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安全阶段性工作报告

网络安全阶段性工作报告

网络安全阶段性工作报告

网络安全阶段性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工商、公安、通信、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人民银行和银监等部门积极协作配合,严厉打击网络传销违法活动。通过专项行动,力争侦破一批网络传销违法大要案件,严惩网络传销组织者、领导者,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遏制网络传销发展蔓延的势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重点

重点打击以“资本运作”、“连锁销售”、“区域开发”、“电子商务”、“网络直销”、“网络营销”、“网络”、“特许经营”等为幌子,诱骗不明真相的群众交纳“入会费”、“加盟费”等网络传销活动,并加大对网络传销违法活动的查处力度。

三、工作安排

专项执法行动于即日起至12月30日结束,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即日起至9月15日)为动员部署阶段。由区综治办牵头,会同工商、公安、通信管理、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银行、银监等部门成立打击网络传销专项执法行动协调办公室,具体负责重大网络传销案件查处的协调工作。区直各相关部门要开展调查摸底,掌握本区网络传销的态势,查明打击对象的底数等情况,为集中整治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9月16日至10月25日)为个案查处阶段。区直各相关单位要全面落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根据第一阶段摸底排查的线索,采取集中行动和个案查处相结合的方式,查处一批大要案件,清理一批窝点,摧毁一批传销组织网络。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三阶段(10月26日至12月5日)为中期督查、重案会审阶段。区直各相关单位对前阶段的各项整治工作进行梳理,同时接受省、市政府和工商部门对各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情况进行的中期检查和督导,对重大疑难案件组织会审,推动和保障案件查处工作顺利进行。

第四阶段(12月6日至12月27日)为总结表彰阶段。区直各相关单位要认真做好专项执法行动检查总结,做好案件查办、典型案例、工作经验等情况的汇总工作。同时接受省、市政府的考评,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部门联动机制。要建立健全区传销监管执法责任部门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实现执法资源共享,做好行刑衔接。通信管理部门要及时屏蔽传销网站网页信息及关闭境内的传销网站;银监部门要协助办案单位对传销组织和个人所使用的银行帐户信息进行查证,对有证据证明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及时提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信息产业部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人才市场招聘信息及网络招聘信息的监管,及时清理以招工为名诱骗大学生进行传销活动的信息,查处虚假广告行为,堵住传销组织进行诱骗的渠道等。

(二)全面开展调查摸底,积极发现和确定线索。打击网络传销专项执法行动协调办公室要会同工商、公安、通信、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查摸底。要充分利用“网管系统”、12315维权网站、网络即时通讯平台、微博、语音电话、手机短信等各种现代化诉求渠道,受理和处置有关网络传销的咨询、申诉、举报、投诉案件。通过群众举报、网上巡查、可疑资金交易分析等方式,及时发现涉嫌从事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网页,获取涉及的单位、人员、银行账户、活动范围、活动地点、服务器、网站所在地及在本地区活动情况等信息。要分析研判网络传销违法动态和整理挖掘案源线索,为传销违法证据的广泛采集提供互动渠道。

(三)加大查处力度,实施精确打击。总结推广应用诸如“页面信息判定法”、“工商登记信息反查法”、“电信信息查证法”、“备案信息查证法”、“乔装接触法”等一些简易实用的方法。在查办网络传销案件前,公安部门应派出警力配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现场检查,控制现场、提取固定各类案件证据,保障案件调查顺利进行。行动中要将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作为核心打击目标。对涉嫌从事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网页,要积极开展线索经营,综合运用网络侦查、可疑资金交易分析等手段,深挖扩线,追根溯源,全力查明组织者和领导者,集中力量予以打击,彻底摧毁传销组织。要充分运用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措施,依法严惩组织者、领导者。

(四)适时采取措施,净化网络空间。对涉嫌从事传销活动的网站、网页,由工商、通信管理部门、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对散播传销内容和信息的网页,要依法查处;对传播传销内容和信息或公开销售传销制度定制版本及网络传销平台源代码的网站,要在深挖线索、确定嫌疑对象、获取证据后及时查处;对涉嫌从事传销违法活动的网站要根据案件调查进展情况适时予以查处。

(五)加大宣传力度,教育群众自觉抵制和防范。要积极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适时报道专项行动成果和典型案例,营造打击声势。充分宣传网络传销的危害、特点和手法,揭露其本质,提高群众自觉抵制、防范传销的意识和能力。

(六)做好风险评估,确保社会稳定。要加强情况沟通,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切实加强苗头性、倾向性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开展打击、取缔传销网站行动前要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好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切实把不稳定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的发生。对发生的要坚决果断、依法妥善处置在当地。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网络传销的严重危害和开展此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要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切实抓出实效。

(二)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工商、公安、通信、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治合力。工商、公安机关负责监控发现传销网站和服务器,获取线索和信息,依法做好网上取证、立案查处等工作;通信管理部门要根据工商、公安机关对传销网站的认定、处罚意见,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管理协调工作方案》等对相关违法违规传销网站进行处理;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论坛、博客、微博客、社交网站等的监管,做好对传销网站、网页内容的查处工作,根据工商、公安机关的认定和处置意见对传销网站依法进行处理;银监部门对发现有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查处。

网络安全阶段性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渗透测试;网络安全;漏洞;漏洞扫描

中图分类号:TP30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2-0206-01

渗透测试技术作为网络安全防范的一种新技术,对信息系统安全防御处于较低水平的中国而言,具有远大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通过对渗透测试的流程、步骤与方法的共性研究,本文给出了一种最基本的渗透测试过程,并论述了情报搜集阶段使用的安全漏洞扫描技术。

1渗透测试

1.1定义

渗透测试[1],英文为PenetrationTesting,就是通过模拟恶意攻击者的技术与方法,对目标系统进行探测,发现系统漏洞,挫败目标系统安全控制措施,取得访问控制权,为网络系统的加固和服务信息的保护提供方向的一种网络安全评估方式。

1.2分类

渗透测试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和一种混合类型: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2]。黑盒测试(black-boxtesting):也称为外部测试。对目标系统完全不知的情况下,测试者通过远程网络,使用各种网络扫描技术对目标系统进行扫描,并进行逐步的渗透,继而揭示目标网络中一些已知或者未知的安全漏洞。白盒测试(white-boxtesting):也称为内部测试。渗透测试者通过正规途径了解到关于目标环境的所有内部与底层知识,例如网络地址段、网络拓扑结构图、协议等,然后以最小的代价发现和验证系统中最严重的安全漏洞。灰盒测试(grey-boxtesting):以上两种渗透测试基本类型的组合就是灰盒测试,组合之后的好处就是渗透测试者能够根据对目标系统所掌握的有限知识与信息,对目标系统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审查。

2渗透测试基本流程

本文通过研究,并依据安全业界的广泛认同的PTES(ThePen-etrationTestingExecutionStandard,渗透测试执行标准)[3],提出最基本的渗透测试过程,分别是情报搜集、模拟攻击、渗透攻击,生成报告,这四个基本阶段。

2.1情报搜集阶段

通常,不论是团队还是个人,在渗透攻击前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即情报搜集。在这个阶段,渗透测试者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来源与搜集技术方法,尽可能获取更多关于目标系统的网络拓扑、系统配置与安全防御措施等信息,一般可以使用的情报搜集方法包括公开来源信息查询、GoogleHacking、社会工程学、网络踩点、扫描探测、被动监听、服务查点等。

2.2模拟攻击阶段

这个阶段,渗透测试团队就需要对搜集到的情报信息进行威胁建模,有侧重点的分析可能面临的威胁及其风险大小,确定出最可行的攻击通道和实施渗透攻击的攻击点,然后搭建现实目标网络环境进行模拟攻击实验,以确定可以利用的目标系统的安全漏洞。通过模拟攻击,渗透测试者可以提出风险规避策略以避免或降低渗透测试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2.3渗透攻击阶段

在此阶段中,渗透测试者需要利用上述阶段中找出的目标系统安全漏洞,来真正入侵系统,获取目标系统的访问控制权,进一步搜集目标信息系统的信息。如果是大型渗透测试活动,渗透测试者还需要考虑对目标系统检测机制的逃逸,清理痕迹,从而避免造成目标系统安全响应团队的警觉和发现。

2.4报告阶段

报告中要对整个测试的情况和细节描述清楚,其主要包括所有阶段之中获取的关键情报信息、探测和发掘出的系统安全漏洞、成功渗透攻击的过程,以及造成业务影响后果的攻击途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客户分析安全防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修补与升级技术方案。

3安全漏洞扫描技术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是为使系统管理员能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从而降低系统的安全风险的一种安全技术。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可以分为黑盒扫描和白盒扫描两种。

3.1黑盒扫描技术

一种基于网络的扫描技术,采用主动式策略通过网络对目标系统进行远程扫描,以发现目标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因而,它是一种通过采取主动的、非破坏性的方式来发现系统安全漏洞的常用方法。通常,黑盒扫描分为三个阶段:a、探寻目标主机或网络;b、搜寻目标主机或网络的相关信息,如端口配置、开放的服务、网络拓扑结构等信息;c、根据搜集到的信息来评估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3.2白盒扫描技术

此技术基于主机,采用被动式策略在具有主机操作权限后在其系统内部进行漏洞扫描。通常,这类技术会事先在目标系统上安装一个或者是服务,方便渗透者在测试时能够访问所有的文件与进程,探测并判断系统内部权限的设置如注册表、系统日志、数据库、系统配置等方面是否存在缺陷。

4结语

通过对渗透测试技术的实施过程的研究,依据安全业界权威标准方法论——渗透测试执行标准(PTES),本文提出了一种由四个阶段组成的渗透测试最基本模型。此基本模型不论是对实验个人还是专业渗透测试团体都可适用,使流程简单化,实用化。其中,安全漏洞扫描技术不仅能检测出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而且通过测试会使系统使用方采取防范措施从而降低系统的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谢志锋.基于木马的网络渗透测试的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3:7—10.

网络安全阶段性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字】计算机安全检查 检查技术 云计算

前言

为满足单位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要求,落实终端计算机信息设备安全使用和管理策略,终端计算机检查成了信息安全保密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和管理是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的重点。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企事业单位各项科研、项目工作中产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海量数据,给计算机终端安全检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外,电子数据具有易删除、易篡改,数据量大,结构复杂等特点,使得终端数据的采集获取工作,成了计算机信息检查的难点。

保密管理工作的重点和计算机信息检查的难点,促进了计算机终端安全检查技术的发展。

一、终端检查技术概述

终端计算机检查是计算机取证技术在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终端检查获取的数据更加具体,涉及的检查项目更加有针对性,检查结果能直接指导保密管理工作,是军工保密单位迎检采用的主要检查方法。

终端计算机取证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主机数据的获取2统计分析与汇总3违规事件的确认4整改与复查5违规问题的关闭。

但计算机信息数据的易篡改、易伪装,使得取证检查并非一劳永逸,为保证检测效率和效果,另需制定循环检查机制,逐渐杜绝泄密违规事件,同时不断改进终端安全检查技术以适应新的检查需求。

二、终端检查技术沿革

一般而言,终端安全检查技术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硬盘镜像拷贝阶段。对要进行检查的终端计算机的磁盘进行物理拆除,并通过技术手段把整盘数据镜像到另外磁盘中,然后挂载到另外的计算机系统上,再利用常用的查看工具软件检查操作系统缓存文件、注册表、系统日志等操作记录,并人工分析出违规操作事件。该阶段的主要缺点是硬盘镜像速率低,检查工具的集成化低,严重影响检查效率。

第二阶段,外接存储式检查阶段。以计算机常用接口(USB、SATA)为突破口,外接大容量存储设备、光盘驱动器等设备,启动WindowsPE(Windows PreInstall Environment)系统,并集成更为成熟的工具软件,将检查结果形成检查报告,导入到可存储移动介质完成检查取证步骤。该阶段同时集成了文件信息恢复技术,可以搜索已经删除或者格式化后的数据痕迹,对违反保密管理规定的行为起到威慑作用。

第三阶段,基于网络的终端检查阶段。在信息化进程中,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建设了内部非密网络和网络,随之而来的网络终端设备也越来越多,需要检查的项目内容也越来越复杂。仍采用前两种单机终端检查方案,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时间,后期的数据统计和报告量化也是难题。如今基于网络的终端检查方案应运而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对接入网络的终端计算机并行地下发检查指令。同时,在网内设置保密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实现终端检查、系统参数设置、审计策略的权限分割,达到安全保密要求。

该阶段的终端检查系统高度集成,能完成多种信息数据的获取,优势有:

1并发检查,服务器并发下发检查指令,各客户端独立运行;

2静默检查,检查客户端可以在后台进行,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3增加统计分析功能,待检查结果可对检查组内结果进行简单统一汇总。

三、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依靠目前技术手段和管理政策,在终端计算机检查实践中,仍遇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按性质可归为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两大类。

其中技术层面上有:

1数据恢复和信息搜索技术,根据敏感关键字可以实现文件信息的常规检索,也能通过磁盘扇区扫描进行非常规文件信息检索。但这种通过扇区内ASCII码进行信息识别的技术,在扫描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乱码等不可识别信息,系统识别到的仅仅是文件碎片中的个别敏感关键字,没有根据扫描结果的前后关系进行信息过滤的功能。

2多数检查工具统计分析功能太弱,目前终端计算机检查技术重点在于取证,而疏于统计分析。

3移动介质检查分析技术,因移动介质种类繁多,有U盘、打印机、扫描仪、读卡器、光盘驱动器、USB KEY等设备,只凭“序列号”已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移动介质,因此会造成误判。

4客户端程序不支持断点续传,因客户端在终端机上运行时占用一定的本地CPU、内存资源,导致系统卡顿甚至死机、蓝屏现象发生,这种非人为原因的重启计算机,会造成客户端程序无法继续执行。

四、云服务一下一代终端安全检查解决方案

保密管理职责的加强,人员保密意识的增强,不能单方面提高整个终端检查的质量,仍需要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方案的演进。笔者认为,云计算可以为下一阶段终端计算机安全检查技术方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云计算服务是指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交付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访问。特点是规模巨大、虚拟化、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根据应用范畴可分为私有云和公共云。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和需求,搭建用于企业内部服务的私有云,并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一起,组成强有力的、智能信息检索和统计分析平台,在全民保密意识提高的同时,能够主动、按需进行终端计算机的接入和检查,并获取可信的统计分析报告。

基于云服务的终端计算机安全检查技术体系架构原理为,使用大量高性能服务器组成服务器集群,通过虚拟化服务构建共享式基础设施,部署分布式操作系统、非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应用高端的数据处理模型,搭建统一服务平台,终端计算机客户端只要接入云即可按需享用计算与处理资源,相对于目前单服务器运行,这种检查方案的优势主要在于:

1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的可靠性高,服务器集群报告解析能力强,智能化高。在集群内可部署智能分析工具,如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分析和报表生成。

2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同时保存检查进度,支持随时接入随时检查,并支持断点续传。

网络安全阶段性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前提;审计内容;审计程序

一、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一)提高电脑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水平。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不懂得电脑的审计人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会计电算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式下新技写作论文术应用的企业审计工作的需要。(二)引进审计电脑辅助软件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归集和反映与手工处理系统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内部安全控制方式有所减弱,这就要求引进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职能。审计电脑辅助系统较之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审计电脑辅助系统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完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同时,也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五)在发展电算化会计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电算化审计的研究,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特别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应是整个审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的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时代号召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经济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时代的审计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以保证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同步。(六)随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软件智能化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在系统中除了设计有数据库外,还有方法库,其中预先放置了各种决策方法,可以快速运用这些决策方法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得出在不同决策方法下的系统运行结果,从而为用户得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从理论上未说,如果方法库中放置了足够多的方法,那么,系统便能提供足够多的决策帮助。(七)加强网络环境下电算系统的管理设立防火墙、电子密钥,采用网上公证,分高监控与操作等办法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一)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软件的网络化目前大多限于局域网,信息传输的范围小,制约电算化会计效能的发挥,未来的电算化会计将向着广域网的方向发展,信息传输范围大大增加,使会计数据的异地共享成为可能。会计电算网络化将从原来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务信息的传递转变到与外部相关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全世界进行信息交流。网络会计环境是一个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用户和银行等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二)会计电算的发展要适应电于商务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于商务是21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数据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流,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账簿和电于银行账户划拨资金,企业采购、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它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将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三)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其特点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将网络页面数据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交互性。在线报告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顺序结构,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了超链接,人们可以借助相关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所需信息,企业还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改变了信息披露方式。由于信息链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财务信息本身,其范围可以覆盖所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提高了不同信息处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在线报告在美国应用较为广泛,从其现有的在线报告来看,它们往往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出现在互联网上,而是融合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介绍之中,与各种营销统计数据及其他非数量化信息一起向关心企业的公众展示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脉搏以及业务活动。总之,在线报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实时追踪,便于财务报告的需求者及时掌握相关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为本企业的理性决策提供了方便,实现了企业的在线管理,并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内容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程序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也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5.分析审计风险。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1)“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审计人员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2)“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审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审计人员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四)异议和复审阶段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总的来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同样要加快审计电脑辅助软件的引用和应用,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及审计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水平。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作出审核和评价,监督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使其得以良性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朝晖.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困惑和思考[J].工业会计,2003,(5).

网络安全阶段性工作报告范文第5篇

1:长春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题目.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2、可行性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