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转型报告

能源转型报告

能源转型报告

能源转型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媒体资源 沟通 转型 共赢

在媒体资源经营的链条中,大众传媒和广告主处于媒体资源经营的两端。大众传媒以版面和时段的形式将受众的注意力出售给广告主,广告主通过投资媒体的版面和时段,获得销售力和品牌价值提升等回报。媒体公司通过媒体的版面和时段,帮助大众传媒经营媒体资源:专业媒体策划公司则站在广告主的立场上进行媒体投资。在其发展初期。媒体公司和专业媒体策划公司分别进行媒体资源的作业,但当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须超越原先的立场和视野才能继续做大做强。如何超越呢?思路和方向在哪里呢?

本文将梳理百年电通在媒体资源市场中的角色变化,为媒体资源经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思考的方向。

日本电通实现从媒体、媒体、媒体伙伴的转型

日本电通的前身是1901年成立的日本电报通讯社,其主要业务是为报纸提供新闻,报纸以广告版面的形式支付费用。日本电报通讯社必须把版面销售出去,才能获得回报。1936年。由于日本国家政策的调整,日本电报通讯社收购同盟通讯社的广告部门,并更名为电通。重组后的电通专门负责报纸的广告版面销售,并从广告主支付的广告费中获得佣金。至此,电通从媒体转型为媒体公司。今天,电通仍保持着媒体费制的收费模式。2006年,四大传统媒体的媒体费占电通全部收入的66%。

随着电通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电通进一步发展为支援媒体建设的媒体伙伴。20世纪50年代,电通为民营电视台培养广播电视人才以支援其建设。今天,电通和大众传媒共同研究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新课题。其中,电通的报纸推进局中最关心的课题之一就是塑造互联网时代报纸广告的价值。帮助报纸焕发新的活力。电通的电视局则着力开发新的电视内容和创新电视广告形式,借以提高电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力。2002年,电通提出了“价值创造伙伴运动”,即电通是广告主、媒体、生活者的合作伙伴,电通是为提升三者的价值而工作。可见,电通已由媒体商转变为媒体伙伴。

电通深层媒体伙伴是成为媒体经营者。电通的媒体经营范围非常广泛。既参股日本富士电视台、TBS、东宝电影公司等传统媒体。也与电信企业合作,抢占互动新媒体的市场;此外,电通媒体经营的触角还伸向公共汽车站牌、户外广告牌、商业设施等小众媒体市场。尽管电通的媒体投资范围广泛。但并不意味着电通再次转型为媒体,去拍摄电影,制作电视节目,参与内容的采编。相反,电通给自己的定位是“制片人”,而不是内容制造商。电通致力于整合资源,策划内容。提升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沟通服务。

日本电通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

尽管电通从媒体转变为媒体公司是国家政策变动使然。但电通转型为媒体伙伴的根本原因却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嬗变。电通的经营理念经历了广告公司、沟通公司、创造沟通公司的转变。

电通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广告公司,但是电通的企业标志中却没有“广告”二字。今天电通的定位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沟通服务的企业。但是“沟通服务”并不足以体现电通的核心竞争力,电通用创造沟通的理念统领企业经营。所谓创造沟通。即创造性地整合各种资源。发现和挖掘客户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点。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沟通。具体而言。沟通和创造沟通有以下两个区别:

首先。沟通服务处于营销的末端。而创造沟通则处于营销前端。沟通服务所整合的是广告、公共关系、人员促销等各种沟通工具,这些沟通工具属于4P中的促销层面,处于营销的末端。而创造沟通不仅涵盖了促销的工具,还覆盖了产品、价格、渠道整个营销链条。创造沟通主张从产品开始沟通设计。例如,电通的消费者研究中心提炼出日本未来健康市场的关键词“解毒”(DETOX),并指导客户开发“解毒”概念的相关产品。或者为既有产品制定新的沟通策略。由于电通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解毒”资源,当客户需要进一步开发“解毒”的市场时,电通是不二的选择。可见,创造沟通抢占了营销的制高点,但沟通服务只能让企业在营销的末端等待客户的召唤。

其次,沟通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创造沟通则以消费者为中心。事实上。以消费者为中心。是电通迈向营销前端的不二法门。在整合沟通工具的问题上,沟通服务以媒体为中心。谋求最大到达率的媒体组合策略。创造沟通强调管理消费者的接触点,通过设计沟通导线,把各个接触点连接成一个相互共鸣的信息传播场。以饮料产品为例。沟通服务往往先验地以电视媒体为中心,组合不同的时段和频道。而创造沟通却要研究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管理消费者的接触点。电通消费者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消费者的饮料消费场所主要在便利店,购买的高峰期是早上4:00-8:00和晚上的8:00~10:00。那么沟通设计围绕消费者上下班的生活方式而展开,便利店处于中心位置。户外、网络、手机等接触点可将消费者推向便利店,而电视广告在早上出门前、晚间回家后才能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创造沟通以消费者为中心,帮助电通迈向了营销的前端。这使电通具备了和客户对话的实质性资本。另外,创造沟通使电通成为消费者与客户之间的不可或缺的桥梁。这样一来,电通就同时掌握了媒体的两条生命线:广告客户和消费者。这是电通转型成为媒体伙伴的坚实基础。

我国媒体资源经营企业转型的电通之路

电通的转型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服务的。在媒体资源市场,为客户创造价值表现在提高投资回报上。所谓投资回报是指客户进行媒体投资时,总是希望用较少的投资。产出更多的传播力。因此,媒体资源经营企业可从减少媒体资源的投入和提升媒体品牌及其内容的传播力两个方面为客户创造更多的回报。投资回报的压力驱使媒体资源经营企业必须转型成为客户和媒体的增值伙伴。

首先。媒体公司的转型既有自身发展的内在冲动。也有客户投资回报的外在压力。媒体公司与其的媒体之间是一种依附的。唯媒体马首是瞻的伙伴关系。因此。媒体公司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冲动,需要发展平等的媒体伙伴关系。

其次。为了维护媒体和企业的根本利益。媒体公司很少会主动降低媒体价格,减少客户的广告投入,而是倾向于从

提升媒体的传播力来照顾广告客户的投资效益。因此。媒体公司在销售媒体版面和时段的同时,更需进一步挖掘媒体广告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媒体品牌和内容的传播力。只有这样,媒体公司才能既实现媒体增值,又照顾客户的投资回报。但媒体公司只有站在客户的视角挖掘媒体资源,才能更好地帮助媒体实现增值,发展更深入的媒体伙伴关系。

再次,专业媒体策划公司与媒体发展伙伴关系的动力也来自对客户的投资回报的重视。在发展的初期。专业媒体策划公司更多地从减少广告投入来提高客户的投资效益。专业媒体策划公司通过整合广告主,积累大量购买量,提高与媒体议价的能力。从而为客户提供具有价格优势的媒体资源。这样,广告信息传播力的产出不变,但是广告投入减少了,投资效益提高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的总投放量为850亿元。海外专业媒体策划购买公司的份额占到中国媒体投放的30%~35%。海外专业媒体策划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媒体资源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依靠的是集团强大的资本运营能力和广告主的整合能力。两者构筑了强大的行业壁垒。提高了市场准人的门槛。但媒体公司凭借着与媒体千丝万缕的关系来占有特殊的媒体资源。突破了专业媒体策划公司的价格优势防线。北京未来广告公司是这些媒体公司的代表。北京未来广告公司是中央电视台所属唯一全资广告公司,独家大量央视频道和节目的广告。因此,在媒体资源价格方面。媒体公司与专业媒体策划公司存在着竞争。面临媒体公司的挑战,专业媒体策划公司继续积累购买量,扩大企业在媒体资源价格上的优势。继续加强与媒体对话的资本。WPP整合旗下的传立媒体和其他四家专业媒体策划机构,成立群邑(中国),从而成为媒体购买的巨无霸。2006年群邑在中国的营业额突破80亿元人民币。2006年5月,阳狮集团整合旗下的实力传播与星传媒体在中国的媒体购买业务,成立博睿传播(China Media Exchange),再度改变中国媒体资源交易行业的格局。根据全球权威媒体评估机构RECMA的数据,博睿年度媒体购买量达110亿元。占中国年度媒体投放的13%左右,纯利润约为3.3亿元人民币。然而,当媒体资源的价格优势压缩到一定空间时,专业媒体策划公司只能通过帮助媒体提升传播力来提高客户的投资效益。专业媒体策划公司与媒体建设更深层次的伙伴关系是唯一出路。

我国媒体资源经营企业转型的现实困难及其未来趋势

尽管投资回报的市场压力为媒体公司、专业媒体策划公司的转型注入了动力。但是两者在转型过程中也有不少的现实困难。

首先,专业媒体策划公司转型的第一个障碍是媒体公司。由于媒体公司和媒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媒体公司更容易介入媒体资源的开发。例如,当一些专业媒体策划公司还在等待机会的时候,北京未来广告已经凭借其先天优势,成功地开发了中央电视台的媒体资源。

其次,专业媒体策划公司的转型还受到政策的限制。由于大多数的专业媒体策划公司都有外资背景,因而无法进入媒体运作的核心领域。即使未来的媒体政策面有所松动,但由于媒体的特殊地位,国家仍然会出于各种考虑支持本土公司和媒体之间的联姻。1998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突然下发停止核准登记媒体购买企业的举措就是基于以上考虑而出台的。该举措导致了实力和传立等外资专业媒体策划公司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取得独立法人资格。

尽管媒体公司在成为媒体伙伴方面具有各种优势,但在提供跨媒体接合营销服务方面却处于劣势。首先。传统媒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媒体公司超越原媒体的动力不足。中央电视台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多的优质资源矿,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待挖掘。这导致了北京未来广告公司整合其他媒体资源的动力不足。其次,受到媒体行业条块管理的影响,跨媒体、跨区域的媒体资源整合受到各种地方行政或者政策的阻挠,这导致媒体公司只能在其的媒体资源范围内实现客户的增值,无法满足客户整合营销传播的需要。这给专业媒体策划公司留下了发展空间。

能源转型报告范文第2篇

“再见!”2013年12月31日23:58,距离2014年的元旦钟声敲响还有两分钟,《新闻晚报》的官方微博发出最后一条微博,向2013年告别,也向即将走进2014年的读者道别——2014年1月1日,14岁的《新闻晚报》正式休刊。

一份报纸在新年时刻以这样的方式向读者道别,不免让人心生几分悲凉,也让正经历广告、发行双重下滑压力的中国报业,在跨入2014年之际显得有些落寞而悲壮。未知的2014年,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报业究竟将作何表现?不妨循着报业2013年走过的轨迹预测一番。

广告持续衰退已不可逆转

尽管目前关于2013年报业广告的最终数据尚未,但纵观报业全年的表现,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任梁勤俭前不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预测,报业广告“2013年降幅的最终统计数据很有可能逼近两位数”。

展望2014年,报业广告的表现又会怎样呢?业内人士认为,报纸广告持续衰退的态势短期内已不可逆转,而且这种衰退将会是全方位的。

专家建议报纸未来要把广告当做内容来经营,让广告真正变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对报纸进行根本性改革,即让报纸由新闻纸真正向功能纸、服务纸转变。

此外,鉴于目前报纸新媒体广告增幅非常低的状况,建议报业设立新媒体营销研发部门,利用好新媒体资源和新媒体手段,盘活自身资源进行营销。

改革是主旋律

《新闻晚报》的休刊让报人们觉得这个冬天格外寒冷,然而,就好比“冬至是早春的使者”,在寒冬之中也孕育着突围、转型的力量,尽管这春天还有些遥远。展望2014年,报业的发展境况并不会有太大好转,但“转型”“改革”注定将是报业未来一年的主旋律。

对于报业转型,《新闻记者》主编刘鹏坦言,近几年,报界同仁普遍对行业前景表示忧虑,但真正痛下决心主动转型的却不多,更多的人仍停留在对往日辉煌的怀念与迷恋之中。但是2013年的种种变化都表明,包围传统纸媒的环境温度不断升高,即将达到沸点,媒介格局调整背景下的报业转型或被转型在所难免。在刘鹏看来,所谓报业转型,既包括媒介渠道的跨越与拓展,也包括原有媒介质量的升级换代,“晚转不如早转,被动转不如主动转,报业同仁必须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丢掉幻想,开始战斗”。

此观点也得到了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的认同。他认为,在艰难中开始的2014年,转型、亏损、关停并转、整合、并购、深化转企改制等将会是传统媒体业的关键词。

2013年10月28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合并成立上海报业集团。而在此之前,山东、湖北等省也都出现了省报整合地市报、创办地方版的动向。展望2014年,报纸整合很有可能会大规模出现。

对于业界期待,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也给出了积极回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4年,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将进一步推动报刊改革和结构调整。推动报刊出版单位深化改革,推动已转制的报刊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开展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试点;探索国有新闻出版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经批准允许有条件的国有股控股上市传媒公司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国报刊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鼓励报刊出版传媒集团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报刊出版传媒集团;以“百强报刊”为核心,实行政策倾斜,积极推进品牌报刊建设;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注重地域性开发本地生活服务

在2013年的报业广告中,只有房地产和活动类两个行业依然增长。其中,房地产广告之所以普遍增长,与一些报纸创新营销模式有关,也与地产广告一般以地域投放为主有关。而发行方面,在报业发行的一片下跌声中,社区报是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

能源转型报告范文第3篇

今年以来,报纸广告经营异常艰难,大部分纸媒业绩直线下滑。经济增长放缓,市场格局调整,传媒江湖洗牌,商家趋于理性,多重因素叠加,倒逼报业转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势。

顺势而为,别无选择。只有重新审视我们的优势区间,认清劣势和短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和寻找传统售卖的替代产品,构建与新的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产品系列和销售体系。谁能率先找到款式最多、服务最优、体验最好的替代产品,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赢得合作伙伴的信赖。

报业转型,功夫在“纸外”。在不远的将来,报纸也许少了琳琅满目的广告,少了模棱两可的软文,但纸张之外的舞台,互联互通的介质,线上线下的对流,都在白纸黑字的张力之下创造着财富和价值。

好传播带来好生意

纽约时报有句名言,好传播带来好生意。在报业1.0时代,发行量就是广告额,种下好新闻,就能产出现金流。进入2.0甚至3.0时代,旧的交易法则失效,广告失去了“填补新闻空白”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必须另辟蹊径,重构好传播与好生意之间的生成机制,用创意化的产品、精细化的服务、一体化的方案,弥合这条几近断裂的鸿沟。

做一个不谈广告的广告人

不妨换一种思路,做一个不谈广告的广告人,研发不是广告胜似广告的服务产品。试想,你不再是客户躲着不见的“要广告人”,而是他的政策顾问、决策参谋、市场之眼、友好之手。产品设计、形象标识、公关推广、企业文化、销售,开放我们的所有资源,动用我们的人才储备,展现我们的优势力量,一定能够找到符合双方意向的订单。

工业化、信息化浪潮正隆,企业转型升级、产品形象塑造步履匆匆,多数品牌正处在占领未知区域、获取市场认同的迷茫期,他们急切地呼唤专业化传播、精准化到达、定制化服务。这是成长型城市留给我们的巨大作为空间,也是报纸看得见的市场机遇。

推动传播转型和营销转型

为什么我们在新媒体面前优势渐失?很重要的一点,报纸一对多的单边传播模式,很难精确测量群众的口碑指数;报纸以静态为主的内容呈现,很难像新媒体那样制造多边互动和即时分享。

补上这个短板,推动传播转型和营销转型,这是移动互联时代报纸面临的紧迫课题。

向互联网学习O2O实操技巧,把纸上文字的力度与群众参与的广度结合起来,把线上虚拟的空间与线下真实的世界连接起来,把传播的热度转化成人气的旺度,进而形成报纸的营销峰和价值链。

报纸并未失去阵地

建立在报纸权威性、公信力基础之上的活动策划和议程设置,一旦与受众的社交需求和表达欲望合拍,就能迸发巨大的传播能量。文字背后的舆论气场、版面之外的公共空间,正是我们大有可为亟待深耕的领域。

在品牌活动中延伸出来的营销新机遇,一旦与商家的推广路线产生交集,就能获得倍增的传播效应。从广告本位转向客户本位,通过多媒联动、线下聚集,再造营销流程,为客户量体裁制“总有一款适合你”的解决方案,弥合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鸿沟,努力追求能够形成销售的广告。

媒体只有介质之别,所谓优劣与新旧,区别仅仅在于思路与创意。互联网屡试不爽的套路,报纸为什么不可以长袖善舞?报纸弱于线上的分享与海量,却依然拥有纸上的严肃与精致,习其所长,避己之短,精耕于纸,发力线下,报纸并未失去阵地,而是与互联网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

细致地触摸用户的兴趣点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格局下,报业延续多年的经营模式,有哪些正在失效、失灵?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潮流面前,报纸能够提供哪些适销对路的产品?创造并满足哪些新的消费需求?把这些问题琢磨透了,转型、融合便有了清晰路径。

狂轰滥炸的“眼球营销”,被精打细算的投入产出考量取代。概念意义上的传播价值,被精明商家的效果监测换算成冷冰冰的数据。

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思维,精准分析报纸的用户群,像微信公众号那样深入、细致地触摸用户的兴趣点,重新凝聚因忽略而失散的“部落群”,重构报纸在各类分众市场的新优势,这是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加速实施分层传播,分类经营

在个性充分释放的时代,满足个性化需求,具有无限操作空间。加速实施分层传播,分类经营。运用议题设置手段,创造特定范围的公共话语,用定向策划和个性化创意,生产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组织的定制化产品。如各类行业观察、企业特刊、区域读本,大力深耕,必有所求。

越来越多样的服务需求摆在报纸面前,放眼看必将是一个消费蓝海。问题是我们能否跳出“三句话不离广告”的旧思路。在市场主体看来,报纸掌握着无法替代的核心资源,只是这些资源尚未完全开放和对接,在需求与供给之间缺少连接的纽带。找到这根纽带,将报纸的影响力、引导力、服务力转化为商业机遇,则商机无处不在。

不断延伸开放合作的边界

《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说,世界就是一个交叉补贴的大舞台。在日益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领域,群众有期待,民间有资源,商家在寻觅,资本在试探,缺少的只是补贴的通道和回馈的机制。报纸充分发挥组织动员作用,连接各方,协调关系,平衡利益,在补贴与被补贴之间、产出与回报之间搭建“圆桌会议”,去异求同,把各个关联方聚合成利益共同体,不断延伸开放合作的边界。这是媒体的价值所在。

在社会效益为先的前提下,如何通过议程重置、流程改造、元素叠加、多媒融通,最大限度挖掘营销潜能,形成持续营收的产业链,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在模仿和跟风不被遏制的传媒竞争生态中,用创造性思维,锻造出“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品牌系列。顺应市民消费新需求,以报纸影响力为底座,逐步建成基本覆盖老、中、青、少的社交产品体系,进而形成报纸核心竞争力。

“重返部落社会”

麦克卢汉50多年前的预言“重返部落社会”,正在变为现实。社群经济由此诞生。这是完全有别于报纸广告售卖的盈利系统。

以报纸的品牌为核心孵化的新媒体,与互联网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在争夺用户的比拼中,报纸在本土拥有的良好口碑以及天然的接近性,将成为制胜的关键。

环顾传媒江湖,互联网大锷、各类垂直网站、新兴自媒体正在加速向中小城市渗透,留给我们思考和谋划的时间有限。必须抢在他们之前完成用户转移,把原本属于报纸的读者重新凝聚起来。

转型就是转移。在精确分析用户消费偏好基础上,建立同声相求的社交圈,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各具特色的部落群,把线上的交互与线下的分享结合起来,通过用户集聚实现商业价值。

不变的是报纸的凝聚力号召力

在报纸的营收大盘中,虽然微信短期内不可能成为增长支撑,但它积聚用户的意义远远大于创收效应。从纸上到网上,从网上到掌上,改变的是介质,不变的是报纸的凝聚力号召力。

传播介质瞬息万变,会不会有更新潮的社交应用取代微信,无法预知。但我们要保持足够的敏锐,时刻紧跟媒介更新换代的步伐,在下一波革新浪潮来临之前,争取不落后于当下的时势。

做最好的报纸,最互动的网络,最活跃的官博,最好玩的部落群,分兵把守区域传播的各个关口,在每个入口处都成为绕不过去的存在,这是报业转型必须达到的目标。

报纸的力量体现于组织力协调力动员力

北大教授胡泳在《报纸为什么重要》一文中,列举了报纸重要的4条理由,其中一条是,报纸并不仅仅是信息的提供者,它们每天把世界以一种协调一致的方式组织起来。

信息稀缺年代,文字可以造就万人空巷的传奇;“粉丝经济”来临,信息由于泛滥而贬值,传播由于多元而重组,报纸的力量,将更多地体现于组织力、协调力、动员力,对各类资源和要素的挖掘、对接与整合,在核心传播力基础上衍生出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际和谐和文明进步。

报纸本质上就是牵线搭桥的载体。左牵黄,右擎苍,均需精工巧运。一头是千家万户蕴藏的艺术之种、智慧之光,一头是群众对精神文化消费不断增长的需求;一头是文艺院团、大专院校的文艺力量,找不到走向大众的通道,只能囿于圈子之内,一头是群众得不到适合大众消费水平的文化产品。吃透这两头,弥合这个鸿沟,把各种艺术力量通过市场之手串连起来,把产品化的艺术平台向大众开放。这就是报纸发挥连接作用的巨大空间。

在变局中找到转化的契机

媒介单一年代,报纸作为大众媒体,承担着传播公共信息、引领大众舆论职能。传播介质多元时期,新闻越来越趋向于小众化、分众化,有人定义为“小时代”。

从大众到小众、从全域到分众的变迁,并不意味着报纸空间收窄,关键是如何在变局之中找到转化和变奏的契机,以小搏大,大中求准。

用辩证的眼光考量传媒市场,大众传播格局下,报纸因其读者市场之大而难以达至精准,经营难免粗放。而在小众与分众市场,则可以通过精耕细作提高营销效率,通过个性化、定制化、专属化服务,开辟新的市场窗口。

因此,不必哀叹“广告去哪儿了”,不要担心新媒体抢食了报纸的蛋糕,传统媒体首先应该反思,我们守住自己的阵地没有,我们的资源发掘充分没有,我们的田野收割殆尽没有?

把小众议题转化为营销大市场

把小众议题转化为营销大市场。表面上看,报纸广告的传统地盘确实在失守,汽车、金融、地产莫不如此。这是商业行为从盲目投放到细分人群的理性回归。报纸失去的部分存量,必须在创造增量中找到替代,这就是,在改革发展的总议题下,针对不同人群设置子议题,将每个子议题做成大文章,孵化出大市场。

把分众诉求转化为活动大策划。网络加速了人际重组,兴趣与偏好逐渐取代收入、身份、职务等标签,新的圈层正在密集形成。顺应这种趋势,报纸要敏于把握不同圈层的核心诉求,善于激发他们参与公共事务、融入大众生活的热情,以策划为支点,以活动为舞台,把自娱自乐的圈子行为,升华为分享与共赢的公益行动。

把一元传播转化为多媒并举的大舆论场。全媒体不是纸媒与新媒的简单叠加,而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深度融合。在采编、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贯彻互联网思维,转变纸网各自为战、重线上轻线下的传统套路,以产品和项目为抓手,打通新媒和纸媒两个平台,使每个创新项目形成PC端+移动端+版面支撑+户外展示的传播闭环,在融合互动中创造新的商机。

把报纸品牌转化为开放大平台。连接与开放,是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精神。报纸一手掌握其它行业所不具备的政治资源和公信力优势,一头连着商家推广意愿和百姓文化需求,打通鸿沟,全盘皆活。以公益为先导,以合作为前提,以利益为契约,开放我们的平台,嫁接政商资源,衍生多种产业,让报纸从信息供给者转变成信息服务商、文化产品制造商、生活方式倡导者。

能源转型报告范文第4篇

7月21日,百度了“百度统计”,它可以跟踪分析用户在企业网站的种种行为。那么到底这个统计系统是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呢?它有何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我们对其进行了第一时间的试用。

一、如何才能使用百度统计

与众多的流量统计系统一样,百度统计需要在确认协议、获取并安装代码之后,方可正常使用,并且它是免费的。

百度统计:其内部研发代号为“福尔摩斯”

假设你所在的公司员工较多,大家平时也访问频繁,建议你将公司的IP排除在统计之外,以保证流量统计的客观。方法很简单:进入到“设置”页面,在“排除IP地址”一栏中输入你公司的IP。如果有多个IP要排除,每个IP一行,最多可以设置20个。

假设你的网站很庞大,想单独针对某些网页进行统计,可以用“子目录”的方式来解决。以你的网站域名为url.com为例,要想统计url.com/a.html,即可创建一个子目录,将这一地址添加进去。

设置界面:要统计的内容完全可以自定义

小提示:

这里的设置支持*通配符,比如要统计url.com/*即是对本网站域名下全部页面进行分析,统计url.com/*.html即是对本网站域名下以.html结尾的网页进行分析。

一切设置完毕后,建议你检测一下统计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在系统主界面上方点击“检查代码安装情况”,可以分别检查一下“网站主页”、“所有推广页面”、“自定义页面”的代码是否正常。

检查代码安装:确保万无一失

小提示:

如果你拥有多个网站(最多20个),需要多次申请添加,而且每个域名对应一套统计代码,不可混淆。在获取代码之后,将其复制到需要统计的每个页面中,如果你不想它影响页面的加载,则将代码放置在页面尽量靠后,之前的位置,如果你想获得最准确的统计数据,则将代码放置在尽量靠前的位置。

点评:你不需要随时关注百度统计的结果,为了提高效率,建议你设置一下自己的邮箱,它会每天(或者每周/每月)将统计报告发送给你,你还可以指定报告的文件类型,CSV、HTML、TXT均可。

二、考量你的推广效果究竟如何

先来看看如何根据统计数据来衡量推广的效果。可能你采用的推广方式有多种:搜索营销、BBS营销、广告投放等等,下面有针对性地对数据做一些分析。

1、查看流量的总体概况

考量重点:近期整体推广效果的大致评估。

使用百度统计的第一步当然应该查看这个统计概况,它主要给到你的是近期网站在流量方面的总体表现,给自己的整体状况一个打分。

流量趋势报告:大致判断近期推广的效果

访问次数:访客完整打开了网站页面进行访问的次数,由安装在页尾标签前的访问分析代码统计。

访客数:在一天之内,访问你的网站的独立IP数。

新访客数:一天之内首次访问过你的网站的不同用户数。如果你的网站有多个域名,访问不同域名的同一用户也算新访客。

浏览量:即PV,即对同一页面的多次浏览也即入累计。

平均访问时长:平均每次访问在网站上的停留时长,总访问时长/访问次数。

平均访问页数:平均每次访问浏览的页面数量,浏览量/访问次数。

单页面访问率/多页面访问率:浏览了一个页面/多个页面离开了网站的访问次数占总的访问次数的百分比。

点拨:假设你最近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推广网站,你可以通过流量的总体统计来评估近段时间推广的效果。假设平均访问时长、平均访问页数增长,证明你的网站内容对访客的吸引力在增加;假设新访客数增长,证明你近期的推广对拓展新用户可能有益。

2、关注来访分析

考量重点:对不同类型的推广手段产生的效果有个大致评估。

进入“来源分析”下面的“来源类型报告”,这里你可以看到你网站流量的主要来源,一般主要是:直达、搜索引擎、其他网站。

流量来源分析报告:考量不同推广手段的效果

点击“其他网站”可以进一步查看究竟哪些网站为你带来的流量最多。

点拨:假设你的网站流量中,“直达”较多,证明你的网站忠实访客较多,大家已经记得域名或者添加到了收藏夹;假设这个统计中来自某个其他网站的流量较多,你可以有意识的加大与这些网站的合作。

2、分析搜索引擎关键词

考量重点:关注各搜索引擎对你网站的流量贡献率。

切换到“搜索引擎来源报告”页面,这里你可以看到来自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的访问量统计。

各搜索引擎为你的网站带来的流量对比

点拨:可以从这里知道哪个搜索引擎对你的网站流量的帮助最大,以后可以加大对这个搜索引擎的关注;如果你有做搜索引擎推广,关注该搜索引擎对应的数据,可大致判断推广效果。

分别点击每个搜索引擎的名称,可以看到该搜索引擎带来流量的详情,包括从哪些关键词,分别带来了多少流量。

百度搜索为该网站带来流量的情况,其中“psp2000游戏下载”成为“流量之王”

点拨:关注关键字流量情况可以分析访问你网站的用户的习惯,以帮助在搜索推广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关键词;而查看每个关键词在各个搜索引擎中的访问情况,则可以进一步研究各个搜索引擎人群的差异。

3、关注转化率

考量重点:对于推广效果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可以看到流量对你带来的实际价值。

对于推广效果的评估,“转化率”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转化率低,但流量高,证明很多你网站的流量是无效流量,推广的效果就值得商榷。那么,如何考量转化率呢?

首先要进行转化目标的设置,打开设置界面,点击“创建目标”,假设你的网站是个简单的企业官网,希望更多的是通过官网上的“联系我们”页面找到你的电话,那目标设置如下:

在“步骤1”中填写网站的URL,在“目标”中填写“联系我们”页面的URL。并填写每次这种转化可能对你带来的收益以及你预期的转化率。

小提示:

对于同一个网站来说,有很多可以设定的转化目标,除了联系你外,比如完成注册、提交订单、完成交易、留言互动等。而且对于不同的运营周期,这种目标也是变化的,比如网站建设初期,目标更多是带来新的流量,之后则是提高注册率、联络率、成交率等。

设置好各种目标之后,你就要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进行追踪了,以评估你推广的效果。追踪的方式很简单。

方式1:总体了解转化状况。点击查看“转化趋势报告”,这里列出了所有推广方式促使的转化率。

通过转化率可以直接监测推广投入产出比

方式2:了解百度推广转化状况。对于百度推广客户来说,关心这种方式的推广效果,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就在这里。点击查看“百度推广转化报告”,这里不仅统计了流量情况,还有对转化次数、转化率、点击量、消费、收益、利润以及投资回报率等的统计,这可以直接反映出你的推广投入产出比。

点评:对于企业网站来说,其流量往往都不会很大,所以尤其需要仔细分析,找到流量来源的关键,并有针对性地巩固优势、加强劣势。百度统计在这方面提供了大量参数、统计项来衡量,真正做到了量化你的推广效果。

而对于转化率方面,你要做的就是尽量多设置目标,并予以监控,即可客观考量推广效果。

三、如何根据统计结果来优化推广策略

现有的推广手段是否够科学?其实从上文中我们已经讲解了一些技巧,但百度统计中还有很多数据可以提供参考。

案例1:搜索营销推广为主,其他基本上没有做推广。

查看“搜索引擎来源报告”和“百度推广来源报告”,查看一下访问者是从哪个搜索引擎、采用了哪些关键词搜索过来的。如果这些关键词中排名靠前的关键字正好是你在搜索引擎推广中投放的关键词,证明你的推广方案还是很有针对性的。如果推广关键词靠后,你可以考虑加大对排名靠前的关键词的投放力度。

进一步查看“来源转化报告”、“百度推广转化报告” 如果设定的目标转化率不理想,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推广关键词、投放位置、创意等。另外,考虑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

如果你不只在百度推广,还是用了谷歌等其他推广方式,可以查看一下其他媒介营销的流量报告和转化报告。将其与百度做一下对比。

Google Adwords的转化情况统计

案例2:做了很多友情链接,在网址导航站有推广,也发了一些广告文章

先看一下“来源类型报告”,了解一下来自其他网站的流量情况。对于排名靠前的几个网站可以加大合作。

同时,也要注意看一下“来源转化报告”,看看这些网站给你带来的流量是否有价值,如果你追求的不是流量而是实际效果,那这个参考比“来源类型报告”更有价值。

四、如何根据统计结果来优化网站

我们的网站设计、客服系统是否够完善,从百度统计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那么究竟该关注哪些数字呢?

关注点1:来访者的情况

了解一下你的网站访客都是一群怎样的人:查看“客户端属性报告”和“客户端属性转化报告”看看你的访客在使用什么浏览器;查看“来源类型报告”看看访客怎样的浏览方式。

点拨:访客使用的浏览器类型可以帮助你针对性优化网站在该浏览器上的页面表现;假设多数访客来自搜索引擎,证明他们习惯于用搜索来查找信息,如果你的网站比较庞大,可以考虑多花些精力改善站内搜索。

关注点2:访客在网站的行为

查看“访客忠诚度报告”,看看访客的访问频率、深度、页数、时长;查看“页面分析报告”,看看访客的入口页次数、第二页次数、退出页次数、平均停留时长;

关注“上下游报告”能够更进一步了解访客在网站的行为路径。不过这里需要设置一些监控页面,从中可以看出各页面的跳转关系、停留时间等。

监控页面的各个参数都了若指掌

点拨:对于企业网站,大家都希望访问者能关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对于产品服务页面,我们更多的追求它的访问频次、停留时间,假设在这方面表现不够,是否需要改善网站内容和结构。

关注点3:访问者的地域

查看“流量地域报告”、“地域转化报告”,可以看到你的访客来自哪些省份,哪些省份对你的产品服务更感兴趣。

直观的区域流量来源统计图

点拨:你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有地域限制?假设有,那么统计结果是否符合你的预期。假设没有,你是否可以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地域的人的消费习惯、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比如对客服的培训等。

总结:同样的工具,在不同人的手里能发挥截然不同的作用。百度统计具备全面、客观的流量分析功能,尤其是其对搜索引擎关键词的分析,能够很好地与搜索推广后台配合使用,衡量推广效果,并优化推广策略,提高推广的投入产出比。可以说,百度统计是企业网站,特别是在百度推广的企业比装的统计系统。(编选:中国B2B研究中心 云马)

能源转型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 内部审计; 审计资源;

企业集团可以采用审计委员会制度,实施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有效利用审计资源等路径提高审计管理控制力。

一、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应用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行使监督职责的职能部门,审计部在行政组织上隶属于总经理。审计委员会与审计部应确定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企业内外部的财务专家、管理专家组成审计委员会,对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审计部主要职责是监督总经理下属各部的工作职责完成情况,并对总经理负责,定期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并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授权从事其他工作。审计委员会在企业集团的基本工作职能应包括规划、监督和报告三项功能。

1.规划功能。审计委员会的目标是在监察财务与审计的过程中,设计一套可向全董事会适度的保证,适合采用的协调计划来完成目标。提供给审计委员会的内外部资源切实有效。根据董事会核准后的委员会章程所列的审计目标与审计目的,对集团的整个审计计划就整体目标、资源、方针及适切性进行评估。整合内部稽核与外部审计团体的审计计划。审计委员会还应设法使审计规划能涵盖审计循环的每一阶段,包括初拟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前、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审计后阶段。另外,在实施审计前阶段及审计后的阶段,审计委员会应提供一套可供分析的程序,对和财务会计报告关联的内部稽核、管理当局的经营风险及外部审计的风险和其它相关联的财务报告风险。

2.监督功能。审计委员会在董事会的支持下,需要从会计主管、稽核主管及外部审计处取得充分的信息,来解除董事会的会计责任。审计委员行驶会对内部控制制度与经营风险的进行内部稽核职责,对利益冲衡、道德、舞弊查核的财务报告进行披露等工作职责。除此,委员会经常必须向外界专业人士寻求适当的咨询与帮助,如寻求法律事务顾问及数据处理专家等的支持。

3.报告功能 。审计委员会的成员为独立董事,可管理当局会计、审计的绩效提管客观评价,这些独立的评估应向集团的董事会、股东会进行报告。报告功能突显了审计委员会的工作绩效,并为审计委员会的责任解除提供依据。审计委员会依据规划,执行监督功能,将建议汇总成报告,提交董事会或股东会。报告应全面具体,基本内容包括:会计实务,财务会计政策适当性,财务报告的完整与可靠,外部审计与内部稽核部门的查核报告及结果。有关集团的重大承诺事项,或有事项,法律咨询报告及结果。与集团财务事项有关的特别调查报告及结果,董事会特别赋予事项的查核报告。

二、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

集团的内部审计由传统的查账式内部审计向管理型内部审计过渡。本集团早期的内部审计方式是以财务审计为主,这种审计方式有很大局限性,很多的集团内部舞弊行为和漏洞很难仅依据财务账面的数据查清楚。现在,集团内审已由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既对集团的重大决策,重点投资项目,及使用资金数额巨大的主营业务实施事前审计,又要督查有关项目预算及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内审工作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中也在发挥积极作用,对下属企业内控进行全程评价和监督。

三、充分利用审计资源

在企业集团,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机构主要有内审和监事会。内审和监事会职责目标相同、技术手段一致、利用资源互补,资源整合可得到有效实施。目前本集团的内部审计还仅局限对所属单位内控方面的监督,在风险防范上缺乏经验,在企业改革,提升效益方面缺乏建设性意见,这应是内审的发展方向。实现审计职能的转型,应着力于资源整合。内审的资源及技术与企业经营战略匹配,能为企业资产带来增值。内审部门对各项审计资源的整合,应强化与其他监督的联合沟通达到提高审计的地位,加强审计监督的作用。企业集团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可与有关部门联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查处经济案件时,联系有关监察部门建立联合办案协调机制。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可将财务部门,企管部门联合。在投资审计方面,将财务部门与相应基建部门联合,建立投资委员会。这些方式的使用,提高了审计质量、审计监督的成效。集团内、外审计资源的有效整合也至关紧要,集团的内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资源之间有很多联系,职责目标的一致、技术手段的同质、资源利用互补决定了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1.审计人力资源整合。审计资源整合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整合。在企业集团内审计人力资源的整合上,应重点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在企业集团的内审机构中,人员数量、素质是往往是审计业务开展的阻碍。改变审计人员的现有知识结构,普及计算机审计知识的学习,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实现审计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集团在开展内审过程中,应科学调配集团人力资源,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推动审计工作的纵深发展。

2.审计信息资源整合。审计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审计业务管理科学化的基础。企业集团内审部门在审计项目的实施中,往往审计资源的利用率有限。最基础的信息资源审计报告,利用率还很有限,审计项目结束,审计报告即被封存,这正是审计信息资源被浪费的一种表现。针对现实,企业集团可从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打破常规,注重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成果的后续使用。把历史的、局部的、分散的审计资料进一步整理利用,提高审计成果的转化效益。将审计结论转换成集团实施监督的依据。针对性、代表性、涵盖性高、准、强。集团管理层在最短的时间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现实状况。使信息资源共享水平提高。信息化和网络化,对提升审计成果应用带来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企业集团可统一财务软件,审计软件。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水平。

3.审计技术资源整合。实现审计业务管理深化的前提是审计技术资源的从组。企业集团可以着手研究内审与现代审计技术互动的审计控制体系,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将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整合,将传统的审计技术与现代审计技术相契合。内审则由以账簿报表监察审计转向制度基础、风险导向和绩效审计,着力体现内审效能。建立网络审计信息平台,为审计质量提高提供有效支持。将人力、信息、技术和社会资源与审计资源整合共享,促进新形式下内部审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勇.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探讨[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