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1篇

大豆根蛆又叫大豆根潜蝇。只危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咬食大豆幼苗根部,形成蛆道,并排泄粪便,造成根部腐烂、豆株矮小,被害严重的豆苗枯死。此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内或土缝内越冬,来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在大豆根处产卵,孵化出幼虫,危害豆苗根部。

防治方法:用药剂拌种预防幼虫,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对水喷雾,边喷边拌。如拌大豆种子100千克,用0.7千克药,兑水4千克,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拌,摊开晾开。

成虫发生盛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667平方米喷药液40千克。

二、 黑绒金龟子

黑绒金龟子俗名瞎撞子、大绒马褂。主要以成虫(金龟子)危害大豆幼苗,咬食生长点或咬断幼茎,严重发生时可将幼苗吃光造成缺苗断条,甚至毁地。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豆茬地发生的多。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先在杂草上取食,大豆出苗后,咬食豆苗。此虫夜间潜伏在土中,白天出来危害。午后3-5时取食最盛,无风日暖的天气虫量最大。

防治方法:可用2.5%敌百虫粉剂喷撒,每667平方米2千克。或用2.5%敌杀死、5%来福灵、2.5%功夫等药剂,每667平方米15-20毫升,兑水40千克左右,喷雾。

三、 大豆根潜蝇

大豆根潜蝇防治。①农业措施:深翻轮作,选用抗虫品种。②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0.7%拌种,成虫发生盛期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

四、大豆根腐病

防治大豆根腐病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与玉米、谷子、甘薯等非寄主作物轮作。

3.播种时增施农家肥、钾肥、磷肥等。

4.播种时施甲霜灵颗粒剂,使大豆根吸收可防止根部侵染。

5.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35%甲霜灵粉剂拌种。

6.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深耕及中耕培土除草,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度太大。

7.发现病株及时拨出,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并在病株栽植穴及四周撒生石灰消毒。

8.该病发生后,很难治愈,应以预防为主。预防可选用40%根腐灵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900倍液,以上任何一种农药加氨基酸(大豆健粒饱或三天绿等)液肥600倍液,加黄腐酸盐500倍液,加生根粉1000倍液喷施。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交替使用,重点喷洒植株的主茎基部。如用以上药液灌植株根部,效果更佳。

五、大豆田蜗牛

药剂防治大豆田蜗牛,目前登记用于防治蜗牛的农药主要是四聚乙醛单剂及其与甲萘威的复配剂,如密达(6%四聚乙醛颗粒剂)、蜗克(6%甲萘·四聚颗粒剂)等,而且大都是颗粒剂,使用时一般撒施。蜗牛的足部接触或进食密达后即产生毒杀作用,主要在其体内产生胃毒作用,导致蜗牛快速麻痹,分泌特殊黏液,蜗牛因大量体液流失和细胞被破坏,在短时间内中毒死亡。施药后如遇大雨,密达被冲散到土壤中时,药效会降低,需补充施药。不宜与化肥、农药混合使用。

六、大豆毒蛾

大豆毒蛾又称豆毒蛾、飞机毒蛾,属鳞翅目毒鹅科,除为害大豆外,还危害棉花、柿、柳等。豆毒蛾在我县大豆上普遍发生,以幼虫食害叶片,吃成缺刻、孔洞、重者全叶被吃光,严重影响大豆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1、发生规律。大豆毒蛾成虫具有趋光性,卵产在叶片背面,每个卵块有卵50-200粒。初孵幼虫群集在叶片背面为害,不久分散为害。老熟幼虫在叶片背面做茧化蛹。豆毒鹅在我县1年发生3代,以幼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出现在5月上旬,第1代幼虫发生期在5月中下旬,主要在豆田外寄主如柿、柳等上为害;第2代卵盛期为6月下旬,幼虫为害盛期出现在7月上、中旬,7月下旬化蛹。7月底至8月初第2代成虫羽化。8月上旬开始出现第3代卵,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中下旬,7月份和8月份的第2代和第3代是我县大豆田间的主害代,2003年,大豆田块受害率12%,发生田块株被害率17-23%,严重田块株被害率达90%以上。

2、形态特征和症状。成虫体长17-19毫米,黄褐色至暗褐色。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触角锯齿状,前翅有2条褐色黄带纹,两带间有1个肾状斑。后翅淡黄色带褐色;前、后翅反面黄褐色;雌蛾比雄蛾色暗。卵半球形,淡青绿色。幼虫长40-45毫米,头部黑褐色,有光泽;体被褐色毛束,腹部8束,背部4束,两侧各2束似飞机的翼,故有飞机毒蛾之称;胸足黑褐色,每节上方白色,跗节有褐色长毛;腹足暗褐色。蛹红褐色,背面长有长毛,腹部前4节还有灰色瘤状突起。受害叶片仅剩下网状叶脉。

3、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成虫。(2)化学防治。利用低龄幼虫集中为害的特点,在1-3龄期适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每亩喷对好的药液40千克,防效可达90%以上。(3)生物防治。在我县,大豆很大部分是作为食用蔬菜来种植,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污染,保证生命健康安全,提倡使用生物杀虫剂,可喷洒每克含100亿孢子杀螟杆菌粉700-800倍液。

七、大豆根瘤少而小是缺乏什么微量元素?

大豆缺钼时,不仅叶片厚而皱,且叶色发淡,并出现许多细小的灰褐色斑点,叶片边缘向上卷曲,呈杯状,而且根上的根瘤数量少、根瘤也小、发育不良。缺钼的特点和缺硼不同,缺钼虽然也是新生组织经老组织先出现症状,但生长点不易坏死。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落叶松;病虫害;立枯病;蝼蛄;防治措施

落叶松是一种松科类植物,其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因而在很多地区都有大面积的落叶松林。落叶松的木材材质较好,生长速度也很快,再加上工业用材需求量较大,因此我国多个地区常常利用营造人工落叶松林进行绿化,并提供大量优质木材。但是在长期的营林生产过程中发现,落叶松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出现猝死或枯死等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幼苗期间,更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在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种较为常见的落叶松病虫害,并分别探讨了其相应的防治对策。

1、落叶松立枯病的防治

1.1病害表现

落叶松的立枯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幼苗病害,一般多发生在种子刚刚发芽出土的两个月间,但是这种病害在发生后持续的时间很长,会直接导致落叶松幼苗死亡。在立枯病下引起落叶松幼苗死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猝倒型,即幼苗在地表处的根茎完全腐烂,使得幼苗根部无法支撑从而倒伏。另一种是根腐型,即幼苗的未出土前就已经受到病害的影响,种子幼芽腐烂,无法再继续生长。此时虽然无法直接看出幼苗受害,但是在其周围土壤处会生长出轮状菌丝,这就证明该处的落叶松幼芽已经腐烂死亡了。

1.2防治措施

对于立枯病这种发生在落叶松幼苗期的病害,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应当从种子消毒、土壤消毒和喷药防治三方面来进行。

1.2.1种子催芽前就对其进行消毒,一般采用赛力散拌种,种子与赛力散的比例为1:0.005。将两者充分均匀搅拌,并用麻袋覆盖一夜之后再开始催芽。也有人采用硫酸铜浸种来对种子进行消毒,比例为1: 0.01。

1.2.2落叶松苗床覆盖所用的沙子要先用五氯硝基苯均匀拌制后再使用,以实现对苗床土壤的消毒,用量一般为18.75-22.5kg/公顷。

1.2.3喷药防治。在幼苗出土后无论是否呈现病态,都应立即进行农药喷洒以防治立枯病的发生。一般多采用波尔多液进行喷洒,每隔一周喷洒一次,共喷洒4-5次。农药的浓度应当由低到高,逐渐增大药量,一般为1%-2%。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波尔多液不可过早配置,最好在使用前再配置,并且不可在雨天或早期有露水的时候喷洒,以保证药效。另外,还有人采用五赛合剂、五代合剂、代森特、明矾溶液等农药进行喷洒,也能起到很好的立枯病防治效果。

2、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

2.1病害表现

枯梢病一般多发生在落叶松的苗木生长期,也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并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落叶松染上这种病害,将会造成大面积的落叶松林死亡。其主要的病菌传播源是落叶松囊孢菌。一般多从落叶松的主梢开始发病,然后再从上逐渐向下部扩展蔓延,直到整棵落叶松都枯萎死亡。初病时,新梢嫩茎部或茎轴部退绿,逐渐发展为烟色,凋萎变细;顶部弯曲下垂呈钩状,而顶梢与弯曲部分变紫褐色或灰褐色,从弯曲部分逐渐向下脱叶、干枯、茎收缩变细。病梢常溢出松脂,块状,固着不落。

2.2防治措施

在对枯梢病进行防治时,首先最关键的就是要选择优良品种,其次要正确营林,加强管理,做好预防性工作。并定期调查落叶松林的生长情况,根据经验及早发现病害,并将落叶松林划分为病区与无病区。并对病区的苗木进行集中管理,将已经沾染病害的树枝剪除病并烧毁,并配置相应的农药溶液对病区苗木进行喷洒,以杀死病原菌,避免病源再次扩散蔓延。

3、落叶松蛴螬虫害

3.1虫害表现

蛴螬,即金龟子幼虫,多存在于渗水性强、通气性好的砂壤土中,在土壤干旱时则潜伏在地中,当土壤过湿时则爬到地表。蛴螬在早晨或傍晚啃食落叶松幼苗苗根,致使苗木枯死。它的危害时期主要是在每4年的6-9月间,以8-9月为最重。

3.2防治措施

一是在落叶松苗床翻地前用6%的六六六粉溶液(或六六六粉面剂)混拌沙子或土中均匀施于苗床上,在翻地时将其翻入地内。每公顷用药量为7.5千克-15千克,切勿过量,而且不宜连年施用,以防产生药害。二是当落叶松幼苗发生虫害时,可在每日上午9时左右,细致检查苗床,若发现苗梢被拽入地表或苗尖弯曲现象,则要在被害苗木周围用铁丝翻找捕捉,或在苗木空隙中搂起一条小土沟,用0.5%的乐果溶液,顺沟浇注,然后要及时在小沟中浇水,使药液扩大渗透范围,达到毒杀害虫的效果。用0.1%-0.2%的敌敌畏、敌百虫溶液喷洒苗木床面,毒杀蛴螬的效果较好。

4、落叶松蝼蛄虫害

4.1虫害表现

蝼蛄喜栖息在潮湿地。它常在落叶松苗床地里穿通小洞,将土壤掘起,致使落叶松幼苗苗根被拔起而导致幼苗枯死。

4.2防治措施

对于蝼蛄危害的防治常用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傍晚时,将毒饵放在蝼蛄掘起的通道或洞口处,蝼蛄吃毒饵后不能回入洞中,可于次日早.晨捕捉烧掉。毒饵可用敌百虫、敌敌畏配制。二是在落叶松育苗地的小道上挖数十个小坑,坑的四边垂真平滑,下铺马粪、上盖青草,招引蝼蛄入内,于翌晨捕杀。施用敌百虫、敌敌畏毒杀效果良好。

5、落叶松毛虫虫害

5.1虫害表现

落叶松毛虫成虫是大型蛾子,幼虫为毛虫。末龄幼虫体长达55-90毫米,灰褐色,被银白色或金黄色毛,体前部背面有两条蓝黑色闪光的毒毛带,后部背面有一条暗蓝色长毛束带。成虫体长28-45毫米,体色有灰白色、灰褐色、赤褐色至黑褐色,前翅有数条横线深褐色,翅外缘有八个黑斑,曲折排列,中央白斑大而明显。

5.2防治措施

营造混交林,改变落叶松毛虫发生条件;造林时要合理密植;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的林地,应进行封山育林;加强对现有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管理,适时适度间伐修枝,保护下木及其他植被;利用生物制剂松毛虫杆菌防治;在幼虫期(5月上旬及8月中、下旬)可通过飞机超低量优、马拉硫磷,菊酯类,灭幼脲等喷雾杀虫,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7月下旬),则可采用高压电网诱杀,也可采用人工捕捉、烟剂释放和塑料环阻隔等方法。

6、结束语

事实上,在落叶松林的营造过程中除了本文所述的几种病虫害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病虫害,如早期落叶病、松花蝇等,这些病虫害会极大的影响落叶松的正常生长,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另外,对于落叶松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育苗管理,同时做好整地、施肥、除草、浇水、环境卫生,以及药剂喷杀等各方面工作。■

参考文献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62

作为影响森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病虫害的防治已经成为了林业部门首要研究的课题,病虫害对森林的威胁很大,还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生态安全。我国森林建设工作成就的越来越大,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要得到全面落实,这样才可以促进森林建设的成果,充分发挥出森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 森林病虫害特点

针对现阶段北方辽宁地区森林病虫害特点以及成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因地制宜,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控制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1 森林病虫害常发病害面积居高不下

东北地区森林种植面积巨大,地方政府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也十分重视,但是从这些年来整体森林病虫害的爆发趋势来看,病虫害面积并未出现明显减少,甚至部分地区增长明显,引起林业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全面开展防治工作。

1.2 突发性森林病虫害给林业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加重

在森林病虫害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下,森林面积不断建好,严重影响了林业建设工作,基于这些原因,必须要积极对森林病虫害工作进行预防,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

1.3 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速度在逐渐加快

经济交流的日渐频繁,使得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这使得森林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增加,为病虫传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比如一个区域爆发病虫害,还容易在短时间内蔓延到临近区域,从而给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

1.4 重大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多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以及植被种类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其他地区并不会构成大规模伤害的病虫害,在辽宁地区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成为主要灾害,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2 导致森林病虫害原因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对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原因进行如下分析:

2.1 人工造林面积的逐渐增加

在森林资源问题不断严重的趋势下,为了提升森林面积,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加,退耕还林目前已经被定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政策之一,虽然如此,在这些政策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从而导致人工造林质量不高,抵御病害的能力差,这样一旦侵入病虫害,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传播。

2.2 天然林面积的锐减

虽然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加,但是自然林的面积却出现了不断缩减的情况,尤其是过去对于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开发森林资源没有考虑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导致大量的原始森林得到破坏,生态结构恢复十分困难,这也增加了森林病虫害的控制力度。

2.3 采用不合理的防治方式

我国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一致非常重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防治方法上不合理的现象是不能忽视的,过度依赖化学药剂,是目前病虫方式的主要特点,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还导致病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这样在病虫治理上也会更加困难。在大规模采用农药杀死害虫之后,也很难避免对一些有益的生物有所影响,并对原有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这样在病虫害爆发之后,治理起来会更加不容易。

3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1 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3.1.1 提高对森林病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意识决定行动,认识到森林病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社会各部门才能主动投入到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对辽宁林业部门来说,在森林病害防治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自身认识,结合我国最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要求,针对自身规划提出的林业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森林病害防治工作,提升全县森林病害防治工作成效。

3.1.2 做好对森林病虫害的预报工作

林业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现状进行仔细调查,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向外界发出森林病虫害预报,针对可能导致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的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将进行提早防治。还要加强对辖区内林木及林产品的检疫工作,通过自身检疫技术水平及实践经验等重点检查可能造成大规模病虫害的各种因素。

3.2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2.1 减少农药等化学防治手段,采取生物防治措施

作为林业部门要尽量采用生态绿色的化学农药,既要达到保护森林的作用,又可以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同时保护害虫的天敌种群,不可以随意捕杀害虫天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病虫害天敌种群的作用。

3.2.2 尽量采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的效果好,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辽宁开展森林病虫害治理的过程中,从害虫爆发的原因、特点入手,进行治理方式的制定。

3.2.3 改善农药喷施技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积极鼓励当地农业部门以及企业采用用涂茎、根施以及注射等先进的农药喷施技术,最好不要使用喷雾的技术方式,这样在提升了病虫害治理效果的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保护周围环境。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东北辽宁区域的森林病虫害现状,原因以及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当地政府以及林业部门的治理难度和治理紧迫性都在提升,积极有效的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能够提升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宗学美,禚昌宇,邵士娟.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科技信息,2013(25).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4篇

1.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

1.2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

1.3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

1.4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

1.5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 我国几十年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只在救灾上重视,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1.6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 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1.7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 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2.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2.1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2.2因地制宜的搞好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同时应进行必要混交,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2.3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流动交往势必增加,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入爆发的危险性也将可能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地区间的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有害病虫蔓延扩展。

2.4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和土壤进行消毒,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2.5保护害虫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2.6营造混交林(注意树种搭配),实施近天然林经营模式,使林分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作用增强,森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3.生物治理措施

对待森林的病虫害我们要预防为主,并辅以有效的治理,生物治理则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3.1植物源农药:苦豆碱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灌木――苦豆草中所含多种生物碱中的一种。据初步试验,苦豆碱对松材线虫具极强的杀线活性,而且其毒力随时间而逐渐增大。

3.2昆虫病原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是我国工业化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物农药之一,广泛用于防治松毛虫和其他森林食叶害虫的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综合治理;措施

1 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增加较快,林业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涵养水源、改善环境、保持水土和促进工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但由于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手段落后,预防与治理能力偏弱,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如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使得防治难度加大

近些年来,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单一品种的森林的增加造成了病虫害加重。主要原因有:(1)近些年的干旱和暖冬天气使得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加大,使成灾害虫的种类增多,增加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2)林地与耕地交叉,使农作物害虫朝着林地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治理难度;(3)害虫出现变异,常有顽固难治的病虫害暴发现象,使得研制防治害虫农药更加困难;(4)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消失,造成生态治理的缺失。

1.2 防治理念和手段落后,多为事后补救

我国部分林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只从部门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而没有上升到生态安全、物种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去考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森林病虫害的严重性以及防范治理的难度认识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底,认为通过阶段的努力就可以防治病虫害,而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造林的全过程中看待;在治理理念上,多“重造林轻保护”、“重防治轻预防”,没有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和保护的重要性;在治理手段和技术上,多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技术手段落后,不能有效和彻底地杀死病虫,使得病虫害经常复发。

1.3 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作推进难度大

(1)监测预报技术薄弱。我国大部分林区还不能够有效利用技术手段准确及时地掌握病情的发展规律和及时进行预报防治的指导;(2)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少协调,各个环节之间连接不顺。我国的农业、林业、防疫等部门都有自己职责,但缺少协调,造成管理不顺畅,再加上造林、育苗、引种等部门之间很少沟通和协调,造成预防和治理工作效率低下。(3)检疫检验工作不规范。一部分地区的检疫工作跟不上,没有建立检验、检疫、检测与检查站,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与治理效果差。(4)经费短缺。具体表现为基层的技术与基础设施不足,缺少检疫设备、仪器和必要的通讯工具,造成整体的预防与治理能力差。(5)基层工作推进不力。由于缺少人员和经费,再加上基层对这方面工作的奖励与惩罚机制不完善,造成基层工作人员素质较差。

2 综合治理概念及其原则

2.1 综合治理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治理是指病虫害的防治机构要建立科学预防意识,分工合作,综合运用技术、管理的手段,在病虫害发生的各个阶段进行预防和治理,以达到好的治理效果。在理解概念上要注意3点:第一,要有好的管理理念,要有预防的思想,不能只在发生病虫害的时候进行治理,要把病虫在消灭在暴发之前;第二,要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育林环节,从培养树苗开始就要选择那些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第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不能只重视技术工作而忽视了宣传、教育等工作。

2.2 综合治理的原则

在综合治理过程中,我们要树立以下几个工作原则:第一,能预防的绝不治理,就是病虫害能够在发生前期预防到的就要投入力量进行预防,而不是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治理;第二,能使用生态的方法就不使用农药。使用生态的方法可以保护环境,可以保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使用农药会杀死病虫害的天敌,所以一定要重视对生态防治方法的研究。

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措施

在分析我国现有的森林病虫防治存在的问题后,基于综合治理的理念和工作原则,为保护森林资源以及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有效的控灾、减灾措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森林资源和造林绿化成果安全。

3.1 树立科学的防治意识

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贯穿于森林培育的整个过程中;其次,要建立能预防不治理的意识,把预防放到更高的地位。

3.2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第一,健全管理体制,理顺不同机构的管理职能,使各机构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能够及时合作和交流信息。此外,建立和完善基层病虫害防治机构的激励、惩罚机制。第二,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监测病虫的各种动态,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趋势。第三,做好宣传工作,使基层林业职工和林农可以及时发现和干预危险性病虫害,同时也要加强多林区周围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使人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第四,做好森林防护工作,健全森林系统对病虫害的防御系统;第五,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和工作责任制,提高外来有害生物的管理等相关防治技术和行业标准。第六,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森林病虫害疫情也可以及时调动全体机构,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3 采取科学的防御措施

第一,提高检疫技术水平,杜绝危险性病虫害的人为传播,对一些重大危险性病虫害要有相应的准确快速的检疫手段。第二,使用用量少、低毒、高效、选择性强且对环境无副作用的新型药剂和施用技术。第三,采取科学的措施保护害虫天敌,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实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第四,避免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利用生物防治,采用引诱剂、培养天敌等方式实现无污染的长效治理方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