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文化的认识

酒文化的认识

酒文化的认识

酒文化的认识范文第1篇

一、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是酒店营销的一大基础手段。服务营销既是产品概念的延续,也是顾客满意战略实现的手段。

服务营销要求顾客消费服务产品时无后顾之忧,主要包括安全上没有顾虑、财务上没有风险,在服务的过程中及服务过后不让顾客产生困扰,得到享受。而酒店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能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度。服务营销要求酒店服务人员对顾客要有基本的服务礼节和服务规范,要有亲切的问候、热情的欢迎以及周到的服务。

服务营销的核心是追求高质量的服务。优质服务应贯穿于酒店服务的每一个细节,贯穿于从顾客进店直至顾客离开的全过程。待客要公平公道,注重工作效率,及时为顾客解决问题。另外,要有针对性的服务,如今客户都希望酒店能够提供更符合他们各自的需求、喜好以及生活方式的服务,这要求服务人员在与客户的沟通时,必须要注意他们的个性及爱好。即针对顾客不同的需求,提供各种细节性的服务,来满足顾客的独特需求,体现酒店对顾客的人性化关怀。酒店可以据此建立顾客信息档案,不仅专业的销售人员要与之保持联系,而且通过一线服务人员来加强与顾客的沟通,使之在情感上对酒店产生认同和依赖感。

二、文化营销

酒店文化营销主要是指酒店在特定环境中,以酒店阶段性发展目标为核心,确立、运用酒店基本文化理念,动员和依靠全体员工参与,开展文化主题活动,以文化手段影响酒店关联公众的关注与支持,提升社会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创造消费新概念,刺激、吸引顾客到本酒店体验、感受、享受服务文化,从而增加服务他人机会、提升酒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过程。

在实施酒店文化营销时,要把建立酒店文化与建立酒店品牌等同起来,要注意整体环境的文化装饰、产品包装、员工的文化培训、服务文化塑造以及管理制度,还要注重酒店的实体形象、建设风格、建筑装潢、规模、设施设备、产品、用品以及内部空间环境,这些都与酒店文化相适应。舒适的酒店环境给酒店发展文化营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增加了顾客的停留时间。酒店独有的文化环境给来自各地的顾客以独特的魅力,增加了酒店的吸引力。酒店管理者要让每位员工都认识到酒店文化的内涵,认识到顾客在心中对这种文化的反应,进而在服务中能够主动地去传播这种文化,到达营销的目的。

顾客作为社会群体当中的一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文化影响下,他们会寻求特定的生活方式,确认奢华对自身形象的认同。酒店以文化为营销手段来开拓市场,有利于酒店经济效益快速增长,自身形象、品牌有力提升,与此同时酒店的社会影响也会逐渐增强。

三、知识营销

知识经济给酒店带来的不仅是科技革命和知识革命,更重要的是一场管理革命。知识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和管理观念,它的产生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

知识营销是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方法和途径,将酒店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包括产品知识、专业研究成果、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以及优秀的酒店文化等)传递给潜在用户,并逐渐形成对酒店品牌和产品的认知,为将潜在用户最终转化为用户的过程和各种营销行为。酒店向顾客和社会宣传自己的服务,推广普及新技术,对顾客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消除顾客的消费障碍,从而取得两利的营销效果。

知识营销要求酒店更加注重知识含量和知识的价值,帮助顾客增加对服务及产品知识的认识,提高顾客消费素质,引导顾客消费需求,从而达到营销效果,树立酒店良好的形象,培育和缔造潜在市场,并最终占有市场的目的。知识营销通过向广大新老顾客深入浅出地传播酒店文化,进而萌发对酒店产品的需求欲望。知识营销普及了有关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知识经济时代,营销环境复杂多变,管理者需要及时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营销决策。酒店员工必须树立一种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勇气和信心;酒店自身建设上,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组织上、制度上和文化上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创新环境。

四、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指酒店对有现实或潜在服务对象的任何群体采取的一系列旨在搞好关系,从而有助于产品或服务销售的酒店营销方式。关系营销要求酒店更应该主动地、经常性地同顾客联系,进行双向交流,才能加深顾客对酒店的认识,了解顾客的特殊需求以及需求的变化、增加顾客对酒店的认知度。

关系营销核心是忠诚的老顾客。酒店通过关系营销建立与顾客长期友好的纽带关系。通过这种纽带关系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和时间,在最佳状态下,双方的交易可以从每次都要协商变为惯例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常客、回头客的数目。另一方面,酒店公共关系是酒店为了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取得公众理解、支持、信任和熟悉的各种沟通、展示、关系协调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酒店上上下下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公共关系意识,并贯穿到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树立良好的酒店形象,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酒店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必须调整好内部一切关系,以及经营决策的连续性,组织实施的正确性,各部之间的协调性。

总之,对一个现代酒店酒店来说,不仅要处理好酒店内部关系,还要尽可能与其他酒店结成联盟,酒店营销必须与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建立并发展良好关系。

五、品牌营销

品牌营销是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法,品牌作为递延资产成为酒店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顾客选择日益多样化、顾客追求个性化的情况下,品牌能够引发偏好,建立偏好,品牌营销能够创造顾客的认同感和建立品牌忠诚度。实施品牌策略的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品牌,进而发展名牌。品牌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酒店所认识。

成功品牌的塑造、培育、呵护要花费酒店内外的许多方面的努力合作。其目的是通过塑

造品牌信誉,给卖者(顾客)与买者(酒店)同时提供附加值。在市场上,品牌价值有助于顾客把你的产品、服务与竞争对手区别对待,品牌作为你产品质量的化身,在顾客心中产生良好形象,从而在价格促销战中防止市场份额的丢失。

成功品牌形象的建立取决于严密持续的策略,其策略的贯彻和执行要取得酒店内外各方面的理解与合作。酒店品牌名称、标识物、标识语是酒店品牌的三种展示方式。增强了酒店的品牌认识和联想。酒店品牌名称应易记,有特色。同样,酒店标识物和标识语的设计应有利于品牌识别和定位,从而创造积极的品牌联想。顾客对酒店各种设施及服务的评价,特别是入住客房后的感受直接影响酒店品牌形象。成功的广告策划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以情感推广品牌。通过有效的策划,品牌形象能产生与感性顾客相连紧密的情感纽带。

树立和发展品牌就要求酒店通过员工和客人建立长期互利的关系。酒店需要尊重顾客,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来理解他们的需要。长期互利的关系具有凝聚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培养提高忠诚度,吸引更多的老顾客。与顾客打交道的员工不仅代表品牌,而且从顾客的感觉来说还成为了品牌。员工实际服务中的一点表情、态度、肢体语言都会增加或减少品牌价值。

大部分顾客认为,品牌的概念可以是规模大的连锁酒店,也可以是规模小的独立经营酒店。酒店只要搞好品牌建设,留住忠诚顾客,便可以增强其竞争力,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六、网络营销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正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

挖掘互联网营销的潜力,明确酒店网络营销的目标顾客群体。按照他们的感觉和需求去建设网站,因为不同顾客,他们的需求和喜好是不完全一样的。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现代影音技术,全面展示酒店的产品及效果。酒店借助于网络来进行营销和管理活动,而且由于其商品的无形性,使其更适合于网上营销,而且也越来越受用户的欢迎。同时,它会使工作人员更加迅速地获取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且成本合理。网络论坛增加了顾客与酒店的互动交流,这样更容易收集关于顾客和潜在顾客需要的信息,并将这些需要转化成真实的需求。

网络订房系统可以方便顾客订房,顾客只需拨打一个电话,或者通过电脑“链接”订房网络就可以完成客房预订等。这种方式有多种选择,即方便,又保持私密性。顾客在预定客房时,不仅要作价格、设施、服务、口碑等方面的比较,更关注该酒店的预订销售网络。因为销售网络的规模反映了连锁酒店的经营规模和整体实力。通过网络可以逐步提高顾客对酒店的知晓度、认可度、信任度和忠诚度。凡拥有全球订房网络的酒店,其市场营销更容易获得顾客的信任感,亦增强了其市场营销的核心竞争力,也逐步赢得越来越多的顾客信赖。

中国酒店业已经认识到网络这一交流工具的巨大潜力,各酒店开始制定网络营销战略,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与赢利机会。

酒文化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定位;措施

作者简介:鲁琳雯(1964-),女,浙江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2-0032-03

近年来,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数量,还是教学的质量,都令人欣喜。但在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定位不清,出现了偏差,从而给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与发展带来了困惑。尤其是一些按传统教育模式、陈旧思维方式提出的培养目标,有可能把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引向误区。因此,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莫过于正确的定位。解决好这个基本问题,深化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无疑是保持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一、目前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定位

现代化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不单单是过去那种琐碎、简单的家务性劳动,而是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智力性劳动。随着酒店硬件的不断完善,酒店电脑智能化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酒店文化的建设等都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才。但由于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从事酒店管理专业高职的大部分是两类出身:一类是由过去的中职、中专升格而来;一类是普通高校办的二级学院。这使得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有原来的胎记,加之过去若干年的办学惯性,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么是中专酒店专业的发面馒头,要么是普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压缩饼干。这导致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游离于自身的培养目标,也使人们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定位认识不清,甚至在高职院校内部认识也不统一,办学特色更无从谈起。这些模糊认识主要有:

1.中职中专出身的人认为,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就是为酒店进行的职业培训,只强调技术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和理论教学,将人文教育边缘化;也有人认为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服务性质工作,不是做研究,无须掌握多少理论知识。

2.普通高校办的高职学院认为,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要重视学科的系统性,讲求知识的连贯性,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特色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3.百姓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众多百姓看不起为酒店服务业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认为酒店管理专业仅仅是培养端盘子、叠被子的服务员,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不屑一顾。因人们缺乏市场意识,令中国这个全球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成了酒店业高级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最为紧缺的国度。

4.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酒店业的“实用性”就是市场急需什么服务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服务人才。从表面看,人才的培养与市场进行了对接,实际上,这只是顺应了市场的短期需求,其结果必然是专业设置口径过窄,人才培养的功利导向过重,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强。

5.一些高职学院与酒店供需双方在认识上、操作上的差异也造成了一些不协调。如高职生读了三年书,酒店让他们从服务员做起,令其难以接受。部分高职生缺乏吃苦精神,不安心从酒店的基层做起,对学历比自己低的管理者产生鄙视心理,由于心态调整不好,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就业很短的时间里,便频频跳槽,无法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高职院校认为,酒店在招聘人才、使用人才时急功近利,一味地实用主义,只考虑短期利益,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比如把大学生当作简单的劳动力,使他们看不到前途。而酒店却认为大学生“难伺候”、“不好用”、“反正不安心,不如使用职高生”,这种认识上、操作上的差异,造成供需双方的不协调,影响了人才的录用和成长,影响了酒店业可持续发展与高职教育双赢的大局。

二、对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

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是一个系统,[2004]教育部1号文件就提出“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2006]16号文件又对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因此,我们需要找准酒店管理专业高职培养人才的目标及其人才规格定位和就业去向,解决好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专业与基础等方面的矛盾,尤其是要认清高职教育与中专教育、本科教育的区别。实际上,高职教育就是培养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胜任现代酒店管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第一线岗位要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四星级以上酒店,从事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酒吧、人力资源、销售、公关等职业岗位服务与管理工作,须胜任酒店基层或中层管理职务。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对酒店管理专业作如下定位:

1.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片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道德、性格、思想、知识、能力、体魄这六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教育本质属性的体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对于职业培训而言,高职教育应该是品德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从办学理念到课程设置,从培养目标到教学模式,都要体现二者的融合与协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社会意识和综合素质。

2.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一般层次的人才。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应重点放在职业道德素质和高技能素质的培养上,应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水平。从培养目标的层面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一般设定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一年左右要成为酒店基层乃至中层的管理骨干。毕业3~5年后,部分学生要成为酒店行业的精英人才”。

3.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酒店业岗位应用型的人才,而不是理论型的人才。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应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要适应市场――酒店业需求进行办学,即以服务于酒店业为宗旨,产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此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培养适应酒店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的定位,酒店管理专业高职学生应该不仅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最终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和管理能力;二是理论和技术的转化能力;三是社会综合活动能力。因此,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必须完成两项任务:第一,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技能;第二,培养学生基层和中层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所培养的学生才能和操作型的中职学生及科研型的本科学生区别开来,有别于职业培训,突出其应用型、实战型和技术型的办学特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科学定位应采取的措施

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成为一种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构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行业中的基层或中层管理者,这类角色既需要专业操作技能,又需要有管理能力,同时又承担着班组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激励等管理职责,而做好主管、领班等基层工作,是酒店生存或良性运转的根基。目标决定模式,只有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了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我们才可以正确选择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1+0.5+1+0.5”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高职教育,即学生首先在校学习一年,掌握酒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去酒店实习半年熟练掌握前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获得对酒店行业的感性认识,弥补在学习理论时感性认识上的空缺。经过实习,学生带着对酒店行业的感性认识回到学校再学习一年的酒店管理方面的其它课程及技术,最后再到酒店实习半年。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将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能力更有效地结合起来,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酒店的管理岗位,得心应手地进行工作。

(二)建设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市场需求证明,高职教育既不能采用操作型的中职教育模式,也不能沿用学科型的本科教育模式,应该着力从传统教育“理论深、起点低、内容旧、应用少、学得死”转变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浅、起点高、内容新、应用多、学得活”的特点上来。课程设置应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特征,遵循“加强基础、突出主干、减少重复、注重实践”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按照“继承、摒弃、增加、合并、创新”的方针,整合课程内容,大力删减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可开可不开的课程;建立开放、个性、多元课程体系结构,形成“三级教学平台”(打造学生作为“社会人”、“职业人”的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工具平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适应职业流动和提升能力的“专业基础理论平台”,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技能平台”);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形象教学、个案教学、多媒体教学、模块化教学,本着少讲多练的原则,配置以相应主干课程,使理论和实践、知识与技能、专业与基础进行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与岗位要求贴紧,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凸显人才培养水平。

(三)知识与能力并重 注重职业意识的培养

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强烈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其中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的养成是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灵魂。只有把知识和技能紧紧依附在这种职业意识和习惯上,才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学生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够在酒店企业充分施展才能。

综上所述,只有解决好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定位,澄清模糊认识,运用工学交替“1+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握培养中、基层酒店管理人才方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才具有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2]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3]朱莲.加强岗位能力培养提高酒店类高职学生职场竞争力[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史保金.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6).

[5]黄 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定位[J].职教论坛,2004,(21).

[6]罗德清,蔡平.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酒文化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葡萄酒文化;葡萄酒工程专业;全英文教学;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276-03

人类酿造、饮用葡萄酒至今已经有了数千乃至近万年的历史。葡萄酒文化所涉及的对象侧重于葡萄酒的社会属性,即葡萄酒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生活等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具体影响。狭义而言,葡萄酒文化主要指葡萄酒的品尝、饮用的礼仪与风俗;而广义上讲葡萄酒文化则涉及到葡萄酒的历史起源和文化传播,几千年来不断进步的葡萄栽培管理与葡萄酒酿造技术,生产和贸易的法律、法规,品饮礼仪与佐餐搭配,以及艺术家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歌、音乐和影视作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1]。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传播与演变,葡萄酒文化如今已经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葡萄酒文化并非是西方文化的专利,我国也有着数千年的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和饮用的历史,我国古代的葡萄酒文化也曾经辉煌灿烂一时[2,3]。为了满足我国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满足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需要,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与葡萄酒文化相关的专门课程,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葡萄酒文化知识的理解,更推进了葡萄酒文化在我国的良性传播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3,4]。

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工程专业”本科专业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学校招考的热门专业。多年来,为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丰富广大在校生的文化学习与生活,我校已经开设了一系列与葡萄酒文化相关的专业或公共选修课程。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发展,我国已经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等葡萄酒重要产出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圈”规模也在不断发展扩大,国外优质、廉价葡萄酒的大量进口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葡萄酒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为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极大的机遇,更有诸多的挑战,专业人才相关知识结构的调整与补充就是其中之一[4]。为了充实学生的葡萄酒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葡萄酒专业英语,自2012年起我们积极与国外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开展教学合作,对《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进行了探索,至今已经有了三年的授课实践与积累,总结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以期为我国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开阔思路,积累经验。

一、课程定位

《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课程,定位于“非专业性葡萄酒文化欣赏和传播的公共选修课”,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基于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的构设框架,将来将面向学院路共同体所有本科生)进行授课,主要以国际化的视角向学生介绍葡萄酒文化的相关基本知识,向学生展示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及其在现今社会不可替代的影响。对于葡萄酒工程专业本科生而言,该课也是对专业课知识的补充。课程涉及葡萄酒数千年来的发展历史、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和演化、酿酒葡萄的栽培与世界上重要的葡萄种植区、葡萄酒的品尝、葡萄酒的基本酿造原理、葡萄酒的储藏和酒窖文化,、葡萄酒与食品的搭配、葡萄酒与健康等葡萄酒相关知识的方方面面。

课程重点在于以全英文授课,结合中外葡萄酒文化的比较,传播葡萄酒文化,扩展学生对葡萄酒相关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对葡萄酒领域英语的了解和学习。

二、教学纲要的制定

针对文化而言,葡萄酒文化可以包括葡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品种文化、酿造文化、品尝文化、保健文化、收藏文化、餐饮文化、文学艺术等,蔚为大观[5]。如何归纳和总结,将极其广泛、复杂的授课内容高度整合,便于“非专业”学生甚至是“零基础”学生的体会和学习,成为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为此,结合国内、外本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专家针对本项目的建议,吸取精华,避免冗赘,制定了该课程全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期让学生用全英文的视角了解世界葡萄酒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及其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渊源。课程内容的编排基本上按照总体概括到一般技术详述的顺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全部授课共分八个章节,共计16学时。章节名称和基本授课内容如下:

章节1 葡萄酒的历史(History of Wine,2学时):介绍葡萄与葡萄酒的起源,葡萄酒在古希腊、埃及、罗马和中国的传播,在中世纪的中东和欧洲的历史,以及葡萄酒向新世界的传播与发展。章节2葡萄酒与西方文化和社会(Wine in Western Culture and Society,2学时):介绍西方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葡萄酒角色,葡萄酒在宗教和古老传说中的地位,以及葡萄酒与当今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紧密联系,如诗歌、小说、绘画和影视等。章节3 当今世界的主要葡萄酒产区(Major Wine Regions in the World Today,2学时):介绍当今世界葡萄酒主要产区及其特点,包括旧世界(欧洲: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等)和新世界(美国、加拿大、智利、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章节4 葡萄酒的品尝(Wine Tasting,2学时):介绍葡萄酒品尝的操作方法和专业术语,包括对颜色、香气和味道的感官品尝和描述;此外介绍葡萄酒品尝的一些相关知识,如品尝温度、品尝时机和品尝环境等。章节5 葡萄酒的酿造(General Winemaking,2学时):介绍从酿酒葡萄栽培和采摘到葡萄酒酿造和灌装基本生产工艺,同时对红葡萄酒、白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和一些特种葡萄酒(如冰酒、贵腐酒、波特酒等)生产工艺的异同进行简要的介绍;章节6 酒窖文化和葡萄酒旅游(Cellar Culture and Wine Tourism,2学时):介绍葡萄酒的收藏,酒窖在葡萄酒陈酿中的重要作用,展示葡萄酒旅游在西方葡萄酒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章节7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Wine and Food Matching,2学时):介绍葡萄酒的一般物理特性,以及不同葡萄酒与食物搭配的一般性原则,通过示例介绍不同国家特色菜肴与葡萄酒的典型性搭配。章节8 葡萄酒与健康(Wine and Health,2学时):介绍适量饮用葡萄酒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自由基、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癌症等;同时强调过量饮酒对人体健康的有害作用。

三、适宜教学方法的选择

《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课程定位于“非专业性葡萄酒文化欣赏和传播的公共选修课”,决定了这门课程具有两个重要属性:一方面采用全英文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表达能力和葡萄酒领域扎实的专业背景;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倾向于文化、科学普及而非专业深度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容易被非专业学生理解,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6]。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在课程开设前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课程的授课经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进行授课示范。因为整个教学过程以英语授课,需要教师能够灵活调整授课语言,当学生遇到专业性较强的术语或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时,教师需要“换个说法”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换以中文解释,走中英文教学的路子。这种方法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但避免了学生产生“知难而退”的心理,克服困难之后理解得也更深入,收获也更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避免“照本宣科”,强调师生间积极有效的互动,灵活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葡萄酒与西方文化和社会部分,播放与葡萄酒有关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寻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葡萄酒的品尝部分,现场让学生实际参与葡萄酒的品尝练习,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在葡萄酒的酿造部分,通过多媒体软件和视频演示葡萄酒酿造的整个流程和关键工艺,方便学生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的选择

相比而言,《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授课比一般文化类选修课的学习难度大许多,简单以卷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选择了弹性考核方式,意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教学互动,课堂之外培养学生对《葡萄酒文化》的自我学习。具体考核办法如下:平时课堂表现占该课程成绩的50%,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即课堂的问题回答、与授课教师的互动情况,强调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期末课程论文占该课程成绩的50%,要求学生积极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经验,用英文撰写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课程论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或者关心的话题,例如过去有学生撰写的论文题目有《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arrival of the Vitis vinifera grapevine and subsequent winemaking in China(欧亚种葡萄到达中国及随后葡萄酒酿造的早期历史)》、《Comparison of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wine in western and Chinese society today(当今西方和中国社会中葡萄酒角色和地位的比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发掘、理解和整理能力。同时以英语为课程论文撰写语言,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学习、使用专业英语的基本能力。

五、多媒体与网络教学

为配合课堂教学,我们归纳整理了《葡萄酒文化》全英文多媒体教学课件一套。课件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葡萄酒文化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方便学生课余时间查阅课件,补充学习课堂知识,丰富课余生活;此外,加强了学生对葡萄酒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为部分出国留学深造的学生提供了学习通道。

此外,基于《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纲要的制定,完成了该课程的网站教学建设(http:///article/Index/index?id=8),从课程介绍、授课内容、教师介绍、课件演示、公告通知和参考信息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同时制作了大量与葡萄酒文化有关的读物、绘画、影视作品的目录,选择性摘引了一些撰写质量较高的网络媒体文章,在保证传播正确知识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课后的自我学习开阔思路。今后,我们将在课程习题、网上教学、疑难解答、意见反馈、网络文摘等方面对网站进行改进和完善,方便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使用,开拓学生的视野。

六、学生意见的反馈与总结

针对《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的授课效果,对学生进行了三年次的回访调查,完成了学生对课程反馈意见的调查报告。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本课程总体评价较好,76.5%的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方式接受并认可,认为外教授课内容新颖、综合了大量外国材料,但部分专业性内容难度较大,学习起来需要预先补充相关知识。86.5%的学生可以理解外教授课内容,能够与其交流,感觉课堂互动丰富、有趣味,学习兴趣较高。学生认为最有效的互动环节是师生互动,占学生总数的62%;其次是课堂注释(21.5%)与多媒体教学(16.5%)。95%的学生对品酒环节评价很好,认为该环节非常有必要且自己的收获颇多,希望增加品酒环节的课程比重。学生对课件总体质量(82%)感觉满意,认为较为充分地介绍了外国葡萄酒文化,开拓了国际视野。学生认为收获最多的分别为:了解了西方葡萄酒文化、扩展了国际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英语、掌握了葡萄酒品评等实用技术。过半学生(56.5%)期望其他文化类选修课可以借鉴此授课模式,主要问题还是在于部分专业词汇学习理解难度较大。

此外,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很难找到葡萄酒文化的书籍或教材,期待结合我国的葡萄酒文化现状进行编写。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内容较多,部分问题得不到更深入的学习,建议延长总课时,增加授课次数,方便学生消化吸收。一些学生,特别是非葡萄酒专业学生期望能够准备专业英语词汇表,以备课前预习使用,增进学习效果。

七、研究总结和启示

葡萄酒文化涉及到葡萄酒历史、科学、艺术文化的方方面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我国葡萄酒消费的快速增长,已经受到了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正确、有效地推广葡萄酒文化知识,不仅有利于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知识的扩展和提高,也为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培育健康、理性的消费市场。面对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在高校开展《葡萄酒文化》教学,特别是全英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只是课程建设的初级起步阶段,随着葡萄酒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广泛渗入,无论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将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才能适应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也成为今后该领域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柴菊华,侍朋宝,高海生,等.《葡萄酒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方法与效果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4-96.

[2]王仕佐,黄平.论中国的葡萄酒文化[J].酿酒科技,2009,(11):136-143.

[3]孔维宝,高校《酿酒科学与酒文化》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酿酒科技,2013,(1):58-61.

[4]陶永胜,杨和财,兰圆圆.基于国际化视角探索我国葡萄酒专业教育应对策略[J].中国酿造,2012,(9):190-192.

酒文化的认识范文第4篇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让我国不少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这对酒店行业也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而酒店行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更是加剧了酒店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因此,解决酒店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管理问题,是酒店管理者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一)我国酒店管理的发展现状

酒店行业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酒店发展的萌芽期,90年代以后是酒店发展的成长期,而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从整体上来看,最近的20多年酒店的增长速度是以每5年超过50%的速度在增长。

在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酒店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这给酒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但也为酒店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因此,在酒店发展过程中应该紧抓这个机会,用高质量的酒店管理模式,满足顾客消费的要求,赢得顾客对酒店的信任并扩大酒店市场的客源,从而加快酒店面向国际化的发展脚步,用高质量、高水准的酒店管理推进酒店发展的进程,让酒店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良好的发展,给酒店发展一个辉煌的未来。

(二)酒店管理对酒店发展的意义

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能使得酒店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各尽其责、并使酒店正常有序的运转,这就是酒店管理,酒店管理包括了对人事、组织、沟通等内容的管理。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以及创新酒店的管理模式能为酒店在发展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竞争优势,合理有效酒店管理还能提高酒店的生存力和竞争力,以及提高酒店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各方面加大酒店的发展空间。

在酒店管理工作中可将酒店的文化渗入到酒店日常当中,潜移默化的影响酒店员工的行为及思想,这是酒店管理中的最高境界。另外,酒店属于服务型酒店,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规范服务、微笑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等,这就要求酒店员工必须拥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因此在酒店在其管理上应该重点抓住对酒店服务的管理,如此,就能有效提高的酒店的服务质量,提高酒店经济效益。伴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加强对酒店的管理对酒店的未来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二、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

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最早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但由于我国国情的原因,没有太多的人将酒店这个行业作为正规的行业,吸引的人才也是寥寥无几,在严重缺乏人才的情况下,不仅影响了酒店对于人才培养,还大大降低了酒店管理水平。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是较少的,以及不少酒店管理专业毕业了的学生并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的工作,这就对酒店管理技术的提高有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酒店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并不专业化,加上企业用人制度的不科学,对于酒店员工也会带来影响,因此,不少酒店会经常出现员工流失的现象,人员的流动对于酒店人力资源的管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还会加大酒店生存的压力,影响酒店未来的发展。

(二)酒店管理中缺乏人性化的管理

我国部分酒店企业在酒店管理中会借鉴国外的酒店管理模式,但这种借鉴是片面的,它没有结合酒店员工的心里素质,以及酒店行业未来发展的问题,这样的借鉴难免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并且还有部分酒店认为作为国有企业的酒店就会有很大的优势,一定程度上缺乏竞争意识。

传统的酒店模式缺乏灵活性,对员工的管理不科学,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如有些酒店对员工的工资标准定的非常低,对于高素质的员工也没有奖励,导致员工就算做的再好也不会得到认可或者是表扬,长此以往,员工就会养成“只做好分内的事,不被投诉就行”的不积极想法。

(三)对酒店员工的素质培养的缺乏

缺乏对酒店员工素质的培养,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员工的素质较低,使得员工缺乏对酒店的忠诚度。许多酒店行业中的员工并不会主动要求参加培训,他们缺乏这种意识,而酒店对于员工的培训活动的安排也非常少,而这些种种原因就导致了员工普遍素质不高。

酒店员工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的缺乏,使得不少酒店员工的服务态度以及职业技能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这就严重影响了顾客对于酒店的体验度,不会让顾客产生再次消费的想法,这不利于酒店留住客源。另一方面,职业技能与服务不达标的员工,就很难发现自身的价值以及在岗位上的发展前景,离职就会成为他们的选择,即使不离职的员工,也会很难拥有工作的积极性,这些现象就是酒店员工自身素质缺乏以及对酒店忠诚度不高的表现。

(四)企业的文化建设缺乏新意

酒店的发展离不开酒店文化,酒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顾客对酒店的看法和认知,而且还能影响酒店员工的工作态度。酒店企业的文化包含了酒店的核心价值,有利于酒店的生存和发展,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或者是标准的服务,它是一个包含了酒店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准则等许多内容的一个整体。

我国许多酒店对于酒店文化的建设不重视,缺乏了对职业的满足感、认同感以及归属感。这样一个没有酒店文化内涵归属感的酒店,自然也不会让顾客产生认同,不能满足顾客对于入住酒店时身份象征的需求,缺乏酒店文化的酒店,缺乏了一种凝聚酒店集体员工价值取向的力量。

三、酒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酒店管理的制度和体质的创新

制度和体质对酒店的管理非常重要,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其创兴成为了酒店管理改革满足酒店发展的必然,它同时也是酒店能否在酒店行业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改变是发展的必然因素,酒店对于其运行模式以及酒店管理制度、体质必须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努力完善改革酒店管理制度和体质,才能满足酒店长期发展的需求,改革创新应该要注意的有:

第一,酒店管理的制度不能过于复杂,复杂的酒店管理制度在执行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酒店的制度一定要简单,能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员工进行酒店管理制度的教育和执行;第二,酒店的管理制度一定要是公正公平、奖惩分明的,公正公平的管理制度才能让员工在工作中认为自己受到了尊重,奖惩分明则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

(二)加强对酒店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酒店管理包含对酒店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的管理首先要注重加强对酒店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进而提高酒店员工的整体素质,让高素质的酒店服务为顾客带来好的体验。另外,酒店应该积极引进专业化的人才,只有专业化人才,才能让酒店在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提高酒店的竞争优势,并加强对酒店员工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

对于酒店的员工应该实行定期的培训和交流,培训的目的能巩固员工的职业技能,让酒店员工能在突发的事件中随机应变。另一方面,酒店的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但也避免不了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事故,因此,加强酒店员工之间的交流,能有效的传播相关设备故障的信息,从而有效预防并减少即将发生设备事故,当然,对于能提出好的意见和提供相应信息的员工,酒店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

酒店对于员工的定期培训,在加强员工技能的同时,也为员工的工作带来了自信,加上一套合理的奖惩措施能有效激发员工的潜能及工作积极性,自身服务价值被得到了肯定,使得酒店员工的服务意识也会有所提高,由此可见,对酒店员工的培训对酒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酒店员工的忠诚度

酒店员工是酒店能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对于员工的管理,一定要有适当的方式方法,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是对酒店员工管理不可少的方式之一,也是能有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以及提高他们对酒店忠诚度的方式,因此,酒店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尽管只是酒店一名普通的员工,但对他们来说,个人的发展空以及自我的价值都是非常重要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薪酬,所以酒店在对员工的管理,若是能够从人性化的需求来考虑,为酒店员工提供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能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在工作中奉献自己,为酒店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酒店员工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加强员工对自我肯定的同时,也让员工对酒店更加认可,大大提高了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

加强人性化的管理,可以从日常的小事着手,如增加管理者和员工的交流,这样既能是管理者更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还能建立酒店内部和谐的关系,减少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让员工能更加信任和接受酒店,从而提高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加酒店经济效益。

(四)加强酒店文化的建设,创造富有特色的酒店文化

酒店文化应该注意以酒店的价值观为基础,将酒店、员工以及社会的利益相结合,让所有酒店员工能认识到酒店的文化,提高他们以及酒店的归属感。建设富有特色的酒店文化,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确立员工真情服务的服务意识。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是酒店走向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酒店员工经常接受酒店服务意识的教育,以及熟练掌握酒店的服务理念,逐渐形成酒店具有特色的服务文化,提高酒店形象的同时也增加酒店的经济效益;第二,在酒店文化中打造双赢的核心价值观。酒店文化的核心体现在酒店的价值观中,将酒店的价值观渗透在酒店每一环节中,对酒店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指引的作用,这样能有效提高顾客对酒店的满意度,从而实现酒店和顾客双赢的局面。

酒店文化的建设,还应该结合酒店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酒店长久发展的目标,在酒店工作潜移默化的对酒店员工进行文化的渗透,另外,还要对外积极的发展酒店文化,让更多顾客认识到酒店的文化,吸引顾客对酒店的注意力,提高酒店的知名度,这样才能留住更多的顾客,为酒店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前景。

四、结语

酒文化的认识范文第5篇

酒店要进行改进,首先应从管理入手,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模式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重视员工的切身利益,使员工主动投入到工作当中,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人性化管理对每个员工的技能、特长以及文化程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将岗位做合理的安排,为员工提供一个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人性化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的管理模式以追求盈利为核心,而人性化管理模式以员工为核心,领导和员工之间人人平等,这样一来,便可促进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领导可真实地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了解员工对酒店存在的看法与意见。酒店管理者根据员工所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有效地增加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大部分酒店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这与管理息息相关。酒店要想留住人才,必须要进行人性化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重视人才,给予其展现自我的机会,并不断地招聘具有管理能力的新人,为酒店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型管理人才,从而推动酒店的发展。

二、人性化管理在酒店中的实施

酒店实施人性化管理,不但维护了酒店员工的切身利益,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酒店要将人性化管理落实到位,对酒店进行全面的管理,剔除传统的不科学的管理方式,通过人性化管理来提高酒店服务质量,满足人们的需要。

1.提高管理人员对人性化管理的认识度,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人员对人性化管理的认识度直接影响到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开展,所以要进行人性化管理模式,首先就要提高酒店管理人员的认识度。酒店员工直接和顾客接触,为顾客提供服务,是酒店的代表,大部分客户常常根据酒店员工的服务质量来判断该酒店的好坏,这就要求酒店员工尽职尽责,全心全意服务,为企业的荣誉着想,提供质优服务。要使员工达到如此高品质的服务,酒店管理者要对人性化管理有足够的认识度,以员工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管理人员考虑问题时,都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尤其是涉及到员工利益问题时,更要以员工的利益为中心,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得到体现。另外,还要规范酒店制度,每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对制度进行调整,只有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制度,企业才可顺利展开各项工作,尤其是酒店,我国大部分酒店管理体系落后,实施人性化管理要求全面完善各项制度体系。制度是酒店展开工作的基础,若是将制度抛之脑后进行工作,则在管理上难以达到公平的目的,而且无法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酒店中多数员工的素质都不高,加之制度不完善,员工更加不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酒店展开人性化管理模式,以人性化为基础,对各项制度进行补充、修订,尤其是处罚条例,要重新制定,从人性化的角度来制定处罚条例,不可采用处罚条例来压迫员工,将人性化管理在各项制度中得到体现,制定一套以人为本、科学的酒店规章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工作,员工更加具有动力,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酒店管理人员对人性化管理的认识度,决定着企业是否可以顺利展开人性化管理,因此,要从酒店管理人员入手,提高其对人性化管理的认识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规范酒店各项管理制度,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2.实施人性化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

酒店要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除了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认识度之外,对管理者还有其他的要求,酒店管理者必须要达到这些要求,才可将人性化管理模式落实到位。首先,管理者要和员工之间多沟通、交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面对员工。但是,现在我国很多企业领导人依然具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就是领导具有权威性,领导即使存在错误,员工也必须按照领导的指令办事。这样的作风大大损害到员工和领导之间的关系,人性化管理要求酒店管理者持着友好、尊重的态度面对员工,和员工平等沟通交流,倾听员工对酒店的看法,并告诉员工自己作为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体谅,领导者通过自己的亲和力可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酒店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热忱度,常常设置一些奖励制度来鼓励员工努力工作,爱岗敬业,例如调资调级、养老疗以及评功评奖等。在人性化管理制度下,要求这些制度在公平工作的原则下展开,使每一个员工都劳有所获。现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多数酒店管理者为了提高利润,对员工过度施加压力,巨大的压力往往会给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人性化管理模式要求管理者适当加压,给予员工活动的空间,通过活动来释放压力,或是开展文化活动来帮助员工释放压力,让员工采取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压力,并将其作为工作的动力,努力进取,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最后,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下,还建议领导要主动和员工做朋友,走进员工的生活,关心体贴每个员工,了解员工的生活情况,必要时给予帮助,让员工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拥护领导、拥护企业。

3.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的培训工作

相关期刊更多

古典文献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语文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