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范文第1篇

1引言

自从我国相继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两个文件实施后,我国水利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形势,也进一步促进了水利保护和发展措施、评估工作的开展,为我国整体生态环境的建设作出重大的贡献[1]。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水利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均是我国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环评能够有效推进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保护,实现水资源及环境的统筹与协调发展。

2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的重要性

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对保护流域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对因规划实施对水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有预防作用,可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编制。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能够对生态环境保护局限性进行评估,反映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规划中的整体性、积累性和叠加性,为我国环境治理和环境项目的规划奠定基础,促进我国整体生态环境改进和完善。根据当前我国环境保护规定对我国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开发利用规划都应该在规划编制内对其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且编写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说明和文章,作为后续法律规定的核实材料。因此,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编制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3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思路及重点

3.1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思路

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在其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早期介入、一致性和整体性3个原则。在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思路确定的过程中,首先确定3个原则的重要性,对其项目或规划方案的整体布局、整体规模、开发时序等内容进行环评,累计环评的影响,实现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思路的基本创建。其次,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思路中必须明确水利规划工程的整体评价内容,才能够加强水利规划环评的有效实施,保障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及环评结果的准确性。在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内容包括规划、分析、影响识别、评价指标、环境影响、环境跟踪、公众评价、公众建议等内容[2]。因此,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思路的确定对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水利规划方案建立和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3.2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重点

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的重点内容包括规划协调性分析、回顾性分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跟踪评价6个部分。1)规划协调性分析。规划协调性分析主要是根据规划与法律的内容对其规划层次进行划分,确保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与法律、法规、政策的协调性。协调性分析还对区域规划协调性关系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确保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性。2)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的重点在于对已经实施的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的政策、内容和建设等项目进行环境影响测评的评估,从而能有效实施对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实际环境影响的措施。此外,回顾评价分析中包含了对潜在损害环境活动和行为的检测、审计和改进内容。回顾性分析是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中最基础的工作内容之一,担负着环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的责任。3)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主要是指在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中根据流域生态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对我国水资源的利用、规划布局和生态功能的协调建立等进行评估和管理。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中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能够针对不同流域生态系统和结构,对其影响性质进行划分,从而分析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及时对规划进行优化调整。5)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是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整个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方案实施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主要是从工程项目调整,对环境保护需求,替代方案制定等内容上对其实施环评,从而提高我国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效率,促进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6)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是对采用拟定跟踪评价方案和检测方案的基础上,对规划实施前后的相关影响流域生态环境的要素进行需求分析和整理,为规划的实施、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

4结语

流域综合规划任务的关键就是理清流域治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集合流域经济发展的态势和需求,进一步制定流域综合治理方案,为防洪减灾、灌溉、水利、航运、水资源、生态资源保护等奠定基础。因此,针对我国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环评的实施必须从其各个环评重点内容上对其进行质量提升,促进规划环评结论和管理的高效发展,为我国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利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荣烨,魏科技,刘斌,等.流域综合规划环评中生态敏感目标识别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4,12(1):114-118.

生态环境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特征;现状;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它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城市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相反,强度过大的城市活动反过来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持续破坏,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生态城市的内涵

作为城市生态休闲的空间载体,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不仅是生态休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城市生态休闲环境,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生态休闲带的科学内涵在于:①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调节生态平衡;②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休闲、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③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群落;④以有效的绿色屏障和隔离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也是城市景观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2.1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生态环境的概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绿化带减少,引起城市环境质量大大下降;②城市水污染加重,例如不少造纸厂、印染厂等将未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逐年不断恶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③大气污染不断加剧,不少工厂将未达标的烟等排到大气中,影响了空气质量,进一步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2.2 城市规划欠缺,环境得不到保护

城市规划的好坏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近年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规划,然而设计院在规划过程中过分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建筑物全部采用钢结构,一方面显示了技术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从使用年限上来说更占优势,但是并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建筑物全部采用钢结构从外观方面直接影响环境的绿化,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并未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这必然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环境的忽视,最终导致生态不平衡。

2.3 人们对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

“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名词不少人可能听过,但真正关心或者去从自身做起改善不足的人却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对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深层次认识了。人们对其认识的不足,遍减少对其监督,规划设计单位设计的建筑物等是否适应现实环境等问题若无人们的监督干涉,在规划上可能就达不到对环境完善的保护,最终损害的依然是人们的身心利益。

3 城市生态休闲环境系统规划

(1)市区规划范围内的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各类附属绿地是构成市区绿地的基础,是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达标的基础,应该严格依照规划的各项指标和布局安排落实,以确保城市总体绿地系统有机完整地形成。

(2)充分发挥城市内河水体的作用;城市内河按照风景观赏通航河道、通航河道和排水河道三类,以规划蓝线予以控制,加强沿河绿化,形成水体绿化网络,与道路绿化网络一起,共同形成城市的水陆绿化网络系统,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网”。

(3)山水界面的景观控制。山水界面的景观控制是针对城市主要交通空间和其他开放空间处对山水之间的界面的规划,体现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的互相渗透,达到实际显山露水的效果。

(4)强化中心城两条环路的绿化:城市绿化树种的规划,是一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系统地进行树种规划,对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园林风貌和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布置成优美的观光、游览路和城市外环园林景观道。

(5)绿地分类规划。一个城市的绿地主要是以公园绿地为主,而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主要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几类。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6)古迹绿地保护性规划。文物古迹绿地不是城市生态景观绿地系统分类中的一个类别,而是分属于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绿地之中,但是它是全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和具有特色的部分。

(7)湿地对改善和调节人居环境有重要意义。国内很多城市由于早期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随着建筑用地的日益扩张,不同类型的湿地的面积逐渐变小,而且在一些地区开始呈现消失的现象。所以,要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我们就必须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和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

4 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科学分析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中,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理论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城市规划建设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其需要在城市规划中更多的考虑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现代生态环境理论为基础、以城市规划发展目标为重点,科学的开展城市规划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得到缓解,使城市规划工作中更多的关注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4.2 了解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开展

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首先对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以此为基础指导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指导城市规划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理论的应用。立足与城市生态环境基础现状、关注城市规划需求,以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为中心实现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4.3 针对现有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

针对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运用的重要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对现有在建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在原有城市江边、湖边的休闲建筑中加强环境保护设施的运用,同时注重植被保护设施的设置,减少人员活动对水环境及植被的影响。另外,在城市会现有建设工程中,还应注重植被景观、绿化等配套工程的设计与应用。将生态环境理论切实落实在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作中,促进城市会话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4 以生态环保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应以生态环保理论为中心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从政策导向以及政府引导入手。使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将生态环保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从宜居环境的改善入手、运用景观设计、生态环保技术等实现城市的科学规划。例如:增加高层建筑设计应用、减少对周边湿地等环境的征用。增加现代城市节能住宅小区的规划、注重城市道路规划、注重城市绿化设计等,以此构建节能减排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目的。

5 结 语

在现代城市扩建、改建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以生态环保理论为中心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通过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使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焦胜.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湖南大学,2005.

生态环境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利用;保护

一、城市规划面临的已有生态环境问题

(一)自然资源紧缺

城市规划对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土地资源、木材资源、矿石资源等。我国地域宽广、自然资源种类丰富,总量较客观,但是由于人口密集,加之经济发展过程中仅重视经济效益,对自然资源滥采滥挖,浪费严重,利用率低,造成了自然资源短缺的现状,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城市规划中,不得不认真考证当地自然资源的状况,以合理并高效率的利用。

(二)环境质量低下

城市是人类聚集的主要场所,因此,城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之其他场所的影响更为深远。人类聚集在城市中的各种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使环境质量低下,状况堪忧。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烟尘等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造成的水污染,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废渣等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的综合污染,汽车、各种施工造成的噪音污染已经成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棘手因素,对城市的未来规划产生不利影响。

(三)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城市规划需要各种自然资源,因此必须对各种资源进行采集。但是以前的城市规划中,由于众多建材矿产企业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生态的保护与恢复,造成植被破坏、山体破碎、湿地系统消失等生态遗留问题。这些生态遗留问题的治理和恢复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加之后来的城市规划重蹈覆辙或者治理恢复力度不够,因此并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成为未来城市规划一重大难题。

二、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认识到城市规划已经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避免重蹈覆辙,探寻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和谐并进的道路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唯一途径。

(一)确立以“建设生态城市”为主的城市规划原则

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今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因此,确立以“建设生态城市”为主的城市规划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建设生态城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环境承载力、城市发展方向以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全面规划。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把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作为城市规划的纲要之一。

(二)合理划分区域

城市规划根据不同的城市功能可以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等,在划分区域时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工业区的选址要避开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避开上风口,生活区则要选择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建设新城区时,要对老城区进行综合分析,选址要得当,使老城区与新城区能够相互协调,不同的功能得到协调发挥。

(三)整治城市污染

城市环境质量低下是城市规划面临的一大生态难题。城市作为人类主要的聚集区,是城市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且城市污染制造是持续不间断的,如果不及时整治,就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整治城市污染刻不容缓。整治城市污染首先要有效地遏制污染源,工厂生产、居民生活、城市交通是造成城市污染的主要源头,要加以监督和管理,同时宣传生态保护,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其次对于已经产生的污染,要及时进行处理。当前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和手段都较低下,因此需要

加大对城市环境质量方面的投入,采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进行治理。再次,要健全城市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城市环境的保护上升到法律层面。

(四)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资源的利用率是关系城市规划成败的重要因素。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一大学问。许多城市只看到经济利益,从而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换取当前经济利益,如在看到房地产业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许多城市规划出大面积的土地去建造楼房,结果因为规划不合理,建造出来卖不掉或者由于开发商的问题根本没有建成,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了经济利益。因此,杜绝滥采滥挖、浪费等现象是必要的。城市规划时要把经济

发展和资源状况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与和谐发展。城市规划中,由于各种主管原因和客观原因,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首先要树立节约意识,充分认识到资源的紧缺状况。其次,加大投入,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再次,开发新资源或者可代替资源是未来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

(五)加强绿化,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当下的城市绿化率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但仍未能达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水平,并且存在一些问题,如绿化不合理,该绿化的地方不进行绿化,不该绿化的地方反而绿化过度等。因此,加强绿化仍然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加强绿化,提高绿化水平,要制定严格的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合理划分绿化区域和面积,科学安排布局,加强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化系统。加强城市绿化,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

城市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按自然规律办事,这样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欣元.略论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环境问题[D].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 年06 月第24 卷.

[2]胡兆祥.刘艳侠.城市规划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J].环境保护,2010 年4 月第4期.

生态环境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城市化进程推进,这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只顾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因而有效利用能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人类的迫切任务。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已普遍达成共识,逐步被引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居住条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它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相反,强度过大的城市活动反过来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持续破坏,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1984)报告指出:"生态城(乡)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人类活动的最佳环境,诱发人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体来讲,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目标和措施所作的规划,其目的在于提高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有关。

二、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概况及措施

1、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概况。城市建设不能再重复单靠增加资源投入来推动发展的老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城市,保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进一步调整提高城市建设节约水、能源、土地等资源和治污、防灾减灾的技术标准,纳入到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中,以法制手段保障和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2、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措施。城市是人类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改变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集中地,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和依赖构成的统一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它包括社会结构、人工结构、资源结构、生态环境结构四个方面的内容。要实现这一多元、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城市规划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节水和水污染治理的各项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要结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旧城有机更新,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要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要鼓励农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绿化,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入,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3)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和福利分房旧体制下形成的福利供热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体制的需要,也是造成采暖能源浪费严重的重要经济根源。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变暗补为明补,逐步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传统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家庭(用热户)直接向供热企业缴费采暖,实行采暖用热商品化,采暖补贴货币化。采暖地区的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也要按照分户计量、室温可控的要求逐步进行改造。积极推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办法,逐步取消按面积计收热费,更好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采暖舒适度和热能利用效率。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关系广大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冬季取暖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生态环境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与人们生活影响最为密切的就是对环境的建设。可以说生态环境的发展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坏,实际上与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基于这一原因,更加应该对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建设加以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人们营造一个美丽舒心的环境。本文以此为重点,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为今后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城市规划建设的综述

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对其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这其中涵盖的内容是多方面,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对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因为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居民生活在城市,环境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城市的环境发展起来了,人们才能更加安居乐业。所以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进行规划与设计,促进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在根本上完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为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一个城市的环境问题实际上与当地的人口密度以及相关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因此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这就造成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并且我国资源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如果不能有效的抑制环境压力,那么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将会是十分不利的。纵观未来的发展,必将是生态占主导位置的,所以如果不能将压力的问题处理好,那么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建设也将会是极为不利的,难以实现高度的统一以及协调化的发展建设。

2 我国城市的生态系统

对于我国而言,城市生态系统虽然是完全开放的,但是其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需要与其他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得到更大力度的扶持,这样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以人们的生产活动为例,在这一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如果不能在生态系统中将其完全的分解掉,那么就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无论是在农田生态系统,还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都有这样的责任,将废弃物处理掉,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其转化为其他的能源物质,这样可以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城市在自然界与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一致的,前者的空间占有量非常小,但是对于后者而言,却是发展的中心,承担着各个方面的重任。所以也是产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对于人们的生活状态也是十分不利的。由此可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设计是相当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对于城市而言,其承担着人类活动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对城市景观以及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前提,并且充分考虑到其中的影响性因素。

3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目的和核心

景观的规划与景观设计总要以建造宜人景观为核心。而景观的宜人性则包含着景观的通达性、生态的稳定性、建造的经济性、环境的清洁度、空间的拥挤度、景观的优美度等一系列内容,它是一种比较适宜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这一方面的通俗体现其实就是当前许多地方对于那些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景观也特别重视那些诸如大小与形状,密度与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同层次等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能源的质量同等重要,例如,它要使那些开敞空间集中一些,建筑空间错落有致,努力地做到合理安排那些空间格局,打造出人工环境亦有自然的生动影像。当然了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敏感区域,以达到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的目的。

有意识地塑造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用来满足某种预想的需求或欲望的设计是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在联系自然与文化时用的是物质能流和土地的使用,而生态规划设计都是那些对环境影响最小,对生态过程的规划协调的设计,这种协调的意思是规划设计尊重自然、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人类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掠夺,保证动植物栖息地的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方式。它给我们提供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以及周身的生活环境。简单地说,这种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和结合,需要全面考虑设计途径会给环境造成哪样的影响?我们都要扪心自问:这种设计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是对环境有益还是对环境无益?

对于景观规划,如果理解成一个对任何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和户外空间的问题分析,提出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监管这一方法的实施过程。那么景观规划设计师就是在帮助我们怎样在生产生活上同地球和谐相处。说白了,景观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对户外空间和土地的生态规划和生态设计,其核心思想是生态原理,如果再往深处来说,景观规划设计就是一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的输入和排放方式的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它创造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它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了一个循环流程,是满足科学发展观的景观。

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出人类拥有了新梦想,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清晰。这个梦想其实就是自然保护、文化发展,生命环境、设计的环境,美的形式同生态功能间全面的融合,它将慢慢地消融公园曾经在城市人类中的那种原始的地位,它要让其慢慢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结束语

城市环境的未来建设要实现几大需求的转变:①从物理空间的需求转变到生活质量的需求。②环境保护的需求转变到人类身心健康方面的需求。③表面形象的城市美化转变到内里过程的城市和谐。一言概括就是,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而系统化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自然化讲究的是道法天然,经济化讲究的是巧夺天工,人性化讲究的是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郭苏明.人文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景观连续性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

[2]李昕昊,张媛媛.从城市景观角度看建筑的作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