过滤方法的研究[C]//第三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2007:38?41.

[3] 张捷.图像语义标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25(1):10?11.

[4] EAKINS J P.Automatic image content retrieval: are we getting anywhere [C]// Proc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Library and Visual Information Research. Milton Keynes: ASLIB, 1996: 123?135.

[5] 陈义,李言俊,孙小炜.利用OCR识别技术实现视频中文字的提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10):180?183.

[6] TSENG Yi?Hong, KUO Chi?Chang, LEE His?Jian. Speeding?up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 an automatic document reading system [J]. Pattern Recognition, 1998, 31(11): 1601?1612.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式;学习任务;教学分析;教学规划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0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0.002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不同的学习任务需要具备不同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过程,否则学习将难于取得很好的效果。如九年级“化学式”,属于概念性、技能性知识,其学习过程包含建立物质宏观组成、微观构成及符号表征的联系以及化学式书写与计算相关规则的建构。这一内容的学习,既要具体物质化学式例证的支撑,又要化学学科思维的支撑。如果脱离这些支撑,仅按“给出概念―分析概念关键―记忆概念”的思路开展学习,学生将无法建构概念并提升概念运用能力。因此,化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习内容出发,在确立学习任务基础上分析任务类型、确立学习条件,从而做好教学规划(如图)。本文以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化学式”为例,探讨如何开展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活动规划,以期提升教学实效。

一、确定学习任务

化学式是物质组成的重要内容,“课标”将其放在“物质构成奥秘”主题中,强调应用化学符号系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认识物质的组成,建立起化学符号与物质组成间的联系;教材将本内容安排在第三章,在身边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变化与用途等宏观学习基础上,转入物质构成的微观层次学习,并按如下线索组织:先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微粒观、认识到微粒构成物质,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认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并建立元素观和分类观,最后学习物质的组成――化学式,实现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等方面多角度认识物质。

通过九年级化学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并记忆了一些化学式,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这些内容的掌握,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然而,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微观内容,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感性水平。此外,教学过往经验表明,学生对于化学式的学习与应用,存在许多障碍或缺陷,如无法正确开展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这些问题的成因,在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化学式的微观含义、缺失“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思维。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这些方面的教学。

根据前述分析,提出本课如下六个方面的学习任务:任务一、能从实际情境中,感受学习化学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任务二、观察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得出化学式定义;任务三、认识化学式与物质组成的关系;任务四、能从宏观、微观上说出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任务五、能从给予的商品标签中看懂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任务六、初步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联系。其中,化学式概念的建立、化学式含义的理解、初步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联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任务分析

从狭义的角度看,物质的化学式从属于化学用语范畴,属于“语义知识”。然而,本课的学习,教学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记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从化学课程目标看,化学式学习的核心与关键是使学生习得化学物质学习与研究的思维,由语言文字的形象思维转向符号的抽象思维和定量化的数学思维。这一认知思维的转化,需要认识化学式的概念及其含义,习得用化学式表征物质组成乃至结构的规则,识别具体物质化学式所反映的物质组成,建立起宏观和微观看待物质组成的化学视角,并能运用化学式相关知识与规则在实际背景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相关的计算。因此,本节学习的本质是习得化学式的概念与相关规则、应用相关规则解决用符号系统表征化学物质和从定量角度认识与研究化学物质等相关化学问题。

因此,对于本课六个学习任务,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来看,分属于“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态度”等三类。具体任务对应的学习结果类型依次为:任务一为“态度”;任务二、三、四和五均属于“智慧技能”,并分别为“智慧技能”中的“定义性概念”“辨析”“原理与规则”“高级规则”;任务六为“认知策略”。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及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各学习任务对应的学习条件(或起点能力)如下:

三、教学过程规划

根据前述学习类型界定及学习条件(起点能力)分析,就可以进行教学过程规划。本课教学的具体规程规划如下:

环节一:导课――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展示两类盛有无色液体的试剂瓶。一类试剂瓶上无任何标识;另一类试剂瓶上贴有标签(含关于“水的”不同语言文字及其化学式的标示)。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聆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学习化学式的必要性,感知化学式的通用性和便捷性。

环节二:新知学习(1)――建立化学式的概念

教师活动:1.要求学生列举已学过的常见物质(涉及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并书写这些物质的化学式;2.评价、反馈(学生化学式书写情况);3.引导学生观察所写化学式,尝试给化学式下定义。

学生活动:动笔书写化学式;聆听、参与并回答;下定义、表达与交流。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为学习新知作铺垫;通过反馈和纠正,使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记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通过观察与思考,抽提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下定义。

环节三:新知学习(2)――认识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及数字的含义

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图3-24及P82关于水、氯化钠和铁等微粒构成的相关内容,分析如下问题:①三类不同物质对应化学式包含哪些元素符号、元素符号分别表示哪种微粒;②各物质化学式所包含的微粒数目或不同微粒数量关系(比例)是多少、数目或数量关系表达什么的含义;2.阅读表3-6“一些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探讨化学式是如何从构成物质微粒的种类及其数目两个方面来反映物质组成的。

学生活动:阅读、交流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化学式所包含的两种符号(元素符号和数字符号)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巩固化学式的概念、认识化学式的含义,初步建构起对“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情况”的理解。

环节四:新知学习(3)――认识化学式反映物质组成的客观真实性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为什么水的化学式是H2O,而不是H2O2?2.展示水的结构模型,从构成水分子的微粒的种类和数目角度理解水的化学式;3.引导回顾电解水实验、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讨论水的组成是如何确定的;4.阅读P65图3-7和3-8,结合生活经验,尝试建立起自然界中的水、水的微观构成、水的化学式三个方面的联系。

学生活动:思考、观察、交流与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化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通过对实验事实及微观过程的分析,认识物质的组成是如何确定的,体会实验在物质组成确定中的重要作用,感知化学式如何客观真实地反映物质的组成;最后,尝试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联系。

环节五:新知学习(4)――深化对化学式意义的认识

教学活动:1.通过实物、图片、晶体模型展示,以H2O、Fe、NaCl为例,探究、归纳化学式的一般意义;2.变式训练:(1)教师提供一组不同的符号(符号周围有数字),由学生说明符号周围数字的不同含义;(2)有人说:“CO2和O2中都含有氧分子”,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解答时,可出示CO2和O2的分子模型进行对比,体会所代表的意义不同);(3)请区分H2O和H2的不同。

学生活动:推测、交流、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体会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其化学式的意义不同;从分子原子离子,层层递进,逐一建构,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完整阐述化学式的意义,并通过变式练习来强化理解。

环节六:学以致用――识别标签中的化学式

教学活动:展示商品标签,根据标签中的化学式设置问题,要求学生从组成元素、构成微粒及其数目(数量关系)等角度认识化学式所代表的物质。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运用习得的概念原理去解决实际情境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标签中获取有效信息,能从化学视角看懂标签;贴近生活生产实际,感受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环节七:课堂小结――建构知识网络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小结。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起画龙点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文献 繁化俗字 类型 理据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是上海古籍出版社计划出版的《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中的一种,分上、下两册,共收敦煌文献286件,另附77件附件。该书所有的汉文文献中,俗字现象十分普遍。俗字对正字字形的改变,一般可以从简化和繁化两个大的角度来分析。“简化和繁化是一切文字共有的现象。汉字既然是记录汉语的书写工具,这个性质决定了它必然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即朝着简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汉字又是汉语的辅助工具,这个性质又决定了它必然朝着适应汉语发展的方向发展,即朝着繁化的方向发展。”①汉字为了便于书写,要求字形简略,在人们的书写过程中,汉字的确是不断朝简化的方向发展的。但是,汉字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能更好的表情达意也是很重要的,为了更准确地表达含义,与汉语的发展相适应,人们在书写的过程中有时又会在正字的基础上添加笔画或部件,正如裘锡圭先生所说:“在汉字发展的过程里也存在一些字形繁化的现象。”②本文将选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文献》中的繁化俗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类型和保持理据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繁化俗字类型

(一)增加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它是文字书写中笔尖在书写材料上画出的点和线条,如横、竖、撇、点、折等。每一次从笔落下去到笔提起来的过程形成的轨迹就是一个笔画。增加笔画,指书写过程中增加了正字笔画中的一些点或线条,从而产生的俗字。

:“五根、五力、七等覺~、八聖道~…” ③(北大D002)

:“若菩薩摩訶薩增上意樂,欲證無上正等菩提,成熟有情、嚴淨佛~ …”(北大D005)

“支”“土”的笔画中本不含点画,而俗书却在笔末增加了点画。

:“其家~富。”(北大D037)《说文解字》:“巨,規巨也。從工,象手持之。”它的小篆字形作“ ”,在半包围结构里并不包含竖画,而俗字形却在“巨”中增加了一竖。包含相同部件的“炬”字也添加一竖写成“ ”,有时在上下各加一竖写成“ ”。

增加笔画一方面是受到书写惯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文字以区别性。受书写习惯的影响,有时在书写该字字前先写一点,例如“厌、厚”等字先写一点,将“厂”写成了“广”;有时在写完一个字以后又会再加上一笔,例如“数、婆、氏、彼、祗、纸、支、枝”等,这些增加的点画是完全不表示意义的,只是由于书写惯性而加上去的。有些加点的俗字则是为了与其它字加以区分,在阅读敦煌卷子的时候可以发现,“土”和“士”并不是依据最后一横的长短而区分的。例如,“吉”在敦煌卷子里写成“ ”、“诘”写成“ ”,它们所包含的部件“士”,在具体书写中却将末笔写的很长,跟“土”没有区别。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在“土”的右下角加一点与“士”相区分,而那些包含部件“土”的字也相应的加上一点,以示区别,例如“在、吐、社、坠、堕、尘、涂、悭、坚”等字中的“土”都写成“ ”。

(二)增加部件

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能独立运用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它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大多数部件是由一些笔画组合而成的,它们经常凝聚在一起,可以独立运用,以组合的形式充当构字单位,如“氵”、“艹”、“礻”等;但也有些部件本身就是一个字,如构成“好”的部件“女”、“子”,构成“林”的部件“木”等。汉语形声字或会意字中的部件一般具有提示语音或语义的作用,有些字经历了隶变、楷化以后,它本身的声符或意符已经不再具有表音、表意作用或者这些表音、表意部件不是那么得明显了。俗书为了突显、强化部件的表音、表意作用,常会在正字的基础上增加部件,形成俗字。

:“眾生常為愛網所纏,無明覆~,染著有愛,為之走使,不得自在。”(北大D029)“蔽”字本从艸敝声,该字形又增加部件“艸”,使得其意符变为“茻”,“茻”的含义是“众艸也”,以众草包围,可以更加突显“隐蔽”的含义。

:“牙莖枝葉花~味異。”(北大D031)“果”字本从木,像果形在木之上,该字形又增加部件“艹”,强调其与植物有关。“园”的俗字也增加部件“艹”,以强调其为种植果木等植物的地方。

:“不求色聲諸香味,亦不~望一切觸,常求無上最勝智,度脫一切諸群生。”(北大D029)“希”字本无“心”旁,为了突出强调内心的想法或愿望,从而增添部件“心”。同理,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责、勤、欲”等字的俗字形也相应地增加了部件“心”。

:“含~未語。”(北大D100)“笑”字本无“口”旁,可能因为“笑”这一动作伴随着嘴巴的开合动作,所以加上部件“口”,更加形象地说明该动作与嘴巴相关。

:“得阿那含度疑彼~斷於疑網。”(北大D034)《说文解字》:“岸,水厓而高者,從屵幹聲。”高地都是由土石累积所成,所以增加了部件“土”进一步揭示出它的物质组成成分。

(三)更换部件

汉字是由部件组合而成的,其中形声字或会意字是由具有提示语音或语义作用的声符、意符构成的。俗书在书写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更换正字的部件而产生俗字的情况。更换部件形成的俗字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用另一个声音或意义相同或相关的部件进行更换;二是用形体相似的另一个部件进行更换。

:“~著諸凡夫,常抱於糞囊。”(北大D027)“耽”字本从耳冘声,该字形将意符“耳”改作“身”。耳朵属于身体的一个部分,二者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故换用产生俗字。

:“~不念言我能出聲。”(北大D031)“鼓”字本从攴从壴,壴亦声,该字形将意符“攴”改作“皮”,这应当与“鼓”的制作材料有关系。《玉篇·鼓部》:“鼓,瓦為椌,革為面,可以擊也。”远古时以陶为框,后世作鼓,以木为框,蒙以兽皮或蟒皮,故将鼓字改从“皮”以突显其制作材料。

:“心若常者則無~親非~非親。”(北大D031)“怨”字本从心夗声,该字形改声符“夗”作“死”,“夗”和“死”的读音完全不同,但是将部件“死”上的一横省略的话就和部件“夗”的形体十分相似,故二者换用造成俗字。

(四)类化增笔

这类俗字是指由于受到上下文的影响或受心理暗示作用的影响,给本没有偏旁的字加上偏旁或者使之变成与上下文一致的偏旁。

:“我復慰~。”(北大D032)“喻”字本无“心”底,由于受到前面一个字“慰”的类化影响而加上了相同的部件“心”。

:“或自呵~身心無常觀者。”(北大D035)“责”字本无偏旁,由于受到前面“呵”字的影响而加上“口”旁,呵责、呵斥的话本就由嘴巴说出,“责”字加“口”以后更能加强其理据意义。

:“無諸山陵塠~荊蕀,處處寶聚,香華軟草。”(北大D144)“阜”字本来也没有偏旁,由于受前文“塠”的类化而加上“土”旁。《释名》:“土山曰阜,言高厚也。”增加的“土”旁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更加突显其理据性。

二、繁化俗字理据分析

文字的理据是指文字符号和它所记录的词(或语素)之间在音、义方面的联系。④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言之记”。文字记录语言的时候,或者从音入手,或者从义入手、或者同时从音义入手。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用一定体系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语素,字形不直接或单纯表示语音,而是与语素的意义联系,我们通过对字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字所表示的意义,这种字形与意义的联系就是汉字的理据。然而,汉字绝大多数是兼用表音和表义的方法创造的,绝大多数形声字的声符与汉字的读音都有一定的联系,这种声符与汉字读音的联系也可以算作汉字的理据。

谈到俗字,可能有人会觉得它们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文字,是由于书写的任意性造成的,因此毫无理据,不可分析。但是,表面上看起来毫无章法的俗字之所以能够因大众的使用而流传,这绝对不是偶然的。正如张涌泉先生所言:“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是约定俗成的交流工具,俗字作为一种传播媒体自亦不能例外,书手的‘任意性’不能不受到文字社会性的制约。”⑤众所周知,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主流趋势,是由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工具性质决定的,然而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过分的简化会影响到文字的表意作用,所以繁化俗字的出现也是顺应汉字发展规律的,大部分繁化俗字都保持或者强化了正字的构字理据,以便更好地为人们的交际活动服务。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繁化俗字中,有些俗字是由于书写习惯或为了区别字形而增加笔画造成的,这些增加的笔画与正字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弱化了正字的构字理据。然而,给正字增加或更换部件,大多数是为了明确或突出字义,所以这类俗字中增强正字构字理据的比较多。

1.吐—— 臭——

《说文解字》:“吐,寫也。從口土聲。”“臭,禽走,臭而知其跡者,犬也。從犬從自。”“吐”的俗字形在“土”的右下角加了一点,这主要是为了与“士”相区别,“土”和“士”并不能依据最后一横的长短来区别,我们在前文已经举例分析过,此处不再赘述。增加一点以后,本来的声符“土”不再具有表音作用,所以丧失了理据。而“臭”在捺笔上再加一撇,并不是为了区别字形,而是书写习惯造成的,使正字意符“犬”不能正确表意,破坏了正字理据。

2.果—— 焦——

《说文解字》:“果,木實也。從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果”( )本是个象形字,像个果子在木上的样子,人们一看就能明白这个字的含义。我们知道隶书最大的特点是用平直方正的点、横、竖等笔画代替了曲折圆转的线条,经过隶变改曲为直以后,很多字就不再象形了。从“果”字已经看不出是“果在木上”的意义了,所以人们想要表示“果”与植物有关,所以就在正字的基础上增加了部件“艹”,以达到突出强调的效果。“焦”字本从火、隹,部件“火”经过隶变以后作“灬”。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部件“灬”并没有部件“火”来的直观、明确,所以该字形又增加部件“火”,以达到突显强调的作用。《干禄字书》:“燋焦:上通,下正。”其它字如“蔽”“园”“笑”“耽”“鼓”等等,它们或者增加了部件或者更换了部件,然而增加、更换部件后形成的俗字并没有破坏正字的构字理据,相反,在某种程度上突显了正字的含义,所以这类繁化俗字的出现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繁化俗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字现象,它的出现说明了在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简化和繁化这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运动,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我们在承认简化是文字发展主流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繁化现象,探究繁化俗字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对繁化俗字的研究可以补充、完善俗字研究的内容,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俗字。

注释:

①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42.

②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29.

③本文采用简体汉字书写,引用的例证为与原文一致,采用繁体书写,后面的引例部分不再注释.

④郝茂.论唐代敦煌写本中的俗字.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⑤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岳麓书社,1995:46.

参考文献:

[1]郝茂.论唐代敦煌写本中的俗字[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6(1).

[2]吴军兰.敦煌写本繁化俗字例析[J].丽水师专学报,1997,(2).

[3]黄征.敦煌俗字要论[J].敦煌研究,2005(1).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模糊性 模糊数词 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9-0063-03

【Abstract】Due to various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actors, the phenomena of fuzziness exist widely in all aspects of all the natural languages. Be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systems of language, numerals naturally possess the common property of language-fuzziness. In daily expressions and literary works, fuzzy numerals show their special pragmatic functions: semantically expressive function, rhetoric function and euphemistic function.

【Key words】Fuzziness Fuzzy numerals Pragmatic function

一、引 言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由于客观世界包罗万象,而表达的语言则相对滞后,所以人们表达的语义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它是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和人们正常交际对这种模糊性的需求在语言中的反映。这里所提及的语义模糊性主要指“语言表达中的语义不确定性和内涵虚华性。其主要表现为言难意尽兴、不求尽意兴、不尽为妙性、反常规性、奇巧得体性和凝练含蓄性”。[1]在特定的语境中,模糊语言有着更丰富的表现力。正如Kant(康德)所述:“模糊概念要比明晰概念更富有表现力……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并不总是能够用语言表达我们所想的东西”。[2]伍铁平教授也曾指出:“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模糊词语,就没有人类的自然语言,更不会有文学作品”。[2]

模糊数词是模糊语言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不知道、不必说出、不能说出或不想说出准确的数目等语境中,模糊数词丰富的语义内涵和语用功能,可以起到精确数字远不能及的表达效果。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我们如果能根据不同语境,恰当地使用一些模糊数词,就能使表达更准确、形象、生动和得体。本文从数词的模糊性出发,着重探讨英汉模糊数词在日常用语和文学作品中的主要语用功能。

二、关于英汉数词的模糊性

数字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进步的尺度。早在公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断言,“‘数’乃万物之原。在自然诸原理中第一是‘数’理,……万物皆可以数来说明。”与古希腊人富于幻想的意识不同,中国上古虽未至于把整个天体归结为一种数,但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话至少表明其思想中数是万物化生的关键和万象联络的枢纽。[3]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数字在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下,并不总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英语中,“at sixes and sevens”比喻内心忐忑不安或举棋不定,“seven/nine days’ wonder”喻指昙花一现的事物;汉语中的“十全十美”比喻完美无缺,“十年寒窗”则形容读书人长期苦读的生活。

作为观念和符号的结合,数的基本功能是计算,本来应表示精确的数目,似乎应是“精确”的代表。然而,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除了精确表达的功能外,还存在模糊表达的功能。模糊数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其语义内容和语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从具有模糊语义的数字的使用频率看,英语中常用ten,twenty,forty,hundred,thousand,million等数词表示模糊语义,如“The truck driver stoppe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to catch forty winks”(卡车司机停在路边打盹),而“one in a thousand”则常引申为罕有或杰出的人物。英语中还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加上尾数“一”表达更深程度或数量之多,具有模糊性,如“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万分感激)、“to have one thousand and one things to do”(有许多事要做)等。此外,数字在大量英语习语或成语中,其语义也具有模糊性,表达一些抽象、含蓄、不明确的模糊概念,如“one or two things”(几件事情)、“in two twos”(立刻)等。汉语和英语一样也存在模糊数,但由于受不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语言使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模糊数词与英语不尽相同。汉语中“一”、“三”、“九”、“十”、“百”、“千”、“万”用得最多,如“一呼百应”中的“一”决非确数,实言其少,具有模糊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的“三百六十行”则泛指社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表示模糊意义。汉语中有许多四字成语、谚语或俗语常用整数构成,而这些数目词在成语中失去了原始的精确数量意义,具有模糊性,起镶嵌作用,以表数目之多,程度之深,或表达感受性语义,如“千山万水”、“百读不厌”、“十万火急”、“九死一生”、“三教九流”等。由上可见,数词在语言中表现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

实际上,数词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可用模糊的概念表达精确的意思,也可运用模糊数据,在极其模糊的语表下寓以极其精确的语义,或用明确的言语表达“模糊”的想法。在日常言语表达或文学作品中,许多数字往往只是一个泛化的模糊概念,它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体现说话者的机智与幽默,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有礼貌,更可以拓展人们的艺术想象空间,从而实现艺术再创造的过程。William Wordsworth在歌咏大自然的名篇The Daffodils(咏水仙)中用模糊数字把读者带到了水仙花盛开的场面: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a sprightly dance.(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模糊数字“ten thousand”的运用诗意盎然,清新美丽,满足了我们想象中的视觉欣赏要求:在我们脑海里构织出一幅千万朵水仙遍地开放、欢乐起舞的大自然朴实的美景。模糊数字使自然的美丽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出现,读来犹如空谷余音,飘渺悠长。[4]

三、英汉模糊数词的语用功能

1.语义表达功能

单调乏味的数词,通过模糊虚化,能使语言生动,意味深长,发人联想,让人回味,起到突出形象,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增强语势的作用。模糊数词的语义外延扩大延伸,能给人以更大的思索和想象空间。具体而言,英汉语中的模糊数词主要有以下几种语义表达功能:①言其多少。数词虽有数量概念,但不指实际数目,而包含数量多(少)、程度大(小)或相等之意。例如,英语中有“to have zero on”(对……一无所知)、“From one learn all”(闻一而知十)、“six and half a dozen”(半斤八两)、“to be in two minds”(三心二意)等。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话:“俗语说得好‘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是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句中的“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是比喻贾氏家族族大人多,龙蛇混杂,好坏不一,各种各样的人物都会有。数字“九”已失去了精确的计数功能,因此它不表示实数,而只是表示一个模糊的概念,用以喻指贾氏家族人口之多。[5]此外,“乱七八糟”、“三长两短”、“三番五次”等则表示量度或程度相同;②表示替代。英汉语言中有些由数字构成的成语习语,数词虽然仍含数量概念,但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在都有了模糊意义,跟数字关系不大,有的数字本意甚至完全销声匿迹。它们同其它语素一起,作为某事物或情状方面的区别标志,或用来形象地代替某人某事某物。例如:“fourteen hundred”在英语中本意指从前英国交易所规定会员人数不得超过1399人,因此第1400个人被认为是外人。现该习语已失去本意,用来表示“当心外人”了。而“404”在英语中意为“不知所云;脑里一片空白”。404源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的错误符号,代表“在主机里找不到文件(file not found on server)”。后来人们就借用该数字表示对某人说的话一窍不通或是不知所云,有时也表示脑里一片空白之意。[6]同样,汉语中此类数字的用法也屡见不鲜。如傻头傻脑及倔强莽撞之人被叫做“二百五”,香港人爱把那些搬弄是非的女人称为“三八”,北京人口语里的“二五八”则指大概轮廓;③实指数量。英汉语习语中有些数词的数量概念较为明显,有实指意义。常用于概括事物的共有特征或具体内容,使习语生动形象,内涵丰富。例如,英语中的“the Roaring Twenties”(兴旺的二十年代)指“一战”后青年充分享受自由的时期,“the Hungry Thirties”(饥饿的三十年代)则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萧条、工人失业挨饿的时期。汉语习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中的“一”、“两”、“三”都是实指,意指人越多,办事效率越差。“八仙过海”则强调各显其能,“三顾茅庐”意指反复请求某人担任某个要职。

2.修辞功能

数词既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又可作为比喻、夸张或委婉的修辞手段,能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使语言凝练生动,委婉含蓄,达到言简意赅、渲染气氛等效果。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事物用一定的数词修饰、限制后,其形象就更加具体、鲜明,更进一步为读者(听者)所注意、思考、感受和理解。因此,恰当地运用数词有助于充分表达语言中包罗万象的内容,增强语言的修辞色彩,收到不同的修辞效果。①提高语言表达效率。英语中,借助数词增强文字表现力,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情况俯拾皆是。如:“One false move may lose the whole game.”(一棋走错,全盘皆输。)比喻小错铸成了大错;“A thousand to one he will win.”(他赢定了)以1000∶1这样一种鲜明的比例,喻指他稳操胜券。汉语中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成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字的模糊语义把抽象、深奥的生活哲理阐述得具体、通俗、深刻、鲜明;②增强语言感染力。英汉语都会利用数词有意言过其实地扩大或缩小,使所描绘的事物给读者产生极为鲜明深刻的印象。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的小说《恰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有这样一句“She was old; millions of years old, she felt.”,其中“millions of years old”使得康妮身心疲惫,青春尽逝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7]唐朝大诗人李白很善于利用数词的夸张来表情达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千尺”形象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情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三千尺”不仅描绘出了香炉峰大瀑布的壮观、美丽,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极大的想象空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中的“三千丈”则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愁怨。这些数词的运用使诗词显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③使言语表达委婉、含蓄。英汉两种语言在运用过程中都会遇到忌讳的事物或行为,在表达的时候,人们往往避开直接表达本意的词语,而选用另一个委婉词来代替,通过不同方式把话说得圆满动听,或使粗俗变得雅致。恰当地运用数词的委婉功能可以含蓄、诙谐地表达令人不悦或不够尊敬的内容。如“five-fingers”(小偷/三只手)、“two-bagger”(丑陋的女人)、“a forty-four”()、“number one/ two”(小/大便)、“four-letter word”(下流话)等。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百岁”与“死亡”说的都是“死亡”,但是表达这个意思的场合或说话双方的心理却大不相同。两者代表着不同的语用内涵,表达的效果也截然不同。“他爷爷死了”是直接说法,但直接言及死亡会被认为对死者不敬,忽略了听话人的心理感受,显得冷酷无情,容易引起听话人的反感与不快。“他爷爷百岁了”中的“百岁”是用模糊数字组成表示死亡的委婉语来代替“死”这个禁忌语,从而回避了忌讳心理,达到了有效交际的目的。

3.美学功能

格式塔――美学理论认为,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和谐、简约、有序等美的特性具有一种基本的要求。这一观点对解释模糊语言的美学功能很有借鉴作用,因为模糊其实就是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的代名词,它提供给读者一个幽深绵缈、耐人寻味的审美想象空间,期待读者去补充其意义的空白,去赋予其现实的生命,进而达到完形效应。[7]作为模糊语言的特殊领域,模糊数词一旦进入特定的文学语境,其表义功能也会发生转化,使数词的表义容量扩充并增添独特的美学价值,如入木三分之形象美、别具神韵之意境美、言简意赅之简约美等。

形象性是数字模糊语义所产生的最为常见的美学价值,其有效的表达主要通过对比、比喻、夸张等来完成,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者首先运用“千”、“万”两个模糊数字创设一个巨大而又空灵飘逸的空间概念,渲染气氛。在“飞绝”、“踪灭”、“孤舟”、“独钓”等词的衬托下,一幅空旷、寂寥、荒凉的雪景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一个壮志未酬、无人理解而又倔强傲岸的鲜明形象跃然纸上。其次,在文学作品中,“意境的基本构成在于情景交融,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作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前者叫做‘境’的方面,后者叫做‘意’的方面,这两个方面有机浑然交融而形成意境”。[8]意境以意蕴、情趣取胜,展现的往往是一种模糊美。模糊数词常常被诗人用来描绘形象,开拓意境,使得诗意盎然,妙趣横生。如Mark Twain在Following the Equator(Vol. Two, Chapter 13)中有这样一句关于枝条上冰珠的描述:In the ice-storm every one of the myriad ice-beads pendent from twig and branch is an individual gem; and changes color with every motion caused by the wind; each tree carries a million, and a forest-frost exhibits the splendors of the single tree multiplied by a thousand (……每一棵树上都挂有百万颗宝石,一片霜林展示了由成千上万粒冰珠烘托出的每一树的夺目光彩)。模糊数词“a million”和“a thousand”的运用扩大了人们的思维空间,给人以无限遐想,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写如林成簇的桃花,而是点出“三两枝”,春意盎然,既合诗情,更具画意。另外,人们着迷于模糊语言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带来的简约、省力效果。具有模糊语义的数字表达能在有限的语言容量内,通过深层语用意义使语言表达在经济中获得巨大的弹性空间,用有限的语言形式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从而使交流得以有效进行。“一清二白”、“三言两语”、“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One boy is boy, two boy half boy, three boy no boy.”等表达虽简单却蕴涵着博大精深之内质。宋朝理学家邵雍在其《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巧妙地将十个数字和谐地镶嵌于所描写的景物中,画面清新淡雅,情味浓郁,又给人一种安谧之感。可见,模糊数词的使用是说话人或作者从宏观上对事物性质的高度概括,以简便、高效、得体的语言形式对事物进行的艺术描述。

四、结束语

总之,模糊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数字的用法由精确向模糊转化,大大丰富了英汉语言的词汇库。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模糊数词不仅可以使表达更形象、生动、简洁、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灵活性,使英汉语言的表达功能达到更加完善的地步,而且还可以向对方表示礼貌或表情达意,以达到幽默、委婉等目的,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际增添亮彩,带来方便。同时,我们研究数词的模糊性还有助于了解人类思维的特点以及各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范武邱.模糊语言研究中凸现出的几个问题[J].现代外语,2007(2):156~157

2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4

3 杜贵晨.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J].中国社会科学,2002(4):28

4 胡家峦.英语诗歌精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87~190

5 包惠南、包 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241~242

6 陈琳霞.模糊数字的语境顺应[J].外语教学,200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