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杨树;病虫害;营林;措施

中途分类号:[R9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杨树是散生在北半球温带和寒温带的森林树种。在我国分布于北纬250一530,东经800一1340之间,从新疆到东部沿海,从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杨树是我国的主要树种之一,中国杨树栽培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各地区栽种的杨树除原有本地树种之外,从60年代开始引进不少欧美杨无性系试栽,取得良好的进展和成绩。中国杨树丰产林栽培始自1958年,尤其近十多年来,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己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种和品种多、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待点、因而广泛用于集约栽培。大量选育出来的优良杨树品种,对栽培条件的改善反应很灵敏,可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对解决木材短缺起着很大的作用。

工业发达国家栽培杨树主要是为了生产木材工业所需的原料、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和作为火柴工业的原料,一般采用大株行距栽植。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实行密植,轮伐期短,生产中小径材以供民用。我国的杨树用材林过去主要供应民用材,但随着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和民用材在某些地区的滞销,培育目标正在转向工业用材。杨树也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农田林网、四灾绿化的重要树种。在杨树生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为害,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进一步发展杨树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

2杨树害虫发生及危害状况

由于气候、栽培模式、育种技术以及植物检疫制度的完备,在发达国家杨树虫害并不十分严重。在过去五十年间,欧洲各国对杨树病虫害的控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论是只有培育抗病虫新品种才是解决杨树病虫害的根本出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杨树的病虫危害以我国最为严重(王军,2005)。我国由于杨树造林树种单一、林龄结构不合理、造林面积过大等因素,导致杨树病虫害相继发生(闰荣玲等,2002)。我国江汉平原几个省的范围内几乎仅栽培一个品种I一69杨,导致病虫害日益猖撅。加之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治,有些地方连年大面积暴发成灾。由于遭受杨树虫害,自1991年以来,仅宁夏自治区就砍伐有虫木8000余株,直接损失数亿元。同时还使西北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近年来,杨小舟蛾九右‘阳 melalorhatrosld办 ta(Graeser)在北京、湖北、河南,杨尺蟆APoche加 acinerarsus(Erschoff)在北京、新疆、内蒙古、江苏等地发生严重(高瑞桐,2003),在杨树人工林内,杨扇舟蛾 et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杨小舟蛾等食叶害虫常吃光叶片,减少叶面积,降低光合作用产物,对树木影响极大。杨尺蝮属鳞翅目尺蛾科,俗名弓腰虫,食叶害虫,幼虫主要食害杨树嫩叶。该虫爆发性强,危害时间短。虫口密度大时,能在1周左右将杨树叶片食尽,严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王计等,2002),出现“夏树冬景”的现象,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使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在极短的时间里,使林区或道路的树木由青枝绿叶变成枯枝黄叶,给杨树生长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害。研究表明,当7月份杨树失去叶子75一100%时,可使当年径生长降低21.1一25.8%,高生长20一44.7%。如果秋季失去叶片100%,第2年的生长量会降低30~50%,原因是影响树木越冬的营养储备(高瑞桐等,2003)。而3~7月正值杨尺镬和杨树舟蛾危害盛期。据徐州森防站在防治生产中初步调查,杨小舟蛾吃光后对当年杨树蓄积量损失为0.olm,,按杨木平均价格500元/m3计算,杨小舟蛾一次危害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5元/株。

3.病虫害防治的营林及预防措施

3.1营林措施

合理更新和改造树种,选择以免疫树种和抗性树种为主的造林结构, 营造混交林,以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及时清理病虫死株和枯立木,加强对现有林木的抚育管理,增强其抵御病虫灾害的能力。

(1)在造林设计时,要做到适地适树,避免营造大面积纯林,采取多树种造林, 创造类似原始森林的生态环境;并可营造引诱树种, 如在天牛多发地营造乔木桑等树种,吸引其补充营养,然后集中歼灭;可以营造隔离带, 如在杨树林中间隔一定的距离,营造一片其它速生用材树种。(2)在育苗时,选择生长健壮、优良、无病虫害的杨树剪截插穗。(3)在栽植时,避免苗木失水、损伤,保持根系完整, 选择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栽植。(4)可以合理采取林农间作、以耕代抚措施,夏季间作物宜选择黄豆、花生、蔬菜等,秋季间作物可选择多花黑牧草、紫花苜蓿、油菜等。(5)要避免牲畜损伤树皮。(6)要做好林地卫生工作,清除落叶,适时修剪。(7)要及时追肥、松土,以保持林木旺盛生长。

3.2预防措施

(1)强化虫害木的检疫工作。严禁虫害木的流通, 降低疫情人为传播的几率, 以保护未发生虫害区的林木。在春季苗木调运频繁时期, 要对进出的森林植物进行严格检疫, 杜绝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入。严格执行“两证一签”制度,加大种苗产地检疫力度, 严禁用带危险性

病虫苗木进行造林绿化。

(2)加强虫情监测,特别是对生态林区、风景区木材、种苗场的监测。根据杨树病虫害的分布情况, 合理设立病虫监测点,定期观测。

(3)拔点除源。对锈斑楔天牛以及其他病虫害严重的林木,进行有计划地砍伐。

4.病虫害防治的生物措施

招引啄木鸟:于每年7一8月间,在树干高约4m处,悬挂心腐木或空心木,招引木间距离以150m为宜。生产上还常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虫害。据调查,对几十种蛾、蝶类害虫的幼虫,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释放寄生蜂及保护林间天敌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生物措施。

利用寄生蜂:管氏肿腿蜂是天牛等多种林木蛀干害虫的一种体外寄生蜂。我国在其生物学、繁殖和林间释放技术等方面也作了大量研究。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广肩天牛、云斑天牛、杨干象甲,当代林间寄生率分别达50%一60%、39.3%一64.8%和36.4%一40.4%。松毛虫赤眼蜂、舟峨赤眼蜂是杨树舟峨类食叶害虫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2002年在息县林场第3代杨小舟蛾大发生,舟峨赤眼蜂对卵块的寄生率高达95%以上,卵平均寄生率达80%以上。2003、2004年调查,第2一5代卵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0.4%、26.8%、43.1%、94.6%。2003年6月在平桥区胡店、龙井两地进行林间放蜂试验,结果表明,放蜂3一5万头/667m2,平均寄生率20%一30%,7一10万头/667m2,平均寄生率可达40%一50%。利用杨小舟蛾世代重叠现象突出,第2生后林间始终有卵发生的特性,在第1、2代补充释放一定量赤眼蜂种群,可发挥其持续寄生效果,以巩固第1代防治效果。“生物导弹”防治技术是将昆虫病毒涂于赤眼蜂头上,利用赤眼蜂对寄生害虫的趋性可诱发林间害虫病毒病的流行。杨扇舟蛾幼虫期颗粒体病毒病2002年8月信阳市第4代杨扇舟蛾发生期曾在林间大面积流行,导致当代害虫种群数量显著下降,第5代基本没有发生,因此“生物导弹”这一生物防治技术在杨树食叶害虫防治中应用,可发挥较好的防治作用。

应用天然植物源化合物防治:植物提取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较人工合成化合物的优点在于其在植物内有较强的内吸性,且因是植物的最终代谢物,故在植物体内不易被降解而失效,加之对环境安全无污染,对动物低毒,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印棣素对桑天牛的产卵、孵化、幼虫成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在林间配置一定数量的诱捕树然后给其注射天然化合物农药防治桑天牛的新防治措施进行了试验,结果有效地控制了桑天牛子代虫口密度。将这些天然化合物注射到树干内,通过输导组织将活性物质输送到树干顶部不仅可以防治蛀干害虫、食叶害虫,而且对环境无公害,同时还可促进林木的生长,因为有的天然化合物中含有大量的氮,这些氮元素最终被树木吸收转化。试验证明,注射法的持效期和毒效都比常规喷洒法要高。其原因是喷洒在树木枝叶表面的天然化合物易受到雨水的冲淋和阳光中紫

外线的照射分解而使药效迅速降解。而注射到树木体内的植物提取物则基本上避免或减弱了上述不利于药效保持因素的作用,因而其防治效果也明显提高。注药法的利用率也比常规方法节省80%左右。

5.小结

近几年来杨树病虫害对林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发展。防治树木病虫害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病虫害出现的时间、气候、区域也不一样,针对的树种也不一样。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杨树病虫害防治的营林及生物措施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宏钧等.森林病虫灾害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研究[M].灾害经济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6―141.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70

1 园林病虫害发生特点

园林病虫害种类较多。仅我国园林植物的病害就在5500种以上,而虫害更是接近8300种,尤其是植物的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导致园林的苗木病虫害种类也越来越多;一些园林处于近郊区,这些地区的蔬菜、水果、糖食作物等本身就会发生病虫害,有可能会对园林植物造成浸染;存在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由于园林处于城市景观中,人为干扰因素对保持园林的生态平衡十分不利,不仅会降低苗木的抗性,还会导致病虫害更加严重。并且城市中有大量建筑群,会对城市园林的功能互补性产生负面影响,促进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化学防治措施的应用受到限制。园林景观通常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如果对化学药剂的应用加以限制,可能会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化学防治措施受到限制,要尽量采用安全、无毒的物理措施、农业措施及生物措施。

2 园林病虫害控制关键技术

针对园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治:

2.1 生物防治技术

目前应用比较成熟、普遍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利用菌类进行防治、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及利用激素进行防治。其中利用菌类防治园林病虫害主是在了解园林病原微生物的基础上,利用对应的病原微生物治理病虫害。常用的菌类包括青虫菌、松毛虫杆菌、杀螟松杆菌等,具体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园林植物的特点选择喷雾、诱杀及土壤处理等方法进行防控。不过应用菌类防治病虫害要进行严格审查,必须保证其不会存在其它危害;利用天敌进行防治,该方法就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消灭有害生物,比如瓢虫、草岭、蚂蚁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比如美国白蛾的防治可以采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防治;赤眼蜂可防治地老虎、玉米螟、松毛虫等;还可以利用益鸟进行防治,比如啄木鸟可以防治双条杉天牛、灰喜鹊可以防治松毛虫等;利用激素进行防治,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应用2种方法获取激素,一种是自然界直接提取的生物激素,另一种则是人工合成的激素。

2.2 综合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植物检疫。随着各地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各地区之间的植物种子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蔓延,而旅游业的繁荣加速了这种物种迁移,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越来越重要。在从其它地区引入植物种类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侵入,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针对已经发现的病虫源,则要及时采取措施彻底消灭;提高园林景观规划搭配的合理性。在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时通常会搭配种植不同的种类的植物,以达到美化景观的目的,但是这也会加速病虫害之间的传播。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搭配时不仅仅要考虑美学因素,还要基于生物学的角度合理搭配,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栽种植物。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因此园林植物的种植要充分考虑其生长习性,不仅会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还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3 物理防治方法

目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光诱杀法、高温处理、制作塑料薄膜毒环、去除病灶及感染病虫组织。其中光诱杀法主要是利用昆虫怕光的特性制作捕杀器杀灭害虫,该方法不仅投入成本低,而且不会污染环境,不过针对一些对光不敏感的昆虫无效;高温处理,该方法是对土壤及有机肥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将隐藏其中的病虫、病菌通过高温除去,该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消灭病菌及害虫卵,但是有一点不足,即处于生长期的植物不适用;塑料薄膜毒环。一些害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会上树为害植株,塑粒薄膜毒环就是利用昆虫这一特性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在树干合适的树置制作塑料毒环,宽度维约20cm,昆虫爬至塑料毒环的位置时会滑落,使其无法上树为害。制作塑料毒环要注意塑料环要紧贴树干,也可在塑料薄膜上杀虫药,杀虫效果更好;及时去除病灶及感染病虫组织,为了更高效的防止树木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可以去除树木中的病灶或者感染组织,从根本上杜绝了感染的可能性。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第3篇

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有很多,每种的特征、生长环境,防治方法都各不相同,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能减少绿化资金的开销,防止生态环境受污染。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能避免许多浪费。园林规划建设的实质性效益必须通过长期,有效的维护工作来体现。

植物病虫的发生和发展,是受寄主抗病虫能力、病原物的侵染力、害虫的繁殖、传播和环境条件的作用。因此,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也必须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增强寄主抗病虫的能力或保护寄主不受侵害;消灭病原及害虫或控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切断其侵染和传播的途径;改善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生主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对栽培林木的各种病虫害必须从以上各方面,使用多种防治手段,才能达到全面的防治效果。

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得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侵染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掌握危害的时间、部位、危害范围等规律,才能找出较好的防治措施。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措施有:栽培技术措施、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植物检疫等。

1 林木栽培技术措施

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不但能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的条件,培育出优良的品种,增强抗病虫的能力,还能造成不利于病虫生长发育的环境,抑制和消灭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对林木病虫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1 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

利用林木品种间抗病虫能力的差异,选择或培育适于当地栽培的抗病虫品种,是防治林木病虫害经济有效的重要途径。同时在林木生产中,要选用优良的且不带病虫害的种子、种根、插条、接穗及苗木等繁殖材料,进行播种、育苗和繁殖,也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1.2 合理栽培与管理

种植苗木首先要选择良好苗圃地。除考虑苗木生长要求的环境条件外,还要防止病虫害的侵染来源,如一般长期栽培蔬菜及其它作物的土壤,积累的病原物及潜存的害虫比较多,这些病虫往往危害苗木,故不宜作为苗圃地。轮作可以相对减少轻一些病虫害,特别对专化性强的病原菌及单食性害虫是一种良好的防治措施。在管理方面要做到:精耕细作,中耕除草,改变土壤条件能大大影响病菌和害虫的生存条件及发生数量。合理施肥,能改变苗木的营养条件,使之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虫的能力。合理灌溉及时排水,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法,合理的灌溉对地下害虫具有驱除和杀虫作用,排水不良的土壤易使根部腐烂及发生一些根部病害。还要注意场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因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落花、落果等疾病残体,立即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侵染源。

2 物理及机械防治

物理及机械的防治,长应用热处理、超声波、紫外线和各种射线以及机械方法防治病虫害。

很多夜间活动的昆虫都具有驱光性,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杀。利用害虫的潜伏习惯,设置害虫的栖息环境,诱及害虫。如在苗圃中堆积新鲜杂草,诱集蛴螬 、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或用干束草、包扎麻布片诱集越冬害虫,以及用毒饵诱杀,都是简单易行的方法。

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对温度具有一定的要求,温度不适宜,影响病虫的代活动,采用热处理方法,抑制他们的活动、繁殖及危害。如朔料大棚采用短期生温,可使粉虱大量减少。用温水浸种(45-550C)浸泡苗木,以达到杀死附着在种苗、种根外部及潜伏在内部的病原物。在温度达到500C左右,浸泡苗木等30分钟,可以杀死根瘤线虫。将感病植物放置400C左右温度下1-2周,可治疗病毒病。

此外,还可采用烈日晒种、熏土、高温或变温土壤消毒,或用枯枝落叶在苗床焚烧等方法,都能起到防治土壤传播病虫害的作用。

3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土壤传播病虫害的方法,化学药剂,根据它的防治对象和作用分为杀虫剂和杀菌剂。杀虫剂根据其性质及作用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和内吸杀虫剂等。杀菌剂根据其性质及作用一般分为保护剂和内吸剂。

在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时,必须注意防治对象、用药时间、用药种类、用药浓度、施用方法和环境条件等。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选择适宜的药剂,药剂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对植物产生药害。喷药要周全细致,尤其是保护性药剂,应该使药液均匀地覆盖在被保护的植物表面及背部。一般喷药不要在气温最高的中午时间,以免发生药害。在阴雨天气不宜喷药,喷药后如遇降雨,必须在晴天后再喷一次。

用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病虫害时,切忌长期施用同种药剂,最好以不同药剂交替施用,以避免病原物和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或失去防治效果。在使用化学药剂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人、家畜的安全,要严格遵守每种药剂的性能、方法等说明,以免中毒及发生药害。

4 生物防治法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 病虫害 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肩负着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美观的作用。对园林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对园林植物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很复杂的任务,要先调查本地区园林病虫危害的现状,在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化学、生物等防治措施。园林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要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危害方式等有充分的把握,同时,管理人员不能仅着眼于单一的病虫害防治,而且要把环境、资源、城市建设等外界条件综合考虑,将园林植物和外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使园林的病虫害防治的效果有全面的提升。

1 病虫害的现状

1.1 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多样:城市园林为了增强景观效果,往往会栽植多种多样的植物,比如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混合种植。由于多样的植物,为病虫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事物和寄生条件,寄生的病虫也就多种多样。并且,由于复杂的生存环境,不免会产生一些变异的个体,这就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多样的结果,给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2外来物种的危害增强:自然的条件下,物种的分布有其固定的区域,不易发生跨地区传播。但是为了丰富园林植物,就会从外地购买或者搬移一些本地区没有的植物,并且还有有些个人为了逃避检疫部门的检查,会走私一些植物物种,就会给跨地区物种的侵入以可乘之机。由于受侵之地没有控制外来物种的手段,这就导致了很强的危害效果。

1.3病虫害防治措施单一:现有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中,化学防治方法是比较重要的方法。由于其防治方法简单,见效快,并且当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往往成为唯一的防治之法。但是,化学方法有其本身的弊端,比如污染大,易富集,易造成人畜中毒,长久单一使用还会造成病虫的抗药性,给以后的防治带来进一步的困难。

1.4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恶化:园林植物的景观美化功能决定其生长位置为城市中人口密集的区域。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复杂,不免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城市内植物生存的小环境气候多样化,例如土壤湿度不足,采光效果差,导致小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正是因为园林植物的生存环境恶化,就导致了植物植株不能健康生长,抗病性差,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

1.5科学有效的防治手段针对以上病虫害的现状,要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同时,有必要把园林与其生存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手段,充分考虑植物、病虫的特性,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建立以园林植物健康生存为中心的一整套防治体系,以降低引起病虫害发生的条件,避免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2.1加强病虫害检疫:对园林植物进行病虫害检疫,是防治病虫害的根本之策。有危害性的物种会影响园林的稳定性、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移植植物之前,要进行严格的病虫害检疫,尤其是要加强与本地植物有较大区别的植物的检疫,一旦发现有病虫害的存在,就要立即进行处理和销毁,或者在其传入后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止其继续扩散。从源头上杜绝病虫害的侵入,减小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2.2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养护管理:园林植物的生长是在园林管理人员的管理之下进行的。园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是在园林生态环境的制约之下的。因此,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与园林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园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园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对园林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对植物定期进行养护管理,如浇水、施肥、除草、修剪掉老枝、病枝,不仅可以提高园林植物的美观性,而且能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增强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2.3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由于化学防治方法的简单性和快速性,从而成为防治病虫害时使用最多的方法。但是,化学药剂在杀死病虫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对人类的健康也产生着不良的危害。同时,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试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病虫会长生抗药性,对以后的防治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选用低毒,对环境和人类危害性小的药剂,同时要经常变换药剂,避免抗药性病虫的产生。此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化学药剂的使用手段,例如对植物进行根施药剂以避免对环境的影响。

2.4推广生物防治措施:利用生物防治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作用明显,效果持久,可以达到化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生物防治比化学防治要安全,不会产生化学防治引起的化学污染,对人、动植物、环境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生物防治的类型主要分为: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菌治病。当天敌建立了自己的种群之后,就能长久地对虫害进行防治。由于城市园林中植物种类较丰富,适合天敌的繁衍,同时,随着人类保护动植物的意识的增强,虫害的天敌易在城市中生存,这就为生物防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5做好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在进行园林的规划时,规划人员在考虑植物配合美观性的基础之上,更重要的还要考虑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因为这将影响园林最终的整体性能。调查本地区易发生的病虫类型,减少引进其喜食的植物种类,多规划抗病性强的物种,可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

园林作为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具备生态系统的基本因子,遵循生物共生、竞争的基本原则,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做好不同植物的搭配,利用生物群落的生物防治之法来进行防治,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美观性,而且还可以利用不同植物的特点,来进行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从而园林的整体经济性。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园林建设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作为城市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植物,对园林的整体布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园林植物大多都是移栽植物,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存能力有所改变,给病虫害以可乘之机。因此,染病的植物对园林的整体效果以及园林植物的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当前的园林植物病虫害现状,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使城市园林更上一个新层面。

参考文献:

[1]]袁夫早.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多发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34).

[2]邱国伟.浅谈园林绿化工程的病虫防治工作[J].中华居民,2011,(08):125.

[3]谢双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0,(4):13-14,23.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第5篇

(一)为防止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暴发成灾,及时、有序、高效处理突发灾情,保护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确保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防治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涉及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预防、控制各方面的工作。

(三)本预案所称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斜纹夜蛾、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蝗虫、田鼠,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豚草等危险性植物检疫对象应急防治预案另行制订)对粮油、茶叶、中药材、瓜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业生物灾害。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县级重大灾情:

1、水稻重大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趋势为大发生,成灾(指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以下同)面积达到辖区水稻播种面积的25%以上;

2、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斜纹夜蛾、茶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成灾面积达到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25%、且达5000亩以上;

3、蝗虫:飞蝗连片发生面积达500亩以上;土蝗每平方米大于20头发生面积达1万亩以上;

4、农田鼠害:春季鼠密度达到15%以上,或秋季鼠密度达到25%以上,发生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级重大灾情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民政局、工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的应急防治及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局相关科站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提出应急工作计划;负责掌握全省特别是邻近县市农业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信息,做好病虫鼠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做好信息报送、传递等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分工及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县府办牵头,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人参加。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新闻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督查防控处置经费、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

2、灾情调查组: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配合。

主要职责:调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灾情调查,确定致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3、灾害防控组:县农业局牵头,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情监测和灾情划定,组织力量及时开展防控,督促防治技术与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防控物资运输,提出生产补救措施,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维护;发生鼠害时,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4、物资保障组:县财政局牵头,由县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经费;协调监管防控物资调运、发放和处置经费的使用;负责对受灾后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三、应急响应

(一)灾情报告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病虫鼠测报规范确定人员负责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工作,当监测发现重大病虫鼠害有大发生趋势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派出技术人员到有关乡镇田间进行初步调查,3天内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核实,确定为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的,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农业部门报告。

(二)预案启动

县农作物病虫鼠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宣布预案启动。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灾情调查:在灾区进行灾情调查,认真分析农作物苗情、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结合病虫鼠害发生规律、流行学、当地地理、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灾情发生的原因。对可能引起病虫鼠灾害的各项因子,包括病虫鼠害源、传播及流行的媒介和途径等进行跟踪调查。

2、划定灾情发生区域

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的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侧重点和措施的不同,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监控防治区。

⑴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以灾区为主的大发生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⑵一般防治区:以发生灾害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的病虫鼠害将要大发生的区域。

⑶监控防治区:可能要偏重发生的区域和偶发区。

3、开展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提高治理工作成效。针对不同的病虫鼠害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⑴在重点防治区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切断病虫流行的传播途径,对菌虫源区和流行蔓延区实施全面化学防治,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时间,遏制病虫鼠害暴发流行;

⑵在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⑶在防治监控区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⑷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确定的其它应急防治措施。

4、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生产自救措施,事发地乡镇政府要根据技术补救措施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及时调拨生产自救所需物资,新闻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向全县开展宣传。

(三)善后处理:

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发生后,乡镇政府应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对发生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户,上报民政部门,给予相应救助。

(四)应急结束

整个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四、应急保障

(一)技术保障

县农业局负责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检定预测、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并进行防治技术培训。建立农业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后原因分析和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二)人员保障

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保精干力量,积极参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植保技术干部队伍,完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强化植物保护专业技术的组织基础。

(三)物资保障

建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物质储备的重点是:用于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所需的农药、杀虫灯、大中型机动喷雾设备、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四)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确保灾害防控物资及灾情调查等应急防治所需经费。

五、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