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生态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生态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生态气象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视察宁夏时赋予的特殊使命和时代重任。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推动吴忠市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按照中国气象局和区局的安排部署,吴忠市气象局结合地方需求,努力提升生态气象服务保障技术能力,在全区首次实现自动制作分县(市、区)的卫星遥感生态气象服务产品并开展服务,效果显现,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充分肯定。

一、背景或出发点

在庆祝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并要求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生态气象服务在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科技保障作用。宁夏实施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各地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趋于量化、标准化。

基于以上需求及发展方向,吴忠市气象局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按照中国气象局和区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的系列部署,围绕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的战略目标,解决吴忠市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技术方面的短板,建设遥感综合应用体系,提高生态气象服务理念,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二、主要内容和过程

(一)生态气象服务主要内容

基于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融入宁夏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共享管理平台,建立吴忠市生态气象服务模块,实现吴忠市及所属利通区、青铜峡、盐池、同心、红寺堡区分县(市、区)制图、产品生成,利用智能化手段开展服务,解决生态气象服务从无到有,提升科技含量。

主要功能包括:

1.基于空间分辨率为500m×500m的MODIS、风云四号卫星遥感监测数据,通过植被覆盖度计算模型,结合天地图卫星遥感影像底图,分析分县(市、区)多年植被覆盖度日、月、季度、生长季、年度变化趋势,结合参考文献,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高5个等级,制定区域植被覆盖度服务指标及分类标准,生成图表及服务产品。

2.基于空间分辨率250m×250m的MODIS卫星遥感监测数据产品(GPP),通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计算模型,得到8天为一期的NPP合成值,年NPP总量是由45期数据合成,经过投影变化、镶嵌、裁剪等数据处理后,分析分县(市、区)多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生长季、年度变化趋势,参考相关文献,订正、替换错误格点数据,生成图表及服务产品。

3.以国标GB/T 34815-2017为依据,基于空间分辨率为250m×250m的MODIS卫星遥感监测数据,通过植被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指数计算模型,分析分县(市、区)植被生态质量,生成图表及服务产品。

4.基于光学与热红外遥感通道数据,通过LST-NDVI特征空间(干湿边方程),进行植被覆盖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反演,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制定各区域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服务指标,分为无旱、轻旱、中旱、重旱、特旱5个等级;分析分县(市、区)温度植被干旱状况,生成图表及服务产品。

(二)生态气象服务技术研究过程

集思广益,制定生态气象服务方案。市局组织业务人员学习相关政策,通过查询、咨询、调查了解目前全区乃至全国生态气象监测及服务情况,调查了解吴忠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气象服务需求,集体讨论制定了《吴忠市生态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广泛学习,确定生态气象服务内容。组织业务人员通过查阅文献、网站资料,咨询专家,学习反应生态状况及变化程度的指标内容,分析本地多年的变化特征与趋势,制定本地阈值。

人才引用,构建生态气象服务模块。引用南信大遥感专业技术人员,搭建吴忠市生态气象服务模块。首次实现了市、县气象部门能借助该模块独立开展本区域生态气象服务。

积极主动,开展生态气象服务工作。2020年,吴忠市及所辖县局积极主动,根据本地气温、降水时空变化对植被生长影响以及遥感监测资料,制作《生态气象服务专题》和《专题汇报材料》4期,向政府领导做专题汇报,并获批示及表扬。

(三)生态气象服务科技水平大力提升

服务内容丰富化。生态气象服务模块建设之前,市、县局生态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只是单纯依据气象监测资料,分析气候概况、干旱状况从而分析生态状况。目前,利用该模块可以从植被覆盖度、温度植被干旱状况、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水体变化、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等方面分析评价全市生态质量状况,生态气象服务产品内容较丰富多样化。

服务技术科技化。一是依托WEB GIS气象地理信息技术体系,建立了吴忠市及所属利通区、青铜峡、盐池、同心、红寺堡区分县(市、区)生态气象服务模块,能针对不同区域制作本地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具有针对性。二是基于MODIS、风云四号卫星数据,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量化生态气象服务内容。三是基于WEBGL矢量图形渲染技术,实现了高质量的图形渲染。根据不同季节的服务需求制作多种色系图形,采用JAVA ITEX生成文档,使生态气象服务产品图文并茂,能让决策者一目了然。

服务方式智能化。基于生态气象服务模块,可以生成并导出生态监测图、数据表、Word版文本材料,解决了人工处理数据、做图表、撰写材料的复杂、繁琐程序。

三、创新点

首创性。首个实现了市、县气象局能基于MODIS、风云三号、风云四号卫星遥感资料、气象资料,制作市级及所属分县(市、区)图文并茂的生态气象服务产品。

填补空白。实现市、县气象局生态气象服务内容及技术从无到有,提供基础性科技保障服务,解决吴忠市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技术方面的短板。

服务手段更智能。基于模块集成技术,自动生成产品,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开展气象保障服务,提升服务内容的科技含量,实现生态气象服务手段智能化。

推广应用性更强。吴忠市生态气象服务模块,能对接(融入)到宁夏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共享管理平台,便于全区推广应用。

四、取得的预期成效

利用生态气象服务模块集成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生态气象服务专报》和《专题汇报材料》,为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生态气象服务专题汇报材料》获分管副市长表扬。2020年5月7日,分管副市长专题听取了气象工作汇报后表示:“市气象局工作积极主动,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提出的几点建议十分契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生态气象服务专报》受到市委副书记肯定。2020年4月22日,基于生态气象服务模块集成技术,制作《吴忠市生态气象监测分析评估》气象服务专报,受到市委副书记的肯定:“此项工作很有意义,请相关部门参阅”。

吴忠市自然资源局根据政府领导批示,主动与市气象局开展座谈,联合开展常态化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工作,切实发挥了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作用。

五、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完善思路

1.生态气象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生态气象服务工作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服务内容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增加。

生态气象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天气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农业气象部门一边提供气候环境变化资料,一边对生态环境进行检测,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前提,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2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现有的服务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更高质量、更便捷的农业气象服务来满足它们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气象部门所提供的还是常规的农业气象服务,而且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的形式是单一的。这不但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多样化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因此,要对农业气象服务部门的观测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并根据当地种植的特色和需要,开展气象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时效。

2.2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农业气象服务部门之所以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基础设施差主要表现在检测仪器陈旧,现代化程度低,而且观测手段和方法有待提高,在资料处理上效率低,还主要靠手工操作,技术更新慢。对于气象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却呈现出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且人员知识老化。由此可见,气象服务部门的基础设施以及工作人员方面急需调整。

2.3拓展服务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现阶段看,我国农业气象服务部门中的农业气象和遥感业务服务领域扩展的空间较广阔,但是在扩展服务领域时却遇到了很多问题:设计的总体方案与将要实施的方案出现差异,低水平重复较多;综合性项目没有得到统一的部署和安排;气象服务信息化工作滞后。

3促进农业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与趋势

3.1扩宽农业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覆盖面,并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加强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农产品的服务措施。而且还要加大对县、乡、镇等基层对象的服务,为其提供精细的气象信息产品。同时,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充分发挥通信技术的快速便捷的特点,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

3.2开发应用“3S”技术

所谓的“3S”技术系统主要由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EOS/M0DDIS资料处理系统(RS)3种技术系统组成。逐渐开发应用此项技术,将会使我国农业气象部门获得更好地服务效益。

3.3建立农业气候资源示范基地,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逐渐建立农业气候资源示范基地,并对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农业的气象进行科学研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及时的、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

4结语

生态气象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是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从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的业务发展出发,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首先业务和事业要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单位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在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中也必须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服务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更强;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的目的是为内蒙古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服务、为“三农”服务,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不断促进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

(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其首要内容和中心内容,是回答“要不要发展”的问题。

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什么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发展。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就在于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发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人类终究会发展,一切阻挡者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发展才是硬道理”,乃是一种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发展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课题。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各国称雄竞争的时代性课题。就我国来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和说服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离不开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各项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从长远一点来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都要靠发展。从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发展来看,当前国家和政府对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得到了国家和公众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而我们目前的业务水平还很难满足各行各业的需要,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促进内蒙古气象事业的发展,如果不发展落后就会被淘汰,也是要求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必需发展,这样才能为自治区的农牧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说,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

(三)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求真务实创新是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 。

求真务实既是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出的基础,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也为沿着正确的方向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保障。

生态气象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西藏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一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后,我区各市地各部门第一时间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党代会精神,迅速掀起了学习党代会精神热潮。无论是机关干部、驻村干部,还是基层一线干部,大家一致表示,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已科学勾画出合民心、顺民意的未来5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决心在区党委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汇聚起推进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磅礴力量,把大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18日晚,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召开第16次会议,传达学习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通报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第14、15次会议精神,研究脱贫攻坚有关工作事项。自治区副主席、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其美仁增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是西藏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报告是引领我区发展稳定、推动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纲领性文件和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尤其报告中提出从强化脱贫措施、整合资源力量、完善退出机制三个方面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明确要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艰巨任务和有利条件,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众志成城,推动脱贫攻坚。同时,会议强调,坚持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围绕目标任务、政策规定、脱贫措施、群众需求、责任体制和严明纪律来抓好脱贫攻坚目标、措施的贯彻落实,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19日上午,受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西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白玛才旺委托,西藏银行总行党委中心组召开视频会议,学习传达、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强调,西藏银行全行员工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不移地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上来,统一到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上来,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坚持立足西藏、面向全国、服务西藏的经营宗旨,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程序简便、服务优质、高效运营的优势,服务西藏经济发展,服务全区各族人民。

19日,在那曲地区比如县茶曲乡日普村村两委的会议室内,不时传来阵阵开心的笑声和响亮的掌声,原来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派驻的驻村工作队协同日普村、耐秀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召开学习会,集中学习传达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除此之外,20余名牧民也不约而同地集中到这里旁听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学习。

日普村党支部书记旺青朗加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日普村群众一直把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来拥护和爱戴,的核心地位在日普村农牧民群众心中早已形成。今后,我们日普村干部群众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对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绝对忠诚的实际行动,做好日普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我们坚信,区党委新一届领导班子完全有能力带领大家以更加稳健有力的脚步、更加快速有劲的速度,迈向辉煌灿烂的小康社会。

近日,拉萨市城关区两岛街道办事处驻热木其社区居委会工作队(拉萨市城关区派驻),第一时间组织热木其社区全体干部职工、居民组长、户长代表共计40余人,召开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座谈会。西藏离北京虽远,但我们的心始终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贴在一起、紧紧连在一起!自治区驻热木其社区工作队队员洛桑平措表示,在今后工作中,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将继续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继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拥戴核心,在政治上信赖核心,在组织上忠诚核心,在行动上捍卫核心,做到认真学习宣传好、贯彻落实好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凝聚力量,切实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17日,桑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传达学习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领会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准确把握核心内容。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和两学一做、维护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为全面实现七个桑日目标努力奋斗。

近日,琼结县司法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会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把会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司法工作的实处。全体干部职工要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上来,要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新理念新任务,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西藏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二

稳定是第一责任。维护西藏稳定,事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边防巩固和人民安居乐业,事关中华民族核心利益。我们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全面落实各项维稳措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了社会局势持续和谐稳定。正是有了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小康建设才有了坚强保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做好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发展是第一要务。缩短发展差距,追赶全国步伐,要靠加快发展。我们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千方百计激活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强力推动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破解发展瓶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内生动力。只有牢固树立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思想,才能补齐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民生是第一导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每年将70%以上财力投向民生,四年实现翻一番。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率先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率先实现双集中,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只有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补上教育短板,摘掉缺医少药帽子,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才能确保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民生阳光普照雪域高原,西藏各族人民更加心向我们伟大的党、心向我们伟大的祖国!

生态是第一红线。最美丽的蓝天、最圣洁的雪山、最干净的空气、最纯净的水源,这是我们西藏最靓丽的名片,已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结合点,成为永续发展的支撑点。我们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坚决的态度、严格的制度、有力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只有牢固树立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冰山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强化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职责,保护好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才能发挥生态资源的最大优势,才能挖掘生态特色的最大潜力,才能体现生态保护的最大价值。

西藏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三

1月20日, 2017年西藏自治区全区气象局长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2017年全国气象局长会和全区经济、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实施十三五西藏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凝聚共识、明晰思路,总结2016年工作,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会议全面系统总结了2016年西藏气象工作亮点和重点。

同时强调,做好新时期西藏气象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国气象局的决策和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基调,准确把握西藏气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把握良好发展机遇,冲破思想观念束缚,扫除体制机制障碍,补齐气象工作短板,在更高水平上全面推进西藏气象现代化。

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深化西藏气象改革、推进西藏气象现代化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一年。会议从十个方面对2017年重点任务作出部署。

生态气象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气象;新农村建设;服务;广东清远

根据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清远市委、市政府对清远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特别是清远市“十一五”期间的十大目标,结合清远市气象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气象在为清远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中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明确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具体工作思路。

1找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切入点

根据中央和省的要求,清远市委、市政府结合清远市实际,提出清远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的工作目标是:1年起好步、3年打基础、5年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十大目标:一是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生活水平,其中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要达到5万元以上,“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要达到8%,到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330元,地区部分农民收入要达到全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二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村村通水、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和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改建旧房的“五通五改”;三是有较强的科技教育支撑;四是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五是有整洁的村容村貌;六是有文明进步的村风民风;七是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八是有丰富的文化生活;九是有较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村人口75%以上;十是有健全的民主管理制度[1]。这就要求气象服务在巩固以往为“三农”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及早谋划,寻找新的切入点。

1.1从发展新产业中切入

在新农村建设中,清远市提出力争在构建新型城乡格局上取得重大发展,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农村综合改革上迈出新步伐,在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方面取得新进步,在构建和谐农村上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明确了大力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八个五”工程,努力在全市建立3.33万hm2无公害蔬菜基地、3.33万hm2优质水果基地、3.33万hm2速生丰产林基地、5 000万只清远鸡生产基地、50万头优质瘦肉型猪生产基地、3.33万hm2水产养殖基地、50个年产值2 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转移50万个富余劳动力,以此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加速山区农民增收步伐的新路子,推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目前清远市已形成了优质鸡鸭鹅、沙糖桔、无公害蔬菜、有机稻、奶牛“五个特色农业产业带”,优质烟叶、中药材、竹笋、蚕桑“四大特色农业基地”的新格局[1]。

早在1999年,清远市气象局就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研究分析了清远气候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分析总结了反季节蔬菜和杂交水稻等农作物在清远市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生产的特征,找出了清远市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客观规律,形成了《清远气候与农业》[2]一书。2002年,清远市气象局请广东省气象局气候研究所专家运用gis 技术,对清远市农业气候资源、反季节蔬菜、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气候条件进行了气候论证和区划,对清远市农业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气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农业气象、气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一是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品种引进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3]。二是利用“3s”技术为优质鸡鸭鹅、沙糖桔、无公害蔬菜、有机稻、奶牛“五个特色农业产业带”以及优质烟叶、中药材、竹笋、蚕桑“四大特色农业基地”进行精细化气候区划。尤其要在充分考虑气候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性质、坡度、植被、土壤稀土含量等因素,利用3s技术对清远农业产业的开局区划到村组[4]。三是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销售,提供全程系列化气象服务。

1.2从建设新村镇中切入

过去,农村建房大多是依山傍水,讲究风水地理,切坡建房相当普遍。由于当时的条件,没有考虑小气候因素的影响,以致出现因暴雨型地质灾害倒塌、冲毁房屋,或是因房屋建在雷暴多发区,常遭遇雷击而导致人员伤亡。在新农村建设中,清远市提出要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作为气象部门应该直接参与到当地的村镇规划工作当中,为其提供规划区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雷电灾害等)风险评估,使村镇建设避开暴雨型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雷暴灾害多发区。

1.3从培育新农民中切入

一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在新农村建设网中专门开设农民网校,提供农业、农业气象、农业科技、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网上课堂。二是积极参与当地的农民知识化工程,在当地实施乡村干部知识技能过关、大力培训乡村干部等方面,派出天气、气候和农业气象方面的技术专家进行授课,向农民传授有关气象与农业生产技术,宣传科学防范气象灾害的知识,帮助广大农民增强科学生产和气象灾害防范意识。三是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近年来清远市气象局派出技术专家送科技下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此方式应继续,并进一步加强。四是为农村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方面开展小气候评价和分析,还可以协助相关部门在中心村建一些气象科普、防灾减灾宣传画廊等。清远市政府决定把生态农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推广沼气池,改厨房、改厕所、改畜圈等。推广农户用沼气和“猪-沼-果”、“猪-沼-茶”、“猪-沼-菜”等循环生态农业模式,使广大农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解决了生活燃料问题,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1]。在这方面,气象部门大有可为。

1.4从农民现阶段的迫切需求中切入

2006 年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气象部门组织了大范围、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结果表明: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如: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需要气象服务来保障,特别是干旱、洪涝、暴雨型地质灾害、雷电灾害、大风冰雹等预报是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气象部门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副产品销售、病虫防治等提供针对性强、精细化、无缝隙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和信息服务,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等。这些无疑是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最好的切入点。

2抓好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着力点

2.1加快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的建设速度

中小尺度气象灾害具有范围小、时间短、突发性强等特点,其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而当前气象监测站网远远不能满足对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的要求。在广东省气象局与清远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清远市气象部门准备从2006—2008年再建设8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加上原有的42个,气象站总数达到124个。目前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并在气象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继续采取以地方财政为主体、部门支持、社会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对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的投资建设力度。清远市全省雷电多发区,全年雷暴日数达93 d。雷电不仅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而且可造成供电系统中断、森林火灾、建筑物毁坏、油库爆炸起火、通讯系统瘫痪以及电气电子设备损坏等。随着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由于区域内通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越来越大。雷电灾害预警与防御问题已涉及到各行各业,加强雷电监测、预警和防护技术服务十分必要。要在雷电灾害多发区建设大气电场监测站。另外,清远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十分明显,导致干旱频繁。要在干旱区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站。通过几年的努力,全面建成布局合理的清远市中小尺度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网。

2.2加强气象预测预报能力建设

要通过建立研究型业务和完善科研课题经费投入机制,重点加强以下几项科研开发。一是建立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综合应用各种预报工具、方法和预报员经验的气象预报业务平台。着重开展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解释应用,逐步实现气象预报在时空上的无缝隙、精细化要求。二是加雨、山洪地质灾害、短时强降水等气象灾害预报技术的研究,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系统。三是加强对重大灾害性天气、重要农事季节关键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建立完善乡镇预报业务系统。四是开发并不断完善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分析、评价业务服务系统。五是建立农业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2.3不断丰富农村气象预报服务产品

要在现有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新要求,不断开发针对性强、适用性好、需求量大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产品。一是开发山洪地质灾害、暴雨、短时强降水、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二是开发农村气象指数预报服务产品,包括施肥、施药气象指数预报产品等。三是丰富农业气象情报、预报、评估以及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产品。四是提业布局的精细化气候区划和新品种引进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五是加强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建设,开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动植物重大疫情预测等服务产品。

2.4加强气象信息渠道的建设

准确的预报和丰富优质的服务产品,只有及时传递到广大农村和农民,才能发挥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作用和效益。而目前的状况是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信息传输渠道不畅,甚至闭塞,已经成为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瓶颈”。解决气象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一是在清远市气象部门已建成的包括电台、电视、手机短信、“12121”电话、决策气象信息平台、互联网等气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系统、北斗卫星dab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系统,实现中国气象频道在清远落地,开展气象信息进农村工程建设,建设基本覆盖全市的新1代农村气象警报系统。二是加强与广播、电视、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和单位的密切协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声讯电话(12121)、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在第一时间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到广大农民手中,并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三是积极配合清远市政府新农村总体工作目标和建设具有清远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特别是重点规划建设的80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做好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四是建立一支以村干部为主的村级气象信息协管员队伍,负责转发农经信息和气象服务信息,收集上传气象灾情和当地农民的意见建议,同时负责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的维护等,也可以与当地政府聘任的防洪防治员相结合。

2.5切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人工增雨是防旱抗旱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广大农村最为需要,广大农民群众也最为欢迎。气象部门必须着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这项工作。一是加强装备建设,按照400~600 km2面积配备1套作业系统的标准完善人影作业装备建设。二是按照“五个一”(1辆运载车、1台火箭发射架、1部gps、1台笔记本电脑或移动支撑系统、统一服装)的标准,每个市、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标准化的作业分队。三是建立完善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提高人影作业的科技含量。四是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体系和地方财政投入机制。五是积极开展防旱抗旱、水库增水、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森林火灾扑救、城市降温等人工增雨作业。

3把握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结合点

3.1与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结合

2006年1月,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进一步明确了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提出了气象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5]。这是指导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尚方宝剑”。要以贯彻落实国发[2006]3号文件来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

3.2与实施“三大战略”结合

“人才强局”、“科技兴气象”和“拓展领域”是气象部门正在推进实施的三大战略[6]。三大战略中人才是基础,科技是支撑,拓展领域是根本任务。加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本身就是拓展领域的重要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类气象人才管理制度,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在培养气象业务服务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同时,要突出培养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研究型业务,不断增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7-8]。

3.3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工作结合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是清远市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气象与各行各业关系密切,尤其是与“三农”工作有着天然的联系。气象部门应该加强与当地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农工部以及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与协作,认真做好“结合”的文章。如:加强与国地部门的协作做好农村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与防御工作;与农业部门联手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预防工作;加强与广播、电视、电信、移动等单位的协作,共同解决气象信息进村入户的问题[9]。

4参考文献

[1] 曾贤林.着力打造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品牌[n].南方日报,2007-12-25.

[2] 邹世忠.清远气候与农业[m].清远:清远市气象局,1999.

[3] 鞠红霞,赵蓓,郭一飞.泰州市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81-282,286.

[4] 李凤霞.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05(5):81-82.

[5]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06-01-12]./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28251.htm.

[6] 秦大河,孙鸿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7] 张锦镔,章爱华,谢国林.论乐清气象为新农村发展服务[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