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空间安全培养方案

网络空间安全培养方案

网络空间安全培养方案

网络空间安全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立体化教学资源;“互联网+”课堂“

网络渗透与防御”是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内容之一。该课程覆盖信息安全理论、软件安全开发、网络应用等多专业方向,渗透测试必须遵循相关的测试策略保证测试的合理性,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德才兼修的行业素质。因此,积极探索并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教学模式显得至关重要[1-3]。

1“网络渗透与防御”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问题

“网络空间安全”是为了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开设的“网络渗透与防御”课程其目标是培养综合技能。1.1“网络渗透与防御”教材。因尚缺乏合适的本科教材,故需要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地整合现有教学资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探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1.2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本课程综合了学生各方面的专业能力,由于学生能力差异化较大,故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不利于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难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1.3课程思政教学。作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渗透测试应用直接用于网络空间安全的攻防对抗,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较突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思政教育是人才培育的根本,体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必然性[4]。1.4网络平台资源构建和利用。“网络渗透与防御”课程的网络资源要求有其特殊性。它不仅需要普通课程的在线教学平台,还需要模拟网络安全漏洞环境的在线测试靶机资源。它们是呈现安全漏洞的在线测试平台资源,不适合以普通Web资源的部署模式(测试平台安全漏洞将导致整个Web服务器的安全威胁)。为此,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在本课程中的体现更为必要。1.5课程学习评价。通过上述多方面的问题分析,考虑每个学生不同的专业能力和发展方向,结合线上、线下资源,采用过程化考核管理,以案例设计大作业等开放式的期末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评价。

2混合教学方案

围绕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及基本思路,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渗透测试领域的技术发展,具体实践方案如下。2.1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案例、有机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典型的教学案例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让学生不反感、有触动、有觉悟。2.2完善各类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化资源本课程综合了软件开发、实践应用等众多网络空间领域,通过现有平台,不断建设和完善教学视频等各类资源,实现立体化学习环境。2.3指导学生写好WriteUp,提升自主学习能力。WriteUp(网络安全的解题分析),是网络安全实践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描述了案例的解决过程,而且分析了解决过程的思路、原理,以及现场的临时解决方案等。其开放性特点有利于发扬学生的专业个性,根据自身特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4鼓励学生课堂讨论等多种交流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集体环境的讨论,提升了综合能力,也有利于课程思政教育的落实和深入。2.5采用课程过程化考核管理,开放式的渗透测试案例大作业为考试形式通过平时学习的过程化管理,汇集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作业和实验的完成度,以及相关能力等学习数据,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机会。

3混合教学实践

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内容注重学生专业的发展,依托在线平台,体验了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5]。本项目的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3.1教学组织。本课程以超星平台的SPOC课程为基本环境,实现课堂考勤、课程直播、视频录播、教学活动、作业等教学环节的规划。授课教师组建了课程教学组,互相协作,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优势。3.2教学资源。课程的教学资源是立体化的,线上资源以超星SPOC为基本平台,配合了安恒攻防实验室的在线学习环境,并且提供了自建的渗透测试学习测评环境。线下资源,也不单是教师的课程教学,并且包括基于Docker和Vmware虚拟机环境的学生个人端资源。课程的立体化资源建设如图2所示。3.3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包括在线教学),主要由组长讲解、组员补充;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通过学习和讨论过程,指出改进方案,再修改报告提交老师。分组合作形式的翻转课堂,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3.4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在整个混合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思政始终贯穿其中。通过正反不同角度讨论网络安全与国家、社会、个人安全的关联,由学生自主辨析自身的安全角色,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3.5课程评价。本课程采用过程化管理考核方案,体现对整个课程的综合应用。

4混合教学效果

本轮实施,总体的教学效果良好,以其中某教学班(34人)的统计数据进行说明如下。4.1学生的学习过程良好。经统计,每次授课当日的访问次数平均在3~4次,如图3所示;学习进度总体比较均衡,如图4所示,平均进度与最快进度相差较小(约1/20);对教学视频的观看时间如图5所示,平均超过了500分钟,最长观看时间达到1250分钟,比普通的在线课程观看时间更长。4.2学生大作业评价。开放式的大作业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个体的专业基础和在本课程中的学习获得,且与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正向关联基本一致。可见,混合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效果。4.3学生综合成绩分析分布合理实施混合教学,通过课程过程化管理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大作业各占50%),综合成绩的分布较为合理,如图6所示。

5结束语

随着“数字高校”建设的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不断地循环改进与提升,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构建“一流课堂”,由浅到深把学习者引入深度学习[6]。教学实践增进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和翻转课堂的引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对课程思政的探索有利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技能突出,业务精通,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的网信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教高[2018]2号.

[2]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普通高校“互联网+教学”的指导意见[Z].浙教教高[2018]102号.

[3]裴兰珍,罗赟骞,景劼,李晓晴等.网络安全漏洞渗透测试框架综述[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6.3:10-13

[4]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0:60-64

[5]王利娥,刘红翼,吴璟莉,张灿龙,朱新华,邓福欣,张兰芳等.慕课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9.8:51-54

网络空间安全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1998年4月出版的SP800-16第一版首次提出IT安全连续学习统一模型,并设计基于角度和表现的培训模型。该模型按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能将受训人员分为6种角色,即管理人员、采购人员、设计与开发人员、操作人员、检查测评人员以及普通使用人员。模型针对这6种角色设计了3个基本的培训领域(法律和法规、安全项目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安全),并为此设计了安全培训课程框架,提出了培训有效性的评估方案。2009年3月NIST了SP800-16的第一次修订草案。一是明确信息安全培训职责,即对涉及信息安全培训的机构领导、首席信息技术执行官、高级机构信息安全官、管理人员、培训设计专家、对信息安全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以及用户等7类人员的职责划分。二是在信息安全培训课程的学习层次上强调知识水平的连贯性。三是对第一版的基于角色的培训提出了一个教学设计模型,即针对政府人员的信息安全需求,依次进行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开发、培训实践和教学评估等五大环节,这使得信息安全的培训可以迭代改进。2013年10月NIST了对SP800-16的第二次修订版本草案,这次修订中首次提出了网络空间安全培训,因为美国2010年4月启动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教育计划》(NationalInitiativeofCyberSecurityEducation,NICE),该计划旨在通过促进教育和培训来改善人的网络行为、技能和知识,从而增强美国整体的网络空间安全。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已着手于将网络空间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上来。2013年版的改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信息安全意识的培训应当在网络空间的背景下进行设计;二是在信息安全培训的目标对象中加入了对重要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安全负有责任的政府工作人员;三是对信息安全培训的评估体系进行了细化,即明确提出了评估培训的4个目的。不到半年时间,NIST再次了SP800-16的第三次修订草案,这个版本改动较小,主要是在信息安全培训的组织责任中加入了网络空间培训管理员/首席学习执行官。其职责包括:一是确保培训教材针对具体人员进行设计;二是确保培训教材对目标人员的有效性;三是为信息安全培训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四是对信息安全培训教材进行及时更新;五是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和汇报。

2NIST特别出版物版本演变带来的启示

纵览美国历时17年对信息技术安全培训指南的修订过程,其发展特点如下:首先,该指南进行了顶层设计,即提出IT安全连续学习统一模型,设计基于角度和表现的培训模型,对需要接受信息安全培训的目标对象进行角色划分,按照角色需求从法律法规、安全项目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安全3个领域进行课程设计,初步提出了课程的评估框架。此后的3个版本都是在该体系结构下,从角色划分、培训领域和课程评估方法等3个方面进行充实、完善。其次,该指南具有可扩展性,即该指南的最初版本就设计了连续学习统一体,为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后,如何满足其信息安全的知识结构留下了足够的学习空间。第三,该指南的实时更新性,即结合信息安全领域的新技术,对培训目标对象和培训课程进行实时更新。如在美国NICE计划颁发之后,指南很快在培训环节增加了对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培训内容。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教育工作主要侧重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涉及使用信息系统的广大普通用户的相关信息安全常识的教育重视不够,更确切地说,对公众的信息安全常识教育的计划和实施体系尚未建立。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参照NISTSP800-16和SP800-50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关信息安全常识和培训纲要的规范指南,以便完善我国的信息安全教育的完整体系,推进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工作,为构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基础保证。

3结语

网络空间安全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唯遭遇网络诈骗,被骗走约21万余元;沈阳退休工程师谢大爷,不听银行工作人员和民警劝阻,连续向骗子打款42万元;温州打工者执意给骗子汇钱,银行无奈断电等新闻层出不穷。

由于互联网具有跨区域、匿名、隐身等特点,网络犯罪的时间和空间相分离、作案成本低、破案成本高,造成发案率高、破案率低,我国的网络诈骗活动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网络诈骗作为当前互联网犯罪的新型犯罪案件,不仅极度智能化而且隐蔽性很强,扰乱了市民的正常生活,更给社会诚信度带来了极大的损害。破解网络诈骗难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需要综合施策,多方发力,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对防范和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研究。

突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充分运用广播、报纸、电视、电台、互联网、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网络法制宣传和公德宣传,加大对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件的披露力度。一方面,加强计算机教育培训中网络安全知识的教授重要度,不断提高网民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最大限度预防网络诈骗犯罪的发生并降低其危害,使公众在虚拟空间中练就“火眼金睛”,识破网络上五花八门的陷阱,远离“免费的网上午餐”。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网络诈骗案件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和动员亿万网民共同参与到打击网络诈骗活动中,为发现网络诈骗线索、惩治网络诈骗行为提供便利。

强化网管制度,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管理制度是防范网络诈骗的“第二道防火墙”。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充分落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防范意识和技术上的不足。应严格落实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准入规定,把好网站的准建关,加强源头管理。加大对网页上的信息的审查力度,真正把握住、利用好网络阵地。净化电子商务环境,规范网络交易秩序,打击网络诈骗行为。

提升技术水平,培养专业人才。网络诈骗的根本支撑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而掌握高端技术的关键是拥有相关领域的精英人才和专业人才。因此,特别要注重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仅要逐步提高网络警察的素养,还要尝试培养专业的及审判人员。加大科研力度、发展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各类行业产品,从而为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侦查以及有效法律证据的提取保存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真正达到“惩防并举、打击有力”的效果。

网络空间安全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犯罪 社会道德 建设 防范措施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近二三十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世界发展异常迅速,在迎接信息社会来临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计算机犯罪现象正在急剧增加。网络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是经济一体化的典型表现手段和形式,全球化的进程将深刻影响互联网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与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球网络安全问题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平均20s钟就会发生一起黑客事件,目前全世界约有80%的网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在全球范围内,除原有的计算机犯罪频频发生外,其他新型的网络犯罪如网络、网络诈骗也在蔓延。网络犯罪与其他犯罪交织在一起,它不仅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予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的研究集中在计算机管理、网络安全及技术层面上,提出了具体的防范犯罪的措施,有的从法律视角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推进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平,也是遏制计算机网络犯罪最的有效措施。

    1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再认识

    网络犯罪是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还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上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虚拟社区这些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网络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网络犯罪也呈现出一种犯罪的新形态。网络犯罪正是经济一体化、网络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计算机犯罪基础上“孵化”出来的网络犯罪,因为计算机发展迅猛,广泛为经济服务,而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网络,网络正是由这种需求而构造起来的,它使经济得到更为迅速发展的同时,又给社会带来了负面效应—网络犯罪;网络犯罪常常发生在特定的场所—网络空间内,有人称之为“虚拟空间”“赛博空间”或“第五空间”,它区别于现实的生存生活空间,是一个没有客观实体的世界,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空间、精神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网络犯罪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本身。

    2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发展态势

    在网络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犯罪都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完成,并且,网络技术的运用大大方便了这些犯罪的实施。大量的网络诈骗对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美国司法部副部长汤普生警告说:“网络诈骗已经成为增长最快、涉及面最广的一种白领犯罪行为。”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说:“电子商务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核心,但其安全间题常令人头痛万分。”一份研究发现,英国约有8%的商品在网上订购后始终没有送到消费者手中。骗子利用人们善良的天性,在电子交易活动中频繁诈骗用户,对此各国法律专家也很头痛;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将更加严重。近年来,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之市场失范和法律的不健全,网上假冒、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止,十分猖撅,案件数量持续增长,重、特大案件增多,犯罪后果严重,损失巨大。在众多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尤以侵犯著作权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最为严重;针对网络银行的犯罪将不断增多。据美国官方统计,银行每年在网络上被偷窃的资金达6000万美元,而每年在网络上企图电子盗窃作案的总数高达5-.100亿美元之间,“电子扒手”平均作案值是25万美元,而持枪抢劫银行只有7500美元。“电子扒手”多数为解读密码的高手,作案手段隐蔽,不易被抓获,通常能够查获的约为1 /6,而只有2%的网络窃贼被抓获;网上贩毒将发展迅猛。因特网也把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有类似意向或目的的人联系到一起,并且使他们能通过因特网确定供应来源。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利用等级结构图和清晰的地域边界的执法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毒品犯罪的发展。

  3推进道德建设,遏制计算机网络犯罪

    第一,重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消除不良文化刺激。无论计算机技术怎样发达,网络空间多么虚拟,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主体和客体却都是实实在在的人。科学技术不是外在于社会的力量,如果跳出方寸计算机屏幕,把目光转向广阔的社会空间,不难发现,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出现,源于人们道德行为的失

范,而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又根源于社会的道德滑坡。放眼中国,我们沉重地感到,社会道德的滑波和道德行为的失范已成为日益严重的、普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由于忽视道德建设,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违法乱纪现象严重,腐败现象丛生;由于忽视文化建设,大街小巷充斥着庸俗文化、色情文化、洋奴文化、殖民文化;而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除法制之外,离不开道德的强有力的作用。道德通过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调整,大大有助于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

    第二,建立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倡导符合现阶段人们思想特点和水平的、能为广大青年所接受的道德规范,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的道德认知内化为青年自身的道德信念,提高青年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思想品德的修养,养成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道德责任心。

    第三,建构新时期道德培养体系。要发扬光大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根据时代的要求,给民族传统美德赋予新的内涵,并运用现代文明的要求加以改造、充实和发展,成为新时期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公德教育、公民公德教育是道德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道德培养体系的基本内容。

网络空间安全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犯罪 社会道德 建设 防范措施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近二三十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世界发展异常迅速,在迎接信息社会来临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计算机犯罪现象正在急剧增加。网络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是经济一体化的典型表现手段和形式,全球化的进程将深刻影响互联网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与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球网络安全问题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平均20s钟就会发生一起黑客事件,目前全世界约有80%的网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在全球范围内,除原有的计算机犯罪频频发生外,其他新型的网络犯罪如网络、网络诈骗也在蔓延。网络犯罪与其他犯罪交织在一起,它不仅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予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的研究集中在计算机管理、网络安全及技术层面上,提出了具体的防范犯罪的措施,有的从法律视角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推进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平,也是遏制计算机网络犯罪最的有效措施。WwW.133229.coM

1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再认识

网络犯罪是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还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上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虚拟社区这些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网络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网络犯罪也呈现出一种犯罪的新形态。网络犯罪正是经济一体化、网络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计算机犯罪基础上“孵化”出来的网络犯罪,因为计算机发展迅猛,广泛为经济服务,而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网络,网络正是由这种需求而构造起来的,它使经济得到更为迅速发展的同时,又给社会带来了负面效应—网络犯罪;网络犯罪常常发生在特定的场所—网络空间内,有人称之为“虚拟空间”“赛博空间”或“第五空间”,它区别于现实的生存生活空间,是一个没有客观实体的世界,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空间、精神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网络犯罪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本身。

2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发展态势

在网络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犯罪都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完成,并且,网络技术的运用大大方便了这些犯罪的实施。大量的网络诈骗对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美国司法部副部长汤普生警告说:“网络诈骗已经成为增长最快、涉及面最广的一种白领犯罪行为。”英国首相布莱尔曾经说:“电子商务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核心,但其安全间题常令人头痛万分。”一份研究发现,英国约有8%的商品在网上订购后始终没有送到消费者手中。骗子利用人们善良的天性,在电子交易活动中频繁诈骗用户,对此各国法律专家也很头痛;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将更加严重。近年来,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之市场失范和法律的不健全,网上假冒、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止,十分猖撅,案件数量持续增长,重、特大案件增多,犯罪后果严重,损失巨大。在众多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尤以侵犯著作权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最为严重;针对网络银行的犯罪将不断增多。据美国官方统计,银行每年在网络上被偷窃的资金达6000万美元,而每年在网络上企图电子盗窃作案的总数高达5-.100亿美元之间,“电子扒手”平均作案值是25万美元,而持枪抢劫银行只有7500美元。“电子扒手”多数为解读密码的高手,作案手段隐蔽,不易被抓获,通常能够查获的约为1 /6,而只有2%的网络窃贼被抓获;网上贩毒将发展迅猛。因特网也把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有类似意向或目的的人联系到一起,并且使他们能通过因特网确定供应来源。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利用等级结构图和清晰的地域边界的执法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毒品犯罪的发展。

3推进道德建设,遏制计算机网络犯罪

第一,重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消除不良文化刺激。无论计算机技术怎样发达,网络空间多么虚拟,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主体和客体却都是实实在在的人。科学技术不是外在于社会的力量,如果跳出方寸计算机屏幕,把目光转向广阔的社会空间,不难发现,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出现,源于人们道德行为的失

范,而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又根源于社会的道德滑坡。放眼中国,我们沉重地感到,社会道德的滑波和道德行为的失范已成为日益严重的、普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由于忽视道德建设,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违法乱纪现象严重,腐败现象丛生;由于忽视文化建设,大街小巷充斥着庸俗文化、色情文化、洋奴文化、殖民文化;而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除法制之外,离不开道德的强有力的作用。道德通过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调整,大大有助于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

第二,建立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倡导符合现阶段人们思想特点和水平的、能为广大青年所接受的道德规范,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的道德认知内化为青年自身的道德信念,提高青年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思想品德的修养,养成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道德责任心。

第三,建构新时期道德培养体系。要发扬光大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根据时代的要求,给民族传统美德赋予新的内涵,并运用现代文明的要求加以改造、充实和发展,成为新时期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公德教育、公民公德教育是道德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道德培养体系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