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高中数学;自主学习

在高中尤其是高三数学教学中,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效率,过多强调应试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将本来难度较大的数学课上得更加枯燥无味,引起乃至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反感,这种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随着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法应运而生,它本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策略,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枯燥困难的数学课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大为提高。

一、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一)数学课学案编制的原则

1探索性原则探索性学习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种途径。

2指导性原则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给学生提供解决困难的方法。

3匹配性原则不同年龄段学生,无论是心理情感,还是认知力、理解力都不尽相同,像数学这种难度偏大的科目,一定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4灵活性原则在对学案的具体设计中,要针对数学课的不同类型(概念课、总结课、习题课、复习课等)进行设计。

(二)数学课学案的组成部分

1学习目标高三数学教学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八类:数学事实、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问题解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技能,数学认知策略和态度。

2自学设计这是学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这是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对于一些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掌握

例题:ax2+2x-1=0至少有一个正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A)a≥0(B)-1≤a0或-1

3练习反思达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消化知识,反思总结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数学课学案导学过程

1教师提出教学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出发,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难点突出,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紧扣教材(苏教版,高三数学)②数学题的设计应有层次性,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2学生自主学习

这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应该预先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问题与思考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也应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高三的数学教材内容让学生自行掌握毕竟颇有难度,所以教师要把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或不懂的地方作好记录,由于数学的逻辑推理较强,教师一定要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解惑释疑。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讨论交流、精讲释疑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探究性、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互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学生自己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例题分析:已知圆C:(x?a)2+(y?2)2=4(a>0)及直线l:x?y+3=0.当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23时,求a的值,并求过圆心C且与直线l:x?y+3=0垂直的直线的方程.

该题难度不大,但仍需要学生发散思维,仔细思考,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主动去寻找最佳解题的方法。在学生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

我们现在来分析该题,因为圆心C(a,2),半径为2,所以当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23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1.即得出a?2+32=1,又因为a=?1±2,a>0,推导出a=?1+2,因此圆心为C(?1+2,2).即x+y?1?2=0.这样我们可以算出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2=?(x+1?2)

4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最后的一个环节。关于练习问题的设计,应注意由浅入深,由于是高三课程,所以要兼顾高一高二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

二、关于数学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

对于差生一定不能讽刺、挖苦,要多鼓励和表扬。而且大多数学生,无论文科还是理科,数学较差是一种普遍现象,作为数学教师,要耐心和细心。

(三)做到教与学的相互融洽、和谐发展。

对于数学课,教师尤其不能把课堂变成一言堂,要多和学生互动交流。

(四)教师应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当堂所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三的数学,难度加大,内容繁琐,如果教师只一味讲解,必将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反感,所以在课上要坚持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课上来,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吴静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数理化学习(高三),2011,(11):82-83.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范文第2篇

1合理选取解题数据,采用估算法解题

估算题顾名思义就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数据对待求数据的一些大致的推断,是一种近似方法,其特点是在“理”不在“数”.解题中不求准确精密,但是数量级必须准确.估算法的应用需要对给出的问题进行精心的探究,了解题干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构建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找相关规律建立物理模型,最为关键的是能够合理选取解题数据,这样才能采用估算法进行求解.

案例1金刚石的密度是3500 kg/m3,体积是5.7×10-8 m3的金刚石有多少个碳原子?假设碳原子是紧密地堆在一起的,试求碳原子的直径?

分析本试题考察的是求出金刚石中含有碳原子的直径,很明显这求的就是一个大约数,在认真阅读题干的基础上,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恰当的物理模型,从题干中得知,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紧密的堆积在一起的,将碳的摩尔体积分成NA个等分,每等分为一个碳原子.把分子看成立方体,那么每等分就是一小立方体,这样经过模型的构建,很快就能求出金刚石中碳原子的体积和直径了.摩尔体积与分子体积的关系是V=NA・v0,摩尔质量与分子质量的关系是m=NA・m0.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

碳的摩尔体积

V=Mρ=1.2×10-23500 m3/mol=3.4×10-6 m3/mol,

碳原子的体积V0=VNA=3.4×10-66.02×1023 m3=5.6×10-30 m3,

所含碳原子数n=vv0=4.7×10-85.6×10-30=1.02×1022 (个),

直径约为d=3v0=35.6×10-30=1.8×10-10 m

(立方体模型).

2划分若干微小单元,采用微元法解题

在高中物理的解题中,微元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很多题型中都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能简化解题过程,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容易找到解题的线路和思路,这种方法也是一种从部分到整体的解题逻辑思维方式.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微元法就是把问题分割成很多的微小单元,或者是将高中物理的解题过程分成若干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都遵循相同的规律,再从研究对象或过程上选取某一微元或某一“元过程”运用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加以分析,从而解决物理难题.

案例2如图1,在水平面上有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分布在宽度为L的区域内,现有一边长为d(d

分析从题干看到去解题有些难度,待求的量找不到切入点,这类问题使用微元法就非常合适了.首先,我们要假设线框即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0,全部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t,采用微元法,把整体分割成若干小个体,也就是把本题中的将线框进入过程分成很多小段,每一段看成速度为vi的匀速运动.

由动量定理可得:

f1Δt=B2L2v0Δt/R=mv0-mv1(1)

f2Δt=B2L2v1Δt/R=mv1-mv2(2)

f3Δt=B2L2v3Δt/R=mv2-mv3(3)

f4Δt=B2L2v4Δt/R=mv3-mv4(4)

……

fnΔt=B2L2vnΔt/R=mvn-1-mvt(n)

v0Δt+v1Δt+v2Δt+v3Δt+…+vn-1Δt+vnΔt=d,

将各式相加得B2L2d/R=mv0-mvt.

3找出物理量的变化通项公式,采用数列法解答

高中物理很多的试题当中都会应用到数列法来解决问题,数列法就是运用数学知识中的数列关系来分析物理中的数量关系,并提供解决的方法和思维.运用数列法解决高中物理中的难题,其主要的解题思路是首先要搞清楚几个物理过程,其次再利用归纳法从中找出物理量的变化通项公式,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所在,最后要认真的分析整个物理过程,采用数列特点和规律来解答问题.

案例3满水的圆柱形水桶桶底和桶壁都很轻很薄,半径是R,高是h,桶的上缘处在湖面下深度为H处,如果用轻绳将它缓慢地上提,直到桶的底面刚离开水面,若不计水的阻力,求上提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分析从题干和常识分析来看,如果水桶完全处于水中,由于桶的特质问题,可以解读到浮力等于重力,拉力为零,故而拉力做的功也为零.如果桶的上缘露出水面后,随着桶不断上升,浮力将越来越小,拉力越来越大,直至桶的下缘离开水面时达到最大.

如图2,把拉力做功的位移h划分为n份,每份为Δh,当n∞时,可认为在每个Δh中拉力是恒定的.设桶的横截面积为S,各段Δh的浮力、拉力及其所做的功分别为f1,f2…fn;F1,F2…Fn;和W1,W2…Wn,则

F1=mg-f1=SΔhρg=πR2Δhρg,

F2=mg-f2=πR22Δhρg,

……

Fn=mg-fn=πR2nΔhρg,

W1=F1Δh=πR2(Δh)2ρg,

Wn=FnΔh=nπR2(Δh)2ρg,

所以W总=W1+W2+…+Wn=πR2(Δh)2ρg(1+2+…+n)

=12πR2(Δh)2ρgn(n+1),

因为h=nΔh,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 案例教学法 运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用于专业教育。数据统计分析表明: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及观念培养上,案例教学的效果排名第一, 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

我国的高职教育近年来高速发展,其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及课程建设都取得长足的进步,以岗位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和以案例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但高职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还没有体现以应用型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念,它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提高高职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高职数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作出一些简单探讨。

1 高职数学案例教学法

1.1 高职数学案例教学要素分析

(1)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数学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事先弄清楚让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课前选择合适案例;二是策划并指导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讨论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要有意识得引导学生去朝既定的目标探寻案例情景蕴藏的各种知识和思想方法,并关注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三是及时更新案例,使案例紧跟时代的步伐,能够真正反映专业学习和学生认知的实际需求。(2)学生的角色定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但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且是一个有效的倾听者,还是一个优秀的表达者。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案例,收集信息;参与讨论,发表见解;虚心聆听,分享经验;认真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3)案例的选择要求。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案例选择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性特征,能力及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另外案例的选用与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一定的要求。

1.2 高职数学案例教学方法

高职数学案例教学并不象在其他专业课程中使用自如、彻底。高职数学案例教学从根源上讲,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的流程一致,若拔高一个高度,又可与数学建模活动相一致。其一般流程为:“案例准备阶段――分析阶段――讨论阶段――总结阶段”。

总结归纳阶段引导评价调控研究资料提出问题阶段引入案例解决问题交流讨论探究问题阅读问题问题表征案例实施阶段:案例教学的流程。

但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数学概念的教学引入。用一个典型案例导引出数学概念,关注概念产生的起源与专业背景,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不再是那么生硬的直接塞给学生,而是自然流畅、直观的呈现。在教学中通过具体案例渗透数学史,有利于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些数学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符合认知规律。用多个案例从多个知识背景下说明某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反复强化,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原理简单化,一般的结论特殊化。(3)彰显数学应用的广泛的使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克服数学畏惧心理。数学知识的应用是高职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以数学建模为主要内容的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技巧,学生在教室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2 高职数学案例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实践探索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教学的一种好的方式,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尝试,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案例教学并不适合一切人和所有的教学内容。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2.1 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阶段高职数学教育的实际来看,引进案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案例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系统性差。目前案例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仍旧是一种尝试,适合教学的数学案例资源匮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编制数学案例,所以很难在数学教学中全面应用案例。(2)目前高职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质难以满足案例教学需求。考量我国的高职数学案例教学现状,一方面是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是对教师必要的案例教学技能的培训并没有真正提上议事日程,教师掌握的案例教学的技能和经验需提高。(3)案例教学的时间与效益不一定成正比。(4)案例教学是对某一方面问题的描述,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2 高职数学案例教学局限的主要对策

针对高职数学案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避免或弥补它的不足。(1)充分重视案例整编工作及其配套的数学教材开发。完备充实的案例数据库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没有一定数量的精品案例,案例教学就无法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获取案例资料:①从身边生活中寻找案例;②紧扣相关专业编写案例;③利用相关专业期刊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渠道收集编写教学案例。另外,编写新一代基于案例教学的高职数学教材迫在眉睫。(2)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数学案例教学。根据授课进程和知识点选择适当的案例和授课方法,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求做到“概念启发学生去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组织学生去研究”。在讲完每一章节后,精选案例,综合所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体会的成功感。(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案例教学的过程表明,它不仅仅以教学内容形式及其教学过程的转变为前提,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相应的转变。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合格的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较为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有民主平等的精神,宽容耐心的品质,鼓励和支持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教学档案呈现急剧增加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高校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应运而生,但在实际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管理方式等导致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问题越来越明显及突出。

一、现阶段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档案的内容不完善。由于高校课程较多且文理学科的差异较大,教学效果由于各种因素可能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分散现象及多样性等,这些不定因素会导致教学档案出现变化,教学档案属于教师教学成果的反映,因此部分教学会出现交教学档案不积极、材料不齐全及漏交等现象,导致高校的教学档案缺乏真实性及完整性。(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受到教学档案特点的影响。高校的教学档案由于涉及面广、档案数量多及周期性、专业性较强,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着数字化管理建设的进程,在教学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教学档案的收集、分类及动态变化等较难掌握,导致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受到档案特点的严重影响。(三)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拥有性能较好的硬件设备及技术,但由于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等原因,在管理过程中还会出现手工操作代替计算机操作的现象,原有的以案卷及纸张为档案收集、整理手段的管理方式依旧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还影响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沿袭利用自身经验进行教学,使用教学档案教学的实施较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学档案的数字化进程。

二、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对教学档案的鉴定方式进行创新,提高教学档案的可信度。将连续性较强的教学档案相关信息进行适度的公开,针对教科书的采购、编写及教学经费的各项支出等进行适度的公开,针对教师团队的实结等进行公开,学校应对教师的实习内容进行确认及监督、判定,在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及造假现象及时给予指出并更正,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教师进行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促使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档案管理的监督人员,针对教学计划、教学总结及师生谈话记录等内容实施学生的参与及监督,让学生对教学档案的内容是否符合真实情况进行审核及检验,防止出现教师随意填写教学档案及没有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真实的教学活动反映出来的现象。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档案内容进行反馈及评价,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防止出现随意填写教学档案的现象。(二)完善及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针对高校内进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及优化,主要针对档案管理室的计算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交换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操作平台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后,将一些已经无法使用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针对软件及硬件设施较为落后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及升级。只有不断将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及优化,才能保障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应根据计算机的优化及更新进行相关使用方式、技术及操作技术等技能的学习及强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水平。(三)建立及完善教学档案数据库。在高校内部网站将学校的教学管理通知内容、下发文件的内容及教学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等信息进行,全校的师生及管理人员能通过网站对学校相关事宜及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及知晓,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针对教学管理系统开设网络交流平台,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互动的机会,赋予学生一定的知情权,让学生针对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不足之处及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意见,并由学生进行监督是否按时完成,促进教学管理的个性化及透明化。建立相应的教学档案数据库,在进行教学档案的查阅过程中能根据相关的专业、课程、计划、实习及总结等内容查询相关的教学档案信息,实现教学档案统计、鉴定、查阅及编研的完整化及系统化。

三、结语

综上,针对教学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及阻碍着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及进步,因此在实际的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应实施针对性的对策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针对高校教学档案实施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健全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对教学档案的鉴定方式进行创新、完善及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及完善教学档案的数据库,提高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质量及水平,促进数字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娟.浅议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4(15):139-140.

[2]程迎春.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43-45.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积极探索实施多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注意学习方式的灵活变换,以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教师要淡化形式化的教学,注重数学的应用与创新,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渗透人文教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的基本原则,教师的教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教应当促进学生的学,实现教学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探究是“一种教学策略,用来学习者提供资源、指引和介绍,使他们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所以设计高中数学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应该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故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是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核心之一。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和有效性。

一、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实用性

在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时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实用性。导学案的编写不是把别人的导学案拿来改个名字,换个时间就成了自己的导学案;也不是把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都编上就可以了;更不能从资料上随便找几个题目,编进导学案就可以。实际上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应由学生来评判,也就是导学案的编写要能够适应自己的学生,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太难了,就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花费了很多时间而没有效果;太易的导学案,使学生认为学习知识如此简单,从而产生骄傲情绪。因此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去编写,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份好的高中数学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规范性原则

高中数学导学案规范性原则,虽然具有学科特点,但从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制流程、导学案的基本组成、格式要求、量要求等方面要统一规范。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导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参与化原则在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创造人人参与的教学。

三、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层次化原则

层次化原则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两个层次:第一是知识的呈现要有层次性,注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应具有可接受性。第二是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性,弗赖登塔尔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数学现实,所以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在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时考虑到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高中数学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主体性原则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高中数学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高中数学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高中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最高原则。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充分发挥这个中心而设计。

四、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导学性原则

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高中数学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数学“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对高中数学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课时化原则

课时化原则尽可能将一课时的高中数学内容写成一个导学案。高中数学教材按单元主题编写,单元里的课由几个项目组成,一个项目一课时,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按课时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六、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问题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是将高中数学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以及对高中数学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将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情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可以以数学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数学问题的设置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的拓展。

七、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方法化原则

方法化原则是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强化学法指导。通过高中数学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第多斯惠曾深刻地指出:“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会激发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方法化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以知识为主线编写学案,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有机地结合起来,逐级生成讲实效。

总之,高中数学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数学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数学学习过程。高中数学“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高中数学“导学案”。高中数学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有效。因此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对高中数学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数学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何小亚,姚静.中学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p1

[2]曹一鸣.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7,7.p1

[3]胡贵和.学案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2000(8).

[4]张允军.关于学案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8.

[5]涂荣豹.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及其主要特征[M].北京:数学教育学 报.1999

[6]张奠宙,李士,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P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