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第1篇

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位于山东省的最西部,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的交界处,具有水城特色,常被人们称作“江北水城”,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威尼斯”,黄河与大运河在这里交汇。聊城火车站位于聊城市区西部,站前街西侧与聊城汽车西站相对,京九铁路、胶济邯铁路、聊泰铁路等铁路干线交汇与此。聊城火车站前广场分为两层:一层为出站口,一片小园林与广场紧密相连,现在正处于翻修阶段;二层为进站口,可通过中间台阶、电梯以及两侧坡道进入,在二层广场上可以俯视整个一层的建筑布局和风景(图1)。一、二两层广场主要为人们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在视觉上,广场建筑之间的尺寸间隔合理,既没有阻挡也没有叠加,使整个广场通透性很好。

2设计说明

聊城市火车站前广场是聊城市的名片,同时也承载着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发扬地域文化的功能。在广场景观整体设计过程中要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同时突出广场本身的个性特色,牢牢把握住整体性原则、生态原则、实用性原则、文化性原则、经济性原则5大原则。在功能上,由于广场是一个开放空间,需要与周边环境相契合,形成一个有机空间序列,以此加强广场的作用和吸引力。在景观上,打造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场地周边以乔木和高灌木作为背景,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中间区域以大面积草坪开拓视野,沿路划分出的局部空间用来打造自然生态景观。为了打破传统园林设计方式无法进行全方位、更深层次地观赏和理解,本设计使用VR技术更直观地展示设计效果。在空间设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进行场地空间模拟,如入口处景墙的样式、公共空间中园林小品的摆放,包括场地空间区域的划分、材质的选择和使用等。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园景观;广场景观;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公园和广场都是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形式存在的,对于塑造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公园和广场是城市化的元素,公园提供了公共游览、观赏、休憩的场所,是面向全社会的公共场所,它具有有效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集中体现了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规划好公园和广场景观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园和广场的景观功能

公园和广场是城市的核心景观,是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重要体现,公园和广场属于公共性、开放性的活动场所,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但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憩和娱乐的场所,公园主要是供人们茶余饭后散步和休息的场所,广场是主要体现城市特色的标志,常以雕塑等小品形式来展示,开放式公园并不是简单的种植植物,只有将“人”这个元素放到开放式公园景观中,才能发挥出公园和广场的景观功能,良好的景观设计应该是以细致全面的调查、准确的评价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在开放式公园的生态效益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园和广场不仅可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观感,而且还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设计时应该把功能性原则放在首位。

公园和广场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自然式的设计是公园和广场景观的首要设计原则,也是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利用自然界的景观资源,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发展目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营造一个自然、舒适的环境,以接近自然为宜,目的是给人们带来最愉悦的心情。

2.2 以地方特色为设计原则

文化内涵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特色,好的设计应该能将文化融入其中,在公园和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应该秉承着地方文化特色的设计原则,充分挖掘和发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区分城市之间景观设计的关键点,所以,在景观设计之前就要全面的考察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理念中,除此之外,也应该考虑到当地的人文背景和时代特色,塑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自然景观形式,这样人们身处在其中也会感受到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表现的景观形式,好像景观设计被赋予了生命一样。特别是当外地游客来观赏时,也能深深的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这就是公园和广场景观的文化科普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形式。

2.3 适应自然的设计原则

公共活动场所处在充满建筑元素的城市中,公园和广场提供给人们建筑元素之外的绿色场所,打破了城市僵硬的环境、烘托了气氛;设计时应该结合场所功能来选择主题树种,尽量采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土环境都十分的适应,容易达成稳定平衡的状态,最好选择对原产地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在植物设计时应该丰富高低层次,把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高低上的层次变化,景观形式上也比较丰富,不会给人单一化的感觉。

2.4 经济适用的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应该遵从市场的经济发展规律,注重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合理的开发,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景观效果,也可以把周围房地产产业带动提升起来,利用生态学的原理进行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和环境,尽量在不影响景观效果和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建设造价成本,营造一个简明的景观环境,选择适地适树的植物,克服当地的不良气候条件,减少后期维护费用,设计之前,通过多方面的调研,择优选择经济适用的景观设计方案。

公园和广场的景观设计要点

3.1 植物的景观设计方面

注重公园和广场的多层次绿化效果,通过细致的植物种植规划,从植物的纹理、色彩、质地方面极大的促进公园和广场的使用,实现人与植物的对话,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植物是四大设计要素之一,而且是设计的主体内容,用生态学和美学的原则和观点来营造植物景观,这是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植物的感官影响了景观的质量和艺术水平,这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3.2 水体设计方面

水是设计中的另一个活跃气氛的元素,它给人以生命和流淌不息的印象。在水景设计中,形、声、色是三大设计要素,形就是水景的形式和形态,形式包括溪流、瀑布、喷泉等,形态包括静水和动水,形是最重要的一个设计要点,形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声是指水体发出的声音,如溪流的潺潺声、喷泉的喷涌声等;色是指水的质感,配合水边的植物和岸边的倒影来构成一幅动人的水景图,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灯光艺术更使得其星光灿烂。水景的设计要满足功能性和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好的水景作品应该要根据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建筑功能要求进行设计,以达到与整个景观设计风格相协调统一的效果。

3.3 照明景观设计方面

城市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城市公园和广场的照明设计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景观照明就是利用各种灯光效果来塑造城市的夜景生活,对于美化城市生活、展示城市的发展个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夜景照明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照明技术,广场上的夜景照明与其他场所的照明还不同,主要体现的是广场上的雕塑、树木和建筑物,在外界环境漆黑的条件下,用灯光显示被照物的美感,同时也要使公园和广场上的照度足够指示行人的道路,首先确定好照明方式,再选择照明光源,布置好照明灯具,进行照明的优化控制。公园和广场上的夜景照明需要在把握整体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场所的实际条件,分析各景观元素的具体特征,通过整合空间内各种元素来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3.4 景观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生态设计要结合自然的设计观念,已经被设计者倡导了很长时间,随着全球化的环境价值的发展,生态设计观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人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资源的,也要将设计作为大自然循环的一个有效手段,要从生命意义的角度来开拓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自然环境。

3.5 做好景观内的分区工作

功能分区就是将各功能部分的特性和其他部分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把它们各自在基地内的位置和相互关系落实到位,按照景观的设计功能进行合理的分区,在平面上加以细致的划分,再落实到立体结构上,将休息、游玩、观赏区明确区分,这样既保证了人们的休息,又保证了小孩子这类易动人群的游玩尽兴。

结语

公园和广场的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景观功能进行研究,分析景观设计的要点,突出城市的特色,以提升城市的风貌,为市民提供一个悠闲自在的户外活动场所,以陶冶市民的情操,给人们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增添了一丝活力和生气,也便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是要想做好公园和广场的景观就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注意设计要点,用心去营造自然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吉梁.浅析城市广场景观设计[J].才智,2011(03).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参与度

0引言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中,所有公民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的总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包容性、公平与人性化的精神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国各大城市逐渐重视起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这些城市公共空间在改善城市空间、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市民社会交往活动的需求。在近二十年来,有着“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在城市现代化建设流潮中,涌现了大大小小多个公共广场,随着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临近,人们越来越关注南京城市发展的成就与光环,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站在建筑景观使用情况的角度来剖析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本文将就南京公共广场的市民参与度情况,探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现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简要的解决方法。

1南京公共广场现状研究

广场即经过空间艺术布局、四周建有某些建筑物、构筑物或绿化的开阔空间[1]。从20世纪90年代起,南京的公共广场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从单纯的水泥混凝土结构到规划统一、设施齐全的城市花园,在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树立典范。笔者从中选取不同类型的四个广场,包括规划完整的山西路广场、处于闹市中的“口袋广场”――大行宫人民广场、依傍莫愁湖公园的和平广场以及规模宏大的江宁白龙广场,以此代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广场进行类比分析。

山西路广场是南京商业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项目,于2000年由市、区两级政府在原有的西流湾公园和市青少年宫的基础上建成,有绿地、湖边长廊水幕音乐喷泉等配套设施,功能分区合理、景观精细怡人。大行宫人民广场地处新街口商业圈,北临总统府,南衔中央饭店,东西南图、省美术馆相伴,四面建筑错落有致,广场面积不大,绿化绿却不低,是闹市中的一块静土。和平广场紧挨莫愁湖公园,是莫愁湖公园的门户,为免喧宾夺主,广场设施、绿化均以简洁为主,相较其他三个广场,倒显得“小家碧玉”。江宁白龙广场以“凤凰台”为中心,是南京最大的市民休闲广场,广场风格鲜明,以红为主色,与滨湖景观相得益彰,场地如凤凰形似,飞翔在百家湖畔。

2研究方法与过程

产品使用者的评价更易于反馈设计的合理性,我们把城市广场视为一种公共产品,调查广场使用者的评价,探讨广场规划设计的成功与不足,以此反思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本研究即从公共参与[2]出发,采用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历时两个月,针对四个城市公共广场,对南京市民进行街头随机访谈和随机发放问卷,参与访谈市民100人,发放有效问卷378份。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个体相互比较

比较四个广场人流量,和平广场明显冷清许多。从访谈和问卷情况分析来看,市民一般愿意去距离居民区20分钟以内步行距离的广场,并对广场的配套设施与景观环境有一定要求。

(1)区位环境影响参与度。从区位环境来看,四个广场皆临大道,却又各具特色。山西路广场、和平广场靠近居民区,但和平广场与居民区有商业街相隔,加之依存于莫愁湖公园,造景稍逊,设施简洁,吸引力不足。而大行宫人民广场虽处商圈,但广场之下为大型卖场,又临南图、总统府,行人游客途径、休憩,人流不逊其他。江宁白龙广场体积庞大,视野空旷,与和平广场相比,距居民区路程相近,但因其作为滨湖广场,环境、造景得以吸引远近市民至此。

(2)功能设施影响参与度。市民参与度明显不足的和平广场,在配套设施上也欠缺活力。山西路广场与白龙广场虽气势宏大,但在空间功能划分完整,喷泉、绿地、座椅、遮阳避雨设施,一应俱全,相比之下,和平广场因绿化率低,在遮阳方面不能满足市民要求,座椅以方石为主,集聚一方,文化科普廊虽起避雨作用,但占地比例过大,广场整体规划不统一,令市民反应在布局上“舒适度不足”,平面构成欠缺优化。而大行宫人民广场因尺度小,但在绿化造景上优点显然,花坛灌木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同时采用旱喷泉,节省空间。

(3)管理程度影响参与度。在两个月的调查中,四个广场的安全与卫生情况基本令人满意,但管理程度的不同,在广场各个方面均体现出对市民参与度的影响。除去采用旱喷泉的大行宫人民广场,在喷泉的管理上,无论是管理周全的山西路广场与白龙广场,亦或是小巧简单的和平广场,都出现水质浑浊,闲置甚久的情况,因此蚊虫肆掠,令人烦恼。而大行宫人民广场却出现另一种管理上的缺失,广场南面靠近地下卖场入口,非机动车辆的停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民进入广场,却没有引起管理方的重视。

3.2个体内部比较

分别比较各个广场内部的市民参与度,从访谈和问卷情况分析来看,广场的不同区域因其规划设计的不同,都在公共参与度上体现出差异。现将分析总结如下:

(1)景观的可参与度。在这四个广场中总有几个令人遗憾的景观设计,例如山西路广场的湖心花园,因其安全度和可达性不足导致湖边座椅使用率低、暴露在烈日下的下层广场,缺乏树木遮阳,石座滚烫,空间犹如蒸炉,和平广场的文化科普廊无人问津,白白浪费空间,大行宫人民广场不可践踏的草坪致使游人坐在边上的地面,这些景观设计都使一定空间的参与度低。为公共设计的景观,应是能引导公众体验的,并由此萌发更多人参与的空间,即它不仅是可观赏的物,更应是能与人产生互动的一定范围,白龙广场的红色方框雕塑,形成别具一格的石廊,不仅与广场整体造景交相辉映,更在人机互动上堪称典范。

(2)人性化的“公共”。在山西路广场的调查中,市民普遍反应广场的照明设施不足,其原因是在广场设计之初,设计者借鉴国外优秀范例,却忽视了国人饭后散步的习惯。调查研究的四个广场在细节设计上都有一定的欠缺,尤其在是考虑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使用上。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确定了其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所有群体的使用,但就这一方面,我国的公共设计还稍显稚嫩。湖心花园的防滑处理不足、下层广场的台阶未考虑儿童与残疾人的可达性、不能满足不同数群体的座椅、让大众不解的现代雕塑群等,这些都是设计的细微之处,却能在市民使用中引起长远的不便。

4总结

城市公共空间以人为主体,规划设计为人所用,以使用者评价来反思选址、功能分区、设施配套、绿化造景乃至管理体制、人性化考虑等方面的功与过,站在社会学角度,从市民参与度出发研究多主体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不仅对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发展有一定帮助,更对营造独具魅力的城市环境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思淑,周文华.城市设计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60.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特色小镇;景观设计

1景观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1.1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在最初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中,应用形式相对简单,仅仅运用太阳能以及保温技术等形式。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建筑技术可以体现节能环保的特点,可以运用能源来降低对环境的压力;(2)绿色建筑技术注重项目的管理以及维护;(3)绿色建筑技术注重舒适的环境以及建筑目标;(4)绿色建筑技术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景观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在景观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同样绿色建筑技术在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TheApplicationofGreenBuildingTechnologyinLandscapeDesignofSmallTown宋丽1,杜金龙2SONGLi1,DUJin-long2(1.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2.青岛鼎建园林有限公司)(1.QindaoCollege,QingdaoTechnologicalUniversity;2.QingdaoDingjianGardensCo.Ltd.)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景观技术中,需要把握以下两点:(1)需要开发设计思路,从整体布局,但要从单体上突破思维;(2)在应用中,需要加强对技术的应用,如雨水回收再利用、渗透性地面设计以及遮阳设计等。

2绿色建筑技术在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特色小镇概况

特色小镇位于青岛市,2005年经过政府批准扩建为特色小镇,东西横向距离15km,南北纵距8km。总面积93.71km2,耕地面积830hm2,年总人口3.03万人,共辖34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

2.2小镇场地设计

2.2.1小镇分析在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对其交通、高程、制备以及构筑物进行分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交通环境方面,特色小镇用地为东西走向,在小镇规划中,通过隧道的方式来解决车流量的问题,在小镇入口广场,车流经过隧道的辅路通行,因而要求小镇的规划中,要对南北的辅道进行科学的设计,以便保证停车场的最佳位置。2)在高程分析方面,小镇高程变化为120~143m,坡度相对较为陡峭,在小镇入口,标高为130m,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在小镇内,坡的走向通常为西北以及西南方向,同时,隧道的完成面高度为135m,相对于基面较高。3)在植被分析方面,小镇主要以乔木和果树为主,乔木主要以黑松、白蜡、国槐等为主,果树主要以葡萄和樱桃为主。在标准高程场地中,就有成长多年的樱桃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留原有景观。现有的护坡,需要通过生态景观设计来进行优化。4)在构筑物分析中,在小镇西南处,具有400㎡的平台,可以结合景观进行设计,凸显绿色生态理念和地域文化,结合生态观光走廊的设计,将此处定位为小镇的景观亮点。2.2.2顺应地势进行规划在对特色小镇的规划中,需要顺应地势进行规划,在小镇西侧,组织景观道路,并且设计双车道,并且在北部设置生态停车场,可以容纳200辆小型私家车和20辆旅游大巴。在规划过程中,在小镇入口存在雕塑区和生态广场,广场位于西南部,在广场东北部位以及东南部位,具有游客的入口。在总体设计中,展现了顺应山体的趋势,运用自然的线条来进行设计,体现了延伸的视觉效果,并且在舞台的设计中,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地。在小镇的设计中,利用了场地的高度差,节省了土方的运用量,符合绿色建筑技术的特点。2.2.3建筑设计在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中,在小镇的入口,结合生态的理念和现代景观的处理手法,营造开放景观空间,突显小镇天人合一的特点。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山体与环境的结合,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特点,加入现代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和手法进行设计。在竖向设计中,仅仅对山脚以及缓坡地区进行开发设计,借助地形进行设计,在山体边界处设置截洪沟,可以保证广场的安全。2.2.4植物设计在特色小镇的设计中,考虑广场具有旅游以及集会的特点,结合硬质铺地的方式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在不同标高穿插的部位设计花坛,可以提升小镇的绿化面积,并且通过乔木以及灌木的搭配,可以烘托田园的氛围。

2.3特色小镇构造设计

2.3.1雨水处理及回收设计在基层设计雨水回收系统,统一汇聚到广场地下暗池,收集的雨水用作广场的喷泉水景和周边植被的灌溉使用。透水地面具有渗透和保湿的作用,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会通过水分蒸发而达到降温的作用,并且空气湿度相对较高,可以降低尘土带来的影响,可以为人们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同时在渗透性地面的设计中,其有利于蓄水和排水,由于地面具有渗透性,因而可以降低地面的径流量,有利于储水和蓄水,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2.3.2绿化停车场设计在特色小镇的设计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设计了绿化停车场。在设计过程中,在停车位采用植草格设计,用级配碎石和中砂做垫层,保证水分的渗透,种植大叶紫薇以及其他遮阴乔木。植草格的绿化率相对较高,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提升环保性,并且具有耐久性的特点,可以提升整体的环保价值。2.3.3屋顶绿化设计在特色小镇的设计中,对于部分公共建筑物,采用屋顶绿化设计,主要体现在管理中心以及公厕的建设,其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如下:(1)对公共环境进行屋顶绿化设计,可以保证自然通风,同时可以将屋顶设计为隔热层,这样可以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2)在绿化屋顶的设计中,在公厕采用绿化屋顶,可以增加人们的视觉感受,降低其对群众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在绿化屋顶的植被选择中,普遍采用佛甲草进行种植,因为种植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并且具有绿化和环保的效果。2.3.4设计生态廊道在特色小镇的设计中,在广场设计生态观光走廊,游客相对较多。在设计过程中,廊道的宽度为3m,采用沿着廊道架空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在基础部位设计柱墩,铺设踏步面板,这样可以节省建筑的造价,同时可以保证廊道的生态特性。使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自然的美感,并且可以提升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价值。

3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景观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存在明显的应用不足,对整体环境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希望通过本文结合特色小镇的分析,在设计景观时,可以积极融合绿色建筑技术,在提升美观性的基础上,可以提升景观的环保性能,进而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升人们的游览欲望。

参考文献

广场景观设计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动线分析;雕塑;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阎良位于古城西安东北部,距市中心70公里,总面积244平方公里,地处渭北地区中心位置,是中国的航空城。

大营房位于阎良中心地带,是一片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城区。现如今要重新规划改造这片城区,这不仅为阎良城市建设起到了空间环境质量的改进,而且还改进了人的生活质量,这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设计改造!它不仅要对大营房整个空间进行整体构思和重新安排,更要以人为主体,因此建立阎良地标型的商业综合体是不可或缺的,中航城市广场呼之欲出!

中航城市广场在大营房区域建设,其特点是依托阎良航空城,以中国航空人的精神,成就城市辉煌梦想的理念,进行商业开发与规划[1]。由于本项目位于阎良中心地带,因此,此处的商业动线要讲究连贯。在规划中要考虑拆迁和新建的种种问题,这无疑在城市规划中是最综合、最具有挑战性的一类。考虑到繁琐的拆迁、综合性的地貌改造以及东西两侧的动线比较弱等特点,中航城市广场将通过采取不同的情景化手法将人流引向商业综合体。

1广场人流量动线分析

人流量动线是商业综合体的骨架,商业综合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人流动线的设计和规划上[2]。人流动线设计是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主脉,中航城市广场商业综合体人流动线设计规划将指导整个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见图1)。这里我们先从人流动线概述、人流动线人性化研究开始分析。

图1人流量动线图

中航城市广场连通商业风情街――后街业态区域,人流动线主要分为人流入口、社区入口、车辆出入口、未来人流入口这四条主线路。在这其中还有三条辅线路为较强车流动线、较弱车流动线与较强人流动线。通过这四条主线路和三条辅线路,可以概括为水平人流动线和垂直人流动线,这些动线在空间上的塑造,使商铺各个铺位都能充分展示,通过主力店和有特色的中庭店的吸引、最大限度的让人流经过各家商铺。这就好比一磁铁,聚集了大量的能量,拉动了人群的有效流动,使逛商铺的人群均衡分配, 这就是中航城市广场人流分配的特点。

中航城市广场南北方向各有两个出入口,南侧及东西分布了其他楼宇主要出入口,而景观人流主要来自商业区的北侧及东侧,南侧为次要人流方向,人流主动线基本环绕围合商业楼宇,主要分布在北侧及东侧,南侧为商业后街漫步休闲人流为主,景观设计方案功能分区主要由前广场区、后街商业区及东侧广场区为主,配以东西两条商业过渡带及停车区组成。这些考虑充分的人流动线人性化的研究分析,通过水平与垂直这种空间序列的组织、整体感的设计塑造,打造出魅力的空间,最终吸引和引导人流。

2广场雕塑小品设计

中航城市广场雕塑小品设计上以“生命活力”为设计理念,以“天空树”雕塑小品作为方案表达载体。设计力求融入西式风情(美欧小镇购物街模式)和购物环境(橱窗式购物),结合阎良区航空城人民的审美情结,在中航城市广场商业中心的西北入口处配置“天空树”装饰小品(见图2)。这种具有不可复制的招示作用的雕塑,与中航城市广场人流相互呼应,又相互独立,空间感的设计基于建筑规划框架,通过建筑形式与地面铺装相呼应,营造开放、半开放、独立消费体验空间。中航城市广场商业中心通过水景、天空树、广告柱作为项目商业展示面。

图2广场雕塑分布图 图3 后街效果图

风情街区设置不同尺度的商户延展空间,结合情景雕塑、景墙、改造的大门,营造时空穿越的情景街区,丰富步行街购物的趣味性,为城市生活塑造一个理想的购物、娱乐聚集场地[3]。此处我们要打造阎良饮吧一条街――后街,这里为每个商户设立室外独立的空间,扩大了他们的经营面积,设有咖啡茶座、西式冷餐、户外凉亭,结合箱体绿化、灯具照明、雕塑、水景的设计,营造出风情街的感官效果,相信能为生活在航空城的人们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聚会、休闲、浪漫场所(见图3)。

3广场绿化景观设计

中航城市广场的绿化景观设计方面,用意打破普通的方正格局,采用一些三角形式的花坛组合成现代时尚的元素,营造热闹、前卫的氛围感。运用三角形式的绿篱花坛和草皮、花灌木、乔木组合成一个个立体的空间,从而把楼前主广场区、停车区、景观过渡带区、后街商业区、航空文化区合理分配。最终为整个设计增加了序列感和三维立体感,丰富了人的视觉层次,增强了商业氛围的活跃感,从景观营造方面提高了商业地块的品位和地位。

中航城市广场的北侧景观主要以广场铺装的开阔空间为主,配以绿化带点缀,加以具有招示标志的logo及情景雕塑使整条街区富有一定特色。景观方案铺装总面积约9589平米,绿化面积约为1500平米,水景面积约为68平米。打造优雅而不张扬,奢华而不浮华高品质休闲商业综合街区。

商业街区主要围绕可经营的再生空间营造,在尽可能保持场地对建筑外立面开敞的同时,利用植栽、艺术构筑物与建筑本身围合创作一个更多人性化尺度、艺术精神的再生空间,并且以这些空间为基础,利用售货亭和户外家具营建景观化的购物消费外场,让季节销售、节庆商演和公共艺术活动主导景观场地的动态使用。针对街区狭长背街区域,方案针对性的提出了艺术化、景观化解决方案,使原本僵冷的场地变成可经营、可盈利的景观空间[4]。

局部绿化方案中,跟进对阎良区公园北路种植的实地考察,现在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隔离带破旧严重,对此进行了拆除,将原有行道树移除,并设计种植国槐29棵,下层套种大叶黄杨篱与红叶石楠篱交替种植,已达到良好的隔离作用和美化街道的效果,有些植被的叶子会根据季节变化变换颜色,比如红枫,夏天时是绿色,秋天是红色。商业建筑楼前种植池内,设计种植小叶女贞篱,并种植丛生大叶女贞,达到点缀街景的目的(见图4)。因此中航城市广场的景观种植中,我们保留了原有芭蕉及原有的法桐,种植丛生大叶女贞,增加色叶季相变化,下层套种红枫,配种小叶女贞篱与金叶女贞篱以及毛鹃,并配种红叶石楠球,搭配大叶黄杨球组团种植,形成完整的有层次的组团种植(见图5)。

图4 种植配套分析图图5植被效果图

4结语

通过规划设计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中航城市广场的功能主要包括:集会功能、商业贸易功能、文化休闲功能、绿化功能以及起到了整合阎良中心地带繁乱无章的区域规划功能。

(2)影响中航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实践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社会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原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城市规划)和微观(广场的性质和功能、广场位置规模和人流量、广场原有条件、广场的空间环境、广场环境要素)两方面。在人流动向规划方面,需要调研分析人流习惯的动向、大众行为消费心理和设计者对区域的简单细化等方面。中航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是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以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表现的结果。

(3)中航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充分把握阎良区中心空间体系分布系统原则、控制绿化比例、考虑人群消费的方式、突出阎良区航空城个性创造的特征、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性原则。

(4)为了打造出属于阎良航空城自己的商业综合体,中航城市广场在效益方面不仅包括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还包括了符合这片航空城的社会效益,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的目的。

(5)结合众多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成功实践实例的分析与总结,探讨了城市广场在城市发展中的趋势,在阎良这片航空土地上进行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阎良区经济与商业的发展,最终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石丽. 地域文化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寻求与表达[D]. 西安:长安大学,2008.

[2] 陈.对城市广场的理解与思考[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