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首先,做到无私奉献便可无怨无悔。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在于英平老师的身上学会了不计个人得与失,每天早来晚走,认真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科任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工作,我知道我是他们沟通与合作的桥梁纽带,为了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工作,无论严寒酷暑我都坚持开展必要的家访工作,放弃了难得的与爱人和孩子共同相聚的时间,更多的是把时间用在了与家长交流、与学生沟通上,把该让家长了解的、掌握的情况都让他们知道,这样,当学生有问题出现时会很容易得到各个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更便于我对问题处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杨丽娟老师的感染下,每天流连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与他们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学生的亲人,给他们家人般的关爱与呵护,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学生的普通老师,为他们辅导,帮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习方法;更要做学生的严厉班任,对他们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予以强硬的遏制。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建立良好班集体,我把德育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给学生平等的机会,在每一次建校劳动中我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因为我知道我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一直向身边的几位班主任学习,去做学生的榜样,让学生信服。数年寒暑,我与大家一样,就这样点滴的奉献着,很多亲朋并不理解,都说我傻,但是作为松南中学的老师,这么“傻”的又何止我一个呢,至少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很充实、很快乐,我们付出了,为教育奉献了,我们无怨无悔。

其次,做到潜心钻研才会不断提高。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导学式是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主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读--导思--导疑--导议--导练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样的主题。这类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又难理解只有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人教版《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等》;河北版《细胞体由细胞构成》《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等。

2.自学式

自学式是学生通过自学将教材内容系统化,学生将知识点以各种题型的形式存储起来,在全班展示交流。

具体是:收集信息--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提炼知识--组内交流(处理信息)--组间交流--生生质疑--师生质疑--解决问题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生物技术》等主题。这些主题学生可以根据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爱好,兴趣自选教材内容,提升知识点这更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原则。例如:人教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河北版《保护物种多样性》《我国的珍惜动物》《我国的珍惜植物》《药品与安全》

3.角色扮演式

角色扮演式是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设置多个专题,由小组成员展示本组的专题。

具体是:依据教材(生物标准)--自选专题(学生)--组内设计--组间表演--评价主题(师生)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等主题。这些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表演、模仿、能大大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人教版《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河北版《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田野动物的调查》

4.自主探究式

自主探究是由学生收集材料经小组加工处理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研讨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处理材料(组内)--表达交流(组间)--提问质疑(组间)----得出结论(师生)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主题。例如:人教版《空中飞行的动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

5.实验探究式

实验探究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背景由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问题情境(材料)--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假设(学生)--实施方案(学生)--表达交流(组间)--得出结论(师生)

第二种模式:实验情境(验证性的材料)--提出问题(教师)--得出结论(学生)--猜测推理(理论推理或质疑)--实验证明(现有实验材料)--表达交流(组间)--生成问题(师生)--全班展示--得出结论(生、师)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科学探究》主题。例如:人教版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的萌发》;河北版《探究蚂蚁的食性》等趣味性生活性比较强的探究性实验和河北版的探究竟大多数属于第一种操作模式。比较经典的实验例如《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属于第二种模式。

6.竞赛式

教师和学生事先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应用性强的题库,有小组成员自选题目进行抢答、抡答、必答等专题。这类题要求教师设计同一类专题的剃度相当,难度相当,教师评价公正。

具体是:课程标准(熟读课标)--分析教材--确立重点--收集材料--重组加工(材料)--编写题库(基础性、能力性、趣味性、应用性)--自选专题(学生)--表达交流(组内合作)--及时评价(师、生)--评出优胜(积分制)--颁奖奖励

由于学生自选专题组间互动教师能科学的评出优秀组。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意识增强。符合这种课型的有:单元复习课。

7.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是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色完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进行展示和研讨。适用:生物资料展示、科技论文、设计展、优秀标本展、优秀模型展。

8.讲述式

讲述启发式:根据教材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讲述启发方式突破难点,输导学生思维。

具体是:确定重点(难点)--教师讲述(思维过程)--适时启发--得出结论(师生合作)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主题。例如《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这种模式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讲述,它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的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合作者。同时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要求教师以成功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直接讲解知识点。

9.网络整合式

网络整合式: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教材内容相整合并在网络教室展示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收集资源(网上)--整理资源(课下)--小组交流(QQ,人与人)--组间交流(BBS论坛)--互动研讨(人机交流,人人交流)--得出结论

此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计算机的打字基础,上网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网上的基础。

10.光蝶互动式

光蝶互动式:是光蝶中的学生和教师与课堂中的学生和教师有机的互动的过程。

具体是:依据课标--确定重点--设计问题(教师)--整合光蝶(整合课堂、整合问题、整合学生)--四动学习--(光蝶中的生生互动、师师相动;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师师互动;课堂与光蝶中的师生互动;光蝶与课堂中的生生互动)。

1 1、问题式

问题式:是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教师和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师、生)--质疑问题(生、师)--生成问题(师、生)--学以致用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各有关学校: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西部隆起带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将于2020年10月底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地2019年度西部隆起带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项目执行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价,为做好迎查工作,各派出学校和受援学校要根据评价内容,认真准备好各类档案材料,材料不全的要及时补充完善,做好迎查准备。各学校务于10月23日前将档案材料整理好,所有材料一式2份,学校自存1份备查,上报县教体局人事科1份,汇总整理全县档案。

根据评价指标,学校应整理以下方面的档案材料:

1.受援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受援学校根据选派计划制定支教教师教学管理、日常管理、考核管理、福利制度等的相关管理制度与措施。(要求提供完善相关制度)

2.派出学校根据选派计划、方案等文件选派教学能力强、素质高、表现好,教育教学工作认真的骨干教师进行支教。提供《支教教师花名册》,《报名摸底情况统计表》。(要求报名摸底情况统计表上报名人数要多于支教选派人数,从报名人员中选出优秀的去支教)。

3.选派学校、受援学校与选派教师签订三方协议。

4.支教教师按要求及时到达受援学校支教。(要求提供支教介绍信,并按介绍信上的报到时间到受援学校支教,有相应的报到记录或接待记录、照片、签到表、支教教师考勤表等材料)。

5.支教教师到受援学校支教时间达到2个学期。(提供支教教师签到表、考勤材料)。

6.支教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按照受援学校要求授课(带班),教学课时量达到学校规定要求,不低于省定标准,课时量达不到的将相应扣分。(要求提供受援学校两学期排课计划、教学安排,支教教师两学期实际上课课程表、上课到岗情况考勤表、教案等)。

7.开展教研活动。通过示范教学、专题报告、集体教研等形式指导和推进受援学校教师开展培训和学科课题研究。(要求提供教研活动计划、方案;支教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材料)。

8.支教教师日常管理。受援学校加强支教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受援学校管理考勤到位。(要求提供受援学校日常管理、考勤材料)。

9.支教教师管理、考核。受援学校对支教老师支教期间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运用的不扣分,考核结果未运用的扣分。(要求提供支教教师年度考核材料;所教课程成绩提升情况;受援学校支教教师的工作总结;考核结果运用资料等)

10.积极促进派出学校受援学校教学交流。受援学校通过支教教师加强与派出学校联系、交流,解决支教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得分;否则,不得分。(要求提供受援学校与派出学校进行教学交流的相关证明材料)。(该项结结合访谈或问卷调查情况)。

11.支教工作总结。支教工作结束后,支教教师对支教情况做总结,并形成工作总结。(要求支教教师提交工作总结)。

12.对支教教师与本校教师同等对待。在教学管理、课时安排等工作中与本校教师同等对待,实行统计管理。(要求提供相关佐证材料)。(该项结结合访谈或问卷调查情况)。

13.主动关心支教教师生活和工作。受援学校负责人主动关心支教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通过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为其安心支教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支教工作顺利进行。(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该项结合访谈或问卷调查情况)

14.积极配合派出学校和支教教师工作。组织受援学校教师、管理人员与支教教师结对跟学,加强与派出学校的交流,组织干部职工观摩学习支教教师和派出学校的先进经验,切实通过支教工作提高办学教学水平。(要求提供结对跟学、组织观摩学习相关材料)。

15.对支教教师生活保障落实情况。受援学校保证支教教师支教期间的安全,为支教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用品和保障,为支教教师安排适宜居住的周转宿舍。(要求提供受援学校提供保证支教教师安全、提供生活保障的相关制度及落实材料;周转宿舍照片(结合现场满意度调查情况);提供就餐方便的相关证明材料等)。

16.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情况。(要求提供班主任相关材料)

17.支教教师公开课开展情况。每位支教教师在受援学校开设不小于4 节公开课的,不足的扣分。(要求提供开设公开课计划、通知、课件或教案、开公课总结等材料)。

18.支教教师教研情况。支教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求提供教学研究相关证明材料)。(结合对同事的调查问卷)。

19.带徒情况。每位支教教师与1-2 位教师结对,并言传身教,提高其教学育人和管理水平。(要求提供课程安排材料;结对教师名单、工作心得;支教教师工作总结;.受援学校考核)。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一、激发兴趣

学生作文的主观能动性能否调动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习作前教者积极争取和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一些人情习俗,观察花枯草荣、家乡变化,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另一方面通过习作的内容,勾起学生对题材的清晰回忆,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和欲望,变“要他写”为“他要写”。并把习作导向预定的教学目标,以目标、动机实现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二、积累材料

当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之后,我便引导他们在明确的习作要求下,收集有关材料,指导他们在生活中积累,时常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看课外书,就连我们学校的图书管理员都说我们班最特别――借书最多。学生自己借,老师帮学生借,这样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词汇,有的词语老师还没见过,学生在作文中出现了,坚持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坚持剪贴,坚持每周利用星期天办一张手抄报,并上墙展出。

三、课堂上重交流,重互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1.让学生在小组上交流材料。学生在课前已收集到相关材料,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分成8个小组交流,在小组中学生积极、踊跃,毫不拘束地把自己所找的材料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进行补充,内容可涉及选材、组织材料、表达等。通过争论,既能使学生开阔思路,更重要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主角地位意识,有利于习作的欲望和完成习作的主动性。

2.理清结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班为集体,介绍自己的思路,口头作文,其他同学谈看法,既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又让学生之间进行作文各方面知识的相互交流。要注意让学生互为小老师,各抒己见,相互指导,相互提高,在互动式交流中解决问题,处理疑难,梳理结构,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作文水平。

3.互改。修改作文是学生对习作的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过去学生对文章的评改不重视,主要是因为教师一人修改,学生没有尝到修改的甜头,导致学生怕作文,教师苦改作文。为了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在草稿写成后,安排学生互改,通过互改,培养学生的客观思维,使学生在日后的自改中排除定势干扰,客观如实地修改自己的文章,逐渐学会自己修改。

互改的形式多种多样,我采用了同桌互改,优生互改,差生互改,优差生互改,小组改,一人读大家改等。互改前教师必须把初作的整体情况,普遍的倾向性问题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互改。

为了保证互改的实施,教师还必须统一修改符号,在学生互改前要精心指导,互改中要释疑解难,互改后要抽样检查,防止学生走马观花。在学生讨论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偏离重点训练项目,因为学生往往容易为一些词句争论不休。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互动中的一员,可以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自改。通过互改,学生迫于取长补短,完善创新,学生很有激情,是自改的最好时机。这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50-02

新课程的实施使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目前很多实验活动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的精神愉悦,实验教学的效率明显低下。那么如何真正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所学的理论和自己的实践体会,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合理的实验教学设计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1.实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科学实验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由于三、四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感官认识,比如《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需要教师设计多个小实验,学生通过多个实验的操作观察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教师设计实验时只要加以一定的指导,学生就能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得出实验结论。如《浮力》一课中,学生把木块放入水中,用手按压来感受浮力,接着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来测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大小。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是否一样?”学生再次设计实验研究得出结论。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更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2.实验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从而使教学活动更有效。要让学生对课堂中的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在导入部分,教师就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把教学任务转化为自主探究的愿望。所谓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课上要用种种材料,是科学课的一大特点,有些老师觉得把材料交到学生的手中会造成课堂的一个混乱,但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下两点,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1.实验材料的准备要充分、合理。科学实验活动能否取得成功,能否达到预想的效果,实验材料起了很大的作用。实验材料不仅要准备的足够充分,而且所准备的实验材料学生使用起来要能得心应手,还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和良好的实验效果。例如《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探究岩石变化的原因中冷热对岩石的作用这一实验活动对材料的选择就要慎重,如果没有选对材料的话,学生将无法从活动中看到预想的实验现象。我们这里选用的岩石应该是比较脆、易碎的一些岩石,这样通过两三次的冷热交替实验就能看到明显的现象,如果选用了花岗岩等岩石,那么这个实验肯定是失败的。当然有些老师会选用玻璃弹珠来代替岩石进行实验,虽然可以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是没有用岩石进行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2.要把握实验材料呈现的时机。要把握实验材料呈现的时机,因为根据学生的心理,他们对实验材料特别感兴趣,如果材料呈现过早,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往往还没有听清楚活动要求,甚至还没有明白要研究的内容,就开始动手了,导致活动毫无目的,成了学生的嬉戏活动,最后只图了个热闹。

三、实验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小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在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的情况。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让学生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如在《磁铁的磁性》一课,我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使他们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游戏”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对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我采用“找朋友”的游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用磁铁跟实验桌上的各种材料靠近,看看谁是磁铁的好朋友。每位学生逐一实验,结果发现只有小铁片、铁钥匙、大头针、回形针等一些铁制品才能被磁铁吸引,而木条、铜钥匙、橡皮则不能被吸引。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地认识磁铁能吸铁一类物质这一性质。

四、实验活动后的交流能进一步挖掘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