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商务在线课堂

电子商务在线课堂

电子商务在线课堂

电子商务在线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陕教高[2014]16号);2015年度陕西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陕西应用技术型大学新兴产业电子商务技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陕教高[2015]16号);2015年西安培华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技术型大学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电子商务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网络创业相对来说属于低成本、低门槛的创业之选,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创业的首选,因此,电子商务专业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1]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如何深化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改革,成为推进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突破口,是推动高校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五业贯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深入调研与分析基础上,寻求差异化发展途径,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积极培育专业的特色,探索适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主线,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素质为先、能力为本、就业导向”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技术与商务有机融合”、“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并重”等特色,以“学业、产业、职业、就业、创业――五业贯通”为主线,以 “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校内校外融合的创新实践体系”为基础,明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与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积极推进“双师”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了“三级教学环节全覆盖”教学管理新模式,形成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具有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五业贯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 “五业贯通”为主线,即贯通学业内涵、职业要求、产业需求、就业技能和创业素质。以“四位一体”的课程群和“校内校外融合的创新实践体系”为基础,明确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适用于企业操作层的电子商务技术、商务与营销、移动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以“电子”为工具,重在网上商务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计算机技术适用,注重对学生的现代商务与营销综合应用能力、网上贸易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移动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能力的培养。[2]

“四位一体”的特色课程群课程体系构建

“四位一体”课程群是指经济管理课程群、电子商务技术课程群、商务与营销课程群以及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群所构成的“四位一体”的现代电子商务课程群体系。构建“经济管理――电子商务技术――商务与营销――电子商务物流”四个课程群组成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既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经济管理背景,又具备电子商务技术与电子商务应用的能力。

“四位一体”特色课程群示意图

建立“三层平台”的理论课程体系:

第一层平台为基础教育平台,该层次平台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打下学科基础。这一平台课程由学科专业基础课构成。第二层平台为专业教育平台,该层次平台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学生的专业基础,训练学生的基本专业操作与专业应用能力。该层次的平台课程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第三个平台为专业方向平台,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了两个专业方向,即网络营销方向和物流方向,专业课程将进一步提升专业方向上的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为未来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下图表明了电子商务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三层次理论课程体系的组成与教学目标。

电子商务商专业“三层平台”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和选择课程。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经济管理和电子商务技能知识有针对性开设课程,包括四个课程群,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电子商务技术知识、商务与营销和物流的基本理论知识。

选修课程包括任意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包含经济管理、商务营销和物流三个方面的选修课程,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提供了帮助;专业方向选修课分为网络营销方向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方向,学生可根据毕业后的就业意向选择,有针对性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电子商务人才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构建

电子商务是一门多学科的复合应用型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更应注重对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五业贯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建立了具有特色的、校内校外融合特点的创新实践体系,这一创新实践体系也是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突破口,创新实践体系包括两个部分,即校内实践创新体系和校外实践创新体系两个部分。校内校外融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内、校外实践创新体系的设计由企业全程参与;二是校内、校外实践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内容由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发;三是校内、校外实践创新体系的实施由企业全程指导与参与。

1.校内实践创新体系

“五业贯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内实践创新体系包括三层次的、不间断的、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第二课程等内容。形成特色明显的,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实践体系,这一体系能够支持课程实验、独立实验、创新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三个层次的实验。涵盖了学生基础专业能力到创新与创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中实验教学体系可以支持课程实验、独立实验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实验室成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和科研创新平台的核心,不仅能够支持与理论授课紧密结合的课程实验,还能够支持以网站建设、网络营销、创业为主题的专业竞赛的开放型实验以及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及与企业项目实践相关的创新实验。同时,与电子商务企业协同成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工作室,建设创新创业指导教学团队,鼓励师生共创公司,联系建立与企业协同发展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孵化基地,构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能力拓展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3]

(1)三层次的校内实验体系

第一层次的实验教学支持课程实验的开设,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吸收,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与效率。这一类的实验包括电子商务管理实务、ERP与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策划与管理、电子支付与结算、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等课程实验。

第二层次的实验教学支持独立实验课程的开设,其教学目标是系统训练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和专业应用技能,这类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模拟实训、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独立设置的专业实践课程。

第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支持综合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的开设,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课程包括大商科VBSE营销实训、VBSE综合实训、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实训(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实训)和专业策划综合实践。

(2)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专业实习活动主要通过三个模块来实现的,第一模块是社会实践活动,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和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开展,即学生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个模块专业实践,在第三学年第六学期开展,主要通过实习基地的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方式使学生接触实际岗位工作,使学生了解行业、产业的情况,企业的岗位要求,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的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其电子商务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第三个模块是毕业实习,在第四学年第八学期开展,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毕业实习,为其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实践的基础,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整合,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作好由学生到职员角色的转化准备。

(3)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与支持。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理念贯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能离开第二课堂的支撑。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第二课堂建设注重系统性、有序性和持续性,特色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大赛系列活动、系列学术活动,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和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

2.校外创新实践体系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外创新实践体系,线上的实践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以网络为平台的线上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建设,线下的实践体系为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与产学研基地。线上实践活动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也为了避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因长效激励机制不足,而导致的效果不佳的情况。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可以联合电子商务企业,共同开发深度反映校企融合的,以网络为平台的线上创新实践平台。

结束语

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业、职业、产业、就业、创业――五业贯通”为主线,贯通学业内涵、职业要求、产业需求、就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并将其贯彻到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设计等各个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特色课程群课程体系,课程开设从企业应用需求出发合理开设,着重培养学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所需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校内校外融合、层次递进的创新实践体系,实现学生从基础专业能力到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能力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实现校企融合办学。通过开设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以赛促教,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子凤:《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陕西教育》(高教)2014年第2期,第125-128页。

[2]占明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设计》,《读书文摘》2015年第1期,第60页。

[3]李平:《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年第3期,第255-258页。

电子商务在线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1.问题提出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虽然我国近300家高校均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有数十万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20%。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提出“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推进工程”,计划在全国100个重点城市进行旨在提升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这更加凸显出企业需求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企业面临无人可用,而高校学生却就业难。本论题力求探索一条“学生--学校--企业”的培养通道,以让学校教育更好地与企业进行衔接,达到“学校能培养,企业能适用”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型。

2.我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专业培养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开办时间比较短,由于办学经验不足同时师资比较缺乏,难以清晰地界定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往往套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且培养的过程中经常随着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变动而变动,造成了很多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过于宽泛。

2.2专业特征不明显,课程设置不能相融互动

电子商务专业是涉及计算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全面了解与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授课老师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各教各的,而不是围绕一条主线索来组织教学,从而出现教学内容重复交叉,或者课程之间不能相融互动,学生的学习也失去了积极性。论文参考。

2.3实践环节薄弱,技能不突出

目前的电子商务专业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的安排。尽管这两年很多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供学生实践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

3.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就是根据“厚基础、小方向、强能力、重特色”的原则,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自身的行动研究,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重点的教学改革,重视“双证书”毕业制度,强化专业优势和特色;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企业服务解决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帮助学生从“学生角色”成功过渡为“职业人角色”,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其拟定的研究内容为:

3.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深入行业或企业广泛开展社会和专业调查,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从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出发,精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设计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规格。

3.2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我院的特点,积极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技能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探索学校评价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走出一条课堂实践教学——职业岗位实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推行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实践能力强的应用人才;产学商结合,培养与产业、社会接轨的适用人才;共性教育与特色教育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3突出技能培养

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应用知识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统筹考虑进行教学内容选取。课程设置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任务等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项目、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坚持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构建循序渐进的能力技能培养体系。

3.4构建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照培养目标,构建以核心职业技能和有效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将双证书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3.5整合四大课堂,重新设计教学方式

所谓的四大课堂主要指的是第一课堂(教室内)的教学,第二课堂(学校内教室外)的教学,第三课堂(学校外)的教学,第四课堂(网络课堂)。以四大课堂整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电子商务人才。

3.5.1第一课堂夯实理论基础

加强第一课堂(教室内)理论讲述的深入浅出,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通过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模拟教学法、师生互动法、自导式教学法、专题演讲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5.2第二课堂拓展专业能力

丰富第二课堂(校内教室外)活动,通过组织电子商务基本技能大赛,如电子商务平台模拟、网站设计大赛、品牌推广策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3.5.3第三课堂强化实践积累

推进第三课堂(校外)有序发展,逐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推动学生进一步适应和融入社会。在与电子商务等企业建立良好、稳定的长期校企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扩展校外实验和实习基地,突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应用型特色。

3.5.4第四课堂保证深度交流

拓展第四课堂(网络)交流,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师生互动,建立本课程的动态跟踪机制。论文参考。论文参考。

4.总结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个较新的专业,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至今没有比较统一的规范,各个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课程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探讨适合我国市场需求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对于规范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邱琳,宋斌.关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1.

[2]http://sztqb.sznews.com/html/2009-12/21/content_900426.htm

电子商务在线课堂范文第3篇

以校园网平台为依托,实现教学网络化。电子商务本身就是立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新型商业模式,如果脱离网络,电子商务也就无从谈起。正因如此,一味采用极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算通过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讲义就把这门课程教好的思想,都在实践中被证明此路不通。当前,大部分学校都实现了校园网全天候覆盖,包括教务处、学工处在内的党政职能部门,图书馆、教室等教学活动场所,计算机机房、网络中心等网络终端机构,均可通过因特网形成网络一体化,这就为电子商务教学提供了硬件条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网络特点,注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众所周知,现今的主流教学模式,还是十分老套的“填鸭式”“满堂灌”。新型教学方法应该得到广泛采用和普遍推行。

(1)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知识点融入某一项具体任务之中,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完成任务,教师可以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但不能和盘托出、包办代替。

(2)案例教学法。网络资源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电子商务有关案例数见不鲜。教师可从网上获取新闻媒体、报刊书籍关注的真实事件,适当加以选择、编辑,形成教学所需的鲜活案例,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此种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对案例的把握和对课堂方向的掌控:学生展开研讨之前教师应做好充足准备,学生意见发表完毕之后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点评。

(3)互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种互动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课堂上教师在更大幅度上让出话语权力,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个人联系方式如微博、微信、QQ等与学生在课堂之外建立友谊,随时随地获取最新动态,最终实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的多渠道、多路径双向互动。综合运用多种现代高科技工具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提升教学效率。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自动升降银幕等在内的各类多媒体工具在各大学校已经基本配齐,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其优势在于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将一些平时口头无法表达或难以说清的问题借助各类高科技手段加以阐释。同时,CAI课件、电子教科书、动画演示等多种形态的教学工具均能为我所用,以此进行备课、上课,使多媒体的工具和技术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运用。

二、小结

电子商务在线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营销 案例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21-01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市场的逐渐成熟,网络营销的理论知识也在日趋丰富,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加之市场上不同类型企业的出现,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远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就要借助于适合的教学方法来突出学生网络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网络营销》课程现状

网络营销是一门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数字信息和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达成企业营销目的的一种新型市场营销方式。由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导致学校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教学内容理论比例较大,缺乏可操作性,与实际工作联系较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国内高校《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多为教师说学生听,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差。

二、教学方法介绍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上对真实案例进行分析、w纳、判断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切身体验案例角色,利用对真实社会中实例的分析,取代了对传统理论教学的依赖。

2.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国内教育界的焦点。翻转课堂一般是指学生在课下通过教师介绍,在课上通过小组或个人的方式进行成果、实验、项目的展示交流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学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实施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内容更新速度快,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这门课程的同时,不仅要对课本知识有相对系统的了解,还要对著名的、成功的网络营销实例有所了解。通过这些实例,既可以了解到网络营销的热点和资讯,又可以发现网络营销发展的趋势。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学生学习主要依赖于网络,这也意味着要把学生课下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将学习内容网络化、自主化和碎片化。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端,完成对其课下内容的组织整理和学习,并利用在线通讯软件进行实时的交流沟通,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网络,将学习生活化这种新形式也是学生普遍乐于接受的。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案例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相结合,采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实践教学活动。该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提出项目的任务和目标,然后学生学习小组根据任务和目标自主搜集组织相关企业产品的网络营销实例并进行项目设计和制作,然后按组别在翻转课堂教室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对展示项目进行点评,并给予学生时间进行课上讨论。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翻转课堂“以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特点,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状况得到了改善,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氛围。每次上课都由不同小组介绍不同类型企业或产品的实例,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市场和社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对网络营销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新时代网络营销人才。通过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师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必将为网络营销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艳红.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1):34-37.

[2]李睿仙.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营销》课程设计[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6(2):41-43.

电子商务在线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教学方法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一般认为所谓的工学结合就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因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是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其具体的形式由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完成,保证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另一部分时间则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形成了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基于这个纲领性文件的内在要求来看,一方面,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工学结合将是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改革的主要政策导向;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如何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面向岗位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来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变就成了摆在各高等职业院校面前的难题。尽管工学结合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时间及参与教学的主体,使教学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多样与复杂,增加了教学质量管理的难度。但无论是“以工代学”或是“以学代工”都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所需要的更高的岗位工作要求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带动与引导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这就要求工学结合一是以校企紧密合作为前提,并通过媾和互动共同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校企互利发展;二是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三是校企共建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解决“教、学、做、用”一体化的教学师资问题;四是变传统实验实训基地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五是建立一个能够承载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管理新机制。

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的特点

作为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的重要专业课程,也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是在《网页设计》、《网络技术》、《数据库》等多门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与未来实际工作直接接轨的实用性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着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也是形成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强调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流程是多方面的综合技术, 各部分之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工学结合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教学的主要特征:一是依据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进程,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任务,真题真做工学交替。这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实际工作的策划能力,而且还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企业的利润,达到了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的双赢目标。二是要用基于企业项目案例的教学模式。大量的适用于教学需要的实际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项目实例既包括了本门课程教学大纲中的主要知识点,也融入了许多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技巧。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一个实际企业业务流程任务之中。

三、《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教学方法

由于工学结合的本质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环境及资源,有计划地使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教学场所从学校课堂延伸至企业工厂,使书本学习与有计划、有指导、有检验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要依托计算机专业和电子商务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建设,来寻找其教学方法的突破口。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方法、内容、手段等方面的选取与课程的建设都要围绕着学生展开,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兴趣。其次,以具体的网站作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课程组带领学生开展产学合作,开发具体、实用的网站作品并积极将这些作品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围绕这些产品展开。这就树立学生们学习的信心和决心。第三是重视企业仿真实训,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仿真教学环境,简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充分、恰当地使用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设备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非常清晰地演示电子商务网站模式、网站广告等。通过多媒体操作演示专用的虚拟企业、虚拟项目和技能训练系统。通过互联网真实环境组织教学,利用各种网站资源介绍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及企业案例。通过博客进行互动式教学。便学生在课上课下一样的学习,并能及时和教师取得联系,更好的解决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