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小学的教学方法

关于小学的教学方法

关于小学的教学方法

关于小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改革探讨 要点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科目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中小学数学学科是其中最受重视的课程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改革中,其涉及区域之大、教学改革幅度之广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然而,对以往的教学分析发现,这次课程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不是偶一为之的。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及苏联两大超级大国就开展了小学数学改革,同时改革逐渐蔓延到其他国家,将这次改革推向高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其指导科目的数学就变得极为关键,小学数学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就更加值得教育人员高度重视。以下简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改革的特点及缺点,论述了小学改革的要点,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小学数学改革的特点及缺点

1.小学数学改革的特点

对于小学数学的特点来讲,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就应先冲破数学分割系统的束缚,在课本中将代数及几何的划分范围进行消除,将部分初中的基础内容融入小学课本中,让数学内容在小学阶段更充实、全面;其二,将一些现代的数学知识融入课本中,例如:简单的公式、集合的定义及统计学等,让小学的数学课本更加系统化;其三,将一些以往的数学知识进行结构化的处理,使课程内容更加严密,进而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相关数学知识;其四,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及计算原则进行规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数学符号及专业用语,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独有的魅力。

2.小学数学改革的缺点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仅对数学科目的特性进行考量,对培养数学性思维进行重视,却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周密部署,其中存在的抽象概念较多。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定义时感觉困难,为学生添加了很多负担。另外,过分准求数学定义的严谨性、准确性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定义的情况,无法充分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内容;其二,数学课本中的难度相对较高,造成了学生在自学课程内容时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降低。因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材比原版教材的内容丰富很多,同时难度也上了一个层次,所以,一些教材中的定义就连老师也很难全面掌握,学生在进行自学时就更不知道该从何开始。进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产生影响,让班级中数学成绩呈现两极化发展;其三,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却并不注重数学技能的讲解。例如:尽管教师十分认真也十分费力的为学生讲解完乘法的交换定义,但是,如果向学生提问“6×7与7×6所得到的数值是否相同时”,学生仍有很多存在疑惑。这时由于就算学生生硬的记忆了乘法的交换定义,但却无法理解其本质含义,更无法灵活应用;其四,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时,仅应用讲解及演示的方法,对一些其他的思考方法仅一瞬而过,例如:类比法、归纳法等。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全面,对问题的考虑不周密等。另外,因为学生的知识是由教师强制性的灌输而进行记忆的,如果稍遇到一点复杂的问题,就很难进行独立思考。

从以上内容中可以发现,这次小学数学的改革还有很多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尽管此次改革在知识层面上出现了极大的变动,适应了现今教育的需求,但教材中的内容明显太难,对于思维还没有成长的小学生来讲,难度很高,想让孩子们立刻掌握如此数量巨大、难度较高的数学知识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情。这种教学的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基础性及个性。另外,因为数学课程内容过于繁琐、枯燥,所以缺少生活材料供教师应用,老师也只能延续以往应试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课程讲解。教师在难度较高的教材压迫下并没有时间及精力更多的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思想进行考量。同时,学生对如此抽象、难度极高的数学教材并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接触知识时,一般都要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从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快乐与成功感。但是,由于教材课程难度提高,学生在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课程知识的情况下,就极容易出现厌学情况,从而成绩降低,信心下降,严重的甚至对数学学习出现恐惧心理,影响以后的成长。所以,虽然小学数学的课本通过了极大程度的变革,但是,如果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仍延续以往的形式及过程,同样也无法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课程改革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唯有让教学方法同课程改革相吻合,学生才可以真正的掌握新课程的内容,提高自身数学素养,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二、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要点

小学数学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其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必须学习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唯有教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才可以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根基,支撑学生攻克一个有一个难关。这里所说的数学基础知识指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及数学技能的本质,而不是仅在表面层次上进行理解;其二,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同纯粹的数学环境相分离,利用综合性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将理论知识同实际相联系,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的本源;其三,帮助学生提高接受能力。让学生可以在进行课程讲解时,更直观的掌握知识的重点,增强理解、接受能力,更深入的记忆相关内容;其四,帮助学生更自主的进行学习。教师应重点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动手中灵活运用思维,培养数学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育改革来讲,其是一项艰巨而又长远的事情,教师应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转变课程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数学学习的轻松、快乐氛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更自主探索知识,丰富自身成长。因此,对教好小学数学的要点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关于小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1.选择合适生活情境,引导小学数学理解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但是比较活泼,思维非常活跃,可惜缺乏生活的阅历,生活经验不足,所以学生只乐于和自己较为熟知的东西打交道。因此,教师应该设计出一些和学生生活较为贴合的情境,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师在讲一个知识点时,最好举出一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点。

2.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挖掘小学生的兴趣点

生活化教学是结合生活来进行的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必须认识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性。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纯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学习比较枯燥,教材中也较少有有趣的内容,练习题也比较单一,生活化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另外,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实现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们已经有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经验,因此,完全可以进行复杂一点的统计研究。在课堂教学例题后,教师可以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设置统计练习题。另外,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再对教学形式进行改善。

3.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培养小学数学思维

每一个学生所做的数学题目都是有中文汉字和数字组成的,所以学生若想要理解题目必须要先读懂题目,而读懂题目就需要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这也需要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认识许多汉字,也能把题目读通,但这并不代表审题审得好,审题不止是把题目读通顺这么简单,审题需要学生去仔细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将题目中的?P键的语句翻译成数学里的等式或者是其中代表的数字条件。所以,学好语文,具备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结局问题的一条捷径,如果不具备,就会为你解决问题制造障碍。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审题时,应向语文中的文字教学一样,逐字逐句的和学生分析每个词句代表的数学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变成数字语言,这样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日后也会在自己分析解题时就能够较好的推敲题目并解决问题了。所以,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让学生避免出现审题不清导致题目做错的情况,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新课标的不断发展下,教师、学生还有家长都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在小学数学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是学生未来良好学习生活的根本。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课堂计划,这样才可能打造一个更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将在教师学生的不断努力变得越来越高效。

关于小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景教学 方法讨论

引言: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产生喜欢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还要为小学生以后的为人处世等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现了“填鸭式”的死板教学模式,小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课本中所出现的情景或是事件发生的背景,教师要自己按照即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影音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语文的存在。下面探讨创设情境教学的几种可行性方法。

一、运用先进方法遵循教学定律

学习也需要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日常积累的知识去创新和发现未知领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心理或者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晰的学科体系,所以要将语文教学放入相对的情境中,并时刻遵循教学的定律。

二、展示语文的特色利用多媒体资源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和奠基石,当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文是一门需要理解和领会的学科,不像数学那样有固定的定律和公式,语文的思维较为跳跃,词汇量大,语言较为优美而且具有艺术性。也会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整体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得到了拓展,语文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路和想象力是没有地域限制,多媒体资源的加入也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性。所以说,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也为创设合理的情境创造了条件,将语文的魅力真实的展示出来。

三、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思想情操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引路人,多媒体的利用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了语文的乐趣和真实,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去学习。图片视觉上的冲击和感官上的接收,这些都会让学生受到语文的熏陶,走进语文的浩瀚世界里。学生进入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中,不仅开启了属于自身的智慧之门,还陶冶性情,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的情景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也让课堂的氛围更加愉快,当然前提就是学生也要熟悉情景式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恰到好处的利用,让书本和实践完美的结合,真实的表达学生的内心,为学生自身能力的展示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也为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廖传风.语境与语境教学法[J].外语界,2000,(4).

关于小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 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 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许多例 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巧妙的处理,而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 心智活动过程。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 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着从概念、公式到例题、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 即使教师讲深讲透,并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解题的类型和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知识型” 、“记忆型”的,将完全背离数学教育的目标。

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属于元认知范畴,它对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培养能力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波利亚语),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 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 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未来社会将需要大量具有较强数学意识和数学素质的人才。21世纪国 际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问题解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 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 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如果将学生的数学素质看作一个坐标系,那么数学知识、技能就好 比横轴上的因素,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纵轴的内容。淡化或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从纵横 两个维度上把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必将影响其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 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古往今来,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一则由于小学生的年 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二则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给小学生也是不大现实的 。因此,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 且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 较简单的问题。应当指出,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单向性。

例1 狐狸和黄鼠狼进行跳跃比赛,狐狸每次可向前跳4 1/2 米,黄鼠狼每次可向前跳2 3/4米。它们每 秒种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12 3/8米设有一个陷阱, 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掉进陷阱时,另 一个跳了多少米?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通过分析知道,当狐狸(或黄鼠狼)第一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 次所跳距离4 1/2(或2 3/4)米的整倍数,又是陷阱间隔12 3/8米的整倍数,也就是4 1/2和12 3/8的“ 最小公倍数”(或2 3/4和12 3/8的“最小公倍数”)。针对两种情况,再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 入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最小 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化归思想正是数学能力的表现之一。

2.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长 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

例2 一杯牛奶,甲第一次喝了半杯,第二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就这样每次都喝了上一次剩下的一半。甲 五次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附图{图}

此题若把五次所喝的牛奶加起来,即1/2+1/4+1/8+1/16+1/32就为所求,但这不是最好的解题策 略。我们先画一个正方形,并假设它的面积为单位“1”,由图可知,1-1/32就为所求, 这里不但向学生渗 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还向学生渗透了类比的思想。

3.变换思想

变换思想是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思想。如解方程中的同解变换,定律、公式中的命题等价变换 ,几何形体中的等积变换,理解数学问题中的逆向变换等等。

例3 求1/2+1/6+1/12+1/20+……+1/380的和。

仔细观察这些分母,不难发现:2=1×2,6=2×3,12=3×4, 20=4×5……380=19×20,再用拆分的 方法,考虑和式中的一般项

a[,n]=1/n×(n+1)=1/n-1/n+1

于是,问题转换为如下求和形式:

原式=1/1×2+1/2×3+1/3×4+1/4×5+……+1 /19×20

=(1-1/2)+(1/2-1/3)+(1/3-1/4)+(1 /4-1/5)+……+(1/19-1/20)

=1-1/20

=19/20

4.组合思想

组合思想是把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一一求解。

例4 在下面的乘法算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 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求这个算式。

从小爱数学

× 4

──────

学数爱小从

分析:由于五位数乘以4的积还是五位数, 所以被乘数的首位数字“从”只能是1或2,但如果“从”=1, “学”×4的积的个位应是1,“学”无解。所以“从”=2。

在个位上,“学”×4的积的个位是2,“学”=3或8。但由于“学”又是积的首位数字,必须大于或等于 8,所以“学”=8。

在千位上,由于“小”×4不能再向万位进位,所以“小”=1 或0。若“小”=0,则十位上“数”×4+ 3(进位)的个位是0,这不可能,所以“小”=1。

在十位上,“数”×4+3(进位)的个位是1,推出“数”=7。

在百位上,“爱”×4+3(进位)的个位还是“爱”,且百位必须向千位进3,所以“爱”=9。

故欲求乘法算式为

2 1 9 7 8

× 4

──────

8 7 9 1 2

上面这种分类求解方法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体现了组合思想。

此外,还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极限思想、集合思想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应注意有目的、有选择、 适时地进行渗透。

三、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 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 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 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 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 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 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2.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因此,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结论推导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 同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 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适得其反的做法。

关于小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问题;方法

一、 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分组的不科学性。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一般把十个或十多个学生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 既简单又省时, 但是有些教师可能忽略了小组成员的差异,包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可能造成有些小组热闹非凡, 而有些小组则是鸦雀无声, 达不到合作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 个人喜好的感性思维在他们的主观判断上起了决定作用, 很多学生有可能会对现有的分组不太满意, 造成组内成员不能友好相处, 使小组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局面。

(二)课堂喧哗。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 这个问题在很多小学英语课堂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我接触小学英语课上就可以看到, 学生自研的时候有交头接耳说小话的现象,老师必须及时制止,否则学生会继续自己的行为,还没有到讨论的时间,还没到交代完合作的事项和内容, 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自由讨论。但真正讨论的时候却有一些同学不能参加到讨论中去,学生中也存在假讨论,这就造成表面上是看似热闹, 而学生却没有掌握和巩固已学知识, 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小组发言人固定,忽视个体独立思考。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 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作业, 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的现象, 当小组只有一项作业、只完成一份作业单和只提交一个设计方案的时候, 这种现象常常会发生。在小组英语课堂上则更多地表现为: 小组合作表演对话, 部分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对话表演中, 只说几句汉语或是很简单的英语, 而活跃的学生则是滔滔不绝, 小组合作完全变成了个人的表演。一些需要学生共同表演的对话也往往是小组成员中学习较好的学生给事先编排好的, 部分学困生则依赖于这些同学,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如何进行小学英语小组合作

由于小学生年龄集中在6-12岁,受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他们的认知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尚处于发展变化中。根据这样的情况如何展开英语小组合作呢?

(一)有效的合作分组方法

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教师应在小组规模、成员构成以及组内分工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教师应精心巧妙的编排组别,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如:性格特点、学习成绩、个人喜好等保持相对均衡,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交流,同时检查和评价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以保证小组活动卓有成效,让学生看到各自长处和不足,认识到人的能力、个性、才干是多样的,懂得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不让能力差性格内向的学生无人选择而受到伤害,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以最优化的编排成立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获得成就感与荣誉感,并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订立有效的小组合作章程

由于小学英语教学,面对的都是6-12岁的孩子,一般课堂气氛是十分活跃的,因此老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纪律。一方面,老师可以在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下, 提示学生要小声说话,并对纪律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另一方面,在每个小组的组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如在小组内选出组长,专门负责小组讨论的整体工作,选出记录员,用于记录小组讨论的进程,选出发言人,专门用来负责小组讨论的结果合作情况归纳总结,通过设立不同的角色, 使小组成员自觉地承担起个人职责,相互配合,发扬团队精神, 有效完成任务,使小组的讨论能有序的进行。

(三)设计有效的合作任务

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

总之,随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逐步应用,教师要十分注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其缺陷和不足,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有意于教与学的教学策略,在保证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