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状况基础上,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建设问题。提出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应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确立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创新结合的专业特色,同时分析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高等教育力量,受到来自重点高校、老本科和高职高专三个方面的挤压,正处于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重要转型时期。专业的特色建设不仅仅是基于新建地方本科自身的生存需要,更重要的是规避劣势、错位发展,获取竞争优势使其可持续发展重要举措。本文拟就对吉林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建设进行探讨,以对我国同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状况

国外很多大学已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美国各大著名院校都开设了e-commerce研究方向和专题,计算机方面和管理类的师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主办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目前国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硕士学位、本科、e-learning、电子商务课程选修以及岗位认证。美国高校相关专业的设置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专业和课程设置注意前瞻性,以适应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应用需求;第二,扬长避短,依托学校学科背景,发挥专业群优势;第三,课程设置模块化,注意个性化培养;第四,课程内容更新快;第五,与著名it公司联合培养,以其主导产品授权设课。[1]

我国的高等院校也在电了商务的教育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清华大学mba于1998年在国内首开电子商务课程,并在2002年开始了电子商务方向。教育部2000年开始批准在全国部分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首批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于2001年开始招生。2002年1月召开了新一届教育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有110多所高校申请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新批准83所高校。[2]并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中国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简称中国高校ec协作组,来协作完成国内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设立电子商务本科的院校早已经超过100所,而国家公办院校和民办大学设立的大专、中专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更是层出不穷。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特色趋同

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升本时间短,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存在办学水平不高、师资力量弱、经费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生存发展,为了提升竞争优势,出现了明显的盲目模仿和赶时髦现象,导致“千校一面”,特色不特,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3]特色趋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办学定位趋同。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定位、功能定位及服务定位上依附、模仿重点院校,克隆、追赶老本科,没有结合地方、结合自身进行特色定位,放弃了身边的市场;第二,办学理念趋同,许多高校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都打出“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模仿的成分多,追求形式的东西多,体现不出地方高校自身的特色和地域特色;第三,课程设置趋同。大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习惯性地以资深老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作为蓝本,稍做改动即成。这样进行课程设置,只着重考虑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影响因素,而对学习者、地方社会需要则考虑的很少。对于新建地方院校来说,学习者的层次和水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需要恰恰是比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更现实的对课程设置合理性及课程质量高低的影响因素。

2.由战略兼顾到战略迷失

电子商务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多学科交融而成的学科,是人们创造性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商务活动的创新,具有内容综合性、结构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的特点。以上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既不同于已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与成果,也不是各种学科的简单拼凑和组合。目前国内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该专业建设中采用的竞争战略是“做大、做强”,电子商务的核心课程开设过多,提出了过于宽泛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既通晓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既熟悉金融、贸易领域的规则又具有维护电子系统和建设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力,要向综合性方向发展,其结果因为战线拖得过长,摊子铺得过大,最后主次不分,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实施特色化战略中战略兼顾,结果顾此失彼,形成战略迷失。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抵御诱惑,保持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过程中思路的清晰和独特,特色建设应“专一”。

3.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前身大都是高职高专,由于历史的原因,普遍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上比较薄弱。目前许多高校都意识到了该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重要性,基本上都不同程度的开辟了一些实践渠道。但是,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高校采用一些软件公司开发的电子商务专业通用模拟教学软件,一方面模拟软件和实际应用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由于不同高校教学重点不同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条件不匹配的问题,或者是造成实践环节特色趋同现象。此外,有些地方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体系、时间分配比例偏低、实践层次偏低等问题。使实践教学“走马观花”,难以落到实处。

三、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的策略

(一)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特色定位

1.确立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创新结合的专业特色

吉林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最早是由原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开始正式招收专科学生,随着学校升本之后,该专业也将会招收电子商务本科学生。和所有学校一样,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只有办出特色,才会有生命力,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因此,随着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从专科向本科的转变,势必需要对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方向准确定位、特色定位。

目前我国专业指导委员会还没有拟定出该专业完整的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专业基本要求,而且国内高校开办的历史都不长,因此,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定位上还缺乏统一的认识,电子商务这个专业到底归属到哪一个学科门类,目前尚无定论。有些学校把它放在计算机院系,有些学校把它放在工商管理院系,甚至还有学校把它放到了法学院系。这个专业授予何种学位,是管理、经济、工学、法学等仍未确定。因此这个专业方向的定位也显得异常模糊。各高校均需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方向定位。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目前各高校都在寻求电子商务教育与自身特色的结合。例如,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设在经济管理学院,并将专业方向定位于根据学校的优势,培养集商务、经管、计算机应用技能于一身的面向it、电信等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北京交通大学则依托运输专业的传统优势,将电子商务专业设在交通运输信息管理工程系,其特色在于,以运输为物流主体,在此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江西财经大学将电子商务专业设在国际贸易学院,旨在培养能开展电子化国际贸易的专门人才。[4]

目前国内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办学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1)工科类型,面向工业企业的电子商务,重点突出网站设计与管理,erp,crm等课程;(2)财经类型,面向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管理,重点突出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等课程;(3)商贸类型,面向贸易营销的信息管理,重点突出商务运作、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物流与供应链等课程;(4)技术类型,面向电子商务系统研发,重点突出软件工程、网络数据库、操作平台等课程。[5]

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教研室由原来放在计算机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商务工程系,改为现在商贸师资力量比较强的经济贸易系,因此,笔者认为,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方向定位也应逐渐转型。由属于上述四种类型中的第四种——技术类型转轨为第三种——商贸类型。这符合目前人们认为“电子商务应该重商务、管理”的主流观点,专业的技术开发可以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更应强调具备根据企业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完成传统商务流程改造和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同时随着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和应用,外贸成为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阵地,而我院的经济贸易系国际贸易专业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具有不少优秀的专业教师和实践经验,可以将国际贸易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资源优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国际贸易专业的优秀资源,结合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重点课程,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edi等。培养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电子商务人才。

2.确立面向地方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向地方,服务地方,针对地方的需要确定自己的专业特色,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发展的优势和立足点。“在服务中求发展,在贡献中求支持”,明确专业方向,直接为地方培养所需人才、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追求发展得到支持的明智选择。

(二)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从总体上来看,按照社会需求可以把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划分为操作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三种,专科学生不管是偏向于商务分析还是技术开发,都应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属于操作型人才;而电子商务本科教育应该从操作层走向具备一定分析策划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进一步通过工作实践和学校深造,成为更高层次的电子商务管理人才[2]。

吉林工商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办学理念应该是建设应用性学科的院校。因此我校电子商务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电子商务活动分析、策划能力和一定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首先,加强实践性专业教学环节,融入专业特色实验。电子商务专业是集传统的商业理论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今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仍旧以课内教学为主,与该课程所要求的实践性不相符,因此必须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促进理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性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既要有学校内部的实验实训,又要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既要有验证的模拟性实验,又要有自主开发的创造性实验;同时融入专业特色实验,着重突出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加强对外贸实务操作的训练,目前我院经济贸易系已具备外贸进出口模拟软件,基本能满足外贸模拟操作。

其次,以个性为驱动培养创新能力。从大学三年级起,全过程实施导师制和灵活听课制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发展电子商务,高校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传统行业进行细分,比如,媒体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物流业电子商务等,围绕特定行业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而设计,以增强学生就业率。由于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招生规模不大,按行业细分培养则意味着小班开课,精细培养,这会带来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并且使教学成本上升。因此,按行业细分培养在具体实施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笔者认为,替代的方法是采用灵活听课制度和导师制,学生可以根据行业细分方向的需要自由选择插班上课,以降低开课成本;学院再为不同方向的学生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将普适性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增强就业能力。

最后,教学模式中尝试开放式教学。教学过程开放,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老师的实际科研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向全社会开放培养,校内可以尝试跨学科整合,充分利用各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为我所用,资源共享。校外以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寻找企业或学校实际项目组成项目团队,鼓励采用团队设计课题,锻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潘郁,潘芳.“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创新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

[2]刘芸.关于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3,(4).

[3]刘尧.地方高校该奔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7-5-21.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范文第2篇

P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绿色技能

电子商务专业在近年来成了各所职业院校的热门专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其专业建设还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培养模式。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下,我国各大院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并形成不同侧重的专业建设特征。因此,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如何采用正确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成了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焦点。

1.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分析

1.1专业课程设置应具有前瞻性

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时,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分析。认真总结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让其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形成融合。针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此外,电子商务专业学习需要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每一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都需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学习完其课程之后,可以对专业课程体系及结构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意识到培训目标,并清楚地划分出每一项电子商务模块,让其专业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各个不同模块之间所产生的协调与联系。所以,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占比,注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1.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需注重校企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对于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而言,应该为学生创造多元化条件,让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电子商务活动。在此环节中,各大院校应该加强与各用人企业的合作,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互相合作与支持关系,并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资源环境。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其专业学生可以进入到IT公司进行实际项目操作,还能够让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到校园中进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讲解。让一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人士,分享一些具有实用性的知识,通过项目来驱动教学。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电子商务知识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其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1合理设置技术课程和与商务课程比例

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经济与管理学知识融入具体课程当中。并在其基础上发挥出各项学科具有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理论知识。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核心课程时,应该注重其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构建。不仅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对电子商务有一个了解,还需要让学生学习电子支付、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管理等多个层面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特色性的课程建设,应该结合具体的电子商务案例进行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商务与技术的特色教育。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在其专业课程中设置一些类似于“客户关系管理”的特色课程,增加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学习兴趣。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设置商务理论课程与实践技术课程时,应该采用合理的比例。应该结合当前市场发展需求来进行调整,将两种类型的课程比例设置为3:2,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2构建规范化的实践教学拓展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知识面

在进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应该将科学与人文精神进行整合。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注重其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其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通过构建规范化实践教学模式,坚持“实际、实用、实践”设置原则,将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完全体现出来。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以及相关项目案例开展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与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沟通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实际电子商务项目当中。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对电子商务工作有一个全面了解,不仅培养了其专业学生的项目开发与管理能力,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因此,院校需要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联合更多的校外企业与其形成合作关系,让电子商务学生在进行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电子商务最前沿的知识内容,有效拓展其专业学生知识结构。

2.3构建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实训来了解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规范、售后服务等知识。各大院校需要积极构建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让其专业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中开展项目实训。但从当前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来分析,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实训基地软硬件设备不到位等,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实训基地所应该具有的价值。在开展实训时,要为学生演示整个电子商务流程,并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电子与商务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学习,学生会意识到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以电子为模式,商务为实质的特征。电子商务学生在实训基地中的学习,能够亲手操作电子商务系统,对电子商务原理以及整个流程有一个全面了解。明白电子商务的结构以及所需软、硬件环境,方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应用。

3.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绿色技能开发

3.1绿色技能开发的概念与意义

绿色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一个新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末所提出。在全球经济危机出现之后,在联合国组织的主导下,提出了新的绿色经济概念,给予绿色经济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从传统型的自然资本消耗,向着扩展型自然资本发展。电子商务中消耗自然资源较大的是其行业中的物流行业,对于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就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将绿色经济理念融入其课程教学中,协助学生树立起绿色经济意识,有助于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绿色技术能力。

3.2电子商务专业绿色技能开发策略

从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其专业在建O过程中的绿色技能开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打破概念瓶颈,让其专业学生能够对绿化概念及基础有一个全方位理解。(2)打破教学瓶颈,在此环节中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及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积累教学经验,并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树立起绿色技能开发意识。(3)打破文化瓶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学校、教师、企业以及学生各元素的作用,提升对绿色技能开展的信心。(4)打破政治瓶颈。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以多维度方式来进行干预。通过开展教学改革来激发其专业学生中的绿色技能开发需求。在开展实际教学时,应该采用学做结合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寻求相关专家的指导,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促进电子商务课程的灵活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性开展反思学习,并结合实际案例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在实训体系中不断实践与积累学习经验,构建最新的电子商务绿色技能知识结构。

3.3电子商务专业需要补充的绿色技能

电子商务专业在进行绿色技能补充过程中,需要针对其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特点来进行。对于其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在教学中将职业认知理念与实践教学形成融合,通过创新形式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绿色技能教学。尤其是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轻实”的问题,要让相关专业学生意识到绿色技能在电子商务行业中所具有的价值与重要性。

3.4电子商务专业绿色技能开发的主要方面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绿色技能开展而言,需要针对环保、节能等技术环节进行推广与应用。要在其专业绿色技能开发中,将循环经济课、资源回收等理论进行融入,让其专业学生从内心中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并将电子商务行业引导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全面灌输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与相关制造业资形成统一与联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了电子商务产品所具有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从而实现电子商务行业的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范文第3篇

1 四所普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简介

目前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达1 000多所,专业教育发展迅速。我们通过广泛的网络和实地调研,了解到大多数高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已渐成体系。许多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我们从中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等4所具有代表意义的普通高校为样本,对现有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凝练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模式。

1.1 西安交通大学———以“重点实验室+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的电子商务研究和专业建设在全国高校中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该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来抓。西安交通大学积极发挥合作企业的优势,并通过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了专业自身的实践教学特色———以“重点实验室+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点实验室是西安交通大学于2004年6月成立的重点实验室,其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国内第一个电子商务研究所(原属陕西财经学院,后属西安交通大学)。该实验室由“电子商务研究室”、“网络银行研究室”、“网络证券研究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部分组成。重点实验室是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它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强有力的硬件支撑,从根本上保证了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凭借该实验中心强大的科研实力,至今已累计获取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题实践机会。实践证明,学生带着课题任务进入实践单位实习,效果更佳[2]。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重点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在长期发展中与企业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关系。经济与金融学院在筹办与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资源,将专业建设与企业有机结合。借助企业平台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便是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的集中体现之一,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建立实践合作的单位有阿里巴巴(杭州)、IBM大学合作部(上海)、华商数码(西安)、安社区信息中心(西安)、金算盘集团(重庆)和腾邦集团(深圳)等,此外还包括其他数十家校外科研单位,得天独厚的校企合作平台极大地丰富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广阔的企业合作平台配合课题实践,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3]。

1.2 北京邮电大学———以“实验室+实践基地+虚拟平台”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

北京邮电大学在电子商务教学中重视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加大软硬件设备投入,完善校内实验环境;广泛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企业经营与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基地”,并设立创新基金予以鼓励和保障。总体而言,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以“实验室+实践基地+虚拟平台”为依托,并强化在通信行业中学以致用。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实验室构建了面向全校开发的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实验环境,建成了能够满足电子商务的体验、模拟、开发与创新4个层次需求的电子商务教学、开发、实践与创新平台,引进和开发了8套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多个电子商务开发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共同支持电子商务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竞赛,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基础性平台。此外,学校成立了“企业经营与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基地”,并设置创新基金。除了与实验室联合共同完成常规实验教学任务外,基地将重点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企业经营模拟方面开展的常规工作有:开设MBA“动态经营模拟”实验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知识与创业比赛,自主举办“北邮企业竞争模拟比赛”、电子商务创业策划大赛以及工商银行“金融@家”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等,并开展阿里巴巴等企业开展认证与培训活动。基地还负责组织指导学生申报和开展各个级别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研究项目,支持学生成立了“企业经营与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协会”,定期邀请企业和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与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实体平台相对应,北京邮电大学还开发了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管理门户网站(http://eclab.sem.bupt.cn/)和“企业经营与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基地”网站(www.ecbase.org.cn),构成两大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管理门户网站有着先进、实用、一站式管理服务的特点,它提供电子商务教学、第三方物流、网络营销教学、电子商务开发、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电子政务、虚拟产业链和协同电子商务等8个电子商务模拟与实践平台,在电子商务专业开放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经营与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基地”网站是学生自主开发和管理的平台,它负责基地活动宣传与报名,并为学生优秀作品提供网络运行环境。开发和运用虚拟教学平台,是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3]。

1.3 华中师范大学———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的学科特点和基础优势,并有效整合校内经济学院和数据统计学院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资源,成立了“华中师范大学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中心”,如今已建设成为湖北省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以加强学生动手和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改革深化专业实践教学,逐渐构建起“一站式、二整合、三层次、四结合、五支撑”的实验教学体系,称1-2-3-4-5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在专业实践教学建设过程中,中心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为重心。立足于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将传统的课程结构进行重组与优化,按“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3个层次组织实验项目,涵盖单项实验、系列实验、项目实践、系列大赛和真实任务设计与开发。为此,中心将教师承担的科研、工程项目以及学生参与的各级竞赛引入实验教学。努力实现实验课程与行业实践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常规实验和开放实验相结合、自主设计和竞赛设计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配合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专业实习、行业实践等各环节紧密联系的、循序渐进的培养机制,积极与国内行业公司及社会服务机构等开展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建成2个校级毕业实习基地和多个系级毕业实习基地,真正做到了校内的实验教学与校内外的行业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华中师范大学在专业建设中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每2年1次小修订、4年1次大修订。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注重并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过去专门制定实验教学计划、编写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材等逐步过渡到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一体化。在2009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把理论课程教学方案与实验、实践教学方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着眼于电子商务最新发展动向,及时引入贯彻最新教学理念,在制度上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保障[4]。

1.4 杭州师范大学———以“全程化实践课程+企业平台”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

杭州师 范 大 学 电 子 商 务 专 业 开 办 于2003年。2008年10月,学校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成立阿里巴巴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整体转入阿里巴巴商学院。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阿里巴巴商学院高举创新与创业大旗,深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改革,并依托阿里巴巴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之都”的独特优势,采取“实践贯穿四年,大四全年实习”的教学举措,全方位、高强度地开展实践训练。“国际视野、实战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将实践教学作为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重心。校企合作的特殊办学模式正好满足于这种人才培养定位,企业(阿里巴巴)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扮演着主导角色。第一,独具特色的“阿里课程”进入课堂。学院成立以来,已有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主的70多位企业高级管理、专业人员和金牌网商进入课堂。“阿里课程”大大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内容包括:新商业文明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商务礼仪、网商讲师(教师培训系列讲座)、营销技巧、淘宝阿里巴巴、支付宝、阿里软件、职业生涯规划、中文网站、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认证国内贸易(系列)、演讲技巧、淘宝指导课程(系列)、金融海啸下的中国经济、云计算与信息安全技术、由智能资本与社会资本看电子商务创业等。第二,搭建贯穿4年实践教学平台,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竞争能力。4年实践教学体系为:大学一年级开设基础板系列、创业板系列和进阶板系列实践课程,组织学生淘宝开店,初步尝试网络交易的全过程;大学二年级,学生进入阿里巴巴实训课程体系,包括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国际站与中国站认证体系;大学三年级开设以电子商务商业问题调查研究和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项目为主题的系列课程,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为阿里巴巴客户企业进行项目设计;大学四年级,学生进入全年实习。通过四年紧密贴近企业的实践,学生可以将已学知识及技能进行综合应用,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除了全程化特色实践课程外,学院还以项目团队形式开展实战型的实践活动,如举办了“拥抱变化杯”创新、创业竞赛;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如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面向社会举办电子商务技术培训。2009年5月,学院组织师生走访全国11个省市,访问85所高校,开展了广泛的座谈和问卷调查,形成了中国第一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与趋势———中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

2 四所普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比较

重视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是高校顺应社会需求所作的改革举措,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上文的分析显示,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呈现“多模式并存”的现状格局,4所高校各有区别和特色,可做进一步比较研究。下面从学院规格等方面展开比较,详见表1。本文所选取的4所普通高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除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其他3所均为“211工程”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具有理工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文科见长教师教育特色鲜明,而工科突出的北京邮电大学重视信息科技的行业应用。4所高校均将实践教学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来抓,围绕着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从建设思路和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教材、师资队伍、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方面加强建设,多措并举,力争构建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强调的是,除了上表所列举的几个方面外,各院校针对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下面再对上表作简要的说明分析:第一,电子商务专业广泛开设于不同类型的高校,但因学校规格性质与母体专业的不同而有差别。由于历史传承等因素的影响,各高校在教学理念和风格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传统和特色,这种院校本身的特性与差异势必会在电子商务所属院系中得到传承和发挥,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所依托母体专业的独特背景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产生深刻影响,这一点已在上表中得到了详尽的体现。如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将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与通信行业的应用相结合,且以移动通信和微支付为重点,通过开发基于产业链协作模式的电子支付与金融教学软件等系统来加强学生在该方面的能力培养,为毕业生在通信领域的就业做准备;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则利用学校教师教育资源优势和信息管理的专业优势,把为各类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作为特色之一。第二,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专业教学的总纲,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均要以之为中心,实践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将表中的信息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发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上承学校规模性质和院系特色,下与实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以及支撑平台等因素联系紧密。4所高校无一例外地呈现出这一特性。第三,“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包括科研立项、企业实训和电子商务竞赛等,它对于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是完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4所高校均积极开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且在内容和形式上比较趋同。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实践基地及支撑平台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同时,可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来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如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同本校其他院系进行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或实践基地获取平台支持;又如4所高校均充分利用了电子商务竞赛这一全国公共平台。此外,学校的综合实力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整体水平始终是决定实践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如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综合实力雄厚,能够在师资队伍、科研资源和支撑平台提供良好条件,从而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其毕业生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而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则以培养电子商务创业者及应用人才为目标开展了实践特色浓郁的阿里课程和4年实践课程,这种独具特色的改革和创新值得鼓励和期待,但其对于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应用能力等的培养效果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3 对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多模式并存”的现状格局是合理且必要的

电子商务属于学科跨度比较大的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和法学等学科门类,所以它可依附的院校和母体专业的范围也较广。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高校已达375所。这些高校既有研究型大学,也有地方高校和独立学院,办学层次参差不齐,学科特点很不相同。众多的院校在性质、规模、风格以及电子商务专业所依附的母体专业间的差异,都将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产生深刻影响,促成了实践教学“多模式并存”现状格局的客观必然性。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得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呈现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如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业 务 (应用)型人才、教学科研型人才等[8]。因此,高等院校在电子商务人才技能培养中要有所侧重,并将实践教学重点贯穿于某一层或几层技能的培养中。各院校通过合理分工既能集中优势教学资源取得良好效果,也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2 以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中心,统筹规划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

既然有必要个性化地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那么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社会需求与自身优势之间找到切合点,并形成独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我们认为,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关键。在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科学合理的人才目标定位,可有效平衡市场需求与院校特色优势资源的发挥,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院校对此认识还不足,往往会忽视这一环节。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借鉴华中师范大学的经验,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实行定期修订。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出具体考核指标,对实验教学课时、课程设置、实验内容与形式以及校外实践等方面也要有明确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保障与考核措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保证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这一中心来展开,通过出台一系列制度进行约束并贯彻执行,从而在根本上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3.3 结合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以社会需求的人才能力结构为依据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这是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但如何将这种比较抽象的目标定位具体到实践教学改革中去,许多院校在实际的操作中还缺乏良好思路。我们认为,要基于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来思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电子商务产业格局可大致认为由电子商务支撑体系、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应用3个部分组成,其中支撑体系包括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体系、标准体系、信用监管体系、运营管理体系等;服务体系包括交易服务、安全认证服务、信息服务、支付服务和物流体系等;电子商务应用包括企业独立应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商务、区域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等。从电子商务产业的现状格局可清晰地把握电子商务人才能力的社会需求结构,以此高度来审视和深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既可以从容把握改革方向,又可为具体的教改措施提供指导。

3.4 正确处理好实践教学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与素质体系之间的关系

高校传统的经管类人才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等弊端[9]。有鉴于此,在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当作核心工作来抓。但一个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需要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综合发展。因此,在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处理好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与素质体系之间的关系。从学科角度来看,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结构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能够及时衔接新知识、新技术以及交叉复合型等特点和要求;在专业技能上又包含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工程实践、管理实践、创新与创业、沟通协调、人机交互等方面的能力;素质要求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网络素质、身心素质等[10]。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要以教学科研环节中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能力体系的培养为中心,并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是经济学、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共同演化、渗透、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高度综合的特性。作为一门成长中的新兴学科,电子商务不断吸纳现代技术成果和全新的商务理念与实践内容,发展十分迅速。 

电子商务从信息技术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而来,许多课程都包含大量的实践内容。实践性是电子商务学科的核心,决定着综合性和发展性。同时,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存在众多渠道,通过大学生学科竞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相应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勇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加强与相关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融合。 

一、课程体系、课程内涵与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建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定位是传承多年成功的办学经验,在互联网经济时代,面向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从事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开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管理学及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动态;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以及从事企业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胜任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初步具备运用英语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我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本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精心构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对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适应相关产业发展与竞争意识和能力的目的。按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结构实施教学所培养的人才是符合服务于企业供应链、行业供应链以及区域经济的全流程电子商务模式”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程体系以及实验课程体系的理解和贯彻实施,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专业课程体系及合理的课程内涵息息相关。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注重对学校特色专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的行业发展方向,密切结合社会所需的电子商务以及管理方面企业认证或资质认证培训内容,电子商务专业不断深入实施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更新以及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坚持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的原则,注重基础类课程与专业教学有机衔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融合,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现行业需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积极发展个性,以适应就业、创业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在明确教学体系建设对实现专业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支撑的基础上,深抓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涵建设,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升华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促进培养学生具有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开发所需的知识结构以及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素质。通过深入明确课程内涵,围绕电子商务的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围绕核心课程,采取课程负责人、课程主讲教师以及全体专业教师交流沟通方式,深抓课程体系拓扑和课程内涵建设,实现教学内容衔接一致。以此夯实教学基础,突出教学亮点,促进专业目标和专业特色的实现。 

二、围绕专业特色建设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将“实践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的支撑、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视为专业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探索。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探索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鼓励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拓宽就业途径。在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方面,主要从几个方面实施构建电子商务实践体系。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目标,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寻求校企共建途径,促进学生实践更加接近实际,更加注重专业流程,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引入企业随访、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多种手段开展立体式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电子商务业务流程,积累电子商务应用经验,发现新的经营模式和商业机会。 

1.突出发挥实践教学专项平台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实验平台的支撑。首先,电子商务专业充分利用本专业实践教学专项平台,开展各种课程内的模拟、验证型实验,开发各类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各种电子商务应用实践活动的能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心”体系架构下设4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联合实验室,其中电子商务实验室是4个专业实验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电子商务基础实验、电子商务开发与应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验教学3个实验平台。其中,电子商务基础实验平台侧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主要开展一些认知型、验证型及少量设计型实验,目的为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服务;电子商务开发与应用平台侧重培养学生“强能力、高素质”,在完成共性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着重开展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验教学平台是将模拟、实物、自动控制与自动识别、先进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以供应链中企业运作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平台实验教学及在其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商务流程设计能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能力。 

2.调整、优化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得以提高离不开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电子商务专业尝试着相关课程及课程设计的内容均从各种商务活动、商务模式及商务流程中抽取实际案例,真正实现问题来源于商务活动,再通过所学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商务模式、商务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为本专业最高层次的实践活动即专业综合实习进行实际电子商务系统项目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3.重视个性化人才培养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精神。在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个性化人才培养,鼓励优秀学生参与学术创新活动。在大学三、四年级中选拔能力强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实践,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毕业设计工作延伸。 

4.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自2009年起已连续3年成功地承办了学校三届电子商务类学科竞赛,三年来电子商务专业二、三、四年级学生参赛覆盖面占80%~90%。每届竞赛的成功举办都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热切关注,激发了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兴趣,为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应用潜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学生利用已学课程和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团队合作创新,初步体会了工程性研发项目从构思、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在每届大赛涌出的优秀作品中,能够看出许多大赛作品具有很大的潜力,部分作品质量甚至超过了毕业设计的水平。 

电子商务专业拟进一步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借助阿里巴巴、淘宝、腾讯、各网络银行等电子商务平台使学生接触企业真实问题,了解各种商业模式和典型应用,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院、校级各类大学生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良好的竞赛环境,为已经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生提供具有交流和竞争意义的实践平台。 

5.实现学科竞赛优秀作品的孵化工作 

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平台展现出优秀的创新思想,产生了优秀的作品。在获奖学生感言中,可以看到各类电子商务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目标之一是为优秀学生的创意和实践创造实现条件、提供孵化和支持平台,帮助学生完成创新的实现。通过学科竞赛平台使学生进一步融入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网络商务应用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进一步使学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问题,正确提出问题,大胆提出假设,周密地设计方案,完成与商业实践有关的实践活动,发现新的经营模式和商业机会。 

6.开展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电子商务专业努力开展与其他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加强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尽力将企业实际应用的软件引入电子商务专业实践环节,为学生接触企业、接触行业提供机会,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过渡。通过建立实验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创建校园“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基地平台网站建设”等多种形式促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依托校园网建立实验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将实验课程的各项安排展现于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对实验项目的选择、预习,方便教师准备实验教学。同时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利用现有资源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依托校园网站平台,鼓励、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发电子商务实用网站。建立一个“传帮带”有效机制,同时建立起届届相传、整个网站由学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维护的良性循环实践链。 

7.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大学生协会职能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电子商务专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于2011年12月成立了电子商务大学生协会。电子商务大学生协会以及活动由学生进行策划和组织。通过电子商务大学生协会活动,提倡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经验学习、综合学习和依托真实实践环境的团队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 

8.以实践教学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电子商务专业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课程培训、实践培训,专业教师不断加强与企业合作交流,以此充实实践内容,做到实践环境与时俱进,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指导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电子商务专业聘请企业家、电子商务行业优秀人士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指导。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知识体系 四流融合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经贸方式之一,电子商务正在给世界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电子商务产业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现实问题却是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对大量专业人才的急需与大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供需两旺两难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深层次问题。笔者基于EC四流融合的视角,在对我国电子商务学科知识体系特点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从电子商务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四流”协同融合的网络商务模式的经济活动角度去分析,重新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对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1.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的特点

多学科交叉融合注定了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宽泛的特点。但电子商务不是单一地强调经验的学科, 也不能简单定义为交叉性学科, 而是一门强调应用, 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电子商务来源于商务理论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 其内容涵盖多种学科领域,必须广泛综合各学科知识内容, 交流融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 形成一个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崭新的学科理论体系, 以便探讨研究电子商务, 运用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与技术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1]。

按照汪应洛院士(2000)[2]的观点,电子商务学科可以概括为以提高商业效率和增加商务便利为目的, 系统集成所有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 既通过电子化手段来完成整个商务业务流程和交易活动。网络经济的速度决定了研究滞后的特点,实践之后再理论总结的现状告诉人们, 电子商务的本质在于商务而不是电子, 正如IT的本质在于信息而非技术一样,商务流程与业务模式才是电子商务最核心的层面。

基于上述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属性可以归纳为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学科紧密交叉复合,经、管、IT、法等贯穿全部知识内容;二是专业知识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能够面向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不同跨度的行业和领域;三是专业涉及内容快速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一些最新成果往往首先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推广;四是电子商务的本质在于商务,其核心在与商务流程与业务模式的创新。综上,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主流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和电子商务学科特点相适应。

2.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与四个时间节点密切相关。

2.1 时间节点,2001年6月

教育部门正式批准电子商务作为目录外专业,在全国13 所高等院校开办,年底又批准83所院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3]。同年召开了首届“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制定了高校设置电子商务专业应采取的方针和政策、规范了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条件及人才培养要求。

2.2 时间节点,2006年4月

教育部批准成立全国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建议采用computer+x的培养模式,确定了电子商务专业经济、管理、技术、综合四类核心课程的层次化与模块化计划。

2.3时间节点,2008年3月

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体系规范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体系和知识单元,其知识体系包括4个知识领域、24个知识模块和158个知识单元。该知识体系的建立对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培养专业建设提供了规范性的依据[4]。

2.4 时间节点,2012年9月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电子商务专业由原先的增补专业上升为一级学科电子商务类(1208),规定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120801)既可授予管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5],为电子商务专业今后的发展和各高校学科的不同定位指明了方向。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从以IT、经济、管理三大学科为基础的核心课程的建设到电子商务技术、经济、管理、综合知识体系框架的形成是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进步,但与此同时又产生了如下要在理论研究和战略层面上探讨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电子商务学科毋容置疑地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是,其专业应在原依托学科基础上延伸发展,还是应独立构建自己学科的知识体系框架。第二,在电子商务课程和大纲建设中,如何统筹好规范管理和专业学科特色的关系。规范管理是否必须统一按照教育部教指委标准,统一标准是否又会制约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发展。第三,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具体实施方案中,如何理解核心课程和知识体系框架的关系。是采用核心课程去规范,还是采用知识体系框架的思想去统一标准。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必须解决的上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仅只有学科的交叉而缺少必要的融合,在建设过程中对本学科体系认识上的缺乏和理论研究的缺失。

3.“四流”融合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的重建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或者商务活动,都包含着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简称EC“四流”。也即一次完整的电子商务活动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四要素的统一。“四流”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伴随、共同支撑流通活动的整体,电子商务实施的关键是“四流”的高效运作和管理。“四流”各要素流的流动成本构成不同,其大小也不相当。信息流的流动成本包括信息、交换成本,信息网络建设运营成本等等。资金流流动成本包括资金传递成本、安全成本、保密成本等。物流的流动成本包括运输成本、速度成本、保护成本、网路建设与维护成本等。电商 “四流”中信息流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对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记录整个商务活动的流程,是分析物流、导向资金流、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决不能仅仅从它源自的学科和专业去思考,而应换位从其产生发展社会交易活动新方式的大环境下去分析,这个特点就是电子商务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整合的商务活动,从“四流”协同整合的网络商务模式的经济活动角度去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基本构成特点,可能是支撑其学科发展的可行路径。基于“四流”协同整合的网络商务模式的经济活动角度来分析,首先,电子商务着眼点应是一种交易的经济活动,与其交易经济活动有关的相关知识是构成其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同时,电子商务是网上的商务活动,学生应掌握应用网络环境下的一些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但不是用于构建和开发。毕竟技术不过是应用的工具,商务流程与业务模式才是电子商务最核心的层面,它强调赢利与潜在价值, 强调对产业链的整合应用。资金流方面,主要涉及到网上支付与结算或是网络金融方面的知识,但重在操作流程的处理上。如果从这几个基本点去思考电子商务专业的基本知识体系就可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笔者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的共性体现在处理“四流”协同整合的基本知识上,特别是适应现代电子商务从信息流的层面向业务流、物流、资金流、商品流渗透并完全融合的趋势。而特性表现在办学专业对各行业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选择上。共性和特色的发展逐渐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而“四流”协同思维的前提下实现培养学生的目标应定位在创新创业型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上,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全方位的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并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最终实现电子商务学科知识体系共性和特色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金镇.关于电子商务学科体系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2(2): 17-19.

[2]汪应洛.我国建立电子商务学科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 56-58.

[3]冯国,林黎民.我国 96 所高校开办电子商务专业[EB/OL].[2002-4-24].http:∥/20020424/30253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