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虫害发生特点

病虫害发生特点

病虫害发生特点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油松;病虫害特点;防治技术;综合防治

油松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具有很多优良的特点,广泛种植于我国北方地区,是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并且具备很多的药用、观赏、工业价值。病虫害的发生为油松的生长带来了消极影响,不仅影响了油松的正常生长,也妨碍了其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在种植油松的时候要提前对其常见病虫害进行防治,当出现病虫害危害的时候及时扑灭灾害,以促进油松的生长。下面我们将对油松主要病虫害的特点与防治方法进行讨论。

1 油松生长习性分析

中国劳动人民栽培油松历史悠久。油松为松科松属针叶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油松为阳性树,幼树耐侧阴,抗寒能力强,喜微酸及中性土壤,不耐盐碱。为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垂直深入地下;侧根也很发达,向四周水平伸展,多集中于土壤表层。油松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要求并不严格,但要求土壤通气状况良好,故在松质土壤里生长较好。

油松分布广,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油松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树姿雄伟,枝叶繁茂,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在山区生长的油松,多在阴坡、半阴坡,土壤湿润和较肥沃的地方。

2 常见油松病虫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2.1 松大蚜 松大蚜又名油松大蚜,属同翅目大蚜科,国内分布于北京、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内蒙古和华南等地。松大蚜病虫害出现时,以成、若虫刺吸干、枝汁液。严重发生时,松针尖端发红发干,针叶上也有黄红色斑,枯针,落针明显。盛夏,在松大蚜的为害下,松针上密露明显,远处可见明显亮点,当密露较多时,可沾染大量烟尘和煤粉,当煤污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松树可得煤污病,影响松树生长。

对松大蚜的防治方式,应采用抚育管理,尤其幼龄林,冬季剪除着卵叶,集中烧毁,消灭虫源。病虫害一旦对油松产生危害,就应采用农药治疗的方法,喷洒5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用50%久效磷乳油、50%氧化乐果乳油5-10倍液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射或刮去老皮在树干上涂5-10cm宽的药环,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2.2 蚧壳虫 蚧虫,又名“介壳虫”。介壳虫是危害油松生长的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介壳虫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污病。蚧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营固定生活,即形成蚧壳虫 。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为虫害高发期。

对蚧壳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植物检疫、人工防治和药物防治三种方法。

2.2.1 植物检疫 在自然情况下,蚧壳虫活动性小,其自身传播扩散能力有限,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生产的发展,花卉交换、调运频繁,人为和远距离传播病虫害的机会日益增多。检疫工作规定花卉不带危险性病虫(含各种繁殖材料)方可运输。如发现病虫,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消灭,防止进一步传播扩散。

2.2.2 人工防治 在栽培花卉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别枝条或叶片有蚧壳虫,可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要求刷净、剪净、集中烧毁,切勿乱扔。

2.2.3 药物防治 根据蚧壳虫的各种发生情况,在若虫盛期喷药。因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500倍液,或255亚胺硫磷1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寄生盾蚧的金黄蚜小蜂、软蚧蚜小蜂、红点唇瓢虫等都是有效天敌,可以用来控制介壳虫的危害,应加以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2.3 纵坑切梢小蠹 纵坑切梢小蠹主要取食寄主的干部韧皮组织和梢头的髓部组织,切断树内水分和养分供应,造成树叶枯黄调落,树木枯死。该虫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部分省、市发生、危害极为严重,该虫的整个生活史的绝大部分时间在枝干内部,隐蔽性极强,在云南,年均温度14-20℃ ,月均温度8-23℃ 的范围内均适合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的生长发育。该虫有效侵入孔数量与大气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在气候干旱的情况下,月平均气温高,该虫有效侵入孔增加,虫口数量大,危害严重。该虫靠成虫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可作短距离的自然传播;人为调运带虫原木、伐桩,以及带皮松木则可以造成远距离传播。

对纵坑切梢小蠹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首先,要及时清理蠹害木并及时进行更新造林或补植补造,努力营造多树种针阔混交林,增加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和对病虫害的自控能力;其次,要加强对从疫区外运原木、枝桠、薪柴的检疫,对外运的原木、枝桠、薪柴可用40%氧化乐果乳液50-1000液进行处理;此外外运原木、小径材必须剥皮或采用熏蒸硫酰氟、溴甲烷20-40克/立方米处理1-2天;磷化铝30-40克/立方米处理4-6天,有水源的地方也可将被害木水浸一个月以上进行处理;最后,对风景林、行道树、水源林等一些高价值林分中的受害木,有保护价值的稀疏林地中的受害木或林区中呈单株及零星分布枝梢受害木,每年可在小蠹虫梢转梢期间使用孔机注射树虫净防治;对发生的中幼林使用川宝一号粉剂防治,用药量 15kg /h平方米,也可用吡虫啉粉剂防治,用药量 15kg /h平方米。

3 加强综合管理措施,对油松病虫害进行预防

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油松病虫害进行防治,就需要加强对油松的综合管理。对油松的综合管理主要从选种管理和田间管理入手:

3.1 选种管理 油松的选种主要结合种植地区的气候特点和降水量来进行品种的选择。在选择品种之后,要对种子的品质进行挑选,去除一些变质、有瑕疵等无法成功种植的种子,并且将一些非油松种子进行摒弃,将合格的油松种子进行晾晒之后,加入农药搅拌(此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病虫害,使油松种子的成长率达到百分之百)。在准备好油松种子和种植机械之后,要选择温度和湿度适当的季节进行播种,按照油松的品种选择播种的密度和深度,并且投放适度的肥料,以满足油松成长的需求。

3.2 田间管理 当油松投入种植之后,要对种植期间的病虫害、杂草、自然灾害等进行预测和排除,避免油松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在油松生长一段时间后,应喷洒具有除杂草目的的农药,并以一定的比例与水混合,喷淋处理土壤。当油松出现病虫害迹象的时候,应及时采用人工或药物防治的方法,从根源上将病虫害铲除,防治产生更大的病虫害隐患。

参考文献

[1] 刘凤祥,陈霞,徐丽欣,王丽,钱欣. 油松幼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中国西部科技,2011,36:55-56.

[2] 单积文,吴生斌. 园林绿化树种油松的病虫害防治[J]. 中国园艺文摘,

2013,08:112+193.

[3] 曹建平. 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J]. 现代园艺,2013,18:76.

[4] 郭玉清. 油松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 农业技术与装备,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马铃薯 病虫害 特点 防治

马铃薯是郸城县的传统优势产品,在本县已经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继小麦、玉米、大豆之后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本县种植业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和土地承包流转程度的不断提高,马铃薯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加大,而且由于农民长期以来形成偏重于药剂防治和不防光治,重茬栽植,加上忽视土壤、种苗消毒,导致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严重,病虫害的危害使马铃薯产量下降、品质低劣和经济效益降低。为提高和增强郸城县马铃薯病虫害的防御和抵抗能力,有效遏制有害生物在本县的传播、蔓延,保护马铃薯生产安全有序进行,提升本县马铃薯产业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下面介绍几种马铃薯的病虫害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病害发生的特点

1.1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真菌phytophthoua infestans浸染引起。根据田间的实地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率极高,对马铃薯的产量带来极大的危害。马铃薯晚疫病在叶、茎和薯块均可染病,在茎叶初期上生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点,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呈水浸状不明显界限,有时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叶背生有茂密的白色霉层;薯快染病初期产生褐色大病斑,稍凹陷,皮下呈红褐色,慢慢向四周和内部扩大,重者叶片萎垂、卷缩,致全株黑腐或烂掉。

1.2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的环腐病是由细菌corynebactetium sepedonicum浸染引起。病薯脐部皱缩凹陷,切开可见维管束环状圈变成乳黄色腐烂,稍挤压可见乳黄色黏稠菌液。一般病株前期似正常,但现蕾开花,逐渐呈现萎蔫型,切开病薯,维管束呈黄褐色。重病部变成黑褐色,有时并生环状空洞。

1.3马铃薯干腐病 马铃薯的干腐病是由细菌fusarium coeruleum浸染引起。基本特征为:浸染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色,稍凹陷,后扩大,病部形成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的子实体,最后块变成干腐状,不能食用。

1.4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常见的有以下三种:花叶型、坏死型、卷叶型。花叶型病毒病马铃薯的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匀,叶面黄绿相间或者浓绿淡绿相间,严重的情况下叶片缩小,整株马铃薯会矮化。坏死型病毒病马铃薯的叶片与枝条的茎部产生褐色的坏死斑,严重的情况下,马铃薯的全部叶子枯萎而死。卷叶型病毒病马铃薯叶片自主脉或者沿主脉向内翻转而逐渐变硬,严重时马铃薯的叶子呈现筒状。

2.马铃薯虫害发生的特点

2.1蝼蛄 蝼蛄也被叫做拉拉蛄,它用它的口器及前边的爪子把马铃薯的根或者地下茎撕成丝状,导致地上的部分枯萎或者死亡,有时它也会咬马铃薯的芽,导致芽不再生长,致使马铃薯缺苗。蝼蛄在土壤中“开挖”隧道,使幼根失去土壤的滋养,并使其透风,导致马铃薯缺水,最终死亡。秋季时,蝼蛄咬食马铃薯,使其感染腐烂菌而造成整个马铃薯的腐烂。

2.2地老虎 地老虎也被叫做切根虫、土蚕,幼虫时对马铃薯的危害性最大,成虫是一种蛾,危害性极小。它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幼苗,在马铃薯苗与地面的结合处把茎咬断,导致马铃薯整株死亡,并把其咬断的苗拖进它的虫洞,危害性极大。幼虫时,也会咬食其嫩叶,致使成孔。也会在地下咬食马铃薯的块茎,致使茎块成孔,或使其感染腐烂菌而腐烂。

2.3蛴螬 蛴螬叫被叫做地蚕,是金龟子的幼虫。它咬食、钻蛀马铃薯的地下茎块、嫩根,断口整齐,断绝马铃薯的营养与水分来源。马铃薯的块茎被钻蛀之后,导致其品质下降或者腐烂。成虫,即金龟子还经常爬到马铃薯株上,咬食其叶片。

2.4蚜虫 蚜虫对马铃薯的危害有以下两种:直接的危害,在马铃薯的叶背幼芽上咬食,导致其叶子皱缩、变形,影响其光合作用,使其发育不良;在蚜虫的咬食过程中,有可能把病毒传给健康的植株,从而引发其病毒病,最终造成马铃薯的减产。

二、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病害防治措施

1.1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2)选用无病苗种薯,减少初浸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田块,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用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每667平方米喷药液40~50千克,视病情6~8天一次,防治2~3次。

1.2环腐病的防治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田。2)选用种植抗病品种。3)播前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五六天,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烂薯块,可使田间环腐病大为减少。4)切刀要严格消毒,做到切一块换一次刀。切刀消毒方法可选用0.1%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或用开水煮,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除病株,将茎蔓携出田外集中处理。5)播种时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25千克,穴施或沟施有一定防病增产效果。

1.3干腐病的防治措施 1)避免收获时造成伤口。2)入窖时清除病伤薯快。3)控制贮藏条件,窖温保持在1℃~4℃之间,同时注意通风,保持干燥。

1.4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毒病的马铃薯品种;在长齐苗之后要采取防治蚜虫的措施,以此减轻蚜虫带来的病害;在发病初期喷洒40.0%的克毒宝可溶性粉剂1000倍或者7.5%的克毒灵水剂500倍液。

2.虫害防治措施

2.1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 秋季收获马铃薯后进行深翻地、深耙地等措施,以此来破坏幼虫、成虫、蛹的过冬环境,减少其数量,减轻来年对马铃薯的虫害;清理马铃薯种植的田间环境,尤其是杂草与杂物,不仅要对其清理还要将其带出地外,以此来减少虫卵与幼虫的数量;使用杀虫剂:在马铃薯插秧种植时采用甲基异柳磷200毫升拌种肥施入播种沟内防治。在耕地时,撒于土壤中,毒杀地下害虫。或在插秧种植时把以上农药放于马铃薯苗的根部,来毒杀害虫;灌根杀地下虫:用40%的辛硫磷1500~2000倍液,在马铃薯的苗期时灌于根部,每株50~100毫升的量。

2.2蚜虫的防治措施 进行合理的轮作种植;种植马铃薯要远离有病毒的田地;在蚜虫发生的初期,采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灭蚜威500~1000或者10%的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稀释喷雾防治。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第3篇

一、防治策略

1.1稻飞虱。每百丛平均虫量分蘖期为1000头,孕穗至抽穗期为1500头,齐穗至乳熟期为2000头以上。掌握在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

1.2螟虫。防治二化螟,在分蘖期株枯鞘率3%~5%、孕穗后期至抽穗期卵块数达750块/hm2时用药;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期卵块数达600块/m2时防治枯心,或三化螟螟卵孵化初期进行防治。

1.3稻瘟病。重点防治水稻易感病品种、敏感时期及老稻瘟病区。发现发病中心、急性病斑或病叶率达到10%时实施药剂防治,老病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及齐穗期要各打1次保护药,进行预防。

1.4纹枯病。分蘖盛期病丛率达5%~10%;孕穗期病丛率常规稻达20%左右,杂交稻为30%以上。

二、防治技术

1化学药剂防治

1.1丙溴磷、氟铃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低抗区、非桑蚕区可结合应用杀虫双等沙蚕毒素类剂)。利用5%锐劲特+40%毒死蜱的高效配方,对控制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螟虫具有理想效果。

1.2咪鲜胺、三环唑、春雷霉素等药剂防治稻瘟病,感病品种和老发病区,连防2次,隔7d1次。井冈霉素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或三唑酮农抗120水剂喷雾,防治纹枯病效果良好。纹枯病与稻飞虱同时发生,可选用虱纹灵或阿维菌素加井冈霉素混用。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控制氟虫腈的使用次数,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保护稻田生态生物多样性。

1.3氟虫腈、敌氟腈、毒死蜱、三唑磷、阿维菌素+哒嗪硫磷或阿维菌素+毒死蜱,防治二化螟和三化螟,在卵孵化盛期施药。使用时注意,阿维菌素对光稳定性较差,要避免在中午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施药;对鱼高毒,应避免污染水源和池塘等;对蜜蜂有毒,不要在开花期施用;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期20d。

1.4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毒死蜱防治稻飞虱;氟虫腈+吡虫啉、或毒死蜱+吡虫啉防治水稻灰飞虱效果良好。

2农业防治

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春季越冬代螟虫将近化蛹时,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处理带虫稻草,合理安排茬口,及时深耕灌水浸田,浸没稻桩10d左右,可降低虫源基数。螟虫卵孵化始盛期,将田水排至3cm以下,降低蚁螟为害叶鞘的部位。盛孵高峰后和盛孵末期,各灌深水1次,保水3d,可杀死大量幼虫。尽量避免单双季稻混栽,单季稻可适时推迟播种期,双季稻连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深淹没稻桩。

3生物药剂防治

3.1稻鸭共育技术。鸭子可捕食大部分飞虱及其他害虫,还可起到踩草、耕耘和刺激水稻健壮生长的作用,减轻稻飞虱、螟虫、稻水象甲、叶蝉、纹枯病和水生杂草等病虫草害的危害。

3.2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稻瘟病。在抽穗破口期遇阴雨天气、叶瘟和苗瘟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齐穗后再喷1次,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

3.3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在水稻生长前期,或田间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采用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对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苏云金杆菌对蚕高毒,靠近桑园的稻田慎用。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特大;防治措施

[引言]:

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影响范围正在逐渐扩大,并且相关林业工作者对此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林业工作的重点。因此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林业工作者要以可持续控制以及系统工程为工作指导,并且还要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主要原则,强化政府行为,积极贯彻方针政策,以此来实现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为我国林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1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林业病虫害造成的灾害往往是突发性的,在灾害发生之前很难对病虫害进行预测与防范。只要稍微疏于监管,没有在病虫害初期发现并治理,便会造成暴发性的严重局面,使防治工作常常陷于被动局面。现如今人造林树木种类单一,森林对病虫害的自身抵御、修复能力低,再加上河北省近年来的冬季气温偏暖,害虫越冬存活率提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与发生面积有所上升。由于人工造林,树木的种植往往是区域集中而种类单一的,所以通常暴发的林业病虫害都不是单单局部的灾害,病虫害传播速度非常快,会对林场内树木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据林业调查显示,河北省林业外来害虫(如美国白蛾、柳毒蛾、杨叶甲等)已达100余种,这对林业森林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带来非常大的危害,破坏了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病虫害种类繁多并具有复杂性,对于不同种类的害虫要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这也增加了林业防治难度。同时,在长年的病虫害治理下,虽然能够短暂地控制灾害的发展,但少数害虫在长期的药物压制下具有了抗药性,这些害虫会反复出现,并且造成的灾害越来越严重。

2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影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办法。林木类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单一医治可能导致其他病虫害的爆发,故无法针对单一虫害进行医治。其次是其生存环境复杂,制止病虫害的发生也不能破坏原有的林木生存环境,故只能从其的发生原因入手。而病虫害难以根治及其产生原因在以下几点:林业的病害多为有害菌类,虫害多为昆虫,而菌类和昆虫的繁殖速度快,也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进化,难以对其进行根治。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达80余种,其中包括美国白蛾、蝗虫、螨类、蛾蝶类幼虫、松毛虫等,都是对林业有着巨大破坏力的病虫害,而且这些病虫害绝大部分是凭借着大自然在进行传播,防治工作难度加大。

3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3.1提高园林工作者的专业性

针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提高@林工作者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当地政府的防治意识,进而加以防治。其次,政府要针对各区域的实际情况,以维持生态平衡为基本准则,尽可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加强病虫害的预防,缩小灾难范围。此外,对园林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来提高自身对病虫害种类和农药种类的了解,可在防治工作中,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选择相对应的农药。

3.2选用优良苗木

在造林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苗木进行仔细的挑选,并且要做好对种植苗木的检疫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苗木受到的病虫害的感染,此外还可以避免病虫害在种植苗木之间的相互传染,从而使树木健康成长。不仅如此,在造林的过程中,林业工作者还应该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同时还要根据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苗木种类,对病虫害发生的趋势以及规律进行仔细分析,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并且在发现森林病虫害时林业工作者应该在第一时间对此进行控制,以免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机。此外,在进行苗木种植之后,林业工作者还需要在苗木上喷涂相关的保护剂,以此来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

3.3生物治理措施

(1)昆虫病原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是我国林业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病毒,生产上常将DCPV、BT和白僵菌等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2)昆虫病原真菌。在森林害虫防治中,以白僵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省份,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生态环境,在松毛虫低虫口密度下施放白僵菌,实现有虫不成灾。同时,还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等蛀干害虫。(3)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是我国当前防治森林害虫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对天敌安全、有一定后效作用等特点,因此已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主要农药之一。(4)植物源农药。苦豆碱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灌木―――苦豆草中所含多种生物碱中的一种。据初步试验,苦豆碱对松材线虫具极强的杀线活性,而且其毒力随时间而逐渐增大。

3.4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站

在进行森林管理时,相关部门应该在病虫害的多发地区建立病虫害监测站,以此来对该地区的虫害的种类以及病虫害发展趋势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其详细记录。于此同时,林业工作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踏查,必要时还可以设立一个临时的标准地,以此来改善标准地观察不足的情况,以便于林业工作者进一步了解整个林地病虫害的发展状况,并对此进行记载存档,为今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结语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是林业普遍存在的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林业的发展。要针对各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解决林业病虫害所带来的灾难与损失,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做到在治理病虫害的同时对林业系统不造成严重性的伤害。本文详细分析林业病虫害问题,并列出相应防治措施,希望可以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迪.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J].黑龙江科学,2016,7(9):110-111.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苏铁;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144-01

作为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之一,苏铁树形优美,深受群众喜爱,其属苏铁科苏铁属,栽培历史悠久[1]。然而,随着苏铁植物引种和栽培的扩展,苏铁病虫害的发生呈上升态势,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经济损失惨重。现介绍苏铁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1 叶斑病

1.1 发生特点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在羽叶叶缘初现黄褐色小病斑,后逐渐扩展成半椭圆形及长形,并逐渐发展连接而成不规则波泡状,直至叶片干枯,植株生长及观赏价值受到严重影响[2]。

1.2 防治措施

具体如下:①加强培育管理,多施磷、钾肥及铁素,促使植株健康生长。②清理病叶残体,早春剪除病叶集中烧毁,使植株通风透光。③药剂防治,苏铁抽出新叶后,喷施50%多菌灵600倍液,或0.2%~0.5%高锰酸钾。

2 茎腐病

2.1 发生特点

近地面茎基一侧或球茎顶部最先开始发病,病部初呈白色,后逐渐变成黄白色甚至粉褐色水渍状,呈现出疏松的海绵状软腐,最后虽然根完好,但茎干腐烂,叶柄萎缩倒伏,有小黑点和白色霉状物分别出现在病部及断面,植株死亡。

2.2 防治措施

具体如下:①改善栽培条件,如改良土壤,增加光照,注意通风;适时适量浇水与施肥,不施浓肥与生肥;②及时检查,发病初期切除病部,先用硫磺粉涂抹伤口,待其干燥后用70%代森锰锌与50%多菌灵混合粉涂抹伤口。③大发生前进行茎干涂抹,药剂可选择5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

3 炭疽病

3.1 发生特点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黑色圆形霉点,后逐渐沿主脉增多,连接成片形成黑色的厚煤烟状层,植株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观赏价值降低[3-4]。

3.2 防治措施

具体如下:①及时修剪病虫枝,增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还应做好介壳虫、蚜虫的防治工作。②施用石硫合剂,或用50%马拉松1 000倍液,或25%西维因800倍液进行防治。

4 曲纹紫灰蝶

4.1 发生特点

曲纹紫灰蝶属鳞翅目灰蝶科,是苏铁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常以幼虫群集蛀食苏铁新抽羽叶和叶柄,成虫产卵、孵化后幼虫蛀食嫩叶和叶柄,在3~5 d内将新抽羽叶吃得残缺不全甚至全部吃光,严重影响了苏铁的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该虫害防治难度较大,具体原因如下:一是由于成虫会飞,喷洒药物效果不大;二是成虫产卵于嫩叶中难以发现;三是一旦发现幼虫危害已错过防治适期,如果喷药则会伤及嫩叶[5-6]。

4.2 防治措施

具体如下:①加强苏铁的培育管理,特别是秋季施重肥,促使苏铁来年早抽新叶;②如果有的苏铁植株苗期不间断抽叶,有条件的架设大棚,盖上遮虫网;将要抽新叶的盆栽苏铁或苏铁盆景也移至大棚内;对分散栽培的苏铁,及时观测抽叶动态,预先将要抽叶的苏铁用遮虫网罩住,防止成虫飞入产卵;③如发现大量幼虫蛀食嫩叶,及时采取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0%灭扫利乳油1 000倍液或其他杀虫剂喷射,虽会对新叶产生一定药害,影响观赏价值,但可大量杀死幼虫,可减少第2代或来年的虫口密度。

5 介壳虫

5.1 发生特点

介壳虫主要包括软蚧、桑白蚧、黑褐圆盾蚧、考氏白盾蚧等几种类型。该类害虫多以若虫、成虫群集在老叶叶片叶柄上刺吸叶液,严重时在树干上盖满介壳,受害植株生长萎黄,发育受阻,失去观赏价值,严重者植株死亡[7]。

5.2 防治措施

具体如下:①结合培育管理,剪除虫枝病叶,使栽培植株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盆栽苏铁移至通风透光环境,并经常转动方位;②药剂防治,掌握好若虫孵化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40%速扑杀1 000~1 500倍液,或50%杀螟松1 000倍液等;③保护天敌,在喷药时不要杀伤瓢虫、螳螂、蜂类等昆虫。

6 小结

随着苏铁引种、繁殖和栽培的越来越广泛,苏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不可避免,在防治苏铁病虫害的过程中,应坚持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加强培育管理,改善生长环境,尽可能地运用物理措施(如架设暖棚,荫棚、覆盖遮虫网罩等)和环保技术(如套种绿肥、接种苏铁根瘤、保护天敌等),做到发现及时,除治及时,尽量做到不用药或少用药,促使苏铁健康生长。

7 参考文献

[1] 傅美招.中国苏铁科植物已知病虫害及其防治研究概况[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0(2):44-52.

[2] 曲萍.苏铁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知识,2002(23):30.

[3] 张建国.观赏植物煤污病的症状表现与防治[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版,2005(7):28-29.

[4] 秦元丽.苏铁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06,35(2):86-88.

[5] 王慧.苏铁植物病虫害防治及管理要点[J].现代园艺,2012(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