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管理;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策略

一、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前期调查工作不足,树种适应能力较差

营林造林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气候变化、温度湿度等条件的不同,因此在选择营林树种时,必须要确保树种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而部分林业部门片面追求营林造林指标,对于前期调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即便是有些部门开展了环境调查工作,也往往不能收集到详细的资料,难以提供全方位的环境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引进外地树种,不仅树木的成活率较低,而且后期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严重情况下可能影响本地其他树种的正常生长。例如法桐是一种净化能力较强的树种,在城市中种植法桐,不仅能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还能提升城市道路的美观度。因此国内许多城市大量引进法桐,但是法桐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为弱碱性,因此,如果弱酸性土壤地区引进该树种,则很难得到生长,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下降。

2、缺乏树苗消毒检查,后期栽种管理不到位

苗木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期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林业部门在从苗圃地引进树种时,没有对树苗进行消毒检验,导致部分树苗的根部或茎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病虫卵,在后期苗木生长过程中,这些病虫卵就会发育成成虫,危害林木健康。除此之外,后期抚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林木病虫害多发的重要诱因。首先,营林地的前期整地工作不足。营林地通常以山区荒地为主,这部分地区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石块、树枝、落叶以及草根等杂物,如果不进行提前的整地工作,这些杂物中所包含的病虫很有可能给林木造成潜在危害。其次,土壤肥力不足,苗木难以获得足够丰富的养分,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受病虫感染和侵害。最后,林区栽种密度过大,森林内部通风性差,土壤不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导致内部潮湿,细菌大量滋生,从而诱发病虫害。

3、管理方式过于陈旧,病虫防治不到位

由于森林覆盖面积较大,园林工作者的管理一般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林木病虫害一旦发生则不可控制。在修剪枝叶时,对病虫枝修剪不彻底,或是对有病虫害存留的树木修剪后,未对操作工具进行消毒,直接使用在正常树木上,使得树木在园林管理工作过程中被传染。在发病高峰期,树木受到创伤未被处理,导致抵抗力下降,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另外,园林工作者在发病季节未提前做好病虫害防御工作,喷洒预防的药物导致病虫害发展迅速。

二、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做好预防与检测工作

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与树种在不同生长时间常发生的病虫害是有规律可循的,森林管护人员可以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丰富的经验,预测出即将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发生动态以及发展趋势等。所以,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检测机制,定期、定点或重点位置设置检测报点对其进行防治。

2、防治工作贯穿整个技术管理

首先,要从营造森林以及森林规划入手,对栽种整体局势、生态总体根据当地的自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并对适宜栽种物种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适当的树种,坚持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严格把控树苗质量。其次,要根据树种可见光照需求、森林郁闭度、适宜栽种密度合理设计树木之间的距离,降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第三,注意林分结构、树种搭配以及抚育管理的方式,保护林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性,提高森林自身预防。对与修剪枝叶、树木伤口处理都要严格依照技术管理规定,及时发现并修剪病虫枝,防止病原传播。同时,改变森林粗放型管理模式,注意定期打扫卫生、肥水管理、清理垃圾以及病虫害,注意土壤的养护与消毒,增强树木抵抗能力。

3、掌握并使用多种病虫害防治办法

对于林木病虫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防治。如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将有益无害的生物通过生物潜能,以及自然生态规律去应对病虫害的发生,以微生物与鸟治理虫害。可以利用对自然环境的光照、温度、湿度、风、土壤等因素对病虫害的生存环境进行调节,也可通过物理机械法对树木生存环境进行改变,如光诱杀法、高温处理、制作塑料薄膜毒环等,从而抑制其生长与传播。

化学方法是治疗方法中使用最频繁,且效果最为明显的方法。可以根据病虫害直接选择对应预防和治疗的药物,按照配比进行稀释,然后按照说明采取喷洒、浇灌、注射、涂抹、诱杀等方式进行使用。化学诱杀法是利用昆虫对化学气味的喜好进行诱杀,药剂喷洒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可大面积的消灭病虫害,但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物理防治措施也是林木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害虫本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高压灭虫灯等来诱捕害虫进而有效捕杀。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害虫的越冬习性,在害虫因天气回暖而上树之前在树干位置绑缚塑料带,阻止害虫上树。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对林木的种子与枝干插条等进行加热处理,如将泡桐树的种子或树根利用刃℃左右的温水浸泡lh左右,就可以有效防治泡桐丛枝病,确保泡桐树的生长状况。

结语:林木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比较多,主要与林木资源的品种、栽种技术、管理方式等有重要联系。林业部门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林木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价值,并不断探究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如加强预防、采取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手段,避免林木资源受病虫害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田亚军,周义,张鸿逵.浅谈海淀区林木病虫害发生原因及其控制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14(03):131-133.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

1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我国的植物多种多样,森林病虫的种类也是极多,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由于害虫的多样性以及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导致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每年都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与劳力,可即使这样仍无法避免林木被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森林病虫害能够主动进行传播,也可依靠自然动力进行传播,同时还具有十分强大的繁殖能力,因此,即使大部分个体被消灭,可其余的一些个体也会不断繁殖并快速传播。

1.2由于林业生产的日益发展,森林面积越来越大,尤其是人工纯林的面积飞速增加,导致被害程度有所回升。

1.3随着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的日益频繁,对于害虫的生存方面十分有利,因此导致被害面积不断增加。

1.4害虫自身所携带的遗传特性以及抗逆能力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其自身的适应能力会越来越强,所以需要不断培育出新的抗虫品种。

2 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2.1当前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还没有十分坚实的基础,因此一些地区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虫情,进而无法相应的预报及指导措施。

2.2对于一些新技术的研究及现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较弱,导致在防治过程中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而使病虫的抗药性有所提高,同时还会污染环境、杀伤天敌而引起恶性循环,因技术或资金问题而无法有效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2.3由于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导致各项生产环节出现脱节现象,进而对于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上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导致在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方面十分被动。

2.4因某些产地的检疫工作不到位,或是没有相应的检疫检查站,导致无法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传播情况。

2.5在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防治病虫害的工作也无法有效开展,导致病虫害防治率极低,一些科学的防治技术与研究成果也无法全面推广。

3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策

3.1提高认识

一是提高加快生态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的认识。二是提高控制危害程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认识。三是提高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方面的认识。四是提高保护生态安全、提升国际声誉方面的认识。

3.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工作是防治森林病虫害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应对病虫害情况的调查与监测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以便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防止因日常没做好调查工作而加剧病虫的危害程度。对此,应加快建立出能够覆盖全省且相对完善的一套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确保实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及发展动态,采取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与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方面相结合,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工作,可为我国林业主管部门在宏观决策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3.3加大森防科技含量

为做好森防工作就必然需要科技方面的支持,一是要始终做好生态林业工作,在保护现有林的情况下,适地适树的进行造林工作,选择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采用工程造林及集约经营等措施,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融入到林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中,做好对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强化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使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得以协调共同发展。二是要严格遵守国家对于农药使用方面的相关规定,避免采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微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或是矿物性农药,可有效控制对环境及水源的污染情况。

3.4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可起到较为持久的控制效果,如果害虫的天敌在田间建立起一定规模的种群,就可对害虫起到长期的控制作用,这一点是采用化学农药所无法实现的。当前的城市十分利于开展生物防治措施,一是由于城市中的林业种类多种多样,因此十分适合害虫天敌的生存及繁衍,同时应做好对害虫天敌的利用与保护工作,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程度,营造适合害虫天敌群落发展的环境。二是因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而形成的“海岛生态”十分利于天敌的释放情况。现在已经有某些发达国家强化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及管理,建立相应的植物保护工作新管理标准,尤其是在生物防治技术方面,当前已有多数国家在广泛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生物防治当前也正一步一步的向着产业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因其在防治病虫害期间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同时对人畜造成的危害很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很低,而且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花卉,病虫防治,环境污染

1、花卉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1.1对城市公园的影响。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恢复,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我县大力发展公园,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但是公园的建设发展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病虫害威胁,随着公园面积的不断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和程度也在提高,对原生态建设造成了严重威胁,由于公园结构单一、树种单一,其抵抗力较差,容易在外界的稍微影响下就会失去平衡,一旦遭受破坏,就会波及到原始花卉系统的平衡和发展。

1.2社会活动。人们在日常的各项活动中,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淡薄,随心所欲的对原始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对原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旅游的开发,加重了病虫害的人为性传播,尤其是落叶松鞘蛾、梢斑螟、黄斑天牛等重大病虫害的入境。近些年来,我县疫情大面积蔓延,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不同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面积的植物遭到砍伐,随意开采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大量自然资源浪费,破坏了正常的生态平衡,超负荷的利用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

1.3管理不当。管理工作是花卉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其严重失职造成了花卉的缓慢和不科学发展,主要体现在:在日常的花卉建设中缺乏必要的规划和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方向;二是在新的花卉树木种植后相关下属组织没有及时的采取抚育措施,埋下了严重的隐患;三是政府重视不够,而且存在片面的认识,多看重事后处置,轻视了提前预防工作。在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后,一律采用大量化学农药,使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加重了花卉资源的破坏。防治工作得不到重视,传统的防治方案满足不了新时期花卉建设的需要。

2、花卉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2.1种类繁多,危害严重。花卉病虫害种类繁多给防治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也给花卉植物造成巨大的破坏,根据当前收集的资料显示,我省位于我国西北部 ,现有公园面积 2 5 4.96万hm2,植物覆盖率 9.0 4 % ,全省年均花卉病虫鼠危害面积约 18万hm2 ,其中病害约2 .3万hm2 ,虫害约 9.1万hm2 ,鼠害约 6 .6万hm2 ,每年经济损失约 1亿元 ,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也影响了经济收入。

2.2面积扩大,效果一般。由于花卉公园的不断增加,花卉覆盖率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单一树种是造成花卉公园受病虫害威胁的主要原因,病虫害发生的面积也在增加,加之最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气温有所升高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害虫越冬死亡率降低,造成了来年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国有林区病虫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生态环境、各项建设的发展,虽然花卉部门采取了防治措施,但是防治的效果不佳,防治错过最佳时期等因素,使花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一般。

2.3顽固难治,呈暴发趋势。对于抗药性较强的病虫来说,最初治理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随着其抗药性增强,会反复发生,给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一般性的病虫初次治理后不会再发生。中晚期危害较为严重,并且大都是暴发性发生,难以控制和根除,有些几乎年年发生,呈局域性。这就要求花卉部门的检测能力要跟上,否则在早期不能及时发现,达不到最佳治理效果。

3、花卉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1保护和增强花卉物种多样性是可持续控制的有效途径。花卉物种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保持物种多样性能够提高花卉生态系统的抗性,要尽可能创造适宜动物、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免疫力,尤其是病虫天敌的种类多样性,能够使食物链更加复杂,系统更加稳定,有效控制病虫的发生和影响速度,很好的限制了病虫种群的扩大。

3.2引进新技术,更新模式。花卉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对病虫害的防治模式和理念必须及时的更新调整,才能满足新时期花卉建设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县花卉建设主要的问题是病虫害防治工作与生物多样性发展、环境保护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思路,更新管理和工作模式,加大科研工作,积极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引用飞机防治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等一系列高新设备进行病虫害防治。

3.3搞好防疫、监测预报工作。花卉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就是检疫工作,做好检疫工作能够及早的发现病虫害隐患,便于提前采取有效应对和防治措施,目前,许多国外的病虫害大量进入我国,通过各种途径的传播,对我县植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已经出现疫情的区域必须及时进行隔离处理,以免病虫害蔓延。对于木材种子、苗木等材料的运输要加强检疫工作,保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3.4育苗消毒,保护天敌。育苗时要进行合理的消毒处理,保证幼苗健康生长,增强其抗性,育苗所用的种子和土壤也可能残留病源和害虫,在育苗的过程中也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保证幼苗出苗率。在花卉保护工作中,要着重加强对以花卉害虫为食的寄生性虫类、捕食性昆虫和鸟类、微生物等有益生物进行保护,尽可能的为其繁殖生长创造环境。

3.5加强物理机械防治。一是捕杀法。二是阻隔法。三是诱杀法。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1 探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 从人工造林的角度对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预防工作的缺失。在人工造林时使用单一的树种或是单一系号进行造林,出现纯林现象,这样的选取树种的方式造成在物种结构上植物群落比较简单,生物的多样性自然也降低,从而使人工造林系统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降低。例如在我国三倍防护林的建设过程中,在树种的组成上就较为单一,配置上也不够合理,没有完善树种监测检验工作,最后导致病虫害在防护林遍及的几百个县开始大范围蔓延,损失惨重。类似于这样情况还有宁夏自治区的防护林工程,病虫害产生导致防护林全部毁灭;辽宁、甘肃和陕西等地的防护林病虫害隐患依然存在。虽然我国人工造林已经有数十年的经验,但是在树种结构和配置的问题上却没有得到重视。

(2)在引进树种时对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充分。在引进树种时,树种如果在当地不适宜生存,就极为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例如辽宁省在50年代引进内蒙古自治区的樟子松,目的是实现固沙造林,达到良好作用,结果在90年代大面积的病虫害开始出现,主要原因就是辽宁省气温较高致使水分失衡,病虫害蔓延,使得森林开始减退。

(3)缺少对于造林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也逐渐认识到对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天然林的保护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问题,对于天然保护林工程的政策和技术规定的很多地方理解不够彻底深入,使得在执行时会出现误解和偏差,更甚者对于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活动完全抛弃了,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森林卫生健康状况发生恶化,病虫害也随之而来。

(4)森林防治与林业政策间的冲突。从我国制定保护野生动物法规来看,沙鼠、野兔等都是重点保护对象,禁猎措施严格。但是因为保护力度的严格使得这些动物的数量发展速度也增加,对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构成了危害。这样两种保护措施的冲突给病虫害的防治加大了难度。

1.2 从内检工作的角度对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1)检疫工作不充分。缺乏林业检疫方面的法律知识或是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问题,导致一定数量的森林植被都没有进行应有的检疫。有调查显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运到新疆的数百万株林种都没有进行检验,形成新疆病虫害较多的局面。(2)检疫站的数量与需求不成正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城市和公路建设方面都需要人工造林,同时对于树种的类型、数量等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也是对病虫害的传播几率有了相应的提高。可是就目前状况而言已经建成的检疫站数量不仅不能满足需求,在布局上也不够合理,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2 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到行之有效

2.1 做好林业检查工作

首先要做好产地的检验工作,对于本地所存在的苗圃和木材的加工厂数进行统计了解,并进行产地检验台帐的建立。其次要对产地的检验工作认真负责,对于近检疫、报检、检查及证书签发等程序进行调运加强,并对内部的扩散途径进行切断。最后要加强复检工作,对于新建的林地应该加强跟踪免疫检查,同时对于建设部门中所使用的木制品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管,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外部入侵的渠道进行堵塞。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引进的外国树种中和不同省份间树种的交流过程中引发的大型病虫害有增加趋势,这就对林业部门对黍粽检疫共组提出了高要求,提升树种检疫水平,做到病虫害传播的预防,对已经出现病虫害的地区实行隔离,避免蔓延扩展的情况的出现。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林业设立监测网络,并且要对本地区建立全面覆盖,其中要对集中造林的区域以及需要重点保护的位置常年监测,这样做对于林业发展状况的测报水平有所提高,在对林业进行监控时要格外注意对有害生物的调查,保证发现、防治、控制都做到及时有效。同时配合建立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体系,在遇到状况时做到从容不迫。

2.2 树立健康理念,实现科学营林

在疫苗的培养上,最好可以创建专用基地,用来培养无检疫疫苗,可以做到对抗病虫害树木的大力推广;在对于林业规划的设计中,确保因地适宜,乡土品种要具有优先权,同时可以加大混交林的种植比例,为了使生物的多样性有增加;改造低产林,消除存在于不健康林中的隐患,为树木可以得到良好的生长条件营造环境。造林的基础是要进行科学的营林,力争达到森林健康。

2.3 改变单一树种的引进,营造混交林

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多树种栽培,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在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拥有不低于三成的混交林比例。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2.4 采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

对于改革后的林业的生产生活需要积极适应,成立专门的队伍建立防止工作,目标是创建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防治有害生物。对配套的、先进的、实用的科研成果采纳使用,尤其是技术方面实用性高的防治手段,尤其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手段。在生物防治的时候提倡使用植物性、仿生、微生物农药,推广无公害技术。

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就目前而言,较为成熟的就是基于GPS及GIS的有害生物记录系统。嵌入式的GIS系统基于GPS移动设备可以在数字地图以及GPS设备的导航之下对于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发生和防治等进行快速的记录信息和反馈。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发展林业不仅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森林资源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从目前林业发展现状来看,影响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病虫害。因此,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保障林木健康成长。

1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建设美丽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发展。生态安全是五大安全之一,是维持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森林在生态环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平衡,对人类影响最直接、最重要,是其他生态系统所无法替代的。近年来我国自然林区的覆盖面积正在逐步减小,虽然人造林面积日益扩大,但由于没有采取恰当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对当地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以及破坏。因此,林业病虫害是威胁林业资源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防治林业病虫害意义重大。

2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2.1气候环境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气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冬季气温升高,春季引发干旱,夏秋季节极端天气突发,给多种致病原和害虫侵袭、越冬、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部分林业病虫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导致林业病虫害虫源越来越多,对林木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2.2林业病虫害防治不当。在林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不同树种的管理方式不同,不同林区不同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发生情况也有差别。而过量使用农药不仅不能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虫的抗药性,使土壤内残留大量农药,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使树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林业病虫害的大暴发。2.3单一种植。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基本采用人工造林方式,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对树种的选择存在单一性问题,营造了大面积纯种林。森林的林分结构过于单一,林间缺乏生物多样性,导致林业病虫害多发。2.4天然林面积小。从中国林业发展状况与绿化普及率来看,天然林占地面积较小。过去几十年,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人们肆意砍伐林木,导致原始森林受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系统丧失了稳定性与平衡性,增加了林业病虫害发生概率。2.5林业管理方式不科学。不科学的林业管理方式是诱发林业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人们只注重造林,不注重后期管理,使得林木成活率较低、生长速度缓慢、抵抗力较差,有些病虫害因为失去了天敌,迅速传播、扩散,但不能得到有效防治,使造林效果变差。2.6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大。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此外,林业病虫害发生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时候防治速度赶不上病虫的繁衍速度,使病虫害治理变得非常困难。

3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修枝抚育。在林业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就是修枝抚育。修枝抚育技术能够在各种类型的树木上实施,树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留茬过密、歪斜的现象,抑制树木的健康生长,从而降低树木自身的抵抗力。对病枝、病叶及时修剪和清理,可提高树木抵抗力,提升病虫害的预防效果,从而有效遏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修枝抚育还能使树木发育和生长情况更好,提升林业生产质量。3.2多种树木混合种植。林业建设中多种植物的混合种植也是预防林业病虫害的方法之一。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单一树种的林分结构很容易受到病虫侵害,而且病虫害一旦暴发,扩散速度极快。根据种植地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不同树种进行混合种植,可以使林业系统更具稳定性。3.3加强病虫害预测和检疫工作。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贯彻落实好病虫害监测、预测及预警工作,加强林木检疫,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提升病虫害监测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病虫害防治全过程监管,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大面积破坏。3.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林业工程建设中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时出台支持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政策;同时林业部门应开展多渠道资金筹集活动,将筹集到的资金集中用于病虫害防治工作,支持相关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加大先进技术及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研发,加大对病虫克星、生物药品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力度,保证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效治理。

4充分利用无公害防治手段

4.1物理防治4.1.1人工扑杀。对个体较大、容易捕捉的昆虫,在虫害暴发之前,采用人工捕捉林间害虫的方式,防止虫害传播蔓延。4.1.2诱杀法。林业人员可以在林区内安装杀虫灯或黄板,吸引害虫集聚,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和趋热性诱导驱杀。该方法简单易行、经济节约。4.1.3隔离捕杀。一般是指在树木上缠绕毒绳,防止病虫害入侵。在树干上涂白能够有效抑制虫卵的生长,既阻挡害虫入侵,又可以保护树木免受冻害,这种方法常用于冬季气温较低的时候。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石灰、食盐、石硫合剂以及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涂在树木主干上。这些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不仅安全无污染,而且防控效果比较好。4.1.4天敌防治。利用天敌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是一种较先进的防治措施。通过引进害虫的天敌能够丰富林内的生物结构,不仅可以控制害虫,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完善提供助力,通过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来抑制虫害。此法对环境危害小,可以保护生态平衡。4.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林业病虫害普遍采用的手段,通过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降低病虫对林木的不利影响,给林木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化学防治见效快、操作简单,但容易对水源、空气及土壤造成一定污染,极易在土壤中形成药物残留,影响树木的健康成长,也易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化学防治不适合在林区长期应用。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合理化原则,优先选择对有害生物杀灭性强,但对其他动植物友好且容易降解的化学农药,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洋.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21(06):36.

[2]王鹏飞.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20):85~86.

[3]马保元.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和无公害防治方法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04):79.

[4]胡艳,胡博,张楠,等.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J].农家参谋,2020(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