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产业调研

旅游产业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产业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产业调研

旅游产业调研范文第1篇

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开展重大课题调研的通知》(永通〔20**〕 11号)文件要求,由县人大副主任李茂春同志任组长,县旅游局局长杨希会、文体局支部书记毕金华、宣传部文产办主任刘景明、民宗局副局长范桂英等组成的调研组一行6人于9月13日至15日历时3天先后深入德党忙海湖aa景区、勐汞观音洞、永康镇仙根风景区、班卡的石洞寺、树包塔、乌木龙的桑沼哩和金厂坝水库等10大景区(点),对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实地踏看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4场,广泛听取了有关乡镇和景区管理人员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6年9月底我县旅游总人数为9.16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8人,一日游4.82万人,占总人数的52%。旅游总收入达2138万元。这些游客多数是前来参加节庆、会议、商务和探亲访友,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朝拜、度假、观光旅游者并不多。

由于我县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业起步晚,且发展缓慢,到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

(一)规划不完善,实施缺乏恒性。虽然在2000年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但是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定位没有很好地与实际结合,没有与全局的发展有效对接,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发展措施空泛,建设资金难于筹措,导致规划难于实施。如忙海水库、勐汞观音洞等景区景点未制定详细规划,影响了深度开发。

(二)投入不足,发展乏力。由于长期以来文化旅游投资主体单一,多依赖各级财政投入,招商引资力度不大,缺乏政策保障机制,在具体运作中土地、税收、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难以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

(三)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由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缺乏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挖掘、整理、研究、开发的专门机构,形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张皮现象。景点开发除靠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外,自身缺乏能力进行景点改造和服务功能的完善,缺乏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五)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目前我县文化产业从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人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宣传促销经费不足,宣传工作得不到深层次开展。由于我县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各级给予发展旅游业的资金不足,没有专项资金对旅游景区(点)投入开发,致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深层次开发利用。为此出现旅游收入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特别是在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宣传、炒作、营销方面,文化底蕴挖掘不深,大部分只有形式而未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娱乐性、竞技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文化旅游项目不多,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节庆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融入不深,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在宣传促销方面,没有系统的宣传促销计划,缺乏足够的宣传促销经费和健全、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宣传机制,未能把全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使得全县文化旅游业整体知名度不高,辐射范围狭窄。

二、重点开发的旅游线路

旅游开发的重点是以开发预期的效益为基准,根据景区资源特色与开发价值,交通区位与景区开发建设依托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等要素分析而确定。从景区价值看,大雪山、aa级忙海湖景区、万亩芒果园、仙根、观音洞等景区(点)各有特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1、大雪山观光、探险与科考旅游地

开发条件:大雪山探险考古区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包括周围一些民族村寨和景色秀丽的山区水资源。大雪山距县城德党约170公里,距市府临沧90公里,景区内有成片的常绿阔叶林、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海、气势壮观的瀑布、险峻造型的地貌景观,冬春季银装素裹的冰雪景色,景象万千、变幻莫测的气候等,共有高科研价值的珍稀动物466种,植物1639种,其中有豚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绿色孔雀等为代表的5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南红豆杉、长蕊木兰、桫椤、千果榄仁、水青树等为代表的1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是观光、探险、考察的旅游胜地。

开放方向:在严格保护大自然和当地少数民族人文特色的前提下,发展以探险、科考、观光休闲为主的旅游。

2、永德万亩芒果园农业生态观光旅(含仙根景区)游区

按生态旅游、商贸城镇的要求,充分发挥永康自然、地理、区位诸多优势,在对万亩芒果园农业生态的开发中,结合对仙根景区的开发,建设营造万亩芒果园生态观光旅游地,突出亚热带风情。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开发,逐步将万亩芒果园生态旅游、仙根景区、班卡树包塔、石洞寺等景点连接成一条旅游专线。

4、忙海湖、勐汞观音洞休闲度假区

以勐汞观音洞为中心,将忙海水库、观音洞、温泉连成一线,形成忙海湖光、宗教朝拜、民族风情、温泉康体中心、勐汞大理石工艺精品等综合一体发展目标的旅游景区。

5、棠梨山森林公园。棠梨山属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333公顷,海拔2649米。保存着大面积原始状态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生态系统。动植物类型繁多,植被丰富,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团队和驯化繁育野生动物等活动。目前,已有电视转播塔,人行便道畅通,是旅游、科考、居家休闲的好地方。棠梨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提出主要是解决县城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一个场所,可结合松山公园的开发,在棠梨山铺设游路、建休闲亭等,适当时候引进一家二星级宾馆,集住宿、娱乐、餐饮为一体,填补县城无休闲娱乐场所的空白。

三、要采取的措施

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增长速度快等优势,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省内一些地区掀起了新一轮文化旅游发展高潮,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统一思想,坚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的过程。高度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旅游市场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宽广平台,抓住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正视差距,坚定信心,知行合一,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奋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明确思路,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认识文化也是生产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始终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由政府来投资、管理,重点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前提和基础;经营性文化产业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按市场规律办事,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要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入。要根据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加文化旅游产业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宣传促销等。

(六)立足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强化招商意识、健全招商机制、落实招商责任、培植招商主体,按照市场规律多轮驱动,大胆进行资本运作,放大资本乘数效应,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深入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各文化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做大、做活、做优、做强存量部分;二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有实力、讲信誉的民营企业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三是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用好县政府的钱,集中财力实施重点突破,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七)务实创新,稳妥推进体制改革。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二是要分类指导,推进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国有经营性文化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三是要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以优势资源引资金、以优势产权引资金、以优势项目引资金,将景区景点的经营权依法有偿出让给国内外企业、组织或个人,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

(八)营造环境,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人才资源是文化旅游资源中最活跃的核心因素,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决定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要想方设法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来永德创业,通过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既懂文化又熟悉市场运行规律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艺术创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德艺双馨的艺术表演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

(九)加大外宣,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一是要创新文化旅游宣传促销机制,找准宣传载体。立足县情,突出永德民族文化特点,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如永德民歌精选、永德民间故事集、宣传画册、景点专题宣传片等,进一步物化宣传工作。二是创新文化旅游节会组织方式。充分发挥节会的宣传促销作用,突出特色,重点举办好以 桑沼哩节、芒果节勐汞观音洞庙会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节会,不断创造新的热点和亮点,聚集人气。

旅游产业调研范文第2篇

一、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优越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区位优势明显,随着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具备了良好的资源、政策和工作基础。

第一,在资源禀赋方面。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古人类遗址、古墓葬群、古动物化石点106处,馆藏珍贵文物30余件,有野狐峡、、、仙姑山、、生态园等10多个旅游景点。据考证,地处在关山深处的是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根雕、剪纸、刺绣、罐罐茶、洋芋搅团、核桃包子等民间工艺品和风味食品,都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

第二,在发展环境方面。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而且,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旅游进入了大众旅游的快速发展期,能够有力地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对此,省、市非常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了扶持投入力度,特别是我县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分别被纳入《省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20)》和市关山旅游经济区,市上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培育,把风景区开发建设纳入全市旅游工作重点来谋划。同时,周边县区开发和利用崆峒文化、成纪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的工作十分活跃,旅游产业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在工作基础方面。历届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近两年来,县上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了《县旅游业开发策划纲要》,《县人文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人文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立了省陇山()历史文化暨旅游开发研究会。编辑出版了《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县览胜》、《诗话》等系列丛书。按照加快建设宜居宜商宜游区域中心小城市的思路,先后建成了人民广场、河风情线、公园,完成了景区一、二期建设工程,开工建设了雷神山生态园,建成国家3A级景区生态园、2A级景区公园,景区先后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建成三星级宾馆2座,二星级1座,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全县旅游产业综合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从近几年全县旅游业发展现状看,“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日益完善,以广场、生态园、公园及河、风情线为点,旅游专线为线的“四点一线”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发展定位趋于科学。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北京旅游学院专家、教授,编制了《县旅游业开发策划纲要》;投资120万元,委托北京大地景观规划设计院和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完成了《人文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暨近期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已完成了初稿,年内可通过专家评审,为景区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坚持大项目带动,发展要素日益完善。投资6000多万元,打通了旅游专线、完成了广场建设项目,建成了风情苑、玄峰山森林浴场、生态园和河风情线等。双风山公园、生态园、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顺利通过验收。以打造宜商、宜居、宜游的区域中心小城市为统揽,建成了“四馆两中心”等一批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三是坚持大力度整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修订完善了《县景区开发优惠政策》,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旅游经营单位专项整顿,加强旅游市场和服务从业人员管理,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四是坚持大手笔运作,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坚持每年组团参加西安、银川、兰州、成都等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宣传推介会,制作了宝鼎和瓷板画、芦苇画、粮食艺术字路由纪念品。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旅游节、“奥运城市行走进”大型文艺演出和文化论坛。举办了中国著名摄影家走进采风活动暨旅游风情摄影大赛。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阳光卫视等境内外知名媒体上,对全县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地域文化进行了专题报道。

总之,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比较明显,基础条件比较优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旅游产业是一个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要经历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而我县旅游产业刚刚起步,还处在起步期向发展期过渡的阶段,景区(景点)规模普遍偏小,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对外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综合效益和带动发展优势尚未凸显,加快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1、科学制定规划。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按照“理念超前、要素齐全、符合县情、便于操作”的原则,在整合全县各种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修建性控制详细规划,尤其是在加强与交通、文化、农业、林业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的同时,重点做好关山旅游经济区和、玄峰山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规划。通过规划来提高景区开发质量,增强景区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强化旅游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执行“没有规划不准上项目,规划不通过审批不准实施,项目未经审查不准动工”的原则,切实加大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力度,防止盲目开发,充分发挥规划对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统领和指导作用。

2、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侧重的整合资金主攻旅游产业大项目。建立扶持和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工作机制和投融资机制,重点在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用地、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快制定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组建旅游开发公司,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对重大旅游项目实施政府贴息,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项目的贷款规模,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经营旅游产业,兴办旅游项目,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3、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彰显特色,强化功能,丰富内涵,完善服务,优化环境的思路,重点实施一批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景区基础建设。重点抓好关山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汭河旅游观光长廊、基础设施建设、关山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8个过亿元项目,将、、、等景区有机连接起来,初步形成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西部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二是加快道路通讯建设。把完善交通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工作和首要任务,重点实施、、三条旅游道路,加快建设各主要景区的停车场,组建旅游客运公司,配套建设通讯基站、公用电话和电子触摸屏等通讯设施。三是加快旅游标识建设。按照景区标识建设规范化的要求,突出文化特色和人性化服务特点,紧密与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主干道路相衔接,规范设置景区标识指示牌和导览牌,方便游客通行。

旅游产业调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疆;旅游产业;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6.011

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作用和地位逐渐凸显。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愈发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研究多集中在旅游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通过何种路径影响区域经济水平等方面[1],而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的反支撑作用则缺乏深入研究。事实上,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的关系。忽略两者关系的相互作用,必然会造成对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之间真实关系的认识产生偏差。基于此,本文在了解新疆区域经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相互协调的内在机理,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为新疆经济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一、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1.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方面,旅游产业的乘数效应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旅游业的消费结构是跨产业和多产业融合的综合结构[2]。旅游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游客聚集到消费聚集,由传统旅游产业到泛旅游产业融合,由泛旅游产业融合到泛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三层次递进过程[3]。在递进过程中,旅游产业带来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区域平衡效应等一系列的经济效应[4],从而对区域经济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产业层面来说,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力、形象提升等各方面的支持。具体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刺激旅游消费,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旅游竞争力,从而为旅游发展提供支撑作用。就游客层面来说,经济的发展满足了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条件,促使居民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更多休闲的时间并产生旅游的动机。

2.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内涵

在物理学中,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一种现象;是在各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5]。耦合度就是描述系统或者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程度的指标[6]。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协调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发展趋势,是评价协调状态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7]。本研究把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作为两个相互耦合的系统,构建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和模型,定量测度和分析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与协调程度。

二、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

1.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指标选取的客观性、系统性、核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结合新疆经济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其中,区域经济综合指标体系由8个指标构成,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进出口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旅游产业综合指标体系由7个指标构成,分别是: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入境旅游人次、旅行社数、星级宾馆数、A级景区数。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14)》、《新疆旅游统计年鉴(2014)》、新疆各地州市的统计局官方网站以及旅游局官方网站。

2.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计算方法

公式中,C表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k为调节系数(k≥2)。C∈[0,1],C值的大小决定了系统之间耦合水平的高低。C=0时,系统之间处于一种无关状态,系统将呈现一种无序发展的态势,由于本研究只涉及两个系统,因此本研究取K=2。

D为耦合协调度,T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 、 为待定参数, 表示区域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度, 表示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1。由于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的相互协调促进是不对等的,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一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旅游产业并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因此本研究中给予 =0.6, =0.4。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状况,采用均匀分布函数法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等级进行划分(见表1)。

三、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

通过公式(1)、(2)得出2014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而计算得出二者的协调度(C)、综合评价指数(T)以及耦合协调度(D)。根据下表(表2)的计算结果得知,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六种类型:

1.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初级协调发展地区

这一类型的地区有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省会城市,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交通中心,同时也是新疆的旅游集散地。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但面对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乌鲁木齐缺乏一定的影响力和核心旅游产品。因此,目前处于初级协调水平。石河子市是新疆著名的兵团城市,以红色旅游为主,军垦文化十分丰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但相比新疆多数地区,无论是旅游资源的丰富度还是经济水平的发达度并不是十分突出,然而其耦合协调水平位居新疆各地州市第二,与其有利的区位优势和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密不可分。

2.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勉强协调发展地区

该类型仅包括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条件良好,是新疆唯一拥有两个国家5A级景区的地区,现已打造出喀纳斯景区和可可托海景区两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名胜景区。可以说,旅游产业是阿勒泰地区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地处新疆最北端,其旅游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季节和交通限制。

3.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濒临失调地区

该类型仅包括伊犁州直属地区。伊犁州虽然具有资源和交通优势,霍尔果斯口岸、都拉塔口岸全面开放,但伊犁州直属地区的景区品牌知名度远不及国内其它替代产品,尚不具备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其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能持续推动区域经济的改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15个地州市中排名第8位。

4.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轻度失调地区

该类型包括吐鲁番地区以及部分南疆地区。吐鲁番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东疆、南疆、北疆的交通枢纽,但在旅游产业发展实践和效益上却呈现未达到理想效果,这与新疆最早起步的旅游区形象严重不符。由于其经济长期以农业占优势,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水平较低,难以带动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巴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都属于新疆的南疆,南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文化在南疆体现的淋漓尽致。近年来,南疆经济在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稳步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稳定问题,出于旅游安全考虑,大多数内地乃至国外的游客只能望而却步,南疆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政府的指导下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是推动南疆旅游业与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5.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度失调地区

该类型包括哈密、塔城两个地区。作为“新疆东大门”的哈密地区以发展工业经济为支柱产业,但工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有限,并且旅游产业开发程度不深,未能把握住区位优势所带来的契机。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呈现出“过道效应”。塔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农牧业为主,重点工业项目少,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尚不合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旅游吸引力较弱,落后的旅游产业与薄弱的经济基础无法相互支撑。

6.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调地区

该类型包括克拉玛依、博州和克州。克拉玛依作为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重工业对克拉玛依经济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与高度发达的经济相比,旅游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旅游资源质量和旅游发展水平都有待提高。博州和克州经济发展非常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别排在第14、15位,缺乏区域经济支撑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经济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相矛盾,旅游产业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被落后且与之不和谐的区域经济所制约。在这种形势下,首要问题是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只有大力发展和提升博州和克州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结论与讨论

文章定量分析表明: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乌鲁木齐市具有聚集和辐射作用,带动乌鲁木齐周边城市石河子、昌吉的发展,从而产生“同城效应”,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呈勉强协调状态;阿勒泰、塔城、伊犁州等北疆地区耦合协调水平由高到低呈阶梯式分布、差异较大;巴州、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南疆地区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居中,呈轻度失调状态;哈密、吐鲁番等东疆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低,旅游产业发展并不理想,呈现“过道效应”。总体来说,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普遍呈现偏低水平,北高南低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因此,不同地区根据旅游产业发展条件及现有经济水平制定不同的旅游与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新疆省域内区域间的合作以及区域经济对旅游业的反哺支持力度,实现“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推动旅游发展”的协调发展模式,进而推动新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由于数据资料的限制,本研究仅对2014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对新疆旅游与经济发展纵深方向的耦合协调演化趋势研究以及新疆与全国其他省份间的横向比较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刘长生,简玉峰. 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不同省份的个体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J]. 旅游科学,2008,05:23-32.

[2]曾国军,蔡建东. 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J]. 旅游学刊,2012,05:23-31.

[3]徐维祥,唐根年,陈秀君. 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 经济地理,2005,06:868-872.

[4]刘定惠,杨永春. 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J]. 特区经济,2011,06: 188-190.

[5] Vefie L. The Penguin Directory of Phys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6:92-93.

[6]吴大进,曹力,陈立华.协同学原理和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9-17.

[7]生延超,钟志平.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旅游学刊,2009,08:23-29.

旅游产业调研范文第4篇

一、正确把握发展机遇

发展文化旅游业,会同正面临一系列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当前国家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总理强调:“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家制定了保护、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系列战略措施。当前,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旅游业进入了发展的转型时期和重要战略提升期。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二是湖南文化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大力挖掘湖湘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湖湘文化魅力,依托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把旅游产业开发与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全省旅游总收入已连续11年保持20%的增幅,2006年达588.4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6.9%,占第三产业的19.4%,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游客数分别居全国第12位、10位。三是怀化“双中心”发展战略的实施。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建设以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等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区域性经济中心、以立体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造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一批重大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落户或即将落户怀化,正是会同用好机遇、抢占先机、主动参与区域合作和竞争的重要契机。四是会同区位特色和自身的发展基础。会同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南通桂北,西依黔东南,是连接湘、黔、桂三省的“咽喉要冲”;209国道、焦柳铁路穿城而过;沅水一级支流渠水和巫水流经县境,通航里程达196.5公里。近年交通事业快速发展。连接会同的上瑞高速已经开通,贯穿县境的包茂高速即将动工;打造1小时经济圈取得显著成效,全县80%的乡镇通了柏油路或水泥路,已经形成“五纵三横”的公路格局。县城扩容提质成效显著。以举办粟裕大将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以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为重点的县城综合治理,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新建了一批商、居中心,有三星级标准酒店两家,市级绿色宾馆一家、花园式宾馆一家,床位500余张;另有休闲、家庭宾馆20余家,可供650人住宿。

二、充分挖掘独特的文化资源

一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主要来自其旅游资源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会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宋崇宁二年始名会同县,县名取自《周礼》:“时见曰会,殷见曰同”。会同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故乡,有被誉为“江南第一古村”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椅古村,有堪称“中国南方生物基因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鹰嘴界,有“华夏同始祖、炎帝共连山”的炎帝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完全可以满足广大旅游观光者寻根、怀古、怡情等多方面的旅游要求。

(一)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会同现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处、市级1处、县级6处。有馆藏文物226件,其中一级以上3件,二级7件,三级42件。登记在册的流散文物2200余件,列入《中国文物地图集》的有56处文物单位,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已探明古遗址15处。其中高椅古村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十佳古村和湖南四星级休闲农庄、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是我省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群,被有关专家誉为“古民居建筑活化石”、“古村落发展建筑史书”、“耕读文化完美典范”、“江南第一古村”等,有代表性古建筑红黑鱼池、关西门第、月光楼、清白堂、官式凉亭、古村第一宅、五通庙遗址等,被评为“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之一”。另有目前全国“炎帝学会”正在热烈讨论的“炎帝故里会同新说”。“新说”中炎帝故里会同连山,有记载中炎帝发明的“连山八卦”,考证证实会同连山有11座古庙和9座古庵,其中8座古庙和1座古庵与炎帝“连山八卦”有关;史载炎帝神农氏又称“连山氏”,会同古即有“连山”地名;《淮南子》、《白虎通》等书记载,炎帝有“火神”和“太阳神”之称,会同连山盆地又正好有“火神坡”和“太阳坪”两个古地名。据考据,会同境内尚有38处古地名具有原生炎帝文化特征。

(二)具有瞩目的人文资源。会同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故乡。粟裕同志是中国人民高级将领,杰出的军事家。他戎马一生,搏击沙场,雄才大略,战功显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粟裕在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们通常把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称作陈粟大军。同志赞扬他“百战百胜,是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同志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刘少奇说过“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军中以第一师作战最多、战绩最大。”称赞说“华东军是全国各地战绩最大的军队,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与粟裕相关的文物景点有粟裕故居、粟裕纪念馆和粟裕纪念碑,成为湘西南和黔东南两省交界地带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和德育教育基地。

(三)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资源。会同县沙溪乡,以其独特的唢呐艺术,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誉为“全国唢呐艺术之乡”。沙溪唢呐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代代相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与北方唢呐相比,作为南方唢呐分支的沙溪唢呐制作考究,声质洪亮、古朴、粗狂,曲调讲究、品牌繁多,流传的唢呐曲牌有200多个。沙溪唢呐在当地极为普及盛行,每逢嫁娶、生育、丧葬、立屋上梁、开张典礼、佳节喜庆等重大活动都有恭请唢呐乐队助兴、热闹的习惯。会同傩戏和竹编工艺均进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傩戏又叫傩堂戏、扛菩萨,是一种起源于冲傩、还愿、消灾纳福的原始傩舞,广泛流传于高椅乡等地,是侗族世世代代身传口授流传下来的古老而朴素、神秘的民族民间原始艺术。每逢庆丰收、赶庙会时,侗族戏班便会头戴木雕脸壳,身着戏装,背插雉尾,连跳带唱,这就是被戏剧界称为“中国喜剧活化石”的傩戏。会同竹编工艺品以其古朴华美、技艺精湛蜚声海内外。竹编技术代代相传、不断发展,现已从编织传统的竹篮、竹席、斗笠、箩筐等用具发展到制作屏风、动物、人物、山水竹编画,竹编工艺美术品曾于1977年、1980年两次被选送参加了在法国、菲律宾等国家举办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而后在北京和广交会展出,受到国内外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1988年,会同竹编艺人李盛国作为“中国竹草编专家组”技师赴非洲传授竹编技艺。除此外,墨饭节、打鼓锄茶、板凳龙、罗汉戏狮、斗牛舞、花灯、木叶笛等民俗民艺文化也是各具特色,百花争艳。

(四)具有秀丽的自然风景资源。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景观奇特,有结构和功能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分布有大量的珍贵树种和珍稀野生动物。区内群山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主峰鹰嘴岩终日云雾缭绕,姿态万千,令人神往,被有关专家誉为“小张家界”。九洞风景区得名于有九个象形天然潭洞,是典型的沉质岩地质构造,峭壁林立,瀑布飞溅,颇有“秀色天下绝,深闺人未识”的感觉。森林覆盖率高达98%,有10多种国家级珍稀保护树种和娃娃鱼、褐尾锦鸡等数十种国家二、三级野生保护动物。庐冲生态旅游区是一片未经开发的深山老林和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处女地,其七龙潭峡谷有七潭八洞,每个景观都有一个美妙神奇的传说,景观文化异常深厚;还有满山遍野的千年古杜鹃,堪称一绝。

三、认真做好几项工作

(一)高起点进行规划,明确长远发展目标。要发展文化旅游业,必须有一个好的规划。选择怎样的规划呢?我认为,这个规划,必须既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又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标准、实施步骤和要求、目标管理和职责等等;规划必须把文物保护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我县的实际和发展趋势,必须是国家或省级有资质的单位和权威人士来做。必须以保护现有文物古迹为基础,以构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途径,以提高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和文明程度,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标。必须把这个规划与我县今后五年或更远时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与景区的旅游规划结合起来,三位一体,目标一致。同时,要通过法律形式把它确定下来,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性。

(二)深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我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这些资源尚未得到合理的优化整合,资源优势还得不到有效显现。比如,文化部门、文艺工作囿于原有领域,在事业上可谓兢兢业业、成绩不俗,但从未向产业领域拓展,从未将文化优势放到旅游市场加以发挥,没有把本县广阔的旅游市场作为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平台;而旅游业也未将文化、文艺队伍作为发展、繁荣旅游产业的有生力量。存在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动力”的理解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关键的一面是陈旧的体制造成的。在这方面,宝鸡炎帝陵、岳阳张古英村等地都有成功的做法。他们充分发挥专业、民间文艺人才和开发商的作用,把文化推向旅游市场,挖掘独特的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活跃旅游市场;同时也通过旅游市场的兴旺,拉动繁荣书画、摄影、表演等文化市场,给文化提供发展文化产业的平台。通过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效的整合,既凸现了资源优势,也形成文化业和旅游业互动共进的良性循环。当前,我县应整合各种资源,开辟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人才与业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搞好旅游景区管理。目前景区管理涉及到建设、文化、环保、交通、林业、农业、公安、旅游等部门,出现多头管理,缺乏协调的状态,给景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很有必要成立一个综合性的景区管理委员会,把各种职能统管或统协起来,加强目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加强景区内村民教育,增强保护观念。二是搞好旅游经营管理。一方面要明确经营范围,规范服务质量。要在旅游行业中开展诚信优质服务活动。另一方面要改善经营设施,提高业主和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服务质量。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要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效能,要在项目管理、招商管理、景区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只有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才能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比如散客接待和管理问题。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旅游观念的改变,旅游散客市场份额已达70%以上,并呈上升之势,已形成主流市场,散客市场竞争的成败,是一个地方旅游市场是否完善的标志。因此,我们必须从方便散客的角度去规划景区布局,添设旅游设施,改善旅游环境,以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产业调研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教育;旅游产业;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教育也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逐步形成了中职、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然而现在由于大部分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还不太成熟,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不能全面满足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在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工学交替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但是由于与许昌市旅游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协调,比如旅游人才总量不能满足旅游产业需求,当地没有形成完善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校企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因此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力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形成完善的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机制,保障地方本科院校服务于地方,立足于地方。

一、旅游教育对旅游产业的积极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教育也发展起来。旅游教育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旅游教育是高素质旅游人才的输出者,[1]同时,旅游产业的人才需求也是旅游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高校旅游理论的研究也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不协调现状分析

虽然旅游教育对旅游产业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协调的问题。

(一)许昌旅游教育体制与旅游产业发展不协调

目前许昌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教育招生主要是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的计划进行招生,其招生规模、人数以及专业的设置都是一种计划性安排,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不协调。据调查显示,在许昌旅游教育的专业设置中,目前只有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而酒店管理专业还是2013年刚申请下来,目前还没有毕业生。这与许昌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不成比例,而且涉外旅游的毕业生几乎没有,远远不能适应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二)许昌旅游教育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不协调

(三)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在人才培养上不协调

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能在旅游企事业单位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服务与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目前的培养目标看出,旅游教育对培养的人才目标定得很高。但是,旅游产业门槛比较低,可进入性很强。许多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素质都不高。在人员素质上,初中文化程度从业者比重较大,而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则较少,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管理水平较差,服务质量不高。同时,许昌很多旅游企业认为中专生都能做的工作,没必要招聘本科生,所以导致旅游教育培养出来的本科生不能很好的被旅游企业接收,而旅游企业自身还存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四)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交流合作不足

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也开始和许昌市一些旅游企业进行合作,比如福港大酒店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但一个学期也就去1次,所以缺乏经常性,同时对于许昌本地旅游企业人才需求把握不准,培养目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目前,许昌学院旅游学院也承担了一些旅游研究项目和课题,同时也建立了一批学生实习基地,但是大部分研究课题和项目都是其他地区的,涉及许昌的不多。另外学生的实习基地都集中在浙江、江苏、广州等地,在许昌的几乎没有。所以和许昌本地区的产学研结合度不太高,导致学生对于许昌市旅游产业概况不太了解,研究成果也不能很好地指导许昌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受教育者对旅游产业的期望有差距

为了准确、客观、真实的了解许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专业教育满意度和从事旅游行业意愿的态度,以及旅游产业的前景的态度,对许昌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和访问,发现97%的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是,对于从事旅游行业意愿的态度和对旅游教育态度的调查中,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的占到68%,对旅游教育不满意的占到57%。旅游行业前景乐观,但是又不愿从事这个行业,这种现象必将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是旅游教育自身发展的障碍。 三、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策略

为实现许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必须消除这些不协调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政府积极推动

建立和加强许昌学院旅游教育与许昌市旅游局的互动,许昌市旅游局是代表许昌市人民政府管理许昌旅游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许昌市旅游局主要负责许昌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宣传落实旅游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因此,旅游教育必须积极与许昌市旅游局联系,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信息。许昌学院旅游学院可以让教学秘书或者教务员作为学院与许昌市旅游局的联络人,许昌市旅游局如果有什么信息,和联络人联系,向旅游教育机构传递行业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同时学校通过与许昌市旅游局进行交流,这样旅游教育才能与时俱进。

(二)产学研结合

旅游教育要服务于旅游产业,同时旅游产业需求是旅游教育的依据。首先,许昌学院应该以许昌旅游产业格局及其发展作为许昌学院旅游教育的出发点,同时许昌学院要与旅游产业内部企业集团建立合作办学。比如许昌学院旅游学院正在筹备的白云山旅游学院,主要是针对景区而培养景区管理人才,同样,许昌学院可以考虑和瑞贝卡大酒店联合开办瑞贝卡酒店管理学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满足许昌酒店行业的需求。

其次,许昌学院可以与企业紧密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要求旅游专业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深的理论基础,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据调查显示,许昌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高学历人员,基本没有从业经验。虽然有部分教师取得了导游资格证,但是基本上只是考取了证书,并没有实际上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双师型教师的道路依然艰巨。因此对于校内专业教师,鼓励教师考取一定的资格证书,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掌握新技术,加快专业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邀请旅游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能为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兼职教师在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师向“双师”素质教师的转化,也逐渐形成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3]

再次,加强旅游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并且也取得了一批质量很高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为止,这些科研成果基本都没有转化成产品。因此,许昌学院应该与许昌市旅游局、许昌市旅游行业协会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教研基地,同时促进旅游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最终推动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修订符合产业需求的培养目标

旅游教育是旅游产业人才需求的保障,因此,许昌旅游教育必须面向旅游产业实际情况来制定培养目标,在基础课设置中要加强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外语、统计等学科的教育,在传承原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把旅游专业课程分为人文史地通识课程、工具性课程、经济管理学课程、专业方向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五大知识板块,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一是搭建“大旅游”的公共基础平台;二是将过去按专业小方向开课的做法调整为按专业大类整体优化开课;课程结构呈现开放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压缩课堂教学时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根据旅游专业服务人的生活之特点,将校园文化全面纳入旅游专业的教学视野之中。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导游、优秀导游评比竞赛、旅游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专题旅游文化活动、学生旅游活动策划等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延伸课堂教学。同时,将实践教学纳入专业必修课,增加足够的学分,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地位,突出旅游学的实践性强的特点。

(四)加强校企合作交流

市场是检验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是人才质量标准的最终检验者。旅游管理专业定期邀请许昌旅游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以及行业协会的成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成绩评定等教学环节,有效缩短学校教育与市场、与社会的距离。 同时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学校建立专业教学QQ群,教师、企业、学生可以在QQ群里自由交流,信息可以得到迅速反馈和流通,好的想法和建议能够得到迅速实施和处理。

(五)产业调整用人观念

旅游行业要避免员工高流失率现象,不断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许昌旅游企业可以秉承“企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的用人理念,[4]同时应勇于授权给下属,努力培养下属,为基层员工提供发展成长的空间,激励员工将自己的命运与旅游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设置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同时让员工享受到丰厚的待遇。这样可以让员工感觉到保障,就不会轻易离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