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手段,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进一步完善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巩固发展山水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的创建成果,全面展示**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二、基本原则

(一)精简、高效、统一原则。精简管理人员,加强一线力量,提高环卫工作效率,保证指挥灵敏,关系顺畅,提高清扫、保洁、清运成效。

(二)市场取向原则。清扫保洁和清运工作一律实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运作方式经营。

(三)属地原则。深化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环卫管理重心下移,按照属地管理,由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的环卫管理。

(四)竞争原则。正式工的招录和临时工的聘用一律实行竞争上岗,合同管理。

三、改革内容

(一)调整管理范围。棠香、龙岗城区的主、次干道、公厕、垃圾站、濑溪河城区段水域和沿河的滩涂、岸坡由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背街小巷、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由所辖的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已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未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社区居委会负责;汽车站和文化、体育、娱乐、游览、公园、绿地等场所,由经营管理单位负责;集贸市场、展览展销场所、商场、餐饮店及个体经营摊点,由经营管理单位或从业者负责;建筑工地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治土地、待建地由土地使用权单位负责;现阶段的大湾垃圾处理场由龙岗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管理经费由县财政专项预算解决,新垃圾处理场建成投入使用后,再由县府确定管理部门。

(二)改革工作运行机制

为保证环卫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根据实际,可选用两套方案之一实施。

方案一:

成立清洁公司。由县环卫所负责,组建环卫清洁公司,清洁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运作,负责属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区的管理和主城区所有垃圾的清收运工作。县上依据实际清扫面积和工作量(清扫保洁面积为669523.9平方米,垃圾清收运为3万吨/年),按照建设部的标准核算经费(全年清扫保洁费为76.8万元,含扫地车和洒水车的运行费用;垃圾清收运费为42万元),实行承包合同管理城市。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任区以外的单位产生的垃圾可以委托环卫清洁公司清运,公司实行有偿服务。棠香、龙岗两办事处责任区内的垃圾倾倒到县环卫所指定的地点,由清洁公司无偿清运。

方案二:

实行路段、项目责任承包制。路段根据工作需要,分为东、中、西三个片区,其中:东区面积270145.6平方米,全年清扫保洁费224220.85元;中区面积228454.4平方米,全年清扫保洁费212462.59元;西区面积170923.9平方米,全年清扫保洁费150413.03元。东、中、西三个片区全年清扫保洁总金额为587096.46元(不含扫地车和洒水车运行费)。项目主要包括:垃圾清运(全年总承包价为60万元)、公厕管理、濑溪河城区段水域和沿河的滩涂、岸坡管理等,实行分项承包,鼓励单位或个人竞标。县环卫所与竞标单位或个人产生合同关系。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任区以外的单位产生的垃圾可以委托承包单位或个人(业主)清运,实行有偿服务。棠香、龙岗两办事处责任区内的垃圾倾倒到县环卫所指定的地点,由承包者无偿清运。

(三)改革人事管理体制

一是龙岗、棠香街道办事处的环卫管理所仍按现行管理体制,实行属地管理。

二是原县统一管理的环卫人员(其中龙水镇24人,中敖镇3人、三驱镇1人、万古镇1人、邮亭镇1人,)全部划归现在工作所在镇管理,其档案由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移交当地政府。

三是其余镇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设置机构,明确职责,确定管理人员,自行管理。

四是原路段清扫保洁临时人员由承包单位或个人负责接收,原则上第一年要保证原有人员都能在岗。

(四)完善环卫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工作。各路段设立统一的垃圾收集处,所有垃圾一律要投放到附近公共垃圾收集处,或由环卫工人定时收集,不得乱堆乱倒垃圾。

二是建立“四旁四包”制度。“四旁”即门前自墙基线至街沿石、左至邻墙、右至邻墙、门后延伸至院墙;“四包”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市容,逐步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的社会机制。

三是强化街道居委会环卫责任制。街道和居委会要加强对辖区内市民的文明素质教育,积极协调解决环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督促街道居民户对垃圾的定点、定时投放;督促居民户落实“四旁四包”。

(五)明确执法队伍管理。县市政监察大队为县市政局直接管理,棠香(6人)、龙岗(7人)、龙水(10人,在现有环卫管理和城管执法人员中产生,具体招录办法由县人事局、县编办、县市政局和龙水镇共同研究报县政府审定)成立三个监察中队,监察中队实行双重管理,日常管理由各街镇负责,县市政监察大队负责业务指导。监察中队负责辖区内日常城市管理执法工作,集中整治执法期间由县监察大队统一调度。

(六)明确环卫资金管理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经费的原则,分级管理环卫资金。

一是属县管范围的,经费由县财政解决;属街镇乡管理范围的,经费由当地财政解决。

二是主城区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经营门店、餐饮、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置费和出租车、环城公交车、人力三轮车、货三轮车、洗车场的清洁费由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棠香、龙岗街道办事处按辖区收取,全部作为该辖区的环卫管理经费,其余环卫有偿使用费由县上统一收取,县财政统一管理。其余镇乡按环卫有关收费项目收取的经费全部用于本镇乡的环卫管理工作,县财政不再给予经费补助。

三是县监察大队和棠香、龙岗、龙水监察中队的罚没收由县监察大队统一收取,全额缴入县金库,按缴入县金库的80%返还街镇,作为监察中队办案经费。

四、改革步骤

(一)方案制定阶段(**年4月1日—4月30日)。成立环卫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环卫改革的协调工作;由县市政局牵头,相关街镇乡及部门配合,摸清底数,测好标底,划分卫生小区,进行可行性分析,形成改革方案,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审议,并由县委办、县府办印发实施方案。

(二)宣传发动阶段(**年4月30日—5月15日)。由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街镇乡召开座谈会,市政局组织相关街镇乡和环卫管理负责人会议,相关街镇乡组织环卫管理人员及临时人员会议,宣传改革方案,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做到改革和日常管理两不误,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组织实施阶段(**年5月15日——5月31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环卫所建制的划转工作;组建清洁公司或做好路段项目承包工作;对环卫清扫保洁区域和清运工作分类招标,完成环卫人员竞争上岗工作。

五、其他配套改革

(一)规范资产管理。现有环卫作业车辆设备、公共厕所、作业休息场所、办公场地、停车场、机具设备维修等设施(含现已改变用途的设施),不论建设、购置的资金渠道和来源,均属国有资产,产权归县政府所有。按照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实行分离的原则,由县政府委托环卫企业经营管理。在经营期间,不得擅自改变固定资产用途,并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维护和设备设施的更新,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理顺资金供给关系。县环卫所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性质不变,编制数不变,经费来源渠道不变。其余街镇乡环卫管理人员的工资,其经费来源由各街镇乡自行解决。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州市 环卫体制 改革 实践

The practices and exploration about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city appearance and environment sanitation in Guangzhou

Abstract:It is explic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ity appearance and environment sanitation in Guangzhou and the history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in this system as viewed from the environment sanitation service in this paper. The abuses in the existing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then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further structural reform on the base of that.

Keywords:Guangzhou, the system of city environment sanitation, reform, practices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广州市是全国开展环卫体制改革较早的城市,从1995年起将珠江广州河段保洁服务向社会发包经营后,先后在城市道路清扫服务、公厕管护、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等方面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不同方式的改革尝试,引入竞争机制,把具体的环卫作业推向市场。目前,广州市环卫体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整个环卫系统也面临着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亟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将以广州市环卫体制的改革实践为依托,深入探讨在当前的环卫体制模式下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

1. 广州市环卫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广州市的街道环卫站和区的环卫保洁所相继设立并经历了数十年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广州环卫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探索到实施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期探索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广州市市容环卫局(上世纪80年代成立之初叫“环卫局”,后改称“市容环卫局”,2009年机构调整后并入广州市城管委)和区局对直属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实行经费承包管理,年度考核后根据增收节支成效对领导和职工兑现奖惩。1993年,广州市环卫局和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成立了标准环保公司,它的使命就是探索环卫体制改革,走市场化之路。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环卫服务作业单位在用工办法上都突破了事业单位的体制,开始面向社会招聘环卫工。

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阶段――九十年代中、末期[1]。1995年开始进行了道路、水面保洁环卫作业承包试点。1996年,实行了以机械化清扫、上门收运垃圾、统一余泥渣土排放、专业化运输为主要内容的环卫作业方式改革。1997年11月,广州市召开了环卫事业改革工作会议,环卫体制改革由重点突破、单项试验转入整体改革、全面发展的时期,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政事分开、管干分离,实现环卫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先后将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收集与中转运输作业、道路清扫和冲洗、珠江广州河段水面保洁、社会公厕管养、新建居住小区和经济开发区的环卫服务以及垃圾处理全部推向市场,形成统一开放、多元竞争的环卫服务市场,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和水平。

第三阶段是推广实施阶段――自2001年始。2001年,市政府办公厅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了《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环卫体制改革进入了快速推进的阶段。进展情况综合为以下四方面:(一)新增加的市容环卫服务项目基本是一步到位面向市场招标。(二)除了新增项目实行市场招标,原有由事业单位负责的环卫服务相继大部分推向市场化。(三)为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各区相继设立了市容环卫监督机构。(四)市场自然形成了一批为数较多的规模不等的清洁服务公司。

2. 广州市环境卫生服务现状

目前,广州市环卫服务的内容包括城市道路(市政道路和内街)、广场、公园、水域等公共区域的保洁及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服务的内容较之以前有较大延伸,规模也显著壮大。截止2010年广州市共有环卫从业人员26092名,其中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1737名,环卫工人24355人;拥有垃圾运输车1155台,洒水车251台,水上保洁船87艘;公厕1927座,垃圾压缩站147座,环卫停车场12个;全市清扫保洁面积8862万平方米,每天保持洒水冲洗城区道路2251公里,水域保洁 714公里;平均每天收集处理生活垃圾为10162.2吨。

现广州市公共环境卫生服务实行三级负责:市一级负责生活垃圾的终处理、中心区域水域的保洁、中心区域市政道路的清洗、部分城市快速路的保洁、动物尸体和变质腐化肉类的处理、粪便处理等,经费由市财政安排。行政区一级负责辖区内市政道路的清扫保洁、公共厕所保洁维护、生活垃圾的运输等,经费由区财政安排。行政街一级负责内街巷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等,经费来自向区域内的居民及团体收费。市、区、街道各级的公共环境卫生服务均既有直接组建服务队伍,也有采用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

3. 广州市环卫体制目前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对城市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市容环卫体制持续改革,广州市的市容环卫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市民群众对市容环境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加速,现行的环卫服务不可避免暴露出体制的一些弊端,阻碍了市容环卫工作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3.1政府负担仍旧较重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及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用工发生的社保、加班补贴、带薪休假甚至住房补贴的费用一律应纳入环卫服务合同的预算。公司用工与事业单位用工发生的费用并不能节省。相反,公司的运作成本及政府的监督成本,加大了政府的负担。

3.2主管部门事务性工作依旧繁多

首先,环卫工人集体上访引起的稳定问题。尽管合同条款都要规定承包公司对于工人停工、罢工后果的责任,但是由于环卫服务是公益事业,政府直接向公众负责,近几年多次发生环卫工人集体上访、停工等事件,政府主管部门承受的压力显然比公司更沉重,且集体上访和停工事件,基本都发生在公司。其次,合同的争议,往往使政府处于被动。

3.3“短周期、小规模、低水平”的承包运作

由于广州环卫市场主体基本是自然形成的,该行业的门槛低,公司数量多,规模、管理水平、诚信品质参差不齐,市场未成熟,各区环卫主管部门为了降低市场化的风险,往往不采用大标段、长周期的发包。各区环卫服务发包周期一般为3年,标段规模按人员配备多数在200人以下,最小的只有55人。但是,短周期和小规模,必然导致机械设备投入的障碍,同时,在承包衔接期,难免出现人心波动,服务质量下降。

3.4监管环节多、力度不足、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

实行市场化体制,业主(各区市容环卫主管部门、街道)与承包方(环卫服务公司)之间是平等的民事关系,唯一制约手段是经济制裁,而主管部门与工人、班组长、项目经理都没有直接关系,造成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常常遇到有事找不到人,找到人解决不了问题,应变能力差,处理问题难以让人放心种种问题,大大降低了服务质量。

3.5环卫工人的权益难以保障

虽然环卫工人的待遇普遍太低并不能简单归因于体制,但是环卫保洁所和环卫站在员工管理的方式上比公司多了一份人性化和温情。由于环卫经费普遍不足,加上公司追求利润,使工人的福利待遇得不到落实,或减少人员配置,加大劳动强度,更加引起工人的不满。承包项目的短期化,使环卫工人普遍存在临时心理,工人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发生下降,在作业质量方面有直接的反应。

4. 广州市环卫体制改革前景

在充分认识环卫服务存在的弊端的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积极稳妥地深化环卫体制改革,采取更有效措施加强行业管理,促进环卫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环卫管理模式方面

建议各区建立政府指挥的队伍,同时兼有向社会招标发包的环卫业务,关键的项目、关键的地区由政府的队伍负责。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有政府自己的队伍起关键保障作用、应对特别状态的作用、高质量的标杆作用,同时有社会的公司参与竞争对政府的队伍形成对比和竞争压力,有助队伍的自强自爱健康发展。

4.2行业管理和诚信制度建设方面

一方面,应依法实施特许经营,规范市场化的运;另一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优胜劣汰和促进诚信。建议实行每月、每季、每年由各区专业质监部门、业主、公众和住户三方面提供的评价综合,每次都上网公布并备份,形成清洁服务公司的档案。规定在所有的环卫服务项目的招标评标中,招标应向评标专家提供投标公司的质量和诚信档案。

4.3经费来源方面

由于城市维护税的增长与工作量的增长不平衡,仅限于城市维护税无法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二次分配中调整,建议在城市建设税以外统筹补充环卫经费。另外,街道由于收费标准长期没有调整、收费难度大、收费率低,经费尤其欠缺,建议应重新合理界定居民清洁卫生费的使用范围,明确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范围并由财政统一划拨经费。

4.4 环卫工人权益方面

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广大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包括晋升制度、激励机制、居住条件、社会保险、为子女入学提供便利等,全方位增强环卫工人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另外,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招投标和合同条款以及监管工作中,强化维护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道路,要巩固和谐、发展和谐,量情而策、量力而行、积极推进;改革的进程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和环境卫生事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和阶段性;必须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环境卫生水平的良好长效,有利于环卫工人的价值尊严和环卫队伍社会地位的提高,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相统一、相促进、相提高。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油区治安 弱化 加强 治理

治安保卫中心按照油田统一部署,优化防范措施,加大巡护力度,严密防范、打击涉油不法行为的发生,为油田原油生产建设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入世之后市场压力的日益增大,一些油区存在着大量盗窃、破坏甚至哄抢油田物资器材和生产设备现象。社会治安问题十分突出,给社会稳定和企业正常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其油区综合治理管理,堵塞漏洞,保持油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一、油区治安保卫工作弱化的原因

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我们对目前广大油区治安保卫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经济治安保卫组织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等规定,企业有权决定其内设保卫机构人员构成,治安保卫组织不再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政府部门不能干预。随着企业的深化改革“减员增效”工作的广泛开展,各要害部位的岗位定员也随之减少。有的要害部位不仅没有门卫,当班职工也只有一、二个人,应付日常工作都略显紧张,在治安保卫工作方面投人的精力当然更是少之又少了。因此,保卫工作出现了普遍弱化的趋势。

二是治安保卫组织的执法性质不明,职责不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企分开是大势所趋,公安、保卫职能也进行了分离。企业保卫组织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不具备执法者(机构)的主体资格,法律上不可能再确认其享用执法权。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也由过去公安机关一家包揽,逐步转变为企业法人的一项重要职责。没有合理、合法的执法手段和权利,即使面对被盗、被哄抢事件的发生也只能望而兴叹,作一些“亡羊补牢”的补救工作。企业生产稳定的局面无法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三是治安保卫设施、人员更新得不到保障。企业改制后,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对要害部位治安保卫工作的投人都大幅减少,多数是维持原有的水平,而无力投人资金添置新设施,更谈不上引进新技术。此外,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企业保卫队伍人员老化严重,人员更新换代迫在眉睫。部分企业甚至只能把一些老弱病残,或纪律意识淡薄、不好管理的“刺头”硬塞到保卫岗位。而他们的对手不仅多数身强力壮,有的甚至拥有先进的专业工具和车辆。一方面是企业保卫部门防范技术和设施装备水平低下,人员战斗力的不断削弱;一方面是不法分子在利益趋使下力量不断壮大。两方面对比,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弱化的趋势显得更加明显。

二、加强油区治安保卫工作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改革形势。

油区内部的保卫组织要积极与公安机关加强联系,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服务意识,调整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尽快实现由行政干预向依法监督指导转变,由单纯孤立办案向打、防、管、建等全方位综合服务的转变,找准打击犯罪与服务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切实依法履行对企业的保护、服务、监督、指导、检查、处罚等职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发展服务。由于企业内部的保卫组织性质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应尽快消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尽快树立积极、主动、独立开展治安保卫工作的意识,主动地把保卫工作纳人企业管理的轨道,围绕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大胆组织实施,为企业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2、深人调查研究,为维护企业安定团结献计献策。

油区各种不安定因素必然增多,保卫管理人员要切实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深人企业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改革发展情况、财物情况、周围环境情况及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等,对可能发生激化的因素和苗头,及时向党委、政府和企业领导预警报警,当好参谋,提出解决的方案,协助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尽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防止造成不良影响和社会危害,影响企业生产的经营活动。

3、加强宜传教育,订立规章制度。

目前,油区治安形势仍然很严峻,违法犯罪上升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只有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才是提高人们防范意识最基本的措施和途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把治安保卫工作做好,除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外,还要认真执行本地区、本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审时度势,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既是保卫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保卫工作的一项基本措施。

4、加强指导监督,落实防范措施。

在公安机关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要经常深人基层进行指导,认真分析本单位的治安形势,向企业领导人提合理化建议,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准确划定要害部位,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大力发挥科技在企业内部保卫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宣传推广使用技术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工作的科技含量,消除各种隐患和漏洞,确保企业要害部位的安全。同时,广泛开展安全检查,督促各种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对安全隐患多、防范措施不到位的单位,要责令其整改,确保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增强企业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5、加大举报力度,及时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企业的违法犯罪分子,为企业提供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对抢劫、偷盗、哄抢、诈骗以及破坏企业生产设备的案件,及时快报,建议和督促公安机关要快侦快破,严厉惩处,挽回企业损失;对改革中出现的纠缠扭打、辱骂恐吓、报复殴打、伤害杀害企业领导的案件,公安机关要依法严肃查处,理直气壮地为改革者撑腰壮胆。

6、整治企业周边环境,搞好企业内部治安综合治理。

保卫护卫人员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有关部门要大力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秩序,着力整顿企业周围废旧金属收购站点,严密控制管理、堵塞盗窃销赃渠道,要加强企业内部及周边人口管理和出租房屋管理,及施工现场的管理,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企业周边文化娱乐场所,要严格管理,加强检查,防止“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危害职工群众,要帮助企业解决好厂社矛盾,积极疏导防范,避免引发事端,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单位内部的保卫组织要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企业内部各项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确保一方平安,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和谐社会治安环境。

总之,做好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保卫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油区经营建设的全局,直接影响着公安工作的全面开展,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尽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国家、省、市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稳妥推进。落实政府责任,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坚持改革方向,积极稳妥推进。

2、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以推进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偿机制、药物供应采购机制和管理体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充满活力的长效机制。

3、绩效考核,提升服务。以让人民群众受益、满意为目标,建立健全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三)目标任务

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立起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和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医务人员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四)实施范围

全区由政府举办的9处乡镇(街道)卫生院、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机构职责。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1、乡镇卫生院的职责。乡镇卫生院以维护农村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区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和新农合经办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对实行一体化管理村的卫生室人员、业务、药品、房屋、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提供与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执行医疗保障制度有关政策规定,履行定点医疗机构职责,做好有关的政策宣传、监督及服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业务、药品、房屋、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实行统一管理。

(二)合理设置机构。乡镇(街道)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1、乡镇(街道)卫生院的设置。每个乡镇(街道)各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街道)卫生院,根据编办〔〕15号文件规定,全区共设置9所乡镇(街道)卫生院。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根据编[]15号文件批复,设置2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九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工业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核定机构编制。按照省编委办公室、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先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县(市、区)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意见》,乡镇卫生院按服务人口千分之1.5的比例进行核定人员编制,其中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数的90%。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按照市编办、财政局、卫生局《关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核定的批复》(临编办〔〕15与)文件执行,我区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682名,其中领导职数38名。核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其确定岗位数量和核拨人员经费的依据。区编制部门要加强编制管理,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

(四)设置内部岗位。区人社、卫生部门要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及《关于先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在核定的人员编制结构比例内,科学合理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公共卫生等岗位为主体,优先满足全科医生、专业公共卫生和中医药岗位需要,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总岗位的90%。其中,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的90%,用于全科医生、专业公共卫生、中医药岗位分别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的20%、20%和10%,并逐步到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同时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执业医师。

(五)人员竞聘上岗。区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规范的竞聘程序和办法,严格组织实施。

1、机构主要负责人的选聘。积极推行乡镇(街道)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任)聘任制和任期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或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每届任期一般为3年,可按规定程序连续聘任。逐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长(主任)、副院长(副主任)公开招聘制度。

2、其他人员的竞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专业类别、技术等级及数额要求,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聘期一般为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符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进入的人员,以及通过各种公开招聘方式聘用的在职人员中具有符合要求的执业(从业)资格和其他具备同设置岗位专业对应的正规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要求的,均可按照岗位任职条件和规定程序参加竞聘。同等条件下,在编正式工作人员可优先聘用。实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优先聘用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中医药等急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明确竞聘人员范围、确认竞聘资格、组织竞聘上岗、签订聘用合同的程序,抓好人员竞聘工作。通过竞聘用人改革,做到定编定岗不定人,建立起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六)招聘新进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出现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一律按照政策规定实行公开招聘,优先聘用定向培养的医学生、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养计划

的培训学员。招聘的医疗、公共卫生人员一般应具备卫生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应具备护理专业学历和护士执业资格,其他紧缺的专业人员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探索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项目、全科医生区乡联动试点项目,推动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加大全科医生吸引和培养力度。

(七)安置未聘人员。要按照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和以人为本、依法办事、维护稳定的原则,妥善做好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对在编正式工作人员中的未聘人员,采取系统内统筹调剂、实行三年待聘制、允许提前退休、鼓励自谋职业、支持继续学习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对编制和人事计划外的未聘人员,要按照上级编制人事管理制度规定和有关未聘人员安置工作的政策要求,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妥善处理。

(八)开展绩效考核。在区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的指导下,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考核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满意度评价等内容。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考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数量和质量等,基本医疗服务具体考核工作效率、医疗质量、规范用药和医疗费用控制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定期组织内部绩效考核工作。区财政、人社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个人收入挂钩。

(九)实施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水平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并制定具体核定办法。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不低于40%,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差距,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报区卫生、人社部门核准,并在本单位公示后实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应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改进;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应向较低等级调整岗位。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聘用单位可以调整该受聘人员的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受聘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同意变更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为不合格的,聘用单位有权按照规定的程序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十)规范药品采购。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规范操作,高效运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要全部通过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坚决杜绝网下采购行为。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货款结算制度,及时上缴基本药物货款,确保基本药物足额供应和及时配送。

(十一)完善补偿机制。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大落实力度,建立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并将一般诊疗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收费和医保报销政策调整情况,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支,依据绩效考核结果落实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

三、实施步骤

全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任务于底前完成。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改革任务要求,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承担起实施主体的责任,按照制定方案、核定编制、设置岗位、竞岗聘用、绩效考核、实施绩效工资、总结验收的顺序,深入扎实地推进综合改革工作。

(一)学习培训,制定方案。各相关部门要围绕落实综合改革任务,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使广大基层卫生人员明确要求,掌握政策,增强信心,积极投身改革。要深入学习改革文件,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和方法,找准改革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确保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推进方案。

(二)核编定岗,竞聘上岗。各相关部门要在前完成设岗工作,前完成竞聘上岗工作。竞聘上岗工作结束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同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聘期等内容,确立聘用关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部门按规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竞聘上岗和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审核认定。

(三)妥善安置,保持稳定。要根据省、市有关部门关于妥善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聘人员安置工作的政策要求,制定具体办法和工作方案,并于年月中旬前完成人员安置工作。

(四)绩效考核,兑现奖惩。区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的指导,具体考核由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区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级的程序进行,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安排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内部职工进行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要加大工作力度,月底前全面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并规范开展绩效考核工作,9月底前实现绩效工资制度入轨运行。

(五)考核评估,总结验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成后,区政府将组织各相关部门及时考核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确保改革成效。

四、保障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务必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精心安排组织,扎实有效推进。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责任制度。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区医改办要切实承担起统筹协调的责任,卫生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的责任,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相关的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区政府对辖区内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一名区级领导干部包干负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时间要求扎实推进。

(二)加强财力保障,确保资金需求。要保障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要切实做好资金调度和经费保障工作,落实财政的专项补助和收支差额兜底作用,加强资金监管,明确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环卫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庆祝××县中医院股份制改造成功暨股份制医院揭牌仪式,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等四家班子,向各位股东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在医疗机构改革的实践中,积极按照《××县中医院改制为股份制非营利性医院试点方案》,规范运作,成为我县医疗机构改革第一个成功的范例。你们勇于开拓进取、改革闯新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全县轰轰烈烈的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深入、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你们又拉开了全县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从而使我县产权制度改革更加波澜壮阔。我谢谢你们在县域改革工作中做出的贡献。

把公立医院改制为非营利性职工股份制医院,这是一种改革的尝试。我们把医疗服务、药品价格的政府监管作为非营利性、营利性医院管理的核心问题来处理,前者政府监管价格,不以营利为目的;后者自行按市场定价,以营利为目的,从实践上划清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根本界限。这样做吸引了职工资本参与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使职工由传统体制宏观的“主人”转换为股份制医院微观主人。在政府不投资的情况下,它与公立医院在同一医疗市场上生存竞争,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改革原则。

下面,就你们医院股份制改造,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是搞好医疗机构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

我国医疗机构改革问题,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已经提出。之后,2000年国务院体改办、卫生部、财政部等八部委下发《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促进卫生机构和医药行业健康发展。接着,卫生部等四部委《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把医疗机构界定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以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为核心,理顺政事职能,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等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关系,保证双方合法权益。之后全国的卫生医疗机构在各地开展了形式不同、有声有色的产权制度或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2001年,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全省所属事业单位实行以聘用合同制为基础的基本用工制度。按照市场体制下用工制度的要求,用工制度“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2002年继《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后,省委、省政府两办印发《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黑龙江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聘用合同制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用工制度”,事业单位员工的分配收入应贯彻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健全激励机制;员工可辞聘,单位可依据规定解聘员工。

以上说明,我国关于包括卫生事业单位的所有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已经非常明确,它告诉我们,卫生事业单位产权、员工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全国的大气候,是大势所趋。改革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早改还是晚改、今天改还是明天改的问题。鉴于这种大气候,我认为,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发展,晚改则被动。中医院的全体职工在×××院长的率领下,正是因为较早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能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勇于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这是“顺天意、合民心”、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我祝贺你们,成为了我县卫生医疗事业单位改革的开拓者,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取得最大的成功。

二、规范运作,是建立现代医院体制的基础

进行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股份制现代医院体制,这是一项全新的改革,因此,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县政府《××县中医院改制为股份制非营利性医院试点方案》规范运作。要勇于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大胆试,大胆闯”和“三个有利于”的改革试点原则,闯新、探索、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点、焦点、重点问题。我认为建立现代医院体制,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速建立规范运作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建立强化股东会最高权利机构的威权,行使好选择管理者、资本收益、重大决策等所有者权益。完善董事会制度,使之成为医院的决策机构,董事长保证团结好各位董事,真正把股东大会的决议实施好。健全监事会制度,行使好股东赋予的监督权,保证现代医院体制的良性运行。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具体负责医院的经营管理,从而使医院建立健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权力、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的体制性结构。

2、积极实施用工制度改革。要彻底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旧体制的弊端。因此医院要依据有关员工聘用合同制的规定,建立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员工自由择业的用工制度,全员实行聘用制。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承诺《试点方案》关于职工安置的内容,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改制前的工作年限及养老保险等问题,在退休时按原事业单位待遇政策不变;对新体制的工作年限和养老保险等问题按新体制待遇。改制后医院养老保险按县政府关于国有医院的规定办理,保证退休后待遇不变。政府决不让旧体制产生的问题,拖累改制医院,决不让改革的先行者吃亏。

3、努力搞好分配制度改革。改制后,医院要坚决打破“大锅饭”的分配积弊,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把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等纳入分配因素,确定工资分配办法。对董事、监事、管理层人员及股东,要探索采取年薪制、奖励股份等办法把效益与贡献挂钩,激励股东、员工关注医院的收益。

4、健全财会制度。要按照国家关于非营利性医院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等有关法规规定,并参照《公司法》会计制度,建立医院的财务会计制度,增强管理透明度;按照政府指导价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要接受有关部门、股东的监督。

5、强化行业监管。要按照国家关于民办非营利性医院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医院要主动接受卫生等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和行业部门的监管和指导,坚决不卖高价药,不干违背医德医风的事。同时,我保证,在你们改制后,政府决不会对你们另眼相看。你们和其它公立医院,都是县政府的医疗机构,都为全县人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两者只是政府出资与职工出资的不同,只要大家遵纪守法经营,县政府一定能一视同仁、公平、公开、公正予以保护,并为你们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完善机制,是现代医院跨越式发展的保证

现代医院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组合的整体。这个有机体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在政事分开后,在市场的激励下,各生产要素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如何使这个有机体实现个体优势最大化和整体优势最大化的统一,从而通过市场竞争,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以高智商知识分子群体为特色的现代医院科学经营管理所面临的新的课题。我认为,要做好这个课题,各位股东、董事、监事、管理层人员,应该继续发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股份制医院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理性化的经营管理机制,用新机制,保障医院走以“法”治院的道路,用规范的制度去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争取最大化的激活现代医院各生产要素个体积极性和整体积极性。

首先,要把制度的制定变成一个民主参与的过程。要通过最大范围的吸引股东、员工参与医院的制度制定过程,使股东和员工最大化的理解制度、熟悉制度、接触制度、认可制度,增加制度实施的可操作性,减少制度实施的成本和阻力。《医院章程》是规范医院、股东行为、保护医院、股东权益的“基本法”;《员工管理制度》是现代医院规范员工行为、保障员工权益的“基本法”。各位股东、员工一定要认识制定制度的重要性,热情、主动地参与到医院制度制定的工作中来,建设好保护自身权益的“准则”。大家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并以《章程》、《员工管理制度》为主体,制定相应的配套规章制度体系,以保证“基本法”的贯彻落实,走出“以法”治院、科学经营管理之路来。

其次,要把制度实行好。制度是个“物”,有了好的制度,关键还要有人去实施。因此,医院要建立起与制度配套的施行制度。董事长要率领各位董事、监事会主席要率领各位监事、院长要率领各位管理层人员共同把规章制度实施好。要实施好制度,关键是各领导层的同志们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大家去规范“执法”。同时,各领导层的同志们又要严格“执法”,敢于维护“制度”的尊严,使之成为带1万伏电的“高压线”。在“高压线”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创造一个公开、透明、平等的以制度管理医院的宽松的环境,使大家都能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医院的生存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