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虫害控制方案

病虫害控制方案

病虫害控制方案

病虫害控制方案范文第1篇

(一)确认

当年发生程度为5级(大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5%以上的病虫害和占生态面积5%鼠害;当年发生程度为4级(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15%病虫害和占生态面积10%鼠害应确认为重大病虫害。根据近5年的历史资料可以初步确定可能成为重大病虫害的种类有: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农田鼠害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

(二)灾情分为三级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省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或鼠密度超过5%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3个以上市(州)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省级灾情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市(州)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1个市(州)内2个以上县(市、区)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市(州)级灾情的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县(市)级灾情:

①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棉花棉铃虫、红蜘蛛、柑桔黑刺粉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以及其它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5级。

②鼠密度超过10%百夹捕获率)发生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发生区域在1个县(市、区)内;

③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市)级灾情的

二、灾情的监测与报告

要及时报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级政府和发生地的干部群众。一般性病虫鼠害7天报1次;病虫鼠害发生的主要季节每3天报告1次;重大病虫鼠害灾情1天报1次,各级植物保护部门负责按照国家、省级测报规范在辖区内开展农作物病虫鼠害的监测工作。监测出的结果。直至被完全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农作物病虫鼠害暴发流行、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农业植物保护机构报告,接到报告后,植保部门要立即派人到现场核实,按核实的灾情级别逐级上报。省级灾情报省主管部门确认;市级灾情报市主管部门确认;县级灾情由县市、区)主管部门确认。

三、应急防治的启动、指挥和分工

(一)应急防治的启动

同时启动市级和县级预案。当出现省级灾情时应报省主管部门启动省级应急预案。

当出现市级灾情时启动市级预案和县级应急预案。

当出现县级灾情时启动县级应急预案。

(二)应急防治指挥系统

成员由农业、发改、财政、广电、公安、交通、科技、气象、工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必要时,应急防治指挥部由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任总指挥。其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同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三)部门分工

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的应急防治工作由各级政府组织。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灾情的调查、监测和报告;制订灾情防治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检查督促措施的落实。

发改、财政、科技、交通、广电、公安、气象、卫生、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防治所需物资、交通、人工经费的落实及宣传、技术攻关、人员抢救和维护抗灾秩序等工作。

四、灾情控制

(一)划定灾情的发生区域

根据灾情的发生范围、程度和流行特点划出:

1重点防治区:就是灾情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区域、灾情的发源地和蔓延区。

2一般防治区:就是依引起灾情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及条件分析后。

3监控防治区:就是灾情已波及到但不很严重的区域和偶发区。

4非防治区:就是不会出现灾情的区域。

(二)灾情控制的目标和灾情控制原则

1灾情控制目标:最短时间内将灾情控制到允许水平并确保不再蔓延。

2灾情控制原则:

1灾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2按灾情发生区域划分。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控灾方案。

3灾情防控实行组织、指挥、技术、测报、行动、验收“六统一”

4具体防控措施要确保环境、人身和农产品安全。

确保措施落实。5加强督导检查。

(三)控灾情况的报告及灾后调查研究

灾情发生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每天向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1次防控行动情况和灾情的实际程度。防控灾工作完成后,灾情的防控过程中。各相关技术部门要组成专家组对灾情的发生原因、防控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总结,为今后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五、应急防治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

储备相对充足的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设立在交通便利,建立市、县级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储运条件好、安全保险的区域。各级农业植物保护机构负责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管理工作,重点储备用于病虫鼠害应急防治所需农药、杀虫灯、大型喷雾设备、机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二)资金保障

同时建设和完善应急防治和药械物资储备库。实施应急防治的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应急防治所需物资、交通和人工的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地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强制防治的费用由地方政府解决,同时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

(三)技术保障

负责对农作物病虫鼠害检验检测、市级病虫鼠害预警、防治技术指导、调查数据汇总处理、防治预案制定、研究无害化防治技术方案和防治技术培训。各县(市、区)级植保站负责辖区内农作物病虫鼠害检验检测、灾情的监测和预警、制定防控方案和技术指导。市植保站在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四)人员保障

1设立市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指导委员会。由农业行政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等单位组成,委员会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名单的确定和灾情的认定,提出应急防治技术方案。

2各级政府要配备足够的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加强县建立完整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与应急防治技术保障体系,

乡(镇)要确定专人负责。市、区)级植保(植检)站专业技术力量。

六、附则

病虫害控制方案范文第2篇

1 焉耆垦区主要农作物面积及病虫草发生及防治情况

垦区主要作物有加工番茄、制干辣椒、甜菜、小麦等。其中,加工番茄、辣椒面积占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是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四大作物主要病害有;早疫病、病毒病、疫病、褐斑病、锈病、白粉病、细菌性和生理性病害等。虫害有棉铃虫、蚜虫、地老虎、三叶草夜蛾、甘蓝夜蛾、红蜘蛛、金针虫等。草害主要有瓜列当、田旋花、菟丝子、三棱草、灰藜、q蓄等。先后利用硫酸铜、生物菌肥、沼液预防辣椒、番茄病虫害,有效的控制病虫危害,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应用推广无人机进行大面积灭草防病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并对菟丝子、瓜列当、田旋花、三棱草四种恶性杂草进行了大田普查,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2 焉耆垦区中心测报站病虫害防控工作经验

2.1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是搞好植保工作的关键

植保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业丰产丰收。在作物生长病虫高发时期,由各团主要领导牵头,农业科具体抓落实,各基层连队领导责任到条田到人,技术员协助,分区分片到各个条田,狠抓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2.2 健全植保组织和测报网络体系

以焉耆垦区中心测报站为核心,以各团现有植保组为骨干,以连队专职或兼职技术员为触角的病虫监测网络,共商防治措施,探讨预防方案。

2.3 突出重点作物,注重技术创新,保证各项植保技术措施的时效性和到位率。

根据本地区作物种植结构和病虫害发生特点,针对辣椒、番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或优质农产品为突破口,带动绿色防控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以新型的药剂和先进的机械及无人机防治措施,发挥从源头治理作用。

2.4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开展绿色防控工作。

2.4.1 加强农业防治, 利用伏耕秋耕杀虫灭菌,降低越冬病虫基数。

2.4.2因地制宜的引进抗病的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合理布局作物种类,选用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

2.4.3 保护天敌,坚持生态防治。开展绿色防控,利用杀虫灯和黄牌诱蚜等物理防治方法,诱杀害虫。

2.4.4选择硫酸铜、生物菌肥、沼液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保护天敌,以虫治虫,尽量维持田间生态平衡。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业病虫草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个时期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只重视发生病虫草时的防治,忽视了长期病虫草的预防工作。

3.2 红色产业面积逐年扩大,种植年限延长,多年连作种植,病虫害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根系自毒物质积累,作物药害逐年上升。

3.3 生态变化,种植多样化,病虫草种类多样性,给植保工作带来很多新的问题,面临生产中发生的病虫草危害等实际问题,如何准确及时减轻危害,就必须掌握识别昆虫和鉴定病害的知识,不误时机的作出测报,减轻危害,这就需要不断的加强专业培训工作。

3.4 技术人员水平偏低,缺乏长远发展目标,整体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5 设备简陋、监测与检测手段落后,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

4 发展对策

4.1 加强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新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植保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最重要的一环。是提高植保防灾、减灾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重要保障,是植保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加强组织、物质、财经支持力度,促进植保工作进展。在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力度的前提下,一是加强建设基层植保专业化组织。二是补助购置新科技设备。三是给予政策倾斜,以加快其发展。

4.3 明确工作内容,细化各项措施。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植保公共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清晰,构建基层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指导。

4.4 规范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基层植保组织要发挥管理职能,强化植保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制定服务体系。

5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对策

根据2016年病虫害发生趋势,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重点采取以下对策;

5.1 完善重大病虫防治预案,掌握防治工作主动权。进一步加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和应急防治预案,制定重大病虫防治方案,细化防治措施,加强检查和督导并落实责任。

5.2 加强技术集成创新,拓宽绿色防控思路。加大综合防控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强对现有成熟技术的优化集成和推广示范。

5.3 继续深入田间调查,以病虫测报工作为中心,搞好农业病虫综合防控工作;及时向上级部门提供指挥生产的第一手科技资料。

5.4 进一步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强化预警意识,提高对全垦区各种农作物病虫鼠草害的测报能力,提高测报准确率,提高技术指导到位率,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突发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5.5 加大植保专业化服务力度,扩大服务面积和服务范围,开展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工作,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推动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

5.6 针对近年来我区作物病虫害有所抬头的不良趋势,加大加工番茄和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和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力度,使综合植保向着绿色、环保、高效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5.7 做好植保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综合防控能力。针对垦区大田出现的恶性杂草、主要病虫和高效叶面肥,积极开展试验筛选新型、高效、低毒药剂工作。

病虫害控制方案范文第3篇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措施。加快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是推进现代植保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新时期的深化与发展。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要突出以作物为主线,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在优化绿色防控单项技术基础上,集成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形成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在全国建立100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经济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5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1万亩;粮食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10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5万亩。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0%以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10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危害损本文由收集整理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

二、示范内容

(一)蔬菜:在北京市延庆县等27个县(市、区)建立27个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土壤消毒、植物诱导免疫、性信息素迷向和诱杀、灯光和色板诱杀、防虫网阻隔、人工释放天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蚜虫、粉虱、蛾类害虫等蔬菜主要病虫。

(二)果树:在北京市平谷区等24个县(市、区)建立24个果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植物诱导免疫、人工释放捕食螨、物理和化学诱控、诱虫带诱杀、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苹果腐烂病、柑橘溃疡病、害螨、粉虱、蛾类害虫等果树主要病虫。

(三)茶树:在浙江省松阳县等10县(市、区)建立10个茶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黄板、信息素板诱杀、人工释放捕食螨、生物农药和环保型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白星病、炭疽病、叶螨类、蚧类害虫等茶树主要病虫。

(四)水稻:在辽宁省盘山县等20个县(市、区)建立20个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耐)病品种,秧田保护、带药移栽、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鸭共育治虫控草、翻耕灌水灭蛹、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两迁”害虫、螟虫等水稻主要病虫。

(五)玉米:在北京市顺义区等7个县(市、区)建立7个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品种、白僵菌封垛、性信息素诱杀、食诱剂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赤眼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玉米大斑病、玉米螟、粘虫等玉米主要病虫。

(六)小麦:在山西省盐湖区等5个县(区)建立5个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混作、适期播种、秋播药剂拌种、生物农药和高效环保化学农药、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捕食螨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

(七)其他: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后旗等8个县(市、区)针对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病虫以及蝗虫建立8个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生物农药以及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棉铃虫、东亚飞蝗等病虫。

三、示范工作要求

(一)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各地要高度重视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明确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及时落实示范地点、示范面积、示范内容、实

施目标和工作责任,确保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各地要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强化作物全生育期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农民欢迎的综合技术模式。

(三)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各地要结合生产实际,加大对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要设立统一的示范展示牌,标明核心示范技术、实施单位和责任人。

病虫害控制方案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变化,我县水稻病虫害呈逐渐加重趋势,给粮食稳定丰收带来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迁飞性害虫连年严重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发生频率由上世纪80-90年代的3-5年一次,上升到平均每两年一次,发生面积分别达到25万亩次和17万亩次以上。二是二化螟等钻蛀性害虫成逐年加重趋势,年发生面积达到18.9万亩次,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33%。三是稻瘟病流行频率增加,年发生面积14万亩次,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约42%,特别是*、05年的水稻穗颈瘟,造成一些地方水稻大面积绝收。四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死灰复燃,年发生面积达到20万亩次以上。

针对上述情况,各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措施,把水稻病虫害防治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措施来抓,有效控制了病虫危害,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也应当看到,有的地方水稻病虫害还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甚至出现了区域性大暴发,这既有自然气候的作用,也暴露出了一些乡镇和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准备不足。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往往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常常是等到出现病虫害后才回过头来反思,研究解决办法,没有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没有把握生物灾害的发生规律,导致病虫害防控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二是技术准备不足。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控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系统的跟踪研究。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气象、环境、耕作、栽培等因素变化与生物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病虫发生和危害规律,集成和应用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技术。然而,目前,我们对机械收割、免耕栽培、秸秆还田等措施可能带来的植保问题以及台风频繁发生对稻飞虱迁飞路线和发生区域的影响,还缺乏对策措施和前瞻性研究。

三是应急准备不足。20*年褐飞虱大暴发和穗颈瘟大流行,社坛镇大堡片水稻大面积绝收。就其原因主要是监测预警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监测预报不到位;有的地方虽然监测到了,但信息上报机制不健全,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重视和进行相应准备。褐飞虱暴发初期,一些地方防治指导和宣传没有跟上,农民不知道如何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大暴发以后,各级政府组织农民进行全面施药防治,出现了有效药剂供应不足问题,有些地方急于把稻飞虱压下去,又出现了重复用药甚至滥用药剂问题。这反映出我们应对重大生物灾害暴发的机制不健全,信息传递、应急动员、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没有到位。

今年,我县水稻生产采取了一些新的增产技术,全县水稻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气候条件等原因,水稻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预计发生面积142万亩次。由于5月份的几次暴雨天气,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从南方提前迁入我县,三建、龙河、江池、武平等乡镇田间虫量剧增。迁入时间早、数量大、峰次多,平均百丛虫量是去年同期的21.6倍,最高达405头/百丛,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水稻病虫发生和危害形势,站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着力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

今年的粮食生产要实现恢复性增长的目标,必须扎实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争使迁飞性、流行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力争使迁飞性、流行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其他病虫不大面积扩散危害,单个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5%以内。防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方针”、贯彻“两个理念”、突出“三个重点”、搞好“四个结合”。“一个方针”,就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两个理念”就是进一步贯彻“公共植保理念”和“绿色植保理念”。要充分认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公共服务性质,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控。“三个重点”就是突出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四个结合”就是系统监测与群查群报相结合、源头防控和区域治理相结合、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应急防治与综合防控相结合。为此,要着力抓好几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要抓好宣传引导。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科技赶场、印发资料、出动宣传车和召开现场会、院坝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今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流行趋势和防治要领,引导农民及时防治、科学防治、有效防治。做到“四个到村到户”,即:认识问题的解决要到村到户,防治技术的培训要到村到户,防治工作的指导要到村到户,防治所需资金物资的解决要到村到户。

第二,要抓好监测预报。今年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是“两迁”害虫(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和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县植保部门要加强病虫害发生的长、中、短期趋势预测,及时病虫情动态。各乡镇农服中心要确定专人,认真开展病虫情普查工作,定期向县农业局上报普查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发展群查群报,建立群众监测点,通过知识宣传和采取测报激励措施,鼓励农民群众监测和报告病虫发生情况,力争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把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第三,要抓好技术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改善作物生态环境、合理施肥管水等农业防治措施,全面推行科学防治。一是要开展好田间技术指导。各镇农技服务人员要深入农村基层,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要不厌其烦地向农民讲解防治技术,做到指导到田头、服务到田头,将防治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为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及时开展提供技术保证。二是要抓好示范片防治。县农业局要加强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防治组织化程度。重点抓好高镇、十直、社坛三个市级科技兴粮示范镇的病虫害防治。各乡镇要重点抓好粮食高产示范片病虫害防治,通过以片带面,促进全县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三是要引导科学合理用药。从稻田生态出发,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措施,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技术,保护病虫天敌和生态环境,减轻农药残留和药害,尽量避免水源和面源污染。四是要掌握好防治关键时期。稻飞虱的防治关键时期是孕穗期施药预防,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关键时期是3龄前(即卷叶初期)施药。稻瘟病的防控重点环节是孕穗末期(破口初期)至齐穗期,主要预防穗颈瘟发生。对于水稻螟虫,要在螟卵盛孵期内,以正处在孕穗期的水稻为防治重点,抓住破口初期,及时施药防治;稻曲病的防治关键时期在水稻破口前5至7天。

第四,要抓好统防统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水稻重大病虫害具有种类多、早期症状不明显、流行速度快、发生地域广等特点,如果到爆发流行时再防治,已错过防治最佳期,其防治的专业性、技术性、时效性都很强,农民一家一户难以有效开展;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外出,病虫害防治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科技含量下降、施药技术落后、农药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残留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以企业、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依托的多元化、专业化防治组织,在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在重大病虫暴发前,全面开展预防性的统防统治;在区域性暴发时,及时开展应急性专业防控,解决一家一户难以按统一时间、药剂、剂量开展病虫害防治的问题,防止出现你防我不防、一户漏防危害四邻的情况,控制病虫害进一步传播扩散。

三、切实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各乡镇要成立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指挥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增加投入,落实防控措施。要加强病虫监测动态信息交流,建立健全病虫害测报信息上报制度,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从6月初到8月底,要实行值班制度,每周上报一次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发展趋势和防治情况,特殊情况要随时上报。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制定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应急预案,做好应急防控准备。要建立病虫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凡因病虫防治工作不力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物资储备,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和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及其发生特点,搞好高效对路药剂的生产供应和余缺调剂,确保主要病虫防治季节主治药剂不脱销断档,确保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农业部门要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牵头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对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机制、资金物资、技术措施、专业防治等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县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

四、关于当前的其他几项工作

一是农村沼气建设。今年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共涉及12个乡镇58个村,要建设农村沼气池“一池三改”配套建设示范户6837户。去年12月15日,县上组织召开了农村沼气建设动员大会,现在时间已有半年了,但实施进度很不理想,全县12个乡镇实际安排沼气建设仼务6719口,农户自筹资金上交1539户/口,占任务数27.91%,己完成建池465口,仅占下达任务的6.92%。就其原因,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宣传发动不充分、示范现场推动不力、考核机制不健全。下一步,各乡镇要着力调整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要强化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考核,实行重奖重惩,调动工作积极性;要集中精力抓示范点工程建设,督促落实项目区的村社干部、党团员和工作人员的亲朋好友带头按“一池三改三结合”标准建好沼气,典型引路,点面结合,大力推进建设进度;要落实责任,定人、定岗、定责、定村、定任务,集中领导、人力和时间,汇战6个月,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病虫害控制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方法

1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现状与特点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对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当地政府及国家的共同关注下,通过人民群众和林业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林业资源保护设施获得了极大的加强,可是因为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仍然不容乐观、形势严峻,不少棘手、非常紧迫的问题需要进行解决。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国林业病虫害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1地域广泛性

林业病虫害出现时,一般都不是局部的,一个地区的病虫害影响面积就可达到十几万亩,还有我国林业种植存在集中的特点,若在林区内所种植的还是单一树种。这样的话病虫的传播速度可极为迅速。因为多年来造林树种单一,北方气温还渐渐升高,导致害虫越冬死亡率变得越来越低。致使我国这些年出现病虫害的森林面积的年年攀升,当前林业病虫害的控制工作还受到技术、资金和人力的影响,使防控难度得到加大。

1.2不确定性

林业病虫害的不确定性就是它不好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病虫害的出现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在出现前无法预测。我国幅员广阔,病害情况时有出现,林业部门无法做到检测的全覆盖。此外,造成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害虫种类有很多品种,每一种病虫的防治措施会各不相同,故无法做到预防的全面性。从以上两点来看,林业病虫害的出现就无法回避了。

1.3物种进化速度快

从近年看,伴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研制成功不少杀虫药物,让之前不少难防治、危害大的病虫害都得到了有效防控。可是,也因而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埋下了隐患。所谓的隐患,就是指生物在不断的药物使用过程中,它抵抗力和适应力都将持续增强,抗药性逐渐变强,这会对控制林业病虫害是非常致命的。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1分类防控

提升宣传工作,明确“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增强群众基础安全意识,保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法制化、标准化、科学化。防治工作的方针就是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是第一位的、治是第二位的。应按照林分或林种类型、受害等级和病情调查结果,对于主要次期性病虫害,分类实施,总结之前做得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的执行方案,并认真执行。评估和分析全年林业有害生物出现发展趋势,设计有关的防治方案,并按照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全年防治方法,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2.2加强动态监测

监测对象为当地的主要次期性和常发性病虫害,特别是冰冻雪灾能改变林分环境,之前那些一般或次要的病虫害,特别是次期性病虫害极易转移为主要种类。所以,应对不同林分或林种类型、受害等级,明确固定样地,密切监测病虫害的出现发展趋势。尤其是应提升供电线路沿线和疫区的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方法以人工地面调查和害虫信息素诱集为主。

2.3具体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3.1育苗方法防治病虫害。使用杂交的方法应选取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培育良种壮苗,不但速生还可抗病虫,此为林木丰产速生的基础。对用做育苗的圃地进行土壤处理,或农、苗轮作能够降低病虫侵害。适当控制和合理密植播种期,也能够防控个别病虫害。提高苗木的抚育管理,能够打造不利于病虫发生而有利于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而提升苗木的抗病虫能力。此为育苗中控制病虫害的主要方法。

2.3.2造林方法防治病虫害。从丰产栽培及造林调查规划时候起。对造林类型的确定和树种的采选应该考虑到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混交林内各树种相互阻隔,也能够控制病虫害的扩散蔓延和传播。

2.3.3育林方法防治病虫害。幼林抚育问伐对防止林木病害有极大作用,还有合理修枝能控制引发木材害虫或腐朽的为害。?

2.3.4成林抚育方法防治病虫害。成林抚育要按照不同时期特点实施适宜的卫生伐和抚育伐,除掉风折木、风倒木、枯立木、濒死木以及有严重机械损伤、次期害虫和立木腐朽菌的林木,来避免病虫的扩散。成熟林一定要马上进行采伐。采用合理的采伐方式,处理好采伐痕迹,控制害虫突然蔓延、上升。

3加大工程治理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