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设计的出路

景观设计的出路

景观设计的出路

景观设计的出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风景;规划道路;设计

随着我国产业的飞速发展,旅游行业在我国市场中也掀起了一阵热潮,特别是园林景区的发展,是人们娱乐、休息的最佳场地,这样也就对其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道路在园林风景中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也得到了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就园林道路而言,它不但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而且本身也带有美感性。随着园林道路的不断进步,其种类已经拥有很多种。

1、园林道路类型

1.1游息小路

游息小路,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供游客娱乐和休息的小路,辅助游客通往园林更细致的地方。一般双人行走的距离是1.2-1.Sm,单人的则为0.6-1m,对于一些特殊的地方,水边等地方设置的小路,是根据地势蜿蜒、曲折等特点进行自然发挥设计。

1.2主要的园林道路设计

在园林风景去的观光中,主要的园林道路是大部分游客必走的道路,甚至有时需要一些小型车辆的通行。因此,一般主要的园林道路宽度建设在4-6m即可满足人们需求,也不容易造成人流拥堵。这些主要道路旁一般都有很好的绿化带进行填充。

1.3次要的园林道路设计

次要园路在园林景区内起辅助作用,主要是对主要道路的补充,对景区与建筑有着连接作用,次要道路的宽度设计一般在2-4m之间即可。

2、园林道路布局的设计原则

第一、根据园林道路的性质,遵循园林道路布局的灵活性。一般园林道路呈现环形,在设计时要根据园林景观的走向进行道路设计,避免主次道路的断连。园林道路建设除了环形扩展向外,还要有几条从园林中心放射出去的道路,这样才可以使得道路贯穿整个园林风景区。总之,园林道路的设计要灵活变通,在满足游客行走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园林景观的观赏角度,有时候需要景观引导道路的走向。

第二、体现园林道路的实用性,做到以人为本。建设园林道路,除了使其符合整体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外,还要考虑到道路的实用性。此外,还要注重道路设计的人性化,在设计过程中多些人性化建设。

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园林景观有着很重的地域性,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建设园林景观,道路的设计也应该符合地域特征,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融合。

3、园林道路的功能与特点

(1)具有组织交通的功能。一方面园林道路对游客的疏导和集散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园林道路对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维修、护养等工作也有着辅助作用。此外,它对消防、饮食等运输也具有组织交通的功能。

(2)具有对园林空间区域规划、对游客进行引导的功能。在园林景观中,有许多不同特征的景观,其之间有着联系也有着区别,园林道路的合理设计可以因地制宜地达到这两种功效,现代符合园林建设中要求的“形神兼俱”。道路对园林景观进行自然的区域划分,对观赏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还可以引导游客进行更细致的观赏。

(3)它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园林景观的建设注重整体美和细节美,注重各种部位的相融合,而园林道路可以体现出园林景观的曲线美及整体协调性。因此,其中的一草一木及道路都是园林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园林艺术中也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因景设路和因路保景。

4、园林道路的作用

(1)通过对园林道路进行设计可以使园林景观大道规划的目的。设计人员在对景观进行划分的过程中,除了要对自然景区进行划分以外,还应当对园林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园林景观之间存在差异性但是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可以为游客的观赏创造有利条件。将园林道路当做景观的纽带,采取科学的设计手段来对园林道路进行设计,可以实现层次感的目的,从而使游客能够体会到景观所具有的美观性,更好的呈现出园林的艺术气息。

(2)对游客观赏景观起达到了引导的效果。由于园林景观在布局方面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在对细节进行设计的基础上,能够使园林在空间上实现层次感的效果。园林道路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路;另一种是次路。其中,次要道路通常都是为观赏景观而设计的,同时它对主导起到了分支的作用。相关设计人员通过将主次道路结合在一起的形式,可以为游客观赏景观提供方便,形成了道路网路,还可以采取曲径通幽的设计方法来进行设计,道路发挥出的作用和设计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设计人员带来方向,将游客送到最好的观赏角度中。

(3)园林道路对园林景观内容要加以丰富。就园林景观而言,应当具有一定的丰富性,除了要设计花、草等简单植被以外,最应该对就是园林道路进行设计。这由于园林道路在园林景观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才能够使游客欣赏到所有的美景,因此属于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园林道路能够使景观变得更加的直接,使游客仿佛身临其境一样。

5、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从目前园林建设的发展形势上看,个人设计色彩较为普遍,还没有达到依据地域特色而展开设计。一些非专业人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园林景观的发展带来制约性,容易发生道路缺乏特色的情况,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有倾向于道路特点,这样就会使园林道路出现“三步一弯,五步一曲”的现象。

(2)园林道路容易发生断头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园林道路所采取的布局形式有很多种,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自然式;第二种是规划式;第三种是混合式,在没有显著标志的条件下,相关人员在对园林道路进行设计时应当减少出现断头路的情况,这一点要引起设计人员的注意。

(3)园林道路所设计的数量不具有科学性,园林道路的设计是为了能够容纳较多的游客,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在对园林道路进行设计时应当依据园林的总体面积而进行设计,倘若景观面积在不大的情况下,而道路却很多,这样就会使游客在观赏中没有发挥出道路的作用,景观也会因此被分成多条道路,有可能游客会出现拥堵的现象;假如景观面积很大,没有多条道路,那么就可以充分的使园林起到观赏的作用,但是有些具体细节就不能使游客观赏到。

(4)在园林景观的某个地方设计的交叉口不具有合理性,因为夹角很小,这样就会致使转弯半径达不到设计要求,很容易使游客为了寻找近路而踩踏草坪,对绿化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6、结语

总而言之,相关人员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园林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对园林景观的整体带来了益处。相关人员应当对园林的面积加以布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表达出设计人员的意图,从而发挥出园林景观的作用,增加艺术气息,为人们的生活营造出一份和谐、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戬.试论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设计规划[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

景观设计的出路范文第2篇

【关键字】视觉特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一、当前城市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我国目前城市道路现状来分析,总体而言其设计还比较落后,主要形成原因是道路景观设计过于滞后,一般在道路路基施工以后才着手进行,因此道路景观设计就无法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道路建设之中,他们会将道路景观设计作为一个重点,在施工过程中全程贯穿景观设计的方案,通过全方位的综合考虑,将道路景观在建设区域方面解除了限制,并且让道路景观能够对道路的使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加拿大诺狮景观设计事务所在黄果树景区的道路设计、海南三亚的道路设计都颇具特色,并且能够与当地的风情相融合,突出体现道路景观的视觉特性。但国内景观设计公司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在设计上仅仅使用图形的结合、功能的堆积,而没有充分体现视觉特性。

我国目前的道路景观设计会忽略道路中比较独特的视觉特性,仅从道路基本的交通功能、绿化功能进行建设。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需要从使用者的视觉角度开始入手,为使用者营造一个舒适、美观、便利的交通环境。道路景观不是简单的静态的绿化,而是一种动态的景观艺术,能够在城市道路这一特定的地点给使用者展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使用者可以在不同的速度下感受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从而形成独特的道路景观的视觉特性。

我国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一般是使用的人工处理的方式对道路景观进行加工,这样的处理往往使得道路原本的特色被破坏,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对道路景观所起的作用。人为新增的景观元素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那么就会与道路本身造成冲突,使得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变得不协调。这样的景观元素的融入不仅使得整体景观不协调,还会使得城市道路丧失原有的特色,让人们无法对道路景观具有认同感。我国目前各地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区别,这就使得各个地区的道路景观都趋于相同,没有区域和地方特色。除此之外,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由于整体性的把握不佳,使得局部过于花哨从而喧宾夺主,反而影响了整体景观给人的印象。

二、城市道路景观的视觉特性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在进行视觉特性设计时需要遵循多个原则,要保证基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并且对道路使用者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进行统合的考虑,还要考虑道路设计的整体综合效应,除此之外,在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中需要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个性原则。在以上原则进行兼顾的情况下进行外因和内因的综合分析,从使用者的视觉特性角度着手设计,让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能够适合广大民众的使用需求。

城市道路景观的视觉特性设计需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设计时要对该地区的布局、气候、水文、地形、交通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通过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不同的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需要根据该城市的特点来进行,对道路的性质和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保证该地区道路网路能够适合该城市的长远发展。在道路两侧的建筑、雕塑、绿化等要结合道路景观的设计特点,为使用者设计出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研究基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需要对使用者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进行分析,并且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道路上的人群是处于动态,因此在景观设计时不能仅仅通过静态景观的研究来进行设定。道路的景观设计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广大民众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出最适合使用者的道路景观。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道路的设计实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道路景观设计需要注重自然元素的应用,让道路景观兼具生态自然以及道路风景优美的特性。在道路景观的设计中,要考虑到生态问题,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规律来作为建设优美的道路景观的代价,这样的工程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利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三、城市道路景观的视觉特性设计内容

人的视觉特性是我们通过客观观测产生的主观反映,视觉能够帮助我们观测周围的事物,从而在主观上给予我们反映,这就是视觉特性。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得符合人的视觉特性,就需要从人的视觉认识规律着手研究,利用人的视觉规律设计出人性化的道路景观。城市道路景观具体还可以分为城市交通性道路景观、城市生活性道路景观、绿化种植的道路景观、城市步行商业街的景观四个方面。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就是较为宽阔、完整的绿化,由于绿化呈现出的感觉偏向自然,因此人为的交通信号灯等工具就不便于穿插其中,因此,交通标志和信号设备一般被悬挂于空中,也有的可以绘制在地面上。道路两侧建筑物如果能够具有简洁流畅的线条,没有多余的标志,那么会让道路整体看起来更加顺畅,从而能够丰富道路的景观。

为了能够在城市道路中突显生活性,一般在道路的设计上会选择在道路的主干道旁边设置辅道,辅导不需要设置减速说明,也不需要加以绿化带的修饰,这样的设计能够迎合道路使用者更加生活化的需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居民作为设计服务对象的主体,从而将整体的生活化效应大大提高。这样的设计一般可以在道路的景观上加以突出文化内容,为道路增添文化气息。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绿化种植的景观,以绿化为主的道路景观设计能够根据具体地段差异进行不同的设计,在整体绿化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精致。绿化种植的景观会按照目的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景观设计,一般可以分为景观种植和功能种植两种,这两种的种植方案一般按照道路的需求进行具体的分配。景观种植一般以密林为主,普遍种植宽度达到五十米以上;功能种植一般是在沿街一带和分布带以内进行种植,宽度一般为六米。这两种绿化种植虽然侧重的功能不同,但是都兼具观赏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步行街也随之产生,商业步行街不同于传统的商业街区,因此在景观设计时需要具有针对性。如今的商业步行街所在地大多是传统的商业街区,因此从地理上分析不利于商业景观设计的进行。该地段的商业景观设计需要对传统街区中的文化特色进行保留,还需要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从而实现现代的商业景观与传统街区的良好融合。

总之,基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从使用者的需求入手,通过对使用者视觉特性的规律研究,制定出人性化的道路景观设计,使得具有视觉特性的道路景观设计在时代的发展中通过自身的特色来展现时代的魅力。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的出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城镇;道路;景观设计;问题;探索

1 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盲目抄袭

建筑师们大量抄袭国外的道路建设,过分模仿大城市的一些景观设计,讲究宽大的效果,失去了道路建设的良好比例,同时,过分追求所谓的“时尚”,想象不切合实际。在建设中,人们大都忘了最初的本质,一味地扩大建设,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过度地开山采石,不仅使当地的生态结构受到严重影响,还会损坏名胜古迹、湿地,使原本的天然屏障失去了作用,影响自然的和谐发展。

1.2 过度追求利益

建筑商们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问题,如为了提高绿化率大量采用植皮措施,违反了自然规律的发展,造成生态的破坏。同时,忽略了道路景观建设与噪音、人流、物流、生物、微生物等相互影响的作用。

1.3 建设结构硬化

不能给人们很好的情感体验,人性化设计力度不够,没有体现出美得线条与感受。

2 道路景观设计的探索

2.1 因地制宜,理论结合实际

在道路建设中,要以实际为基础,讲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景观建设一定要讲究道路建设的合理比例,不能过宽或过窄,要以实际道路为基础,符合国家规定城镇用地的规范。同时,建筑师、设计师更不能只凭想象做出不符合逻辑的设计,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盲目从众、效仿,失去了美感。

2.2 加大对绿化设计和湿地的保护

从城镇的整体考虑,从全局出发,发挥绿地的功能,保证绿化的建设整体美与延续性。绿化建设与道路景观的比例要合理,不能过多或者过少,同时,景观建设不能单一,要多方面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景观结构。除了绿化外,还要建设园林、假山、水潭、石头等一些装饰的小物件,更好地发挥道路景观设计功能,让人们更舒适安心。

2.3 减少环境污染

道路景观的设计要尽量减少废气、废物以及交通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在合理的位置设立隔音板与净化空气等措施,同时,加大对飞机场等重要位置的绿化设计,形成合理的无污染建设。

2.4 合理规划道路系统

设计一个道路景观建设的骨架,能从整体形成一个大政方针,将道路的一切景观建设统一相结合。选择合理的道路结构,如环形式、扇形式、放射式等,不能套用、乱用,造成城镇景观的破坏,要进行合理的探讨,选择适合的结构建设。因此,道路结构的规划及选择都要结合城镇建筑物的用地,地势高低的程度,水潭绿地的面积,还有装饰物的背景设计,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烘托出设计的美感,让人有视觉享受。

2.5 创新城镇景观设计

对于城镇的景观设计一定要加强创新,不能照搬模式,要有创新性、独特性,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与建筑模式,设计师们要对景观设计有极高的热情度,这样才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2.6 富有平面性、立体感

要求照明路灯的设计都要具有光感,道路的十字路口在注重功能的同时还要有艺术感,要对每个细节精心打造,处处都透着诱惑与灵气。在公共用的地方,例如,公园、广场、步行街、厕所等地方,结合人流、车流出现的不同时间和空间位置,进行细节化的景观建设,创造出人性化的建设结构,营造出节奏感的生活体验。

2.7 突出人性化设计

从不同层面入手加大对道路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例如,路面、交叉口、绿地、水体等,让道路设计更加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能够更好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

3 道路景观设计要遵循的规则

3.1 生态环境平衡

道路建设一定要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建设中要保证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城镇建设要有机的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追求和谐发展。

3.2 景观多样化

景观建设不能单一,要保持一定的多样性、创新性以及独特性,这样才能使老百姓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更加整体性的对城镇建设有所认识。

3.3 具有本土特色

发展本土结构建设,展示当地的人文素养,要以人的活动为依据,充分考虑人们的感受,设计出有特色、有个性,并富有人性化的道路景观设计,使人们的生活和城镇建设达到和谐。

4 结语

道路景观的设计反映了一个城镇的人文面貌,展示了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享受,而且能使城镇建设步入更高的阶段。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的出路范文第4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森林,清幽雅致的环境,生态的人居。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绿色食物;让身体在环境污染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在大自然环境中受到洗礼和净化;让烦躁的心平静安详。。风景区道路作为景观与交通功能相结合的特殊道路,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成果已经开始普及,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早在1907年,美国开始组织道路工程师和园林建筑师合作设计道路,逐渐摆脱景观设计与路线设计分离的状况,在现场勘察中考虑道路线形与地貌的协调,并力图将环境保护与景观美学相结合。在国内风景区道路景观的设计研究中,只停留在关注道路的自然景观的层面上,还没有系统地提升到风景区道路景观的整体规划思路,整体落后于西方国家。然而对于幅员辽阔、江山秀丽的我国来说,风景区道路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与西方相比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它是我国当前道路研究中一个崭新的方向,也是我国道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2设计内容

风景区道路景观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借鉴国内外风景区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分析景区道路的类型和布局,提出道路景观的功能,总结、分析现阶段风景区道路景观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综合风景区道路景观的设计依据,通过对风景区道路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和不同形式的道路景观作出详细的分析。整篇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贯穿我国风景区道路景观的实例,提出风景区道路景观的设计原则,指出风景区道路景观设计重在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以及地域区域性特色的塑造。从设计的角度为我国风景区道路景观营造提供可借鉴的模式,促进我国风景区道路景观的发展。

3风景区道路景观概述

3.1基本概念论文阐述方向为风景区道路景观,表达的范围、定义阐述。

3.1.1风景

在《辞海》中,“风景’有两种解释:①风光、景色。最早出现于暂世说新语•言语》中,其中写道:“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风望的意思。《晋书•刘毅恸中写道:“正身卒道,崇公望私,行高义明,出处同揆;故能令义士纵其风景,州闾归其清流。”而风景区中的风景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山水景物以及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具有欣赏的内容(即景物)和便于被人欣赏是风景构成的两个必备条件。

3.1.2风景区

也称风景名胜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部级风景区,其本身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的系统,在与人类交互之中体现其客观的规律,因此可以将风景名胜区视为一个开放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而关于风景区的称谓,我国一度曾比较混乱,叫法很多,如自然风景区、旅游风景区、风景游览区、风景旅游区、风景保护区等,大都是在“风景”前后加一词来表达某种更具体、更特定的含义。1985年,国务院在有关条例中规定了“风景名胜区”的特有含义,指出风景区是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包括旅游景区、景点、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这个定义不但具有言简意赅的优点,而且有较好的历史延续性和较强的发展适应性。

3.1.3风景区道路

风景区道路是连接景区、历史遗迹、名胜古迹以及城市等地的开放性通道,具有交通价值、景观价值、游憩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多重功能。它是具有交通运输和景观欣赏双重功能的通道,分为多种不同形式的风景道路,其中包括风景公路(小道)、绿道和公园道、风景路和自然风景路、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等。其特点是:长度应当超过lkm,道路两侧必须有显著的自然或文化景观特征,可以是农川、历史遗迹、沼泽景观、海岸线、茂盛的树林或其他植被,或者是其他特殊的地貌地形和自然景观。

3.1.景区道路景观

风景区道路景观是指风景区中包括道路本身及两侧自然的、人为的景物所构成环境的整体表现。包括道路中的相关交通设旌与道路两侧等人为景观要素与自然环境所组成的自然景观要素两部分。其中,自然景观要素包括自然地形地势、水体、绿化植被、气象气候等,人为景观要素则包括道路路面铺装、基础设施与道路小品等。

3.2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首先在调研风景区道路景观的过程中,发现对于风景区道路景观中外都有相关的研究。涉及内容包含道路规划组织、地面材质、施工技法等各方面,总结如下:

3.2.1中国古代风景区研究成果

所谓“传统”,是指“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文化”则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文明长河中,中华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征,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气质和形象。而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道路的设计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无论是其布局形式还是铺装材料及铺装纹样的设计,均丰富多彩,体现出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的自然风景区景观中也有了充分的体现,如杭州西湖风景区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普遍采用“曲径通幽”的布局形式,充分结合景区的特点,因地制宜,从而达到了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也成了地域特征的表现。又如“泰山十八盘”自古就是名闻天下的风景区道路,也是泰山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人民对于山地交通和景观充分理解后产生的结晶。在铺装材料方面,大量运用石材和瓦片等天然材料,仿生设计理念也方兴未艾,如“花街铺地”、“宝相纹样铺地”等特色铺地已经成为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由砖、瓦、碎石、卵石等组成的色彩丰富、纹样精美、寓意深刻、做工讲究的“地毯”也已经成为江南地区的地方特色之一。在施工技术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路面的铺筑平整且坚固持久。但由于当时材料种类的极度缺乏,规划设计师们又要追求景观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只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材料,变化它们组合的方式、大小、外形等外部特征,努力挖掘各种材料的内涵和寓意。材料种类和品种的有限也极大地限制了道路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和变化。

3.2.2中国近现代风景区研究成果

我国近现代风景区中的道路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相应的迅速发展。在风景区中,根据其使用人群和规模的大小,景区道路的布局形式有了相应的规划原则;随着“人性化”理念的发展,在新开发的景区如张家界风景区、云台山风景区等都在道路设计中融入了景区的特点和人性化的理念。例如,风景区道路的无障碍设计逐渐得到了景观设计师的重视,无障碍坡道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各类风景区中;风景区道路的铺装材料也发展得多种多样:花岗岩板材给人的感觉是坚硬、华丽、典雅;青石板赋予环境以古朴与简洁;陶瓷类面砖铺地明快、色彩丰富,组合多样:混凝土砌块给人以朴素和简单的感觉等等。近几年,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使得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强调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材料开始运用到道路铺装上来,减轻环境负荷型混凝土、生态型混凝土、陶瓷透水砖、木材及人造塑木等材料得到了发展。风景区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会成为污染源,必须高度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如停车场的位置设置;园内低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人流量的控制等等。对原有风景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实现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3.3道路景观发展历程及现状

在我国,过去风景区道路景观设计一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开展风景区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无论设计内容或设计手段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风景区道路景观设计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新近的设计规范中,对道路线形与环境的协调等等作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同时也考虑了某些景观设计的原则,如注意立体线形的舒顺,避免大填大挖,保护周围环境、景观和生态平衡等等。现在,已有很多绿化园林公司承担了风景区道路绿化方案的专项设计(作为风景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和种植栽培工作。设计手段也已经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为突出展示效果,特别绘制了彩色的全景图,也出现了按实物比例缩d,N作精制模型的绘图软件。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在今后的风景区景观设计中,道路景观设计必将引向更高层次的深入发展。

景观设计的出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公路;景观设计;公路文化

一、概述

2010年国务院确立了把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地位。旅游公路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排头兵,一个安全、舒适、便捷、低碳、高效、环保、节能的旅游公路网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和助推剂。文昌位于海南岛东翼,是海南东线旅游的重要基地,本项目东郊至龙楼公路是文昌“两桥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17.6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本项目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配套道路,也是海南省最早建成通车的旅游公路,它的建成一方面满足航天器运输的需求,另一方面将有力推动琼东北的旅游发展。

二、设计分析

1.沿线地形与气候文昌市属于低丘台地平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2.55米,地势由西南内陆向东北沿海倾斜。东北部地势平坦属于平原阶地,海拔在50米以下,西南部地势起伏不平,属于低丘台地,海拔在50-150米之间,超过150米的很少。文昌市属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23.9℃,多年在23.4~24.4℃之间,雨量丰富,但干、湿季明显,春旱突出,常年降雨量1721.6毫米,平均1529.8~1948.6毫米。2.功能性特殊东郊至龙楼公路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配套公路,承担着我国新一代航天器运输进场的任务。本项目安全设施设计遵循“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在主线上,考虑航天仪器的精密性,避免设置振动警示型减速带,存在安全隐患的节点处设置彩色防滑减速带,美化道路景观的同时,对司机亦有提醒作用。3.人文特色显著文昌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涌现过宋氏三姐妹、张云逸将军等传奇人物,被称为“华侨之乡、国母之乡、将军之乡”。“海南椰子冠全国,文昌椰子甲海南”特有的椰子文化让文昌在全国独树一帜。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立将航天文化带入了文昌,亚洲唯一的航天主题公园的建设更将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张享誉世界的名片。公路沿线鲜明的文化特色为公路文化的植入提供了先决条件。4.旅游资源丰富文昌历史悠久、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本项目文昌航天发射场配套道路东郊至龙楼公路如同项链一般将八门湾、东郊椰林风景名胜区、航天主题公园、航天发射场及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等一个个散落的景点串联起来。优越的自然条件、显著的人文特色、秀丽的旅游资源,为东郊至龙楼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想与原则

1.景观设计思路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新理念为指导,公路的绿化以保护性和修复性两种绿化方式结合为主,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接近自然、无强烈人工痕迹的绿化方式来缓解公路与环境的冲突。海南文昌东郊至龙楼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工程,就是以“安全通畅是前提、地域文化是主导、椰树景观是支撑、功能整合是目标”为设计理念,在满足安全、舒适等基本功能前提下,营造出具有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相吻合的具有文化内涵和休闲功能的景观公路。2.指导思想围绕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结合航天发射基地建设的要求,以提高公路建设品质和文化品位为重点,在全线系统进行安全、景观打造和文化有机植入,使该路成为海南公路建设中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条文化旅游公路。3.文化主题旅游公路的定位给公路的景观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分析提炼,确立了全线文化主题及旅游形象——文昌揽月,椰海畅游。该主题不仅包含了文昌地名、文化历史、航天基地、东郊椰林等内涵,体现了文昌旅游文化特色,也突出了该路的文化景观主题。4.设计原则(1)统一规划、整体设计、统筹实施:强调道路景观的系统性、整体性与连续性,总体统一分段变化、简洁大气、具有节奏韵律感。(2)运营安全与惠农便民相协调:设计以保障道路交通顺畅、安全、消除司机驾驶疲劳等方面为优先考虑,同时兼顾公路沿线村民的出行便捷与安全。(3)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最大程度地保护原始风貌和自然景观,凸显文昌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4)客货运输功能与其它拓展功能相统筹:除了保障航天器材的通畅运输,还创造舒适宜人的道路交通环境,提供行车、步行等不同功能需求的使用空间。(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公路绿化与公路建设以及周边用地之间协调发展。以公路为载体,展示和传承文昌的特色文化,助推文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四、旅游公路景观设计

1.景观主题分段设计公路沿线有茂密的椰海,有优美的热带田园,还有片片的果林、防沙林。设计时因地制宜,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依据公路沿线的风貌特征,按照“椰林田园”和“航天科技”两个主题段落进行设计。公路起点路侧置放刻有“文昌揽月,椰海览胜”景观石,使游客进入公路伊始就领会到公路景观主题。K7-K16公里为“椰林田园段”,设计采用“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借景、障景,强化椰林景观,并将热带田园风光引入景观视线,体现“椰海畅游”的文化主题。本段K11之前多椰林,设计中多利用周边环境,将周围椰林景观纳入行车视线范围。路侧背景树以乡土、速生、树形优美的本地植物椰树作为主景植物,利用椰树随风摇曳的美丽形态,表现出海南的特色,中分带主要选用散尾葵、三角梅等景观效果好的树种,下面配置龙船花、大红花等花灌木形成流畅的色块和线条,丰富景观层次。K11-K16段为长直线,周边以农田风光为主,路侧椰树加大了种植间距,营造一个视野开阔的景观;同时,为满足作为备用跑到供飞机临时起降的需要,对此段的中分带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中分带设计移动式花池,既保证绿化效果,又便于搬移,实现了景观性与功能性的统一。K16-K24公里为“航天科技段”,利用航天元素重点体现“文昌揽月”的文化主题。设计采用形态丰富的热带常绿绿色乔灌木,注重树形、叶色、大小的搭配,营造富有层次的绿化景观,色彩以绿色为基调,人行其中,感受到的是大自然亲切的绿荫。采用秋枫、凤凰木等特色鲜明的乔木形成绿化带,形成路段的绿化风格,同时在路侧种植开花地被营造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2.丰富慢行交通系统景观感受道路旁的彩色慢行交通系统不但为游人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也融入现代提倡的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自行车道时而沿公路平行,时而转入椰林近距离感受热带特色,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游览兴趣。车道旁的自行车驿站为自行车爱好者和行人提供了休闲、观景、照相的平台,体现出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旅游公路的特质。3.特色服务区设计根据“文昌揽月,椰海畅游”的文化主题和旅游公路独具的服务休闲性,在K8+250和K15+050处分别设置“椰海览胜”和“九天揽月”服务区,满足游人旅游、休憩的需求。椰海览胜服务区以展现椰林景观为主,通过椰树、草坪、配合海南特有的明媚阳光,营造一处独特的热带风情景观。服务区内配有小卖、洗手间等服务建筑,还有景观廊架、电子展示牌等集景观性与功能性为一体的特色小品。廊架内的景墙上刻有记载文昌之盛的文昌赋。服务区的景观设计将人文与自然巧妙的融为一体。九天揽月服务区毗邻航天发射场与航天主题公园,服务区重点展示的是航天文化主题。服务区中心广场矗立有名为“天之路“的主题雕塑,表达了航天器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必将成为连接地球与外太空的一条天路。服务区内的洗手间建筑与小品也采用航天相关元素,带给游人一种直观的趣味性。4.文化特色突出东郊至龙楼公路的景观设计遵循创作设计的理念,注重人文景观的表达。在景观设计之前,组建了多学科的创作团队对沿线文化因子进行了提炼分析,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文化因子赋予景观设计之中。公路起点路侧置放刻有“文昌揽月,椰海览胜”景观石,使游客进入公路伊始就领会到公路景观主题。服务区内设置景观廊架,并配有景墙上刻有记载文昌之盛的《文昌赋》。设计将航天元素植入到了两旁的标志标牌之中,体现出本段公路作为航天配套公路的特质(图7)。此外,设计还对公交站牌、公里桩、防撞护栏等形态与色彩进行景观优化,展现主题特色提升公路的文化品味。

五、结语

近年来,川九路、思小路等示范工程给公路的勘察设计领域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次设计中融入并运用了新理念,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文化特色鲜明:本项目景观设计中公路、景观、文学、历史等专业的人员参与其中,采用创作设计的理念,确立了全线的文化主题,并将相应的文化因子融入到了标志标牌、服务区建筑小品等的设计之中,全线地域文化特色鲜明。2.功能需求明确:本项目安全设计主线上用彩色防滑减速带代替振动型减速设施,满足航天设备仪器的运输需求的同时起到美化道路的作用。同时在K11-K16段中分带设置可移动式花池,以满足飞机备降的需求,全线功能需求明确。3.旅游特质突出:本项目设计了彩色慢行交通系统,体现了国际上通行的绿色、环保的旅游理念,为游人出行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自行车驿站的设计体现了旅游公路的特质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再配以两处特色服务区,使得公路本身成为了很好的旅游资源。东郊至龙楼公路是肩负航天发射器运输任务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配套道路,也将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第一条通车的旅游公路。希望本项目景观设计中所做的一些探索能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其他的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使得旅游公路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和助推剂。

参考文献:

[1]林显锋,符锌砂,黄吕强.融合地域文化的公路景观设计[J].中外公路,2008年1期.

[2]余少华,景婺.黄(常)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J].中外公路,2007年1期.

[3]许刚,吴世红.西汉高速公路景观文化解析[J].绿色科技,2011年9期.

[4]交通部.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5]美国交通部联邦公路管理局.公路灵活性设计指南[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