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

【中图分类号】G712

1.引言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卫生类中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如《医学影像设备》等课程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007年5月修订的新版教学大纲,对该课程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标准[1]。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该门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2.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知识基础差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对学生数学和物理的知识基础要求较高,而目前中职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尤以数学、物理等学科最为突出。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例如,在讲解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要求学生对初中物理电学中的欧姆定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在列出相关多元一次方程组后能够正确加以求解。但是大部分学生由于初中物理和数学程度较差,对于教师讲授的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听不懂,更难说加以理解了。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得不停下来,领着学生复习或给学生补充讲解相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3]。

2.2 学校实验条件有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门课程理论授课和实验课时的比例约为2:1,就是说要求有1/3的课时为实验课,让学生在动手做实验或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4]。但是,由于我校属于卫生类职业学校,在诸如物理和电工电子等方面的实验条件较为欠缺,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样,更进一步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2.3 教师的自身素质

由于该门课程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教学难度也很大,从而导致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没有下功夫,想办法来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产生老师不认真教,学生更加不认真学的恶性循环。

3.教学方法研究

3.1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笔者采用了一种方法,就是向学校申请由自己来担任本校医学影像专业物理课程和数学课程的授课任务。由于物理和数学课程都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而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第二学期的课程,这样,就可以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特殊要求,对学生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授课。

例如,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正弦交流电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书写和计算方法。教师在数学课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三角函数部分加以较为详尽的讲解。

再例如,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电阻网络的化简,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课授课中,加强对电学部分中电阻串、并联关系的讲解。

3.2 对于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①.自己制作或从网上搜索相关知识点的多媒体课件或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三极管导通原理的时候,如果仅靠教师对导通过程的口头讲解,学生还是感觉比较抽象,无法理解。这时,可以配以适当的课件,把三极管导通的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对该过程的理解程度,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实验,如桥式整流、滤波等基础性电路,笔者使用Multisim软件搭建仿真电路的方式,来给学生进行演示。通过仿真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路参数的变化,从而达到验证电路效果的目的[2]。

4.结论

笔者认为,医学类中职学校培养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目标应该突出人才的适应性和能力性,即学生在毕业时既具有对相关影像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还具有对各种疾病进行简单诊断和分析的能力。[3]这就对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笔者通过对上述教学方法的实践,和对毕业生进行的反馈情况来看,以上教学方法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娟,浅析新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变化[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132~134

[2]熊伟,侯传教,梁青等.Multisim7电路设计及仿真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工学 心理学 认知-发现学习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148-02

电工学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等特征,它在工科的学科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对电工课程真正有效的理解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后续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研究、从事相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情况为电工学课程的教学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对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改革策略[1-2]。

对教育的影响,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学生学习或教师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和积极建构编码系统,他认为编码系统除了可以进行信息的分类和联系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够超越现有的信息,即产生新的创造性信息,学生从而获得创新能力。该文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为核心,在调查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布鲁纳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电工学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和教学结构,使电工学课堂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智慧潜能的激励及创造思维开发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的认知结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将对其在学科领域的后续学习产生持续影响。

1 学生对电工学的认知状态分析

布鲁纳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在教授电工学知识时,客观了解学生已有的相关的认知状态及其个别差异是非常必要的。电工学课程需要学生应用物理理论和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但调查发现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多数学生没有透彻掌握、理解数学原理的内涵,对电磁学的本质问题也比较陌生。同时发现部分学生曾在有关电学知识的学习、考核中多次遭遇失败,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产生自认不擅长学习这些方面知识的错误认知,导致学生对电工学的学习存在抵制的心理趋势。部分电工学后续专业课程少的专业学生由于意识不到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因而存在消极、轻视的学前态度。

2 围绕基本结构开展教学活动

布鲁纳强调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其中“基本”意味着概括性程度高和具备广泛、深刻的适用性。从学生的理解与迁移角度来看,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规律的“三基”作为学生学习电工学的核心内容有着非常明显的合理性,而且可以自然而然解决高校教育中现存的几个不可避免的矛盾问题。

首先,随着高校学分制、素质教育和学生减负等政策的推行,电工学总学时被数次压缩,而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电工学知识日益繁杂,基于“基本结构”的教学策略则可以有效解决学时与内容之间的冲突问题。其次,由于电工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简洁明了概括电磁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变得更加明确,有助于学生有效引申展开以解决课内、外及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至于电工学“三基”以外的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下环节中共同完善,如:习题、实验及实习等。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和内容促使学生反复应用、分析电工学基本理论,自“上”而“下”,从“一般”到“具体”,在不断使用中不断更新完善基本结构,直到学生主动加工形成一个与基本结构相统一的、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电工学知识体系。

3 适当将学科的新科学成就贯穿于教学中

布鲁纳认为,在儿童的早期教学中提前引入基础学科知识可以促进早期智慧的开发,同理在高校的电工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科专业相关的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应用、新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能促进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与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理解所遇到的类似知识,有效促进学科整体知识之间的迁移,尽快融入相应的科研及职业领域。例如:加州大学的蔡少棠教授在研究电荷、电流、电压和磁通量之间的关系后推测出电学中除了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基本元件之外,应该还存在一种组件,并于1971年提出了忆阻器[3-4]。研究人员声称,忆阻器可让手机能耗低、节能,也可使电脑在断电后再次打开后仍能保存信息。惠普集团甚至预测若在电脑系统中使用忆阻器可以产生人类某种模式(patterns)的记忆和关联。再比如自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轨道炮被作为未来新式武器提出以来,一直被世界各国的军部所重视。电磁轨道炮是一种具有射远程、高能和多任务特征的先进杀伤武器,其军事用途十分广泛[5]。

4 创设发现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布鲁纳提倡“发现教学”,发现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的依据自己独特的认识程序获取知识,他发现此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并获取创新能力。发现法的有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及教师对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时机、步调和方法。因此,教师应从内心转变灌输思想,创设促进学生潜能发挥的良好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和学生完全平等的情感与学生共同合作,保证学生处于轻松、平和、自主的环境。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觉得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提供即时反馈,在每个小步骤都予以及时鼓励和奖励反馈,学生的探究过程将变得顺利,容易获取新的信息。学生在发现法的学习过程一般要经历信息的组织、提取、检索、分析、应用、检验几个阶段,教师则需要抓住学生总结自己的成果并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的时机给出合适的对学生具有帮的矫正性反馈信息。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应采取合理措施以保持学生的认知过程的独立性,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做到点拨即可,以避免学生对老师的反馈产生依赖性。

5 结语

该文在分析高校工科学生认知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应用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课程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能够优化信息的组织、整理、储存和提取方式,激发知识结构内在相互关联性的认识和掌握,促进认知结构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加强对学科体系横向和纵向知识结构的融会贯通。

但布鲁纳教学理论的有效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技巧和博学等方面有着极高要求,因此,教师平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学习和培训,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全面、深人探究课程结构和相关的扩展知识。

参考文献

[1] 梁凯.关于高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113.

[2] 黄琦兰,马欣,沙琳,等.电工电子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C]//电工电子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2230-2233.

[3] Tour,James M and Tao He.Electronics:The fourth element[J].Nature,2008(453):42-43.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范文第3篇

学生发展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机电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以学生以前所接触过的物理学作为学习基础,却又不完全等同于物理学。因此,许多学生在初学这门课程时似乎有些茫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力不从心,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学习效果自然也不尽人意。笔者认为,问题存在的关键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针对职业高中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理论经验方法尚且欠缺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电工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立足学生的学习现状,选择和利用合适的教学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将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现实知识,让学生的心灵状态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更近一些,让学生的心灵渴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高度更平衡一些,从而让学生的电工基础课程学习真的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易化教材内容,达到事半功倍

教育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门思想引导和思维启发的艺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好这门艺术,教育教学的效果必然越显著。电工基础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虽然与学生初中时所学的物理学的电路知识有着一定的联系,但难度显然增加了不少,理论程度也提高了很多,对于中职生这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如果采用传统的系统讲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消化和接受,更别提是实践运用了,那么如何将抽象、复杂的教材理论知识通俗化、形象化、浅显化呢?教师的言语启发和过程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将教师所要教的内容变得容易许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之中。例如,在教学“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这一知识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载流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电磁力的大小除了和磁感应强度、导体电流强度、导体有效长度有关之外,还与其所处磁感应强度方向的夹角有关”这一特征,笔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家里晒衣服用的竹竿往往是横着安置的,每次下大雨竹竿很容易就被雨淋湿了,而支撑晒衣竹竿的两根杆子是竖着安置的,下大雨时却不容易被淋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一边问一边利用手中的粉笔作演示,让学生进行直观地观察,引导学生抓住大雨的方向与竹竿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不一样导致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进而类比到“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这一知识,使得枯燥的教材内容源于学生丰富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创新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习趣味,提高教学效果

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句话不仅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电工基础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涉及到电路知识的抽象的系统的理论性的概念,这些概念看似并不重要,但其实不然,概念的区分与掌握是学好电工基础课程的关键,也是设计、分析和处理图文的前提,也是直接影响到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线索,因此概念必须真正地落到实处。

在《电工基础》中常碰到的问题是抽象的概念,难记的定义,难懂的结论。在讲解这些知识时,不可能全部用实验得出所有的概念,定义。例如,教材中出现了“电位”这一概念,它是电压的特例,与电压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电压。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区别这两个概念呢?教学时我采取这种创新的做法,举了“乘火车”的实例:确定A城市为起点,B城市为第一参考点,C城市为第二参考点,选择不同的参考点路程不一样,好比是电位,而无论选择哪个参考点,B城市与C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好比电压,这样一举例学生豁然开朗,不需要教师多讲述概念便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些直观、生动而真实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活动式教学有利于增强知识体验,培养多重能力

或许有些老师会这么认为,课堂上搞活动是小学老师应该努力做好的事情,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接近20岁的青年小伙子了,还像小学那样搞活动合适吗?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持有这种观点的老师误解或扭曲了活动式教学的概念。对于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在课堂上实施活动式教学,是要将一个个静态的理论知识点以活动化实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这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我们立足电工基础课程教育的价值来思考,学这门课到底是为了什么?考试吗?竞赛吗?非也!相信老师们都知道,学这门课的真正目的在于为学生将来立足岗位从事工作打好基础,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操作更为重要,在这门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强理论知识运用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多重能力。例如,教学“库仑定律”这一课,为了研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我让学生利用所熟悉的丝绸和玻璃杯、毛皮和橡胶棒做摩擦产生静电的实验,我根据不同的目标探究分别设计了:(1)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橡胶棒吸引碎纸片的情况;(2)用毛皮使劲摩擦两根橡胶棒,观察两根橡胶棒带电端相互作用的情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真切地感受到了电荷及其作用力的存在,为“库仑定律”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四、情景式教学有利于建构理论模型,降低教学难度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范文第4篇

高职《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实践一体化一、引言

借鉴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力争做到把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实训课项目相结合、相渗透,采取“强化基础、服务后续课程、注重应用和实践、融电路理论知识到电路实践操作技能之中”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落实,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高效、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于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电路》是电气类、电子类、机电类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关联的后续课程多,与实训项目、考电工证、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涉及面广,学科作用大。主要基础课程为《应用数学》《物理》,后续课程有《电机学》《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电气检修实训》等。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掌握电工的技术通识和通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学习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技能并重,并养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科学分析、安全第一等职业素养,所培养的目标人才为现场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

三、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1)具备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包括非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路的过渡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能力。

(2)具备将实际电路抽象为电路模型的能力,以及电气识图和仪器、设备选型能力,能根据电气图连接实际电路并实现其功能的能力。

(3)具备对电气设备和实际电路进行测试的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判断、排故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电路知识;具备岗位所需的电气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的电工基础操作技能;具有应用电路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编写出版配套的教学改革教材

编写配套的《电路基础》教材,2010年7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在理论上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不刻意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着重概念的阐述,把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加大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力求做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建立概念、掌握方法、联系实际。每章由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小结和习题构成;每节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自测题,让学生及时思考、巩固和考核,达到讲、练紧密结合。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该教材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邀请电力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构建并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即企业的认识实习《电路基础》理论课电工工艺实训电能计量、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实训“维修电工”“进网电工”考证。

利用学校的仿真设备,尤其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教师结合设备、现场进行教学,学生在这种现场讲解、工学交替的教学中,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是如何相结合的,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各仪器、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更加促进了学习热情。

改进、完善电工实验室,除开设验证性实验外,还增加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将“电工工艺”“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等实训项目纳入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范畴,将“维修电工”“进网电工”鉴定项目引入实训课程体系,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考证的通过率。

六、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理念

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略去过深、过严谨内容,淡化抽象的逻辑推理、数学推导和理论演绎,重点放在对结论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上。

尽量结合工程实际来讲解电路知识,如讲授功率因数概念时,介绍相应的在工程上的应用,并带学生参观无功补偿的实际装置;学习三相电路时,结合校内各教学楼、实验楼和实训中心的用电情况,介绍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

合理选择实验、实训和实习内容,既考虑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开拓视野,为今后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的物理概念,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储能元件电感、电容的特点、电路描述,掌握三种功率的意义及计算,掌握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法及相量图,并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特征,并能分析计算简单的三相电路。

了解谐波分析法,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有效值、平均值及平均功率的意义和求解。掌握简单的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了解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再针对具体专业选取后续课程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掌握与实践、实训、考证相关的理论知识。

(2)电工实验,自编《电工基础实验指导书》教材,精选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在电工实验室设计、操作,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

电工基础课程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工基础;难教难学;成因对策

近几年来,职业院校教师普遍感到《电工基础》教学难度越来越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近几年来大多数职业院校仍在追求数量扩张,继续走规模发展之路,学校都在最大限度地吸纳生源,竞争激烈,秩序混乱。从招生情况看,没有门槛、没有要求、甚至是中考都不参加的学生都可以。在社会上玩了几年的人也可以。他(她)们,对学习漫不经心,没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或是浑身沾染不良习气,自控能力差。这些学生大多数理两科成绩更差,甚至厌恶数学、物理学习,自然不喜欢以数理为基础的《电工基础》。

(2)《电工基础》教材理论较深,概念多且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而职业院校学生大多对理论学习兴趣又不大,认为读职业院校,只要学好专业操作技能就行了。这也严重影响着《电工基础》的教学。

(3)职业院校相关课程的教材不配套,学校教学进度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相对滞后甚至没讲授,而《电工基础》中大多教学内容是建立在相关知识基础上的。这些都增加了《电工基础》的教学难度。

(4)各学校为了强化学生操作技能,增加了实习教学时间,相应减少了理论教学课时,而教材的编排还未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使得理论教学课时明显不够。再加上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调、陈旧,仍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等老一套方法教学,学生不容易接受。

针对以上问题,在目前暂没办法改变生源质量的情况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除了教会他(她)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外,教师如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下一些因应措施,可以较好地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教学以现实生活为入切点

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一个是家用荧光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手电筒电路。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电路。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的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没有人因为电路的简单而不以为然。此时就开始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在电工专业中的地位。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我们不妨尽可能多的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就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模拟课件

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有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使演示实验全体可见,增强实验效果,就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电源内部电子和离子的移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充放电,交流电的产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在教学中,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感到很抽象,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

二、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启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电路的三种状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实验课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三种状态下电路的端电压和电流,从而总结出电路在三种状态下的特点,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带动相关知识的学习。对教材中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相关实验联系起来,然后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先安排学生做分组实验,再由教师进行相应知识的讲授,这样学生先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对所应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果自然显著上升。

三、鼓励性的教与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注意教学状态的形成,具体而言,课堂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各尽其才,不能把目光盯在几个特定的学生身上,而是要开发全体学生的才智,发展其个性。课堂上人人平等,交往形式灵活多样,这种多方式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对教学内容、方法、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学课时又不够,教师不可能仍按原有的教学大纲设定的课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某些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课时作出适当调整。首先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实际需求,对电工基础课的内容进行改革,该删的则删,用什么就讲什么。比如对中级工学生的电工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上,像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非正弦交流电等可以不讲。应该让这部分学生重点掌握基本电路、电磁感应原理、(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以及日常维修和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而对高级工班则适当加深难度,因材施教。二是要求学校同各相关任课教师之间协调好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如《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复数运算”可作为电类专业班的教学重点,并务必将其教学安排在《电工基础》教学进度之前,这样就可以降低《电工基础》中数学含量较大的第二、五、六章的教学难度。三是在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况将某些公式、结论等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适当简化,重两头(物理条件和结论)轻过程(数学推导)。适当简化其推导过程,教学效果反而更好,并可节省教学时间。

总之,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电工基础》难教难学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参考文献:

[1]郭宜勇.《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5)

[2]王冬青.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浅见[J].青海教育,2012,(7)

[3]高智美.谈《电工基础》教与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