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场文化论文

广场文化论文

广场文化论文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为了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广场舞文化活动的文化意义与价值,本文从场域视野下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分析了广场舞文化资本的内涵及其存在形式。研究认为:广场舞是在一个场域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文化资本,并根据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着重分析广场舞文化资本以具体化的文化能力、客观化的文化产品的和体制化的文化制度存在的三种形式。以期为广场舞文化的合理性认识与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广场舞文化资本 文化能力 文化产品 文化制度

广场舞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当前对广场舞文化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其文化领域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将它看作一种文化资本进行研究。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在广场舞文化场域中,这里的资本主要指文化资本,个体的身体实践活动以“身体资本”的形式存在于广场舞场域之中,影响着个体的发展。

一、广场舞文化资本的内涵

广场舞是参与者根据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有选择的挑选整理,是对文化的提炼与升华,个体在构建广场舞文化资本时,需要消耗时间体力及脑力是一种复杂化的劳动,是凝聚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体现的是文化资本的形态。广场舞文化资本是个体所占有的广场舞技能知识或文化素养所反映的特定场域下的主流文化意识与传承。是个体必须以身体为载体而进行的文化生产,还汇集了其他主体的文化创造,这种文化创造只局限于个体自身具有排他性。文化资本的生产与使用从属于个体自身,因个体的文化差异而具有差异性,基于个体内部对文化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大量的时间训练将身体练习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水平,在得到社会大众或相关资格评定的认可后,并会为个体带来一定的社会地位、权利与价值。从现实层面上看,文化资本理论不仅阐明了场域视野下广场舞文化资本的积累转化的内在成因,而且对于提高促进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坚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具体的表现形式:广场舞场域中的文化能力

具体化的文化资本是一种身体资本,是与人的身体活动分不开的。然而无论是哪种运动项目都是人们的一种身体练习,身体成为个体获得文化资本的载体。对于广场舞文化资本而言,资源的获得不仅需要个体付出大量的时间来练习,而且必须是参与者个人的亲身体验才行,具有排他性。对此布迪厄曾有过生动的表达,他认为文化能力的获得“必须由投资者亲历亲为,就像肌肉发达的体格或被太阳晒黑的皮肤,不能通过他人的锻炼来获得那样。”这样一来个体便将获得的文化资本深深内化于自身之中,并通过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将广场舞文化转化为个体内部的文化素养,并通过身体表现出各种舞蹈姿态,动作,造型以及交往行为习惯等。在场域中个体的竞争力靠个体的文化能力决定,即对文化资本掌握的多少,拥有较强的广场舞文化能力个体在场域中更能占有更多资源,进而获得更多的文化能力。

三、客观的表现形式:广场舞场域中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文化资本的客体化存在形式,是文化资本在客观物体上所呈现的外在属性和外在表现,是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统一,例如艺术品,古董等等一切的客观存在的物品都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尽管广场舞继承了传统民族民间的舞蹈形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但它依然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产品,例如时下比较流行的歌星组合凤凰传奇的各种民族风曲舞和筷子兄弟的《小苹果》都在我国掀起了的前所未有的广场舞全民模仿浪潮。这些文化产品都具有经济资本价值的属性,个体进行文化学习必须要付出一定的经济资本才能获得相应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例如个体对广场舞兴趣可以促使他们购买相关的歌曲光盘、音响设备、舞蹈服装或者向专业教练付费学习,进而文化产品可以作为经济资本被物化的占有并在文化主体之间相互转换。这种文化产品与一般的产品有明显的差异,它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其具有经济资本的价值,通过一定的经济资本来购买获得而且还体现在其具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价值的传承层面。

四、体制化的形式:广场舞场域中的文化制度

文化制度是以体制的形式对个体的文化能力进行客观化区别的对待,经常以资格考试学术资格的方式来加以认定。广场舞文化涵盖了我国各地的民俗风情、舞蹈特色,不同的文化价值、文化追求在广场舞这一特定场域下相容相通,也正是通过各种制度化的形式使得各个主体有了竞争,比较的可能。个体通过考试比赛资格认定的方式将文化能力得到区别化对待和制度化的承认,在场域中获得认可和地位。在广场舞场域中只有那些得到公认的具有一定的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个体才有成为文化生产者的可能。文化资本的占有量及其文化资格水平认定决定了个体在场域中的身份地位和竞争力的高低,如广场上的领舞人。参与者所有的文化产品与文化能力必须获得制度化的度量与认可才能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的结合体,广场舞文化也正是因为符合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在广场舞场域下许多个体都不具备专业化的舞蹈技能,将广场舞视作一种饭后休闲娱乐的运动项目,即群体所需的认同感促使更多个体参与其中而不觉得自己会因单独舞蹈而感到出丑,这更加充分说明文化对个体活动的影响深刻。

参考文献:

[1] 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2).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建设;影响

中图分类号:J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02-2

广场舞属于一种广场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广场舞作为广场文化的一种,现在已经有了新时代的意义。在群众文化活动多样化的今天,广场舞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能够帮助群众文化的发展,以及推动群众文化的建设。基于此,本文就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一)广场舞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关键途径

舞蹈是一种民众喜闻乐道的民间艺术形式,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近几年,伴随着民众生活质量及水平的逐步提高,大众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广场舞是其衍生的重要活动之一,存在于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关键表现形式。广场舞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雏形为乡村舞蹈。现时流行兴起的广场舞汇集了拉丁舞步、欧洲宫廷舞步等多种舞蹈元素。由于它具备特殊的舞蹈韵味,成为群众文化的载体,被社区人们广泛传播,并且深受大家的认可与喜爱。因此,广场舞利用潜移默化影响、亲身体会等辅导和培训方法,提高了民众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加大了民众对舞蹈的参与及欣赏水平,更好地发展群众文化,使人们可以在学习、欣赏过程中体会到舞蹈的欢乐。广场舞能够直接面向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环境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全身心地同舞蹈、音乐融合在一起,感受舞蹈的魅力,体会运动的。

(二)广场舞的特殊性决定其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期间,广场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文化活动方式,同时具备明显的特殊性,具体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广场舞能够将审美的主体与客体融合在一起。广场舞的表演内容及形式,很多来源自民间传统的表演形式,结合了当代民众陶冶情操、宣泄情感的肢体动作。通常一场广场舞,参与民众不但是表演者,同时也是观赏者,不管是表演人员,或者是观赏人员,都可以在相同的时空中感受到娱乐的乐趣,体会到生命的动力。广场舞中,每一首歌曲都是由不同的旋律、结构构成的,让每个舞步伴随着相应的结构重复。同时,因为舞步及舞曲的推陈出新,又会给人以无限的新鲜体会。广场舞包含了多种舞蹈的元素,风格较为独特,很容易学习,并且老少咸宜。其具备的群体性、全民性特点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审美、生活形式等演变成特别的审美主体及课题,增强广场舞的亲和能力,具备其他舞蹈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及艺术魅力。第二,广场舞的审美心态具备同一性的特点。对于广场舞来讲,其作为抒情舞蹈的一种,可以利用特殊的场景来表达情感及心境,从而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理解。在欣赏广场舞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民众、不同年龄的百姓,不同阶层的人们其感受也各不相同,同时也能够让人们以最单纯的方式来发泄内心情感。广场舞的表演平台同民众形成整体,表演者与观看者打成一片,表达形式为民众所熟知的内容,气氛十分热烈。广场舞的旋律十分欢快,并且贯穿整个表演过程,民众可以通过参与广场舞,宣泄内在感情,形成愉悦感。这也正是广场舞的魅力所在。不管社会怎样发展,时代怎样变革,广场舞作为人们喜闻乐道的文化活动,正在不断发展。随着现今物质文明的逐步提升,广场舞的音响、灯光、服装、道具等也推陈出新,更新换代,表现方法也相应发展。广场舞在容纳了悠久历史文明的同时也包含了现代元素的光彩与青春,增强了吸引力,为民众创造了更好的气氛与欢乐,进而为促进社会发展,建设群众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广场舞在建设社区群众文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增强了民众的文化素养及生活品位

对于广场舞来讲,它不但可以陶冶民众的情操,丰富人们的兴趣与思想,提升百姓的修养,同时也汇集了大多数社交的舞步,风格大方、典雅,动作性较强,体现出了高雅的形象意趣,所以,十分吻合民众的休闲娱乐需求。

广场舞学习期间,不仅是对舞蹈进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舞蹈中融合自身感情的过程,进而通过自身的情感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将美育、技能与知识结合在一起。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能够吸引社会各个层次的民众,发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作用。民众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下,增进了彼此的交流,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二)能够推动群众社区文化的建设

由本质来看,广场舞属于群众舞蹈,其自身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提高与融合、典雅与通俗汇集一体的结合体。广场舞具备较强的健身、美育、自娱、自我价值显示及控制社会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所以,将广场舞普及到群众文化中,能够使舞蹈艺术步入民众的生活,增强社区民众的文化修养与生活品质,让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与时间更丰富、更有意义。广场舞通过其简洁的内容、欢快的主题,可以创建欢快、轻松的社区文化环境,并且推动和谐文化、群众社区的建设。

(三)为群众的文化提供平台

文化广场的日常活动中,主要是曲艺、舞蹈、歌曲等民间音乐创建的多种体验形式,以此来决定广场舞等群众文化的表演。然而,其节目内容较为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寓教于乐,富有综艺性等特征,综合性地体现出群众文化的内涵及功能。所以,广场文化不但是民众文化的剪影,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发展广场舞不但需要关注群众的互动、参与作用,同时也应创建活动情景,使民众自发参与舞蹈中。通过实践验证,人们唯有富有积极性的体验审美,才可以深入体会舞蹈艺术。

(四)帮助民众增强身体素质

在群众生活、文化中,广场舞不但作为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运动形式。所以,可以将广场舞视为一种集运动、艺术为一体的形式。人们在表演广场舞过程中,能够舒展筋骨,增强体质。当前,在乡村的广场、城市小区的空地,经常汇集一群人,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会伴随着音乐表演舞蹈,例如秧歌舞、民族舞等,尽管表演者并不具有专业的知识,但是在欢快的氛围中,民众可以体会到生命的活动,增强身体素养。

总而言之,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有着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广场舞对提高民众审美能力、身体素养等有着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广场舞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以此来推动广场舞更好地发展,使其更早步入民众的生活,成为民众文化活动的靓丽风景。因此,对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文化,无论是对于什么年龄的群众来说,都可以说是他们生活娱乐的首选。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来说,广场舞有着最为基础的群众性,作为一种广场文化和群众文化,广场舞应该得到大力的支持和推广,在帮助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的同时能够丰富群众的生活,不断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

[2]陈宇星.广场排舞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J].大众文艺,2013,(11).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设计;文化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介绍城市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 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的文化广场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 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 ,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 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 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 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

2 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 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严谨的对称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

2.2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 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 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 、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 中活动的舒适度。

3 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 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

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 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

3.2 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 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 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 檐口上的雕像;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 娱乐的环境氛围。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

1)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

2)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 设计文化广场。

3)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 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 枢纽。

4)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 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

3.3 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多种多样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建设;地位;作用

引言:

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以来,我国就一直非常重视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群众的文化生活也逐渐的丰富起来,广场舞得到了广阔的发展,不仅达到了文化建设的目的,还满足了群众的生活需求,其为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广场舞及群众文化建设概述

就广场舞的发展形式来看,其俨然已经是舞蹈艺术中,最为庞大的舞蹈系统,因其简单、欢快,在广场聚集开展而深入人心,广场舞已经成为了一种集娱乐、表演、文化为一体的活动。通常情况下,广场舞是在广场、公园等一些公共场开展的集体性活动,广场舞本身来源于社会生活,其群众性特征极为明显,广场舞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舞蹈形式,广场舞自身不断发展背景下其对于群众文化建设更是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俗来讲,群众文化是指,在正常职业以外的时间,自我组织、自我娱乐的一种大众化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建设是近几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内容且建设手段与方式正在不断增加。国内当前己经形成了由政府文化机构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建设浪潮。

二、论述广场舞的形式和艺术特点

(一)形式特点

广场舞最为适合的人群就是中老年人,大多数是女性舞者,广场舞开展的场所比较随意,在社区的空地,学校操场等地均可进行。且广场舞的进行,大多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人数众多。相关地方部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参与的,这也就造成,广场舞活动缺乏一定的安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广场舞活动组织引导的缺失,不能保证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有序参与,难免带来负面的影响。广场舞作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其参与受众比较狭小,这是广场舞形式特点的局限所在,也有宣传力度的欠缺,教育引导不够造成的[1]。广场舞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一种舞蹈形式,在文化建设上缺乏思想、艺术方面的指导,难以做到规模效应,以及吸引更广大群众的参与。

(二)艺术特点

广场舞是近年,才兴起的一种文化活动,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以锻炼、娱乐、养生为目的的活动,其欢快的节奏,简单的舞步,受到了群众的广泛的欢迎。此外,进行广场舞的群众,大多是业务的舞蹈爱好者以及一些基本群众,只有少许的专业舞蹈人员。广场舞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有喜庆的扭秧歌、筷子舞,也有休闲的太极舞、扇子舞等,几乎涵盖了各种舞蹈形式。广场舞的队形也有丰富的变化,队列人数也丰富多彩,在各个活动环节满足了群众不同的需求。广场舞的参与相当自由,既没有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人员上的固定,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参与,在空地放上一段音乐即可以舞动起来。在表演形式上也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不受常规形式的限制,雅俗共赏,表现手段极为丰富。

三、广场舞的地位和作用

(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的素养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变的大了起来,每天都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精神处于高度集中,和疲惫的状态,亚健康的人越来多,人们的身体素质逐渐的降低。而广场舞的盛行,不仅缓解了人们的精神压力,还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人们走出自己的房间,聚集到一起,彼此交流、沟通,舒缓了气氛,使生活中绷紧的弦松开,有益于身心的发展,不仅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文化素质也得到提高。广场舞不仅仅是一种源于乡村的舞蹈,它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广场舞的内容往往积极乐观,朝气蓬勃,使参与者精神亢奋,催人进发。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得到不同程度地的满足,而精神生活往往不够重视,广场舞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样式,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提升了活动的艺术趣味,也让群众将自我情感融入其中,受到熏陶,情操得到升华,个人的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2]。

(二)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广场舞促进了群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彼此关爱,在精神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慰藉,一定意义上推动了群众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对文明、高尚的追求,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中发挥这突出贡献。广场舞的宗旨是服务大众的,因而广场舞采取了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内容上以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具有社会的教化作用。广场舞的这种特点,引导了群众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矫正了群众不良的行为习惯,丰富地域文化、展示文明建设的同时达到了凝聚人心的效果。在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推动的作用。

(三)群众文化交流的载体平台。

广场舞具有自娱性的特色,因而具有广泛的参与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广场舞承载了文化交流的社会重任,它为群众搭建了一个交流的文化平台,是群众提升精神境界、积累审美经验的理想场地。这个文化平台自由度高,接纳任何人的登台和亮相,集群效应高,因此,群众的热情、艺术思维、创造能力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加以整合,形成良性的文化交流机制,形成自我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受[3]。

(四)广场舞体现的时代精神。

广场舞反映了人们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它的业余性和娱乐性体现了群众对生活幸福感的深切认同,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追求。这正是社会发展中对人们生活方面关注的一个焦点,体现出了时代引导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广场舞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形式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广场舞在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中作为一支主力军的出现的必然性,我们不能忽视了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应当在各个方面对广场舞加以改进,使其规范化,得到推V和健康成长,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它更加突出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广场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一、广场文化的兴起

当前条件下,广场文化不仅在一些大城市中有着广阔的发展舞台,就是在一些中小城市也能找到其生根的土壤。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开迪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和需求也日益提高。利用闲暇时间走出家庭,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生活的新追求。正基于此,广场文化在各大中小雉市悄然兴起,如星星之火,燃遍大街小巷。每个清晨和傍晚,各区小公园,人民广场、儿童公园、生活小区等能活动的场所,都会看到自娱自乐的人们。上至白发人,下至学龄儿童,有的练功、有的舞剑,就连从前视跳舞没“好人”的“老正统”、“老封建”的中老年人也欢快地跳起了老年迪斯舞。看着白发人,黑发人在晨曦和晚霞中翩翩起舞,无不让人感叹今天生活的美好。。广场文化的兴起,既是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思想观念上的又一次解放的具体表现,是人们积压了很久的自娱自乐心理和向往随心所欲的休闲消遣心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种宣泄和爆发。

二、广场文化的功能

广场文化与其它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相比具有以下凡方面独特的功能:

(一)活动参与的广泛性。广场文化活动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它打破了单纯地域、单位、小团体的限制。能够在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吸收数以万计的群众参与,最具体现群众文化生活的优势。

(二)活动组织的认可性,广场文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即要有群众的广泛参与,也要有得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而,广场文化活动最能体现政府行为,从而相应保证广场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广场文化活动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取决于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而且,对成功的广场文化活动也使得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作用也得到政府和群众的肯定。

(三)广场文化的深远性。广场文化活动由于参加人多,演出节目质量一般相对较高,再加上新闻媒介传播,使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三、广场文化的走向

广场文化要想保持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各个部门的积极扶植、支持和参与。同时也要加强组织管理,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加强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有些文化活动是由政府部门有组织进行的,也有一些群众自发的。除了自娱自乐,难免鱼目混珠,这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有些人借搞文化活动出名,搞一些封建迷信的宣传和文化品位低级的活动,或不分地点、时间随便设置卡拉OK演唱、摆摊设赌、噪音很大,严重扰民,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这些问题都有待政府和文化职能部门加强组织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