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能管理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能管理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能管理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能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翻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名称

作者简介:刘建峰(1978-),男,江苏江阴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周玉庭(1972-),女,四川高县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64-02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内涵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定义[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在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研究以建筑物为载体时对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利用和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的专业。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不断吸收了基础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发展成就。作为土木类新增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填补了土木类专业中缺少“电”(或“电气”)的空缺,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节能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合,是典型的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内涵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现阶段,“智能建筑”的出现使其内涵延伸到“电气+信息”;另外,随着节能、环保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逐步形成了“建筑+电气+信息+节能”的内涵,与传统的建筑电气专业有着本质的不同。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电工、电子、控制、信息、建筑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对建筑相关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主要面向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包括对各种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的设施与系统。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近专业的英文名称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教育部新近批准的专业,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英文名称,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理解,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相对而言,国内外土木建筑类有一些专业建立时间较长,其专业名称一般有固定的英文名称。

1.建筑学:Architecture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通常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2]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3]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原建筑给排水: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4]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取水工程、防洪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s Engineering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由原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合并而成。[5,6]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能从事建筑物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系统与设备以及相关的城市供热、供燃气系统与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与运行工作;二是对建筑中环境系统和供能设施的设计、安装、估价、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三是能适应低碳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备建筑节能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具有向土建类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5.建筑设备工程技术:Construc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建筑设备技术是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设的一门专业,属于建筑设备类专业。该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建筑设备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具备建筑水、电、通风与空调、楼宇智能化等设备工程的设计、预决算、安装施工、运行与维护、质量检验及工程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香港科技大学开设的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为建筑物装备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智能建筑相关技术和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内容涵盖安全与健康、风险管理、能量消耗监控、室内空气质量、设施管理等内容,属于典型的最新尖端技术与管理策略的交叉融合专业。

7.建筑装备工程: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香港大学开设了“建筑装备工程”(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简称BSE)专业。该专业主要学习各种工程装备设施与建筑环境的相关规范、设计、安装与管理。

8.其他相关院校的专业

国内外其他相关院校类似专业还有: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大学园开设的建筑技术专业(Building Technology);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开设的能源、环境与建筑物专业(Energy,Environment and Buildings);马来西亚淡马锡理工学院开设的智能建筑技术专业(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香港理工大学开设的建筑电气设备与系统专业(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and Systems in Buildings)。

三、对相关英文翻译的分析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主题词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三个,下文分别予以讨论。

1.对“建筑”的翻译[7,8]

从上述相关专业名称可知,当研究建筑设计本身时,一般用Architecture居多;当研究建筑内部设施时,一般用Building居多。在与相关专业的留学生讨论时,留学生也指出:在国外提到建筑内部的设施时,建筑一词一般用Building,而不用Architecture。Construction一词多指建筑物本身或建造、施工的过程与技术,也可以表示建筑物内部的设施与设备的设计、建造过程,其涵盖范围比Building更广。但在习惯上,提到建筑内部的设施,一般用Building的居多。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的“建筑”一词,用Building较为合适。

2.对“电气”与“智能化”的翻译[7,8]

对“电气”与“智能化”的翻译,相对容易确定。“电气”一词在专业名称或相关规范中,一般用Electrical或Electricity;“智能化”一般采用Intelligent、Intelligentization或Intelligence。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内涵,此处的“电气”与“智能化”,应指对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的设施与系统,即此处的“电气”与“智能化”应是名词,而非形容词,故用Electricity与Intelligence为好,而不用Electrical与Intelligent。

3.Intelligence与Intelligentization的区别

根据英文翻译,Intelligence与Intelligentization都有智能化的含义。在具体应用上,“Intelligence”偏向于智能、智慧之意;当用在建筑物时,可以引申为建筑物经各种设备支持,具有“人工智能”或“能进行高度智能的自我管理”之意,成为具有一定“智慧”的建筑物。“Intelligentization”用作建筑物时,偏向于建筑物经过各种设备的支持,具有了“可控制、可遥控”的功能。相比较而言,面对未来的智能建筑发展,Intelligence比Intelligentization更能体现智能建筑的本质。

四、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名称

根据建筑电气的定义、培养目标、相关专业的英文名称以及传统习惯等,认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英文名称,用“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为好。在南京工业大学最新的专业与课程英文名称汇总中,即采用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的名称。当然,由于各高校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对专业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入、专业本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其英文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希望通过讨论,能尽早确定一种比较权威的统一名称,以利于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Z].2010.

[2]本书编委会.建筑大辞典[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3]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本书编委.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设备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Z].2012.

[6]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Z].201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能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181-01

1、引言

智能建筑即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是现代科技集成下的产物。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结合了现代建筑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电脑技术,能有效提高建筑的适用性,降低了投入成本和使用成本,在我国的应用逐年增长,已经成为了发展趋势。

2、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发展现状

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发展更多的结合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和谐发展理念,因此,我国的智能建筑特点更多的体现了节能环保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减排,追求智能建筑的低碳环保。

(1)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速度快

从1990年开始,智能化工程逐渐成为我国建筑工程重要的一部分,促进了建筑工程内容的扩展,提升了建筑工程的先进性水平,改变了工程投资方向。在这1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智能建筑已经逐渐在我国得到普及,大大提高了应用水平。建筑工程的不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使得企业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工程管理模式从最初的单项子系统承包发展为现在的智能化工程总承包。

(2)智能建筑社会需求大

智能建筑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节能环保性能优良,在社会上需求大。各地纷纷建设绿色环保建筑,有效地节约了在管理投入、维修维护、设备更新换代、能源上的成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智能建筑发展水平低

我国智能建筑发展10多年来虽然进步很大,但与其它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有待完善的地方。如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不足,运转不稳定,工程滞后现象严重,有些工程无法如期完成,妨碍了建筑整体的完工,效率不高,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国内生产的电子产品品质不高,常发生故障,国外生产的电子产品品质高,但价格偏高,不利于在国内普及应用,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一定程度阻碍了智能建筑的普及。

3、智能化管理技术分析

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中,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多,应用也不断增多,智能化管理技术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智能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也是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集中有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 定位技术,主要应用在控制领域。

建筑智能化中的智能化技术,主要方面有自动控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技术和通信技术。智能建筑主要由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楼房自动化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在科技发展中,智能化技术加入了更多的学科知识,具有更多实用的功能,成为了现代大型建筑的主流应用技术,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

4、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应用

智能建筑能有效利用能源,在科学的建筑节能设计下,实现节能、低碳、高效效果,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建筑智能化技术结合了通讯技术与建筑技术,并在不断发展中,推进实现高效、便捷、合理的目标,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递。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与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人们开始追求便捷、安全、美观与舒适的建筑,并在观念中不断普及和要求智能建筑的建设。为了增加竞争力,很多房地产也推出了楼盘智能化系统来提升楼盘档次和质量,并广泛应用在楼房监控设施、公共广播、警报器、电视、通信、网络、警报与停车管理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5、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应用的问题

5.1 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10多年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但毕竟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我国智能建筑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

(1)系统规划理念缺乏

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还没有深入理解,提出的要求过于片面和有些不切实际。承包单位缺乏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规划理念,且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或专业水平不高,不能从根部进行管理,使建筑智能化的衡量标准变成了简单以技术系统数量的堆砌为准,进而降低整个工程的有效性。

(2)设计与实际脱节

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是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的主要设计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快速发展的电气工程建设要求与设计人员的知识储备、知识更新、实践操作经验等方面之间不匹配;设计人员对当期主流产品的技术要求、技术性能不熟悉;设计规划与实际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不一致,存在矛盾,从而实际工程质量受到了设计问题影响。

5.2 加强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

(1)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缺乏高素质人才,且缺乏问题严重。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尽快加大力度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不断深入探讨开发新技术和研究新方向。在现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定期组织多方人员参与研讨会,就现存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听取多方意见,特别是建筑商、施工单位、集成商和业主的看法,探讨符合市场、符合人们需求的行业发展方向,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建立智能化建筑电气工程管理技术专项研究基金,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对有突出表现的人员进行奖金奖励,从而促进整个智能建筑的快速稳定发展。

(2)做好系统规划

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按照用户需求的智能化系统,制定一份详细的系统规划书,再在详细设计阶段做好施工组织、施工技术规划。制定定岗定责制度,合理安排各部门之间的责任问题和设计安排,经过有效的统筹安排,按期进行工程施工。在实践中,再根据实际存在,对总体设计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解决,优化整个工程设计。

(3)做好施工管理

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要严格遵守施工工序安排,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岗位,人尽其用,按期完成各分部工程,及时纠正并处理违规违纪行为,积极营造一个安全的、和谐的工作环境,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合理安排质量控制点,控制每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工序完成情况。重视施工质量检查,加强工程质量验收过程,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避免设备带病、带伤工作,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实施岗位责任制,保证每个操作人员都是执证上岗。加强施工人员是质量管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制定竞争制度,对技术不过关人员进行淘汰,提高总体技术人员平均水平。

6、结语

智能建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发展的市场潜力大,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的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工程会被更多的人接受,得到更多的认可。在未来发展中,我们要加强对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体制的建立,不断提高施工水平,更多的技术人员服务于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完善系统规划,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促进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处于建筑业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任美青.浅谈智能化建筑综合布线的电气工程管理.山西焦煤科技[J].2007年05期.

[2] 陈晓国.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探讨.企业技术开发[J].2012年14期.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能管理范文第3篇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物的对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传感器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设计、布置日益重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智能传感器的作用及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情况。为建筑工程的智能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 智能 传感技术 应用

1 引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建筑物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具备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的智能传感器的出现,使得建筑物的智能化变得可行。智能传感器组成的网络具备分布式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

为了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自然离不开智能传感器。只有在建设初期就对对智能传感网络及其控制系统合理设计,对各种类型的智能传感器合理布置,才可能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

2 现代建筑物的智能化要求

现代建筑物的智能化形式只要体现在5个方面:能源和HVAC、信息和传输、安全和保障、维护和设备管理、系统技术。

(1)在能源和HVAC方面,主要体现在智能空调控制系统、自投运加热控制系统、空气质量的检测与管理、建筑物系统中基于最优传感器的能量管理和热舒适、用于HVAC工业的压力传感器的几种解决方案;

(2)在信息和传输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采用智能传感器、遥测技术等的低功耗、低频带的无线内部网络,来控制如电梯的高速驾驶控制系统等。另外,智能建筑物的感知用户接口的也应该成为设计的关键问题;

(3)在安全和保障领域,智能建筑中的生命安全和保障系统只要可由用于进出控制的生物传感鉴别、CMOS成像、改进建筑场所安全性的新的传感系统和技术实现。

(4)在维护和设备管理领域,只要是指工业安装中的新型维护管理,对建筑物内部设备实现智能化集中光控的程度。

(5)在系统技术领域,只要是指建筑物内部各系统的协同工作程度。

3 智能传感技术的基本情况

3.1 智能传感器的概念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在1998年通过了智能传感器的定义,即 “除产生一个被测量或被控量的正确表示之外,还同时具有简化换能器的综合信息以用于网络环境的功能的传感器”。

可见,智能传感器是具备了记忆、分析和思考能力,还应具备输出期望值的能力。因此智能传感器应具备以下特点:1.能提供更全面、更真实的信息,消除异常值、例外值;2.具有信号处理包括温度补偿、线性化等功能;3.随机调整和自适应;4.一定程度的存储、识别和自诊断;5.含有特定算法并可根据需要改变算法。

3.2 智能传感器的层次结构及实现方式

理想智能传感器的层次结构应是三层:1.底层,分布并行传感过程,实现被测信号的收集;2.中间层,将收集到的信号融合或集成,实现信息处理;3.顶层,中央集中抽象过程,实现融合或集成后的信息的知识处理。

智能传感技术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利用计算机合成(智能合成);利用特殊功能的材料(智能材料);利用功能化几何结构(智能结构)。

4 智能传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举例

4.1 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在楼宇控制系统中,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借助各种不同的“预设置”控制方式和控制元件,采用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实现节能。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前提下,利用最少的能源保证当前所要求的照度水平,同时良好的照明环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光源、提高照明质量。

4.2 在给排水系统的应用

在智能建筑中,给排水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由现场监控站和管理中心来实现,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管网的合理调度。随着用户水量的变化,管网中各个水泵都能及时改变其运行方式,保持适当的水压,实现泵房的最佳运行,监控系统还随时监视大楼的排水系统,并自动排水,当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或需要维护时,系统将产生报警信号,通知管理人员处理。给排水系统的监控主要包括水泵的自动启停控制、水位流量、压力的测量与调节,用水量和排水量的测量,污水处理设备运转的监视、控制、水质检测,节水程序控制,故障及异常状况的记录等。现场监控站内的控制器按预先编制的软件程序来满足自动控制的要求,即根据水箱和水池的高、低水位信号来控制水泵的启、停及进水控制阀的开关,并且进行溢水和停水的预警等。当水泵出现故障时,备用水泵则自动投入工作,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4.3 在火险报警预防中的应用

在智能建筑中,利用火险传感器来检测和预防险情的发生,火险传感器主要有感烟传感器、感温传感器以及紫外线火焰传感器。从物理作用上区分,可分为离子型、光电型等;从信号方式区分,可分为开关型,模拟型及智能型等。在重点区域必须设置多种传感器,同时对现场加以监测,以防误报警;还应及时将现场数据经控制网络向控制系统汇总,获得火情后,系统就会自动采取必要的措施,经通信网络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火情,并对楼宇内的防火卷帘门、电梯、灭火器、喷水头、消防水泵、电动门等联动设备下达启动或关闭的命令,以使火灾得到即时控制,还应启动公共广播系统,引导人员疏散。该系统是采用了智能化网络分布处理技术,具备火灾探测、消防联动等功能。

4.4 在安防中的应用

智能建筑中可采用入侵报警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入侵报警系统的构成一般由周界防护、建筑物内(外)区域/空间防护和实物目标防护等部分单独或组合构成,系统的前端设备为各种类型的入侵探测器(传感器),传输方式可以采用有线无线传输。

参考文献

[1]嘎斯曼.智能建筑传感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阎俊爱.智能建筑技术与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能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高科技:工程应用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拥有多少数量的智能建筑,及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显示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

一、智能建筑是建筑物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一些开发商把智能化变成推销手段,追求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大而全。实际上很多系统建成后难以启用,成为一种摆设。据文献资料介绍,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从工作实际使用分析,至今看到的真正达到智能标准的确实不多,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根据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档次,不同地区建筑的需求,配置不同需求的智能化装置。

二、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人们的传统观念及旧规程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经验表明政府的正确引导是技术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现在从全国范围看,与智能建设相关的管理部门有许多个,如建设、邮电、广电,技术监管及公安等,管理部门多标准不同,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智能建筑专业的规范化,必须统一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隹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

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市场还缺乏规范行为,需要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对智能建筑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智能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 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政府参于和指导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极其关键,理顺现行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要建立健全智能建筑的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严格制度审查及工程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使我国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三、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由于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而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已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

建筑作为永恒的主体必须使其具备比较高的智能系统,并使其实现综合价值的最大化。现在智能化建筑直接应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当代智能化建筑领域内,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无线局部网络化技术及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会有更加广泛深入的具体应用。

四、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另外智能化产品规格混乱通用性差,使系统集成难以实现或留下潜在隐患。对于施工企业而言,目前专业划分过细,缺乏综合实力,很难承担一个项目的全部施工内容。现在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安装施工,是由集成商自己来承担。而集成商因为没有施工力量将安装工程分包给其它人施工,其工程质量很难保证。而施工验收仍偏重于定性验收,忽视定量验收。问题是缺乏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人才,造成在设计、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过程中不能把关,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伴随着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的发展提高,智能建筑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在的建筑、结构、设备和电气工程师,极其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智能建筑所具备的特征和功能,拓宽视野,使国内的建筑设计,物业管理系统和服务水平上一个台阶,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高智能。对设计人员的要求要充分应用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和自动化技术,交叉进行技术设计,灵活运用“强弱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和通信自动化技术,把智能建筑有机结合控制,对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意义重大。

五、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的领域在我国起步较晚,但经过建筑界人们的艰辛努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现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正在高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发达城市, 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无论建设标准,还是质量方面不能与国外相比,只能算是准智能建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智能建筑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造价偏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和产品,国内从经济实力,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由于智能建筑领域发展很快,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对国外先进技术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制在某一技术或协议标准上,应采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使其符合国内实际需要。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能管理范文第5篇

笔者在考察欧洲建筑时,在英国欧洲智能建筑集团(EIBG)带领下,参观了位于Watford的一栋智能型的办公楼和住宅。

办公楼主要用于办公和会议,其建筑面积仅2050平方米,其中1350平方米作为高档的大开间办公室及一些小型的办公室,近800平方米的会议及学术研讨用房,会议室能容纳100人。对于这种小规模的办公建筑,从其建设的初始阶段,就立足于要建成一个全新的、低能耗的、可作21世纪办公建筑的示范工程。楼内的能耗,比起目前具备舒适、健康和可控制工作环境的最好办公楼还要节能30%,并且作为展示在建筑中采用废弃建材和再生材料的窗口。

住宅从住宅的布局、造型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色技术,智能化系统,均能很好地融汇在一起,把智能型家居的概念引入到21世纪。该智能化住宅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共有三层。其中一层为半地下形式,其北边由土堆砌起来,南边为从一层直到屋顶的玻璃,一层主要是卧室和卫生间;二层为入口、起居室、厨房等;三层为书房和设备间。

我国的一些建筑,从设计上看,其耗能就高,试想这样的建筑,再怎么采取节能措施,也不可能达到经济的目标。

笔者参观的办公楼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及热砌块结合起,以减少机械通风的电力损耗。利用新奇的、明露的混凝土吊顶板,使建筑能够灵活分隔,而又不阻止自然通风的路径。该建筑设计最大利用自然光,并具备太阳能控制可动的建筑南侧外部百叶,并利用百叶来控制眩光,避免在英国冬天办公室常出现的百叶放下,电灯开启的现象。利用明露的吊顶板,可尽量少用空调,该吊顶板在白天吸热,夜间放热,如果需要,可以在板楼中敷设水管,利用地下水进行制冷,这种冷却方式,能够使夏季室内温度降低2℃。

采用高效的智能照明系统,自动补偿白天工作时的光线,并且每个照明灯具均能独立控制,从而避免大面积灯光开启造成的能源浪费。该建筑中所有的系统,均由楼宇管理系统操作和管理,使用者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控制照明、百叶,需要时他们也可以手动开启一半的窗户。

该建筑在其南面设置了47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它由太阳光产生直流,再转换成交流电而用于建筑中。该建筑设计所做出的每一项努力,均是为了提高能源和利用效率,使环境更友好。建筑中还使用了80,000块回收的粘土砖,还有木材、地毯等,也有些是利用再生材料制成,在卫生间采用低冲水量的洁具,充分节约水资源。

该住宅具备以下特点:

1. 注重生态和环保

在设计之初就遵循生态和环保的原则,尽量采用自然和再生材料,注重绿化。在参观中,我们看到建筑内、外墙采用木材,墙体的保温材料采用再生木材,室内客厅的木地板,是利用拆除旧建筑中的木地板,其它建筑材料尽量少用水泥,而是采用钢、铝材及玻璃等。即使要用到水泥的地方,也不在现场制作,而是利用预制的方式。建筑外墙采用的木材,外表未刷油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在建筑的北屋面上种植了绿色植物,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厨房电冰箱采用无氟型冰箱。

2. 注重节能

在能源的利用中,首先考虑的是利用自然能源,如北边的土坡,将一层北边置于土层下,使之保持自然的冬暖夏凉,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南边从地面到屋顶的玻璃暖房,其玻璃下边有电动窗帘,可用于控制不同季节、气候时房屋对日照和热量的需求。玻璃暖房下边和顶部的电动百叶,在夏季可开启形成烟囱效应,使空气对流,将室内的热空气带走,起到自然冷却的作用。在南边屋顶上设置太阳能,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阳光获取热,在冬季,通过两个地下50米深的热泵提供住宅的供暖,经热交换从11℃到50℃,在冬季最冷季节,地下热能不够时(一般能解决3/4的热能),才使用电能。在每个房间均有单独的温度控制器。在节水方面,整体预制的卫生间内的用水设施,均采用节水型产品。例如淋浴喷头采用节水型的喷头,卫生洁具的冲洗利用双水量的按钮。并且采取了中水和雨水回收措施,将淋浴和洗手用水,经专门管道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后,再用于冲洗卫生洁具。将从屋顶流下的雨水回收到花园地下的一个蓄水池中,采用加压水泵将雨水引到地面和楼上,用于洗车和植物浇灌。照明采用低压卤素灯和紧凑型荧光灯,达到高效和节能。

3. 智能化系统

智能化系统在该住宅中是其重点之一,一方面其自动控制系统将住宅的热泵、中水处理和雨水回收以及窗帘、百叶等进行自动控制,使之满足住宅中舒适性的要求。另外,在控制方面,还对室内种植的植物进行自动浇灌,在放有花盆的地方,均有水管及自动喷头,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测量植物是否缺水,当显示缺水时,则可自动进行浇灌。

住宅的控制系统是采用分级式提供集成控制,控制整栋住宅的供暖、照明、热水、安防、门禁、通风和窗帘的自动遮阳。所有的系统还均能独立控制。安防模式还可根据住宅的模式的变化而自动变换控制模式,例如该系统可以根据房间内是否有人,是否在睡觉等而自动改变安防模式。这种模式的变化是根据时间、内外温度和内部光线等情况进行。在该住宅内还设置了三组摄像机,分别对室内外花园、大门和二层暖房的平台进行监视,监视的图像可以通过电视机或计算机进行观察。

该住宅在智能化方面的另一显著特点,每个房间安装了音响、电视、电话和数据接口,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将他们综合在一起。由于该建筑为一个独立建筑,实际上在其中建成了一个局域网。综合服务数字网(ISDN)为该住宅提供了2条数字电话通道和10个电话号码,可分为工作电话和私人电话,ISDN同时具备INTERNET功能,住宅内的计算机能够联到网络上,可以数据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还可与住宅的管理系统相互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